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2024-04-21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通用11篇)

篇1: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研究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不仅是因为有关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丰富和发展审计理论,还在于它有助于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研究者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多出和快出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方法在审计中是一种更为本质意义上的理论,是审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理论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层次。

研究方法是否适当、科学,直接影响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果,是促进或制约审计理论研究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初期研究的障碍,乃在于缺乏研究法。无怪乎人们常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大事乃是制定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在理论研究水平上,审计相对落后予会计及其他相关学科,很大程度上也是围于方法论的落后与不够丰富。

在按照惯例将研究方法分为规范法(Normativeapproach)和实证法(Positiveapproach)两大类别的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规范法、实证法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形式,并系统阐述其关系定位问题。

一、审计理论研究的规范法

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与论述会计理论的丰富资料相比,在审计文献中,很难找到论述审计理论的文章或专著①。莫茨(R.K.Mauts)和夏拉夫(H.A.Sharaf)合著的《审计理论结构(ThephilosophyofAuditing)》(1961年)开拓了审计理论研究的先河,并为规范式审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审计理论研究中所用的规范法,既有莫茨和夏拉夫的哲学方法,后来还出现了其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方法、档案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

(一)哲学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它将开始对自己的目的`和本质等理论问题提出疑问,并开始寻求哲学的指导。不容否认,第一次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地、科学地探索审计理论的,是里程碑式著作《审计理论结构》。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途径上,该论著的作者运用哲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各种审计理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是理解(comprehension),即以概括性的眼光对审计理论作全面的思考:二是展望(Perspective),即从综合的、相互联系的角度考虑每一个审计问题;三是洞察(1nsight),即超越偶然认可时惯例或信念去深刻认识推论的前提;四是想象(Vision),即超越时空,预测审计理论的前景和目标⑧o具体说来,理解这一研究途径是要在审计这门学科中寻求那些较有普遍性的概念,诸如证据、应有的关注、披露和独立性等,对这些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概念进行研究;展望时需要据弃那些特殊的理由、超越个人成见和既得利益,对每一个问题都应根据其综合的重要性和各个方面来考虑,而不应仅从一个或几个有限的角度去考虑;要有所洞察需要在审计知识领域里避免偏见和提出不科学的推论,有必要揭示并接受审计基本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的基础;发挥想象时则需要真正摆脱日常问题的困扰并长期致力于发展审计知识领域,对本学科持超然而严肃的态度,去发现问题所在并预见其对未来的影响。

在审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上,作者认为,哲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分析方法和估价方法对发展审计理论较为有益。在审计中,存在着客观事实和主观估价这两个研究课题。对此,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③。由于审计判断取决于通过收集或确定证据获得的信赖程度,因而有必要像哲学研究那样,对知识和证明理论进行研究,使用分析法。但另一方面,审计职能是在重视道德行为的“

[1][2][3][4]

篇2: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借鉴社会审计方法提升银行内部审计的探讨 作者:李桂珍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银行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是相辅相成。文章通过探讨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中如何适当借鉴社会审计的几点先进方法,为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提升服务、价值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服务;风险管理;增值

[中图分类号]F239.45;F239.44

篇3: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探讨

纵观审计发展历史, 审计方法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一) 账项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期间的特定经济环境中运用的主要审计方法。与当时发展缓慢的经济、简单的企业组织结构、单一的业务类型及审计工作水平等相适应, 账项基础审计仅限于纠错查证, 审计人员主要根据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的详细检查, 获取审计证据, 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作出正确判断。这种方法尽管简便易行, 但同时也需要耗费大量的审计资源, 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由于不对内控的存在及有效性进行了解和测试, 这种方法无法验证账项、交易的完整性, 从而使审计结论缺乏一定的可信度。

(二) 内控导向审计。

进入20世纪, 企业的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此时账项基础审计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大规模企业发展的需要, 使得详细审计难以实施, 因此从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内控导向审计占主导地位。内控导向审计就是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为中心, 以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为审计程序, 改详细审计为抽样审计, 找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从而确定审计重点, 提出合理审计意见。但内控导向审计也存在一些不足, 审计师对内控的评价存在很强的主观性, 过分依赖内控制度, 容易忽视审计风险的其他环节;当被审计单位的内控不健全时, 不适合采用内控导向审计方法。

(三) 风险导向审计。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风险导向审计被广泛应用。风险导向审计包含两个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充分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 最终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审计师没有从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出发, 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审计程序的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实践中难以对固有风险进行准确评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 立足于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并以此作为出发点, 制定审计战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 从而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将被审计单位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 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和自身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已经由被动的接受审计风险阶段过渡到主动控制审计风险阶段。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一) 审计切入点在改变, 审计程序具有进步性。

账项基础审计的切入点是账簿、凭证, 其审计目的只是为了揭弊查错, 它从各个会计分录入手, 详细审查会计账目的各个程序, 审计效率比较低。内控导向审计的切入点则是从内部控制制度入手, 找出其内控缺陷, 有重点、有目标的审计, 审计的目的性加强, 同时内控导向审计注重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减少了直接对账簿、凭证的检查精力和时间, 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切入点是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在此基础上确定检查风险。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型从理论上解决了内控导向审计抽样的随意性, 审计的目的进一步加强, 更有针对性, 同样也进一步提高了审计效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切入点是重大错报风险, 从而确立检查风险。它结合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伴随着企业与其面临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增强, 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转化为财务报表错报风险, 使审计怀疑的目的性更准确, 审计效率相对更高。

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具有进步性, 但并不表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可以代替其他审计方法, 这些审计方法是并存的, 在某种程度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前几种审计方法的延伸, 它们都在不同的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以企业所处宏观环境为背景, 整体把握审计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站在战略审计的角度, 采取以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为风险分析起点的思路, 把被审计单位和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 构成一个整体, 从宏观上判断和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克服了内控导向审计中没有考虑控制环境存在风险的局限性, 从整体上把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 做好全方位审计。

