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节培养有感

2024-04-29

读细节培养有感(通用9篇)

篇1:读细节培养有感

读《细节培养》有感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麦当劳的“菜肴制作定律”:

将大厨经典炒菜过程分解,设计成20道工序:第一道工序(A)切葱花,按规定好的标准切;第二道工序切肉丝(B),也老老实实按要求切„„下一道工序(C)倒酱油,别凭感觉,须用设计好的勺子倒满一勺;再下一道工序(D)调好一定的温度炒菜,规定炒6下就6下,不要多也不要少„„每道工序严格按规定做,千万不要创新。这样炒出的菜肯定难吃。可能是大厨1/10的水平。但为什么要这样呢?这有什么好处?——这样可以积累手艺!比如,炒出的菜端上桌,客人吃了说太咸,回头你可以告诉C,你可以把勺子换个小一点的,如此反复,不断累积、不断改进,甚至可以输入电脑,形成电脑程式。这样到最后,你可能达到大厨80%的手艺。但这就够了。做到这一点,你还怕跑了大厨吗?你甚至可以像“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开分店。“麦当劳”就是这样累积手艺的,它的分店开到世界各地,谁都可以去做它的薯条。也就是前例所谓20道工序炒菜取代大厨。“麦当劳”的味道并不如中国餐馆的好,但它各分店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它成功的地方。

看到这里我茅塞顿开;这不就是把细节做到位了吗?也许他的成功并不神奇,只不过是把细节坚持做下去,细节的提升使麦当劳赢得许多展示自身的机会和走向成功的契机。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就做成了世界五百强!

作为一名普通的生产线员工,我们该怎样去做好细节呢?我想应先从节俭开始,节俭使一名员工的基本素质,但节俭并不是说要所有的员工都去考虑如何节省几千元,几万元的大笔资金。对于员工来说,规范化我们的每一次操作行为,节俭就在于点点滴滴之间,小到一个钢丝球、一卷胶布、一块布等。大到控制计米放线、减少重复生产、提高产品一次成材率、减少水、电、气等资源的消耗等。这里几元,那里几元,那么我们大家加在一起,就成为很大的数目,细节的提升:不放过一些细小环节上的成本,所以节俭是从一点一滴中来的。

细节能使一个企业走向成功,使我们每个人工作带来激情,也使我们离成功更进了一步,同时也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财富。从而使生活更美好!既然“细节” 这么好,我们大家就一起共同好好做吧!

复绕工序:张德红

2012-3-19

篇2:读细节培养有感

板材市场营销部门 王贤平

2011年6月30日

近期学习了柏唯良教授的《细节营销》,此书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可以当小说读,但绝不是一笑了之,笑完让人深思,笑完让你开窍。良药未必要苦口,包上糖衣并不影响药效。我觉得,正儿八经的道理,可以用非正经的方式讲述,亦庄亦谐,便于理解和记忆。

细节营销,就是指企业营销工作的每一细节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借以最大限度满足其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营销工作。在《细节营销》中,他这样描述营销之道: 营销之道,即是通过客户的眼睛看世界,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在书中,他也多次提起这条原则。但的确,从客户的角度看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半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是常态,做到是例外。公司口口声声“以客户为导向”,说得热闹漂亮,横幅标语高高挂,使命愿景众口夸,客户为先,客户为上。然而,说归说,做归做,日子照常过。教授在书中列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荷兰的银行列有中午时间不予办理的费力耗时的业务清单。当时他也以为,那是因为中午比较忙的缘故。谁知,出纳给他的答案却是“中午我们有的出纳出去吃饭了”。这就是营销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你和你的客户完全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那么你就很难见其所见,于是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成了现代公司营销战略中的最大障碍。

对于企业如何学习“和客户感同身受”,他提出了6种具体办法,它们是: 1. 看清现实: 看清现实,说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很多领导只专注与自己的产品,只知道自己产品的诸多优点。从来不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缺点,也很少成立专门的竞争对手产品研究小组,所以很容易别自己产品蒙蔽双眼。办公室应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摆放一起,随时了解对手的产品,这才叫看清现实。

2.找离你而去的客户谈话,找客户丢失的原因:如果哪天我们上班,发现电脑桌上电脑不见了,当然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报案,叫保安。然后保安会到你那办公室调查原因,比如问你最后一次看到电脑是什么时候,窗户有没有关等。然后保安会向全体员工发邮件,提醒大家要小心,去吃中午饭时也要锁门,等等。也许,从

