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2024-04-25

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精选9篇)

篇1: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三年级音乐学科方面的教学计划制定对于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他们已经认识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学习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动听的儿童歌曲,感受了音乐的美,具备了一定的编创能力。本学期中,还要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来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力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正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饿审美能力。

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艺术。它“非语义性、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的美学特征给人留出的想象、思考、体验、判断的空间非常宽阔,因此利用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目的任务:

1、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在唱、动、认、听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共处,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目的要求:

1、会用优美、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老师的目光》、〈〈秋天来到了〉〉。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歌(乐)曲的特点,能通过欣赏,编故事,编舞蹈,发展想象力。唱准音高及音的长短。

3、通过演唱体现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画图形谱,会编新歌词。

4、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5、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从演唱作品中体现。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形式。学习休止符,会做音乐情境表演。

6、感受并体验不同歌(乐)曲的不同表现风格,尝试自己制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初步学习二声部合唱。

五、课时划分

1-3周 第一单元 森林之歌

4-6周 第二单元 黄葛树下

7-9周 第三单元 乘着歌声的翅膀

10-12周第四单元 丰收乐

13-16周 第五单元 啊 老师

17-19周 第六周 大海的歌

20-22周 复习

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教材对每一课,每一单元都尽可能地设置有意味的情境,这些内容都是有组织 的联系在一起的,每个单元的内容由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这几部分组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听、唱、跳、画、玩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会创作。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男生多于女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和训练,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已逐渐提高,对音乐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缤纷的世界充满幻想。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四、教学目标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

5、能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任一个角色;能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6、能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能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五、教学重难点

学生全部掌握唱会必学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学生能否提高欣赏水平,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搞好课堂纪律,在抓好特长生培养的同时保证好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

六、教学建议与措施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2、在唱、动、认、听、奏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共处,创新精神的培养。

3、在音乐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4、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经常使用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进行电子备课,运用网上资源,每节课前作好充分准备。

篇2: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学生组成:由澄江希望多名学生组成,其中极少部分城市家庭学生在进行音乐专长学习,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有几十名离学校较远的农村学生在学校住读,还包括特殊教育儿童殴家伶、聂义鸿。

学习态度:该年级学生大部分有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上课积极配合教学活动,少部分学生有音乐特长还积极参加学校各项音乐节目的排演和展示。

学习基础:该年级学生学习上已经接受了两年新课程教育,对音乐喜爱有一定的自主表现力,能对音乐产生相应的情绪和反映。课堂上有良好的唱歌习惯,注意到了唱歌时声音的运用。

知识缺陷: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他们还需要掌握更多有关节奏,速度,旋律特点等方面知识,了解更多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其中三年级二班学生总体学习能力略高出其它两个班。

接受能力:课堂上能及时对老师做出的教学问题有所反映,总体说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是较少的,可以持续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是少数。

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听开展学歌,赏歌,知歌,明知识的教学。

学习习惯:不能保持自然声音演唱歌曲,但对歌曲可以用自己的动作语言加以表现;能基本保持良好的学习姿势,积极参与学习,还有待培养在学习音乐中良好的音乐倾听习惯和用语言表现音乐的良好习惯。

二、目标分析

1、以《祖国妈妈》感受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以《春来了》感受春天的美丽,以《两只小羊》学会在生活中相互礼让的道理、《小骑手》体验蒙古族音乐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从《母子情》感受母子情深,母子间朴实的.爱,从《友爱之花》体会到同学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的情感、《快乐的节日》体验儿童节的喜庆和欢乐。从《小骆驼》中体验小骆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音乐形象,在《多愉快》《喜洋洋》中感受愉快祥和的意境。

2、运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参与音乐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感受二部轮唱的特点和表现力。学唱《两只老虎》和《王老先生》

4、可以辨别歌曲段落,用人声模拟音乐音响的声音,培养运用一些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的能力。

5、认识竖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势。

6、在音符之家中,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7、了解音乐家洗星海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音乐作品风格。

三、教材特点

教材中所编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有舒展自由的,由短促有力的,能让学生可以对不同特点的音乐有所体会和感受。教材注重音乐知识有机渗透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先感受后掌握,音乐知识开始逐步出现在课堂上。

四、教学重点

1、通过歌曲学习体会相应歌曲情绪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丰富情感体验。

2、通过听赏,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课、听歌、唱歌的习惯和音乐表现力。

3、掌握体验感受二部轮唱的特点和表现力。学唱《两只老虎》和《王老先生》

4、认识竖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势。

5、了解人民音乐洗星海,感受他的音乐作品风格。

6、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巩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全音符的时值和差别,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五、教学难点:

1、能用歌声和表演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认识竖笛,了解演唱吹奏姿势。

3、辨识辨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4、从歌曲节奏,速度,旋律特点各方面了解学习歌曲。

5、能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可以辨别歌曲段落。

六、教学措施

1、歌唱演奏创作围绕“听”而进行,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

2、调查了解学生音乐学习水平和个别差异,以便心中有数,区别教学。

3、欣赏以音乐音响为本,以听为主,借助语言文字、图画等辅助媒介,采用唱歌,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4、演唱教学中教师做到有表情地演唱,利用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歌中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避免机械的反复学唱。