(三) 在审计的各个阶段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以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的信息为基础, 评估企业的财务信息, 分析财务信息的合理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 分析性复核与审计的各个阶段密切相关。在审计计划期, 内部控制的测试离不开分析性复核;审计实施阶段, 必不可少地也要对全部会计账户进行全面的分析性复核;审计报告阶段, 分析性复核主要运用于复核审计中未发现的问题。

(四)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扩大了审计证据的范围。

审计师形成审计的证据主要是通过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得的, 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周围的商业环境获取审计证据, 这就大大加大了审计证据的范围, 同时也给审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增添了信心。

(五) 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增强。

内控导向审计主张依靠各种书面规范的审计工具实施审计工作,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主张依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 审计师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思维, 只要是有利于得出审计结果的想法, 都可以运用到审计程序中, 扩大了审计师主动控制的范围, 有时某些非常规的审计程序可能比常规的审计程序更有效。

三、对我国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很多方面可以满足审计的需要, 弥补审计证据的不足, 使审计结果更加可靠。因此, 在我国应继续扩大其使用,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做好近期计划和远期蓝图。

在我国现阶段, 许多人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还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但是对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不应只一味地强调效仿国外的模式, 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 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应不同。根据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即近期计划和远期蓝图。近期计划指的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适运期, 也就是适当运用阶段。在一些内控制度不健全的企业, 小规模的公司可以采取账项基础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结合的措施;但在上市公司或国有大型企业可以采取内控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结合的措施。第二个阶段就是远期蓝图, 也就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足够发达, 企业比较规范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全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 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也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长远发展趋势。

(二) 转变审计人员审计观念, 加强技能和道德素质培养。

注册会计师应打破以往循规蹈矩的审计模式, 树立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观念。现在存在两种错误观念, 一是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抵触情绪;二是审计人员表现出等待、观望的态度。所以必须先从审计人员入手, 让他们从思想上接受这种理念, 进而他们才会使用、推广这种方法。

审计人员应对现代风险导向的概念、程序正确理解, 不能生搬硬套, 要灵活运用, 主动控制。在某些企业不适合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计的情况下, 审计人员在不违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审计程序, 使审计方案可以正常、有序进行。应该更加关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目前审计人员既懂得财务审计又掌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计算机的专业化人才比较缺乏, 所以应结合大学的本科教育, 在学校中开设这样的专业, 在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审计人员后期教育, 加强审计人员的后期培训力度。

(三)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建设, 优化组织结构和制度。

从会计师事务所本身来说, 事务所中的许多组织机构都是有名无实的, 他们只是虚设了机构组织来应付各种检查或做些表面文章, 并未起到真正的作用;而其人事安排更是存在很大问题, 本不应兼职的两项职务同为一人处理是很常见的事情。因此,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建设, 细化组织机构, 健全人事管理等各项制度是规范其进一步发展的必备条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客户档案和数据库的要求要强于其他审计方法, 对于现在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来说, 建立客户档案和有效完备的数据库是各大事务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将来发展的需要。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社会, 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强大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表现, 更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 创新审计技术, 发展审计软件。

篇4:商业贿赂的手段及审计方法探讨

关键词:商业贿赂;贿赂手段;审计

一、前言

商业贿赂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给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部分企业通过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在企业竞争中争得优势地位,出现了“劣胜优汰”的恶劣现象,造成了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同时,这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中合法竞争企业的权益,削弱了其在竞争中应有的优势。这种现象可能会造成违规竞争的恶性循环,使得部分企业不再将提升产品价值放在首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着重关注如何进行公关以及商业贿赂。目前来看,商业贿赂这种“潜规则”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去除的一颗“毒瘤”。作为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罪魁祸首之一,商业贿赂开始被社会各界瞩目。

二、商业贿赂的手段

(一)非正常回扣。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退给对方或个人一定比例的价款,通常是以现金、实物或其他方式在在账外暗中进行。当我们在酒店就餐或是在娱乐场所消费时,经常会看到服务员在开启酒瓶后会立即收走瓶盖。这些瓶盖其实就是娱乐场所向供应商收取回扣的计费依据,供应商通过向娱乐场所以较高的价格回收废弃瓶盖的这种方式来进行贿赂。

(二)不合理的折扣。销售方采用不明示或者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入账的方式支付购货方“折扣”,这种行为已不再是正常商品购销中的让利,而是贿赂行为。

试举例,A公司将单价1000元一件的商品按8折卖给交易对方B公司,按照会计制度有关规定A公司应该按照折后价开具发票并入账,但是A公司按原价1000元开具发票,这样一来B公司的入账采购成本则为折扣前得1000元,虚增了采购成本。A公司每件商品200元的“折让”好处则落入B公司的私人口袋中,这种行为构成了商业贿赂。

(三)不合理的附赠。附赠的对象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经营者且附赠的价值很大。一般以这种方式来引诱购买方与其发生交易排挤竞争对手。若附赠的对象是经营者,那么这种附赠行为很可能会构成商业贿赂。

(四)不合理的佣金。佣金给付的对象并不是中间人而是交易对方。这里的中间人并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者服务行为并未发生,但是经营方支付了佣金且佣金金额超过了国家的有关规定。

三、商业贿赂的审计方法

(一)针对不合理的佣金收付的审计方法。有关佣金的规定,对给付者、收受者以及收受佣金的中间人这三者均作出了严格的要求。接受佣金的中间人必须在交易的促成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服务,而且其前提是要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

