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后备干部考核办法

2024-05-14

公司后备干部考核办法(精选6篇)

篇1:公司后备干部考核办法

公司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设一支具有科学发展本领和较高经营管理水平及推动改革创新能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队伍,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和《集团公司子集团、直管单位后备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关精神,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层后备管理人才工作的原则

(一)坚持党管干部,民主集中的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三)坚持科学规划,备用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群众公认,任人唯贤的原则;

(五)坚持平等公开,好中选优的原则;

(六)坚持注重实绩,培养提高的原则;

(七)坚持优进绌退,动态管理的原则;

(八)坚持服务大局,调配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工作由公司党委统一领导,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会同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 公司总经理及经营班子按照管理程序,以参加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的方式,参与对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评价评议,参与中层后备管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中层后备管理人才的廉洁自律情况作出说明,并对中层后备管理人才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条 公司各单位、各党支部(党总支)按管理程序参与中层管理人员的推荐与日常的培养。

第三章 条件与资格

第七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能刻苦学习和自觉遵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管理规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忠诚兵器事业,忠诚公司发展,对兵器事业和公司发展愿景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公司改革发展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廉洁从业。

(三)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理论功底,熟悉和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规范管理要求和业务发展趋势,善于跟踪市场的变化、发展的需求、理论的创新,市场运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较强。

(四)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执行能力较强。

(五)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善于与他人团结共事,发挥团队的作用,得到干部员工的认可。

(六)具有较好的身心素质,谦虚谨慎,平和理智,积极乐观,努力进取,不怕困难。身体健康。

第八条 中层正职岗位后备人才的资格

(一)具有两年以上中层副职岗位工作经历。

(二)原则上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三)原则上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四)熟悉相关单位的基本情况,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全面熟悉部门的各项业务流程和要求,能有效应对和处置出现的突发事件,在履职中有创新发展的业绩,群众认可度较高。在历年的民主测评、横向互评、中层互评中,称职(含以上格次)率为80%以上。

(五)党支部(党总支)书记、党委工作部门的后备人才还应符合《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条件和资格;工会

副主席后备人才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规定的工会组织负责人的条件和资格。

第九条 中层岗位副职后备人才应具备的资格

(一)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

(二)原则上应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三)原则上应具备助理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四)熟悉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具有较强的专业业务能力,熟悉单位的各项主要业务流程和要求,参与单位内部管理或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有突出表现,在履职中有创新发展的业绩,群众认可度较高。

(五)党委工作部门的中层副职岗位后备人才还应符合《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的条件和资格。

第四章 数量与结构

第十条

配比要求

(一)中层正职岗位后备人才按照公司定岗定编中岗位职数1∶2的比例选拔和培养。

(二)中层副职岗位后备人才按照公司定岗定编中岗位职数1∶1的比例选拔和培养。

第十一条 结构要求

(一)中层岗位后备人才队伍要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中层正职岗位后备人才年龄应在30-40岁之间,35岁以下人员占一定比例;中层副职岗位后备管理人才年龄应在28-35岁为主体,30岁以下人员占一定比例。

(二)中层岗位后备人才队伍要形成合理的学历结构。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应以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为主,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要占一定比例,公司研发与工艺等技术部门中层管理岗位一般应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三)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队伍要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中,经营计划、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质量安全、军民品市场、财务金融、人力资源、党群工作等领域人员比例应适应公司现状与战略发展要求。既懂得专业技术,又熟悉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应占一定比例。

(四)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队伍要形成合理的禀赋结构。后备人才队伍在气质、性格等方面,要按照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和优化功能的原则进行配备。

(五)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队伍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人员,原则上不低于1/5。

第四章 选拔与确定

第十二条 选拔中层管理岗后备人才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资格严格把关,特别要把好政治素质关。要全面考察推荐人选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履职能力、工作业绩和身心素质等,特别要注重考察工作业绩和发展潜力,考察其在重大突发事件、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注意了解其所熟悉的专业领域和主要特长。

第十三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选拔程序:

(一)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会同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公司党委、董事会、总经理关于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工作的统一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通过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确定考察对象初步人选,报公司党委,公司党委召开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三)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由会同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纪检部门等组成考察组,通过民主测评与推荐、个别谈话、业绩评价、综合素质测评等方式对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并形成考察报告。

(四)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根据考察结果研究提出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推荐名单,报公司党委,公司党委组织召开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后备人才名单。

(五)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同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完

善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管理资料,制订培养与使用计划方案。

第十三条

民主推荐分为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一)会议推荐可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考评工作进行。1.一般情况下,参加会议投票推荐的人员范围为:本单位中层管理人员,行政关系在本单位的党支部委员及党小组长、分工会主席,及员工代表、两级带头人、班组长、室主任。

2.根据工作需要,可在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考评时,由中层管理人员、分工会主席、带头人中进行会议推荐。

3.参加会议推荐的人数不应少于部门总人数的20%,部门人数少于20人的,可全体参加会议推荐。总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为宜。