此以后,公司还会出一条新规定,所有的电脑都必须要链子栓好。但是当我们的客户在你这里买了一次货以后,第二次去了别人家买,或者是以后再也不来买了。我们有没有重视过,有没有组织安排分析客户不来的原因。我们的答案是很少有。实际上这样的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远比电脑失窃的损失要严重的多。因此,需要经常重视离去的客户的统计,并时常去倾听他们怎么跟你说,找出他们离你而去的原因。不高兴的客户不会我们觉得心头暖热,但是他们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东西。

3.至少一部分销售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甚至首席执行官来自客户: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竞争对手对我们自己的弱点分析要比我们自己分析的更透彻,竞争对手自己一些好的经验我们也是很难搬过来,予以实践。所有我们应该学会善于从我们的客户中招贤纳士。

4.让你的客户帮你管理: 实际上最了解你的客户的专家是客户自己。做任何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要学会利用客户来评估,让客户从他们的自身的角度和专业来评估。比如张总一直在强度,有些产品我们介入市场之前,大家都觉得很复杂,难度大。但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不管多复杂,关键是能实现满足客户的使用就可以了。这就需要客户对一些使用性能的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来重新诠释了。

5.做你自己的客户:有时候自己一直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公司流程,实际上的操作与理论上的操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比如,你打个电话给你自己公司的服务热线求助,质量异议投诉反馈等等,看他们如何处理,感受一下他们是怎么折磨客户的。有或者我们假设(模拟)自己从公司签订了一个订单,看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执行,最后结束合同,所有流程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让他们服务一遍,看还有哪些不满意和需要提高的。

6.做你竞争对手的客户。自己可以和竞争对手合作,看看他们做事的方式有何不同,再想想为什么。接受竞争对手的服务,这样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视角,并且可以借鉴竞争对手的做法。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无效,你也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有效,你的“印钞机”就会运转的更好。

另外一方面,柏教授在《细节营销》中特别强调着眼于细微之处的营销,我的理解是,魔鬼和上帝都在细节中,细节体现深度。常人是肉眼,往往见表不见里,见近不见远,局限于常识,只能叫看懂;专家是慧眼,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变化、因果关系,这叫看透。世界不复杂,是我们看复杂了;事情不复杂,是我们弄复杂了。大道至简,最深奥的道理寓于最平常的生活中,最复杂的事情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的。如果我们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纲举目张,一通百通,观察事物的结构就能明白许多事情。

细节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的转变。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细节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四大转变,随意化到规范化的转变,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外延式到内涵式转变,粗放式到精细化转变。细节营销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了不只是停留在一些原则上,细节营销的规范应遵循的步骤是:

(1)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收集目标消费者的意见及建议;(2)研究有关个案,总结共同的细节问题;(3)制定让消费者满意的细节标准;

(4)在营销实战中检验和不断完善这些标准;(5)企业管理者明确相应监督机制。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市场营销中,重视细节营销的作用,并把其5个步骤付诸于行动,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规范我们的流程,完善我们的细节,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营销部: 王贤平

篇3:读细节培养有感

与学生的第一次成功“会晤”使我尝到了抓细节的甜头.我精心准备了“开场词”,仔细推敲了每一个教姿与教态,演练了每一个微笑、发型、着装甚至于鞋袜,我都进行了反复地挑选……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当学生的眼中流露出欣赏,当学生的脸上挂满笑容,我知道之前长达一周的准备没有白费.细节决定成败!

当我拜读了汪中求先生的名著《细节决定成败》之后,我更加认识到做好细节的重要性.“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作为一名班主任,也要有明确的班级“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

初一年级是学生养成教育最为关键的一年.作为毫无教学经验的我,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就从简单的日常管理入手,从微不足道的值日做起!整整一个初一,我每天都坚持早晨6:30准时到校,开窗通风,检查教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当值日生到来后,我便拿起扫帚和他们一起搞卫生.有些学生在家很少劳动,扫地如扬场一般.我便亲自示范,耐心地教他,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擦过的地板很容易留下脚印,这时,我就用卫生纸把学生的脚印一个个擦掉,一遍又一遍……时间一长,学生们也学会了,有时地上的一根头发丝都逃不过他们的手心.他们长大了,班级干净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懂得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了维护集体荣誉!自建班至今,在多次校级卫生评比中我班成绩名列前茅,令人欣慰!

