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测试质量分析

2024-04-30

音乐学科测试质量分析(共8篇)

篇1:音乐学科测试质量分析

音乐学科测试学生情况分析

一、测试概况

(一)测试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

(二)抽样方法:五年级考唱歌和乐理知识

二、测试分析

(一)卷面分析: 1.第一部分:

听辨题为乐曲鉴赏范畴的测试题,卷面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记住教材中要求的中外经典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够听辨出乐曲主要的演奏乐器,得分率较高。

2.第二部分:

(1)——(4)为音乐知识题,卷面显示学生对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分辨能力比较强、力度记号的识记比较牢固,这两项得分较高;对于作品作曲家的了解这部分内容,卷面显示教师比较重视欣赏教学中作曲家的介绍而忽视了某些经典主题改编的歌曲作曲家的介绍,所以造成了学生对“音乐之父——巴赫”这位在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音乐家的认知比较欠缺,失分比较多;歌唱教学中大多着眼于情绪表达方面的教学忽视了演唱形式的教学,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歌曲演唱形式的概念不清晰。

(5)(6)小题为识谱技能的练习题,卷面显示有一半的学校五线谱翻成简谱的音位教学比较扎实,但是对于书写规范性上有所欠缺,很多学生缺少小节线、节拍记号、时值线等,部分学生不能区分字母谱与简谱;部分学校学生不懂五线谱和节奏谱的区别,有部分学校学生会创编但是不会

记录创编的节奏,书写极不规范。这两个小题占14分,由于失分率较高使得试卷优秀率比预期的低了5个百分点左右、合格率低了3个百分点。

(二)主要成绩

1.大部分学生都能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打造“主动有效”的音乐课堂,学生基本能够轻松地掌握教材上的内容。

2.各班都比较重视对经典乐曲和歌曲的教学,音乐教学中两大较重要的板块——欣赏教学和歌唱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整体素养较好,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强,成绩遥遥领先。

(三)存在问题

1.师资差异较大。师资差异表现在专职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兼职教师。

2.学生不重视音乐课的现象较严重,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常常缺席音乐课。卷面反映出他们的音乐知识技能尤其是系统性的知识环节有缺失;少数班级拓展课程占用音乐课或者占用部分学生,忽视基础课程的教学,统编教材的实施受到严重影响。

3、教师比较忽视对学生乐谱的规范书写的教学,尤其是节奏谱的创编,大部分学生不会记录自己创编的节奏;各测试班简谱的识记能力差异较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对策:

1、了解教学现状,寻找课堂教学失误的症结,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对学生乐理知识的培训,对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做专题指导。3.加强音乐课堂教学规范性的教学研究,尤其是对学生音乐基本能力培养的教研,提高学生识记乐谱、记录乐谱的能力。

(二)建议:

1.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按照要求安排课程,杜绝不重视音乐课现象,保证所有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接受系统的音乐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训练。

2.要把特色课程安排在正常课时进行教学,以保证校本教材的顺利实施。

3、教师要进一步研读新课程标准,学习“主动有效”理念,准确把握情感目标和知识技能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尺度,对学生音乐表现、记录表达的规范性教学做探索研究,以提高教学效率。

篇2:音乐学科测试质量分析

为更好地总结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本次数学学科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一、试卷特点

1、采取校际之间横向联合,形成资源共享。

2、各年级试卷,由直接得数、基础知识、填空、计算、文字题、应用题这几部分组成。

3、适当扩展,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

5、尊重教材,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答卷情况分析

这次期中测试,数学学科题量适中。测试以课本知识为主,适当扩展。班平在48.3分—91.7分之间。学生答得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牢固,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信息,对数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能熟记或者说理解不透。

2、计算正确率较低。例如:12分的计算题,有的只得3分。纵观各年级试卷,在计算上丢分较多。

3、审题能力较差,部分学生所问非所答。

4、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举一反三。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测试卷面上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数学中对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没有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特别是学困生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广度不够,没有把教材、教法、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

3、新的教学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如一些传统定式还存在于部分教师的教学中。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严格,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改进的措施和意见

1、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双基”教学。在教学方面,包括提取信息、运算、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训练,要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要掌握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要了解学生,掌握学情,联系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2、要加强教研教改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各校要把教研工作落实到实处,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专题讨论,交流个人在教学某一方面的成功经验,互相听课,进行评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注重学科特点,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力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在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运用能力强。

4、教师要加强学习,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加强实践,循序渐进,形成知识体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5、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在平时教学中和辅导中要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

6、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思维活跃的良好习惯。

篇3:音乐分析学科建设的实践价值分析

关键词:音乐分析误区,发展趋势,实践价值

音乐分析是对音乐作品解读的一种方式, 在人类的音乐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分析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的早期音乐分析、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的以曲式学为核心的音乐分析、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的以个人风格和理论融合为特征的音乐分析。作为人们认识音乐作品的方法, 它是经过漫长的发展才达到今天的高度的。随着作曲实践中各种新的技法的出现, 音乐分析在二十世纪达到的高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其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形成了五大分析方法:兴德米特分析理论、申克音乐分析理论、十二音序列音乐的分析、音级集合分析法、主题一动机分析法, 为音乐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1. 音乐分析误区的批判

由于近年来音乐学开始面临诸多的挑战, 业内的有识之士开始着力于对学科自身基础理论的讨论与建设, 音乐分析作为一种方法论前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整体审视, 所产生的误区也引起了人们强有力的批判。