5、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无论是姿势,呼吸,发言和吐字都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指导,技能训练运用于音乐活动中避免“成人化”“专业化”。

6、器乐教学遵循“降低难度”“先易后难”原则,培养学生个人爱好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7、针对优生多鼓励指导,困难生多树立信心,多鼓励参加音乐活动。

8、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学案例进行及时的复备和课后反思,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下期音乐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音乐中班学科教学计划

2.有关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3.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4.学科教学计划音乐

5.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6.音乐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7.音乐学科教学反思

8.音乐教学教室工作计划

篇3: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细看教材,如果仅按以上内容教学定有所缺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欣赏、操作等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教学是通过活动来实现对 “数学基本概念” “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美的鉴赏”及 “数学精神追求” 等数学学科本质的关注。

教材课题中 “奇妙” 是鲜明的文眼,以下分别从 “发现奇妙” “感悟奇妙”“创造奇妙”三个方面阐述教学如何凸显数学学科本质。

一、在求同存异间发现奇妙

一张纸,如果形状相同、剪法相同,但折法不同,剪纸的纹案会有不同的呈现; 如果形状不同,折法和剪法相同,剪纸纹案也会有不一样的呈现…… 这是为什么呢?

实录1 ( 导入环节)

师: 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 一把剪刀和一张折好的纸。

师: 老师来变个小魔术 ( 随即剪纸并展开) 。

生: ( 惊叹美丽、神奇) 。

反思: 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看 “魔术”,在老师简单的动作下欣赏剪纸图案。孩子感悟着奇妙并引发好奇: 怎样做剪纸? 剪纸里有什么奥秘? 孩子们从对表象的强烈好奇,逐步趋向了对理性的热烈追求。

实录2 ( 欣赏、分类环节)

( 学生欣赏剪纸作品: 描绘花草的, 临摹生肖的等。)

师: 这些剪纸,虽然表现的内容不一样,但很多图案都有共同点,你们试着给它们分分类,说说理由是什么?

生: 我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轴对称图形,一类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 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第一类剪纸中都能找到对称轴。

师: 老师也赞成大家的分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尝试制作和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剪纸。

反思: 越是简单的往往越是本质的。“剪纸”的概念来自劳动创造,原始而纯朴。虽然后期衍生出丰富的制作技法,但轴对称知识是剪纸的基础,应用轴对称知识更是该项活动的精髓。

二、在成与不成间感悟奇妙

剪纸里也有成功和失败,一样的付出却有不一样的得失,成与不成,有什么诀窍和规律呢?

实录 ( 第一次尝试剪纸)

师: 请大家看下面这些作品,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 老师把学生剪纸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投影仪上集中展示,如图1、图2、图3)

师: 为了便于交流,我们把像图1的剪纸就称为剪成功了,而像图2、图3的就称为没剪成功。怎么会出现有的成了,有的没成呢,这里是不是又有奥秘在里面呢? 请大家小组讨论。

生: 老师,我们剪的时候把折痕剪掉了。

生: 先对折,其实就有了对称轴, 剪纸时不能把对称轴剪掉。

生: 对折两次,其实就有了两组折痕,每组折痕不能都剪掉。

……

反思: 教学前教师深知做成功该项剪纸的关键在哪里,如果仅从关注结果来看,我完全可以在操作前直接告诉学生。但是,我们的关注点不在于成功的作品有多少,而更在于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的对比、思考与感悟。这里的 “成” 与 “不成”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在折画剪展间创造奇妙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从剪纸实践中发现数学的理性之美。

课堂实录 ( 全课回顾总结)

师: 剪纸里藏着很多的学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谈谈它奇妙在哪里吗?

学生交流感悟。

师: 除了刚才我们用的一些折法, 你们还有不同的折法吗?

学生交流设想。

师: 其实,生活中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创作的例子有很多,如学了简单的平 面图形后,制作了 “七巧板”; 学了平移和旋转后,制作了 “美丽的花边”等。

学生联系生活交流。

篇4:中国音乐分析学科三十年的缩影

一、从作品分析到音乐学分析——多学科

交融的分析视角是音乐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

“音乐分析”在我国也常被称作“作品分析”。许多学者认为音乐分析是具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一个学科,是解读音乐作品哲学/美学含义、音乐史学价值等的基础。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沙拉波夫来上海音乐学院讲学时,听了钱仁康先生在作曲系讲授的曲式课,认为先生教作品分析比较适当,因为他“不仅着眼于曲式结构,还十分注意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从中探索作品的形象、意境和思想内容”{1}。钱先生的这一治学方式可以看作我国音乐分析界多学科视角的发源。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研究思路为很多学者所采用。

多学科相融合进行音乐分析的思想在我们的学术前辈、音乐学家于润洋先生的“音乐学分析”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作为音乐美学家和音乐史学家,于先生所关注的终极目标是音乐作品的美学/哲学内涵,他发表于1993年的长文《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是“音乐学分析”这一研究思路的具体实践,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为我们后辈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准,这不仅需要有扎实的音乐分析功底,而且需要有广博的文史哲知识。