(二)个别谈话推荐的人员范围,为一般情况下参加会议推荐的人员范围。根据工作需要可根据工作方案适当增加相关人员参加。

(三)根据实际需要,经公司党委同意,可以在原有会议推荐范围内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第十四条 选拔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一般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考核评价等工作一并进行,也可以在中层管理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完成后单独进行。因特殊需要,可由公司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研究后,按具体要求进行。

第十五条 考察中,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应提供考察对象廉洁自律的评价意见。

第十六条 在考察期间,公司提名委员会或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受到对考察对象的举报等,应及时沟通、协调处理。对情况比较复杂,一时无法核实清楚的,暂不列为后备人选。

第十七条 公司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考察考核过程中发现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符合后备人才条件和资格的优秀人才,也可直接经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讨论研究确定纳入后备人才进行培养和管理。

第五章 培养与锻炼

第十八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选定以后,公司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各党支部(党总支)、各单位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事业

发展、管理实际的需要,并结合后备人才个人的发展潜力、熟悉领域及个性特点,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九条 培养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政治理论与政策法规、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后备人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第二十条 政治理论与政策法规培训重点是要使后备人才在政治上保持清醒坚定,在重大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培训的重点包括: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后备人才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

(二)进步的人生哲学(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主,借鉴古今中外先进思想)方面的培训,增强后备人才的工作动力,提高后备人才的思辨能力。

(三)集团公司新时期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方面的培训,强化后备人才对集团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为集团公司建设有国际竞争力大公司和高科技现代化兵器工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第二十一条 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重点是要提高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后备人才的创新、创效能力,使他们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的要求,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市场检验的工作业绩。培训的重点包括:

(一)管理理论培训。包括:战略与投资管理、财务与成本管理、资本与市场运作、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与运营管理、质量体系建设与质量管理、监督与审计管理、政策法规知识等企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

(二)实战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参与专项问题分析、专题案例分析、专题工作研讨等,其中,对党群中层岗位和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重点进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三)传帮带培训。主要包括: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中层正职岗位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分管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对中层管理

岗位副职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

第二十二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培训以公司自主培训为主,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公司将有计划地选送部分优秀后备人才参加集团公司组织培训和专门外送培训学习。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应善于学习和跟踪相关专业领域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正确把握科技、技能发展趋势,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自主选学,如兵器进修大学、专业职称考试等。

第二十三条 加大后备人才实践锻炼的工作力度。凡列为中层正职岗位后备人才的,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岗位轮换任职。第二十四条 公司将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好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实践锻炼。

(一)对已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后备人才,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的方式,明确目标任务,从严要求和从严管理。

(二)对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人才,要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增加多岗位工作经验。

(三)对缺乏科研、生产、经营一线工作经历的后备人才,要有意识地安排到基层或科研生产一线,参与到具体的科研生产工作中进行锻炼。

(四)对缺乏重要岗位锻炼、独立承担任务能力不足的后备人才,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进行锻炼,特别是安排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工作。

(五)对不熟悉思想政治工作的后备人才,可通过规定程序担任支部委员参与支部工作,在遇有员工思想不稳定时,安排其参与做员工的思想工作,提高以先进理论教育人、结合实际说服人的能力。

第二十五条 建立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实践锻炼业绩考核与记录制度。对中层正职后备人才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写入个人档案。对中层副职后备人才也应按进行考察,建立中层副职后备人才考察档案。对到集团公司交流或挂职锻炼的后备人才,公司组织部门要主动与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联系,掌握后备人才的表现与业绩。考察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

第六章 日常管理

第二十六条 建立和完善后备人才定期分析、跟踪考察、定期谈话、动态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制度,形成后备人才管理的良性机制。

第二十七条 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会同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部管理部门要结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考评和平常了解等,加强对后备人才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考察,随时掌握后备人才的综合表现。定期组织对后备人才队伍的配比结构、成熟程度、素质状况、培养效果以及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后备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八条 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公司董事会提名考核委员会负责人每年至少与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谈话1次,公司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与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谈话2次,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对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提醒,防微杜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公司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要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的考评和公司内部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建立后备人才谈话、联系制度,了解学习工作情况、了解其分析判断能力。各支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关心中层副职岗位后备人才的学习生活,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具体情况,遇有特别情况,应向公司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时反映。

第二十九条 公司每年进行一次后备人才的集中调整和补充,并保持相对稳定。调整和补充工作要与中层管理人员调整工作结合起来,并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

第三十条 对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实行分级分层管理。公司对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根据岗位不同建立Z1、Z2两级后备人才库,每一级人才库又根据成熟程度,分别建立三个层次。其中:Z1级人才库为中层正职后备人才库;Z2级人才库为中层副职后备人才库。三个层次中,第一层为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以提拔使用的;第二层为有较大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培养锻炼的;第三个层为列入考察名单、未列入后备人才,需要进一步考察了解的。对两级三层后备人才分别

代号为Z11、Z12、Z13和Z21、Z22、Z23,并注明相对应的岗位。

第三十一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人才队伍: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给单位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被问责或受到行政处分的;

