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024-05-05

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精选7篇)

篇1: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2023-2024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统领,根据太仓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重点立足“课题”与“课堂”坚持履行中心“研究、指导、服务与引领”工作职能,关注前沿,优化理念、创新方法、扎实过程,运用针对性科研方法,规范有序、求实务真、追求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结合我校的工作计划,坚持教科研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理念,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抓手,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的品质,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

二、重点工作:

1.做好“十三五”省级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2.协同各部门做好2024校本培训项目申报。

3.协同各部门制定2024校本培训方案,按计划开展活动。

4.做好2024县市级培训工作报名工作。

5.抓好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工作。

6.加强学校科研队伍建设。

7.做好教师论文参赛、投稿等宣传工作。

三、具体措施及安排

(一)做好课题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继续做好“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要求,本科室将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结合十三五课题的申报,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先向全体教师征集本校内关于学校规划发展、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学生阅读、教科研训一体化等领域内的问题。动员不同学科组的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课题申报,架构起学校的课题网络,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提高专业素养。

2.做好在研课题的管理工作

深入课题的研究过程,与课题主持人定期沟通,了解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内容。尽量多的参与具体的研讨活动当中,一起听课、研课,从科研角度来查看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带领课题组老师用科研眼光来推动课堂教学。帮助课题组内的年轻教师在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道路上稳步前进。同时,进一步指导梅老师做好课题平台建设,按要求完成资料上传,并随时积累好过程资料。

3.优化教科研制度,做好相关网络管理

教科室制定相应的教科研管理制度,优化指导教科研的常规管理过程。对于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将按照课题网络化管理的具体细则,即按“研究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学期汇报、研究成果、成果鉴定”六大板块,严格按要求上传,校教科室将采用指导服务、例行督查等形式,规范课题研究过程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度。

(二)加强各级培训活动,加大教师科研队伍建设

全员阅读,建立学习型校园

本学期继续通过阅读促进全体教师理论修养,要求每一位教师经常翻阅教育杂志,细心研读教育专著,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重点围绕指定书目以及市发展中心编制的《燃荻》、校教科室编制的每月一期的纸质文摘,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指定阅读书籍一本,并撰写600字以上的读后感三篇,上传校本培训平台的读书活动栏目内,纳入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统计内。同时把读书和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展了课堂实践,将理论阅读与实践思考相结合起来,为阅读行为与教学行为架起互通的桥梁,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本学期是2024年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开始,一是协同各部门制定好新一的培训计划,二是提醒各部门按照计划开展相应活动,做好活动前有签到、活动中有组织、活动后有报道,将每一次的校本培训活动落实到位,材料搜集齐全。并做到网络平台上传资料及时到位、符合要求。三是本科室及时做好每位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统计,做到每次活动结束立即登记统计,每月汇总结算一次,及时查漏补缺,为考核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2024年的县市级培训又将拉开序幕。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有名师大讲堂、“苏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考试、“江苏省网络知识竞赛”、“苏州电教馆的网络培训活动”、“太仓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教育”、“苏州市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竞赛”等众多的培训项目,本科室会和教务处等部门协同商量,采用自主报名与部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教师有序合理地参与培训。本科室将认真做好各项报名的动员与名单上报工作,为每位老师顺利参与培训做好服务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提升教师业务技能培训,而且把教师职业精神培育、价值取向建构作为重中之重,以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太仓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3.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规范校本培训学时记录

做好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传达工作,严格按照《太仓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每学年每位老师县级以上培训和校本培训各不少于50学时,5年总和不少于500学时的要求。本科室主要负责好继续教育中校本培训这一块的内容制定与学时统计。在以上两类的培训活动结束后,会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请老师们及时登录培训管理系统,查看培训活动获得的相应学时,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三)搭建学校科研成果推广、评选平台

1.做好各项论文赛事的通知动员工作。

本科室是为教师服务的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每个学期都有一些固定的论文比赛,接到上级部门传达的相关通知,就要及时梳理汇总,发布在校工作群里,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比赛动态。在收集整理论文、案例过程中,要做到仔细、耐心,多给鼓励,帮助老师提高文章获奖数量与质量。

2.做好教师论文推广推荐工作。

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研究成果,也是教师评定职称需要的一个有力支撑,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这方面的成绩,除了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论文比赛,还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作用,帮助老师做好文章质量把关工作,争取有更多的一线教师能有文章发表刊登出来,做好教研成果推广工作。

附月行事历:

2-3月:

1.上交苏州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案例。

2.参加全市教科室主任会议,传达会议精神。

3.完成2023-2024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4.完成2024校本培训项目申报。

5.“十三五”课题研究。

6.完成2024年校本培训方案。

7.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8.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9.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10.召集课题组长,各课题组完成计划和月科研活动,资料上传课题平台。

11.编辑教育文摘一份。

12.完成本学期课题信息表填写。

13.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网页的建设。

14.做好教师寒假读书心得评比。

15.下发教科研工作电子台账。

16.完成《太仓教育》杂志文章推荐工作

4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参加信息课题月研讨活动

3.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4.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5.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6.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7.做好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的宣传工作。

5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参加信息课题的月研讨活动。

3.完成教师文章投稿。

4.做好中国教师教育网远程培训报名工作。

5.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6.上交教师发展中心《燃荻》学习推荐资料一份。

7.做好江苏省“师陶杯”论文比赛的组织工作。

8.太仓市级个人专项课题结题准备。

9.上交有关比赛论文。

10.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6月:

