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

2024-04-23

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篇1: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上周宣布这周有实验课,孩子们就开始期待了。虽然只是一次很常规的分组实验课,却也让我收获满满。

首先,实验课中应该贯穿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采取四人一小组的模式。我发现有些组就合作得很好,人人有事做,实验进展也很顺利。而有些组则是专人独断,一直是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孩子在捣腾,其他的孩子则是置身事外。

现在想来,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那些不参与的孩子确实是自己动手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动手或者怕不会操作弄坏实验器材;二是小组中的某些孩子过于强势,容不得他人动手操作。我想这就是一个教育契机。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很难发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但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找相应的孩子,告诉他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在“在做中学”才能学得深刻。“在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来的。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不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经不起考验的。

通过这次分组实验,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教学中不能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一厢情愿地“我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学生肯定掌握了”,这是我一贯的想法。但是,通过这次实验课,我发现自己有些天真了。这次实验做的是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其中有一个操作是折滤纸,把滤纸折成圆锥形放入漏斗。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四分之一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动手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通过“做”,我们获得的认识永远是肤浅的。

最后,快乐学习很重要。从孩子们的期待,到孩子们获得战利品(精盐)的全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玩”中快乐地学,知识才不会枯燥,必然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感恩学校给孩子们提供了实验平台,同时,我也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孩子们回家做。生活无处不化学,在玩中做,在做中学。

篇2: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

临池镇古城小学孙兆彬

昨天我校五位数学教师参加了黄山实验小学组织的教学研讨,本人有幸参加。听了高君男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比较》和曲红霞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受益颇多。两位老师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同时与多位黄山实验小学和码头镇老师的共同探讨“成与误”,以及解决这些误区的办法,老师们用自己亲身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次研讨,我对新教材的目标和课堂结构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两节课上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点对我感触很深。其次两位老师在创设求异情境,发散思维去观察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性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仔细观察,寻求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这些经验我一定在今后的课堂上渗透。

篇3: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

关键词:学生,教师,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一项能让听课者、授课者、学生三方均受益的活动。从听课者来说,可以汲取别人长处,增长见识,自己也会各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授课的教师通过汲取别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在公开课上积极、主动的发言,踊跃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2010年10月,我开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这是一节学生实验课,课前我精心备学生、备教材、备各种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也预设了课堂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一切准备就绪。事先说好是在实验室上课,可是学生迟迟不到,原来他们不知道物理实验室在哪,这样一耽误十分钟过去,我急匆匆的上课,急匆匆收尾,课后我和听课的教师讨论这节课成功与不足之处,评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及教学心态方面,对我提出了有益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随后我又在另一个班开了一节实验公开课,由于实验器材不足,学生分成8人一大组,4人一小组(即A、B两组),A组学生操作串联电路,B组学生操作并联电路,两组学生分开操作,一组动手时另一组观看、做好记录。

一、共探讨六个实验

(1)在串联电路中拧去一只灯泡是否会影响其他灯的工作?

(2)在并联电路中拧去一只灯泡是否会影响其他灯的工作?

(3)在串联电路中再串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4)并联电路中再并联一个小灯泡,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5)在串联电路中改变开关位置能否改变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6)在并联电路中改变开关位置能否改变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原来是对比实验即A组学生做实验(1),B组学生做实验(2),学生操作完实验,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着就让A组学生做(3),B组学生做(4),观察小灯泡的亮灭情况,接着对比说结论、联系实际举实例;最后改装电路,A组学生做(5)观察开关位置改变对电路是否有影响,B组学生操作开关位置对电路的控制作用难度较大,结果B组学生拆了线路怎么也不会连接。这主要因为实验室用的少,学生平时动手不强,本节课属于失败课,在听了听课者提出的的建议,我对这节公开廛作改进,先让A组学生做完(1)(3)(5)三个实验,再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思考得出串联电路的特点,接着再让B组学生操作(2)(4)二个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做实验(6)。此实验难点在于如何改装电路,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开关控制两个并联电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提示学生只改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线柱。学生通过观察,看出叉去一根导线后再添加另一根导线的正确做法。学生根据黑板上改进的实物图,改装电路操作实验(6),这样做既节省实验时间又为以后电路故障题做好铺垫。经过两次被听、被评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我收获很大。两次实验对比起来,第一次上课采取分组实验,A、B两组依次一对一的比较,而且又是一个优生较多的班级,但教学效果并不佳。而第二节实验课,学生成绩平平,但是他们思维特别活跃,参与的情绪也比较高,个个都想动手去做,我让A、B两组学生错开操作(即每个实验一大组只有1、2学生操作),这次实验是学生上的第一次实验课,小组是临时划分,对比看后一次课堂气氛比前一次活跃,教学效果也比第一次好,通过这两次公开课与听课教师的座谈、交流,我提高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我积极准备第三次公开课,汲取前两次的经验教训,并对其中不足作如下修改:一是平时物理实验室要对学生开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二是四人一组组员要按好、中、差分配,每组要有一个人操作能力强、会讲解的学生。三是把这节课做如下改进:

1.学生两人一组先做串联电路的(1)(3)(5)并观察、讨论、总结出串联电路的特点。

2.让所有学生在纸上将串联电路实物图改接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线柱,再添加一根导线和开关就能组装成一个开关控制2盏灯的并联电路(黑板上画出),再实验探究(2)(4)两个实验,讨论、交流得到实验结论。

3.再将上面改装的一个开关控制两盏灯的并联实物图再改装成一个开关只控制一盏灯的并联实物图,提示只改一根导线的接线柱,让学生在原来的实物图上继续改装成我们要探究的电路,在实验中探究并联电路与开关位置是否有关。

我想,每一个教师如果长期作这样的努力,积极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不用你天天吆喝,他们也会主动的观察、思考,增加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手、脑并用,体验探究的乐趣,不断增加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篇4:关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探究实验 直观性 多样性 趣味性

今年中考,物理试卷中探究题的分量和要求都高于以往。为了顺应形势,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发展,在探究中得到成才。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知识建立的基础。近年来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告诉我:善于利用实验教学的手段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一、演示实验要重视直观性

演示实验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强,使学生得到具体、真实、生动、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直观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实验前要根据实验装置及图文信息,说明研究什么;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实验后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此类实验包括气体液化实验、真空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液体对容器壁、底的压强实验、覆杯实验、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单摆、滚摆实验、扩散现象、分子引力实验、电磁感应等等。

例如:我们在讲述“弹力”和“弹性”时,有些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是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弹性和弹力学生无法感知。教师可以在一个厚玻璃瓶里灌满有色的液体,并且把细玻璃管通过带孔的橡皮塞插入厚玻璃瓶中。用手轻捏厚玻璃瓶,玻璃瓶会发生弹性形变,但我们是无法观察到的。可是我们通过观察细玻璃管中水面的高度变化,就能知道厚玻璃瓶是否发生了形变。

二、分组实验要鼓励多样性

分组实验的基本特点是:主要是靠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把实验感知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际连接、安装、设计,包括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用基本的测量工具测量质量、体积、温度、力等。这类实验主要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会画实验原理图、能排除简单的故障。

“学生力所能及,教师让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课前,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准备一份详细的实验教案。还要了解学生,清楚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做到心中有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在实验中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使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如:研究发声的物体在振动这个实验中,就可以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不强调千篇一律,鼓励多样性。再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电源的电压、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和判定。学生对于本实验的原理和电路图是比较熟悉的,假如电源使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待测电阻6~8Ω,则由于电源电压只有3V,因此,电压表选用小量程0~3V。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则应先计算可能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Imax=Umax/Rmin=3V/6Ω=0.5A<0.6A,判断出电流表也选用小量程0~0.6A。而如果待测电阻大约是80Ω,选用的电源电压为1.5V,选用的电流表量程是0~0.6A,请学生判断电源电压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是否得当?搞清楚为什么。实验中做好实验中的巡查和指导,对实验中有困难、错误和不规范的学生,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做”好实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和兴趣。

三、探究实验要注意趣味性

探究实验的基本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物理实验为基础,通过自学讨论和实验探索的形式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应该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例如: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探究水的沸腾、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趣的现象,比如“纸盒烧水”“人造彩虹”和“不倒翁”等等。学生们大都会有疑问,有了解这些现象的渴望。探究实验能把学生的兴趣、知识、能力和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主动培养能力,在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比如:一杯满满的水中能放好多回形针却不让水溢出的探究性实验,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一个很大的疑问,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实验虽然简单,可是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动手的习惯,知道“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

再如:大气压强用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篇5: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

——125班 郭雯洁家长

感谢实验中学又为家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就在去年,贵校就曾邀请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著名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董进宇博士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亲子教育课。董博士曾用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帮助两个弟弟完成博士学业,并用其独创的亲子教育模型指导自己女儿读博的实践,让在场的家长惊叹不已,更让我兴奋和激动的是自己又多了一种教育孩子的秘籍,那就是董博士告诉家长们的那段话:“人的自尊心就像人的脊梁柱,一个人要活的有尊严,就必须抬头挺胸,孩子也是人,要让她像人一样有尊严的生活,而鼓励恰恰是引发孩子成长动力的最佳工具”。在董博士看来,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有问题,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没掌握教育方法的家长,天才是教育出来的!