(三)工作打不开局面、发展潜力不大;

(四)作风不实、威信不高、群众意见大,考核不称职;

(五)不服从组织调配,不愿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岗位进行锻炼;

(六)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

(七)年龄偏大;

(八)已进入相应岗位或超越公司管理权限;

(九)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作为后备人才。

第三十二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因工作需要在兵器系统内调动,公司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应向调任单位转交后备人才的相关档案资料。

第三十三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调整,由公司提名考核委员会会同公司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方案,并说明理由,由公司党委组织讨论研究后确定。

第三十四条 组织部门建立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档案。后备人才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后备人才推荐表、民主推荐情况、考核考察情况、参加培训和实践锻炼情况、奖惩情况等。

第七章 任用与竞聘

第三十五条 公司新提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应优先从后备人才中选拔。任用的权限、程序和要求,按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办法》进行。

第三十六条 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应及时提拔,大胆使用;对关键时刻积

极主动服从组织安排、替组织分忧,且取得一定业绩,应根据需要及时提拔使用;对条件成熟,但因岗位或职数等限制不能及时提拔任用的,可优先参与到集团总部的交流。

第三十七条 提拔任用中层管理岗位正职人员,有两个以上中层副职岗位上轮岗锻炼的后备人才应优先考虑;提拔任用中层管理岗位副职人员,被评为优秀员工、优秀党员的后备人才应优先考虑;提拔任用党群负责人,应具有生产经营或技术管理等岗位锻炼的经历,从事过基层支部工作的后备人才应优先考虑。

第三十八条 对下一级后备人才成长不能有效教育培养,或打击、压制后备人才的上一级后备人才,情节轻微的,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或提名考核委员会负责人应及时与其谈话,进行批评教育,改正过错,纠正错误;情节严重的,不得提拔任用,甚至免职。

第八章 纪律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 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既要尊重民意,又要了解实情,不能简单以票取人;

(二)要实事求是,做到宁缺毋滥,不搞降格以求;

(三)公正客观进行考察评价,不感情用事,不以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亲疏选人;

(四)要坚持标准,不搞迁就照顾,更不能把政治思想素质不高或有明显瑕疵的人选进来;

(五)要结合近期使用和中长期培养,注重后备人才的结构配比,做到年龄、经历、专业、禀赋等与现职中层管理人员的衔接与互补,为今后的中层管理人员配备作充分准备;

(六)对综合素质、民意基础好的人选,但由于年龄和结构等原因未列入后备人才的,也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使用时须通盘考虑。

第四十条 坚决防止和反对后备人才工作的不正之风,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纪律:

(一)推荐后备人才必须经过规定的程序,必须严格掌握条件和职数,坚决防止和杜绝“跑官要官”、暗箱操作。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个人说了算”等不良现象,不准以其他任何形式,代替党委会或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决定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和干部任免;

(三)不准在民主推荐中“拉票”,搞小团体,进行违反党的纪律、法律规定和有关章程的活动;

(四)不准在考察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泄露酝酿、讨论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的情况及后备人才有关考察材料;

(五)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

(六)不准在工作中埋没、打击和压制后备人才。

第四十一条 公司党委及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对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按管理权限受理有关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处理建议。公司监事会、纪委对后备人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二条 建立后备人才工作沟通机制,公司提名考核委员会及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应加强与审计、纪检部门的工作联系,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四十三条 实行后备人才工作监督责任制。凡本单位、本党支部(党总支)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四十四条 公司及各单位、各党支部(党总支)必须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党员、群众对各单位、党支部(党总支)在中层管理岗位后备人才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权向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或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申诉,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核实处理。对公司违反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应向公司党委及时反映,在公司不受理或不解决的情况下,可向上级党组织或其组织人事部门举报、申诉。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公司提名考核委员会及组织部门负责解

释。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与上级有关现行规定相冲突,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篇2:公司后备干部考核办法

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制度建设的宗旨

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司各类人才选拔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公司发展提供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度适用范围

本办法“后备干部”是指经过公司选人用人制度正式聘任的干部岗位的后备干部。公司后备干部分为三级:

一级后备干部是指公司高层后备干部(如总经理,副总经理); 二级后备干部是指中层后备干部(如总经理助理,正矿,正部,副矿,副总工,副部);

三级后备干部是指基层后备干部(如科级干部,区副队长,班组长)。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下属各单位。第三条 后备干部选拔的原则

后备干部的选拔要注重工作业绩、群众公认和发展潜力,做到备用结合,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坚持以下原则:

一、注重忠诚度,能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

二、任人唯贤、注重实绩的原则;

三、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

四、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五、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六、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统一使用的原则。

第二章 后备干部的条件

第四条 后备人才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思想政治素质好,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熟悉专业业务,基本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发展潜力较大,并在现岗位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三)有改革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大局意识强,团结协作,作风民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廉洁从业,在职工中有一定威信,公信度较高;

(五)思想道德品质好,自觉维护公司利益,热爱新集,忠诚新集,有发展新集核心价值观的愿望和能力;

