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2024-04-30

元角分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篇1: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买文具――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的十进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重、难点

1、在活动中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兑换,体会一元钱的币值。

教学准备

课件、人民币、购物小商品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自己去商店买过东西吗?(有),有的举手让老师看看,哇,这么多啊,你去买过什么?(让2生说)真棒!今天啦,老师想带你们去文具商店看看,想去吗?(想)(课件出示:文具图)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文具,想买吗?那你用什么买?(钱)

师:对,买东西要用钱。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与体验

1、认识人民币。

(1)整体感知,认识人民币单位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部分人民币,看,有谁愿意大声的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出来? 生:这是5元

师: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生:5字,元字。合起来就是5元。

师:你可真厉害,这个方法好!我们一起来考考其他同学好不好?(知道的举手)生:(引导生指5角)

引导生问:你是怎样认的? 生:(引导生指5分)

师:我们刚才认识的三张都有5,但,有的5后面是“元”,有的5后面是“角”,有的5后面是“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 角 分)。师:我们继续来认识。还有哪些没认识到的?

生:(继续问)(知道的可以抢答!)

师:奖励小老师!我们同学们学得也真快!奖励!(2)小组活动交流,近距离感知。师: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部分人民币,等一会就请同桌小朋友们一起一张张拿出人民币,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正,反两面,并把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出来,认识完了的人民币,请放在桌面上。比比哪桌认识的速度最快!认识完了就请同学们把小手放在桌面上。

生:(小组活动)师:同学们都认识完了吗?有没有不认识的?(没有)那老师现在考考你们。师:1元!(生:猜1元)重点介绍各种1元、5角的人民币。背面都有个国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并介绍纸币和硬币。其他币值的人民币简单认识过去就好。(3)小结认人民币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认人民币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我是先看上面的数,然后看后面的元、角、分。师:你说得真好,我们在辨认人民币时,一般都是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名称。但是当我们对人民币比较熟悉时,也可以通过人民币的颜色、大小、图案等很快地辨认。简单的引导学生观察颜色。

师:到现在我们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分、2分、5分三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角、2角、5角三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

2、学习元、角、分的十进关系(1)1元=10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现在我们就带上它们,到商店买文具,好吗? 生:好!

师:看到了哪种文具?(尺子),咦,尺子正在做特价呢,现在只要?(1元),这么便宜呀?谁想买呀?这么多同学都想买呀?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红包,请小组长拿出小红包,打开它,快跟小组里同学商量一下,怎么付一元钱?谁先把钱拿上来,老师就先买给谁? 生1:给你1元。

师:他是这样付钱的,我可以卖给他吗? 生:可以。

(黑板展示:1元纸币)

师:谁还有不同的付钱方法? 生2:(拿两个5角)

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这样付钱的,我可以卖给他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你说可以呢?上台来说清楚。

引导生说:5角加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师:老师把你们说的写下来,1元、10角,他们是相等的。(板书:1元=10角)(黑板展示:2个5角)(3)

师:你的想法真不错,给你。还有其它的付钱方法吗? 生3:我给5张2角。(黑板展示:2个5角)

生4:我给1张5角、2张1角和1张1角。(黑板展示:1个5角,2个2角,1个1角)

生5:我知道10张1角就是1元,所以我给10张1角。(黑板展示:10个1角)师小结:无论是哪种拿法,都要凑够10角,也就是1元。因为:1元=10角。我们来齐读一遍。(2)发散练习

2元=

角,30角= 元。

(3)1角=10分

师:刚才呀,很多同学选择了买尺子,可是呀,老师不想买尺子,我们再看看,还有什么文具呢? 出示:其它的文具。(橡皮:1角,铅笔:5角,卷笔刀:1元2角、本子:6角)师:还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让生一起读出来)

师:这里最便宜的文具是?(橡皮)买一个需要多少钱?(1角)那老师就想买一个橡皮。我可以怎样付钱? 生:付一个1角的纸币。生:付1角的硬币。师:谢谢你们的建议。

师:可是啊,老师没有1角的纸币,也没有1角的硬币,老师是这样付钱的,请你们看看,可以吗? 生:一起数(1分、2分、、、、、、10分)生1:不可以。

生2:可以,因为10分就是1角。(1角=10分)

师:太棒了!掌声!对啦,同学们,10分就是1角。(板书:1角=10分)(4)发散练习

6角= 60分

90分= 9角

100分=()角 = 1()

三、模拟购物,学会计算。

(1)师生交流:1元可以买什么?

师:同学们,老师手上啊,还有钱呢,多少?(1元)老师还想用这一元钱去买文具,老师可以买什么? 生1:你可以买铅笔。

师:1元钱全部用来买铅笔,可以买几枝? 生2:铅笔2角钱一枝,你可以买5枝!