今年4月18日下午,实验中学再一次在孩子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又为家长邀请到了中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国际学院十大培训师、国际家庭教育行业协会会长戴东博士,又为我们现场进行了一堂精彩的亲子教育训练课,戴博士独到的教育和 训练方法赢得了家长们一次又一次的掌声,我和每一位到场的家长一致看法是听得非常值,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一个是“精”,另一个字是“新”,“精”是指戴博士的亲子训练课讲的非常精彩,“新”是指戴博士的亲子训练课讲的独到而新颖。戴博士讲到,家长必须给予孩子信任和掌声,同时杜绝用一幅死相来面对孩子,家长的态度和情绪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要让孩子快乐主动地学习,并就如何让孩子快乐主动地学习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戴东博士始终表现得非常从容潇洒。他用鲜活生动的案例,风趣幽默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戴博士告诉家长们:“我们应多看孩子们的优点,并给予他们鼓励和掌声,我们最不应该拿他们去和其他的孩子比较,然后批评他们、打击他们、否定他们,这样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失去自我价值,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相信我们的孩子,因为相信本是一种力量”。

通过2次学习,受益匪浅。主要有如下认识和体会: 一要加强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注重培养父女、母女之间的情感,做孩子最信赖的人。孩子刚刚进入青春期,正值性格的形成期,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好坏的养成。过去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少过问,当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要求时,2 只有一句简单的问话,让孩子自己查找原因,虽未对孩子进行指责,但是缺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对孩子鼓劢和鞭策,更谈不上自己去反思和查找家长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引导孩子养成对第二天课程进行预习,找出难点重点;花几分钟时间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回忆一遍,加深记忆;每周要花几十分钟把本周所学内容回忆一遍,以巩牢记忆;在课上用专门本子把老师课内所讲的认为似懂非懂的内容记下来,进一步加以理解掌握;在课堂上主动与老师互动,做到一心不二用。只要养成如上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然会大幅提高。

三要多给孩子一些掌声,让孩子拥有尊严,始终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时,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让她时刻能享受到做对事和做好事所带来的快乐,当她做错事或没有做好某件事时,千万别简单粗暴的批评她指责她,要知道任何一个孩子是不希望自己把事儿做糟糕,家长应该从爱的角度,用爱的方式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鼓励她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四要忌讳用一脸死相去面对孩子。不要把糟糕的情绪带到孩子面前,要明白交换原则,你为孩子到底付出了什么?当然不是指花了多少钱或做了多少事儿,而是指你为孩子到底改变了多少。要时刻管好自己的嘴。不要唠唠叨叨,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或事儿没做到时,你第一句话应该说没关系的,你学得好、3 事儿做得对爸爸妈妈爱你,你学得不好做得不对爸爸妈妈依然爱你,更何况过去不等于现在,现在不等于未来,只要你认真起来,你一定会是最棒的!

五要讲对位。孩子学习生活方面出现了问题,一定不要拿她与别的优秀的孩子进行对比,那样对比既没意义也不公平,因为这样不对位,对位的是你自己与别人优秀孩子的家长去对比,看看人家是怎么做家长的,怎么给孩子教育和帮助的,你什么时候变成了优秀的家长,您的孩子自然就会变成优秀的孩子了。

六要学会移情功能。无论你是集团老总,还是政府领导,回到家里你就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你就是能为孩子排忧解惑的人,假设你是一名警察,当你回到家里还是一幅严肃样子,孩子一定会感觉你把她们也当贼看了,孩子一定不会快乐,她的学习生活一定会被你的态度所影响。

篇6: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于泰安六中聆听了我市七位教师精彩的实验课。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生物教学的始终。老师们在实验课的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通过观摩,心灵受到了洗礼,教学智慧得到了启迪,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导入方式多样

1、用自身实例引入。这两天我牙龈经常出血,医生给我开了维生素c片,并且说不用吃药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请问医生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生活现象引入。播放春耕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春天来了天气转暖,田间地头人们在忙什么?”你能把你看到的播种过程复述出来吗。

3、用叶子引入,用虫子引入。二 教师功底扎实 富于创新

1、执教教师教学素质普遍较好,尤其是普通话和信息技术能力,很能体现扎实的基本功。课件画面精美,实用实效,点明主旨,极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实验教学,而实物投影的有机运用,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将学生的操作和思维呈现于受众师生,达成了点面结合的理想层面。同时教师的引言、过度、情境设置、三维目标落实均亮点纷呈,新意翻翻。