1.完成本月部门校本培训活动,统计学时。

2.做好课题结题资料的最终整理。

3.开始中国教师教育网远程培训。

4.结合教导处评优课与汇报课,进行课题研讨活动。

5.编辑教学推荐文摘一份

6.上交论文比赛材料

7.完成《太仓教育》杂志文章推荐工作

8.做好“科研之窗”和“校本培训”两个平台建设

9.收集各位教师本学期论文、案例、反思等(40周岁及以下)。

10.做好学校继续教育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验证工作。

11.统计、汇总本学期教师各级获奖情况、参加培训的情况。

12.整理本学期教科资料,条线评优。

13.完成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2: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第一学期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我们以上级的教育精神为准,追索教育真谛为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着实抓好校本教研,认真开展课题实验,着力提高教教师素质,提高学学生素质和管理水平,以人为本,全力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提升教科研的内涵,打造名师,培养名生,铸就名校,努力实现我校的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一、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学习。参加了全市新课标培训学习、市级光盘集中培训学习等。通过学习,全体教师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学校只有以教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潮流,不断向前推进。我校教师树立了教师即研究者,教室就是研究室,教研组就是研究组的观念;教科研不是少数教育家的专利,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份内的工作,每个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科研也并非什么神秘莫测的高深东西,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产生于教育过程之中。教科研是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是反思我们教学行为,是质疑我们手中的教材,是审视我们留给学生的作业,是探讨我们不能独立解决的难题……教科研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

二、开拓创新,做好常规管理工作、加强学习。

我校全体教师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理论,校领导积极主动地深入年组、经常深入课堂和教师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当好教科研的研究者、参与者和服务者。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教研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校领导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听课不少于___节,并能主动与上课教师交换意见。大家虚怀若谷,勤于钻研,孜孜不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处理日常事务,自己挤时间学习,不教一日闲过。、全面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教师的内在需求是学校教科研的生命力。为进一步落实我校师资发展规划,在全校营造教学研讨的良好氛围,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本学期派送一名英语教师参加___英语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我校的教学能力。同时,我校还___教师参加了三亚市征文比赛,分别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为我校的教学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3、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做好电教的工作。

根据电教的教学发展。我校派去六名教师参加了三亚市多媒体培训学习。回来后在校及时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语文组由江畅老师负责、数学组由文武老师负责。同时,我校积极参加中心校的网络教研活动荣获第一名。

总之,我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有一些缺陷和弊端要改进。

范文仅供参考

篇3: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大直沽西路站位于河东区六纬路和大直沽西路“十”字交叉路口处, 交通繁忙, 因此, 本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本场地内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 第Ⅲ陆相层粉砂及粉土中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

2地面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隧道地表变形监测工作分二个阶段:试验段监测和正常掘进段监测。地表监测主要有3项内容:隧道上方地面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及地表重要设施变形监测、地下重要管线变形监测。

2.1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监测

2.1.1试验段监测, 为适应盾构在新的介质条件下工作, 优选施工参数, 取得该地区的沉降监测控制参数, 在盾构初始掘进的28.8米范围内, 设立监测试验段。在试验段中地面沉降测量工作将采取缩短测点的间距, 增加测量频次的作业方法。具体方案是:在实验段28.8米之内, 沿轴线每隔2.4米设一个沉降监测点, 每隔4.8米设一条横向沉降观测断面, 每条沉降槽双线布设10个沉降观测点:左右轴线上各布1个点;左右轴线之间布设2个点;垂直左右轴线两侧各布设3个点。试验段设计6条沉降槽, 共计60个沉降点。

2.1.2掘进段监测, 轴线上每隔4.8米布设一个沉降监测点;每隔28.8米设一个沉降监测断面, 每个沉降监测断面单线布设7个沉降监测点;双线布设10个沉降监测点。左右轴线上各布设1个点;左右轴线之间布设2个点;垂直轴线两侧各布3个点。断面点之间距轴线两侧3米, 以外5~6米。正常掘进段共布设34条沉降槽, 地表沉降监测点共计644个沉降点。

2.1.3隧道上方地表沉降监测频率: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4天;30天以上1次/2月。

2.1.4监测资料的报警, 应在实现有确定的报警值的前提下实施, 一般地面沉降量报警值为:+1cm~-3cm。

2.1.5地面沉降点的布设, 沥青路面监测点布设φ12×7cm的道钉;水泥路面监测点布设:先将水泥路面钻孔, 深度为水泥厚度, 直径120mm, 在圆孔中间打入直径10~20 mm, 长40~50cm的螺纹钢筋, 监测点低于地面5~10cm。尚未施工的场地布设直径10~20mm, 长40~50cm的螺纹钢筋, 直接钉入地下, 地面露出0.5cm, 标志周围作保护。

2.2隧道周边建筑物及重要设施形变监测

隧道轴线外侧20米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为沉降监测对象。在每栋建筑物的外墙上每隔10~15米布设一个沉降监测点。

2.2.1建筑物沉降监测频率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4天;30天以上1次/2月。

2.2.2建筑物沉降监测资料的报警:地面建筑物也是如此, 尤其是高层建筑物更要加以严格掌握报警值。建筑物沉降报警值为3cm, 建筑物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倾斜, 其倾斜的报警值为1/500。

2.2.3建筑物沉降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选设应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位置:如建筑物的墙角、大转角处、结构柱、山墙、高低层建筑物结合部和沉降缝或裂缝处两侧;沿外墙每隔10~15米设置一个。点位埋设在外墙面正负零以上的10~15cm处, 点与墙壁间距在3~5cm为佳, 标志长10cm。布点方法:使用冲击钻在墙体上打好孔, 孔的直径与标志的直径相同, 孔深度5~7cm, 然后将标志钉入孔内。

2.3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在盾构正常掘进过程中会破坏土体的承载力, 导致地表较大的形变, 盾构上方的地下管线会由于局部受力产生较大的差异形变, 严重会发生断裂, 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控制地下管线的沉降量是一项重要工作。在与盾构横向交叉的地下管线上方, 在盾构轴线上布设一个点, 轴线两侧的管线上方各布设1-2个点, 具体布点状况根据现场情况而定。