1.1 单一、固定的视角。

现今所有的音乐分析方法几乎都是采用单元的、唯一的视角, 在阐释作品时往往从单一的原则出发, 将作品的所有细节都看作是这一原则衍生出来的产物, 无法兼容其他方法的视角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同时, 这种狭隘的思维模式也使在音乐分析的过程之中无法顾及音乐结构其他的方面。以申克的音乐分析法为例, 这种方法在分析作品的和声对位线条结构时就很少注意音乐的动机联系等, 而这种弊端, 往往使人对各种分析理论产生一定程度的缺憾感。

1.2 片面的着力点。

通过比较分析不难发现, 几乎所有的音乐分析方法的着力点都集中于音高结构, 不约而同地将乐谱所代表的整体音乐结构这个分析的对象置换成了仅作为音乐结构中一个部分的音高结构。不可否认, 西方音乐最具特性的方面就是经过长期演化而形成的音高结构, 它可以成功地体现现实作品有机统一的属性, 但显然音高结构并不足以代表音乐结构的整体。因此, 对音乐结构的其他方面, 诸如音响性质、时间性质、词曲关系等回避, 是现今音乐分析犯的一个根本性错误。

1.3 孤立主义的态度。

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态度上, 现有的音乐分析法常秉持脱离历史上下的孤立主义态度, 有意无意地忽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甚至割裂其他作品的联系, 从而导致音乐分析不能向我们提供全方位的音乐阐释。相关音乐史学家对此也颇多微词, 他们指责音乐分析将作品仅是作为一个固定于乐谱文本上的标本。这种孤立主义的态度使得音乐分析在对歌剧这样的综合性体裁进行阐释时显得十分乏力。

音乐分析的这些误区是难以否认的, 为它自身的发展设置了种种障碍, 只能在一条偏狭的道路上生存和前行。音乐分析应努力进行突破, 积极汲取音乐学科其他方面的精髓和营养, 向更高层次发展。

2. 音乐分析的发展趋势

音乐分析在二十世纪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分析方法和体系, 使各时期的音乐作品及其各个方面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极大地提高人们分析和研究音乐文化的能力。经过二十世纪的迅猛发展之后, 如今的音乐分析有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统分析理论被分析家再次重视。

音乐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已走到二十一世纪, 新的音乐分析法相继成形并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传统音乐分析作为新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某些方面仍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不论音乐文化如何发展, 其本身固有的某些特征都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传统理论依然是各种分析法融合、转化、互渗的必要平台, 比如申克分析法是调性音乐分析的代名词, 音级集合分析法也可以解释分析传统音乐等。音乐分析理论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的基础, 在音乐现象异常复杂的今天, 传统分析理论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紧密联系音乐创作, 促进共同发展。

2.2 音乐分析体系的分化与融合

音乐分析体系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化, 这种分化主要表现在将音乐作品中微观更单一的因素与乐曲的总体运动的关系作为分析对象, 开始对特定时代、特定民族、特定地域的音乐进行专门的研究。而融合方面, 是指各种分析体系之间或某种音乐分析理论与其它学科理论之间进行了有机渗透, 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 自然科学的成果对音乐分析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今, 音乐分析法的发展使得分析的质量更多地取决于分析思维分与析方法的选择对分析实践的影响, 这不仅是音乐本身的要求, 而且是人对音乐艺术认识的需要。

3. 音乐分析的实践价值

音乐分析对音乐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于提高我们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也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 大致可以从音乐欣赏、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音乐欣赏。

在音乐欣赏方面, 音乐分析能帮助我们提高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 有益于我们理解和体验音乐本身及其内在美, 在整体上把握音乐结构, 并使我们的听觉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听觉系统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 具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 如果没有具备审美感受能力的人类听觉, 根本就不会有音乐艺术的存在, 因为音乐的价值只有通过欣赏者的聆听才能得以最终实现。音乐的感受力一方面含有先天的成分, 另一方面却凝聚着后天培养的结果, 因此这种能力在音乐实践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音乐分析的过程使我们充分了解了音乐要素, 如旋律、节奏音色、曲式、和声等有机建构, 进而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整体感知。

3.2 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育方面, 音乐分析能使老师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提高音乐实践的能力。对音乐的理解既要依赖准确的听觉感受, 还要通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毕竟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是听觉和音响的艺术, 要想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就必须在音乐实践中不断训练, 对古今中外的名曲经常反复地进行分析, 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将音乐分析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便能准确地把握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及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教师将音乐分析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汲取相关的音乐知识和信息, 便能在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

3.3 音乐表演。

在音乐表演方面, 音乐分析能帮助演奏者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用更优秀的艺术表演来诠释作品, 感染听众。音乐表演艺术是一门十分个性的艺术, 同一首作品经由不同的音乐家表演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 表演者要不断进行音乐理论的学习, 提高音乐修养和音乐分析能力, 对音乐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这对于他们准确把握和诠释作品、吸引和感染观众及升华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4 音乐创作。

在音乐创作方面, 音乐分析能帮助作曲家提高控制作品结构的能力, 在创作时选用适当的创作技法及音乐语汇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对音乐作品的细致分析, 不仅能更深地理解相关的技法, 而且能在分析的过程中明确作品的构思并获得创作灵感。毕竟音乐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拥有着丰富细腻的精神体验, 它除了需要理性层面的技术控制以外, 还需要依赖于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 而这种想象力依赖作曲家通过音乐分析而获得的灵感和结构构建。因此, 作曲家必须正确分析、看待别人的作品和自己创作之间的关系, 避免束缚自身创造力、想象力及个性的发展和形成。

参考文献

[1]贾达群.音乐分析学的任务与使命[J].音乐研究, 2010, (01) .

[2]谢嘉幸.音乐学分析的可能性[J].音乐研究, 2010, (01) .