佣金给付的对象非中间人实为交易对方则为商业贿赂,同时中间人的合法经营资格也影响着佣金给付行为的归类;中间人在发生交易的过程中是否确实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果收受佣金的中间人在这次交易中并未提供服务却得到了“佣金”那么经营者向中间人支付的所谓的佣金则很可能是其进行商业贿赂的一种手段。凡是超过国家规定的佣金金额的给付标准的同样具有商业贿赂风险。以上几点在确认其是否构成商业贿赂尤为重要,需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

(二)不合理折扣的审计方法。“账外暗中”是区别折扣合理与否的重要条件。在账务处理过程中,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购销双方均按照折扣后的价格如实记入账务之中。销售方确认收入的金额按照折扣以后的价格进行记账,同时据此金额进行发票的开立。购买方的采购成本依据折扣以后的价格进行入账。其中的销售退回或折让应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签订销售退回或折让协议。如果发生退回或者折让,要依据其发生的时间在确认收入前或后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入账。若发生在确认收入之前,那么销售方在确认收入时需要以退回或折让后的价格来入账,发生在确认收入后的话,销售方依旧按照退回或折让的金额来冲销之前的销售收入,而且被退回的商品要冲减已结转的成本。同样,购货方也应该根据退回与折让来冲减采购成本。折扣须明示入账,购买方将所得的折扣作为本单位的额外收益占有或将其记入其他科目上就属收受回扣的受贿行为。

在交易过程中,销售方往往会在价款上给购买方一定的折扣,购买方应该将折扣金额冲减采购成本,而不是通过将其记入“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最后结转为自己的净资产。审计人员在审计折扣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在关注折扣商品是否明示如实入账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它的入账科目是否正确。如果购买方没有将折扣金额冲减采购成本,即使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将其记入相应的会计科目,仍然属于未按规定入账,应认定为收受贿赂的行为。

(三)回扣的审计方法。账外暗中作为回扣自身的重要特点通常用于区别回扣和折扣。不论是回扣的给付还是收受均发生在帐外暗中,而折扣则是针对给予交易对方的价格优惠以明示的方式进行入账。回扣是由卖方支付给买方一定数量货币的一种贿赂形式,其金额数一般是根据双方交易额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

收受回扣的一方一般会选择账外设账的方式规避风险,比如采用虚开账户这种方式收取回扣,有些收受回扣的单位会通过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来收取回扣以此来躲避检查。听从领导的安排的支出极易形成胡乱开支,成为职工福利的一个来源或者是单位领导的小金库。针对这一情况,被审查单位的账户开立情况、单位职工个人开户情况等均需仔细核实。审计时需结合盘点、观察、调查等审计方法核实那些可能形成账外资产但并不入账的实物回扣。

(四)附赠的审计方法。从相关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只对经营者之间的附赠行为进行了规范,因此,以经营者为附赠对象就极有可能构成商业贿赂。附赠的价值过大的如车子、高档奢侈品、商品房等,以此来引诱交易相对人与其发生交易,进而排挤竞争对手,则被认定为商业贿赂。

审计时,针对收受方不按相关规定将其收到的赠品入账或入到账外附赠行为,首先应判断其附赠是否为属于商业惯例的小额礼品并分析其是否属于商业贿赂;其次在调查其具体交易的过程中需重点观察账外资产,并分析其是否属于商业贿赂。

四、结束语

虽然就目前来看,商业贿赂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国家政府、市场、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我们相信通过对商业贿赂行为界定的把握,掌握几大典型的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审计手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犯罪行为。而且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商业贿赂的惩治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正确理解,将会进一步遏制商业贿赂行为,这样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构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市场经济竞争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且快速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刘书宏.关于强化商业贿赂审计监督的思考[J].审计实务,2011,(7):18-19.

[2]李芳晓.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审计研究,2011,(03):95-101.

[3]崔会保,许法文.论商业贿赂及其治理[J].经济与法,2007,(01):323-325.

[4]王宝庆,王凌燕.反商业贿赂审计策略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05):23-26.

篇5:公路部门内部审计重点及方法探讨

公路部门内部审计重点及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路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修订版)出台后,如何在公路管理中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内部审计的综合监督作用,本文就内部审计应把握的几大重点内容及审计方法作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公路 内部审计 探讨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公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及规费征收工作,由于公路部门点多、线长、面广、资金分散的特点,在公路项目建设和养护管理中存在的概预算控制不严,未进行招投标,重大设计变更程序不规范,公路养护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公路部门必须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经常性、独立性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提高内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健全公路管养长效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一、公路部门内部审计应把握的几大重点

(一)突出建、养工程专项审计。加强新建、大中修、改扩建公路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建设前期重点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严格执行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立项批复程序、项目建设招投标程序。在建设期间,重点开展履约担保、动员预付款担保、保险合同审计,看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否按合同规定对工程一切险及第三方责任险及时、足额投保;开展工程量审计,看监理单位批复的工程量是否与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工程量相符;开展计量支付审计,看合同内外项目的工程计量是否与施工实际相符;开展工程变更审计、土地征迁审计,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开展财务审计,审查有无隐瞒、虚增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在建设后期,开展竣工决算设计,审查施工过程有无多计工程量、重复计量、不合规定、高套定额、故意错套定额、多计取费用、挪用转移公路建设资金等现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分包、转包工程项目和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等问题。

(二)突出路政财务收支审计。开展路政经费审计,查看路征开支明细账,对比实际开支额与预算额,审查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用于人头开支的经费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挤占等违规行为;开展路产损失赔补偿费审计,查看票证账、应缴财政专户明细帐和“其它收入”

帐,核实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是否逐月上缴有无隐瞒、坐支、挪用等违规行为。

(三)突出公路通行费收支审计。加强公路运营管理单位通行费收支审计,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重点审查通行费收支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收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票、收款与记账三者是否实行职务分离,各有关部门在业务上是否互相制约,是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票证管理和收费稽查管理制度,各项管理措施是否积极有效。重点审查被审计单位通行费收支预算是否及时上报并经上级单位批复,是否严格执行预算管理。重点审查车辆通行收费票证管理情况,票证(卡)是否由专人、专库保管,票证账实、账卡、账表是否一致等情况。通过对通行费收入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合规性、合理性进行检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问题。

