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抒情作文

2024-04-22

夏抒情作文(共14篇)

篇1:夏抒情作文

当时间老人迈起步子跨过20xx年6月时,我也要离开陪伴了我6年的母校了。我忽然觉得那时的母校是散发着夏天的味道的,但掺着一股时浓时淡的悲伤,这是一种莫名的悲伤,道不出它的理由。

叶子拍了拍我的头笑着望向远处。我不知道他在看什么,他说:“你有闻到夏天的味道吗?”恩?“是青草泥腥味的。”

那时我站在操场上,有风吹着,吹着,吹着……

树下班驳的影子,幻着淡色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刺痛了我那含泪的眼。我想起夏天那些舔着冰淇淋走过的日子。我喜欢冰淇淋,顺带就爱上了夏天,因为在夏天我就可以在冷饮店一口一口品尝夏天了,好象夏天的炎热融在冰淇淋的寒冷中。

夏天去的时候,我的童年也跟着它去玩儿了,唉,真是个贪玩的“孩子”!但它也带走了我的泪。嫣然间,我发觉我成熟了。

成熟了,成熟了,成熟了……

时间蚕食了我们的年华,但我们却感觉不到。时钟上毫不停歇走动的指针,它一次次重合,一次次分开,我们就长大了。

长大了,长大了,长大了……

篇2:夏抒情作文

穿梭在翠绿的树林里。在那里,有最柔软的清风,最温暖的阳光,还有最舒心的感觉。

掬一缕清风,别在发梢,带着最清纯的俏丽,走到你的身边。

你依然穿着,我最喜爱的白衬衫。像梦中的王子,美丽,神秘而不可亵渎。

校园的林荫小道,操场的红色塑胶跑道,篮球场的每一个格子,草坪中的每一个空隙,都印满了我们的足迹。这个夏天,有你真好。

我们可以手牵手,漫步在最凉爽的小道里,哪怕天黑,仍有微暖。

我,一点都不冷。

你的笑,带着清晨牛奶的味道,熟悉的,亲切的感觉。滑滑的,流进我最柔软的心间。

从来都没对你说过一句情话。

对面跑来一个女孩。她笑的清纯可爱,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花。

你对她微笑。

我握紧了你的手,和你一起,对她微笑。

她眼中只有你。

你笑着说,对不起,我只喜欢荠菜花。

她眼中满是惊讶,你笑着解释,看向我,因为她只喜欢荠菜花。

因为我喜欢,所以你也喜欢。

我们有了共同的爱好,共同的默契。

林荫小道的石凳前,你笑着等待。

我蒙上你的眼睛,猜猜我是谁。

你笑着耐心地猜着,温柔了氛围。

篇3:设置感人情境写出抒情作文

作文课上, 我和学生玩起了游戏:如果世界末日来临了, 你只能带着五个人走向光明, 其他的人都走向死亡, 你会选择谁?

学生嘻嘻哈哈的, 有的在下面大声说:“五个人太多了, 我只要带四个人就行啦!”还有的小孩若无其事地问:“老师如果人不够, 我带上动物小狗好不好?”我不语, 提示一句:“虽然是假设, 但这也是生与死的抉择, 你们要慎重选择。”

选好了, 我问了几个学生, 无非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一些好朋友, 这在意料之中, 原因不问自明。

接下来, 我说:“情势发生了变化, 五个人嫌多, 你们只能带走四个人。”

“啊——”学生开始有怨声了, “这多难啊, 好不容易选了五个人, 现在又要去掉一个, 早知就不那么纠结了!”不过, 游戏依然继续着, 学生们开始苦思冥想起来, 看得出来, 对于这个选择他们不是很乐意, 我于是趁热打铁:“人生总是要你们去选择的, 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 你要做的抉择就越来越多。”

题目做好了, 我不失时机地问他们:“说说你为什么划掉这个人?”

一个小孩说:“我划去了我带着的小狗, 因为和亲人的生命比起来, 它毕竟是一条小狗, 但它是我最好的朋友……”话语有些哽咽。

一个小孩说:“我划去了外婆, 因为外婆年龄大了, 身体也不太好, 我相信, 她也愿意把生的希望让给家里的其他人!”

一个小孩说:“我划去了舅舅, 因为我带上了舅舅一家, 但这时舅舅一定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死!”

当他们站起来回答原因时, 没有一个是抬着头的, 他们低着头, 仿佛是对划去者的道歉, 这些纯洁的小孩子们啊, 仿佛自己是一个失职的掌权者。

我没有放弃追问:“事情真的很不好, 走的人不能太多, 你还是要再删去一个!”

同学们哗然了, 有的小孩露出怨色, 一个小孩子举起手来, “老师, 我算一个吗?如果我算的话, 我愿意把生的权利给他们!”多么无私的想法!我强忍住内心的感动, 冷酷地说:“不行, 你不是其中一个!你也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

大家又开始新一轮的挣扎, 我看见不止是女生, 连男生都泪流满面了!看见他们在划去自己亲人时的不舍, 看见他们为不能给亲人生命的无奈, 我有些动摇, 要不游戏就此结束吧!可是, 这节课的初衷是什么?要他们珍惜身边的人, 让他们在一次次的舍弃中懂得亲人对自己的付出!我又叫起了几个孩子来回答。

一个男生哭着说:“我划去了一个女孩, 因为和我亲人的生命比起来, 我想我会丢下她!”多么质朴的语言。谁都知道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感情是多么的看重, 可是为了他的亲人, 他划掉了心中的她, 相信如果真的, 他也不会快乐地活下去的!

