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2024-05-24

认识信息特征教案(共10篇)

篇1: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认识信息特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普遍性、载体依附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体验信息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信息的特征

2、难点:辨别信息有效运用信息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感受无处不在的信息

(2)提问:信息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出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3)我们生活在信息海洋中,如何识别信息呢,要识别这些信息,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信息的特征(揭示课题)

2、讲授新课

(1)通过观看图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归纳提取信息中的一些特征(普遍性、时效性、共享性)

A、一组图片:鸟语花香、电闪雷鸣、报刊信息、一组交通标志(普遍性)B、一则天气预报信息(时效性)

C、小游戏:传递纸条信息(传递性、共享性)(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阅读《孙膑减灶诱庞涓》的故事

A、在故事中,通过什么载体,反映了什么信息? B、信息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C、故事中的“炉灶”、“树”、“文字”、“火”起了什么作用? D、在这个故事里,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可伪性、依附性、可传递性)(3)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活动,集体归纳总结

信息的基本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可伪性、时效性、共享性)(4)学生探究讨论(如何识别信息)

A、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B、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C、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3、课堂知识检测

下列事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A、通过电视、网络可看奥运直播 B、空城计 C、红灯停,绿灯行 D、一传十、十传百

E、我们的学籍档案、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文字和纸张来传递

4、总结归纳

(1)信息的表达方式(2)信息的特征

5、练习

(1)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依附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2)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篇2: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教学内容:

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教学分析:

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是幼儿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了解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和幼儿教育纲要中提出的教学要求的基地上,重点掌握如何进行分类知识的教学。

因为学生主要是缺乏教学经验,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只能提供一些语言描述的教学方法与口头讲述的课例让学生参考,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生片断教学试教、观看录像片断与师生评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逐步训练学生幼儿计算教学的技能,培养学生幼儿计算教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 :

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试教、观看录像片段教学、师生评课等过程,使学生掌握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方法。

课的类型:综合类

教学方法:讲、练、评相结合

教学重点: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具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教学难点 :学生能否掌握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幻灯式投影机一台;投影片;VCD机一台;幼儿学数学(中班)VCD一盘;各种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纸制教具。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承上启下、直接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一)、给学生介绍幼儿按物体外部特征分类的方法

1、帮助学生理解“外部特征”。

老师手拿一本书,请学生边观察边对该书进行描述。最后,老师小结:物体的外部特征一般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

2、指出幼儿学习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意义(能加强对颜色、形状的认识,为幼儿正确使用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等借书证打下基础)。

3、指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按不同的外部特征分类的具体教学要求不同。

出示投影片,通过对该表的横向对比让学生体会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干扰因素、物体的分类种数、每类物体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幼儿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这与幼儿对物体分类的认知特点是相符的。

4、给学生介绍教幼儿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的方法。

(1) 首先指出教学时除了要以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以外,还要注意联系相关的知识。举例说明:如教幼儿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时可以结合教幼儿认识颜色进行教学;教幼儿按物体的形状分类时可以结合幼儿认识的形状进行教学;教幼儿按物体的大小,长短等外部特征分类时可以结合教幼儿比较大小,长短等内容进行教学。

(2) 以教小班幼儿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和教大班幼儿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为例,介绍分类的教学方法。

(二)、学生试教: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1、请一位学生选择以上的一个内容进行片断教学。

2、学生集体评课,指出该同学的优点与不足。

3、教师启发性地评课。

(三)、观看采用新方法的教学片断――可爱的小蚂蚁(中班)

1、请学生留意该教学片段中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突出的不同点。并留意其教学过程 中的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如何。