师:猜猜老师想买什么?老师啊,想买1枝铅笔和1个卷笔刀。生4:老师,钱不够啊。

师:不够吗?为什么不够?你说说看!生:、、、师:哦,谢谢你,你可真是合格的营业员,奖励个人一个笑脸!。

师:那既然钱不够,老师就还是买一枝铅笔吧。那买一枝铅要找回多少钱? 师:谁愿意来当营业员找5角钱。

师:同学们注意看啦!看哪个同学观察最认真。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找钱方法。师:谢谢

(我们班有这么爱动脑筋的同学,这可也是个很好的习惯。(2)(2)实践购物。

①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呀? 电脑出示:春游去喽,你想买哪些东西?

教师讲清活动的规则:先把你要买的东西告诉同桌,再拿出所需要的钱,让你的同桌仔细检查你拿的对不对 ? 反馈。

四、总结回归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不管买什么东西都需要人民币。而你们家的人民币都是你们的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因此,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更不能乱花钱。

篇2:元角分的认识教案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知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一、认识人民币;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为了能让教学过程既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突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主动习得新知,有效发展数学思维,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预设:

一是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新授和练习部分,我用低年级小学生都十分喜欢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物,编写“青青草原”小动物们为灾区捐款的故事情节,以此贯穿元、角、分的学习,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将兴趣持续保持到课的最后。再比如,通过学生“购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体会、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中,数学活动经验也得到了应有的积累。

二是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有效整合,培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彰显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而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活跃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思维获得碰撞,并能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比如,立足于学生课前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新授时,我让学生基于各自的经验积累,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人民币有哪些,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多少钱的?再通过一起摆一摆、理一理等方法,理清1元2角的不同组成方法。自主学习让数学思维得以点燃,合作交流又使数学思维不断拓展、深入,两者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生活性与数学性的有效结合,努力实现生活数学向书本数学的提升。比如,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摆1元2角”和“模拟购物”,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在营造高涨学习气氛的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与提升,因为,只有真正认识了“元、角、分”和真正理解了它们之间的数学进率,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思维活跃,表现积极。

从课堂学生的反映来讲,基本达到了上述的要求,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有新的收获。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常用的人民币,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让我比较欣慰。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恳请大家提出忠恳意见。

篇3:《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活动是教学的核心,是教育的基本形态。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直观情景,引导学生认识13种不同的人民币;创设问题情境,为13种不同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揭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创设活动场境,对人民币的换算、数人民币,揭示不同的付钱方法和元角分的进率。学生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合作交流、发现探索、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联系生活,体现人民币的社会价值。

篇4: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 例1至例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三、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 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 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 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 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三)兑换游戏: 1.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 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4.师小结,板书: 1角=10分 1元=10角

5.出示学习卡,问: 3角=()分 5元=()角 20角=()元 70分=()角 6元=()角 80分=()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 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a.同桌交流,共同找出能换几张。b.生:5张

⑵ 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 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习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五)巩固拓展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2.拓展活动。3.后续作业。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1.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2.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 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篇5: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实践课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的道理,并懂得爱护人民币。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懂得1元=10角,1角=10分。2.难点: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十进制”换算关系。

二、教学策略与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对人民币缺乏清晰、系统的认识: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策略上欠灵活。学生虽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主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

2.师:知道什么是人民币吗?你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2人小组说一说。3.引入新课,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力图从学生所唱过的歌曲《一分钱》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出示例1主题图片

⑴ 看一看,说一说,你都认识那些币值的人民币? ⑵ 认一认,辨一辨,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特征:出示真币

⑶ 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字样、颜色,图案等辨别人民币的币值。2.全面认识人民币:

⑴ 4人小组活动(师为每一小组准备模拟人民币)

认一认,辨一辨模拟人民币,你是怎样知道这是多少元钱的? ⑵ 指名汇报:生介绍他所认识的人民币

⑶ 展示第47页的人民币全图,问:图上的人民币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a.生:几元的放在一起,几角的放在一起,几分的放在一起。b.师小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表达、倾听、注意力、观察力。)

(三)兑换游戏: 1.师出示物品及标价:

橡皮:一角 尺子:一元

问:买这两样文具可以怎样付钱呢? 2.同桌讨论、交流 3.汇报:

生1:用10个1分可以买一块橡皮,因为10个1分是1角,1角是10分。生2:用10个1角可以买一把尺子,因为10个1角是1元,1元是10角。4.师小结,板书: 1角=10分 1元=10角

5.出示学习卡,问: 3角=()分 5元=()角 20角=()元 70分=()角 6元=()角 80分=()角

(设计意图:把所学的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探索性地学习,2 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四)实践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还想不想做活动啊? 生:想

⑴ 师生兑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几张面额为2角钱的?

a.同桌交流,共同找出能换几张。b.生:5张

⑵ 生生兑换:拿你们手中的模拟人民币,买一把小刀要1元1角,有几种付钱的方法?

a.4人小组交流讨论

b.小组汇报生1:用一张1元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2:用五张2角的和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生3:先拿十张1角的,再拿一张1角的可以买一把小刀。

⑶ 小组义卖活动:4人小组活动,两名同学拿自己的学习用具义卖,其他2名同学用模拟人民币购物。

⑷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要买文具和有益的的书籍,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过钱后要洗手。

(设计意图:重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之上,通过模拟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和学会使用人民币。)

(五)巩固拓展

上一篇:第六课画展设计下一篇: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