如前所述,钱仁康先生在音乐分析领域中的工作其实早已具备了“音乐学分析”的性质。音乐分析是钱先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这些分析文章往往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打通中西的研究思路令人拍案称奇。《导读》中收录的《“似倒而顺”的回文诗和回文曲》一文是钱先生“中外曲式共同规律”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撰写此文的时候钱老已经88岁高龄。文中对于文学中的回文、中国音乐中的回文以及西方音乐中的回文游刃有余的叙述,使我们领略到了钱老渊博的学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视角在中青年一代音乐研究者的文章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导读》中所列出的博士论文大都具有多视角的特征,这是令我们欣喜的。

二、音乐分析的研究与国外学界的

联系与交流亟待加强

《导读》所收录的15篇文章中,引文注释共计有100个{2},直接引用外文文献的只有22个,而且多以译文或是译著为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孙国忠教授的文章中,全部的9个注释都是来自于英文文献。从引文注释中可以反映出我们对国外学界的研究成果吸收不足。只有了解了西方音乐研究的最新动态,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与西方学者的交流和对话。

近几年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有不少对西文文献的引用。如王旭青的博士论文《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参考的英文文献就有43篇/部之多,冯存凌的博士论文《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也参考了31篇/部德文和英文的文献,体现出了作者文献融汇的能力。交流是应该双向进行的,对于中国音乐的研究成果我们也要不断介绍到西方,比如李吉提教授关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系列研究;或许我们还可以奢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学者对于西方音乐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西方研究者所关注甚至采用。

三、为纯作曲技术理论的研究“正名”

不少音乐学家认为,如果不涉及到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审美……就不能称得上是一篇有价值的音乐学研究文章,而且音乐学的从业者还会认为如果文章中不谈文化、社会、审美等就难以算是一篇音乐学的文章,这样就与作曲专业的文章没有区别了。

然而笔者认为,音乐分析的文章绝对不能通过这样的标准来划分优劣——音乐分析学科的立足点在音乐本体分析,这一学科具有其独立意义的存在价值也正是在音乐本体分析。不管是音乐分析、作品分析、曲式分析还是要涉及到文化、社会、审美等的音乐学分析,其实都是彼此相关却又有所区别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差别,关键要看在不同的领域中是否解决了一定的学术问题。当“音乐学分析”成为所有音乐分析的“套路”并成为评价所析内容的唯一评价标准的时候,恐怕就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了,这应该也违背了于润洋先生提出“音乐学分析”这一概念和方法的初衷。

《导读》中选择有多篇纯作曲技术理论的分析文章。首先要提及的是我国近代音乐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已故姚锦新先生发表于1982年的《贝多芬第十钢琴奏鸣曲(Op.14之2)第一乐章分析》。该文对目前音乐分析学科中对音乐作品缺乏“精读”的现象特别有针对性。这是一种对作品细细的品味,一个音、一个音的琢磨,这种将“精读”与自己对作品的感动结合在一起的文章现在真是难得一见!

其实,这种纯技术理论分析的研究思路在西方学术界一直没有被放弃。以色列女音乐学家、曾任以色列音乐学会会长的芭提雅·楚尔金(Bathia Churgin)教授在发表于《音乐学杂志》(The Journal of Musicology)1998年夏季号的《贝多芬和奏鸣曲式乐章中的新主题》(Beethoven and the New Development-Theme in Sonata-Form Movements)一文中,以贝多芬之前奏鸣曲式乐章的新主题的回溯作为开始,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大提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弦乐五重奏、协奏曲和交响曲中出现过新主题的奏鸣曲式乐章进行了罗列,并从主题性质(插部、赋格或类似赋格)、调性布局、再现部中对新主题的回顾等方面对这些新主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说明,最后用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为例证明了文中所提出的奏鸣曲式乐章中新主题的各种特征。文中仅从音乐的角度对奏鸣曲式乐章中新主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分析,并未涉及音乐本体之外的内容。

笔者认为,广义音乐分析学科内部有着各不相同的分析方式和方法,每种方法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学科属性和任务;音乐的特殊性使得音乐研究者可以不涉及哲学、审美、社会等其他学科对音乐做出独立的分析和评价。音乐分析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是必然的趋势,但这不应该影响到纯技术理论分析存在的“合法性”。

四、音乐史各个断代研究分布不均衡,

唤醒“沉睡的”古典时期的音乐研究

2006年,邹彦的博士论文曾用下面两个表格来说明我国大陆在外国作曲家与作品研究方面的研究重心:{3} 结果是一目了然的:在这两个年份中,古典时期音乐作品的研究为0篇,巴洛克之前音乐的研究每年仅为1篇;而20世纪音乐的研究不仅占据着最大的比例,而且还呈现出了不断升温的发展态势。这一方面反映出了我们对于20世纪音乐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目前在研究侧重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导读》中钱亦平教授的《从〈愤怒的日子〉看中世纪的词乐结构》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关于中世纪音乐结构分析的文章,在其影响之下的一批学术成果,如姚红卫的博士论文《论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产生及主要风格流变》(2013年)和邹彦的《从“加法原则”到“对比原则”——18世纪之前的“自由曲式”》(《黄钟》2013年第3期)。对于早期音乐的关注也不应只停留在文化解读的层面,音乐本体、词乐关系和音乐风格等问题也应进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之中。

在西方音乐史六个断代的音乐研究中,古典时期的音乐研究在我国近年来是最受冷落的。而这在国外学术界一直是研究热点。1995年的3种重要的英文期刊中选取“贝多芬”为关键词可以查到下列五篇文章:

1. Barbara R. Barry: “Recycling the End of the ‘Leibquartett: Models, Meaning and Propriety in Beethovens Quartet in B-Flat Major, Opus 130”, JM, Vol. 13, No. 3 (Summer, 1995), pp. 355-376.