2.3.1管线沉降监测频率, 地下管线和重点设施检测, 1~7天1次/天;7~15天1次/2天;15~30天;1次/4天30天以上1次/2月。

2.3.2管线沉降监测资料的报警:地下管线参照地面沉降报警值要掌握严格一些, 由其是带压力的管线, 报警值为+1cm~-2cm。

3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监测

管片拼装完成脱出盾构机后, 外部土体将对管片产生压力及管片自重使管片发生变形, 管片的受力及其变形的大小将直接影响隧道的安全, 因此对隧道沉降和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3.1隧道沉降点的布设:沿隧道走向每4.8米一个点, 全线双向隧道总长874×2米, 共布置181×2个沉降点。

3.2水平位移监测监测点布设:在左侧或右侧的隧道壁上, 断面间距为28.8米, 共布置30个监测断面。监测频率:距掘进面<20m, 1-2次/天;距掘进面<50m, 1次/2天;距掘进面>50m, 1次/周。

3.3监测报警值:隧道沉降变化报警值:累计值±30mm。隧道水平位移报警值:累计值±30mm。

4结语

篇4: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平桥区王岗乡中心小学教务处

本学期,教导处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实施,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本学期教导处的工作任务。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力争以后取得更好成绩,现将学校教导处工作总结如下: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高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我们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高效课堂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完善机制为保障,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任组员的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高效课堂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在组织上确保了高效课堂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为推动课堂模式改革,学校进一步调整完善了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规定课堂教学水平在低效等次以下的,在的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时实行一票否决,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二)以转变理念为突破口,构建三环五步模式

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首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参加区教体局组织的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派骨干教师到郑州参加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来,并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位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对于实施高效课堂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大讨论,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进行反思,查找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原因,想办法,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认真汇总分析大家的意见建议,通过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的“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环”即“预习自学—高效课堂—批复改悟”三大学习环节,“五步”即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五个重要步骤:明确目标—自主研学—合作解疑—展示提升—效果反馈。

(三)以课例研讨为抓手,推广完善高效模式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后,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每人准备一节示范课,采取“说课—观课—评课”的形式,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摩研讨。首先由授课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想,重点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依据;然后组织教师观课,重点记录下自己对各教学环节的认识及疑问;最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为大家解疑答惑,提高大家对于“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的认识。

在全体教师对于“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我们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每人准备一节研究课,由包组领导带领教研组长、同学科教师进行观课评课,通过同学科同课题之间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依据学科特点对具体细节进行完善。教师之间交流切磋、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了“锻炼一人,成长一群”的目的,使“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学中迅速得到应用。

二、强化细节管理,向教学常规要效率

学校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有效促进了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实行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课堂的高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我们大力推行教研组集体备课,采取领导干部、骨干教师旁听,教务处审查,校长室抽查等形式,确保了集体备课的质量。

我们规范操作流程,在集体备课中实行“自主探究--同伴合作--反思修改--集体听课--总结评估”五步法,要求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备课人,定活动方案)“七备”(备教学情境、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过程、备学案)“六统一”(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基本教学流程、统一作业、统一单元检测题),保证了教案的质量,也为教师开展自学、进行反思留出了更多的时间。

我们鼓励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体现个人特色;同时要求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教学反思,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开展听课评课,提高上课质量

高效课堂始终还是课堂效率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听好研究性评价课。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精心准备一节评价课,按照学科性质将教师分成语文、数学和艺体三大组,分组听课,围绕“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面,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指导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将成绩计入年终考核,提高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二是听好诊断式推门课。成立了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推门听课小组,随机到各级部不打招呼推门听课,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进教师扎实上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辅导质量

一是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视试卷讲评课中的学法指导,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二是通过经验交流加强学法指导。我们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挑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进行整理、汇编成册,放在教室图书角,供学生随时查阅,学习借鉴别人好的学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落实四项要求,提高作业质量

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们提出了“精选、先做、全批、精讲”的四项要求。“精选”就是要求教师布置作业不可随意,要根据学情、重难点精心挑选习题,在突出实效的同时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先做”就是要求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之前,自己先将作业做一做,提前了解习题的难易程度,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批改作业做好准备;“全批”就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作业实行全批全改,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精讲”就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认真汇总,找出学生出错较多的问题,有重点的进行讲解,不可泛泛而讲,浪费时间。

同时,我们还设立作业超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划分三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我们采取为学习小组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选择完成更高一层的作业,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三、开展“千分赛”,向良好习惯要效率

具有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学习成绩进行合理搭配,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因素组建合作小组。选择成绩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任组长,负责督促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小组共同进步。以此为基础,我们建立起个人、小组、班级三级评价体系,开展学习行为“千分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四种良好习惯

一是课前预习。主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明确预习任务,制定预习计划,掌握预习方法,找出课程重、难点,发现问题,确定听课重点。

二是课堂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做好上课前准备,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专心致志听课、敢于质疑提问、善于辨析对比、有效做好笔记、学会归纳和迁移、乐于交流合作。

三是课后复习。主要培养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及时回忆课堂所学的内容,记住重要知识和解题方法,学会归纳整理,学会系统复习,不断提高复习质量。

四是作业规范。主要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常规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及时上交。不抄袭他人作业。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的原因,注意建立“错题册”,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二)发挥三方综合力量

一是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我们要求班主任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要做到经常教育、经常训练、经常检查评比,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同时做好优秀学生的表彰和习惯较差学生的督导工作,以榜样带动后进。

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的讲话、校园网、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习习惯明星的事迹,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激励其他同学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奋起直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三是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采取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让家长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制定《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让家长明确学生回家该怎么做,便于家长督促;组织家长交流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经验,给家长以方法上的指导。

四、重视文化建设,向学习氛围要效率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和学校课程开发实施工作,营造出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师生书香气质。学校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图书及相关设施,带动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

一是提高教师书香品位。学校为教师精心选购了大量书籍刊物,要求教师每月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体会在周例会上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工作撰写读书随笔和教育随笔,把自己生活、工作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促进教师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二是培育学生书香气质。我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开发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古典诗文欣赏课等学校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学生“讲我喜欢的图书、讲优美古诗文、讲读书方法、讲读书体会”,“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征文、写读书手抄报”,引导学生以好书为友,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五、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思路 不足:

1、教导处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教导处部分人员兼任主科,工作有时无法兼顾,一些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名师”及青年教师的培训。

3、教师能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但积极性还应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教学工作艰巨而庞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必须要有新突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不懈努力!