2、选材很大胆,勇于尝试,这次参赛的多数老师都对实验探究的前期准备和中期过程做了细致认真甚至精妙的设计,草履虫实验室并没有,有的教师就自己培养,由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拓展到花鸟市场上的黄粉虫,联想到黄粉虫的成虫,拓展了学生思维,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装置,激起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3、在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中材料多种多样,实验用具由普通的滴管,改变成注射器,改成静脉滴注的装置,从而很方便的控制了液滴的大小。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明显

参赛老师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展开实验,理顺实验环节,明确注意事项,设计数据表格,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等各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观认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设计,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但答案都是从学生口中讲出来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思维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效果明显。

四、现身说法,自我展示,对比提高

在课堂上老师们都利用了分组实验的基本模式,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小组之间对比竞争的有效基础,在每个问题和实验环节上都设计展示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就找到了好答

案的优点和坏答案的不足,从而警醒自己,完善提高。有的老师就对其中两组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展示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比较谁好谁坏。这样一展示效果不言而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五、其他值得借鉴的地方

教师教态。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确实是不同的,这里面与老师的教学习惯,特别是教态,有很大关系。有的老师在讲课时,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掷地有声,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带动效果明显,掌控课堂的能力很强,学生专注度高。而有的老师,总是走来走去,说话轻声细语,缺少力度,使学生找不到教师的规律,摸不清步调,师生配合效果欠佳,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的受到影响。还有我发现,老师在走动当中说的话,学生很少能听进去,只有站定不动郑重其事的讲话,学生才认为是该听的而且是重要的。

一节生物实验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到底有多少东西值得探究,通过评选活动观摩,我找到了答案。以上是我此次听课活动的一点感受,也是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借鉴运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学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实验优质课

听课体会

篇7:电子仿真与实验听课感想

电 子 仿 真 与 虚 拟 实 验

听课感想

201011020323

(未选课)加名字 作为专业是日语的学生,说实话在课堂是所讲的一些很专业性的知识我并不是很懂。但是虽然如此,我还是每次坚持去上课。转眼间这门选修课就要结束了,现在我来谈谈自己上课后的一些感想。有些感想是结合在网上找的有关这门课程的资料来完成的。因为我是非专业,所以里面的一些内容如果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能够谅解和指正。

通过这几堂课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发现,原来虚拟的电路图其实是可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的问题。其实虚拟的东西,也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东西。关于这一点我们都有所体会。就比如我们学习所需要的那个软件就需要花好几十万去购买。当然,物有所值,因为有了这个软件,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多材料,也可以预测很多花费。

我们可以设计很多电路,可以在不用花一点材料的情况下去预算花费。这样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我们的资源为此也得到了合理的分配。

其实我更深的感受是这样的,这几趟的来来回回,我基本上知道了,这门课程主要讲的知识。了解了电路的设计以及各种电子元件的独立的作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组合逻辑电路模块。组合逻辑电路模块此模块为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路的核心内容之一,内容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分析、设计及常用集成电路,常用集成电路主要包括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等常用集成电路及其各种应用。

此模块中,通过模拟,提供了完整的实例,形象地展示了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加深了理解。特别对于各种常用集成器件,通过各种信号模拟,展示出各种集成器件的引脚、特征及应用情况,更形象、更直观,便于理解各种集成模块的功能,而又不必过分关注其内部结构。

还有一些元件也让我打开也自己的视野。电阻,示波器,二极管,三级管,等等一系列的元件。就如触发器来作为一个例子。

触发器模块此模块内容主要包括基本RS触发器、同步触发器(同步RS触发器、D触发器及同步JK触发器)、主从JK触发器(主从RS触发器、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主从JK触发器、T触发器及T′触发器)。

触发器具有记忆功能,是构成时序电路的基础,掌握其内容是学习时序电路的基本要求,但部分触发器结构复杂难理解,因此,本部分主要从功能角度出发,弱化结构要求。

通过信号灯的变化描述触发器的变化过程,即触发器何时保持原态,何时置0、置1,何时进行状态翻转,结合触发器特征表,非常容易理解触发器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在电路设计中,我们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会遇到。就是脉冲波。脉冲波,其实我在高中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它是以脉冲的形式,向目标发送一段一段的信号。所以称之为脉冲波。脉冲产生整形与模/数及数/模转换模块模块包括555集成电路、模/数及数/模转换,由于脉冲的产生整形与模/数及数/模更为抽象,理解起来难度更大,因此,通过形象化的模拟,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概念、意义及过程,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信号模拟,可以形象看出A/D转换过程是通过采样、保持、量化、编码四步完成,同时可以把数字量和模拟量进行对应观察,更容易理解两者的关系。设置了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方波信号,通过多种不同信号的变化加深理解。通过对信号频率的设置,体现出频率的变化对信号采集的影响,充分理解采样频率。