在班级管理的时候,我还严格遵守“教育无小事”的原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一小步,整个班的素质将提升一大步.一个班62个人,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62,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班里一个人吃零食,一个人迟到,一个人扰乱课堂秩序……是小事,如果“灾情”蔓延至全班,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初一下半年,部分学生出现了对校服不重视的态度.我留意观察学生甲表现最甚.怎样更有力地回击这种想象呢?连校服都保管不好的人,如何管理好学习,规划好人生呢?我看准时机,在他最需要穿校服时,我将之藏起.看到孩子急得直冒汗,我真是心疼又心喜.教育时机已到,“同学们,这件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大家都说说吧!”“来,让我们一起帮他找找吧!好吗?”

我校的教育倡导每位老师做到“小、易、明、严”.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日常小事,自己更要从点滴做起.记得有一次,我约一名学生谈话.因为临时开会,我迟到了两分钟.我当场向这名同学认真道歉,进行自我批评,因为守时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做错事时要勇于承认错误.这件事后,我留心发现:无论什么场合,何种集体活动,班级同学很少有“后来者”,我再一次尝到了抓细节的甜头,那感觉,如丰收后的喜悦,甘甜如汁!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到来,要求教师从每个细节出发去做事业.“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一个班级建设的好坏,一个良好班风的形成,关键是,老师与学生形成教育合力把每一件小事抓好,抓彻底.

篇4: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书中写道:“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但在我们的同学中,很多人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有许多孩子好高骛远,希望一举成功,不屑于做好细小的平常事;也有许多孩子,认为自己成绩低于别人,再做什么也是徒劳,永远无缘成功,二者无论哪个,都会影响学生未来。而作为班主任,不光要让学生理解其真实含义,更要身体力行,做好榜样。俗话说:“身教大于言教。”不仅对于家长与孩子,对于老师更应如此。从细节入手,抓好班级教育,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现状,提高道德素质,既要相信自己有实力创造未来,又要切合实际,从行动开始。

一位学者曾说:“一个人有文化不代表有素质,有的人文化很高,但素质低下。”的确,中国现在并不缺乏高学历人才,2010年调查显示,平均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博士后,这足以看出中国在崛起。但为何在我们出国时仍旧能看到用中文写着的“请勿随地吐痰”字样?归根结底,现在的孩子以成绩为主,却忘了中国曾是个礼仪之邦,忘了提高素质道德,也是一节必修课。一口痰看似细小无谓,却能让中国挺直的脊梁弯曲,让国人高傲的自尊受挫。所以,在教导学生以学业为主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中国可以一时受挫,却不能永远失败,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事做起,从细节起步。每个人提高一小步,民族便跨出一大步,这是为人师表应尽的义务,也是新一代肩负的责任。

不过,“废弃物”尚能对国人造成如此严重的伤害,何况其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若能明白,自主学习的难题便可轻松解决。与其让老师每日紧催不休,不如让学生自己奋发图强,既让老师家长放心,又让学生开心。

对于数学老师来说,一份试卷,可以看出的不仅是成绩,更是一个学生的习惯。许多成绩很好的孩子一道大题却只得两、三分,并不是不会,而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一步计算错误,后面的繁杂过程便难得一分。书中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便是如此吧!期末考试如此还算幸运,若高考如此,影响孩子前程,怕是要遗憾一生。尽管很多孩子都有粗心的毛病,但是真正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改正自己习惯的孩子并不多,大多是认为不过是自己一时失误,不以为然。因此,我要多提醒学生注意此类毛病,打好细心基础,让学生在不该丢分的地方一分不丢,做到细微处见真功夫。

整本书虽然写的都很好,但让我最喜欢的是书中所说:“每天多做一点”。这一点莫说对学生,对老师有时都是一大难题。坦诚而言,作为老师,我有时也会因为压力原因,出现“偷懒”现象,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惰性”,虽然我们在尽力改正,却难以根除。成年人虽然有惰性,但自我控制能力比孩子要强,可以敦促自己按时工作,争取“每天多做一点”,更好的为学生提供教育资源。但学生便不然,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终究有限,有些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已是难题,多做一点更是奢望。可是,一个人不做不代表所有人不做。台湾成功人士郭台铭曾说:“比你差的人每天多做一点,终有一天会比你强,但比这更可怕的是比你强的人还在努力着每天多做一点。”,这句话送给我们的学生,再合适不过。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成绩在同龄人中已是较弱,如果每天还是等着靠运气拿分,看心情考试,失败就成了必然。故而,要让学生彻底改变,我便要做得更好,做到真正的为人师表。每天多做一点,在分秒中,战胜自己,超越他人!