篇4:学校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检测之我见

一、谁来检测

在我们最初提出这个命题时,学校的音乐老师都很茫然:谁来检测还用问吗?当然是我们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的,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音乐教师也是最需要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和情况,从这个意义来讲,音乐教师是毋庸置疑的音乐教学质量的检测者。

但音乐教师不是唯一的检测者。学生作为音乐教学的对象,作为音乐学习的主体参与者,他们对音乐教学质量的评价更有发言权。除了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检测者,因为他们是最关心学校学科教学质量的人。当然因为家长角色特殊,他们参与检测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学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让家长参与教学质量的检测,让家长多角度地反映出学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事实证明,检测者的多元化让学校音乐学科学科质量的检测更具效度。

二、检测什么

传统的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对象是学生,通过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检测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而这样的学生评价往往又是与测试唱歌划等号的,最多再加上一点音乐知识的检测,我们觉得即使是对学生,这样的检测内容也太过狭隘。那么,对学校的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到底检测什么呢?我们认为检测内容的确定依据就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学习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和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那么,对学校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检测也就应该从以上出发,既要检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以及协调能力,又要检测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与成效、音乐的体验与感受能力、音乐的表现与创编能力,还要检测学生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认识、理解,审美情趣的形成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等。

检测的内容除了对学生,我们认为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检测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理念决定了方向,教师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学生在音乐上有怎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而教师以怎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来则决定音乐课堂的成效与成败,因此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检测将有效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整,进而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怎么检测

明确了检测者,清晰了检测内容,怎么检测将成为整个音乐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检测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检测手段中的一种。因此,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的检测要根据检测者、根据检测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检测体系。包括:

1.观察法。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用观察法是最合适的,学校可以对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进行检测,采用学生自我检测、生生互测、教师检测、家长参与的方式。

2.座谈、问卷调查法。如前文所说,

家长的检测参与往往就采用座谈法或问卷调查法,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受欢迎程度,这样的调查学生同样也可以加入。

3.随堂听课法。为了有效地了解教师上课、学生听课的效度,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抽查式的随堂听课,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以上三种检测的方法,既是定性和定量检测的结合,也是形成性和终结性检测的结合,更是自评、互评及他评的结合。各种检测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对音乐学科质量检测的效度和信度。

篇5:音乐学科测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测试内容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苏教版九义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为依据,注意体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主要检测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水平,同时使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区分。全卷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六大部分。试题内容丰富、题量大、覆盖面广,涵盖了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大领域。

2、试题难度比例适中,按基础题、综合题、提高题7:2:1来编制试题。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重于考察数学学科基本知识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和数学思想的渗透.这份试卷既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又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考查.

3、关注数学思考的含量,侧重于理解与运用。有些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应用意识。如:填空题的第2﹑10,选择题的第5,判断题的第5小题.

4、创设自主选择的平台。命题时不仅选择新的背景材料,又适当改变题目结构的程式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比如填空题的第5小题,解决问题的第2小题.

5、加强对观察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如填空题的第8、10、11小题,选择题的第4小题,判断题的第5小题,第五大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的第4小题.占卷面赋分的18%.

二、卷面质量分析

(一)填空题(赋分25分)

本大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量较多。既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测评,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共12小题。第1题是写数并要求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大部分考生基本过关,有部分考生对“素数”、“合数”的概念不熟悉。第2题是找规律。考得比较理想,考生能准确地找出图形的规律。正确率达到90%以上。第3题是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大部分考 生能找到正确答案,只有少部分考生对它们的概念理解不透,导致失分。第4题是考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部分考生认为3时30分所夹的角是直角,而没有联系实际作图分析等。第5题统计。大部分考生失分的原因是数字后面忘记带上单位以及不会计算“50”名学生的平均阅读时间,对统计图的信息理解不透。第6题是考“奇数”的问题。50%考生对用 1

字母转换成数字形式不理解。第7题是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考得较好。第8题是考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考得好的原因是找对了底角和顶角的比,很容易就算出底角的度数。第9题是用“0、3、5、7”组成不同的四位数。考生找到规律就很容易得分,只有少部分考生对最小的四位数错把“0”写在前面。第10、11、12题是错得最多的,考生对此类题型难以掌握,稍有变化就解答不了,正确率只有10%左右。

(二)选择题(赋分10分)

本大题共5小题。有数轴认识、可能性、统计图形、三角形周长计算、操作判断等题型,试题内容安排比较全面。第1、2、3、4题的难度适中,第5题的难度大,答案形式多样,有“1+5n ;6 n ;6(n-1)”,考生做判断时有一定的难度,要经过细致判别才能选择出正确的答案。纵观这大题的测试内容和测试结果,大部分考生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另外本大题的答案用序号“①、②、③”填入括号里,考生写答案时数字容易写错,建议答案符号可用“A、B、C”形式表示。

(三)判断题(赋分10分)

本大题有两个要求,先判断对错,再对错的说明理由,有50%的考生对对的也说明理由。本题共5小题。第1题大多数考生得分,能正确理解“温差”概念。第2题多数考生能正确判断结果,但对“数对”概念不理解,不会写理由或叙述不清楚不准确。第3题70%考生得分,小部分考生没有掌握“反比例”关系的概念。第4题90%考生能正确判断结果,但不会用计算结果说明理由。第5题为图形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多数考生没有得分,少数只得1分,能说明理由的很少很少。

(四)计算题(赋分22分)