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划去了爸爸, 因为爸爸会把生的希望让给我妈妈、我奶奶和我外婆……”下面的话没有再说, 因为她已经哭得无法说话了!

一个还算镇定的男生说:“我也划掉了爸爸, 我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

一个女生说:“我划掉了我的好朋友××, 我对不起她!”这个××就是我们班的, 说到这里时说的女孩泣不成声, 听的女孩泪流满面, 多么真挚的友情, 只有四个人时还带着的, 可见在彼此心里的重要性!

好了, 游戏就快结束了, 班上只听得见哭泣声, 于是我当机立断:“往往事情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走向光明的也没有几个, 请你只留下一个人, 划去其余的两个!”

同学们的感情走向了高潮, 一节课的郁结委屈顿时发泄了出来!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决定一个也不留, 我没有留下别人生的权利, 但我有决定自己死的权利, 我相信我们这些幸免之人余生也不会快乐, 我们会时时刻刻生活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多么令人感动的真挚的话语, 多么单纯而又无私的表白!

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留下了我的表弟, 因为他和我是两个家庭的希望, 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愿意把生命留给我们!”

一个女孩说:“我留下了妈妈, 我没有别人那么无私, 我只能留下我的妈妈!”多么真实的话语!

一个男孩说:“我划去的每一个人我都不舍得, 但如果留下一个, 我只会留下我外婆, 因为她辛苦了一辈子, 我希望她在余生过得好一点!”

好了, 听到这里, 我也不能自已了!

篇4:作文中的抒情方式例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惊恐忧思,都有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理的认识和感触。当这些感情冲击心扉时,你尽可以拿起笔来,写下你的兴奋与狂喜,写下你的愤怒与诅咒,写下你的忧伤与绝望,写下你的憧憬与爱恋,写下大自然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写下生活中你难忘的一个镜头。美学家朱光潜认为:“情感和思想通常被人认为是对立的两种心理活动,文字表达的不是思想,就是情感。其实情感和思想常互相影响,互相融会。除掉惊叹语和谐声语之外,情感无法直接表达于文字,都必须借事,借理,借物烘托出来,这就是说,都必须化作思想”由此可见,只有善于体察和感悟,对生活多思索,我们内心的情感体验才会更加深刻有力。在此基础上,如果还能勤于阅读,乐于学习,多所积淀,那么,不仅我们的情感会变得丰富,细腻,厚重,还会用真情点燃真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文材料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读者喜怒哀乐的心弦,从而产生共鸣的魅力效应。

抒情的方式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抒情,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表达自己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各种感情,毫无掩饰和隐晦。例句如下: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我的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再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在这段文字中,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他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发自己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将呼告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加上回环往复的情感的起伏,让我们感受到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沉郁而如岩浆迸涌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仿佛使人谛听到作者心脏的跳动,感受到作者热血的沸腾。

另一类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结合“叙述”,“描写”,“议论”来流露感情的抒情方式。可分为融情于事,融情于景,融情于理三种。融情于事,是作者因“事”动情后,将“情”融化在叙事之中,使叙事流淌着较浓“感情色彩”的一种抒情方式。融情于景,是作者因“景”动情后寄情于“景”,从而使情景交融的一种抒情方式。融情于理,是作者在“议论”中注入感情,从而使抒情寄寓在议论之中的间接抒情方式。比如《最后一课》这样描写习字课: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第一句是借助议论直接抒情,后面则运用描写间接抒情。韩麦尔先生发的新字帖上面都是美丽的圆体字,可最小的孩子专心画出来的却是“杠子”。这似乎有些可笑的描写,恰恰蕴含着深沉的悲哀—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学会写母语文字,以后却没有机会学习了。孩子们笨拙而认真地书写,表现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朴素感情。而小弗朗士听到鸽子低声歌唱时的天真想法,既包含着即将告别母语的忧伤,又融入了对侵略者的谴责。在这一段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互结合,充分体现出蕴藏在人们心底深沉的民族情感。

篇5:夏抒情作文

说实话,我的生活简直一团糟。26岁依然单身,家里父母经常毫无理由的吵架,还有一大堆的个人性格上的心理障碍。其实,我并非想要抱怨什么,只是觉得有些无能无力。难道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样子吗?心里真有点疲惫感。

心里也感到很混乱,许多种思想观念在相互纠缠。爱好文学使我想要保持独立的个人意识,可实际生活中我又极力想要保持中庸一点,模仿着别人的样子生活。

孤单,对于我来早已麻木。最痛苦的莫过于,痛恨孤单,却习惯孤单。其实,我不觉得悲伤,也早已过了一个人躲在黑暗中舔舕伤口的年龄。

26岁了,我依然觉得像个孩子一样,面对许多的事情依然怯懦。也许,我真的是缺乏自信,很多事情没有勇气去尝试。

也许,我应该选择顺其自然,学着将自我和本我良好的区分开来。面对现实生活,要以实际的方式的面对。而精神世界里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特的部分。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如何去爱别人,是困扰着的我的一个话题。这里的对象既有同性,也有异性。对我挑战最大的和异性相处,我实在不懂那些女人到底心里在想什么,她们看起来是那么的让人捉摸不透。

篇6:夏抒情作文550字

盼望着,盼望着,夹着热气的风来了,夏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充满了活力,激情四射。蝉叫起来了,太阳升起来了,人们把厚厚的衣服脱下来了。