(六)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身体健康。

二、具体条件:

公司优先考虑下一级管理干部作为上一级管理干部的后备人才,特别优秀者,也可以越级后备。作为上一级管理干部的后备人才,须达到公司对应本级别管理干部的任职资格要求。越级后备的必须达到上一级管理干部的任职资格要求。

第三章 后备干部的数量和结构

第五条 后备干部选拔数量

公司高层后备干部按职数的1:1的比例确定。

公司中层和厂、矿中层后备干部按职数正职1:

2、副职1:1的比例确定,区队长、班组长按1:3比例确定。

第六条 后备干部队伍应形成合理结构

一、年龄结构要求:后备干部队伍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以35岁至40岁为主体。

二、专业结构要求:各级后备干部,要保证形成经营、生产、管理、技术、财会、党务等专业结构的合理搭配;要特别重视具备党政复合、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后备干部的选拔。

三、学历结构要求:后备干部要求一般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要特别注意重点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干部中进行选拔培养。

四、后备干部应有近期和远期培养人选,其中近期比较成熟的人选,一般不少于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一)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将各个职级分为A-K层。后备干部一般指低一级的员工,原则上应逐层储备,特别优秀的,经公司领导同意的可特别对待,具体要求见《后备干部选拔条件》。

(二)班组长后备人员从普通员工中选拔。

(三)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应有一定的比例,一般保持在5%左右。

第四章 后备干部选拔程序

第七条 后备干部选拔程序

一、人力资源部下发后备干部选拔文件,包括条件、范围、名额等,并通知各单位开展推荐后备干部工作;

二、后备干部人选采取个人自荐与所在单位推荐方式产生,后备人选

填写《公司后备干部推荐表》并编写推荐材料,推荐单位经过讨论后签署意见上报人力资源部;

三、人力资源部对初步确定的候选人的业绩、民意进行审查,形成考察材料;

四、公司党委结合后备干部条件、民主推荐情况和考察材料集体讨论,确定后备干部人选,有特殊贡献的可特别对待。

第八条 建干部库管理

一、后备干部确定后,列入后备干部库,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二、选拔后备干部一般两年集中进行一次,也可以结合领导班子调整一并进行。对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如一时不能提拔任用,可按规定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第五章 后备干部的管理

第九条 后备干部管理

对后备干部要加强管理,做到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改进管理方法,做到动态管理、规范化管理。后备干部的管理包括对后备干部的考核、培养、调整、档案管理等内容。

第十条 对后备干部的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定期考核两种形式。

一、日常考核

(一)组织考核。由各级党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经常性地了解后备人才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综合情况;

(二)个人汇报。后备人才在后备期间,每半年向所在单位党组织递交书面《思想汇报》(或电子版)一份,《思想汇报》的内容应包括:个人工作、学习、生活、思想、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二、定期考核

(一)定期考核按年度进行;

(二)定期考核原则上每年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期间进行;

(三)对后备人才的年度考核,在年度领导干部考核时组织完成。第十一条 后备干部培养

后备干部选定后,要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尤其要做好公司中层、基层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一、后备人才的培养措施 1.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

定期开展后备干部培训工作,由职教中心负责,可聘请专业培训老师、观看培训课程等。培养后备人才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的原则,对后备人才要进行较为系统的管理理论、业务知识培训。

2.参观学习考察。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后备干部到先进企业进行短期考察学习,或系统内的研讨交流。

3.组织关注与谈话。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定期与后备人才进行谈话,了解思想动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落实培训措施,及时帮助克服缺点,促进健康成长。

4.轮岗交流或挂职锻炼。由各级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择优在进步较快,培养发展潜力巨大的后备人才中开展,轮岗交流原则上不少于2个岗位,轮岗任职时间不少3个月。

进行轮岗培训或者挂职锻炼的后备人才岗位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等在原单位不动,按照所挂职务赋予相应职权,进一步使其了解、熟悉相关管理流程,增加管理经验。

对后备人才的轮岗或交流要有重点地安排培训计划,轮岗或交流结束后,个人写出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各级党组织要组织相关部门对轮岗或交流人员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归入档案,使轮岗、交流做到有培训计划、有培训目标、有考核要求、有监督考察、有鉴定结果。

二、对后备人才轮岗交流或挂职锻炼结束后,单位党委(直属党总支)要对其提出明确鉴定意见,鉴定不合格者,不再作为后备人才管理。

第十二条 后备干部的调整

一、对后备干部要实行动态管理。在考核的基础上,应适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数量、较高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二、后备人才的入库:

(一)后备人才选拔入库每年进行一次,严格按照后备人才选拔的规定执行;

(二)已进入后备人才库的后备人才,考核为“优秀”、“称职”的,继续保留在后备人才库。

三、后备人才出库

(一)后备干部被公司正式任用、聘用的;

(二)后备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库: 1.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

2.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发现问题,不宜提拔使用的; 3.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 4.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 5.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威信不高; 6.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

7.后备干部因调离、辞职等原因离开公司的; 8.因其他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第十三条 建立并完善后备干部档案