2. Patricia Herzog: “The practical Wisdom of Beethovens ‘Diabelli Variation”, MQ, Vol. 79, No. 1 (Spring, 1995), pp. 35-54.

3. Lawrence Kramer: “The Strange Case of Beethovens ‘Coriolan: Romantic Aesthetics, Modern Subjectivity, and the Cult of Shakespeare”, MQ, Vol. 79, No. 2 (Summer, 1995), pp. 256-280.

4. Stephen Rumph: “A Kingdom Not of This World: The Political Context of E. T. A. Hoffmanns Beethoven Criticism”, 19CM, Vol. 19, No. 1 (Summer, 1995), pp. 50-67.

5. Owen Jander: “Orpheus Revisited: A Ten-Year Retrospect on the Andante con moto of Beethovens Fourth Piano Concerto”, 19CM, Vol. 19, No. 1 (Summer, 1995), pp. 31-49.

从数量上看,仅《19世纪音乐》的夏季号中就刊登了两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从文章选题上来看,大都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在与历史背景结合下进行的分析。“此外,国内学界经常会抱怨对外国历史音乐学的研究因缺少“第一手资料”而难以展开。但是,我们从上述五篇文章中不难看出,这些文章的选题也并非是从“第一手资料”入手的,而且这些也绝非是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开展的课题。”{4}

古典时期音乐的研究有其非常困难的一面,这主要是因为在国外学术界着较多的研究积累,需要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掌握以往的研究内容,进而将某一研究问题进行推进。

五、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

《导读》中选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读者深入学习的地方,比如杨儒怀先生《自由曲式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一文及其他文章,强调了曲式发展过程中的“质量互变”;贾达群教授的《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及技法》提醒我们要细致观察音乐作品中的各个参数,不仅要关注音乐作品最终的“形”,而且还要仔细观察音乐的“成形”过程,等等。这些内容在本文中不再赘述,笔者仅就几个问题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直面乐谱,以乐谱作为音乐研究的起点

在2007年西方音乐学会西安会议上,彭志敏教授引用了德国音乐学家斯图肯施密特的话“尊重乐谱,就是尊重音乐中铁一样的法律”作为其发言的题目来强调音乐文本研究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音乐事实,乐谱为先”的带有口号性质的观点;其实,这一观点一直为钱仁康先生、姚锦新先生直至当代的大部分音乐理论家所践行,坚持具体的音乐文本分析是我们音乐从业者“安身立命”的法宝。

(二)文章“立意”的重要性

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选题即“立意”非常关键。《红楼梦》第48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说出了艺术创作和著书立说的一个重要的规律——“第一立意要紧”,即选题有价值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文章写作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翻开钱仁康先生的学术成果目录,我们会发现他的大部分文章都有着非常独到的立意。比如《莫扎特“借题发挥”的创作实践》《学堂乐歌的“张冠李戴”现象》《器乐曲中的声乐与声乐曲中的器乐》等等,仅这些题目就足以使人感到耳目一新!即便是赏析类的文章,钱先生所采用的恰如其分的标题也真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钱先生对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赏析文章就采用了“天开图画、妙合自然”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标题性的实质和内涵就立即被彰显出来。

(三)从阅读中获得选题

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带着“问题”去完成文章是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路;而问题最直接的来源无非就是乐谱和文献,后者在学术文章的写作中更具实用价值。以《导读》中选取的孙国忠教授的文章为例。面对Robert Marshall和Frederick Neumann两个旗帜鲜明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乐谱“说话”。经过了对《戈尔德堡变奏曲》细致的音乐风格分析,最终孙国忠教授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在他的晚期创作中,巴赫是有意识地采‘前古典风格中的要素来丰富自己的‘音乐话语;这种与新音乐潮流的密切关系表明了巴赫对个人音乐风格发展的开放心态。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的巴赫,其创作不仅面向过去,而且朝向未来。”当有学生在选题面前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经常会推荐他们看孙国忠教授的这篇从阅读中获得选题的文章。

(四)如何面对不同的分析结论

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经常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最为突出的表现在曲式分析上。比如李吉提先生在《有关曲式结构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中对于德彪西《前奏曲·帆》的分析——将其作为单三部曲式或是回旋曲式都有其合理性。我认为,不同的分析视角和分析立场会对使得我们对一部作品的结论有所区别,这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牢牢把握住下面三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以奏鸣曲式的一些相关知识作为例证:

1.对于各种曲式的本质特征要谙熟于心。如奏鸣曲式最本质的特征是两点:其一,呈示部中主部与副部的调性对比及其在再现部中的调性统一;其二,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性格对比。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两个特征来判断奏鸣曲式,而且可以在一些通常被认为是非奏鸣曲式的作品中发现奏鸣原则的存在。

2.了解同一曲式在不同时代中的特征。如奏鸣曲式在前古典时期的形成阶段、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中都有着一些不同的特征。以浪漫主义时期为例,奏鸣曲式往往和套曲原则、变奏原则等相结合,形成“混合曲式”。