(四)突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公路系统财务收支数额大、二级单位和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把被审计对象履职期间本部门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基础设施投入、国家有关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作为内审的重要内容。强化追踪问效,召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时限、程序、责任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督促审计结果落实。并将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作为组织部门选拔、任用、考核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突出公务支出与公款消费审计。加强公路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和楼堂管所建设维护经费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情况的内部审计,检查“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检查公务接待审批报销程序、财务制度执行情况,促进公路内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二、公路部门内部审计方法手段

(一)开展审前调查。内审工作之前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全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运行情况,包括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经营活动等情况,为后期审计计划编制与实施打下基础。

(二)开展交叉审计、联合会审。公路部门内审机构应打破科室局限、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局限,整合资源,根据内审计划,统筹协调,编制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交叉审计方案,交叉审计要配合联合会审统一进行,提高审计效能,促进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

(三)开展公路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应对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建设前期、建设期间、竣工决算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阶段性工程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四)外聘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审计。内审机构如果在相关专业知识受到限制、审计力量不足等情形下,可以外聘资质信誉高、业绩突出、专业水平强的社会审计机构参与公路建设项目审计,签订工程造价咨询审计服务合同,以合同的形式约定双方的职责、审计服务内容、审计期限、审计质量、人员配置及工作要求等内容,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能。

篇6: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领域的各方面也在飞速发展,其中开展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也是十分复杂且艰巨的一项。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保证工程良好的进行以及对于营利投资效果保障的重要环节,为此,在工程建设项目上以及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内,对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的审计方案做综述,并进行评价,并且对提高投资审计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做出分析。

关键词:工程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4.047

不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环境下,都要对个人或者单位从事的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全面预算处理,并且采取有效的预测措施,健全制度,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效益,其中效益审计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工程项目建设上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进行合理的审计,才能保证项目完整的进行,合理的安全项目资金。从而有效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本文就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审计质量,合理管理项目资金。

1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在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中,包括多个阶段,比如决策阶段、招标阶段、合同阶段、施工阶段等。

1.1决策阶段的审计方法

投资决策占到整个工程造价的90%以上,对工程造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该阶段进行造价审计时,主要采用两个办法,分别是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经济评价。其中,在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准确计算出投资方案的金额,同时将误差的范围缩小到10%左右。通常情况下,需要预算的项目包括:工程建设的规模、原材料的成本、设备的采购、施工技术等。另外,在经济评价中,又分为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就是从市场行情出发,对税率、价格、汇率等因素进进行评价,从而分析工程的获利,以及存在的风险。国民经济评价是从社会、国家的角度出发,分析工程建设产生的价值,从而判断出项目的可行性。

1.2项目建设阶段的审计方法

对拟建项目作出决策后,下面的阶段就是设计。方案设计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末,所以也在审计与工程造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如果投资的最高额度比计划投资额度低时,则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在设计阶段审计中,主要采用项目价值分析、限额设计的办法,达到设计内容的优化。常见的设计内容包括:检出材料、设备选型、工艺技术、建筑材料等。然后,运用数学概率方面的原理,得出投资的最高限额。在此基础上,使技术、项目、收益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避免出现误差,从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审计产生负面影响。

1.3招标阶段与合同阶段的审计方法

招标阶段与合同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引起重视。这两个阶段也被称为项目发包阶段。主要的审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招标的过程中,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包括资质证书、技术能力、业务水平、企业信誉、管理水平等。如果企业的实力比较弱,则不予考虑。这样,可以让更多实力强的单位参与到竞标当中,为增有录取提供了条件。

第二,按照行业中的规定,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招标项目、技术的要求,以及具体报价,评价标准等。另外,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招标人必须满足其中的具体要求。

第三,在编制标底时,必须采用严谨的态度,确保标底的合理性、科学性。一般而言,标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整个项目招标标底、设备标底,以及材料标底。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现行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统一规则,然后充分考虑市场价格、其他技术规范等因素,最终完成标底的编制。

第四,约定合同的关键条款内容,选择合理的发包方式。在选择发包合同形式时,应该从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确工程质量安全、造价计取、工期目标等内容。除此之外,在合同条款中,还要涉及到施工资源的投入事项。

1.4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方法

在工程施工阶段,也要严格控制造价审计目标。通常情况下,该阶段中的审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入到施工单位中,对承建单位的施工技术、工程质量、进度进行严格审查。然后,将技术措施费用与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进行对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二,在较为隐蔽的施工工程中,对采用的工艺,以及产生的工程计量进行认真登记。具体来讲,造价人员要深入到整个工程建设环节当中,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登记施工工艺、工程计量。在此基础上,提高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三,定期到建材市场中进行调研,了解当前市场中材料价格、设备价格的变动情况,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在材料、设备采购当中,有的采用暂估价的方式。为了避免后期结算价格出现误差,需要在采购前由专门的造价员来监督,并对材料、设备的品牌、型号进行确认。同时,还要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

1.5建设项目竣工阶段的审计方法

国家工程建设相关法规明确提出,项目竣工结束后产生的金额必须小于施工预算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本阶段审计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收集与合同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竣工图纸、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以上资料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点对象。

第二,对工程变更项目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变更的图纸、签证进行仔细勘察。如果发现工程量出现纰漏的,还要仔细核对设计变更的内容,检查是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第三,对材料的差价进行审核。当市场价格出现浮动后,要对符合质量的施工材料价格进行审核。然后,计算出差价。按照要求,这些差价同样要纳入工程结算当中,不再另行计费。