篇5: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平桥区王岗乡中心小学教务处

本学期,教导处在各级的正确领导下,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积极推进“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实施,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完成了本学期教导处的工作任务。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力争以后取得更好成绩,现将学校教导处工作总结如下: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本、创新为本”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着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教学效率的提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高效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我们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开展高效课堂研究,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完善机制为保障,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任组员的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高效课堂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在组织上确保了高效课堂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完善考核机制。为推动课堂模式改革,学校进一步调整完善了教师评价考核制度,增加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规定课堂教学水平在低效等次以下的,在年度的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时实行一票否决,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二)以转变理念为突破口,构建三环五步模式

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首先实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参加区教体局组织的高效课堂教研活动;派骨干教师到郑州参加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回来,并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传达给每一位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们对于实施高效课堂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大讨论,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进行反思,查找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原因,想办法,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骨干教师认真汇总分析大家的意见建议,通过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的“三环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环”即“预习自学—高效课堂—批复改悟”三大学习环节,“五步”即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五个重要步骤:明确目标—自主研学—合作解疑—展示提升—效果反馈。

(三)以课例研讨为抓手,推广完善高效模式

“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后,我们组织骨干教师每人准备一节示范课,采取“说课—观课—评课”的形式,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摩研讨。首先由授课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设想,重点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依据;然后组织教师观课,重点记录下自己对各教学环节的认识及疑问;最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为大家解疑答惑,提高大家对于“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的认识。

在全体教师对于“三环五步”教学模式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我们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每人准备一节研究课,由包组领导带领教研组长、同学科教师进行观课评课,通过同学科同课题之间的对比研究,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依据学科特点对具体细节进行完善。教师之间交流切磋、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了“锻炼一人,成长一群”的目的,使“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教学中迅速得到应用。

二、强化细节管理,向教学常规要效率

学校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有效促进了各项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实行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课堂的高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我们大力推行教研组集体备课,采取领导干部、骨干教师旁听,教务处审查,校长室抽查等形式,确保了集体备课的质量。

我们规范操作流程,在集体备课中实行“自主探究--同伴合作--反思修改--集体听课--总结评估”五步法,要求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备课人,定活动方案)“七备”(备教学情境、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过程、备学案)“六统一”(统一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基本教学流程、统一作业、统一单元检测题),保证了教案的质量,也为教师开展自学、进行反思留出了更多的时间。

我们鼓励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体现个人特色;同时要求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教学反思,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开展听课评课,提高上课质量

高效课堂始终还是课堂效率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听好研究性评价课。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精心准备一节评价课,按照学科性质将教师分成语文、数学和艺体三大组,分组听课,围绕“学生参与度,学生参与面,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师指导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打分,将成绩计入年终考核,提高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二是听好诊断式推门课。成立了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推门听课小组,随机到各级部不打招呼推门听课,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促进教师扎实上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辅导质量

一是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视试卷讲评课中的学法指导,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试卷,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二是通过经验交流加强学法指导。我们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挑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进行整理、汇编成册,放在教室图书角,供学生随时查阅,学习借鉴别人好的学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落实四项要求,提高作业质量

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我们提出了“精选、先做、全批、精讲”的四项要求。“精选”就是要求教师布置作业不可随意,要根据学情、重难点精心挑选习题,在突出实效的同时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先做”就是要求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之前,自己先将作业做一做,提前了解习题的难易程度,预测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批改作业做好准备;“全批”就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作业实行全批全改,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精讲”就是要求教师要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认真汇总,找出学生出错较多的问题,有重点的进行讲解,不可泛泛而讲,浪费时间。

同时,我们还设立作业超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划分三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相应的作业。我们采取为学习小组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选择完成更高一层的作业,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三、开展“千分赛”,向良好习惯要效率

具有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学习成绩进行合理搭配,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因素组建合作小组。选择成绩优秀、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任组长,负责督促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小组共同进步。以此为基础,我们建立起个人、小组、班级三级评价体系,开展学习行为“千分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四种良好习惯

一是课前预习。主要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明确预习任务,制定预习计划,掌握预习方法,找出课程重、难点,发现问题,确定听课重点。

二是课堂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做好上课前准备,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专心致志听课、敢于质疑提问、善于辨析对比、有效做好笔记、学会归纳和迁移、乐于交流合作。

三是课后复习。主要培养学生养成先复习再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及时回忆课堂所学的内容,记住重要知识和解题方法,学会归纳整理,学会系统复习,不断提高复习质量。

四是作业规范。主要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常规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及时上交。不抄袭他人作业。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的原因,注意建立“错题册”,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二)发挥三方综合力量

一是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我们要求班主任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重点来抓。要做到经常教育、经常训练、经常检查评比,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同时做好优秀学生的表彰和习惯较差学生的督导工作,以榜样带动后进。

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国旗下的讲话、校园网、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习习惯明星的事迹,指出他们的长处,促使这些同学更加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激励其他同学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奋起直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三是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采取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让家长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支持;制定《学生学习习惯评价表》,让家长明确学生回家该怎么做,便于家长督促;组织家长交流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经验,给家长以方法上的指导。

四、重视文化建设,向学习氛围要效率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校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近年来,我校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和学校课程开发实施工作,营造出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

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师生书香气质。学校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图书及相关设施,带动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营造出浓厚的书香氛围。

一是提高教师书香品位。学校为教师精心选购了大量书籍刊物,要求教师每月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体会在周例会上交流,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工作撰写读书随笔和教育随笔,把自己生活、工作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促进教师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二是培育学生书香气质。我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开发了课外阅读指导课、古典诗文欣赏课等学校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学生“讲我喜欢的图书、讲优美古诗文、讲读书方法、讲读书体会”,“写读书笔记、写读书征文、写读书手抄报”,引导学生以好书为友,增长知识,提高修养。

五、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思路 不足:

1、教导处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教导处部分人员兼任主科,工作有时无法兼顾,一些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

2、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名师”及青年教师的培训。

3、教师能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但积极性还应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教学工作艰巨而庞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年,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必须要有新突破。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总结,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不懈努力!