篇5:读细节培养有感

我看细节——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近日阅读了院党组推荐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该书是由奇正咨询机构深圳公司首席营销管理顾问的汪中求先生根据自身经历而用“心”写出的一本经验之谈,看后感慨颇深,尤为觉得这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本真经。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当前普遍存在而又被

忽视的问题——关于“细节”问题。书中剖析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成功者的经验进行了集中概括总结,对受挫者的教训进行了深刻归纳反思。探索从“细节”走向成功之道,读完该书应该能够引起我们对细节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细节”一词,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因其细小,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它,或者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细节,更有一些人急功近利而对细节不屑一顾。其实,应该看到世上大事都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细节决定成败》中罗列的例子,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现实社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关注你所从事的“事”的细节,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文章-http:///找范文,到]

细节表述的是一种责任。责任可以重于泰山,但泰山也是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没有细节的支撑,担负责任是句空话。不注意随手关掉办公室内的电灯、空调的人,却要说为节约院内的日常开支作出努力,那是讽刺。

细节体现效率。只有事前的深思熟虑和干事时的精工细做,才会出现减少返工和节省成本的效果。复习司法考试时,对法条的遣词造句不加注意,理会不深不透,考场上面对似是而非的选项左右为难,为了区区几分,一年努力付诸东流,重头再来,那是教训。

细节超越标准。标准只是我们最低的要求和准则,仅仅关注标准是不够的,突破标准的约束才能成就细节的完美。装订案卷敷衍了事,遗漏页码,制作法律文书缺头少尾,不甚规范,却要说做“强素质、促业务”的骨干,那是空谈。

那么,怎样才能把“细节”做好呢?其实并不难,能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即可。

心到:首先要有做好任何事情的愿望,心里始终要装着那份责任。具有责任感的人,做事勤快,认真细致,思路严谨。懒惰之人做事马虎,冷漠之人做事敷衍,私心重的人做事勉强,这几种人不会去关注什么细节,更不要说,做好细节。

眼到:我们知道,细节是容易被忽视的。所以必须善于观察,拥有一双“慧眼”。走廊地上的废纸烟蒂,有人拾起来,有人视而不见,昂首而过,这种视而不见,就是眼没到,要工作中,做有心之人,眼里要有活,眼里没活,谈何创新,又拿什么去争先?办案,更要睁大了眼睛。那些细枝末节、蛛丝马迹的东西,说不定就成了破案的关键。

手到:就是认真去做。要把“细节”做好,光想到了看到了还不够,要紧的是做好,做到位。常言道:说话容易做事难。把“细节”做好,就要舍得多花力气多花时间,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在单位里做事,按规矩办,照规范做,也是做好“细节”的一个必须。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本院、上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被全面、严格地遵守了,就会为完成好各项检察业务提供可靠保证。例如我们院有环境卫生方面的要求,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照着办,院里就不用经常忙着查卫生了。

工作中的细节,需要的是揣摩。任何工作成功的过程都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每一个细节实际就是每一个目标。在工作中,忽略了一个细节,意味对整体的放弃。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细节就意味着夺取先机,获得更多更好的机遇。但愿我们都能用心做好那些看似细微的事,既为检察事业出了力,也在做好细节中升华了自我。

篇6: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一、做人要讲求细节的完善,才能有其神,成其韵。

活中不乏有艺术家一样长发披肩、不修边幅者,也不乏大大咧咧,丢三拉四的随便者,然而成就事业者,做大事者均注重自身的修养,讲求做人的细节和策略,要求他人也如此。某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众多的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提问,然而都未被录用,只有一位参加应聘的人,走进面试间时,看到洁净的地毯上有一个不起眼的纸团,他弯腰捡了起来,准备扔到字纸篓中,就是这样一个不经意的细节,他被录用了。

作为领导,应该是属下的典范,其言行举上影响着一批人,人们总是习惯向领导看齐,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

本书作者说:“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致”。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愿我们每个人在做人的道路上,在细节上成就自己,同时也成就别人,成就事业!