本大题共3小题。第1题直接写出结果。得分率在75%左右。其中10—0.95=和32+91=这两道式子错误得比较多。32÷1000有比较多的同学得0.32或0.0032,学生对于一个数 除以10、100、1000,引起的小数点的移动不过关。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分率在65%左右。错误比较多的是18.1—5.7—4.3+1.9和×24,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用上简便的方法计算,对于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不够熟练。有一部分同学在计算时比较粗心,不注意审题,如写成了4×(1.87-0.87)。第3题解方程。得分率超过了70%。出现比较多错误的是计算3.7×5—2χ=时往往会写成2χ=18.5+,这道题如用等式的性质去计算的话学生比较容易出错,如教会学生“减数=被减数-差”学生应该容易掌握。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没有写“解”。总的来说,这大题的得分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共性的错误:1.学生的书写格式不规范,解方程中等号没有对齐。2.直接写出得数这小题还有部分学生有计算过程、约分痕迹。3.卷面不够整洁,涂改、模糊、潦草现象很多。

(五)操作题(赋分8分)

本大题是实践操作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理解能力。第1(1)小题4分,多数学生能得3分,大多数失分在量角度时存在误差。标准答案为62°或28°,多数学生量得的结果为63°或27°.第1(2)小题2分,要求在图中表示出少年宫的位置。大多数学生在按比例定出1750米的长度时出错。第2(1)题是本大题得分率最高的,90%学生得分,都能按要求画出图形,而且画出的正确图形多种多样。第2(2)题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画出旋转的图形。能画出旋转图形的基本都能得分。从答卷很明显体现出学生们是两个极端。

(六)解决问题(赋分25分)

本大题共5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卷面得分情况看,得满分25分的学生人数较少,约300人左右,多数学生在15分左右。其中得分较多的题目是1、2、4小题,得分较少的题目是3、5小题。第1题失分情况表现在:由于学生没有弄清楚“地球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的4倍还多13天”这一数量关系,列式为365÷4+13或365×4+13。也有少数学生用方程解,错把方程列为365=4χ—13。第2题失分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按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解答题。第3题得分较少。大部分学生弄不清“第二天读的页数”,有的学生当成第二天读6页。有的学生用方程解,但所设的未知数与方

程不对应。有的学生分不清比的前项与后项,或者知道比的前项与后项,但列式时忘了加括号。第4题失分原因有四个:一是分不清长方体的宽与高。二是忘记写单位。三是忘记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的忘记加括号,有的错把公式中的“乘2”写成“除以2”。四是计算错误。第5题是失分最多的一题。主要表现在:学生找不准单位1,不理解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不会用倒推法理解,不会用线段图分析来找出数量关系。总的来说,从本大题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不强,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无数事实证明: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在注重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要重

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是防止学生出现错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从本次检测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审题不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书写不工整导致失分的,这些都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律和整个小学1-6年级教材中知识脉络的整体把握。对考试进行科学化的研究越多,就会发现考卷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基础知识的题目通过或变式或赋予丰富情境因素的灵活多样的能力考核题目构成,所以数学的基础知识始终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平时要加强备课,一节课的学习并不总是给学生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而是要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来构建教材体系,找到知识间的关联,跨单元、跨年级地统领教材,用最简洁的方式将之有效地串联起来结成“知识网”。

(三)重视过程,培养能力。

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表语言)互译的教学;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四)始终把数学思想方法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

从学生的试题解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是“看到哪做到哪”,缺乏对问题的整体把握,不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加工、处理,优化意识还比较淡薄,知识与应用“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原因是学生还没有掌握数学的模型化方法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蕴藏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应用所学知识的条件和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实践。

(五)加强计算训练,形成技巧。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口算。口算是一切

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孩子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二是明确算理。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对法则的理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前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三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它能使学生在计算中得到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四是提高计算技巧。在孩子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发现、总结一些好的计算方法,比如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六)加强对数学思维的训练。

有的题目仅仅是在一些条件上稍加变化,就对一些学生的解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说明,必须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做到启发诱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良好数学思维习惯。今后,在这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练习,促进思维品质提高,进一步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加强对学生开放性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学生数学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灵活性,使《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得到更全面地落实。

(七)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目前的课改方向与评价趋势,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学生由于生活实际条件限制,造成经验不够丰富,知识面不广,一些新生的事物在他们眼中仍然是非常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强锻炼,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实际,让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的并重。

(八)重视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6:音乐学科测试质量分析

一、体育艺术“2+1”活动

本学期,通过从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学生的吹奏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上学期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改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现将2009—2010学年2月—6月第二学期五年级4个班葫芦丝吹奏考核情况作以调查统计: 班级总人数优(人)良(人)合格(人)不合格(人)五年级一班714012109 五年级二班733818810 五年级三班7048886 五年级四班70351799

1、上学期出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1)、上学期主要出现了每节课,学生不能够全体都带乐器,总有忘带的学生,对器乐得管理要得到合理的改善。

整改: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家长一方面发校信通提醒学生带乐器,而且每星期安排1节葫芦丝专业课,让学生养成习惯,所以本学期葫芦丝携带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基本每位学生都能带。(2)、上学期出现了课后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个别学生不能够自觉地在家完成。

整改:本学期将布置的课堂作业以校信通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并要求在家练习完成后家长签字,并作为学期末评优的一项。

(3)、上学期出现了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程度参差不齐。

整改:本学期针对这些学习程度较慢的学生,课堂上让程度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小老师相互促进,教师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辅导,全年级基本每位学生都已掌握葫芦丝的基本吹奏。

2、本学期学生学习现状及收获:

通过这个学期4个月的短暂练习,教师主抓吹奏的基础,如:指法、识谱、节奏、吹奏手型、换气等,全班能够达到98%的学生达到熟练吹奏歌曲,95%的学生能够基本吹奏2首简单的歌,90%的学生能够完成本学期吹奏2首歌曲的要求,50%的学生能够完成本学期所学的3首歌曲及课本上的一些歌曲。程度好的学生,本学期让他们参加校葫芦丝兴趣小组,让这些学生得到更深一步的提高。