第四,工程竣工后,要对整个工程产生的费用进行结算。在审计的过程中,要求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核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同时,计算出存在的误差,以此来确保结算金额的真实性。

2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后评价

在项目使用后期,还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实施财务、国民经济等方面的评价,以此来判断对上述审计方法的有效性。具体来讲,要求对投资收益、回收,以及净产值等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再与实际运行的结果进行对比。针对存在的差距,找出原因,并总结出工作经验。除此之外,项目结束后,还要根据市场价格要素,对建筑装饰、通风、采暖的材料消耗量、工程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预算金额与实际金额产生的出入。通过以上办法,把握工程建设的实际造价情况。

3结束语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以往的经验,坚持事前控制、重点预防的原则,最终来提高投资审计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规避存在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利润,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蛀虫”纪实

王 岳 柏大为(江苏省如皋市审计局)

【时间:2008年05

月08日】

2007年12月30日,在江苏省如皋市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当影视屏幕上展示出如皋市磨头镇财政所原所长贾某及相关联的如皋市水务局原局长孙某两个反面典型时,在场的全市党政干部无不唾骂他们良心丧尽、党性丢绝;参加会议的全市机关干部无不称道:是审计战线的人民卫土慧眼细查、密切配合,在“穷庙”里审计出“富和尚”,挖出了农村财经的蛀虫,揪出涉及3名正科级干部、2名副科级干部和4名一般干部的一串腐败分子!

例行审计 疑点丛生

2007年6月中旬,盛夏初至,如皋市审计局受市委组织部委托,对已离任的如皋市磨头镇原镇长和在任的党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正常的例行审计,特别是对于地处如皋中西部“穷庙”堂里的两个“父母官”进行审计,本来应该不很复杂。但翻阅2005年至2006年间磨头镇财政所收支账目,审计人员却很快发现3大疑点:

【来源: 】

【字号:大 中

小】

其一:磨头镇原财政所所长贾某在2006年9月调离前,未按合同约定,将8条农村公路工程款156.05万元提前支付给工程承包老板,且未经决算审计;

其二:使用虚假票据套取如海河国家防护林专项资金,且实际专项资金款额与所贴票据面额相差2万多元,经办财务人员难以自圆其说;

其三:镇、村土地复垦资金账目混乱,支付程序严重不规范。

此外,还发现有其他违规经济事项。

丛生的疑点,立即引起审计人员们的高度警觉。回到市局,审计组立即将情况向局领导作了汇报。局主要领导迅速召开局办公会议分析案情,同时向中共如皋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移送案件线索。

全面审计 挖出“富和尚”

针对磨头镇农村通达工程中发现的疑点,如皋市审计局的审计人员走出“就帐查帐”的传统审计套路,他们顶酷暑、斗炎热,对农村公路专项资金实施了全面审计,抓住工程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工程量的变更、工程的竣工验收、工程的决算等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核查和比对,力求查个水落石出。

调出磨头镇农村公路招标合同,他们发现合同协议上明确:开工后15天,工程量达25%以上,预付预算总价款10%;工程结束至签证合格,付工程款40%;余款分两年支付,竣工验收后一年付30%,竣工验收后两年付清30%。而从8条公路的单项造价付款中,仅高李路合同价56.64万元,实际提前结算价118.22万元;董堡中心路合同价56.27万元,实际提前结算价93.30万元„„,半数以上公路实际结算价超过合同价,最多超过两倍多。从查证的资料中发现,在农村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提前支付工程款项,而且工程量变更增加较多,工程决算未经有权部门审计。如皋市纪委根据审计提供的线索,对磨头镇财政所原所长贾某在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贪污受贿的案情取得突破:2003年如皋市磨头镇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后,承建磨头镇农村公路工程的个体老板以取得工程后利润平分为条件,请求时任磨头镇财政所所长的贾某帮忙,工程争取到手后,2003年10月至2004年期间,承接工程的个体老板先后向贾某出具8张计37万元借条,以此作为事后贿赂的承诺,其后,贾某利用职权为该老板做大造价总量并分步提前支付工程款若干,贾某也在2006年8月至2007年初期间,先后4次收受该老板所送贿赂计人民币70万元;2006年9月,贾某离任前,实施了农村公路工程款的突击支付。此举竟让独具慧眼的如皋市审计卫土们一下子发现,一个单项接受贿赂70万元的“富和尚”终于从“穷庙”里挖了出来。

篇8:连锁企业的审计管理方法探讨

一、连锁企业审计管理发展过程分析

某一个连锁企业A是在1990年成立的, 这个连锁企业是以汽车零配件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大型连锁企业, 这个连锁企业主要是以批发汽车零配件为立足点, 连锁企业A通过跨区域的方式进行企业直营店的大规模拓展, 为消费者提供汽车零配件各类产品的销售以及各类产品后续服务。由于这个企业在诸多的地方开设了直营连锁店, 从而导致连锁企业需要从管理上加强对各个区域直营店的监督管理, 从而有效保障各个直营连锁店按照统一经营管理的方式进行销售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 由于各个直营连锁店在资金以及定价方面有着一定的自由度, 因此需要从这些方面防止直营连锁店员工在工作中的舞弊行为, 这也是连锁企业设立内部审计管理的重要出发点, 企业A的审计管理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发展过程: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企业的审计管理初级阶段, 在企业A发展的最初几年内, 因为企业的总体规模比较小, 企业在资金存量、定价管理等方面较为简单, 连锁企业在总体管理幅度上还能够进行良好的控制, 因此连锁企业在这个时候并不需要设立相关的内部审计管理部门, 只需要向分公司派驻一些必要的财务审计人员, 对分公司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和资金控制, 此时连锁企业的内部审计功能并没有真正形成。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开始承担内部审计功能, 随着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品牌化扩张, 连锁企业的服务管理模式也开始逐步被消费者所接受, 公司也开始从最初的几个直营连锁小店拓展到30多个分公司, 不管是企业的经营规模、资金结构以及人员数量等都开始变得越来越复杂, 跨区域的连锁直营店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 各个分公司的业务和规模也日益扩大, 连锁企业所占用的资源也随之增长, 那么连锁企业也开始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管理复杂等方面的风险;同时由于连锁企业总部人员有限和管理辐射范围有限, 无法顾及到各个区域连锁直营店的需求和问题所在, 派遣到各个区域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工作任务量增重, 难以对每个连锁直营店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 在这种情况之下连锁企业总部就会安排一些专门的检查人员, 定期对连锁企业各个分公司进行检查, 审核企业的财务收支、库存明细账等, 从而有效控制好连锁企业各个分公司的账实相符, 在这个时候连锁企业的审计管理职能已经开始逐步形成, 但是总的来说还处于财务导向审计的初级阶段。

