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拓展训练学习体会

2024-05-02

思维拓展训练学习体会(通用8篇)

篇1:思维拓展训练学习体会

思维拓展训练学习体会

一天的拓展非常短暂,但是它带给了我的是从来没有过的震撼。在一系列拓展项目中,我不仅暴露了自身的许多弱点,也认识到自己对于团队精神理解的不足和处理方式的不恰当。可以说此次收获颇丰,尤其让我体会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下面通过所做的拓展游戏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培训师进行了一些小项目,使我们对于团队,终于有了初步的理念和认识。之后,拓展训练项目正式向我们迎来。我们被分为了四个小组,我被分在了超人队,这是一个有16人的团队,我们这天进行了主要有三个较大的游戏,第一个游戏是通过图片猜数字,第二个是在室内进行的,通过逐人传递数字以及符号,第三个是由四个小游戏部分组成的。团队的吸引力来自于团队内部的合作力、沟通力和信任力的交集。

1.塑造团队灵魂----打造信任力

信任,作为高素质团队的起点,能制约和推动团队的发展。团队能不能飞跃,首先看在团队中能不能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从个人关系中不难知道,信任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却又极容易被破坏,破坏之后要恢复又非常困难。但信任会带来信任,不信任会带来不信任,要维持一种信任关系就需要团队成员的精心呵护。这几个游戏都需要我们对团队成员有足够的信任,特别是最后一个游戏,其中在“不倒森林”这一项,当前一个团队成员不小心倒杆,甚至不止一次时,你得充分信任你的队友,让他不至于由于倒杆而心情越发急躁,如果你信任甚至鼓励你的队友,这个游戏就能很好很快的完成,团队就愈加和谐,充满战斗力。

2.解决团队冲突----打造沟通力

沟通力是团队里的成员有效沟通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沟通的及时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上。沟通力是衡量团队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它联接着信任和合作,可以说是高素质团队紧密团结的纽带。

对一个团队来说,要使其良性运作,团队成员与领导者应共同努力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有效沟通是团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决背景、文化、习惯、理解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是构建团队沟通的第一步。背景文化,理解习惯差异是团队管理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习习惯、理解习惯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对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为此,首先通过细致深入的沟通,让团队成员彼此了解他人的理解习惯和文化背景,排除沟通上的障碍;其次,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如画图传达和谈话交叉运用;最后,尽量通过标准化解决问题,如语言要规范,动作要一致。

第二个游戏是数字及符号的传递,它要求我们团队成员有很好的沟通,通过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使每个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其它成员也能看到,达到信息的收集,然后队长总结归纳信息,和成员交流,最后形成一致的方法。一开始我们在做这个游戏时,失败了就是没有很好的进行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传递的中间环节就是由于有队员按照自己的行为、理解习惯向前一个队友发出了错误的数字。经过再次的沟通才成功完成传递。

3.形成团队魅力----打造合作力

合作的基础在于信任基础上的有效的沟通。没有信任就不谈沟通,没于沟通就没又合作。我觉得团队要想获得成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第一个通过图片猜数字的游戏项目,我们超人对之所以最后快速顺利的完成了猜图任务,就是因为我们有了密切的合作,同时在合作的基础上很好的发挥了成员中个人的特点,实现自我价值,满足成员需求。游戏开始前我们首先选择对游戏规则理解更透彻的队秘作为进圈里的挑图人选,因为我们知道在游戏的前一两轮可能玩不成全部的识图任务,所以我们队成员进行了分工,有记图的,识图的,指示的,叫喊的,但这只是第一次分工,随着进入游戏的第二轮,全体队员对游戏规则有了进一

步理解,对图片信息有了大概印象,第二轮开始前队长对成员分工进行了调整,充分发挥个人特点。随着进行到游戏第三轮,我们的团队合作力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基本掌握了图片的所有数字信息,经过交流沟通,最终在第四轮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游戏任务,获得第一名。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每一轮进行完之后,我们都进行及时沟通与交流,并对成员分工重新调整,正是这种合力才使我们队有了出色的表现。

团队合作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目的:达到团队的总目标和到达团队成员的自我实现,满足成员的最高需求。正是这两个目的才打造出团队的魅力----合作力。合作产生了团结,产生了狼群似的团队,实现了现代人的群居心理需求。因此团队具有了其他组织没有的独特魅力。