篇6: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乐平一中今年新校落成,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下,我们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全体教师以新的姿态投入工作,出现了学习氛围浓厚的新气象。我们坚持德育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设,一手抓教学教研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信心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改变了学风,课题研究、课堂模式、课例探讨改变了教风,校园文化、现代教育、阳光体育改变了校风。欣欣向荣的课程改革,蒸蒸日上的课堂景象,使整个学校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强势发展。下面具体汇报我们的做法:

一、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在显性校园文化和隐性校园文化两方面。

显性校园文化:以校园环境为主,学校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新建成83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2200平方米的实验楼、餐厅,12亩的250米环行跑道的标准化操场。教学楼区建有学生成长主题宣传的版面文化,有明星学生希望台,有教师成长发展台。生活楼区建有各种生活温馨提示语,有生活老师郑重承诺下的舍长负责栏。建设校园文化,一是体现了校园环境建设的教育性和科学性,二是突出了校园环境建设的审美性和艺术性,三是凸显了文化的内涵。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隐性校园文化:实质是精神文化,是学校的一种办学观念和精神追求,价值认同,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

我校于1983年建校,建校27年来,积淀了一中精神和一中文化。我们对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种精神和文化集中体现在我们的办学理念上,即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放弃一个学生,办群众满意的学校。

在具体操作中,1、我们坚持周一升旗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感恩教育,国旗下的讲话,行为交流,思想分享,生命成长的主题词感染默化了每一位学生。

2、我们开展了爱我家乡发奋学习的主题活动,聘请了五老团的爷爷们 1 作爱我家乡的专题报告,联系县关工委让学生参加爱我家乡的演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干劲。

3、书香校园建设,首先开放了图书室、阅览室,拓宽了师生的阅读视野,其次制作了报刊窗,丰富了师生的阅读含量。

4、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既有团队整体表演赛,又有分组专项训练。初一、二年级加强课间操训练,初三年级注重长跑的体能训练,教师开始篮球、跳绳、踢毽、武术、太极拳等健体锻炼,强健了师生的体质。坚持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每天两操一课一活动,保证每周每班三节体育课。

5、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比如,针对“电子游戏”的诱惑,我们不仅仅是召开主题班会这么简单的说教,而是发动每个学生去收集查找与此有关的不良事例,要他们在班会中亲自讲出来,并分析“电子游戏”的种种危害。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中深切体会,真真从内心向不良诱惑说“不”。我们兴办兴趣小组,收集学生的绘画、书法、剪纸等作品进行展评。还为学生现场表演,满足学生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举办“名人名言”交流会,“我最喜欢的作家作品”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基础上,不断陶冶高尚情操。

6、养成八大习惯的实施情况。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以使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生活习惯、劳动教育、学习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阅读习惯教育、安全教育、卫生、健体教育。通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活动育人,教师言行育人,课堂育人,阵地育人,确立示范班,以点带面。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注重阶段总结。为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定期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各班级的考核。同时学校也要搞好阶段性总结,坚持定期检查,定期评比,形成制度。

多年来,我们依托市级德育示范学校这一品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习者和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学习品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建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校园文化。

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校现有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大学本科40人,占50%;大学专科40人,占50%。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26人,占33.6%;初级以下教师53人,占66.4%。县级教学能手1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学能手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

这是一所有着无尽人力资源的学校。在80个专任教师中,其中40岁以上38人,40岁以下42人,其中35岁以下23人;男教师24人,女教师56人。整体师资状况相对老化,因此,我们针对此种情况进行座谈,研讨,组织观课等活动,发现我们绝大多数老教师,知识丰富,教学技能娴熟,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较强。学校领导组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激发他们教学激情,使他们树立新的发展目标与规化,成为我们一中的财富。更为可喜的是,一大批中青年教师,他们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所以总体来说我校的教学氛围良好。

由于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只有学习发展了,教师才能真正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此,在这个过程中,我校实践如下。

一是重视制度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发展。学校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需求调查,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师教学研究的启动和支持体系。要在制度层面上将开展行动研究作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功,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成长。

二是倡导自主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一种内源性、主动性的发展,而不是外源性、被动性的发展。要倡导教师在反思自身工作中发展、在学习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在与专家和同行的合作与互动中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念,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专业敏 3 感性。要提倡教师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合作型教师”。

三是加强校本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应关注理论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积累,更应重视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成长。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四是注重骨干引领。骨干教师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一方面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示范、经验介绍、专业讲座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路径。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的发展有了方向,中青年教师必须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上课,争当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老教师必须转型发展,观念转为理念,经验转为思想,能力转为质量,争做传帮带的学习型教师。大部分教师有了信息,有了决心,有了自信,真正感到了教师的幸福在学校,教师的幸福在课堂,教师的幸福在学生。

三、构建“课堂模式” 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建立和完善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工作优质、高效、健康进行,按照市、县教育局关于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了有效教学,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了有效观课议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目前,教育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满堂灌,“讲”到底;一种是,走进新课改,“议”到底。我们认为:在现实的国情和教育背景下,哪一种都有偏激,而我们追求的是以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指导,确立了“问题导学”下的“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课题,构建了“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此模式焕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教学中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4 我们倡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有效课堂”,尊重了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的体验和感悟。

