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复习细节

2024-04-13

小说复习细节(精选8篇)

篇1:小说复习细节

小说细节描写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细节描写对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结合例子,让学生掌握掌握细节描写对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细节描写的概念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描写主要有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场景细节描写等。它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的作用。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细节描写可以塑造人物形象。1.从语言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祝福》例子分析:四叔对祥林嫂的死,不仅没有一丝同情,反而还狠狠地骂她。从这个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体现出四叔性格中冷酷和麻木的一面。

《守财奴》例子分析:“掂钱”这一细节正是他吝啬心理的自然流露。尽管葛朗台嘴里说得好听,可手却舍不得放下金路易。2.从动作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悲惨命运。

《祝福》例子分析:从“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中,可见祥林嫂受到的打击之重,祥林嫂本以为捐了门槛,赎了罪过,就可以坦然地活下去,就可以改变周围人对她的态度。可四婶的一句话彻底毁灭了祥林嫂的希望,宣告了祥林嫂的死刑:她仍然是罪孽深重的人!她的虔诚,她的心血,白费了,她的希望最终破灭。她的悲剧命运无法逆转。3.从肖像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形象特点。

《祝福》例子分析:“全白”的头发写出未老先衰;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写出她每况愈下的身体状态和悲惨的精神世界,“木刻”写出她精神上的麻 木;“间或一轮”写出她思绪的凝聚,凝聚在思索灵魂的有无上。十来个字的细节描写就把祥林嫂那种呆滞、麻木的“活死人”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的了。4.从场景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形象特点。

《药》例子分析: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像一群“鸭”,生动形象,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

(二)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例子:《祝福》和《荷花淀》

(三)细节描写可以表现生活环境 例子:《祝福》

(四)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例子:《祝福》

三、随堂训练:小说《这是你的战争》和《董师傅游湖》

四、作业:《考点通》第4套小说阅读

篇2:小说复习细节

31007147 1.什么是细节?

细节,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是刻画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构成环境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它在整个艺术作品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明显性、主题的深刻性”。它虽然只是“故事情况”中最细小的一部分,但是“描写得出色的细节,且能使读者对整体——对一个人和他的情绪,或者对事件及对时代产生一个直觉的、正确的概念”(康·巴乌斯托夫斯基)

细节在短篇小说中的作用。

短篇小说,篇幅虽小,容量不大,反映生活面比较窄,但是成功的短篇小说,同样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当然是与作者的艺术表达能力、艺术修养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就是作者成功的运用了细节描写。

契诃夫的《变色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对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这个细节描写就十分传神,小说中前后四次写到军大衣,每次都有不同作用。

第一次是开头,写“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军大衣是沙皇警察的特殊标志,再配一个小包,便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耀武扬威、招摇过市、不可一世的态度。

第二次是听说狗是将军家时,奥楚蔑洛夫忙叫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暴露了他受到震惊、害怕权势、外强中干、恐慌万状的胆怯心理。

第三次是再次听说狗是将军家时吓了一跳,忙叫巡警“给我穿上大衣吧”,露出一副浑身发抖、胆战心惊的可鄙状态。这两次一脱一穿,虽然动作完全相反,却正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状态,加上奥楚蔑洛夫那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的掩饰(借天气变化),更暴露了他虚伪、卑微的心理。

第四次是结尾,写奥楚蔑洛夫恐吓了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表现了他虽然得到了充分表演,灵魂得到了充分暴露,但仍然恬不知耻,向群众发泄淫威,然后扬长而去的丑态。