3、本学期出现问题:

(1)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我在选择曲子的时候有些简单,导致程度较好的学生觉得太容易,对吹奏葫芦丝有些怠慢情绪了。

(2)课堂上缺少器乐教学的气氛。使得学生学习出现机械化、单一化。

4、解决方法:

根据以上问题对此反思,做出以下规划:

(1)下学期,在选择歌曲的时候,尽量照顾到全面的学生,可以把歌曲分为等级,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挑选,(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也可以请一些葫芦丝方面的专业老师定时来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

(3)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二、课堂教学(1)本学期出现问题

1、本学期学生在演唱方面都能注意“轻声”演唱,可是,学生唱歌的位置控制不好,不能做到“高位”。

2、大多数学生在演唱歌曲方面情绪不够饱满,没有把歌曲本身的情绪表现出来,只是机械的在演唱,使整个的演唱过程显得非常沉闷,缺乏美感。

3、缺乏胆量,这些问题存在于极个别学生,一旦站到讲台上,就会很紧张,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平时的演唱水平,说明老师平常对学生的锻炼太少。

4、个别学生的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好。识谱能力太差,节奏掌握也不是很好,不能很好的区分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以及附点音符和其所对应的时值。

5、歌曲、乐曲数量偏多,每首歌曲必须在计划的课时内完成,造成了学生背唱得难度。如有的学生把歌曲的几段歌词唱混了,其他学生就唱不下去了。(2)改善措施

1、在课堂中,多以培养学生演唱方法为主,在课前要组织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和“模唱”训练,让学生尽量做到“轻声高位”,还要对学生的音准进行训练和培养,把基础巩固扎实。

2、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学生的思想教育。

3、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

4、加强识谱能力、理解音乐能力和表强器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学生表现音乐的手段。

5、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利用钢琴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三、下学期努力方向

1、在葫芦丝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辅导,让葫芦丝在五年级普及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和掌握葫芦丝。在此同时,筛选出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并对他们进行强化指导。

2、在课堂教学方面,多从孩子的基本发音和演唱方法为主,每节课坚持给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和音乐素养方面的培养。

3、多为学生创作一些展示的机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舞台经验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甚至能影响更多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通过课堂之外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是至关重要的。

篇7:音乐学科测试质量分析

一、(每题1分,共26分)

1、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2、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3、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

相结合,相结合,相结合。

4、我国的民族音乐调式多以五声为主。所谓五声是指

与唱名__ _

相对应。

5、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了

部交响曲作品,由于作品内涵深刻、技艺精湛,因此被世人誉为乐圣。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NO.3、NO.5、NO.6、NO.9。

6、歌剧是以

为主要手段,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7、中国最早的乐器是8000年前河南的骨笛和

。战国时期的乐器

被认为最有价值的民族乐器之一。

8、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剧是,浙江省的地方戏剧有、、等。

9、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是、,作品完成于1959年。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代对“协奏曲”的理解是()。

A、几件乐器的合奏。

B、两组乐器的合奏。

C、一件乐器与乐队。

2、下列乐曲中哪首不是江南丝竹?()

A.《欢乐歌》

B.《平湖秋月》

C.《三六》

D.《行街》

3、下列哪首乐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

A.《月光奏鸣曲》

B.《蓝色多瑙河》

C.《卡门序曲》

D.《悲怆交响曲》

4、下列哪位属于浪漫时期的作曲家?()

A.巴赫

B.肖邦

C.莫扎特

D.海顿

5、歌剧《洪湖赤卫队》,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只活跃在地方的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发生地在()省。

A、江西

B、四川

C、湖北

6、古典歌曲《满江红》的词作者是()。

A、文天祥。

B、岳飞。

C、屈原。

7、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民歌的类型。()

A、劳动号子

B、山歌

C、黄梅戏

D、小调

8、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类。

A、小调

B、号子

C、山歌

9、圆舞曲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舞曲,它源于()。

A、法国

B、意大利

C、奥地利

10、小白菜是属于()。

A、东北民歌

B、河北民歌

C、台湾民歌

D、福建民歌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声乐的演唱形式主要有哪些?(请说出5种)

2、简述中华民族乐器的分类(每类乐器组写出3件以上乐器)。

3、分析管弦乐曲《春节序曲》。

4、请谈谈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民族主义音乐的主要风格特征并例举代表人物(各两位)及其主要作品。

四、分析、实践题(共20)

歌曲《摇篮曲》。(见附加页)

1、名词解释:摇篮曲(3分)

2、歌曲中含有各种音乐符号以或术语的名称。(3分)

3、分析歌曲《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并说说各乐段的旋律节奏特点及其所表达的内涵。(6分)

4、把歌曲的前四小节简谱改写成五线谱。(8分)

五、案例设计(20分)

1、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面向全体学生”是现代音乐课堂的基本特征。请你根据现代音乐课堂的特征,为《小小少年》进行教案设计。(自选一课时)。

一、听乐曲片段,写出曲名。

1、曲名

_____________

2、曲名 _____________

3、曲名 _____________

4、曲名 _____________

5、曲名 _____________

二、填空。

1._____________ 又称“俄罗斯五人团”,其成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爵士乐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_____________,源自美国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被称为“爵士乐之父”的是_____________。

3.“学堂乐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冼星海被誉为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的_____________,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个乐章组

成。

5.歌剧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综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

三、选择题(1至8单项选择,9至12多项选择).下列歌剧中被称为中国歌剧探索里程碑的是()

A.《刘胡兰》

B.《白毛女》

C.《赤叶河》

D.《小二黑结婚》 .阿炳是我国民间音乐家的典型代表,下列作品属于他创作的是()