3.熟悉不同作曲家的“曲式习惯”,如C.P.E.巴赫和海顿经常使用单主题奏鸣曲式。

我们在分析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既要坚持一些彼此共识的曲式原则,也要根据不同的时代、作曲家来灵活掌握。

最后是《导读》一书中几个缺憾:1.所选择的文章的作者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武汉,没有关注到其他地区理论家的文章;2.没有收录关于配器分析的文章;3.限于篇幅,有些有价值的文章没有收录进去,比如李吉提先生对于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研究文章。

《导读》一书可以看做是三十余年来中国大陆地区音乐分析学科的缩影,我感受到了音乐分析这一学科巨大的发展势头。老一辈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治学方式在后辈的很多学者中得以光大。《导读》中前半部分的文作者多为在学界已经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而所收录的博士论文的作者则都为中青年一代。这两部分内容在学术思路上相互衔接,体现出了优良的传承关系,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分析学科的未来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1} 钱亦平《学海浩瀚 纵笔成趣——为父亲钱仁康先生九十五华诞而作》,《人民音乐》2009年第4期。

{2} 分别是于润洋文章42个、孙国忠文章9个、徐孟东文章26个、彭志敏文章4个、贾达群文章3个,钱亦平文章16个。其余的9篇文章没有注释。

{3} 邹彦《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前言”,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

{4} 同{3},第5—6页。

林勇 上海财经大学讲师

篇5:六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本期任教六年级音乐,其中女生人,男生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认真,对音乐课很感兴趣,且课堂气氛活跃,上课纪律较好,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

二、教学任务及重点、难点:

(一)唱歌教学:

1、学习适合中、高年级小学生演唱的中外歌曲,每学期能背唱2~3首。

2、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唱歌能力。

3、学习用正确的口形歌唱,注意咬字、吐字。

4、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

5、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6、学习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对指挥做出正确的反映。

(二)欣赏教学:

1、欣赏优秀歌曲,了解女声的特点与分类

2、欣赏优秀器乐曲,简介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

3、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

4、结合欣赏简介中外杰出的音乐家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6、在聆听音乐过程中,能说出乐曲名并记住音乐主题或主要旋律,每学期1~3首

(三)活动与练习教学:

节奏接龙、即兴演唱、旋律咬尾接龙、按节奏写曲调、看图写歌词、为曲调填词、填终止音等。

三、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四、教研课题:

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归因及对策。

五、学研修活动时间:

篇6:小学五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五年级共5个班,共有学生300多人。我担任五年级1、2、3、4班的音乐教学工作,男女生基本各占一半,通过四年多的学习,学生对简单的音乐知识及唱歌方法,律动都有所了解,会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音乐这一门课,学生是比较喜欢的,都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去学、去唱、去跳,能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今年五年级教材调整为20xx教育部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所以,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由以前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改变为由教育部20XX审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北国之声,有唱歌《美丽的家乡》、《长城放鸽》、《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欣赏《驯鹿》、《冬猎》、《鸿雁》;第二单元:五十六色花,有唱歌《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欣赏《瑶族舞曲》、《木鼓歌》、《锦鸡出山》;第三单元:唱大戏,有欣赏《花木兰》,唱歌《看大戏》、《西湖美》;第四单元:影视音乐,有欣赏《映山红》、《迎春》、《纸风车》、《风》,唱歌《让我们荡起双桨》、《送别》;第五单元:古韵新声,有欣赏《梅花三弄》、《渔舟唱晚》,唱歌《梅花》、《静夜思》及音乐知识:常用的表情术语;第六单元:小小音乐剧,有活动《东郭先生和狼》。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民展。

a)激发和陪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b)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2、了解中外优秀做曲家,并初步接触国外的优秀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这学期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外优秀作曲家的认识,以及对国外优秀音乐作品的学习。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本册教材包含有唱歌、欣赏、编创、演奏,较之前版本的教材新加入了音乐知识版块,各部分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五年级学生应该用正确的唱歌姿势,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学习自然地呼吸,注意咬字、口形的正确,能有表情的唱歌,能随教师的要求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的情绪。

五、教学措施:

1、在唱歌方面,让学生掌握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掌握有气息支持的歌唱;加强声音的连惯流畅、咬字准确、吐字清楚;掌握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方法表现歌曲的感情。

2、欣赏方面,欣赏器乐曲,结合音乐欣赏,认识外国优秀作曲家;欣赏国外优秀乐曲。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感受外国乐曲所表现的感情,培养音乐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民展。

六、预期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

能力目标: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能够说出著名的几个外国作曲家的姓名、国籍及其主要作品。