这篇小说,作者虽然注重了人物语言的描写,但是加上这四次对军大衣的细节的描写,就把奥楚蔑洛夫那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典型的、生动的细节,人物才能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们这里说的细节,往往是生活中很细微的小事或小人物的细微的神态动作,但由于这些细节选取得典型,描写得细致,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细节,是生活中的细微的小事,或人物的细微的小动作,它的艺术效果却不同凡响。不仅如此,它还可以使作品的主题更深刻,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从孙犁的代表作品《荷花淀》里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里有一处这样写道: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的描写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枪声只是向着外面,她们才又扒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着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是十分生动的。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妻子却在紧张的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使紧张的战斗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写打捞战利品的过程中,作者对许多细节作了生动的描绘,如“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争着打捞战利品。这里,作者把打捞战利品与日常生活中的摸鱼揉合在一起了。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后,“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后来“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来,一丢过去的描写,渲染了胜利后欢乐的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那种相亲相爱稍带戏谑的感情。总之,作者把战斗情景与生活细节揉合起来写,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氛。作者也就是通过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既使作品的情节富有生动性,又使作品的主题得到深刻地显露,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战的英雄气概,谱写出了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由此可见,一个典型的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胜过许多的其他笔墨,而且使人物形象传神,使作品的主题深刻。如果没有这些细节描写,就会使作品显得干枯无味,它虽然是作品中一些细微的、渺小的事情,有些甚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但把它放进作品特定的环境中,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如果缺乏这些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就不能将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十分丰满,只有借助典型的细节描写,才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不仅能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主题深刻。它还能起到连接故事情节的作用。茹志娟的佳作《百合花》,就能充分得到证实。如对步枪筒里插的树枝和野花的描写,在小说中前后出现了两次,这些树枝和野花是生命的象征,它反映了一个年轻战士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趣,同时也表现了通讯员的天真和在紧张战斗生活中的从容、镇定。又如对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表现了通讯员的细致和对革命同志的关心。第二次出现则更使“我”痛失战友悲愤心情,再如对通讯员衣服上破洞的描写,小说中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挂破衣服并高低不肯让新媳妇补,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和执拗,并略带对新媳妇的愠意。第二次出现,通讯员“已经走远了”而“我”却还能看见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一直目送通讯员远去,加上下面对“我”的“后悔”心情的描写,简练而又细腻地表现了“我”对通讯员的真挚情感。第三次出现,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架抬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是通讯员,而且说明他从抱扎所回团部后一直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来不及补就牺牲了。第四次出现,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中间包含着对当初使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包含着对烈士的痛悼和敬爱。以上这些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不仅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到了上述重要作用,而且使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更紧密,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深沉,从而增强了对读者的感染力。这些看来似乎不重要的细节,在小说中,象一条纽带,使作品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

总之,细节描写在短篇小说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动人的情节,都不能没有一定的细节描写,“缺乏细节描写的作品,会失去生命力,任何一篇短篇小说读会变成契诃夫所说的熏鮭鱼的干棒子。鱼倒没有了,光剩下了干棒子”

篇3:小说复习细节

成功的细节描写确能牵一发而动全局,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例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极尽夸张之能事,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功名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的典型形象。其中,描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对待女婿的态度表现堪称经典,令人拍案叫绝。考前,范进来借盘缠,他把女婿从长相到人品骂了个狗血喷头,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教他“趁早收了这心”,没给借。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便立刻前来“贺喜”,称女婿是“天上的星宿”“打不得”,为了“救好”女婿的疯病,他壮着胆子打了范进一个耳光,“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那“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他“懊悔”不已;继而又在众人面前夸赞女婿是“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滚皱的后衣襟,临进门时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由岳丈大人变成了“范老爷”的轿夫。这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活画出这个趋炎附势的势利小人的丑恶灵魂,揭示出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真是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高明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带动全局,更能体现作者在人物事件的把握、题材的选择以及情节提炼上的精心取舍与琢磨。契诃夫《变色龙》中对“大衣”这一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的道具的选择,足见其匠心独运。作者两次写到警官奥楚蔑洛夫穿脱军大衣的细节。当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他“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因为“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这“脱”大衣的细节,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顺风使舵的狡猾,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卒的丑恶心灵。然而,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又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穿”大衣的细节,又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心惊胆寒,他以穿大衣来掩饰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里更深一层的惶恐,并进而为再次变色做准备。这里的一“脱”一“穿”,一“热”一“冷”,把奥楚蔑洛夫畏强凌弱、反复无常的丑态暴露得淋漓尽致,活画出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的丑恶灵魂。从这精微传神的细节描写中,我们自然而然地领会到作者对这类人物的精准把握和深刻辛辣的揭露讽刺。