从实施“五步式”(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来看,完全符合“问题导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积极创建了师生合作、平等交往、师生共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生真正地听、真正地思、真正地议、真正地做,学生在有效课堂中是真实、个性、活泼、有效地学习。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理念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其过程就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 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课堂是一个充满着观察、阅读、感悟、归纳、类比和积累、运用的探索过程。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学习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场所。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的兴趣在观察生活和自然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阅读课本和联系生活中形成,让学生的感悟在集体探讨中加深。课改的趋势还是研究性学习,可逐步探究,关键应在课堂上探究提高。科研兴校、特色立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四、有效观课议课是学校实施教学模式的新路径。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此活动是以人为本、案例讨论、平等对话的同在共行新举措,大大推进了课程改革,全方位促进了教师成长,有效保证了课堂模式的实施。

我们以教导处、教研室整体部署,严密组织,以点带面,逐层推进。首先召 5 开了全体教师动员大会,讲了观课议课的文化实质,安排了活动的时间、内容、步骤、方法。其次手把手操作,以教研组长召集,教研室主任指导,同科教师参与,作课教师做东,以学校“课堂模式”为内容主题,观一节议一节,一人作课说课,大家议课,共同受益。最后全校大会总结表扬,树立榜样,共同学习。

通过研究实践,我们学校的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今年县级评选教学能手,我校参评教师全部入围;参加市级数学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我校教师赵晓梅老师获一等奖;2010年9月我校教研室主任陈志如参加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五、送教下乡、连片教研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

送教下乡、连片教研有效地整合了校际间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交流,切实改变了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的作用,为片区内教师创设了一个交流合作、互动学习、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有效缩小片区内各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市、县教研室的部署和学校的具体安排,本学期初中第三片区的乐平一中、新世纪中学、王寨中学、丁峪中学、安坪中学五所学校,从10月起至12月结束,内容是城内校送教下乡与连片教学互动,并进行专题研讨,开展了有效观课议课活动。分别在乐平一中、东冶头镇中学、新世纪中学、王寨中学进行连片教研和送教下乡。集中五校教学教研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以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困惑的问题为联片教研的研讨专题,以课堂教学展示为载体,深入研读教材,内化课标理念、提升专业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让许多教师学到了许多教学经验,收益匪浅。

尤其到王寨中学送交下乡,我校由教研室主任陈志如带队,教学能手贾瑞芳、延小红、张庆荷送课,实现了教育资源互补,形成了互相学习的态势,王寨中学董校长思路明确,教师成长与课堂模式,我们学习有备而来,如何提升教学质量。送课带去了新的模式,研讨探究了教师的成长。观课发现了他们成功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回校后大力宣传,向老区学习实干精神。与此同时,他们有了新的增长点——由高质量向高水平发展,我们有了新收获提高质量靠的是求 6 实精神。

总之,本学期第三连片区开展的教研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还为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创设了平台,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使教师参与教研、投身教研的积极性有所增强,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为青年教师们打开了与名优教师交流学习的大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大家的学识,让所有参与者更深深地感受到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留给了老师很大的思考、回味空间,大家都期待着下一次更精彩的教研活动的到来。

六、常规管理是学校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

(一)整个的教学环节重在落实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年级教研组的个人备课为主,以学科教研组(语、数、英、政、理化、史地生、音体美信)集体备课教研,时间每周三进行。校长、教学付校长、年级主任无特殊事情准时到达参与集体备课,统一思想。特别是电子备课的内容,备课组由年级学科统筹,一人负责一个单元和章节的内容,然后集体共享使用。

2、课堂教学落实:(1)观课注意课堂模式的实施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如何,教师角色定位如何。(2)辅导落实。看教师辅导是否从中等生抓起,练习册使用是否到位,是否当天批改,第二天及时订正,及时反馈。(3)听课: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带头听课。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校长每学期听课60节以上,校级干部听课40节以上。

3、每学期开展一次评教评学活动。主要形式为听课评课,有评价表,全体教师参与并打分,最后纳入考核。课间简单评价,交流教学经验,发表新的教学见解,谈教学反思,谈点滴体会,将老师的实践教学上升到理论知识中。教案与作业检查:由备课组长负责检查督促,并做好记载,教导处每学期检查教案两次,九月份一次,十二月份一次,第一次规范指导向课堂模式靠拢,第二次主要作为评价计入考核。每学期检查作业两次,十月份一次,十二月份一次。检查后大会做了通报,第一次重点督促并反馈改进,第二次主要作为评价计入考核。

4、多媒体、远教设备、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多媒体、远教设备以年级分为 7 三组,年级组长负责,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有使用登记表,作好记录。实验教学以学科分组,理化生各有一人负责,课堂上积极开展,仪器管理员做好登记。

(二)严格执行六项规定。

1.严格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按照县教育局规定招生,不随意招生。2.严格规范编班行为。严格以教育局编班情况落实,每班都在42人以下。3.严格控制学生辍学。辍学率控制在1.5%。4.严格执行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政策,严格以县局下达指标分配,严格按符合政策学生享受。并逐步按照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的比例执行。5.鼓励初中借读生返回原学校就读。动员借读生返回原学校就读,并一一落实到位。6.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完全中学初中部的规模轨制,不得随意扩轨。今年初一年级按照县局文件扩为八轨,初二、三年级还是六轨。

篇7:2023-2024第一学期教育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有缆水下机器人通过铠缆与母船相连, 依靠铠缆从母船获取能源和控制指令。有缆水下机器人具有较强的作业能力, 是进行深海资源探索开发的有效工具。随着水下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 有缆水下机器人的作业范围和作业深度不断增大, 在深海区域, 海面的海况条件非常恶劣, 母船受风、浪、涌、流的影响而产生的升沉运动对有缆水下机器人影响很大。有缆水下机器人的释放与回收由中继器完成, 水下机器人与中继器之间通过具有中性浮力的系缆连接。母船的升沉运动通过铠缆传递至中继器, 水下机器人由于具有中性浮力而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在水下机器人的释放与回收过程中, 当中继器与水下机器人之间的相对运动超过一定幅度时, 将造成水下机器人与中继器发生激烈碰撞, 严重时将导致连接水下机器人与中继器的系缆发生断裂而造成水下机器人丢失。有缆水下机器人造价昂贵, 科研价值重大, 提高有缆水下机器人作业与收放的安全性能, 特别是提高水下机器人安全释放与回收的性能已成为有缆水下机器人走向大洋深处必须解决的问题。