池塘里,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如同许许多多的绿色盘子。粉红粉红的桃花漂亮极了。还有的`是未绽放的花苞,饱胀得好像要破裂似的。在阴凉的小树林里,跑会儿,跳会儿,抹一抹额间的汗珠。太阳火辣得很,心情也爽朗得很。

牡丹、百合、栀子花都竞相开放,阵阵花香萦绕鼻尖。各种各样的大树撑开巨大的伞。

“知了,知了……”蝉不值疲惫的叫唤着,好像它也受不了这炎热的夏日。一只一只翩翩飞舞的白蝴蝶、黄蝴蝶,也扑闪翅膀为自己降温。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不错的。仿佛被大自然的活力四射感染了似的,人们虽然又热又累,却很珍视夏日时光,可见夏日的魅力十足。空气有太阳的味道,充满了阳光和美好。柳树摇摆着枝条,树荫下乘凉的老人们打着扇,又是一副悠闲的模样。而平时工作的年轻人们也充满了动力。所以,夏日是一段充实又美好的快乐时光。

夏日,雷阵雨和暴风雨是最寻常的。看,一道细长的闪电劈开天空,雨就下来了。来得突然,来的汹涌。又粗又猛的雨水“哗啦哗啦”地落下,时不时会有震彻四方的雷声响起。一会儿,雨便停了,天又晴起来了。这就是夏天的天气,难以预测,变幻不定。

篇7:逐夏抒情散文

记:寄语生日。写给生命神奇而逶迤,写给命运久远而深邃;

致意悲欢与生俱来,弱水之身流离辗转。如梦。

逐夏而生,顺意而发,像是花事临予,次第渐放的苞蕾,随之必然的浓烈与盛大。

生于五月。夏至的时节,春已无,道听途说的那些温柔,早已是渺茫过隙的传言。不曾历感春天拥抱沐暖的人,如某些花的开放,并不懂得检点些缱绻迂回的温存,自然持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静默,底色里却是纯澈而热烈的奔放。他心少见,唯心自见,是澈见,也仿似蹉跎了太久的找寻。

生下来的片刻,有细雨骤降,是黄昏,人与事都将偃息的时刻,多像是我晚开迟暮的一生,其前一直是栉风沐雨的迷遁与休闭。我的轨迹,一直像是个倒叙的章节,总在苍茫回首时,才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序节,来开口讲叙,像是等待天给个机遇般难求。有多少人来,又有多少人去,过眼的逝川,沉浮的流云,多么的壮丽,实则,舞台上空寥落默,始终在倾情演绎的,只是我一人而已,这又像是凄美决绝的独角幕戏,任怎样周转翻越也都是一场浩大的太虚幻境。

幻境里,大多是繁花错落,开放凋零,次第依照命节,看似凌乱,其实循章依法,一切皆有因缘。

是女孩,爱花。母亲是世间源头,是一切人事成立与顺发而延的起点,以至于人一生看似独立循环,却又不无关联的持续醒悟、成长与消亡。她的某些话,像是预言,也是盖棺定论。一些过往埋藏在她的心里,我不去挖掘,恐怕会随她一并老已。她说,我刚会坐时,一只倒满了开水的白色搪瓷茶缸,放在炕沿,上边描摹着一朵硕大的艳红花朵,强烈惹眼,吸引了我,摸索爬将过去,伸手虎实地抓在手里,烫痛,撕心裂肺的哭号,差点断了气力,那痛,须是烫印刺疼在了她的心尖之上。。。她不会忘记,一直有念起:“这孩子怎么这么喜欢花儿,还爱搜集小石子、碎花布头,经常揣满了口袋回家来,叫我看,妈妈,你看多好看呀。。。”我也清晰照见,自己的每一个当下而活,无时无刻不是蒙承着她的影照而在。无论我逃到天涯或者是海角,她的影像与气息,都将与我纠结同在。。。

爱夏天,不如说是习惯了依赖于这个时令的慵懒与缱绻。它的气质多么像人,热烈,酴醾,沉郁,让人迷惘,而我却似并不迷惘,可于她怀里舒展放逸,而神思优渥,清醒观赏着花映大千,自有游余与涵解。

习惯了这季的.轻衣薄裹,身心尽释冬日的冗重,大抵此时人最能与自然和空气身心合一。随性交悦而在,敏利欢快地体感夏日清风与午后花香拂过肌肤,柔沁身心的愉悦。

惯看了那盛夏浓荫,翠郁秀莽。如若不是身居闹市,可以歆飨得到绿意野莽,袭盖了大地的每寸肌肤,角角落落地铺展,疏而不漏的细致与缜密。这夏季的绿意啊,倒是像极了那温柔彬彬的男子,他以绿意融契,无言诉说着爱意清凉,却于浓厚里尽蓄着深沉的情绪。

而那些红的,蓝的,黄的,白的花们,肆意点染着这一袭浓碧天泻,自是被那温柔与深沉包抄了的任性女子,心头氤氲似风烟般的,是斑斓迷离的欢喜与忧伤,一色一调,一朵一忧,尽为绿意承托爱涵,点衬完美。

生命如一场行走,我们这些尘世的心啊,偏爱沉湎于花树下酣眠,常常忘记赶路。心有恋贪花事旖旎的招引,兀自一场场聚散,当花谢向晚的时刻,拍拍身上的碎瓣,带着梦里的悲喜,仍是要继续朝前走去。