第三个发展阶段指的是连锁企业独立审计的初步阶段, 随着连锁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逐步开始固定, 并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财务管理流程, 财务程序各个运行阶段也是较为稳定的, 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着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业务运行也开始变得更加灵活, 这种情况之下连锁企业面临着愈来愈大的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对内部审计也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 连锁企业需要从资金权限、政策执行等方面进行管理, 原有的审计功能已经难以满足连锁企业的要求, 审计管理开始从简单的查账拓展到各个业务方面需要对业务流程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这个时候连锁企业的审计功能已经进入到了业务导向审计。

第四个发展阶段指的是连锁企业的独立审计后期, 连锁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特征制定企业审计管理的目标范围, 主要包括了企业管理流程的制定、经营业绩、企业内部控制以及财务收支情况等, 对管理层也进行严格的审计管理监督, 这个时候连锁企业的审计功能已经进入到了管理导向审计。

二、连锁企业传统审计管理问题分析

在连锁企业传统的审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连锁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认识方面有一定的偏差, 大多数的连锁企业总的来说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知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 但是对于连锁企业审计管理的重要性作用、审计的独立性等重要性没有一定清晰的认知, 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一般都认为企业的审计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没有什么重要的关系, 甚至有些连锁企业认为企业的审计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财务等进行简单的监督管理等, 企业审计的对象就是所谓的“账”和“钱”等, 也有一些连锁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审计人员是在找麻烦, 因此不愿意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 从而导致连锁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不顺畅, 也没有成就感, 降低了审计效率。

二是连锁企业审计对风险管控、目标确定和实现等帮助作用有限, 连锁企业当前的审计尽管已经发展到了管理导向审计阶段, 但是由于审计依旧比较偏重于过程监督、事后检查等, 同时审计的侧重点也没有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调整, 从而导致连锁企业的审计无法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及时预测, 无法给连锁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实现提供可靠建议, 随着连锁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 连锁企业的业务范围也开始逐步拓展, 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给连锁企业带来了更大管理风险, 这种背景之下连锁企业当前的管理导向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三、连锁企业审计创新管理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连锁企业在审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连锁企业首先应该明确定位审计管理的重要性作用, 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转变连锁企业的审计管理观念, 连锁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风险, 如何有效控制好风险首先需要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管理, 对企业进行内部监督控制和科学评价, 连锁企业审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展可以更好地推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 并不断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 强化企业审计管理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积极作用。从经营实践管理过程中来看, 连锁企业的审计管理需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连锁企业审计管理应该始终将服务作为核心导向, 为连锁企业的战略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服务, 为连锁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转变企业管理层审计观念。

其次需要重点凸显我国连锁企业风险审计管理职能, 构建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管理机制。我国连锁企业当前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连锁企业管理者对新兴行业的经验不足, 使得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 一旦企业出现经营投资决策错误, 就可能给连锁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构建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规避连锁企业的潜在风险, 可以通过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预防企业潜在的风险。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连锁企业经营环境, 争取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 找出潜在的风险领域做好审计研究, 科学分配审计资源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考虑到连锁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企业的审计管理人员应该从变化的视角出发对企业环境和潜在风险进行动态评估, 构建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管理机制可以实现连锁企业战略目标与审计管理密切结合, 有利于连锁企业的过程监督和事后评价, 从而有效预防连锁企业潜在风险, 合理分配连锁企业审计资源, 重点预测和监控连锁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实现连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摘要:我国连锁企业在审计管理方面已经经历了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以及独立发展等几个阶段, 连锁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审计管理有着一定的特征, 随着连锁企业战略性风险的日益扩大, 对企业的审计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当前我国连锁企业审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连锁企业审计创新管理策略建议。

关键词:连锁企业,审计管理,管理导向审计

参考文献

[1]赵珅珺.家电连锁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J].商业经济, 2009, (04) :119-120.

[2]姜向阳;任佩瑜;张永攀.基于DEA的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经营效率比较研究[J].学术问题研究, 2012, (12) :271-272.

[3]肖胜明.信息资源管理在LH连锁企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 2013.

[4]余丽琼.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顾客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怀化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实证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12) :116-118.