脉冲波的总类如此之繁多,但是我们只要掌握了它的基本原理,也就基本上会了。所以说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学习,我感觉到了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由于模电这么课本身就很抽象,单凭在脑海里去感受是很难真正学会的,就比如一个简单的放大器,没有实物很难体会到放大功能,因此,实验和模电是分不开的。本学期我们进行了几次模电的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可以更好的体会到理论知识,虽然我几次实验的结果并不理想,有的根本没做出结果,但是我还是觉得模电离不开动手,即便是把理论知识背的滚瓜烂熟,也不一定在将来的工作中能灵活运用,所以以后的学习中应多注重这发面的培养。

有人说现在是数字的时代,低频模拟电路已经过时了,其实不然,低频模拟电路是电力工程类各专业的基础课,它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应用的学科。低频模拟电路主要讨论的是线性电路。模拟电路时学习电信类学生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无论是强电还是弱电。同时模拟电路也是工程应用的基础,在工程实践中被广泛的应用。因此,无论是从对后续课程的影响还是工程应用来说,模拟电路都是必须的学好的,影响着你以后的发展。

模拟电路学好了,也便于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将来我们还要接触到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础,对于学习强电的同学来说,学好模电亦是学好电力电子的基础课程,电力电子亦是模电在强电领域的延伸,它用到了很多模电的思想和分析方法。对学习弱电的学生来说,模拟电路是学习通信电路,射频电路,微波电路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电信类的同学,离开了模电就什么都难以学好。

从基础学起吧,首先应该了解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然后学着去使用它们。

试着接触一些简单的模块电路,比如放大电路,运放电路,滤波电路等,任何复杂的电路都可以分解成若干模块电路,每个模块电路又是由一个个的元器件组成,不断的学习和慢慢的积累。这样才可以慢慢的掌握。我觉得,主要是增加基础知识的储备,比如,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应用电路、计算公式,这些是设计电路所必须掌握的,然后,还需要进行思维拓展,多看些常见的电路,理解其构思,剩下的就是积累,对所学的电路进行归类、总结,然后再利用模拟仿真软件,或是实际搭建电路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以我个人经验来说,没有三年五载的付出,只能掌握皮毛,最多可以看懂电路,设计电路还是很有难度的。这个领域还真不容易,就与是否能冶炼出优质钢材、与半导体工艺等等一样。在数学领域、在外语领域,经历广、学历高就有优势,高职称对各种档次的问题都能手到病除、迎刃而解。而模拟电路,一个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就有许许多多的搭建方式,电路就有复杂的参数搭配,没有解析式,依赖电路仿真软件、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并不具备优势;电路的设计缺陷不是软件分析就能表现出来,要到实践中去检验,而出了故障,未必就能找出有限的解决措施。在行家里手面前,直接能暴露出博士后导师的基础缺失,而且并不是实践时间长、设计生产产品数量大、产值高就能掩盖地、就能提升设计能力地、就能深刻认识其本质地。

看似很简单的要求和电路,到了实际电路却纠结了漫长的时间往往还是久攻不克、称为疑难顽症。其实无论是模拟电路设计,还是数字电路设计,凡是得心应手者,都有着深广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于各种元器件的特性有着比书本知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认识。这在用全模拟电路搭建出一般人认为只有单片机才能实现的功能挑战中才能取胜,才能降低成本、方可设计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集成电路。

篇8:实验课听课心得体会

当前,不难发现一些老师对说课、研讨等活动确实存在敷衍了事的状况,还有一些老师尽管肚里有,但是却存在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状况。对此,我们将近年来实施的“主备试教”式听课活动晒出来,和大家分享,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2010年,我校的“主备试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实践成果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第9期上用了4页的篇幅进行了报道,2012年《沂蒙教育》第2期以“以‘主备试教’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校本教研侧记”为题又进行了概述,现在我校的“主备试教”活动已经自然化、常态化、成果化。老师们对自己或同伴的经验和成果都能进行梳理提炼了,这受益于校长室提出的“以研兴教、以研强校”的奋斗目标,受益于教科室“向研要质量、向研要效益”的原则,受益于教研组“全员参与、坐在教室前沿、冲到研讨前线”的内涵需求。我们的亮点就是大力加强了听前和听后的集体研讨的实效,一方面,我们实行听(课)、研(讨)、(培)训一体,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途径寻找资料,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又依靠教师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我们不仅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也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听后及时跟进研讨,做好学科渗透,并能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尤其记录好相关人员的发言内容,积极做好自己教学札记的整理和提炼工作。鼓励教师踊跃向报刊投稿,根据发表情况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使教师在听课活动和交流研讨中有所收获。