后备干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后备干部简要情况登记表、考察材料及培养方案、民主推荐情况、民主评议情况、考核情况、培养情况和奖惩情况等。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后备干部档案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章 后备干部的任用

第十四条 对后备人才的使用,要注意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后备人才进入领导班子,要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的文化、年龄、专业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提拔使用后备人才,要引入竞争机制,要克服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旧观念;大胆提拔优秀中青年干部。

第十五条 后备干部的任用

一、任用时机

1.上级干部合同期满未续期的; 2.上级干部达到退休年龄的;

3.上级干部未通过领导干部任期考核淘汰的; 4.根据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

二、任用条件

1.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 2.特殊贡献的; 3.竞聘上岗优秀的。

提拔干部一般要从后备干部中挑选。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对符合任用条件的后备干部提出任用建议。需要从后备干部名单以外提拔的,应向党委说明情况。

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与公司批准进行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活动。后备干部的任用实行任期制、公示制、试用制。

附件:

1、公司后备干部推荐表

2、公司后备干部简要情况登记表

3、公司后备干部登记明细表

篇3:学校行政干部绩效考核办法

考核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行政干部、各部门负责人、学部行政干部的考核。

考核目的和原则

(一) 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二) 作为确定绩效工资、晋升、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三) 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原则。

(四) 注重实绩与工作态度的原则。

(五) 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

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主要指职业道德、廉洁自律及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主要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勤:主要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

绩:主要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

(二) 考核依据:以劳动合同和岗位职责承诺书所规定的岗位职责为基本依据。

(三) 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对于未能严肃认真考核的处室和部门, 取消当次考核资格。)

优秀:考核分为100~90分;

称职:考核分为89~80分;

基本称职:考核分为79~60分;

不称职:考核分为60分以下。

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 学校行政干部考核分为月绩效考核和期绩效考核。

月绩效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 依据考核细则逐月由校长室进行考核。

期绩效考核:考核采取三个结合, 述职自评占10%、民主测评占30%、月考核结果占60%。

(二) 月绩效考核基本程序

主管副校长考核、填写考核表→报校长审核批准→校办公室核发绩效工资。

(三) 期绩效考核基本程序

学校工会组织学校行政干部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述职→民主测评→由校工会将民主测评结果与月度考核结果 (期绩效考核分=民主测评分×40%+月度考核平均分×60%) 综合定级→结果公示→校长审核批准。

考核细则

(一) 一票否决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直接认定为月绩效考核不称职:

1.严重违法乱纪, 给学校带来很坏影响者;

2.由于工作严重过失, 给学校带来严重损失者;

3.不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一个月迟到和早退3次者, 或缺勤、旷工1天者;

4.出现较大责任事故。

(二) 工作态度: (10分)

1.事业心强, 有开拓、奉献精神。

2.勤政廉政, 实行校务公开。

3.热爱师生, 作风民主求实。

4.为人正派, 办事公道, 不搞小团体。

如出现教职工投诉, 确实属于行政干部工作态度的问题, 每人次扣2~5分。

(三) 管理水平: (20分)

1.政策水平:能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能依法治教、能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

2.理论水平: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 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内在规律, 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3.组织能力:能自觉执行上级指示, 协调上下级各种关系, 调动班子与教职工积极性, 热情工作。

4.管理过程:工作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职责分明, 中心工作突出, 计划、决策科学、合理, 常规管理规范, 措施得力, 任务落实, 无重大事故发生, 深入教学第一线。

如无计划 (含必须组织的活动计划) 扣2分, 工作拖拉, 造成影响的扣3~8分。

(四) 到岗出勤: (20分)

1.一个月内事假超过2次以上, 其超过的次数每次扣2分, 病假3天以上, 其超过的天数每天扣0.5分。

2.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 坐班时上网、聊天、玩游戏等, 每次扣1分。

3.擅自换岗1次或兼课的行政干部擅自换课1节, 各扣3分。

4.误课1次或兼课的行政干部误课1节, 各扣5分。

5.校以上活动 (含升旗仪式) , 无特殊情况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 事假扣1分, 无故缺席扣3分 (不重复扣分) 。

(五) 履行职责: (50分)

1.团队建设:所在部门教职工安心工作、积极性高, 团队凝聚力、战斗力、荣誉感强。如出现扯皮、打架、影响团结事件, 每人次扣2~5分。

2.工作效率:所在部门能完成、超额完成上级下达各项工作指标, 或高效质优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如未完成工作目标, 扣5分, 完成工作目标效果一般, 扣2分。

3.以身作则:各方面模范带头, 要求教职工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 兼课的行政干部所任学科成绩排名靠前。如不能起表率作用, 教职工意见大, 每次每例扣5~10分, 任教学科排名倒数第一名、第二名分别扣10分、5分。

4.安全卫生:所在部门管理规范到位, 不因主观原因造成重大失误、失职或事故。如工作失误、失职, 造成责任事故, 每次扣5~10分, 出现重大事故, 将追究主要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并解聘。