篇9:CPA审计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 CPA审计;教学方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

长久以来,CPA审计课程因其难度大,审计教学多以教师讲述为主,练习为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审计教学的特点和育人要求, 审计教学应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不要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而应更多的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要在符合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良性教学循环。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授课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可把多媒体真正运用到审计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够处理图、文的能力,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愉快学习、情景学习、交互学习等先进的教学思想;通过多种媒体对人体多种感官的刺激,更能加深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印象,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启发性教学原则就是要承认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愉快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层层设疑,因势利导,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求答案,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同时,教师要注意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不致于造成学生掌握的是一大堆无用的空洞死板的概念。

四、应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

审计课程中涉及大量的与企业日常管理、业务相关的流程、规定的讲解,如企业的采购流程、销货流程、投、筹资审批管理流程,以及与现金收支、款项划拨、生产成本控制、固定资产使用等等有关的内部管理规定,对学生来说,因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这些是比较陌生的,孤立地讲解难以达到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产生透彻的了解,而案例型课型则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快速掌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仿真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自行制作适应不同教学需要的课件,教师精心制作和使用电子课件上课,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课后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构建审计教学“学生自学、集体讨论、教师点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程操作性和实务性强的特点,自编审计实务案例库和审计模拟资料;开展以审计实验室建设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改革,合理安排并配备了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课后讨论题和案例分析。通过课后辅导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淅勤.审计案例教学有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5(1)

[2]赵兰芳.论案例研究法在会计领域的应用[U].会计研究.2005(10)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4]李金华.对当前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U].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3(3)

[5]田岗.审计教学改革初探[U].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6)

[6]朱锦余.审计教学案例研究.广西会计,2002(3)

[7]蔡梦筠.改革财经类教学模式重视实验教学环节.会计之友.2006(3)

篇10:同风险的审计识别方法及对策研究

------------------

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但合同管理也存在着风险。产生风险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那么,在日常管理中如何识别合同风险、规避合同风险,减少损失呢?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际谈谈合同风险的识别方法及对策。

一、合同风险的识别方法

合同风险识别要求列出所有与合同相关的关键控制点、风险来源、产生条件。风险 识别的方法一般包括:

1.问询法。包括调查问卷法、面谈法、专题讨论法、德尔菲法等。实际工作中多采取调查问卷法。在审计实践中,合同审计调查问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 配备情况,二是岗位职 责制订及履行情况,三是合同管理流程情况,四是合同管理基础工作,如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台帐、合同档案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等。

2.流程图法。主要是将合同从立项签订、招投标、委托授权、市场准入、合同履行、终结及售后服务全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绘制出来,从而确定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识别合同风险,进而进行风险分析,提出补救措施。这种方法比较简洁和直观,易于发现关键控制点的风险因素。

3.测试表法。主要是将合同各关键控制环节以测试表的形式进行测试,以查找合同管理的风险点和控制缺陷,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和重要程度,提出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测试表大体上可以设计以下几种:一是市场准入控制测试表,主要测试合同签订双方队伍资质、市场准入情况、外部队伍考核情况和转包、分包情况。二是招投标和授权批准控制测试表,主要测试经济业务是否按规定进行投标、投标过程是否规范、招投标收入是否纳入统一财务管理、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到位、甲方代理人是否持有委托授权书。三是合同条款内容及履行情况测试,主要测试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及酬金标准、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金和赔偿金是否明确具体,履行情况如何,付款凭证的数据是否与物资验收单、发票、合同履行结算单相一致。

4.现场观察。深入合同相关方现场,了解合同双方的资质资信情况,观察工艺流程,获得第一手资料。其客观性较强,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5.历史分析法。审查与合同相关的财务、统计和企业管理历史资料,如通过检查车辆索赔记录及其他风险信息,确定已投保车辆发生的修理费是否记入成本。

6.环境分析法。主要是对相关方矛口社会环境变化趋势,可能变更的法律法规等进行深入分析,查找 风险因素和潜在影响。

二、企业合同风险种类

(一)根据风险源的不同,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可以归纳为:

1.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和 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

2.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流程风险。流程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过程风险、技术风险、非技术风 险、财务风险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在投标、签订合同时,会面临诸如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合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会存在诸如资金、生产或服务的质量和进度等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以及合同一方违约的信用风险。

(二)根据发生频率和损害性的不同,企业在合 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可以归纳为:(1)高频率、高损 害风险;(2)高频率、低损害风险;(3)低频率、低损害风险;(4)低频率、高损害风险。

三、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现形式

环境风险和流程风险,在企业实施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主要体现为:客户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等。企业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风险,并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

1.客户风险。客户风险是由于客户原因造成的风险,如客户不配合而使合同执行结果潜藏着风险,以及客户不履行支付行为而形成的违约信用风险。

2.决策风险。在合同项目决策时很容易产生风险,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风险、方案风险和供应商风险。

3.过程风险。过程风险是指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发生的风险,主要是有关质量、资金、进度等方面的 原因引起的,表现为质量风险、资金风险、进度风险 和运输风险。

四、防范或规避合同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是及时识别、降低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主要应以优化业务流程、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监控机制等。

1.优化合同管理业务流程。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的风险要素,并依据风险管理的原则,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不断改进、优化业务流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目标。虽然合同种类很多,金额大小不一,但其关键控制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及落实情况;二是委托授权、市场准入、招投标程序;三是合同标的审查;四是合同条款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是合同履行的全面性和责任追究情况;六是合同管理基础工作情况。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针对上述关键控制点,应在客户资信评估、合同评审、合同审计、合同项目负责制和合同过程控制方面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实现在保证质量,提高风险管理时效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

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供方档案库:企业如已通过IS(》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对合格供方选择评审的要求,建立供方档案库,对各个分包方或供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根据供方档案库中该供方的资信状况和以往的 履约记录,提出该供方履约能力评估意见,供项目负责人和公司管理人员参考。建立健全监督机构:借助于监督机构,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和跟踪,并提出防范措施,是企业有效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全过程的监督:对风险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对项目的总结评估上;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事前防范和化解风险。如合同签约前审计等。监督可以分为定期的阶段性评估和终验后的总结评估(后评估),它们应贯穿于合同执行的全过程。责任追究制:决策失误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最重要的根源。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决策随意、成本居高不下、资金管理粗放、产品质量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应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以促进管理者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和偿债意识。