2、看录像教学片断。

篇3: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我国目前较为认可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框架和逻辑结构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 所提出的SFAC No. 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框架。基于其目前被我国学者广泛认同的现状,笔者对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也是基于本框架之上的。其中,包括约束条件、各级质量特征与限制性标准。并且将其有机结合。根据笔者的设想,首先是整个财务会计信息提供行为的最高约束条件,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收益必须大于成本,即会计行为的经济性。与其并列的是其总体质量特性,也就是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接下来是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性的关键质量特性,即合理性与公正性。其包含的次级质量特性分别是可理解性、可验证性、谨慎性和可比性、一致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他们共同组成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次要质量特征,即相关性。接下来是次级质量特征: 及时性、预测性和反馈性。而整个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限制性标准就是其重要性。这就组成了我们所设想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 1 总体质量特征———真实性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评估的第一要务。它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能否被决策者采信。而在会计实务中,真实性也是凌驾在对会计实务上的最高要求。因此,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够满足其真实性的话,对于企业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借鉴作用就无从谈起。同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对市场进行有效控制的第一手资料。而对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定,必须通过失真度检测。而我国《会计法》中的总则第一条中规定的立法目的就是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人民对于会计行为的认识,也必须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评价的总体质量特征。

1. 2 关键质量特征———合规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

合规性,是会计行为必须建立在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只有依靠法治,才能做到在会计行为的评价上有章可循。在合规性的保障之下,必须充分重视其次级质量特征。也就是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验证性和谨慎性。

1. 3 关键质量特征———公正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

会计公正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基础。会计行为在企事业单位的运营中,要避免各个利益相关方对于会计行为的干扰。做到客观反映。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于利益都有着不同的诉求。因此,在会计信息的发生过程中,必须围绕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来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所以必须具备会计信息的公正性。不受特定的某一利益相关方的干扰。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坚守自己的底线。这样,在会计行为中产生的会计信息才有可信度和真实性。

1. 4 次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接指向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也就是在企业活动之中,企业经济决策者的决策和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度。这就需要决策者对于会计信息作出较为完善的浏览。而不管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财务会计信息都有可能对决策者的决策造成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正面与负面。因此,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必须以及时性、预测性和反馈性进行佐证。

1. 5 约束条件———收益> 成本( 经济性)

在商业行为中,人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收益大于成本。也就是商业行为的经济性。而提供会计信息的可行性,也是需要进行收益和成本的权衡的。而在信息时代,这种会计信息提供行为的收益被大大压缩。这也为提供会计信息的经济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1. 6 限制性标准———重要性

如果会计信息的偏差对于企业的决策具有影响的话,那么它就具有重要性。而且,重要性的体现只存在于会计信息误报或省略的情况下。因此,必须采用一种定量的方法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进行评估。

2 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2. 1 总体质量特征———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信息使用者可以从会计信息中满足需求和利益的程度。因此,在商业联合体的语境下,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评价必须具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

2. 2 关键质量特征

( 1) 及时性。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就是会计信息能否及时被信息使用者所知晓。在信息时代,对商业行为的决策越来越依赖信息的实时性。因此,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才能够具有相关性等关键质量特征。

( 2) 预测性。预测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否对于未来商业行为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性质。这也充分体现了会计信息对于目前情况的真实反映和切实相关。

( 3) 反馈性。反馈性,是指信息技术下的会计信息能够频繁地往返于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中间,以此来实现对于提供者和使用者双方判断和决策的功能,同时也是决策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修正。如果决策者根据会计信息作出的某些决策对于管理对象是无效的,则说明该会计信息不具有反馈性。

2. 3 次要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信息次要质量特征对关键质量特征的影响不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会计信息的次要管理对于整体会计信息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具有专业性的次要质量管理,既要做好对其的分析,又要做好对其特征的剖析和理解。

次要质量特征主要有可理解性、可靠性、系统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内部性。其中可理解性主要是会计信息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的程度,主要是根据使用者的自身知识理解能力对其进行理解。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可理解性一般不会被人们所利用。对于可靠性和系统性就要从其本身的性质考虑,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分析改革的目标。以求达到次要质量特征标准所要求的可靠性和系统性。对于每个事物而言,都有其特殊的多元化特点,因此对于次要质量的多元化特征,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在做好多元化特征分析的同时,给予一个数据多次运用单一元素考虑办法,以此应对其多元化的特点。灵活性和内部性及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的方式提出来新的要求,也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了分析。只有对于信息的确认加工的工序进行灵活掌握,才能在处理问题时得出正确的应对方法。内部性的会计信息管理一定要从其内部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外部的数据统一。

3 结论

我国的会计信息具有十分浓重的中国特点,对会计信息质量要进行特征分析,并建立相应的特征体系,这不但能使得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对于整体的会计系统来说也是一种进步。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分析时,不但要兼顾整体的会计信息问题,更要注重对每个进行会计工作中的人员考察。只有做到全面综合的问题分析,才能得出有利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发展的特征体系。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是指在会计行为中所有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会计信息的总和。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其信息学上的特殊性,因此现在很难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个具有量化标准的评估体系。所以,至今也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来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目前,较为常用的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估标准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相关性等十分模糊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被称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估体系依然处在较为模糊的阶段,这不利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就无法将我国的会计准则与世界接轨。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英明,刘昂.对构建中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设想[J].商品与质量,2012(S2).