5.活动组织:能按学校要求组织所在部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不服从学校统一安排, 未按时参加的, 每次扣5~10分;校以上上交材料, 无特殊情况迟交一次扣2分, 缺交扣4分。

(六) 重大奖惩:

1.奖分:部门或个人有突出责任或重大贡献, 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为学校争得荣誉, 经学校董事会或学校行政会议确认, 每次每例奖5~10分。

2.罚分:部门或个人有严重违法乱纪情况, 有重大失误、责任事故, 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使学校形象受到损害, 经学校董事会或学校行政会议确认, 每次每例扣5~10分。

考核结果的使用

(一) 月度考核结果的使用

1.月绩效考核结果既是每月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 又是期绩效考核的基础。

2.连续两月考核不称职者或累计三次考核不称职者, 按《教职工聘任合同》处理。

3.基本考核结果按学校《教师工资分配方案》等有关文件核发月绩效工资;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比例如下:

(二) 期绩效考核结果使用

1.考核结果记入学校行政干部本人档案。

2.考核结果作为学校行政干部劳动合同续签、职务晋升、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

3.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的学校行政干部, 按《教职工聘任合同》有关规定处理。

4.期绩效考核结果按以下比例发放期绩效奖:

附:《行政干部月绩效考核表》

篇4:公司后备干部考核办法

关键词:官德;考核;评价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又要看德,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这个新要求,准确描述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而官德水平的好坏、高低与政权兴衰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关系到政府的效率,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执政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稳固。把抽象的道德因素引入公共管理之中,来研究如何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办法,代表了公共行政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西安市碑林区为例,结合前期开展的官德满意度问卷调查,就如何完善干部 “德”的考核评价办法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期提出有建设性的操作意见。

1 碑林区近年来在完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的有益探索

1.1细化考评标准,考德内容更具针对性

当前,领导干部在岗位上普遍具有职业上的政治性、权力上的公正性、社会上的示范性等突出特征,针对这一情况,碑林区明确了以“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内容的“四德”考评标准,将“四德”内容细化为4大类、12项指标和37个评价要素,让本身抽象化的“德”考变得具体明确、利于判断。同时,为避免参评人员因“顺向认可”的思维定式和“做老好人”心理,我们将“反向测评”体系纳入到考核评价中去,对干部工作作风浮躁、责任心差、办事拖拉等10项常发易见饱受诟病的问题列入干部测评的反向指标中,将所居住社区评价其经常与邻里发生矛盾冲突纠纷、不按照小区规定停车、违规养犬等一系列12个项目的不文明行为列入被考察对象的“生活圈”、“社交圈”等反向指标,使测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确保了“四德”考察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1.2 健全程序机制,考德方式更具操作性

一是“公示预告”。在被考察对象的单位和所居住的社区,提前张贴“四德”考察预告和民调公示函,并公布考察对象、方式及监督电话,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二是“公开述德”。在单位的民主测评大会上,要求干部进行公开述德,并将自身德的表现如实记入个人述职报告,同时,将述职述德报告张贴于干部所在单位和所居住社区。

三是“社区评价”。制定实施了《社区评价干部办法》,要求干部结合自身所学专业、所熟悉领域等认领一个有关社区的公益性岗位,该社区的党组织结合干部在公益性岗位上参与社区建设和有关公益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填写《领导干部社区表现反馈卡》,实行“一岗一卡”评议方式,并向区委组织部或考察组反馈。

四是“深入访调”。由组织部或考察组派专人深入被考察对象所居住的社区,通过走访座谈和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其家庭、邻里进行了解,重点考察干部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相关表现。

五是“量化分析”。以各类测评、谈话、联评和调查结果为依据,采取定量汇总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不同等次形成干部“四德”考评结论。

1.3 强化结果运用,考德导向更具鲜明性

干部的选任和“四德”考评结果的结合,是碑林区干部工作整体推进的重要标志。

一方面,坚持“一个优先、两个不任”原则,认定“四德”的考察结果是干部选任的首要依据,即:优先提拔重用在干部“四德”评价中得分为优秀的考察对象;对在干部“四德”评价中得分“较差”票超过30%,或“一般”与“较差”票合计超过50%的,不予任用。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碑林区以“四德”考评结果为重要依据,提拔任用了86名有群众口碑、品德优良、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树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另一方面,碑林区将干部“四德”的考评结果,充分运用到干部教育警示管理当中,“四德”的考评中发现一般问题的,由区委组织部以书面通报或口头谈话的方式进行警示,教育干部并限期改正缺点、克服不足,切实加强干部的个人道德修养;对考评中群众反馈较差的干部,由组织、纪检等部门视情节给予诫勉谈话、函告提醒等处理。目前已进行诫勉谈话14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来看,37%的受访者认为完善“四德”考察是“官德”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干部群众对碑林区“四德”考察工作的总体认可度较高,满意率达到91.74%。实践证明,“四德”考察的实施,真正把那些品德高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促进了选贤任能,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良好用人导向。同时,强化了干部自律意识,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干部“德”的考核评价问題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①考评指标还不够具体