A.《二泉映月》

B.《月夜》

C.《病中吟》

D.《娱乐升平》 .下列属于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的是()

A.德彪西

B.勃拉姆斯

C.巴托克

D.柏辽兹

4.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一部大型交响试套曲是()

A.《我的祖国》 B.《英雄的生涯》 C.《在中亚西亚草原上》 D.《天方夜谭》

5.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是()

A.《乐话》

B.《乐经》

C.《乐记》

6.“ Classical ”一词在西方音乐史中指的是 _____________ 时期创作的音乐。

()

A.中世纪

B 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巴洛克

7.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 _____________ 被公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第一范例,成为

世界印象主义管弦乐的奠基作品,也进一步巩固了他作为印象派大师的地位。()

A.《大海》

B.《夜曲》

C.《春》

D.《牧神午后》

8.清唱剧《长恨歌》的作者是()

A.黎锦晖

B.青主

C.黄自

D.赵元任.古琴是一种古老的拨弦乐器,有关古琴最早的记载见于()

A.《乐书》

B.《诗经》 C.《唱论》

D.《尚书》 E.《乐书要录》 .下列音乐作品中聂耳创作的有()

A.《义勇军进行曲》 B.《毕业歌》 C.《矿工歌》 D.《游击队》 E.《梅娘曲》 11.下列作品中属于古琴曲的是()

A.《空山鸟语》 B.《幽兰》

C.《广陵散》 D.《烛影摇红》 E.《步步高》

12.下列音乐家中哪些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

A.李叔同

B.赵元任

C.沈心工

D.萧友梅

E.曾志忞

四、连线题。

1.连接相应作品与产生时期:

《胡笳十八拍》

香港回归

《御风万里》

汉末

《扬州慢》

唐代 《阳关三叠》

抗战时期 《毕业歌》

南宋

2.连接相应的人物与其作品:

萧友梅

《小二黑结婚》 聂

《问》

黎锦晖

《卖报歌》

《救国军歌》

冼星海

《麻雀与小孩》

3.连接相应的人物与其国籍:

格林卡

柏辽兹

李斯特

奥地利 勃拉姆斯

俄罗斯

舒伯特

匈牙利

五、简答题。

1.民族乐派的创作主张是什么 ?

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

一、选择题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哪个愿臣虏自认/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开口叫吧,高声叫吧,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岂让国土再遭践踏,个个负起使命,这睡狮已渐醒”。每当听见这首《霍元甲》主题曲的时候,我们总是感到热血沸腾。据此回答:

1.这首歌反映的是

()

A.明朝时期霍元甲与倭寇作斗争的事情

B.清朝末年霍元甲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事情

c.清朝末年霍元甲抵抗英国殖民侵略的事情

D.抗日战争时期霍元甲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事情

2.这首歌是

()

A.摇滚音乐

B.爵士音乐

c.乡村音乐

D.流行音乐

3.一次,刘德华在日本开演唱会,但他拒绝用日语和粤语演唱,他说:“虽然音乐是无国界的,但是音乐家是有国界的。”随后,他演唱的曲目是

()

A.《忘情水》

B.《中国人》

c.《笨小孩》

D.《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4.下面哪首歌曲是冼星海的作品

()A.《英雄赞歌》

B.《让我们荡起双桨》 c.《祝酒歌》

D.《黄河大合唱》

5.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的作曲家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王洛宾

D.黄自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其词曲作者是

()A.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B.何占豪作词,陈刚作曲 c.田汉作词,吕其明作曲

D.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7.歌曲《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亚洲雄风》、《爱我中华》、《辣妹子》、《种太阳》,影视作品《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的作曲家是

()

A.黄自

B.马思聪

c.徐沛东

D.吕其明

8.1934年获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头奖的钢琴曲名是

()

A.《牧童短笛》

B.《摇篮曲》c.《到敌人后方去》

D.《游击军》 9.被称为“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的是

()

A.巴赫

B.贝多芬

c.亨德尔

D.韦伯

10.属于奥地利的作曲家有

()

A.威尔第B.韦伯

c.约翰•施特劳斯

D.贝多芬

11.肖邦被誉为

()

A.钢琴诗人

B.钢琴之王

C.钢琴之父

D.天才音乐家

12.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的器乐套曲,也称“奏鸣曲套曲”,一般有几个乐章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属于哪种体裁类别。()

A.小调

B.民歌

c.劳动号子D.秋歌

14.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法,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被称为

()

A.歌剧

B.舞剧

c.京剧

D.吕剧

15.红色脸谱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

A.忠勇义烈

B.刚烈正直

c.凶狠残暴

D.粗豪暴躁

16.《沂蒙山小调》是

()

A.山东民歌

B.山西民歌C.河北民歌

D.云南民歌

17.《伏尔加船夫曲》是

()

A.日本民歌

B.朝鲜民歌

c.俄罗斯民歌

D.加拿大民歌

18.I郧一首乐曲是广东音乐

()

A.《一支花》

B.《彩云追月》 c.《听松》

D.《栽秧歌》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蓝花花》是我国__________地区的民歌。2.“长调”是我国__________族的一种民歌。3.苏州弹词马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4.河南坠子属于__________类说唱音乐。

5.我国戏曲音乐中的皮黄腔由__________腔和__________腔组成。6.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起源于江西弋阳的是__________。7.《春江花月夜》的前身是琵琶古曲__________。

8.民族器乐曲的标题类型分为:__________性标题和__________性标题两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哪个地区?()。A.东北