[2]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J].会计研究,2013(1).

[3]周逸凡.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J].商场现代化,2014(16).

[4]汲卫民.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些见解[J].经营管理者,2012(3).

篇4:通达铁矿矿体地质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通达矿区;磁铁矿;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燕山山脉中段南麓,属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200~280m,相对高差80m,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190m,区内沟谷发育。

1、矿区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太古界迁西群三屯营组和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等。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0°~75°,磁铁石英岩矿体呈透镜状产于其中。

2、地球物理特征

区内出露基岩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少量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石英岩,根据本次采集的岩矿物性标本测试成果结合区域岩石磁性统计结果(见下表1)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属微磁或弱磁性岩石,磁铁石英岩具有较高的磁性,与围岩磁性差异明显,采用磁测方法在本区寻找铁矿效果较好。

本次地磁工作在测区范围内圈定一个北西向异常带,该异常带由数个相互平行的走向北西~南东的条带异常组成,其中规模较大异常ΔT极大值超过10000 nT。从异常的形态特征分析,异常带由多条北西向平行板状薄层矿体引起,矿体沿走向连续性较差,推测单个矿体厚度一般不超过5m,矿体倾向西,延深最大不超过200m。由于测区范围较小,个别异常未封闭(见下图)。

3、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工作区内铁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大致平行产出,矿体往往集中分布,构成主要含铁矿带。区内主要有三个含铁矿带,分别位于矿区北部、中部和东南部。总体呈近南北走向,断续延长约1.5km,向北逐渐尖灭。

各矿带一般由1-2条主矿体组成。矿带之外,零星分布一些薄层磁铁石英岩,大多规模很小,未能构成工业矿体。

3.2 矿石质量

3.2.1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矿石呈灰黑色,中~细粒变晶结构,似条纹状、条带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及少量赤铁矿和微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角闪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磁铁矿一般呈它形粒状,集合体呈似条纹-条带状定向排列,粒度0.25-1mm,少量呈半自形粒状镶嵌于石英颗粒之间,含量30-35%;脉石矿物石英一般呈他形不规则状;辉石、角闪石常与磁铁矿交织在一起,含量不超过5%。

3.2.2矿石化学成分

从矿石化学全分析结果可知,矿石化学成分主要为SiO2(40.25%~43.25%)、Al2O3(4.12%~4.38%)、FeO(12.72%~13.59%)、Fe2O3(46.33%~48.83%)。

3.2.3矿石的有益有害组分及其变化

从矿石组合分析样品的分析结果、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可知,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Fe3O4;有害组分S含量0.20%~0.32%,P含量0.04%~0.05%,其有害组分含量较低,未见可利用的伴生有益组分。

3.3 矿石类型和品级

3.3.1矿石类型

根据本区矿石的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特征,其矿石自然类型为条纹状-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工业类型为需选铁矿石。

根据铁物相分析结果,矿石中铁矿物主要为mFe,次之为oFe、sfFe及少量cFe、siFe。oFe含量在2.16%-2.68%,oFe占有率7.11%。氧化矿大部分集中在构造带附近,但为数不多,绝大多数为原生矿。

3.3.2矿石品级

根据确定的工业指标,块段加权平均品位mFe≥20%的圈定为工业矿石,块段加权平均品位15%≤mFe<20%的圈定为低品位矿,经计算本区以工业矿石为主,低品位矿在空间分布上无一定规律。

3.4 矿体围岩和夹石

本区各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磁铁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巖。后者为矿体的近矿围岩,灰黑色,中-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矿体内局部见有少量夹石,主要为含磁铁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规模大小不等,且不稳定,分布于矿体的不同部位。大部分夹石小于剔除厚度,对矿体造成了一定的贫化。