随着第三个游戏的结束,各队打着自己的队旗回到了教室,最后培训师让我们观看了一段DV,它记录了我们这一天的拓展培训历程,我看着身边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突然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次的拓展,考验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耐力、体力,更多的,它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优秀的团队,什么是集体的利益,什么是信任,什么是沟通,什么是合作。这次拓展,是一次身心的大洗礼,是进一步推动我全力以赴作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一种考验、一种气概。经过洗礼的团队人,会继续向前迈步,会继续发扬已经被激发的团队精神,会继续让团队这艘“战舰”乘风破浪,勇敢起航。

学员:易文勇

篇2:思维拓展训练学习体会

首先什么是思维呢? 我认为思维是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哪里来的呢?是他的生存环境。人与事,看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和他人聊天。都是对事物判断能力的理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就是思维。思维就是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

对于喜欢心理学的我喜欢用心理学来解释思维是怎么产生的?

先要明白什么是思维,《知觉生长模型》理论认为思维是意识流在推动力、吸引力等等力量的作用下,在人脑知识结构的知觉单元之间运行的过程和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这种过程产生了结果,就是思维的结果,又叫理性认识。因此,建立知觉单元的时间就是思维产生的时间。知觉单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感觉系统的表象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在人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中逐渐完成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表象也是在个体生活经验的积累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知觉单元的发展不是在表象发展成形后才发展起来的,它们是同步发展的,整个知识结构也是同步发展起来的。从出生到一个月时间,新生婴儿增加了许多表象。一个月后,各种知觉单元纷纷建立。母亲知觉单元是最早建立的知觉单元之一。在母亲的知觉单元中,母亲的体香、胸罩的气味、母亲头、面部、身体的特征、笑容、声音等等构成了核心结构。衣服、颜色、体温等构成了外周结构。在这期间,婴儿襁褓、衣服、被子、小床、澡盆、毛巾、奶瓶等知觉单元也都建立了。因此,一个月左右时间,就是思维产生的时间。

思维分很多计算机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为什么要树立批判性思维?

我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就是:面对一个结论/描述/现象,不盲目肯定、否定,而是要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该结论/描述/现象提出了哪些概念?前提假设是什么?前提假设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如何推理的?推理是否符合形式逻辑?结论是什么?结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结论如果产生了实际效应,对谁影响最大?

第一,我们日常看到的文字表述往往是不完整,或不清晰,要么前提假设没有,要么推理过程没有,要么结论没有,需要我们补齐,特别是结论,中国人比较含蓄,话都说“三分”,如果不能清楚知晓“弦外之音”,即隐含的结论,会对实践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即使是前提假设、推理过程、结论都是比较健全,我们还需要判断其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形式逻辑,是否值得相信。这需要们多学习、多实践,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要注意到每个人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读书处处有个我在”,“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其所处的时代的局限,即任何人都受到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约束,难以完整清晰预测未来,所以需要与时俱进;另外,任何人的思想观点,都带有价值判断,都从一定的利益出发,当然这个“利益”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某一团体、阶层的,也可以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作为青年人,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这样才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盲目相信、盲目否定某些观点。

在实践中,要对自己应用批判性思维。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常常会策划制作一些活动方案,传递某些信息,希望这些活动、信息能够影响到对方,比如合作伙伴、客户等,提升工作业绩。这就要考虑一个问题,这些活动、信息是否能够发挥作用?此时,我们要对自己运用批判性思维,说服自己,过了自己这关,才有信心说服对方,这样实际效果才是必然性多一些、偶然性少一些,否则,工作的实际效果必然性少一些,偶然性多一些,那就是在赌博,是在撞大运。

思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谁都有谁也说不上是什么但是它就是存在。影响着我们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例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2.理论思维 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例如,根据“凡绿色植物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一般原理,去判断某一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学家、理论家运用理论思维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师利用理论思维传授科学理论,学生运用理论思维学习理性知识。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1.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例如,医生听到病人的简单自述,迅速作出疾病的诊断;公安人员根据作案现场情况,迅速对案情作出判断;学生在解题中未经逐步分析,就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猜想等的思维。2.分析思维 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病症的多种检查、会诊分析等的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工程建设中把多种实施方案经过筛选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方案等的思维。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案的提出等的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智力活动不可缺少的思维,都带有创造的成分,而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

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学生按例题的思路去解决练习题和作业题,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等。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技术革新、科学的发明创造、教学改革等所用到的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等。