升沉补偿装置通常分成被动型和主动型两大类。被动升沉补偿系统利用阻尼元件缓冲母船升沉运动对中继器的冲击, 通常补偿精度低、补偿性能不稳定, 滞后大。主动升沉补偿系统通过动力机构的运动补偿母船升沉运动, 具有较高的补偿精度。根据动力机构的不同, 主动升沉补偿系统可以分成绞车升沉补偿、滑轮组升沉补偿、起吊臂升沉补偿以及附属A形架升沉补偿等类型[1]。水下机器人的收放作业通常由液压绞车完成, 液压绞车是有缆水下机器人收放系统的常用装备, 利用液压绞车实现水下机器人主动升沉补偿控制, 不需要增加额外的设备, 也不需要增大母船甲板上的工作空间, 并且升沉补偿范围不受限制。利用液压绞车在水下机器人的释放与回收过程中进行主动升沉补偿控制, 可以降低中继器的升沉运动速度, 从而避免系缆遭受冲击破坏, 提高水下机器人释放与回收的安全性能。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时具有大负载、大惯量、非线性等特点, 并且液压绞车的设计功率通常低于主动升沉补偿的需求功率。目前国内外尚未对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方法开展深入研究。

1 有缆水下机器人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结构

水下机器人主动升沉补偿系统包括以下关键部分:升沉运动测量模块、主动升沉补偿控制器、液压绞车等, 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在图1中, v3 (t) 表示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速度, v1 (t) 和v2 (t) 分别表示母船和中继器的升沉速度, 忽略铠缆的弹性变形, 则以上三个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v2 (t) =v1 (t) +v3 (t) (1)

在已知母船升沉速度的条件下, 若控制液压绞车的速度使|v1 (t) + v3 (t) | <|v1 (t) |, 则可以实现液压绞车的运动对水下机器人中继器升沉运动的主动补偿。

液压绞车通常包括卷筒、减速器、液压马达、电液比例阀、平衡阀、液压站等装置。主动升沉补偿系统以水下机器人收放系统的液压绞车为执行机构, 由于不同深度条件下铠缆重量变化很大, 液压绞车进行正常的水下机器人收放作业时, 液压泵通常采用负载感应方式。液压绞车进行主动升沉补偿作业时, 由于需要液压绞车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 因此将液压泵的工作方式从常规收放状态下的负载感应方式变成恒压方式。

电液比例阀数学模型的传递函数为

Gv (s) =Q (s) u (s) =ΚvΤvs+1 (2)

式中, Q (s) 为电液比例阀的输出流量;u (s) 为电液比例阀的控制电压;Kv为比例控制器的增益;Tv为电液比例阀的响应时间。

阀控液压马达角速度θ˙ (s) 的表达式为[2]

θ˙ (s) =QDm-ΚceDm2 (1+Vt4βeΚces) ΔΤLs2ωh2+2δhωhs+1 (3)

式中, Kce为流量压力系数;Dm为液压马达的排量;Vt为液压马达的压缩容积;βe为体积弹性模量;ωh为液压系统的固有频率;δh为液压系统阻尼比;ΔTL为负载力矩的变化量。

2 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研究

2.1 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器的设计

水下机器人收放系统的液压绞车通常用于释放与回收水下机器人, 液压绞车的设计速度通常低于母船的升沉运动最大速度, 因此利用液压绞车进行主动升沉补偿时, 通常液压绞车处于欠功率的工作状态, 结合降低中继器升沉运动速度的工程实际需求, 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时采用开环控制方式。由于液压绞车是一个大负载、大惯量系统, 因此, 主动升沉补偿开环控制时存在一定的响应延时现象。为了提高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效率, 拟设计前馈控制器。

由式 (2) 和式 (3) 可知, 液压绞车输出速度到控制电压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G (s) =V (s) u (s) =Κ1Τvs+11s2ωh2+2δhωhs+1 (4)

式中, K为液压绞车的系统增益。

由于绝大部分母船升沉运动的频率在0.1~0.25Hz范围内[3], 根据液压绞车开环Bode图可知, 在此频域范围内, 液压绞车传递函数可以近似为一阶惯性环节。根据式 (4) 设计的前馈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Gc (s) =Τvs+1Κ (5)

以上设计控制器时没有考虑负载力矩TL的作用, 用一个控制预值u0来平衡负载力矩的作用。期望的控制预值可由下式得到:

u0ΚvΤvs+1DmΚce+Vt4βes=ΤL

u0=ΚceΚvDmΤL (6)

则液压绞车前馈控制结构图如图2所示。

2.2 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实验

为了验证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的效率, 利用某型号有缆水下机器人收放系统的液压绞车进行主动升沉补偿实验, 系统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母船的升沉运动通过升沉运动测量模块测量得到, 一套伺服电机系统与升沉运动测量模块相连, 通过控制伺服电机的速度使升沉运动测量模块的运动与母船在真实海洋环境下的升沉运动一致。液压绞车的控制由工控机完成, 工控机采集升沉运动测量模块的输出数据, 并经过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算法得到电液比例阀的控制量。实验结果如图3、图4所示。

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性能指标用相对误差δ和效率η表示, 其中

δ=i=1Ν|v2 (iΤ0) -v3 (iΤ0) |i=1Ν|v2 (iΤ0) |η=1-δ} (7)

式中, T0为数据的采样周期;N为数据的总长度。

对图3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可知, 母船升沉运动的频率在0.1~0.25Hz范围内。根据图4, 利用式 (7) 计算可知:母船的升沉运动经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后, 相对误差为20%, 即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的效率约为80%。