这样,研究过程和教师听课能力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具体说来,我们做好了听前、听中、听后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听前:内引外联搭平台,引领教师上台阶

首先得让老师们明白听课是干什么用的,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为此,我们在学期初,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听课和评课之风深入人心。

1.听前施行主题教研制度。听课前,我们先组织同学科教师就这一课进行集中研讨,对教法和学法,对重点和难点进行预设、铺垫。听前的这种研讨对于课堂的实践是很重要的,毕竟包括了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参的利用、对课堂教学思路的预设等,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向与质量。

2.听前要布置好观察任务。在听课前,我们还将设置好的观察点布置给听课老师,让老师带着任务去听课。改变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使听课更好地为主题观察服务,更好地为改进课堂教学服务。

二、听中:统筹兼顾严过程,层层跟进不放松

听课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因此,在听课中,我们要求各听课教师必须带着分配给自己的观察任务、带着目的去认真听。这也是听课活动的关键,更是为听后的研讨活动奠定基础。

1.教师看领导,领导要率先。领导光喊,若自己不行动起来,如何服人?因此,领导班子包学科,带头听课学习。根据学校班子成员的特长,确立了领导跟进课堂、追踪教学听课的制度。例如,在我们学校,李维茂跟进语文学科,魏杰跟进数学学科,于丽娟跟进常识学科,刘洪丽跟进艺体学科,朱祥慧跟进英语学科。

2.严格听课记录考查。在听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被动应付的现象,为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们不仅跟进了签到签退,而且采取了在听后及时上交观察记录进行赋分的管理形式。让那些感到无所谓的老师感受到“与其糊弄,消磨时间,不如真正学点”,让学习者学有所得(哪怕是一丁点儿),让被动者在其他人的带动下多学一些。

三、听后:点面结合促发展,成果转化显亮点

组织听后研讨活动是件不容易的事,种种原因加剧了教研开展的难度。通过领导跟进,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虽然带有强制性,但教师们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更加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并能积极发现问题并通过教研平台解决问题,甚至能将细小的个案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形成科研成果。

我们确立了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教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此,我们在听后还专门设置了一个研讨平台,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学习、渗透、交流。

1.听后及时研讨。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老师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通过倾听、相互分享,老师们对自己或同伴的经验和成果逐步清晰了,有话说了,“以听促教、以研强己”深入人心。主讲人先进行说课,相关人员会就主题进行旁听、发问、记录,主讲人进行解答;为了让主题得以深化,我们提出“不动笔墨,无以记忆深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倡议,让老师的研讨及心得落到纸上,写到本上;主讲人的教案和教后反思(纸质的)当天上交存档,电子文本稿则发给学科教研员进行保存备份。

2.研后集体攻关。通过教后研讨活动,群策群力,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与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案,分享自己的经验,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进入一种更高的学术层次,促进了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交流。实践证明,把教后的研讨及听后的心得体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献资料,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交流,更有助于教科研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听评课上点面结合、多管齐下,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面铺开了,亮点难道不自然显现吗?

一是对听课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了集体攻关研究。修改后申报为各级课题。2013年我们有5项市规划课题成功结题,2014年有三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其中一项由于有成果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有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收入而免于鉴定直接结题。

二是加快了校本教科研资源库的建设。以《沂南一小校报》《教师读书手册》、沂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网站、案例汇编等为载体,记载下了听课和课后研讨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受到家长的夸赞,社会的好评。

三是加大了听后研讨的量化分值。学校每年逐步提高听评课在千分量化中的分值,引导教师注重从听评课中提炼主题,关注生成、内化吸收,充分利用碰撞产生的灵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随笔等,学校的大部分老师从中尝到了甜头,教学、教研呈现良性循环状态。

四是加大了听评课成果的推广力度。学校积极推荐教师的课堂实录、研讨成果,定期将教师的优秀课堂展示成果进行汇总及汇编成册,对有普遍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全校积极推广,如放到教师读书手册中、放到学校网站、放进校报中等,我们将研究实践经验推广到全校,注重老师整合能力的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听评活动,促进了学校的教研工作,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推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市县层面参加了优质课评比或作典型发言、报告。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有三十余项省级成果,50多篇教学论文发表,获奖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评比奖项60多人次,英语教研组获得临沂市优秀教研组称号,朱祥慧、夏苹被评为山东省研修优秀指导教师,任德利、刘淑慧等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修组长,大批教师通过举办理论讲座,得到锻炼,得以提升。