二、做事要从细节开始,才能有所成,成其大。

作为税务工作者,懂管理、会管理是一种功夫,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有计划性,事前要有周密的计划,事中要有规范的操作规程,事后要有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否则事情便会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难以成功。

我们中国有句古训:“一屋不扫,安能扫天下”,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要成就大的事业,首先要从小事做起,惠普公司的创始人戴维·帕卡德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善”。

有一次,我带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税干到一户企业去进行年度增值税结算检查,这户企业的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核算也比较准确,我只安排这位新税干把企业的每月已缴税金按税票上的数据逐张抄录出来,再汇总计算出该企业一年内已缴纳多少税金。没有半个小时,他便轻松完成了任务,等我将该企业的进销税金核实准确,计算出企业年度的应缴税金和年已缴税金对比时,与他抄录的数据少了几千元,而企业帐面上应交税金科目年度无余额,企业会计也说该企业并没有多(预)交税款,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一个小时的仔细核对,原来是这位新税干将一张缴纳700元的税票抄录成7000元,一个不经意的错误,就可能有几千元的差错!

篇7: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赵纪东

近日读了汪中求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到很有收获。这本书是汪中求总结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经验写成的细节管理专著,目前已再版8次,是备受广大读者欢迎的畅销书。我觉得书中“从小事、从细节做起”、“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等观点,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此书介绍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企业关注细节的实例,剖析了企业兴衰沉浮的深层原因,深刻阐述了注重细节对于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印证了“伟大寓于平凡”的真理,读后使人耳目一新。

鄂尔多斯集团一次就买了1000本《细节决定成败》,要求作为每位中层干部的必读书。中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股份公司总裁蒋洁敏向中油股份公司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推荐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书,要在股份公司树立精细管理理念,提高股份公司的管理水平。同时大力倡导读书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

沈阳市市长陈政高向沈阳市政府副市长、秘书长推荐此书,并邀请汪中求于6月19日到沈阳,为包括市长、副市长在内的政府办公厅及各委、办、局的领导干部400多人作“细节管理专题讲座”。汪中求在讲座中,对如何将细节管理引入政府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提出“把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政府;对公务员进行量化考核;政府部

门应建立数据报表制度;关注时间成本;加速公务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等。探讨政府官员如何在工作中注重细节,求真务实,使各种决策在执行过程中落到实处,不走样。使细节管理尽快走进政府,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实践中去。

通过对此书的阅读,的确给了我一些启示,也对细节有了新的认识。

所谓细节就是全局的基础的细胞,正如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一样,细节是决定全局成败的关键。我觉得细节的实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细节是一种创新。一个企业要创新,必须加强对细节的关注。一向以创新意识著称的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第二,细节是一种功力。能够长期、永远在每个细节上把事情做好是相当困难的。要把重视细节、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第三,细节是实现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世界著名的营销大师乔·吉拉德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正是由于许许多多的细小行为,使他的营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12年推销13000多辆汽车的最高纪录。第五,细节更具表现力,可以由小见大,它是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预兆。

关于细节,书中列举了很多事例,现摘录三个例子:

1.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1917年修建的6层洋楼,叫“景明楼”。1997年,在这座楼宇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一天,该楼的设计单位—

——英国一家设计事务所远隔万里来信一封,告知:景明楼为本所1917年设计,使用期限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2.日本历史上的名将石田三成未成名之前在观音寺谋生。有一天,幕府将军丰臣秀吉口渴到寺中求茶。在倒茶时,石田奉上的第一杯茶是大碗的温茶,第二杯是中碗稍热的茶。当丰臣秀吉要第三杯时,他却奉上一小碗热茶。

丰臣秀吉不解其意,石田解释说:第一杯大碗温茶是为解渴的,所以温度要适当,量也要大;第二杯用中碗,茶稍热,是因为丰臣秀吉已经喝了一大碗,不会太渴了,稍带有品茗之意,所以温度要稍热,量也要小一些;第三杯,则不为解渴,纯粹是为了品茗,所以要奉上小碗的热茶。丰臣秀吉被石田的体贴入微深深打动,于是将其选在自己幕下,使得石田成为一代名将。