自是驾了这热爱艳烈的天性,自始对于世间繁华持有热望爱渴,因此,灼伤也深刻,也透骨。内心赤子而活,无奈它世事热冷无常,恢恢然间漫卷沉浮,淡淡然已学会笑忘于江湖,一念淡离间,确已孤心自在。

世间万物逐夏而生,驾着时光之舟,越掠在风口浪尖之上,带人一岁岁入生命至深的境界,做触底着陆的奇幽探险。我自伴夏而生,心感律动,多了份对于繁华热烈的深解与从容。当你来,恰逢了路边浓荫翠碧里,有灿灿朵朵的盛开时,定有一朵,自顾迎风招绽,向着你微笑,那就是我了。她不为谁,她只是为夏而生,为她自己而生,更或是为爱而生。尽管那爱,像是千年沉潭的密旨,神示不至,从未开启。

一人一戏,影影关照,互生互在,如若你看了这些字,或许会有的感动泪流。

写给辛苦入世的众生,和我自己。生日快乐。

篇8:学生作文的抒情写法

作文中的抒情写法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并无定法, 毕竟人的感情各不相同。如看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 有的人热泪盈眶, 甚至从头哭到尾, 但有的人却表情严肃、神情凝重。因此, 如果作文中要写出抒情语句的话, 每个人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感情方式进行, 没必要去区分哪种抒情形式最

一、直抒胸臆法 (直接倾吐作者或人物的爱憎感情)

这是采用最多的直接抒情写法, 好处在于能直露情感, 让人明了。如《羚羊木雕》结束部分中“我”的自责:“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 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 我回过头, 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 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 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 这能全怪我吗?”———没有多少隐藏和限制, 直接表露了“我”的自责和不满, 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这情就抒得真挚感人。

二、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借物咏怀是间接抒情的常用笔法。狗、猫等宠物, 与主人建立深厚的感情;缤纷百花, 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可爱的布偶, 成为倾吐心声的知己;浩瀚的大海让人体会人类的渺小。这些表面虽不能与人交谈, 或静止不动, 甚至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物, 却可以沟通心灵, 与心灵交流, 而发生触发某种感情, 或寄托某种感情的作用。

如冰心的《小橘灯》, 以“灵巧”状小橘灯之形, 以“朦胧”“橘红”摹其光, 以“实在照不了多远”写其光线之微, 以“黑暗潮湿”描述其周围环境, “我”却能倚借“小橘灯”之微光平安、顺利走过, 作者的坚定信念———冲破黑暗迎来光明世界, 也就寓于其中, 令人感动。在这里, 物与心灵沟通融洽, 情也就抒得有根有据了。

三、借景抒情

景是人物活动的天地, 往往能从景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触景颇能伤情, 当景物依旧而“人面不知何处去”时, 就颇为感伤。如果那个人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而今天人永隔;或是最亲密的朋友, 而今却形同陌路。当你旧地重游时, 那儿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 无不轻易勾起你锥心的回忆。抒发为文, 一定感人至深。课文接触到的写景文章大都使用了这种手法。

如《金黄的斗笠》一文, 结尾的景物描写:“远看, 斗笠像个大蘑菇, 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 雨水润着它, 它是那么有生机。”通过这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远景图, 使人感受到热爱生活的欢笑之情和纯真活泼的童趣,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借事抒情

这种写法特点在于写事中灌注情感, 使事情的描述与情感的抒发并行不悖。日常生活中, 自己或他人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事情不管是喜悦的, 还是不幸的, 都会激发感情。例如:车祸的发生, 令人惊骇、同情、悲叹;球赛的获胜, 令人兴奋、爽快、欢喜。事情愈大, 愈是扣人心弦;对自己的关系愈密切, 情绪愈是激荡。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表面看来, 只是写“我”小时候发生的与蔡老师有关的七件小事, 似是纪实而已。然细品味, 作者写事时, 无不倾注思念、依恋蔡老师之情。字里行间虽无一情字, 但却让读者无处不感有情。这种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情感, 正是有了事情作充填, 才不致成为空洞的“皮囊”, 才具备了富足的情感内涵。

五、借人抒情

这是依附于人的描述的抒情, 作者看见某一个人的形象, 或听见某一个人的声音, 都可能引发某一种感受, 从而表现自我的感情倾向。例如:看到一位拾金不昧的同学, 可能会激发钦佩及效法的心情;亲睹衣衫褴褛的乞丐, 可能产生同情及救济的心情;如果离开家乡, 远离亲人, 心里一定更多怀念, 更多感叹。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 或怀念熟人都容易产生深刻的感受、浓浓的感情。

又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里心地狭窄、有民族自大狂的日本学生:“有一天, 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 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 却只翻检了一通, 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 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 拆开看时, 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 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 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 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 爱国青年也愤然, 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 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 我预先知道的, 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 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 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 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 但是毫不介意, 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虽然没什么煽情语句, 但可以感受到作者无不在他们身上倾注了鄙夷的感情, 让读者都能感受得到鲁迅当时的无奈和悲愤, 大有“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共鸣。

六、“点染”生情

“点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现代文写作中也一样是很好的抒情技巧。所谓“点”, 就是点明, 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 一语点明, 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 就是渲染、烘托, 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 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点出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曲, 酿造意境, 渲染了浓烈的气氛, 增强了抒情色彩, 以此挑动读者的心弦, 以情动人, 让读者和自己同感同伤。

在运用“点染”时,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面的铺垫一定要丰厚, 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情感的真挚自然。如果铺垫不够, 就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二是要合情境。一般来说, 欢情要以乐景“染”之, 悲情要以哀景“染”之, 这样才能使“情”与“景”和谐统一。