3.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本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似条纹状、片麻状磁铁石英岩型。矿体呈似层状。矿石具柱粒状变晶结构,似片麻状构造,受变质作用改造明显。矿床成因为受变质沉积铁矿床。其特点为:

1.矿床赋存于变质岩系中,矿体呈似层状产出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2.矿石以磁性石英岩为主具有明显的似条纹状、片麻状构造和变晶结构,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物性差异。

3.找矿标志以航磁和地磁异常为主要标志。

4、结论

认识查明了矿体分布情况,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基本查清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对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提供了依据。

篇5: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 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举出一天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

三、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主题活动1: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⑴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

⑵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如: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写教案即可以手写,也可以用电脑来写。

⑶载体形式多样,有印刷形、缩微型、机器型、声像型、网络型。

⑷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2、价值性

主题活动2: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学生讨论:那7个字是什么?”

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在学生充分讨论后)由此故事充分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⑴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但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⑵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如GPS。⑶信息可以增值。

⑷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3、时效性

主题活动3: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过去的流行歌曲和现在的流行歌曲,大家喜欢哪一种? 学生讨论:

①信息只有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②信息时效性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③信息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共享性

①信息可以被一次性或多次或同时利用; ②Internet实现全球信息资源的共享。③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课堂小结

一、信息丰富多彩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传递性

3、价值相对性

篇6:教案一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时】一课时

【教学策略和手段】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PPT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②学生对信息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能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其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定义的理解,同时正确理解信息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

一、信息的概念

师说: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到2个例子。

学生回答:举例

教师在学生举例时可以将案例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区分信息与信息的媒体之用。

师说:回顾我们前面所举的例子,究竟信息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学生思考.师: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有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但对于什么是信息却没有一个十分确切而简明的说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信息提出了各种定义和说法。用PPT展示以下内容:

信息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提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指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专门指出了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

师说:刚才我们列举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哪些是信息,哪些是信息的媒体。现在我们可不可以归纳一下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1、普遍性

信息不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他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简单的说就是信息无处不在。

2、依附性

师说: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书是不是信息?

学生:同学讨论回答

师说: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知识,比如从历史书上得到一些名人事迹的信息。这里书本身不是信息,我们只是从书中得到信息,它是信息的一个载体。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注意1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2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用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3、传递性和共享性 典型实例伯纳名言。

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有一个苹果此交换一下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

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分析: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而思想代表的是信息,交换之后可以同时存在,甚至产生出更多的信息。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师说: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上的节目只有一个观众可以看到吗 学生答:不是。

师说:由此可见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性。

4、价值性

由于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信息总是有价值的,只是信息的价值是对信息获得者而言的,因此信息的价值大小也因人而异。

5、时效性

师说:我这里有一张麦当劳的优惠券,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可以用它去麦当劳消费吗?

学生:不行,过期了。

师说:哦,对哦。已经过期了。这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能力识别信息,能够判定哪些是最新的信息,哪些是过期的信息。除了这些,信息还有其他特性,如真伪性、不完全性、普遍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练一练

“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

要签订书面协议。附性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传递性和共享性 淘宝网上购物值性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效性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共同学习了信息的一些特征普通性、依附性、传递性和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在本学期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走进信息的魅力空间,学习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板书设计

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定义。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普遍性

2、依附性

3、共享性

4、价值性

篇7:认识信息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取自《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一必修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这节共设置了两部分内容:

一、什么是信息;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从认识信息的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篇,也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枯燥抽象,容易引起学生厌学,因此在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信息与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是本节教学中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作为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另外本节课的特点是:没有相关操作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所以,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案例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结合生活当中的信息实例,从信息的表现形式、传播过程等方面去理解信息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发现并准确把握有价值的信息;(2)、通过分组活动形成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任务驱动体验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保持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 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难点是:

举例说明信息的某项特征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是高中的第一节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不甚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对今后整个课程内容的学习具有开启含义。由于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以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感受信息形态及应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并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环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

首先用投影显示“生存实验”: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最合适?请同学们4人一组组合成探究小组,在1分半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会很多,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而学生在教师分析答案的同时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案,通过不断的分析、引导,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而它们所对应的分别是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