细节的作用有大小、多少和优劣之分,有些细节不过只言片语,但只要用得恰当,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景物描写。鲁迅《故乡》中“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一句特写式的勾画,既表明家境的萧条冷落,又暗示了当时社会衰败、民生凋敝的时代风貌,渲染出落寞凄凉的环境氛围,实在是精微巧妙的神来之笔。

篇4:小说写作的灵魂:细节描写

读过杰克·伦敦作品的人,都能够很自然地体会到他作品中那种自然的野性,雄性的阳刚。伦敦的视角是独特的,他都是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出一个个野性十足、生机勃勃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无论是人或者动物,身上完全摒弃了柔弱怯懦的温情,但都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追求幸福的勇气。

《热爱生命》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了路,最终顽强活下来的故事。我们由此展开分析:

1.主人公顽强的体魄

通过对伦敦作品的赏读,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塑造了狼的形象,就算是《野性的呼唤》里的巴克,虽然只是一条狗,但也赋予了狼的气息:“它的嘴是长长的狼嘴,甚至比任何狼的嘴都要大;它的头有点宽,是个大型的狼头。”为什么伦敦刻意把巴克的形象往狼上“打扮”呢?这也许是细心的读者才可以发现的问题,通过日常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狼在人们心中是凶残、坚忍、有智慧的一种动物,具有强者的风范和气质。很显然,伦敦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心中的强者、征服者的代名词非狼莫属。所以他把主人公的形象向狼靠拢,意在彰显主人公强悍的体魄、夺人的智慧。

2.主人公坚强的意志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同样面对“食物”和死亡。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命,平等的,为了活下去的信念,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伦敦细心地描写主人公强悍的外表,更描写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巴克是用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的,《热爱生命》的主人公也是用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他们无疑都是生命的强者。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伦敦细心的刻画下透出的是对顽强生命意志的肯定。

二、细节中再现强者本色

我们在伦敦的文字里看到的是很少的情节,甚至有的情节是单调的。也许伦敦明白情节和技巧都是表象,而文学的本意不是靠表象来支撑的。这也显示了伦敦的与众不同之处。

1.精神上的追求

(1)自由

伦敦的作品大多数背景都是森林、大海、沙漠等。这些背景的共性就是空间上的辽远与空寂,有一种无拘无束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自由的象征,暗示人或动物在其中可以恢复野性,之后通过它挣脱社会的羁绊。伦敦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荒原上展开,在塑造强者形象的同时,展现出对自由的追求。

(2)智慧

要做强者,首先应具备超人的智慧。伦敦读了很多书,终于在尼采的著作中发现了超人的理论:“人有强者和弱者之分。真正的强者,或者说最理想的人就是超人,他们有超越常人的特殊的意志、品质和个性。所谓超人比一切人更高大、更强壮、更聪明,超人能克服一切障碍,统治奴隶大众。”就是这样的一个理论,使伦敦看透了社会——弱肉强食,勇者胜。然而他更清楚地知道,智慧在“超人”身上是不可替代的力量。在《热爱生命》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打开包袱,他数了数还有多少根火柴。共六十七根。”“然后把这些火柴分成三份,用纸分别包好。第一份放进空荷包里,第二份放进帽子的衬布里,第三份塞进了衬衣口袋。”这里充分表现了主人公的智慧。

2.生活中的憧憬

杰克·伦敦是一位有个性而且很大胆的作家。在1899年,他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给猎人》,二十四岁时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在此之后,他还写了很多作品,然而在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也许就是这样一个赤裸裸的目的,使伦敦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坑,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了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然而我们从伦敦的作品中,发现他还是清醒的:《热爱生命》中一再出现的鹿皮口袋,应该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是伦敦又一细节刻画,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伦敦的立场。这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对于大自然来说,“钱”不成其为钱,而它在社会中的存在则往往造成人的异化。伦敦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拖累,走上了自杀的绝望之路。

由此可见,创作灵感的细节来源于生活的细节。伦敦憧憬自由,憧憬有钱人的生活,有了钱,有了家庭,生活渐渐稳定,然而他又不愿受家庭和金钱的束缚,他渴望海洋、森林,渴望自由自在。鲁迅对此有议论说:“欧洲的著作家往往是平民出身,……所以也同样的感受到平民的苦痛,当然能痛痛快快写出来为平民说话,……但是他们既受此荣誉,地位就增高了……钱也多了,房子东西都要好的,终于与平民远远的离开了,他享受了高贵的生活,就记不起从前一切的贫苦生活了。”