B.青海 C.河北

D.陕北

2.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中__________的变体。()。A.鲜花调

B.剪靛花调 C.绣荷包调

D.孟姜女调

3.京韵大鼓属于__________说唱音乐。()。A.弹词类

B.道情类 C.鼓词类

D.牌子曲类

4.苏州弹词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三弦和()。A.古筝

B.扬琴 C.琵琶

D.二胡

5.我国戏曲音乐唱腔中的梆子腔产生于我国__________省。()。A.陕西

B.山西 C.河北

D.河南

6.京剧伴奏乐器的“三大件”包括:京胡、京二胡和()。A.板胡

B.柳琴 C.扬琴

D.月琴

7.下列剧种中主要使用梆子腔的是()。A.京剧

B.川剧 C.秦腔

D.越剧

8.管子是__________气鸣乐器。()。A.簧管

B.哨嘴 C.竹管

D.唇振

9.我国著名的小调“孟姜女调”是__________调式。()。A.宫

B.商 C.徵

D.羽 10.《雨打芭蕉》是一首__________代表曲目。()。A.潮州音乐

B.广东音乐 C.苏南吹打

D.江南丝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信天游。()。2.爬山调是流行于我国川南地区的山歌。()。3.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木板大鼓。()。

4.弹词类说唱音乐常采用多人站唱的演出形式。()。5.帮腔是梆子腔的音乐特点。()。6.尺调腔是越剧的基本唱腔。()。

7.曲笛演奏上注重气息运用及细致的力度变化。()。8.琵琶是金元时期由波斯、阿拉伯传入我国的。()。

四、连线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连接下列民歌作品及其流传地域。《一根丝线牵过河》 内蒙 《森吉德玛》 陕西 《三十里铺》 新疆 《阿拉木汗》 江苏 《阿里郎》 东北 《对鸟》 浙江

《年青的朋友》 四川 《槐花几时开》 西藏 2.连接下列作品及作者。《鹧鸪飞》 刘天华 《凤凰展翅》 冯子存 《光明行》 陆春龄 《喜相逢》 胡天泉 《二泉映月》 聂耳 《渔舟唱晚》 鲁丁 《江河水》 华彦钧 《金蛇狂舞》 娄树华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苏州弹词 2.田秧山歌 3.鼓词 4.京剧 5.江南丝竹

篇8:音乐分析学科的综合型建设刍议

音乐分析学科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随着20世纪各种新的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的兴起, 音乐分析学领域更是“百家争鸣”, 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趋势既包括传统音乐分析理论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拓展, 也包括各种新的音乐分析理论的产生与壮大。然而, 我国高校音乐分析课程的设置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和“滞后性”, 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因此, 关于本学科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 学术界关于音乐分析理论的研究成果

1. 传统曲式学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传统曲式学在其内涵与外延上不断扩展, 由最初的《曲式学》到《曲式与作品分析》再到《音乐分析》等等, 仅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其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针对于音乐本体的分析范围与手段不断拓展。首先, 在曲式结构分析上, 由原来规范化曲式结构的研究范畴扩展到包括变体曲式、边缘曲式及自由曲式等多种非典型曲式的范畴。其次, 是由单一的曲式结构分析扩展到包括作曲理论四大件在内的以曲式结构分析为核心的综合性技法分析。姚恒璐教授曾指出“如果说音乐作品的‘完形分析’是要求对于作品的完整理解;那么‘综合分析’则要求在学习的各个不同层次中, 力求在形成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技术因素基础上理解作品”。[1] (2) 学科间的融合。若要对一部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 仅有“技术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应了解作曲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创作风格等社会历史因素, 这无形中有涉猎到了音乐学的范畴。这种学科间的融合对于音乐作品分析及实践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正如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所说“一位好的作曲家, 应该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学家”。

4. 学校管理的核心体:领导者

行为科学格外关注领导者的领导行为, 是因为领导者是行为过程的核心体。学校领导者必须认识到, 民主管理其实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民主管理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制度法规的深化, 使专制的硬性管理转向民主的柔性管理, 从而使管理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观念, 而不再仅仅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管理权的逐渐扩散和迁移是民主化管理的渐进过程, 需要领导者、教职工和学生以平等的“社会人”人格来共同参与。管理者要从被管理者的主观因素出发, 实施人性化的管理和激励。物质性强化所带来只是一种交易性质的生产流通, 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感情强化却能够为管理部门稳定和吸引优异的人力资源。

总之,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学校管理体制也会日益完善。学校管理过程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融合的过程。我们在继续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同时, 需要做好各项配套工作。我国教育管理事业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需要我们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与时俱进, 将中国优秀的传统管理智慧

2.各种新的音乐分析理论出现

进入20世纪以来, 作曲家们开始崇尚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思维风格, 传统的音乐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作曲家们表达情感的需要, 因此, 他们开始寻求新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 从而形成了多种流派、多种创作手段并存的局面。这些流派主要包括:以德彪西、拉威尔等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 以斯特拉文斯基、‘六人团’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 以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为代表的十二音序列音乐, 以巴托克、兴德米特等为代表的半音化调性体系以及以梅西安、巴比特等人为代表的整体序列音乐等等。这些新的音乐风格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共同写作时期”所建立的各种创作原则, “当人们认识到必须以特殊的音乐分析方法, 去解决人们对某类音乐作品的某种作曲技法的理解时, 种种新的音乐分析方法便应运而生了。”[2]当前世界上规范化了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拉多夫·莱蒂的主题—动机模式分析法, 大卫·艾伯斯坦的主题—动机分类分析法, 勋伯格的动机模式分析, 申克的图表式结构分析, 萨尔则的后申克分析法, 乔治·波尔的十二音序列分析法以及阿伦·福特的音级集合分析理论等等, 为我们研究20世纪音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依据。