2.3 液压绞车非线性仿真分析

液压绞车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 主要是电液比例阀的流量方程是非线性的。通常情况下, 电液比例阀的输出流量与比例阀的阀芯位移存在非线性关系[4], 而且受液压系统负载压力的影响。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实验的结果表明, 液压系统的非线性影响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的升沉补偿效率。在水下机器人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的频率范围内, 将液压绞车简化成一阶惯性系统, 其系统增益和时间常数都是时变的。

将液压绞车模型的时间常数和系统增益按照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实验的结果进行设定, 则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仿真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仿真曲线的数值, 利用式 (7) 计算可知:考虑液压系统非线性时, 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的效率为80%, 与前馈控制实验结论基本一致。

3 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

3.1 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预测控制算法简单易行, 控制效果好, 且具有对模型精度要求不高及鲁棒性较强等特点, 受到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液压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5,6,7]。为改善液压绞车非线性因素对水下机器人主动升沉补偿控制效率的影响, 采用预测控制算法来实现水下机器人的主动升沉补偿控制。

模型算法控制是预测控制的一种[8], 包括内部模型、反馈校正、滚动优化和参考输入轨迹等几部分。它采用基于脉冲响应的非参数模型作为内部模型, 用过去和未来的输入输出信息, 根据内部模型, 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状态, 用模型输出误差进行反馈校正以后, 再与参考输入轨迹进行比较, 应用二次型性能指标进行滚动优化, 然后再计算当前时刻应加于系统的控制动作, 完成整个控制循环。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模型算法控制原理图如图6所示。

预测控制的目的是使系统的输出y沿着参考轨迹yr到达设定值ω。通常预测控制的参考轨迹都是事先给定的。而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的参考轨迹是母船未来时刻的升沉运动。根据母船升沉运动的历史数据, 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可以实现对未来极短时间内母船升沉运动的预报[9], 预报结果可作为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的参考轨迹。

将液压收放绞车模型传递函数G (s) 表示如下:

G (s) =y (s) u (s) =ΚΤvs+1 (8)

式中, y (s) 为液压绞车的输出速度;Tv为电液比例阀的响应时间, 即系统的时间常数。

由于液压绞车的非线性, 系统的增益K和时间常数Tv都是随时间变化的。把绞车模型转换成差分方程的形式可得:

y (k) = (1-Τ0Τv) y (k-1) +ΚΤ0Τvu (k-1) =ay (k-1) +bu (k-1) (9)

式中, a、b为系统的模型系数。

根据u和y值, 用渐消记忆的最小二乘法来辨识得到a、b的值。将辨识得到的参数模型转换为非参数模型, 即

y (k) =i=1Νgiu (k-i) +ξ (k) (10)

式中, ξ (k) 为k时刻系统的不可测干扰或噪声;g1, g2, …, gN为系统的真实脉冲响应序列值。

则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模型为

ym (k+1) =i=0Ν-1g^iu (k-i) (11)

式中, ym (k+1) 为k+1时刻预测模型的输出;g^1, g^2, …, g^N为系统实测或估计脉冲响应序列值。

考虑到实际对象中存在着时变或非线性等因素, 故或多或少会存在模型误差, 加上系统中的各种随机干扰, 使得预测模型不可能与实际对象的输出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对上述开环模型进行修正, 得到的输出预测yp (k+1) 可表示为

yp (k+1) =ym (k+1) +h1 (y (k) -ym (k) ) =g^ (z-1) u (k) +h1e (k) (12)

式中, e (k) 为k时刻预测模型的输出误差, e (k) =y (k) -ym (k) ;h1为误差修正系数;z为离散控制复变量。

最优控制律由输出预测误差和控制量加权的二次型性能指标确定, 其表示式如下:

Jp=q (yp (k+1) -yr (k+1) ) 2+λ u2 (k) (13)

式中, q、λ分别为输出预测误差和控制量的加权系数;yr (k+1) 为参考输入值。

令∂Jp/∂u (k) =0, 可得控制输入为

u (k) =1g^ (z-1) +λqg^1 (yr (k+1) -h1e (k) ) (14)

3.2 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仿真分析

将液压系统的时间常数和系统增益按照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实验的结果进行设定, 其设定值及其渐消记忆的最小二乘法辨识结果如图7所示。基于参数辨识的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1.仿真设定参数 2.参数辨识结果

根据图7、图8可知, 利用渐消记忆的最小二乘法来辨识液压系统的参数, 辨识结果与液压系统的实际参数基本一致。根据参数辨识得到的液压绞车模型进行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 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精度, 此时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效率约为97%, 明显高于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的效率。

4 结束语

真实的液压系统存在参数时变等非线性特性, 对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前馈控制的补偿效率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液压系统参数辨识的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方法。仿真实验表明液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预测控制可以得到较高的主动升沉补偿效率。

参考文献

[1]Adamson J E.Efficient Heave Motion CompensationCable-suspended Systems[J].Underwater Inter-vention, 2003 (1) :1-7.

[2]张利平.液压控制系统及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Driscoll F R, Lueck R G, Nahom M.Developmentand Validation of a Lumped-mass Dynamics Modelof a Deep Sea ROV System[J].Applied Ocean Re-search, 2002, 1 (22) :169-182.

[4]肖体兵, 吴白海.深海采矿升沉补偿系统非线性仿真模型的建立和实验[J].中国机械工程, 2004, 15 (9) :792-795.

[5]王志勇, 郑德忠.基于预报误差补偿的液压弯辊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7, 18 (16) :1904-1907.

[6]恽源世, 唐国兴, 徐鸣谦, 等.液压电梯的速度预测控制[J].控制工程, 2005, 9 (3) :58-61.

[7]张智焕, 王树青, 王宁.液压机器人的预测函数控制[J].控制与决策, 2002, 17 (1) :120-122.

[8]舒迪前.预测控制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职能定位的思考下一篇:员工预支工资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