三、细微之处见真情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不喜欢孤独,喜欢在家庭生活之外的社会的生活,……孤独幽居,是人类承受的最厉害的惩罚之一。”而伦敦却在金钱富足时离开了社会,独自居住在自己的豪华牧场里,最后在极度的矛盾中,自杀而终。这样就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口口声声说“热爱生命”的伦敦怎么自杀了呢?他没有真爱吗?如果不爱,那为什么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血浓于水的真情?如果爱,那自杀又该作何解释呢?

1.孤寂的主人公

由孤独的主人公到由爱而生的伟大力量,这些都是伦敦带给我们的值得思考和警醒的东西。从这些细微的描写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伦敦的热烈的情感——他心中是有爱的。又如《马丁·伊登》中的马丁为了赢得罗丝的爱,而发愤学习,跻身上流社会,摆脱他原来狭窄的、贫贱的生活环境,只是因为他爱罗丝,想配得上罗丝。爱是马丁的精神支柱,是它给了马丁无穷的力量,引导他进入文明社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伦敦内心深处对爱的价值的肯定,对爱的高度重视。

2.现实世界中爱的缺失

伦敦为什么如此重视爱的作用和价值呢?这也许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可分割的。

伦敦在很小的时候就居无定所,作为一个私生子,他在原本缺少父爱的情况下,也缺少了儿时的玩伴。可以说他的童年是孤寂的,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孤寂非常地相似,这样的童年造成了他孤僻的性格,他不愿意或很难容身于社会的氛围之中。他的生活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甚至还坐过监狱;他总是一个人在风雨中漂泊,他的生活充满了辛酸,缺少爱的滋润。就算是他的生身母亲也从未真心关心过他。

成年后的伦敦,婚姻也并不美满,离婚后又只能靠金钱来诱惑子女与他相见。他的一生中缺少亲情,缺少爱情,当然也没有友情。他的心灵是一片空白,他需要爱来填补心灵上的缺憾,然而他一直未能如愿。当一个人得不到什么东西时,就会将其寄托于自己的梦幻中。“过去、现在和将来便被串在一起,正如愿望贯穿之线。”于是伦敦把自己对爱的渴求寄托在自己小说的人物身上,却一直以尼采的“超人”哲学来麻痹自己,极度地表现了他对爱的渴求。

经过反复的阅读与思考,我们知道:伦敦只有成为精神上的强者,拥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力,才能打败环境与社会对人的重重束缚。然而,精神上的过度追求自由使他走向了个人主义的深渊,使他的精神世界变得孤寂空虚,而人间真爱则能填补这一心灵上的空白,使伦敦在精神上得到救赎,所以他极度地渴求真爱。

强悍的外表,坚强的生命意志,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真爱的渴求,贯穿伦敦作品的始终,通过精心的安排和细致的刻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中精细传神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参考资料:

1.孟庆枢《外国文学名著鉴赏》,吉林文史出版社。

篇5:注册会计师考试复习细节

本人第一次参加考试,每周休息一天,只能抽空学习,发个学习计划希望大家给点意见,我只有会计学原理的基础,谢谢大家了。

一、考试科目

会计、审计、税法、财管

二、学习顺序

1、会计:第2轮进入状态、第3轮听课

2、税法:第2轮整理、第3轮进入状态+听课

3、审计:第2轮整理、第3轮进入状态+听课

4、财管:在会计与税法的基础上直接进状态。(预备役)

注:整理是指整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做笔记和记录。进入状态是指地毯式学习,研读

理论,产生抽象专业思维,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三、课程时间安排

1、截止9月30日 会计、税法第1轮结束2、10月-12月 3个月 92天(打基础、以教材为主)

会计、税法、审计进入第2轮

优先级:会计<审计<税法<财管3、2011年1月1日起,中华会计网校开课1月-3月,3个月时间(新课开可报名)

(1)会计、审计(2)税法(3)财管4、2011年1月1日-3月30日,会计、税法、审计进入第3轮,财管第2轮。

以上的学习进度:

(1)单科(每科各用1个月)

会计20页/天 585页

税法24页/天 696页

审计25页/天 730页

(2)综合(3科一起)92天计算

每天:会计7页、税法8页、审计8页

(3)可按章节来学习,但总体速度不可低于以上2项。

注:在确保学习质量的前提下争取保证进度,不要急于进度,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5、2010年4月份开始第4轮学习,学习计划待定。

四、每天学习时间规定

从2010年9月16日起执行以下安排:

1、工作日(6小时)

早:5:00—7:00 2小时(实际可用时间约1.5小时)

晚:争取19:30分进入学习状态

19:30—24:00 4.5小时

每天保证6小时时间,最少不的低于5个小时。

晚上必须保持4小时学习时间,如不能按时进入学习,那么学习起至结束时间依次顺延(如:21:00才开始,必须学到1:00结束),但为了保证睡眠,理论上学习不超过凌晨2:00。

2、休息日(14、6小时)

(1)如不外出活动,时间规定如下:

上午:6:30—11:30 5小时

下午:13:00—17:00 4小时

晚上:19:00—24:00 5 小时

全天共14个小时,最低不低于12个小时(2小时浮动时间,做饭,买东西等)

(2)如外出游玩娱乐,必须保证6小时学习时间,时间由自己掌握。

例如:早5:00—8:00 3小时,晚 21:00—24:00 3小时。

3、节假日(探亲访友,6小时摊销)

节假日:节假日指全天都无法学习的休息日,需探亲访友等。

时间规定:节假日按潜在需要学习时间6小时规定,每天的6小时未学习时间,在工作

日和休息日平均再分配。

如:耽误1天的6个小时,再以后的6天中持续分配,每天分配1小时。

注:具体分配办法,再行规定(总结思考后成文)。

4、以上学习时间必须严格遵守,不遇不可抗拒因素,不可更改。

五、每天工作时间以网上查疑、整合学习进度、浏览资料、关注专业信息为优先,后看

书。工作时间内如有学习的,所消耗的时间不包括在此时间规定内,且不可抵扣。

六、具体的学习要求

1、第1轮以熟悉教材为主,头脑里留下印象(已完成)

2、第2轮以记识、整理、归纳、理解为主。

(1)遇到不懂的问题,必须从根本出发,按脉络钻研,无盲区,无死角。

(2)踏踏实实做好记录、整理,要多动笔,练习书写速度。

(3)不要刻意追赶进度,以稳为主。

(4)遇到不会的概念,当时无条件弄明白的,记录到本上,找时间统计解决。

(5)要先纵向后横向,深入研究本质(如:为什么这么做不那么做,怎么来的,如何

处理等等。)

(6)脑子里形成宏观概念,要有网络的树形结构意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7)将概念熟记并整理到本上(不是为了背概念而背概念,而是为理解,加深宏观印

象,打牢基础。)

(8)总结单个问题在各不同学科中的各自处理办法,必须关联起来学习(如固定资产

在会计、审计、税法、财管中各自是怎么处理的,都一一总结,并记录到本上。)

七、考注会除了专业胜任外,必须掌握的其他技能:

1、快速阅读能力;

2、准确计算能力;

3、敏捷分析和发现问题能力;

4、知识的全面掌控能力;

5、快速的书写能力;

6、对数字敏感的能力;

7、在极短的时间内如何保持冷静的能力(考试时);

8、面对试卷的题量和结构迅速评估如何下手的能力(考试时)。

以上为注会考试的基本学习计划,是总的学习纲领,分科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

篇6: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

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

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 及相关知识

(一)人物形象分析 相关知识:

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

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二)情节的作用

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头部分情节作用:

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

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

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中间部分情节作用:

1、承上启下;

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结尾部分情节作用:

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

2、丰富人物形象;

3、深化作品主旨;

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

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项链》

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孔乙己》 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聂小倩》

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关知识: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如下: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深化作品主题。

(四)细节描写的作用

1、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2、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3、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作用。一般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五)小说题目的拟定

1、依据线索,例《项链》《药》;

2、依据主要人物,例《孔乙己》《装在套子里的人》;