3.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的快餐大王麦当劳在细节方面也很注意:面包不圆和切口不平都不用;生菜从冷藏库拿到配料台上只有两小时的保鲜期,过时就扔掉;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包超过19分钟就要毫不吝惜地扔掉;麦当劳的作业手册有560页,其中对如何烤牛肉饼一项就写了20页。

世上不论什么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我们综观中外许多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其之所以能有杰出的成就,往往主要是管理层始终把细节的竞争贯彻于整个产品开发的始终。细节的竞争既是成本的竞争,工艺、创新的竞争,也是各个环节协调能力的竞争;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

不是以数量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成功者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做小事情,能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虽其规章制度不可谓不细、不严、不实,但往往说在口上,定在纸上,订在墙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真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相类似的,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也是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地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可见对细节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中外共见。也就是所谓“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与我们实际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细节。

一、注重细节,拒绝浮躁;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浮躁是当今中国一大社会病态。浮躁与求实相对立,细节是求实的基础。这种浮躁会使人们不屑于去做小事,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人们渴望一举成名、一夜暴富、一次成功、急功近利。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好高骛远,只想做大事,小事没人做的话,那么整个社会将会越来越浮躁,社会效率也会变得越来越低下。但事实上,有多少人在做大事呢?正如汪中求先生在书中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人们做事认真、精细,否则会影响整个社会体系的正常运转。如,一辆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飞机有几百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如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出问题也是细节问题,原因是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功夫用在平时,注重一点一滴地积累,从而改变浮躁的社会风气。正所谓“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

二、忽视细节会付出代价

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因忽视细节而犯一些错误。汪中求把工作中小事的失误记作一只小老鼠,一只老鼠无所谓,老鼠多了,破坏力巨大。它们可以吃掉大量的粮食,损坏上百万亩的森林,在东海让海军的舰载导弹发射失灵,在大瑶山让列车改道颠覆。大损失往往是小失误造成的。

浙江用于出口的冻虾仁曾经被欧洲一些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巨额索赔。原因是欧洲当地检验部门从1000吨冻虾中查出了0.2克氯霉素,即氯霉素的含量占被检货品总量的50亿分之一。经过自查,环节出在加工上。原来,剥虾仁要靠手工,一些员工因手痒难耐,用含氯霉素的消毒水止痒,结果将氯霉素带入了冻虾仁,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篇8:读细节培养有感

听到、见到这样的现象,我不免陷入困惑之中:我们不是天天都在教育孩子们讲文明、懂礼貌吗?为什么这样小的小事都做得不尽人意呢?我读了《教育的55个细节》后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一直忽略了教育细节的落实。

《教育的55个细节》一书是美国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罗恩·克拉克所著。作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小到餐桌礼仪,大到积极心态的培养。这些方面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文中提及的55个细节都很细小,但它不仅适用于孩子们,其中绝大部分适合每一个人,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家庭主妇到医生,从政治家到侍者……下面就书中的几个细节谈谈自己的体会。

细节4:尊重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

书中强调: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约翰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我不同意莎拉的观点,尽管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我觉得……”“我认为维克多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我觉得应该把它应用于每一间会议室,每一个工作单位,每一节课,每一个家庭的饭桌上。因为人们担心一旦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别人会怎么看,自己会不会遭到嘲笑、贬低和忽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课上发言人数少,声音小,而且胆小拘谨,是否就是缘于缺乏一种心理安全的环境?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用一种充满尊重和支持的表达方式,努力创造一个相互支持,没有畏惧的氛围,也许孩子们会更懂得自尊与他尊,更加大胆和自信。

细节6:与人交谈时,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也要回问对方

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周末过得怎么样”你应该答:“不错,我们全家逛商店去了,你怎么样,周末过得好吗?”这是个礼貌问题,这个细节就是让人们知道像他们对你感兴趣一样,你对他们同样感兴趣。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从未接受过这样的教育,从未接受过如此具体的指导,我想多数中国成年人皆如此。

细节11:顺手做些善意的事,给别人以特别的惊喜

这和我们平日倡导的好人好事差不多,但这样说出来,孩子们会更喜欢,因为这其中包含很多乐趣。生活中除非是什么人的生日或者某一个特殊的事件,人们往往认为没有必要一反常态地为别人制造什么惊喜。其实给别人一个惊喜的最佳时机,就是在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什么惊喜降临的时候。比如:可以在别人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整理整理房间,洗洗碗,送一张秀珍卡片,一束鲜花,为上了年纪的邻居读读文章、捎带买点东西,在学生没准备的情况下,给他们发点小奖品,总之,机会到处都是。当别人带给我们意外惊喜时,我们心中会洋溢着那种特别的、被爱的感觉,带给他人惊喜的人也同样享受着来自给予的快乐!