4.重视保险工作。为转移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应考虑对决策行为、交易活动以及经营资产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给予保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公司董事及高管对市场的动态以及政策的把握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存在着决策失误的可能。而一旦发生决策失误,董事责任险将可以有效地补偿股东及股民的损失,同时保护董事的利益。董事责任险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公信力。此外,还应考虑货物运输险、财产险、责任险等。

(二)合同风险的处置对策

1.对损失大、概率大的合同风险,如油田地面建设合同要害部位质量风险,要加大工程监理和验收力度,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2.对损失小、概率大的风险,如对零星用料的招投标管理,如果不进行招投标,可能损失额不大,但损失的概率很大,可采取年初一次招投标的方法来降低风险量。

3.对损失大、概率小的风险,如机动车辆可通过投保财产险转移或降低风险,或者在施工合同中将施工者的安全责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将安全责任转移。

4.对损失小、概率小的风险,如合同结算凭证没有附相关的验收资料,可以督促相关单位采取积极措施,来加以控制。

篇11:审计理论与方法2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设置

各国国家审计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中的组织地位是不相同的。

根据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关系和审计报告的报告对象,可以将国家审计划分为4类:

1.隶属于议会并向议会或国家元首报告工作

不受行政当局的控制和干涉,其地位较高,独立性较强。

2.隶属于政府并向议会或政府报告工作

我国审计署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工作,对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3.具有司法性质,以审计法院形式开展工作,向议会或国家元首报告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开庭进行审判,作出裁决。

4.独立于议会、政府和司法机关,向议会或国家元首报告工作,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根据《宪法》设置的,我国的审计机关分为国务院和地方两级。国务院设审计署,是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法组织领导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署对国务院负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县长、区长(本级)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组织领导本行政区的审计工作,负责本级审计机关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对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二、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任务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各级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国家审计机关的具体任务有:

1.接受委托,起草、修改审计法律、行政法规草案,制定审计规章制度。

2.研究、制定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3.办理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组织与本级财政收支有关特定事项的专项审计调查。

4.根据规定,具体指导、监督全国及各级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全国社会审计工作。

5.领导、管理下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以及其他审计工作。

6.办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及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检查、建议、公布)

(1-4,是与取证权限有关的)

1.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规定提供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2.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

3.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

4.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不得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5.审计机关认为被审计单位所执行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规定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应当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有关主管部门不予纠正的,审计机关应当提请有权处理的机关依法处理。(建议权)

6.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公布权)

7.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四、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14项,对国有资产监督)

1.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

3.审计署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4.审计机关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5.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

6.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由国务院规定。

7.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8.审计机关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9.审计机关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0.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11.除《审计法》规定的审计事项外,审计机关对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的事项,依照《审计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计监督。

12.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

13.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14.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单位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审计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有权对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五、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

审计权限的分工。

注意其中几项规定:(中级掌握)

1.审计机关的审计管辖范围,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

3.审计署根据工作需要统一组织或授权派出机构和地方审计机关对中央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不受已划定审计管辖范围和审计分工的限制。

4.根据工作需要,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审计;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部分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除外。

5.涉及国家重大机密的军品科研、生产单位,由审计署专业审计司审计。

6.审计署根据规定,结合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审计署各专业审计司和派出机构的审计分工范围。

7.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可以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

8.军队系统的审计管辖范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审计署确定,报审计署备案。

六、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一)《审计法》概述

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6年2月28通过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决定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二)《审计法》对国家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的特点:

1.它是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不包括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法律责任,是在国家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生的与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密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2.它是因实施审计监督产生的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相关当事人是法律责任的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的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

3.它是以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

第二节 内部审计机构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世界各国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根据其所隶属企业领导的层次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体制:

1.董事会领导体制。

2.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领导体制。

3.总经理领导体制。

4.财务副总经理领导体制。

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总结:本单位的人、财、物、内控制度、管理、效益。

财政收支、财务收支;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法律、法规规定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要求办理的其他审计事项。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

1.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生产、经营、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2.3.参与权(如:参加会议、规章制度的制定)

4.5.6.检查权

7.8.处理权(如:临时制止、经批准暂时封存,不等于处罚)

9.10.建议权

四、内部审计的法律责任(熟悉)

我国当前的内部审计法规没有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单位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节 社会审计组织

社会审计组织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或条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并经注册登记的会计师事务所。

一、社会审计组织的设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社会审计进行统一的行业管理。

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会计师事务所才能执业,事务所经济上不依赖于国家和其他行政单位,实行有偿服务,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具有法人资格。

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二、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

我国社会审计组织的业务范围主要有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审计业务属于法定业务,非注册会计师不得承办。

1.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及其他事项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并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2.会计咨询和会计服务业务

(1)设计财务会计制度,培训会计人员。

(2)担任会计顾问,提供会计、财务、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咨询。

(3)代理记账。

(4)代理纳税申报。

(5)代办申请注册登记,协助拟定合同、协议、章程及其他经济文件。

(6)资产评估。

(7)参与进行可行性研究。

三、社会审计组织的权限

会计师事务所受理业务不受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办理业务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社会审计组织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查证、鉴定、验资报告,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社会审计人员在执行业务中,如发现委托方提供虚假资料或者有违纪行为,应当在出具的报告中提出。对委托人示意作不实或者不当证明的,有权拒绝出具有关报告。社会审计人员对执行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四、社会审计组织的法律责任

可能负有的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对社会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

2.《证券法》、《公司法》、《刑法》对社会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的若干规定》,简称《司法解释》。连带赔偿责任

第四节 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防范法律责任风险的对策:

1.明确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审计组织的责任;

2.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执业准则;

3.聘请专家和法律顾问;

4.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5.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咨询;

上一篇:对保安工作意见和建议,保安工作意见及建议下一篇:大学生应聘面试技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