3、依据主要情节,例《斗鲨》《祝福》;

4、依据主题,例《洗悲》。

5、依据环境,例《荷花淀》。

(六)情节的叙述角度的作用

1、用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2、用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3、用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七)小说的叙事手法的作用

1、顺叙 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倒叙往往先交代小说的结局或中间情节,然后再去追溯故事如何一步步发展至此。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叙述更曲折更丰富,增加阅读趣味。

3、插叙插叙使文章情节宕开一笔,增强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和阅读的趣味性,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补充介绍与文章题旨相关的背景和情节,或交代事情的来由或原因,或使人物现象更丰满,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主旨。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深化主旨。

(八)小说结构安排特点

1、明暗双线

2、设置悬念

3、一波三折

4、出人意料

篇7:高三复习小说专题教案

一、概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二、特点:

鲜明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完整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主题/精巧的构思(结构安排、技巧作用)

三、基本题型与答题要点:

1、形象 ★提问方式: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XXX人物形象。②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思考角度:筛选人物貌、言、行、心„/作者对人物的介绍与评价/人物的具体生活背景→概括特点→结合人物身份。★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2、情节

★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作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②小说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④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题角度: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答题方式:XX情节(事物)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情节结构安排作用题: ①针对小说总体:一波三折式 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小说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针对小说首尾:首尾呼应式 作用:结构紧密、完整。

③针对小说开头: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祝福]

④针对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白式 作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3、环境描写

★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主旨具重要作用] ★提问方式: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特点与作用。★解答角度: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4、主题

★概念:即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是小说的灵魂与价值意义所在。★提问方式: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主题挖掘的基本切入点:

• ⑴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 •

①设置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⑵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

⑶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

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

⑷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基本表述模式: • 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 联系小说时代背景 + 揭露、批判、讽刺„„ + 褒扬、表达了„„(精神、愿望、追求)5.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提问角度: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

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艺术审美情趣。•

★答题方向分类: •

Ⅰ、表达方式

①叙述人称的选择作用题 •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

较灵活自由 •

②叙述顺序安排作用题 •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

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

照应得体。•

③描写的特点题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

• 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Ⅱ、表现手法 • 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 •

Ⅲ、结构安排

• 看开头结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篇8:小说复习细节

结构严谨无闲笔。《百合花》情节虽多, 但茅盾先生认为作者茹志鹃非常讲究章法结构:情节安排精巧合理, 结构层次清晰严谨, 伏笔运用前后呼应。比如:“借被子”时, 因最初那“新媳妇”不肯外借“枣红底的, 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 通讯员不服气, 以至于后来借到了被子、慌慌张张往外走时, 将衣服的肩膀处撕开了一个不小的口子。这一情节, 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细节描写, 但当我们读到小说最后, “新媳妇”看到通讯员“军装的肩头, 露着那个大洞”时, 总觉得有一种东西潜入心底, 让人沉默, 让人难过, 继而飘散出一缕缕让人感动的情思, 令人久久回味。通讯员肩上这一块撕开的衣服布片, 在作品中先后出现了五次, 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 又丰富了人物的个性和作品的内涵, 增强了小说的生活特质。这样, 整篇小说的情节既跌宕起伏, 又张弛有度, 环环相扣, 严谨严密, 其构思的精巧精致, 由此可见一斑。

细节取胜无闲笔。《百合花》运用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 传达人物内心的律动。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是这篇小说常为人称道的艺术特色。读者初读这篇小说, 在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的同时, 无不为其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染。文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之所以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产生一种强烈的精神感召力量, 与作者成功的细节描写有很大的关系。请看小通讯员刚刚出场时, “肩上的步枪筒里, 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这要说是伪装, 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如此装扮, 在那样的环境里, 似乎最寻常不过。后来, 作者写通讯员完成了护送“我”的任务, 返回前线时, “ (我) 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跟那些树枝一起, 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读到此处, 你还会觉得作者在前文所作的铺垫是闲笔吗?你还不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位小战士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吗?也难怪茅盾先生特别欣赏此文“尽量让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描写获得人物的印象”, 决然断定此文“没有闲笔”了。

上一篇:精河县电大2009年秋季开学初教学检查自查报告下一篇:小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