此时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就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够理解,而信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它又为何能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呢?带着这些疑问,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进入到下一环节。

2、通过活动,认识信息。

带着满腹的疑问,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一下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那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类社会才存在信息?此时给学生安排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古诗词是记载历史时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活动的文化经典。让我们在古诗词中探寻古人的信息活动。

首先教师举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中的信息为:烽火、家书。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诗词句中信息的所在。活动二:寻找自然界中的信息。

首先教师举例:蜜蜂跳八字舞,蜜蜂的舞蹈所透漏出的是蜜源的所在。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自然界现象所透露出的是什么信息。

通过念古诗词、讲大自然、听小故事,让学生在汲取与分享智慧的氛围当中去领悟“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以及“信息的重要性”。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专家学者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结合之前的引入和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信源、传递(载体)、信宿。

3、拓展训练,协同探究。

在此环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关于描述信息的各个特征的例子,使信息的特征更直观、更具说服力: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例如:《田忌赛马》的故事。(2)真假难辨。例如:孙膑“减灶退敌”的故事。

(3)老黄历看不得。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4)一传十、十传百。例如: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篇8:大洼油田地质特征认识

大洼油田位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端,是一个由大洼断层牵引而形成的向西南倾没的断鼻构造,主要含油层系为东营组马圈子油层,油层埋深为1350~2350m。东营组上报含油面积为9.5km2,原油地质储量为1846×104t。

2 地层特征

大洼油田钻井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太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沙三段、沙一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其中东营组为主要目的层。

东营组岩性为灰绿色、灰色、浅灰色泥岩夹灰白色、浅灰色中砂岩、粗砂岩、粉砂岩,泥质岩不纯多含粉砂。生物化石丰富,胶结疏松,储层性质较好。

3 构造特征

大洼油田整体构造形态是一个由大洼断层牵引而形成的向西南倾的断鼻、单斜、断块构造为主的构造体系。区域构造上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步抬高的趋势。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两组断层,一组平行于大洼断层呈NE向展布,另一组斜交于大洼断层呈近SSW向展布,这两组断层相互交错将大洼油田切割成大小不等断块。大洼油田东营组不同层位整体构造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局部构造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4 油藏特征

大洼油田目前共有三套含油层系获油气流且投入开发,本次研究的目的层是东营组马圈子油层。东营组含油井段长,一般在900~1000m,油层埋深1350~2350m。全区单井平均油层厚度12.78m,单井最大油层厚度为59.7m,最薄0.9m。

纵向上主要含油层位为d2段,d3段部份油层组含油。

4.1 油层平面分布特征

平面上油层分布迭加连片,各油层组以位于中部的清5、洼20、洼22-10等断块油层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向南及北东各小断块及西侧构造较低部位油层发育程度变差,或不发育油层。

4.2 油层纵向分布特征

该区共有10个油层组发育油层,各油层组油层发育程度不同,d2Ⅰ、d2Ⅱ油层组油层最为发育,油层层数多、厚度大;其次为d2Ⅲ、d3Ⅰ、d3Ⅱ油层组;d3Ⅲ~d3Ⅳ油层组虽然油层厚度较大,但多数井未钻穿,钻遇油层均分布于构造高部位;d1Ⅱ、d1Ⅲ油层组油层发育差,含油井数少,平面上零星分布。

4.3 油水分布特点

由于大洼油田受大洼断层的影响,该区断层多、破碎严重、油水关系复杂、油层分布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①平面上不同断块油气聚集程度有差异。在各油层组平面分布图可以看出,油层主要分布在靠近大洼断层一侧构造较高部位,向西由于构造位置变低,油层发育变差。可见大洼断层及其伴生的次级断层对该区油气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控制因素。②纵向上油层分散,具多套油水组合,无统一油水界面。含油井段长,长达900~1000m。油层层数多、单层厚度小,单层厚度大于5m的仅占总数的30%,1~5m的占总数的46%,小于1m的占24%。③油层分层受断层、储层发育程度双重控制。断背斜、断鼻及断单斜构造是油气富集的良好圈闭。在构造有利的高部位储层发育,油层发育程度高,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4.4 油藏类型