篇7:五年级音乐学科教学总结

五年级音乐学科教学总结1

时光荏苒,忙碌中20xx年底的脚步已经悄然到了。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学年即将开始,我们在制定“宏伟蓝图”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顾上一年的苦辣酸甜来激励和鞭策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就把本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教育活动,认真记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出深刻剖析,所写材料受到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师德方面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认为,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我认为:“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而“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照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关心、热爱,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经对我说过:“虽然你面对的是四、五十个孩子,他们的能力水平高低不等,但在家长的眼中他们却是唯一的,是完美的,我们不要在心里就给划分出等级,那样做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说我们教师这个职业神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完全是良心活,没有办法去准确地衡量!”我认她的话,所以我用爱心浇灌稚嫩的花朵,课堂上严格要求,课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朋友,一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我经常听孩子们说:“老师,如果能每一天每一节课都是你给我们上课那该多好呀!”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三 、教育教学方面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对它兴趣索然。艺术教育对于提高的全面素质有着其她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如何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这是重中之重。为此本学期来,我进一步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深入钻研教育教学大纲,订阅大量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认真细致地备好每一堂课。本学期我所承担的是二至六年级的音乐教学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如二年级由于年龄较小,新课程教材内容灵活、涉及面广,如果教师不进行有效筛选的话,本学期教学时间这么短,肯定不能完成。于是我充分听取的意见,先让他们选出自己喜欢的课程,然后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根据教材特点,重点定下来本学期所需学习的内容,删去一些不太喜欢和相对离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的内容。低年级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在备课时,我尽可能的设计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方案。比如在新授歌曲时,本届三年级灵性较好,音乐水平不错,一首新歌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学会。未了更好的让他们理解歌词,感受歌曲情绪,我便通过表演、比赛、配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巩固歌曲。这样不仅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而且兴趣倍增,课堂气氛灵活多样,学的非常轻松。同时在让动脑筋,编动作、节奏的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极大的激发了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年级的,仍然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让们来到操场上开展节奏接龙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又要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

四、教科研继续教育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参加县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英特网里上的教育工作站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交流 。我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利用间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克服困难学习计算机知识。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

五、努力目标

1 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踏实教课,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的进步,争取多讲公开课和参加活动,以锤炼自己。

六、不足方面

1、教学方面不够精,有待提高和加强。

2、性格方面还不够开朗和乐观,有待改善。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他完成好。走过的这一年是幸福的,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在即将到来的新学年,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

总之,我相信勤能补拙,以及在领导和同志的.信任和关心、帮助下,我会更上一层楼,不断的进步。

五年级音乐学科教学总结2

我在本期的音乐教学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

首先,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时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教态美、等,让学生从教师身上体会美的想力,从而使学生喜爱教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给学生适当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及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许多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不要小看自己的学生,要充分相信他们,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不把创造单纯地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根据音乐编动作,创编新词、用声音创编故事等等,就连学习各种打击乐器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介绍铃鼓这一打击乐器时,让学生观察它的结构特点,然后思考怎样敲击它可以发出声音,请全班每个同学想一种不同的敲击方法,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造,让全班同学都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五年级音乐学科教学总结3

时光荏苒,忙碌中时间脚步已经悄然走远,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的确,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这里,我对自己这一学期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促进今后能更好的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一、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采用的是书面备课的形式,按要求有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每一课也都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和详细的教学过程(学生、教师活动预设)。

反思:在备课中,还没有能够做到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对学生活动的预设考虑不够周全,应在备课之前增加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这样才能在备课中更加全面和完善。

2、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在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对教材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当然教学计划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应该再详细一点。

3、认真上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听音乐起立问好、听到相应的音乐保持安静。按照备课的准备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期末,多数同学能达到优秀。

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有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详细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 全按照老师的意愿进行,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及时、灵活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有效评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

另外,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能过难或者过于简单,除了活跃课堂气氛外,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应该努力和改进的地方。

4、认真考核:按照《XX——XX年学上期期末检测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核。

反思:在制定方案中,有些可能还不够完善,检测、评价的方式较单一,不利于孩子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思考和努力的地方。

5、课后反思:本学期,由于跨校区上课,听、评课的效率不高,听课的次数较少,反思不够深刻和具体。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上,做的还不够,特别是教学随笔,没能及时地记录下来,对自己进行总结,在教学工作中留下遗憾。

总的说来,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我做的还不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很多地方还需要提高,应该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多参与听、评课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为成熟,对学生和教材的理解、把握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13)班的音乐教学。在市经典古诗文活动中,我参与编排的《出塞》获市特等奖第一名。并且参加了全县小学音乐教师声乐大赛。本学期的活动很多,但是我还的秉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抓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8:三年级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让学生扩大求知领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内心世界, 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快乐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我校秉承着“阳光教育”的教育理念, 遵循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的原则, 开设学校的多个社团,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英语科组的课题《小学英语社团的创建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研究》在首批番禺区十二五课题中立项。随着科组所组织的社团轰轰烈烈的铺开, 让我们感受到社团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变化: “故事歌谣创作社团”收集、改编与创作的故事和诗歌广泛传唱在校园中, 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精灵话剧社团”的成员所表演的话剧、才艺Show等在学校的艺术节、城区级和区级的比赛中都多次获得殊荣;“英语电影广播社团”的成员每周能在学校的广播站展示自己的才华。三个英语社团活动的成功开展, 充分发挥了其辐射作用, 使全校的学生都感受到浓厚的英语语言氛围。

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欣赏、羡慕、模仿别人的英语才能, 还有强烈的参与感。正因为学校和科组所开展的社团规模有局限, 不能让更多的学生加入, 于是在班级中开设学科小社团能实现更多学生、甚至是全班学生参与社团的愿望。构建班级学科小社团, 旨在学科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积极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增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 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参与中逐步自我完善, 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实现实际应用知识的目标。学科小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 同时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达到师生双赢。