(二) 我国高校音乐分析课程的设置现状

相对于音乐分析领域各种新的研究成果来说, 我国高校音乐分析课程的设置显得越来越陈旧了, 已经不能彻底满足广大高校师生教学和实践的需要。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缺乏时代性

音乐分析理论课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应该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 做到“与时俱进”, 应该不断完善和更新其内容并及时实施于教学和研究。而我国各专业院校的音乐分析教学多数还停留在典型、变体曲式的作品分析范畴, 很少涉及边缘曲式及自由曲式等非典型曲式结构。但毕竟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作品并非都是规范性结构, 很多学生在分析那些非典型曲式的时候, 常感到步履维艰, 尤其是对一些20世纪的现代音乐作品, 常避而远之, 这些作品竭力摆脱调式、调性的束缚, 打破了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语言的传统组织原则, “对于这样的作品, 研究者们往往要么因为‘太怪’, 不合乎规范不予以研究, 无法纳入到教学体系中;要么对其进行死板的分析, 生硬地套入某种规范化曲式结构中, 削足适履。”[3]

与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经验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 我们的学校管理事业才能拥有更为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来源。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54.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新编本)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铁芳.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0.

[4]朱镕基.管理现代化[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5, 7.

[5]阿贝尔·雅卡尔、皮埃尔·玛南、阿兰·雷诺.没有权威和惩罚的教育[M].张伦译,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5, 21、22.

包兵兵,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2. 学科设置较孤立, 缺乏学科间的联系

20世纪是一个社会分工高度细致化的时代, 在这种影响下, 音乐院校的学科划分也比较明确, 但对于音乐分析这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来说, 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部分知识的缺失。这样以来, 学生在分析作品的时候, 思路就容易受到局限, 常常只是处于枯燥的介绍性层面, 文章缺乏深度与广度, 认识比较肤浅。例如: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 更多的是从创作技法的角度来分析作品, 而缺乏一些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社会环境、风格特点以及美学认识等方面的深入阐述, 文章比较枯燥;而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又缺乏技术理论的支持, 使得文章过于空洞, 纸上谈兵。

3. 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众所周知, 音乐分析课程的指导意义在于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来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把握作品, 启发创作思路。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 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实践。但从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分析课程的设置来看, 恰恰缺少应有的针对性与灵活性。比如:现在大多数教材缺乏对民乐作品方面的分析, 所以导致民乐方向的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对其专业的指导意义也不明显。

4. 课程内容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和严谨性

音乐院校选择的音乐分析教材有多个不同版本, 这些版本之间存在着很多相异之处, 尤其在某些基本概念的划分上体现得比较明显。比如:关于“部”与“段”的界限划分, 很多教材就有不同标准, 拿“三段曲式”与“单三部曲式”来讲, 虽然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 但是概念名称上相差甚远。

二、音乐分析学科的综合型建设

由于上述原因, 高校音乐分析课程的综合型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所谓综合型建设是指增加学科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将散沙般的音乐分析理论成果归纳总结, 建设成兼收并蓄的综合性学科, 并根据不同专业有侧重的、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内容与大纲。

(一) 综合型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证明, 没有哪一种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古今中外的所有作品, 传统理论不可丢, 新理论也要接受。我们应该根据作品来选择分析方法, 而不是根据分析方法来选择作品。另外, 以音乐本体为载体的音乐分析学理论应该随着音乐本体的变化而变化, 做到与时俱进。

每种分析方法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音乐分析这门大学科的一部分。只有全面掌握了各种方法, 才能在分析具体作品的时候“对症下药”。

(二) 综合型建设的可行性

1. 各理论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传统音乐技法‘四大件’为我们在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方面提供了理论和技法的依据, 它们既是所谓‘共同写作时期’作曲技法的基础, 也是20世纪以来, 种种近现代音乐作品中作曲技法变异的基础, 由此引起20世纪音乐分析方法的种种变革。”[2]在这种情况下, 主张跨风格、跨技法的综合分析, 便有了理论支持。

2. 学科建设的困难和可操作性。

正如国内音乐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所言, 这项工作复杂、艰巨、涉及面广,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要对音乐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 就既要包括对不同方法的综合使用, 也将包括对音乐作品之各个方面的综合观察。这就势必增加分析的容量, 增加课程的容量, 对教学双方的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也将大幅度的同步增加, 如协调、区分这门课程与作曲和其它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关系问题也将随之出现。而若仍旧保持以曲式为对象的单向分析, 似乎不能满足人们全面认识音乐作品及其特征的需要, 这门课程的自身也未能体现‘与时俱进’的建设性要求。”[4]

针对于上述困惑, 建设“大而全”音乐分析学科是不可取的, 我们应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所讲的全面应该是根据不同专业性质, 有重点的、有繁有简的选择教学内容, 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意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结语

哲学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那么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 各种不同的音乐语言决定了不同的分析方法的必然出现。尽管这个领域有些理论尚不成熟, 但是毕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路和可靠的依据, 我们不能漠然视之, 只有将这些优秀成果科学、全面有效的实施于教学, 才能使后继者站在前人的基础上, 看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姚恒璐.《音乐作品的完形分析与综合分析》[J].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三期.

[2].姚恒璐.《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M]前言第1页.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四月第一版.

[3].杨儒怀.《曲式结构的理论基础论文集》[M]第46页.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4.

[4].彭志敏.《无形的变化, 有限的更新》[J]注释[5].《黄钟》2006年第4期.

[1].姚恒璐.二十世纪作曲技法分析[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四月第一版.

[2].杨儒怀.曲式结构的理论基础论文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7, 4.

[2].茅原庄曜.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

[4].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年6月第2版.

上一篇:f或fe结尾的单词下一篇: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策略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