七、细节生情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写作中重视细节描写 (包括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等) ,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有利于感情的流露。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 细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 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境。

在写作中, 适当地抒情是使文章主题升华的好方法。依我看, 要想抒情, 一定要有情才可抒。心中有情, 再加上适当的写法将情感表现出来, 自然而然地“喊”出自己的心声时, “抒情”就出现了。只有写法, 而心中无情, 只是为“抒情”而“抒情”, 是不会成就一篇好文章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以课文为实例, 教导学生在写作中采取适当的写法, 在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发, 宁缺毋滥来抒情, 使文章以情动人, 方可有效帮助学生走出“无情可抒”、“有情不会抒”的困境,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兆基主编.初中语文精讲作文 (第十三讲)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篇9:冬枣夏剪常见问题与科学夏剪技术

一、抹芽

即从春季芽萌发开始,结合整形对不做延长枝和结果枝组培养的新生枣头、冗长枣头,留下最基部枣吊抹去。作为冬枣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形修剪手法,抹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整形效果,达到节省养分、平衡树势、稳定树体结构、有利于开花坐果的栽培目的。

1. 存在的问题 ①留芽太多,造成树体内膛郁闭、树势过旺。②抹芽太多,造成幼树难成形,大树结果枝组更新不及时,产量下降。③留芽位置不正确:一是留在二次枝5节以外,造成二次枝加粗,内膛光秃;二是培养侧枝把芽留在主枝梢部,导致树体呈“车轮形”,结果部位外移。④留芽类型不正确,若树体上部留强芽下部留弱芽,势必造成树体极性过强,形成“高把扫帚”,不坐果,难管理。

2. 科学抹芽法 抹芽一定要多次进行,并与留芽和整形相结合,常遵循的原则有:①“因树抹芽,随枝造型”,即根据不同密度、不同树龄、不同树势灵活多变。②结果树少留芽或不留芽,幼树多留芽;强树少留芽或不留芽,弱树多留芽;密植树少留芽或不留芽,稀植树多留芽;无空间树少留芽或不留芽,有空间树多留芽。③留芽要留骨干枝基部芽,抹除梢部芽;留二次枝芽,抹除一次枝腋芽;留二次枝侧芽,抹除背上芽;留二次枝1~3节芽,抹除5~8节芽;树干上部留弱芽抹强芽,下部留强芽抹弱芽。

二、拉枝

拉枝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把直立生长的枣头用绳逐步拉成水平状态,以达到打破极性、促进坐果、提升果实品质的目的。

1. 存在的问题 ①拉枝角度不到位,树体枝势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主枝前端二次枝直立呈“牛角形”, 极性增强,主枝后端二次枝短小萎缩,营养降低。②拉枝位置不正确,枝条易呈“弓背形”或“抬头形”,造成枝条前后营养失衡,产量下降。③拉枝程序不正确,拉枝前没有预先打摽,易造成拉劈现象。

2. 科学拉枝法 ①拉枝要记住:“角度开得好,冬枣结果早,抓住这一点,问题去一半”,做到“抑强扶弱,正确促控”“不抬头、不弯腰、不拐弯、不盘圈,前后顺直一条线”,保证树体内部通风透光。②切记先打摽,后拉枝。③所拉基角做到上大下小,树体上部枝条成80~100°角,下拉越平越好,下部枝条下拉成60~80°角。④可用拿枝法,趁绿枝幼嫩时适当扭伤枝条木质部,破坏其营养生长,促使向生殖生长转化。

三、摘心

即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摘除前期留芽生长的枣头顶芽或二次枝及枣吊的先端。此法能有效控制营养生长,促壮结果枝吊(以便使当年生枣头更好挂果),并能起到稳定树形、减少幼嫩枝叶对养分的消耗、缓解新梢和花果之间养分争夺矛盾等作用。

1. 存在的问题 ①摘心不及时,造成树体结构紊乱,内膛郁闭,影响坐果。②摘心不精细,造成部分二次枝长势过旺,枣吊竖直呈“毛刺形”,很难挂果。③摘心方法不正确,造成枝组培养混乱。

2. 科学摘心法 ①先摘除内膛新生辅养枝,最后结合环剥把主枝延长头摘除。②根据空间大小,通过摘心培养不同枝组:大型枝组待枣头长出6~7个二次枝时摘心,对二次枝留6~8节摘心;小型枝组待枣头长出1~5个二次枝时摘心,对二次枝留2~5节摘心。③枣吊摘心应摘除向上的枣吊(可用大剪刀操作)。注意事项:一是一定要先拉枝再摘心。二是由于枣头生长不够整齐,需要摘心多次。三是对计划结果的2~3年幼旺树(指高密度园),到6月中旬前后可全树摘心,以提高坐果率。四是对树形比较稳定、结构合理且前期抹芽比较彻底的大树,只对部分过旺的枣吊进行摘心即可。

四、环剥

即环状剥皮,也称开甲,是冬枣保花保果管理中用来调节树势最重要的夏剪手段,可有效提高坐果率、防止落果、促进膨果。

1. 存在的问题 ①环剥位置仍然采用传统的主干环剥,这不符合冬枣特性,易造成坐果难、保果难。②环剥强度不适宜,不能做到因树环剥,环剥口过宽,长期不能愈合,易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树;环剥口过窄,易造成树势过强,坐果少。③环剥方法不正确:一是不精细,“揭皮”现象严重,易造成环剥口难愈合;二是滥用环剥工具,用力太大,木质部损伤严重,易造成伤口失水,环剥口上部呈“盖帽形”,难以愈合。