二、组建班级学科小社团是成就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1年底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广州地区也跟其他地区一样, 从三年级开始使用了改版后的新教材。这套三年级的新教材跟原来广州版《SWE》有了比较大的改变。从教材编排的表面上看, 对学生须掌握的语言知识点、识记的单词量、能力要求等都有所降低了。但是立足一、二年级口语教学的基础上, 我区在学期初的教材分析的讲座中提出了各项明确的要求, 定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其中令我们一线教师最忧虑的一点就是对Sound Family这一板块教学的要求:Phonics将成为期末考试中一个全新的考点。作为第一学期检测的新要求、新尝试, 主考部门把这个知识点的考核作为附加题的部分。正因为知道这将是“附加题”, 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加以重视。对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时发现, 学生在听力和笔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6%;口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2.5%;在附加题部分, 即对Phonics教学部分检测的得分率是42%。这是一个悬殊得让人吃惊的数据对比。

针对附加题的得分率, 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这一教学部分的缺失, 最大的原因首先就是我这个教师对这一教学板块的重视不够, 在教学当中没有很用心地思考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来掌握Phonics的知识。因此, 大部分的学生由于不得要领, 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其次, 一部分学生在没有掌握方法的情况下, 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习障碍, 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Phonics是针对儿童学习特点, 适合儿童学习语音的注音系统。它的核心是建立在字母 (letter) 与语音 (sound) 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用借助音标, 看着字母就可以直接读出该词的发音, 解决单词不会读、无法拼的问题。该方法的持久生命力在于其主要培养学生“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成功构建将为学生的单词记忆及阅读能力奠定长效基础, 成为学生日后学习英语的强力支撑点。

在深切体会Phonics教学的实用价值后, 我重新调整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根据学校和科组建设社团的成功经验, 我把其适合于学科社团建设的元素运用到英语学科的小社团中, 建立了“疯, 疯, Phonics”社团。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 让人喜出望外: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高涨, 并疯狂地喜欢上Phonics了。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再次进行一次质量分析, 情况显示:学生在听力和笔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7%;口试部分的得分率是95%;其中Phonics部分检测的得分率是86.5% (Phonics部分在本学期的考核中已经纳入到百分考核当中了) 。两学期对比, Phonics题目的得分率明显提高了。

三、组建学科小社团的策略

“疯, 疯, Phonics”班级学科小社团的成功组建, 为英语学科的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 使Phonics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这也为以后组建其他年级、其他学科、其他专题的社团提供了参考。

(一) 社团的设立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点

“疯, 疯, Phonics”社团面对的是三年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口语的学习, 学生面对三年级的全新教材既感新鲜又觉迷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不适宜给予学生过大的压力。尽量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是排除学习压力和恐惧的最佳方法。三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唱、爱演, 社团形式多样的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二) 社团内的分组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

组建社团前, 教师明确:只要对Phonics学习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到社团中来。受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影响, 社团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开始的10多人到20多人, 最后是全班学生都加入了。当然在这个社团中, 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爱好和特长。根据我们英语学科“疯, 疯, Phonics”社团的需要, 设立了四个小组,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在组内发挥自己的特长。

1.“灵通小组”的学生善于在网络、书籍中收集大量的关于Phonics的学习资源。有些学生还发动家长一起参与收集的活动。资源中包含了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字母故事、押韵小诗等, 不但有文字, 还配备视频。所收集的材料提供给社团的全体成员和教师使用, 为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孜孜小组”的学生分析能力比较强, 擅长于归纳整理工作。他们把“灵通小组”所收集的资料按小诗、歌曲、故事等类型分类整理, 形成了社团的学习资源库。他们还善于发现, 总能在学习中找出一些小规则帮助同伴学习。例如, 通过他们的整理工作, 从中发现了一些学习规律:用掐头法学习五个辅音字母:f, l, m, n, s, 将这些字母的第一音去掉, 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即这几个辅音的读音/ f /, / l /, /m/, /n /, / s /;用去尾法学八个辅音字母b, c, d, j, k, p, t, v, 将字母后面的/ i:/去掉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即他们的发音;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r- / r /, w- / w /, h- / h /, g - / g /。小小年纪的学生能够找出这些规律来实在不简单。

3.“说唱小组”的学生在语音、节奏等方面比较擅长。他们善于演绎各种歌曲、小诗, 能够带动全社团的活动气氛。例如, 在课堂上教Mm、Nn时, 往往有些学生容易把这两个字母的音和行混淆了。我请说唱小组的学生表演了这首小诗:

Dear mum, dear mum. What do you say? Mum says Mm / m/ / m/ m/.

Little nose, little nose. What do you say? Nose says Nn / n / n / n /.