虽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对干部德的考察提出了明确要求,但过于笼统、原则,没有细化的具体标准,在实际的操作中,标准感知过于抽象而导致具体工作不是很好操作,并且考核指标无法反映个人特点、难以区分高低优劣,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从“官德建设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看,当问及干部德的考察的主要问题时,41.96%的调查对象认为最突出的是“标准模糊、要求过于笼统”。

②考察体系还不够完善

“德”的考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工作,一个人的“德”好或者不好,不能仅凭其一朝一夕的举动,某人反映的一时一事的行为而草率定论。当前如何将有关干部的总体评价,即日常考察、提任期考察和年度考核的有机结合,而在最终的选拔任用阶段形成有效评价,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规章和具体的模式。实践操作中,传统的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很难对干部的德作深入了解,而方式过于新颖、程序过于严谨,实施起来往往又费神费事。同时,考察中的评价标准里,是否根据考察对象的特点进行分层分类,是否对干部属性的共性个性进行判断,是否对干部有一个统一尺度的要求,在实践操作中,分歧也比较大。约有69%的受访者认为,应从完善考察体系入手,使考德更易操作。

③考察结果运用还不够

从实际工作中的探索结果看,在目前干部德的考察中,尚有考核指标、考察方式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考察尚处于起步的阶段,所以考察结果很难充分运用,仅作参考,其科学性、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官德建设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看,39.28%的调查者认为考德的结果未能充分运用。到底将干部德的考察结果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约束性指标还是否定性指标,德的考察结果在干部评先选优、提拔任用中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如何“重德”而又不“唯德”、考德结果是否随干部实绩一起公示等,都需要在下一步的探索中整体去把握。

2.2 原因分析

①有关干部“德”考察的社会氛围并未完全形成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虽然碑林区从2010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对干部“德”考察的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此项工作持观望和怀疑态度的人不在少数,占一定比例的调查者认为,开展干部“德”考察很好,也非常必要,但此项工作要真正搞好却很难。如在居住地社区对干部进行考察过程中,不少社区居民对考察对象不了解,有的即使知道也不想说、不愿说,对整个考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远远不够。从整个社会所反映出的具体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对干部德考察的探索实践也是态度并不统一明朗,质疑声此起彼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深入推进。

②有关干部“德”考察的理论基础并未完全夯实

“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践一再证明,我们的工作只有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够有效探索、成功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某项改革走向成功的关键和行动指南,就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对科学的制度设计。实践探索中我们感受到,此项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仍然是实践探索多,理论研究少,急于出成果,而少了思维理念方面的深层次思考和长远考虑,加上缺少必要的顶层设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探索的实际效果。

③有关干部“德”考察的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由于“德”的隐蔽性和特殊性,对具体从事考德工作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考察人员的能力、水平、爱好、思维方式、心理品质等又各不相同,对同一个人或事的评价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德的评价结果出现差异性。同时,受访者的思想也存在复杂性,有的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主动回避问题;有的怕影响同事关系,或是为了帮助“朋友”,而夸大成绩,隐瞒问题;有的出于嫉妒、报复心理或为了把考察对象推出本单位,不进行客观评价。以上各种原因,致使考察人员很多时候难以客观、真实地评价干部的德。

3 完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办法思考

3.1 正向测评和反向调查相结合

在测评工作中,要求单位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和“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参与,通过概念化的转化,将有关“德”的一些抽象的评测项转化为可直接感知的具体指标,要求上述参评人员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了解”的4 個档次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评价。以上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导岗位和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实际情况,选出测评中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负面现象作基本评价指标,按照“群众意见大”、“社会有反映”、“无反映无意见”和“不了解”4 个档次从反面作出对干部“德”的评价(有86%的受访者认为,在考察中增加反向测评指标很有必要)。最后,若有被考察对象涉及到负面言行中的某一项,通过实地调查或谈话进一步了解证实是否属实,如果属实,该干部的“德”这一项就不能为优。调查结束后,通过对反向调查结果和正向测评结果的逐一对比、相互印证等,对被考察对象进行较为准确的评判。

3.2 重点解剖和事例印证相结合

在民主测评中已掌握的干部基本情况的前提下,针对干部群众反映集中、关注度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可通过个别谈话、民意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专项考察,考察时要注意与其岗位特点相结合,有所侧重,要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解剖,理清头绪、找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为减少考察失误,增强评价的公信力和有效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干部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也要通过其工作、社交、生活等多个圈子进行观察,听其言、观其行,在其居住地和服务联系的社区、在其同事、邻居、亲属、朋友等处收集其典型事例,将有关资料、现象所反映的事实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看干部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圈内”、“圈外”一致,对干部“德”的表现给予充分实例印证,形成客观全面的定性结论。