通过校本听课教研活动的实践,我们看到:面对日新月异的新课程理念,老师们拥有了更多的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听评课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更多老师的课堂进一步践行了“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理念,学生在认识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关注到了人类面临的社会问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学校教、学、研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在“以教研兴课堂,以课堂促课改”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原动力来自每一位教师,只有老师们领会了课改的理念,才会有课改的实践;而教师的课改实践水平又来自于学校的教育科研的引领,只有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感而发”,才会催生校本教研的动力,发现问题,积极反思,展开理论研究,最终又在研究和实践中解决问题,这应该是我们在校本教研中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篇9:物理探究实验课的体会和创新

我是一个工作八年的教师,这八年中所有的探究实验都是让学生真正的走进实验里进行操作,经过几轮这样的教学,有了很多反思也有了少许的创新,不足之处,请不吝赐教。

一、爱惜器材和使用器材的矛盾

在探究课的课堂上,学生分组实验,在现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中,一般都是两人一小组,一个小组一套器材,所以一般是需要20套器材,才能满足课堂教学。物理器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损坏,当出现损坏之后会再去补买,但是器材厂把产品更新,和实验室里原来一样的器材买不不到。买新产品之后,学生都要用新的,而且新老对比,老师也觉得旧器材该扔了,所以学生损坏的是一套器材,但是代价却是20套器材。

所以我反思了一下,如何解决爱惜器材和使用器材的矛盾,我的第一种解决方法是认为要多买些备用的,可以操作之后发现这不是解决的方法,多买5套就已经很多了,几年就损坏殆尽,我现在反思到的答案是这样,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对成本的降低导致了现在的实验器材出现了用塑料代替金属,轻小好看代替的沉重,这就是问题。所以买新器材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可以维修的。比如说铁架台,它就从来不坏,所以在选器材的时候,就要考虑的多些,不能给实验室配什么器材,老师就用什么器材,而是要主动的和学校沟通,除了看实验效果之外,还要考虑使用中的学生不当操作对器材的损坏,如果器材厂没有,老师也要自己制作些质量好的器材,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每个实验都要精心准备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的提高,教材中很多实验从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实验的题目多,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量,老师在面对这大量工作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疲于应付的情况,例如做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酒精灯里没有酒精,电池没有电,灯泡灯丝断了,测力计无法调零,或者器材在摆放的时候,出现个别组少器材的情况。尤其是电学实验,都是因为导线坏了,开关坏了,接触不良导致学生电路连接正确可是电路就是没有电的情况。一节物理课就变成了“故障排除”课,故障排除了时间也到了,有的甚至出现了尴尬的事情,教师也没找到故障原因的情景。每个老师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教师遇到了还能沉稳应对,年轻教师,遇到这样事情满脸通红。

我觉得如果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课,老师一定要多摆放几套套备用器材,对于电学至少3套。另一个方法就是培训课代表,让课代表多去实验室,了解已坏器材的摆放,电路故障的基本排除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探究课堂的顺利进行。

三、设计实验和器材暗示之间的矛盾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可是到了实验室,器材都摆在桌子上,学生看到了器材,就会受到暗示,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有以下几个想法,第一,如果器材体积小,把器材用一个整理盒装好,放到实验室桌子的桌位里,整理盒的高度要和桌位的高度差不多,这样学生想偷看也看不到。第二,器材体积大,就把核心的器材留在教室的讲台后边,学生看不到。这样,就保留了神秘感,可以不干扰学生的初始想法,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

四、认真准备学案

在新课改的方案中,对实验探究的环节进行了改变,提出了实验的七个环节,从提出问题到评估交流都由学生来完成,难度比较大。第一个难点是学生根本就分不清这七个环节,所以要通过学案,让学生知道这七个环节。第二个难点是有些环节是学生做不到的,那么学案中在对应的环节要有提示。为了学案在使用中达到好的效果,在准备学案的过程中,把实验器材的照片或者图示,都用和本校的实验器材一模一样的,或者教师直接拍摄照片导入电脑,插入到学案里。

五、尝试学生回家实验、课堂交流的方式

在学校里做实验,教师准备器材这是个很麻烦的过程,怎么才能让老师减轻负担还能让学生依旧体验实验呢,可以进行这样的创新:让学生把器材带回家,学生操作的时候,让家长在一边录像,然后学生把操作的录像发给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视频的交流。

篇10: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听课偶得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教学的编排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相应有一些词语,句子或儿歌,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把学习拼音和识字,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初入学的儿童能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这样先进的理念与教师在课堂上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下面是我听的一些拼音课的思考,这些实践中的例子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好拼音教学的特点,拓展汉语拼音教学的新视野。