细节36:进出时,为别人扶住门

校园里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出入教学楼门和餐厅门的时候,自己过去后就不管身后的门了,门常常会“砰”地打在后边人的身上。克拉克先生发现这一现象后便教育他的孩子们:“如果开门进去或出来时有人跟在你后面,你应该扶住门;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拉的话,你就拉开门,自己站在一边,让别人先过去;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推,你就在自己走过去后扶住门,别松开。”这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孩子们了解如何尊重和重视别人大有裨益。如果我们不帮助他们指出来,绝大部分人自己是很难领悟到的。

细节37: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声“对不起”

乍听起来,你也许感觉不可思议,可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咀嚼时,你会发现,这表面上是个小礼数,实质上却是大修养!这一声对不起,蕴含着对他人的深切关爱、宽容与尊重。不知有谁聆听过如此智慧的叮咛呢?

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是在细节中展示自己的。一言一行透出人的习惯,一举一动显示人的素养,教育就应当从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从往往被学生忽视的细节中,寻找教育的切入点。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其一,要善于捕捉教育细节。“接到别人递过来的东西,说谢谢了吗?”“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了吗?”“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了吗?”“私自动过老师的物品吗?”“在教室、走廊或老师办公室,有边吃东西边和老师说话的经历吗?”“乘自动扶梯时站在右侧了吗”?“开门时因过于用力打过后边的人吗?”“颁奖典礼上,真诚鼓掌向获奖者表示祝贺了吗”……作为教师,你是否发现你的学生根本没把上述细节当回事?你是否自己发现后也没把它当回事?其实,人的行为在细节上最少雕琢,常常带有无意识性,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在我们困惑于如何才能教育好学生时,我们的品德教育是否该收回高远的目光,注意一下眼前的细节,在一个个细节中找寻所蕴含的教育真谛。

其二,应做到以身示教。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对待他人。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又是如何做的呢?“接到学生递过来的东西,你说谢谢了吗?”“学生主动向你问好,你微笑回应了吗?”“升国旗时,你能像你所要求学生那样,安静整齐地站在队伍中迎接那庄严肃穆的时刻了吗?”“走廊中有杂物你会弯腰捡起吗?”“你会主动给怀抱作业本的学生开门关门吗?”“因误解而错误批评了学生,你会主动道歉吗?”……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用自身的修养魅力去感化学生,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的形成。

篇9:读细节培养有感

在每天的参观学习之余,我也让自己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了一些教育教学类书籍。其中《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细节》一书让我感受颇深。

本书由方国才先生主编,是中国第一部研究著名校长管理细节的经典著作。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实效管理篇、教学管理篇、特色管理篇和自我管理篇。全书汇集了中国40位著名校长的42个经典管理细节,充分展示了我国著名校长卓越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以及他们的管理奇迹。

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在中国著名校长、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身上,我领略到了实效管理的魅力。知道一位优秀的校长,既是一位思想者、研究者,更是一位实效的管理者。知道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细分为:民主管理、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效率管理、信息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且高效的管理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事事时时依法做。明了加强学校民主化建设,就要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谅解人。要“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人人比工作、比贡献。领导班子要带头按“多工作、少得到、勤服务、无亲疏”的原则要求自己。

魏书生先生的“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重要”的观点在我的心里久久萦绕。是的,每一棵小树都渴望长成参天大树,每一朵小花都希望绽放美丽的笑颜,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生来就是差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经历,才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百般呵护,耐心细致得法的指引,帮孩子点燃新的希望,绽放生命华彩。这是我们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尽力做好的工作。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少数民族居多,一些家长的教育意识相对淡薄,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等相对较差,但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既然做了教师,就要无悔的坚持,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化为每一天认真的工作中。不论条件如何艰苦,相信在辛勤汗水与智慧的浇灌下,边疆教育也能开出绚丽的花儿,结出甜美的果实!让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待琢的玉。只要我们用心,也许今天的“差生”就是明天的“成功者”!