2. 科学环剥法 ①精细操作。于盛花初期选择无风晴朗的天气进行。从离地面20厘米处向上,在主干或主枝上(避免在打弓处)选择一光滑处扒去老皮,再用环剥刀按确定的宽度环切两周,深达木质部,最后用自制专用小钩(尖钝滑)将环切线之间的韧皮组织剥去。注意环剥以多主枝或多侧枝为主(效果最好)。用刀切皮时,先切上刀,再按宽度切下刀,上刀上斜,下刀下斜,环剥口宽度一定要按不同树龄、不同树势、不同目的以及环剥口以上树冠或枝冠大小来定,不能统一规定为树干直径的1/10。可用48%毒死蜱200倍液加20%噻菌铜100倍液涂抹保护伤口,并要勤观察。②采用留枝环剥法。也称“父子修剪”营养调控技术(见附图),即在不同树形培养时,确立树体上部大冠为父冠,下部离地面20~30厘米处有计划地留一辅养枝为子冠;或者确立主枝上部为父冠,其基部侧枝为子冠。环剥时,对树体留子冠环剥父冠。实践证明,“父子修剪法”能较好地延长环剥后的愈合期(由过去的30天延至45~50天),使树体既保证足够的生殖生长,加速坐果前期果实膨大,又能维持正常的营养生长,保持树势中庸,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的效果。由于对父冠进行了环剥,阻止养分下运,集中对花果供应,从而提高了生殖生长水平;而未被环剥的子冠,可以将制造的有机营养向根部供应,维持了根系的基本生命力和吸收功能,从而减少了幼果期生理病害的发生,提高了果实质量和树体营养水平。由此可见,留枝环剥有效减轻了常规环剥方式造成树体营养生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树势严重衰弱这两种问题的发生,必将成为广大枣农实现冬枣早期优质丰产行之有效的措施。

五、疏枝

在果实膨大期(7~8月),对树膛内影响通风透光的过密枝(春季漏抹芽而萌发的枝)、骨干枝上萌生的幼龄徒长枝、病虫为害枝以及砧木的萌蘖,适当从基部疏掉,以改善树体内部环境,改变养分分配方向,充实结果枝组,还可以克服冬季疏枝来年春季冒芽的缺点。

1. 存在的问题 疏枝存在留橛现象,造成“短截”效果,增加抹芽工作量;疏枝不能很好地和拉枝相结合,造成整形难。

2. 科学疏枝法 疏枝要从基部疏除,不留芽眼,而且一定要和拉枝、抹芽、整形同步进行。

夏剪是冬枣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它打破了枣树“冬剪为主、夏剪为辅”这一传统修剪习惯,是做好冬枣夏季保花保果的关键性措施。只有运用好夏剪的每一项技术,减少问题的出现,才能使树体形成牢固合理的骨架,提高坐果率,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状况和减少病虫害,最终达到树体营养分配合理,幼树提早结果、大树高产稳产和品质提升的目的。

篇10:《念夏入秋》抒情诗歌

这个夏天,短暂而漫长

记忆短暂,而经历赫然觉得漫长

有疯长的思念

记忆如杂草般的顽强生长

把酒言欢,挥手别离,各奔站台

似乎永远有相似的场景在不断重复

走了,困了,累了,倦了,散了

是否都还记得?

身边慢慢熟悉的人,不少

有阳光的日子,不少

想说的话,不少

而孤单,却也不少

窗外的.常春藤,不知名的米黄色小花,散发着让人安静的淡淡清香

还有和阳光一起旋舞的斑白蝴蝶

水池边上有几只野鸭把头深埋在脖子里,似乎在梦,在低语

而我此时只想蛰伏在欢快的夏天里,不愿醒来

想去旅行,短暂而漫无目的的旅行

趁自己的内心还有一个远方

握住夏天的风,听着知了的传唱

欲痴语而忘言

回想着记忆里的笑脸

我知道,那一定很甜

?入秋

一觉醒来又是一场细雨

站在屋檐前

听着滴答滴答的清脆

看着随风舞动的雾气

做个深呼吸

一股清新就驱散了微凉的寒风和睡意

如果遇上晴天

八九点的太阳正慢慢遣散天边的层云

漏下的少许阳光在不断壮大

撒在身上,暖暖

不过,从现在开始

每天屋前就有了似乎总扫不完的落叶

每当晚风吹起

落叶就如欢快的孩子

在不停的向前追逐打闹

而此时,我无比的羡慕

月夜,我喜欢待在屋顶

不知何时养成的习惯

凝神静静的聆听黑夜

还有晚风月光

晚风月光微凉

如果能伴着月光行走在家乡的乡村小路

是一件幸福而愉快的事情

月光孱弱如溪水细流

内心安静轻松而祥和

几片树叶应风在旁飘落

篇11:浅夏倾城抒情散文

泰戈尔说:“有一天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此时,夏日倾城,繁花似锦,草木葱绿。夏天沿着自己的轨迹一步一步走向深处,我们只能随着季节的变换,不停留的向前。夏日的吉他弹奏出的旋律里没有忧伤,流浪的人在城市的丛林,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乐园。

喜欢一个人走在城市的街道,人行道的青砖上落下几片玉兰花瓣,那迷人的柔嫩带着昏黄的色彩,拾起放在手心里,仿佛捧着一颗少女芬芳的情怀。栀子花开在六月,蟠桃甜脆可口,蝉鸣悦耳动听,蛙声一片,浅夏的倾城美丽,就在这些细微的小事上。