该区油藏类型主要有4类,即背斜型油藏、断层遮挡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具体特征如下。

①构造油藏。a.背斜型油藏:油层平面分布受构造控制,油层分布主要集中在构造高部位,含油范围内油层厚度分布比较稳定。b.断层油藏:油气在四周因断层遮挡圈闭形成的,平面上油层厚度变化不大。包括交叉断层断块油藏、断鼻构造油气藏。②岩性油藏:由单一岩性圈闭形成,此种油藏类型在砂体不太发育的层段内,含油砂体多为孤立透镜体状。③复合型油藏: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代表,岩性和断层共同形成遮挡,平面上由于岩性和物性的影响,油层厚度变化较大。这类油藏在工区内分布范围较广。

5 结论与认识

①大洼油田是由大洼断层牵引而形成的断鼻构造,受大洼断层影响该区断层多、破碎严重。北东及南西两组断层将该区分割为多个小断块。②含油井段长、具有多套油水组合,不具统一的油水界面,油藏类型为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部分岩性油气藏。

摘要:大洼油田位于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端,主要发育东营组马圈子油层,该油田经历20多年的开发历程,由于油层分布受构造和砂体的控制,砂体分布不连续,不同层段砂体分布范围具有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改善区块开发效果,需要进行精细研究,落实砂体分布规律,从而确定油层分布规律。

关键词:大洼油田,马圈子油层,大洼断层,多套油水关系

参考文献

[1]张泽慧,王威,等.大洼——海外河地区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模式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1998,6(20)2,139-142.

[2]李宪梅,贾玉平,等.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断裂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J].断块油气田,1998,5(5)3,11-15.

篇9:正确认识公证活动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特殊性;相应职责的行为;证据效力

一、公证活动的性质具有特殊性

在我国,公证被定义为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即公证机构享有被法律所授予的具有准司法性质和证明权,可代表国家对外出具公证文件,对某类文书、某个法律行为、某项法律事实是否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给出恰当的法律结论,并使之产生不同于任何私证或其他非专业性证据的法律效力。从公证的定义不难看出,公证活动的事前监督及非诉性的特质。所谓事前监督,是指公证作为一种法律监督手段,很多情况下都是在法律行为成立之初开始介入,又贯穿于行为发展的整个过程。司法救济的手段是一种滞后的解决方式,而公证的事前介入就像一个屏障,在最初阶段将错误、违法、不符合国家和社会利益的行为有效阻挡在外,从而起到防微杜渐、保障交易中各方合法利益、维护经济安全与秩序的作用。所谓非诉性,是指公证活动开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当事人的自愿申请,并且彼此之间对所申请的公证事项无任何争议,这一点不同于诉讼活动,加之公证员对于当事人之间的承诺进行客观的见证,对于当事人的履约也产生很大程序的约束性,所以公证活动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公证文书的效力框定下,当事人对彼此的行为结果大都无可争辩,而且当事人大都是自愿接受的,日后不易产生纠纷。这也是在所有的拉丁法国家里公证员都是作为法律安全的担保人而积极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

二、公证活动中的从业人员及其机构的设置具有特殊的要求

公证机构中的核心工作人员——公证员是经司法行政部门有效注册并加以管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履行法定职责、对法律规定的公证事项提供证明文书的专业人员。《公证法》对公证员的任职条件有明确的规定,即要具有中国国籍;年龄二十五周岁以上六十五周岁以下;公道正派、遵纪守法、品行良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在公证机构实习二年以上或者具有三年以上其他法律职业经历并在公证机构实习一年以上,经考核合格。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公证机构是法律机构,公证员首先是法律专家,可以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通常,当事人在申办公证时,对自己的需求和要求都很模糊,可能只有一个笼统的目的,这时就需要公证员以专业的眼光,为当事人勾勒一个便捷、有效的路径,帮助并指导当事人最大效率地实现其最终目标。比如,在企业进入并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动中,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和完善章程、合同、决议等有关法律文件,帮助企业进行一系列的资质审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以确保企业法律行为的顺利进行、经济目的的顺利实现,为企业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另外,公证员在履行职责时不是普通的公民,其言行都有严格的规范限制,比如《公证法》就对公证员的执业行为以及执业行为以外的行为范围进行了明确限定。由于公证员的特有身份,各国都对公证员的人数和公证机构的设置进行了限定,我国《公证法》也有明确规定,即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对公证队伍进行总量限制,避免由于有过多的公证处和过多的公证员而产生的过度竞争,从而影响公证员的执业质量。