3.3 点上和面上相结合

德的考察作为干部考察工作的一个点,必须与能、勤、绩、廉的考察全面融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一方面要增加述德的内容。要求在年终考核和提任考察中,在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增加述德的内容,考察对象全面报告自身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改正和努力的方向。根据工作需要,述职述德可采取口头方式进行,也可采取书面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要将德的考察结果同工作实绩一起公示。可尝试在工作一线公示政治品德、向服务对象公示职业道德、在生活社区公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将干部的德才表现晒出来,由大家来评判,表现好与坏、说的真与假,由干部群众说了算。

3.4 现实表现与过去成绩相结合

大部分的考察对象不仅仅只在一个单位工作过,对此类人员要实行延伸考察,不能只看在现在所在单位的一段时间的表现就轻易下结论,要通过对干部处事方式、成长轨迹等提取的要素中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基本思想,联系过去的工作实绩综合分析。“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到被考察对象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进行追溯回访,原单位的同事群众此时应对其有冷静客观的心态且没有顾虑心理,再加上对前任和现任的比较,更加能够畅所欲言,得出的评价结论会更加公允。同时,深入被考察对象在前一岗位调离后的各类反映,与其在现岗位的德才表现可相互比较、互为印证,增强结论的准确性。

3.5 静态考核与动态考察相结合

要强化日常的静态监督,定期向考察干部的有关部门即纪检监察、检察院、公安、计生等相关部门征求意见。畅通反映问题的渠道,设立公开的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选聘有关干部监督工作的监督员和网络舆情监督员,注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信息。建立干部“德”档案,将日常收集整理到的有关干部德的情况特别是严重影响干部形象、影响正常履职、影响提拔任用的情况及时收录在案,作为干部德的定期考察、专项考察和综合评定的重要参考,在年终考核、总体评价时发挥重要作用。考察组在考察中要注重对个人事项报告、民主测评、考察谈话、征求意见、日常及关键时刻德的表现等情况的了解,把握干部的“四德”表现情况,并作出综合评价。

4 结语

篇5:公司后备干部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了有效保持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保证新老干部正常交替,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通知》的精神和党的干部政策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和《中冶集团子公司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管理办法》和中冶集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是各子公司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要职责,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由党委负责,组织人事部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建立健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度,有长远规划,并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培养。

第四条后备干部数量:子公司正职后备干部按一职二备要求选配,副职后备干部至少按一职一备选配。

第五条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干部方针,坚持“四化标准”,注重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发展潜力。

1.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决定和各项规章制度;

2.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勤政廉洁,爱岗敬业,业绩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组织管理能力强,有发展潜力,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好的创新精神;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

4.各子公司领导班子正职的后备干部,一般应是本届班子成员中的副职,也可以是领导班子之外的其他优秀同志;各子公司领导班子副职的后备干部,应是领导班子成员之外的优秀同志。

5.年龄要保证领导班子正常衔接,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一般不应超过45岁,副职后备干部不超过40岁。

6.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能保证未来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

第六条后备干部的选拔

1.后备干部的选拔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扩大视野,把民主推荐、民意测评、领导推荐及部门推荐结合进来,有条件的子公司也可试行竞选,通过考核答辩发现人才。

2.组织人事部门对被推荐的对象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报子公司党政有关领导讨论、确定,然后报集团公司备案(备案材料包括:干部履历表、考核材料和推荐意见)。

第七条后备干部的考核

1.对后备干部的考核采取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形式多种多样,着重考核“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注重业绩、发展潜力和群众意见;

2.组织人事部门对后备干部每年(或工作变动时)进行一次全面考察,考核后要明确反映工作实绩、才能特长、政治表现、存在问题,并将考核材料存入

后备干部培养考察档案,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八条后备干部的培养

1.后备干部培养要坚持德才兼备、定向培养的原则。要根据每个后备干部的特长,确定最佳的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既要大胆放手给他们压担子,更要严格要求。

2.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金融、资本运营、财务、法律语言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有计划安排后备干部到党校或集团培训学院等单位进行培训,系统学习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敏锐性。

3.后备干部要有一线工作经验,要求在本企业内不少于二个主要部门任过领导职务,其中至少有一个部门是负责全面工作,业绩突出。建设公司(院)正职的后备干部还要有主持本企业二级单位工作的经历,并卓有成效。

第九条后备干部的管理

1.后备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子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后备干部由各子公司组织人事部门掌握、管理;其中,子公司的后备干部报集团公司,在各子公司协助下,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实行跟踪管理;

2.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考察档案和后备干部数据库,及时存入培养考察材料,以便掌握后备干部的成长情况;

3.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要有竞争,对考察后对实绩平平、综合素质进步不大,不宜做后备干部的要及时调整出去,把在实际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人才及时补充进来;

4.子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对后备干部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子公司组织人事部门每年要向子公司领导和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写出一份后备干部工作报告(包括培养计划、考核材料、调整补充人员名单),集团公司对各子公司后备干部工作要进行不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篇6:公司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办法

公司~年度中层干部考核测评表姓名:

职务:

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等次优秀(5分)合格(4分)基本合格(3分)不合格(1分)德(25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及上级管理部门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下一页

上一篇:小学作文词语总结下一篇:桂林小学排名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