夏天的诗词,记忆最深的就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某日,友人说:“自古才女多磨难。”那时,我脱口而出:“我不想当才女,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守着一日三餐,看着家人在眼前,迎着日出月落,安守岁月流年。”就这最简单的愿望还被生活揉捏得模样模糊,这一生能随着心意活着的人是幸运的,而我们都很难成为那些幸运的人。此时,李清照的词语在脑海里清丽,张爱玲的爱在记忆中缠绵,三毛的流浪在原野里扩散。曾经我也想成为她们这样的人,写出一些不朽的文字。后来我发现在永远成不了如她们一样的女子,因为我只想活得安心稳定。

多年前,一幅《小憩》的`图片获得征集《什么是幸福》的一等奖,照片上一个工人在午间的工地上,头戴安全帽,手里拿着刚吃完的饭碗,香甜的斜睡在工地上的预制石板上。组委会宣布图片获奖原因:一有事做,二有饭吃,三睡得香。却原来,幸福的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我们最简单的生活。

那些带着沉香气质的东西,在岁月里暗暗生香。就像站在古老的香樟树下,呼吸的是千年树木散发的气息。生活里很多和我一样普通的人,扎根在城市的最基层,用自己深厚的情怀,把城市装扮的美丽。是这些最平凡的人,续写着一个城市倾城的美丽。人活一世,吃点苦没什么不好,它能让你更懂得珍惜甜的滋味。平凡没什么不好,它能让你更多的体会生活的美好。失败没什么不好,只要不摧毁你,它能让你更加坚韧顽强。

我依然喜欢读一些名家散文,老舍,林语堂,郁达夫,巴金,季羡林。在他们的文字中,身临其境其人其事其景。那份醉心于无尽的阅读,忘记了今夕何年,忘记了浅喜深爱,忘记了忧愁烦恼,忘记了季节的变迁。生活时而沸腾,时而冰点。在各种转折中,坚强的面对,勇敢的接受,然后波澜不惊的走完一生。

篇12:夏虫之夏抒情散文

身处在“火炉”中的我像是行走中的铁素体,在炉火中暴怒、翻滚、扭曲、抽搐……此时的奥氏体离马氏体差的只有一道淬火工艺。

武汉的夏,是冰镇柠檬气泡水的味道,浮游的冰块间缕缕寒气夹杂着清甜汇入鼻腔,玻璃杯舔湿了手心,又一阵热浪袭来,此时,火候时机皆宜,要开始“淬火”了,冷液入口,经流道进去腹腔,行将熔融的虎躯顿时一震,腹内高温结构遇冷液嘶嘶冒气,液体剧烈翻腾,气泡噼里啪啦地炸开,犹如一颗颗导弹被扔到海里狂轰滥炸一般。

“岩浆”逐渐冷却,微风从林中茶楼掠过,圆圆点点的光影打在身上,斑驳陆离。一只小虫潜伏于树荫的暗处,伺机从桌上爬过,但凡仁慈如我者必会使出如来神掌将其拍死,然后如佛陀般虔诚地为其超度。然而,我并未如此决绝,我在等,等这位小虫的“有缘人”戏剧性地出现,替它喊出那句最动听的话:

“刀下留人!”

遇到我或许是它虫生中的一场浩劫,若历此劫而大难不死,此虫必有后福。

我有心想让这福报来得再快些,决意将本已不多的冰镇汽水与之分享。顿时,似有长江之水自九天而来,桌上形成一只湖泊,一条河流,一片汪洋。小虫在甘甜的水中肆意地流淌、徜徉,抑或挣扎、呐喊……

它此时或是这样想的,“如此酷暑,有场免费地漂流,也不负浩荡天恩啊!”

亦或是这样想的,“信了你的邪,刚还勒大的太阳,一哈子就发大水了!”

想到这里,不由好生气愤,我决意助它早登极乐,如来神掌第九式万佛朝宗已准备就绪……

正当时,耳畔似有嗡嗡嘤嘤之声传来,来者体态轻盈,轻功极好,必是高手!观其架势身形纵是武当梯云纵、少林一芦过江也不过如此,其提剑盘旋于桌上,时而蜻蜓点水,时而踏雪无痕,似有将桌比擂,一较高下之势。若是刺客?却太过招摇,莫非是小虫的“有缘人”?那便是侠客咯?但我正欲出手之时也未闻其喊“刀下留人”啊!

说时迟那时快,他腾空乍起,剑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又如游龙穿梭,时而轻盈如燕,点剑而起,时而骤如闪电,落叶纷崩。真是一道银光园中起,万里已吞匈虏血。

我也丝毫不怠慢,先后使出佛光初现,金顶佛灯,佛动山河,都一一被其躲过。

终于,他突破层层防线,直取我中军,停驻于我髀骨之上,他锋利的剑向我刺来,直插入我的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疼痛感迅速传递到我的大脑皮层,时机已到,我使出如来神掌第十式如来灭魔,一掌将其击毙。

他的尸身已经被我打得血肉模糊,我二指将其夹起,放于小虫旁边。虽然我看不清小虫的表情,但能想象,他必定悲愤欲绝,痛不欲生。我若有菩萨心肠必定成全了他,送他一程,但是我没有,因为世间最痛苦的事不是死,而是生不如死。