对于校长而言,管理工作复杂而多变,但重中之重是教学管理。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校长的核心工作。

在中国著名校长韩中玉身上,我看到了教学管理的精细,这样的精细就像一杯琼浆,耐人回味。

韩校长说: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只有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抓起,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素质一流的人才。他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三个一”: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是的,“一个微笑”会温暖学生困乏疲惫的心灵,“一句鼓励”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一次谈话”定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韩中玉校长常告诫学生:一个人的一生只有3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3天。

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韩校長还写了50字的学生誓词:我非常聪明,我潜力无穷。我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告别三闲,静专思注,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加强锻炼,全面发展,为40岁做准备!韩校长不仅仅鼓励学生,也激励教师,写下了教师的宣誓词: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去启迪学生,我们用我们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我们用我们的人格去陶冶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是的,每个孩子都是散落人间的天使,作为师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他们、教育他们。而教育的真谛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习知识和本领。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智慧潜能,只是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恰当的机遇和方法把他激活而已,怎么唤醒这个潜能?那就是我们教师的良知。良知是教师的最后底线,也是百战百胜的法宝。

办学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流的学校一定有公认的特色,学校没有特色,就必然缺乏竞争力。而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必定拥有一位能实施特色管理的校长。

有这样一所学校,学校不大,也不豪华,它是一所镇办小学,不足9亩地,人均占地3.7平方米,只有一座18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楼。它被有关专家戏称为“袖珍式学校”。但它的一草一木、边边角角,处处充满着教育的匠心独运,闪烁着智慧的奇思妙想,其体现出来的独特、灵动和“玄机”令人击节赞叹——它就是山东省胶州市向阳小学。校长韩珍德用他的智慧经营着教育。他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韩珍德校长带领师生实施“2433”工程,即“2个4和3个3”。“2个4”包括:突出办学中的养成教育、电化教育、创造教育和艺术教育4个特色;做到优化干部、教师和学生3支队伍,优化学校管理,优化教学过程,优化育人环境这4个方面。“3个3”包括:把学校办成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校园,发展学生兴趣的乐园,陶冶学生美的情趣的花园;抓好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构造校风要正、学风要浓、教风要好的教与学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3个样子”:学校有学校的样子,教师有教师的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

而那些随处可见的标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如“你扔掉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想起妈妈唠叨的,记住老师强调的,完成今天该做的”,“做美的事,做美的人”,“愿我们共创文明,同有高雅”,“向阳少年,领先一步”等等,小标语,蕴含大智慧。

校园内的“空中植物园”,喷绘在精致圆筒上的“中国节气”、“中国节日”、“世界之最”、“世界国旗”、“中国城市别名”、“中国城市市花”等,占地不大却内涵丰富的“文化林”更显独特。

看到这些经典构思下的经典呈现,不由让我想到:校长真的应该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精神,艺术家的头脑,还有不跟“风”,不追“热”,不搞花架子,不做文字游戏,应因地制宜,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作为校长,就应该有这样的胆略、气魄,有这样的精思妙想。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师者之师。新的时期对校长自身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校长要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校长要“正人先正己”,修炼魅力,树立威信。

从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的章节中,我欣赏到这样的精辟论述:当好一名好校长,必须有人格魅力。什么是人格魅力?概况起来也是四句话:一是“无欲而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待众。三是带着爱心工作。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校长,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刘彭芝校长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朴素动人的光芒:做教师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师;当校长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当一名好校长。是的,尽力方无悔!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在一所学校的历史中,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否比前一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给后任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好基础。而这两个标尺,都是“发展”的标尺。

掩卷沉思,余味无穷。一位位校长的经典管理细节在我的心头萦绕,像一把把小锤敲击着我,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管理之路;一位位校长又像一个个不曾谋面的朋友,在身旁提醒着我,帮助着我,让我在今后的从教之路、管理之路上少走弯路,大胆前行。

是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教师时,我的追求是做一名好教师;当副校长时,我的责任是当一名好助手……

为了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我热爱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作者单位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小学

上一篇:江口县妇幼保健站发展简介下一篇:王维诗作《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