在说唱小组成员形象、生动、夸张的表演的带领下, 其他学生也纷纷跟着声情并茂地说唱起来。结果, 全班学生很快地把这两个字母的音和形都熟记了, 不会再有混淆的情况。

4.“新星小组”是具有表演天分的学生的首选舞台。只要说唱小组的学生能唱出哪一首歌曲或者小诗, 他们都能配上恰如其分的动作。在他们幽默、投入的表演的引领下, 其他组中最文静最怕事的成员都会热情高涨地跟着表演。新星小组的表演既有娱乐性又有创新性。他们的示范表演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远远比教师的普通示范动作好得多。

例如, 以下是他们为 / s / 和/ z / 所配的动作:

(三) 社团内各小组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合作的

小组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 能够在活动中学会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和甄选有用的材料, 学会寻找规律、探索新知、善于质疑、勇于创新, 使整个社团的成员都能有个性地发展。例如, 在学习a_e, e_e, i_e, o_e, u_e这些组合的发音时, 社团的分工是:

通过几个小组的共同合作, 共同参与, 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 以满腔的热情投入活动中去。最关键的是, 他们能够在轻松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 合理安排小社团的活动时间

由于小学三年级只开设了每周三节的英语课, 在课堂上要进行知识的灌输、练习的巩固、测验等, 因此不可能在课堂上安排太多的时间进行社团的活动。因此我把这个学科小社团的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堂外, 具体时间由各小组的组长合理安排。课堂中就只安排展示活动这个环节, 这样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其作用, 并能保障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疯, 疯, Phonics”社团有效促进了三年级下册Phonics的教学效果, 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共享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的奥秘, 掌握单词拼读的规律, 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摘要:班级学科小社团, 旨在让学生在明确活动意义、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同伴的相互指导、示范、评价等形式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小社团以遵循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原则, 采取独立和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 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把小社团活动作为课堂外的主要学习阵地, 还能有效保障和推动课程的教学。通过组建班级学科小社团, 阐述了如何有效促进新教材三年级下册Phonics的教学。

关键词:社团活动,学科小社团,Phonics教学,组建策略

参考文献

篇9:初中三年级音乐教学意义探讨

关键词:放松身心;其他学科;审美能力

一、帮助学生放松身心

可以这样说,音乐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的生活也正是因为有了音乐而变得丰富多彩,婉转动听。音乐的意义,我们可以列举出无数种,也正是因为音乐具有的众多作用或突出特点,才使得如今的音乐早已成为一门专业,而且还分为很多子专业,这足以证明音乐对于世界、对于社会中人们的意义。那么,对于我们每一个并非音乐专业的初中生来说,还没有那么高的造诣,对于音乐的感知主要是来自音乐对于身心的放松作用。音乐的确可以缓和人的心情、影响人的感受等,这一点毫无疑问。如今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戴着耳机听音乐的人,而且音乐也成为一种庞大的产业。那么,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音乐如何帮助学生放松呢?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即将中考的重要阶段,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比较大。而且在该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音乐以其婉转的音符、动听的旋律等,可以使学生短暂忘记自己的烦恼,进而进入一种“神圣”的领域,即不被外界打扰,不思考外界的烦恼,只沉醉在音乐中,这可以使学生缓解劳累的身体和疲惫的心灵。此外,当学生伤心或失落的时候,适时听上一首摇滚乐或重金属的乐曲,也会感到充满力量,信心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最好不要被音乐所带入到消极状态中无法自拔,而是要充分利用音乐的作用,来使自己不断积极向上,这才达到了学习音乐、听音乐的真正目的。

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其他学科

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科,除医学类外,最基础性的内容都是相通的。在大学期间,有一个高频词汇叫做“通识教育”。何为通识教育?顾名思义,通用的知识教育。也就是说,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知识都是基础性的、通识类的教育,还并不是高精尖的教育。对于有些大学,新生入学并不分专业,而是统一接受通识教育,大学二年级才按照学生的兴趣以及考试成绩划分专业。以上例子只为说明知识之间的互通性、融合性,因为事物本身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而存在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如果认真听讲,认真思考,是一定会获得一些切切实实的知识的,这些知识不一定都是对语、数、英等课程有帮助的,但是可能在某一方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认知程度,或者说认知能力的提升,都是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获得,只是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需要有关键的节点性因素或时间来促发,进而形成质变。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再要求学生平时多加积累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提升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如果只从字面上来理解,可以理解为对美的“审判”能力,那么既然是“审判”,就要涉及评审、审查者自身的素质以及“审判”的标准。第一点,自身的素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所有的判断、评价发生的首要因素,是评判者自身的知识水平。此话怎讲?只有懂行的人才有可能作出有价值的评价,才能看出真正的问题。举例来说明,我们欣赏音乐会,能感觉到歌曲很好听,灯光很绚烂,歌手很时尚,但是并不能说歌手的唱功如何,吉他手的造诣怎样等,因为并不懂,所以评价就没有根据、没有标准。第二点,评价的标准。在这个世界上,一切标准都是人定义的,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那么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客观公正。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做到以上要求?这就要依赖于学生不断去学习、涉猎相关知识,先把自己变成专家,然后再去进行“审判”。音乐本身就是众多“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学生并不是专门学习音乐专业,因此不必过于苛求,只需要了解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学生要有意识地充分利用音乐来开发、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且通过不断地认真学习是可以提高的。

总之,初中三年级的音乐学习的意义有很多,本文只列举出三项。音乐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还可以在必要时刻提升学生的信心与精神力量。此外,音乐还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带来新的活力,从而使学生逐步提高认知能力。最后,音乐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高雅情趣的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2]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3).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6-28.

[4]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46-48.

上一篇:外源降解菌对黄麻根区净化能力的生物强化作用下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