回头想,这小虫必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苦命儿童吧,历经此劫,愿他能够成长成熟,愿他日后娇妻美妾,儿女绕膝,愿他在虫之上能把他虫当虫看,在虫之下能把自己当虫看。

夏虫之命于我不过蝼蚁,戏之杀之不过弹指一挥间,而我命于天地造物者而言,亦不过刍狗。天地可育人亦可杀人,或为生老病死,或为洪水猛兽,也或者只是你小区旁边工地的脚手架而已……一切于他也不过弹指一挥间罢了。

庄子说,夏虫不可语于冰,笃于时也;井蛙不可语于海,拘于虚也。纵横四海不过方圆几里,于井蛙何异,人生百年不过转瞬之间,不亦夏虫,纵你富甲一方,显赫一时,纵我衣衫褴褛,落魄潦倒,你是大人大人大大人,大到三十六级天宫为玉皇大帝盖瓦,你乃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至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子挖煤,而终究你我亦不过同一虫样。

篇13: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一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

小学期间一些语文教师机械的作文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对作文厌烦, 甚至惧怕, 这些情况不利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调整学生对作文的消极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借物抒情类作文的美感, 我在教学中, 会首先朗读一段优美的范文。如使用《青青草》一文让学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美丽的草原上, 铺设了人世间美丽多彩的绿绒毯……荒漠上孤独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墙上纤弱的小草向人们展示生命的意义。”此时, 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 感受着小草的自强不息、倔强和坚持, 领悟着小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坚强地笑看世界, 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另外, 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借物抒情作文教学中。在进行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中, 让学生对“物象”有自主选择权。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话说自己心中最喜爱、最熟知的“物象”, 学生们会争先发言讲述自己最喜爱的物品, 并且用语丰富地描绘形态、神色, 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 形成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 成功地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被动转向主动, 这样作文课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写作氛围,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愿意把作文写好, 把学生的写作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由于初中学生对借物抒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还不熟悉, 所以教师运用模仿的方法开展教学很有必要。

1. 以课本为载体, 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

语文教师在开展抒情作文课之前, 要有意识地对课文中的抒情式散文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写作的脉络特点。如在初三上学期的教学中, 第一单元《白杨礼赞》对白杨的描写和《井冈翠竹》对翠竹描写等特点。在描写白杨时, 文章以白杨的不平凡精神为主线。作家茅盾在文章开篇点题, 抒发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 接着描写白杨树是如何不凡、伟大, 从而将由对白杨的赞美转为对抗日军民的歌颂。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 感受茅盾进行借物抒情创作的思路, 即开篇引物——由物绘神——由物及人, 抒发深层的感情, 解释“物”象征的含义, 通常在借物抒情文章中会有一条主线引领全文。这样通过上述的教学, 会让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思路, 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指导和写作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以课本为载体, 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的要素

在文章中立意要深刻、鲜明并且贯穿全文之中成为文章的“主心骨”, 并且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在抒情文章写作过程中正确掌握这一技巧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立意。

联想是文学创作的来源, 在借物抒情的作文中要将物象与表达的情感相连, 联想要恰到好处, 避免过分的雕琢。

三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反面典型更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写作技能, 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书写借物抒情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立意、描写、联想方法使用不当的借物抒情文章, 让学生通过文章的修改, 从不清楚如何写向应该怎样写的方面转变。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错练习, 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的不足, 吸取他人的教训, 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自己文章中出现, 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更加完美。另外, 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修改, 成为学习的主体,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以往教师占据主角的情况,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科学的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教学中, 首先要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其次, 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要从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等要素;最后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在新课程目标中, 规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更多的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 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通过本文对借物抒情作文的教学指导中, 可以看出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为文章写作提供正确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手段, 避免空洞地教授学生写作技巧。

摘要:借物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用条条框框的写作方法束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思维,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慢、语言格式化、缺乏创意的弊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 教师应将课堂交还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 进行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田彦臻.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3 (12) :166~175

[2]张桦.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作文教学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6) :119~120

篇14:夏国良的诗

人活百岁孰不喜

亘古至今能有几

长寿罕见独自来

呵护才获好身体

日常起居注劳逸

顺其自然去作息

恶习嗜好皆除掉

睡眠充足脑清晰

烹饪多样勤调理

营养均衡须补齐

贪吃病魔必接踵

酗酒抽烟早归西

饮食八分最适宜

蔬菜水果别轻弃

少盐限油莫贪嘴

抵御邪患频袭击

性格开朗排第一

忧愁悲伤缺气力

遇到纠纷泯恩仇

世间和谐皆兄弟

活动筋骨勤练习

精神抖擞添朝气

超强锻炼伤脏腑

多少人儿世早离

融入社会寻知己

驱散孤独无默寂

常年能有爱陪伴

健康相随在一起

诗词书画祛烦疑

旅游摄影生美意

歌舞太极常散步

寻求乐趣走各地

发现恙疾迟投医

病入膏肓悔不及

小命呜呼眼紧闭

只闻几声嚎哭泣

长寿真谛揭谜底

诸君时刻心牢记

常年坚持重实践

超越极限创奇迹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夏抒情作文】相关文章:

高三抒情散文夏韵07-01

薄凉的夏抒情散文04-20

秋抒情作文04-08

汉语抒情作文04-09

入画-抒情作文04-11

你好,抒情作文04-11

变抒情作文04-20

笼子抒情作文04-24

雨丝抒情作文04-25

儿时抒情作文05-05

上一篇:成就最美好自己的正能量句子下一篇:父母给子女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