三、公证活动是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基于特殊的授权而履行相应职责的行为,有着鲜明的宗旨

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都不可能成为某一方当事人的代表,这与律师存在着根本差异。在整个公证活动中,公证员必须处于中立地位,不能出于任何单方当事人利益的考虑而对其有所偏袒。相反,无论从职责还是道义上讲,公证员都应当也必须特别关注当事人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以均衡各方的利益。正是公证活动的这一特点,使公证活动产生的公信力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公证活动成为法律与民间行为、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起到衔接、过渡的特殊作用,对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公证活动有严密的程序规则,经公证书确认的法律事实或文书在一定程度上个有无可争辩的证据效力

公证活动的程序规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任何公证行为中,公证员都必须保持消极性和被动性,这与法官的“不告不理”有些相似,即公证活动的开始必须源于当事人的申请。二是公证机构审查证据的方式主要是公证员亲自接待当事人、对其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相应的审查,这也是公证工作展开的基本工作方式。三是如果公证事项涉及几方当事人,公证员必须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说明,不能偏听偏信、断章取义。四是公证活动的核心就是透过证据发现事实,并基于发现的事实,遵照法律法规进行以法律审为主、事实审为辅的周密审查,从而得出恰当、合法的公证结论,并以书面形式提供给当事人使用。

五、公證活动严格把握的基本原则

公证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公证机构及其公证人员办理公证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公证的基本原则是

公证活动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公证活动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的判断准则,是公证立法及制定各项公证工作具体制度规范的基础。《公证法》第3条规定:“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遵守法律,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依法原则,是指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公证事务,要求公证证明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内容、形式及取得方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违反有关政策的社会公共利益。

客观原则,是指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在具体的公证活动中应当尊重事实和证据基于法律上的认知和事实上的判断开展公证活动,出具符合法律效力要求的公证文书。

公正原则,是指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在履行公证职责过程中,应当平等、公允地对待当事人,不偏私、不歧视,公证活动要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和理念。

篇10:信息的特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业;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的特征》这节教学内容,叙述性内容较多,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针对学生基础不

一、能力不一,又是信息技术第一课的实际,根据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挖掘出信息应用的价值意义。

三、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搜集生活中的例子或历史典故等资源,归纳概括,拓展学习视野,挖掘丰富内涵,从而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站着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们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些?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的特征》。课件显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无所不在

请大家欣赏图片,说出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聚精会神,默默思考)(1)、鸟语花香

(2)、风雨雷电

(3)、质量安全和公共标识

[展示课件] 得出结论

以上图片说明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问:武侠小说里经常在争一种神秘的书里面,记载着练功方法这样宝贵的信息。有一个叫令狐冲的,学到了各派剑法却不在书上,谁知道在哪里记载着这些信息? 思过崖山洞的石壁上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闹钟、红绿灯、电视、报纸等都是信息的载体。

。注意:(1)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同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电视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七个字,要价50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急忙以280

万美元的高价买了那份过时的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后来,侵朝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得知之后感慨道:“我们最大的失策是怀疑咨询公司的价值,舍不得为一条科学的结论付出不到一架战斗机的代价,结果是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付出了830亿美元和十多万士兵的生命。”

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时效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时效性

同学们,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信息是有价值、时效的特性。在我们生活中,你能否举出实例。

(学生思考,提问学生)

教师及时点评,及时表扬,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4、信息具有共享性

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

同学们,2008北京奥运会我们都观看了盛大的开幕式,你现在也一定记忆犹新。在开幕的那天,全球200多个国家的人民同时收看,全世界的人民见证了金牌产生的过程。北京奥运实现了电视与网络的实时直播。

[展示课件]

信息是可共享,可被多个接受者接收并多次使用。

三、甄别信息,正确使用信息

杜绝垃圾短信,防止上当受骗

上一篇: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月亮周记下一篇:糖果丫头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