第一节语文课

听了2节一年级的拼音课,执教者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上的内容都是a o e。先不说老师上课怎样,只说学生的表现。这是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自己的,认真听讲的没几个。老师也想了很多方法组织教学,但收获不大。其中有一个班学生有几分钟的时间都很专注,那是老师拿着小汽车带他们玩声调游戏,这时,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盯着黑板,闪着一丝光亮。仅此而已。

a o e可以说是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这一节课也许在他今后十几年的学生生活中的无数语文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认为这第一节语文课至关重要。如果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的老师就能用语文的魅力深深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语文很好玩,很有趣,那么对他今后对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有积极的影响。孩子是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来到学校的。如果第一节语文课就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以后花几倍的努力都很难弥补。

孩子们对这一课不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刚入学还不适应学校生活;有的孩子早已学过,会了,再听,觉得没意思;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又觉得跟不上等等。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怎样想办法让这第一节语文课有趣一点,能吸引学生呢?

孩子们的第一节语文课,教师在心理上应该重视,把它作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的起点。在这一节课上,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有趣,语文有用,语文老师可亲。让他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盼着下一节语文课快快到来。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我想能否从下面几方面做点努力。

1、开学前了解全班孩子拼音掌握情况。学前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有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拼音。如果教师不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教学方法,针对性开展教学,必将使新入学孩子对学习的的兴趣断送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要给学过的孩子以展示的机会,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成功的感受可以更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对没有基础的孩子多一份耐心,给他信心,让他觉得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学好。

2、教师语言要有儿童情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往往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

3、教学形式要多样活泼。在活动中,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让学生始终不知下一步老师会安排什么好玩的活动等着他,让他始终有美好的期待。

由两节课想到的几个问题

今天听了两节拼音课,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对一年级学生要求过高。如,一位老师贴出wu yu的四声,一口气提了三个要求:先按顺序读;再跳者读;然后组词。结果学生茫然了,教师只好又重复第一个要要求,学生才开始读,但后面2个要求都落空了。又如,另一位教师复习时问:“上周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太抽象了。孩子们想了好一会,终于有孩子说“学会拼音了,会用拼音认字了。”其实最后老师的用意是问学了哪些单韵母,复习学过的单韵母。绕了一个圈子,回到最基本的上来了。

2、要顾及每一个孩子。老师在抽卡片读书时喜欢走到孩子跟前,这样读卡片的孩子感到了受重视,但是其他的孩子被忽略了,个别学生可以偶尔走到跟前读,一般应在前面大家都看的见的地方,别人读,其他孩子要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3、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情景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有利于对 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可借助图画学拼音,先看图认识事物,用自己的话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再学字母和音节,即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学好字母和音节。

4、开课和表扬语用英语,听着真别扭,要纯洁我们的.语文课。

5、yu是难点,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没有强化最主要的脱帽敬礼,学生只是觉得好玩,如果故事讲完编个儿歌强化难点就好了。

少一点限制 多一点发现

汉语拼音第2课的编排很有创意,把声母y w和整体认读音节yu wu跟韵母iuú一起学。可以让孩子们利用迁移和规律学好这2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及早拼读。书上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方块,把这些字母按颜色分类排列。

老师们教学时也都领会编者的意图,在黑板上画出 3块地方,写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孩子们也都很乖巧,几个班都准确无误地按老师的要求区分开来。有一个班的老师没有画方块,拿来三个篮子,让学生把这些字母分别送回家。没有明确说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类,但老师是希望孩子们按书上的颜色提示分类的,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按读音把这些字母放到了三个篮子里。机灵的老师马上肯定这个孩子的放法也是对的。再引导孩子们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放法。幸亏是个有经验的老师,否则会扼杀了孩子多么可贵的独特的思维啊,这个孩子没有受书上颜色的影响,有 自己独特的发现,这是很可贵的。

这种现象在其他班却没有出现。为什么?因为老师和编者都用自己大眼光和思维给孩子们过多的限制。抛去这些限制,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孩子们会有许多令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都是动态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9.12

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

开学以来,听了十几节拼音课,总的感觉我们的课堂没有吸引孩子们,孩子们学得比较枯燥。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吸引住孩子。确实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班级建设也很麻烦。老师们都感觉忙的不行。一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说,以前带毕业班还有时间翻 翻当天的报纸,现在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我相信她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两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上班一周后嗓子已经哑了。语文老师很多精力花在教学以外的事务性上去了,真正用到教学上的时间不多,没有时间一起研讨,没有时间准备教具。但是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我 们如果意识到我们的语文课在孩子今后的语文以及其他学习中的重要性,我想改变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可以的。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留恋忘返。怎能让孩子在今后语文这片浩瀚的大海中自由、愉快地遨游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些努力:

上一篇:红色系在包装设计中的附加值论文下一篇:让欣赏走进化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