最后个人推荐本人认同的思维的方法分析法通过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单独研究,以了解整体的本质的思维方法即分析法。如: 1.定性分析 回答“有没有”、“是不是”。2.定量分析 回答〝有多少〞。

3.因果分析 原因引出结果,回答〝为什么〞。4.可逆分析 结果成为反过来的原因分析。5.系统分析 动态的、多层次的分析。

综合法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属性、要素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认识事务的全貌及其本质规律。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分析向综合转化,另一方面综合还要向新的分析转化,不断研究和认识新事务、新问题,以构成和发展科学理论体系。

什么是思维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什么都要靠自己。一种逆向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还是有很多乐趣的。

2015030114

15计管 李峰宇

篇3:语文学习与思维训练

然而现在许多学生觉得语文课没什么学的。为什么?仔细想想是我们许多人把语文课上成了花样繁多的程式化的课, 语文味道淡薄了。那么如何改进语文课教学?

首先, 就是把繁复变简单, 把花样众多变为最单一的表象感知规律的语文形象思维。

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知道思维是人的高级认知形式。思维过程是人的大脑在解决问题时的高级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依赖的是人脑这个外在的物质载体, 但人脑内在的状态却构成了人思维的差异性。所以我们要了解人脑的内在状态差异。但人脑的内在差异不完全出自人脑结构的差异, 它虽然包含结构差异, 但这不是主要的。这缘于人脑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只是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在功能的分布上他们基本是相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每个部分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同, 才造成了思维的差异性。

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内在认知的操作过程。它主要是通过运用观念、表象、符号、语词、命题、记忆、概念、信念等内隐的认知操作来实现思维过程的。所以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就要注意这些内容的运用, 时时调动内在的认知条件, 让他们进入一个积极的协调的持续的运行状态, 使它们构成的各种思维顺利完成。

因此, 我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 要尽量多地把表象文本呈现于学生的视野。表象是最直接的感觉与知觉的联合。这样我们在文本学习的时候就要多准备一些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的可视内容, 从视觉上冲击学生的大脑。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有些文本如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等, 可以运用丰富多彩的表象形式, 而一些古代的“说、序”和现代的议论文、说明文等等又如何来利用表象。我这里举一实例。高中语文课本有一篇江泽民的文章《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可以说许多老师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政论文来学, 只学议论文的基本要素, 处理得非常知识化。其实这个文本的语文知识很简单, 结构也很典型, 如果教师就这样处理一点也不错。因为这样教学遵循了教育的最基本的宗旨“知识本位”, 但它的危害确是使语文独特的生命力丧失了, 同时也忽视了现今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另外两个原则——“人本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理念。我认为语文学习在这篇文本中决不单单是语文知识的学习, 我们的语文学习要塑造学生的灵魂, 在文本的学习中让他们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 语文无穷无尽的魅力。

所以, 教师在处理这种看似非常知识化、非常明了简单的文本时, 恰要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 决不能简单枯燥地处理。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 如何扩大文本的内涵?在语文知识清楚的基础上, 让学生透过这一看似平淡的文本真正理解“一叶知秋”、“一粒沙就是一个世界”。

我在教学的时候, 就事先布置学生搜集北京大学一百年的变化资料, 如学校校园的变迁图片, 不同时期学生运动的图片, 百年来北大出过的名人图片和文字介绍, 北大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贡献。不仅让学生收集而且教师自己也收集。然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让学生在单一表象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做思维的加法训练思考:

1、你看到这些图片和文字, 你对北大百年历史的认识是怎样的?

2、北大的学生有什么特点?

3、北大的名人是怎么成长的?

4、在北大读书是名誉还是责任?

5、北大的校园为什么会越变越美, 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通过思考学生从表象基本得出了北大的学生具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学生进而懂得了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是在一种理想与信念的支撑下, 发奋苦读才走到了历史和个人成绩的颠峰, 也弄清了名誉与责任的关系, 明确认识到人的价值取向就是为社会与自己的美好明天, 必须要在今天做出努力, 不懈奋斗。这也是人们不断前进、不断追求的原因。

我们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完成了观念、表象、符号、语词、命题、记忆、概念、信念等内隐的认知操作过程。而从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分析, 我在这里运用的是卢梭的发现教学法。卢梭认为, 学生所知道的东西, 不是由于教师的告诉, 而是学生自身的理解, 教师不要教学生这样那样学习, 而是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正是从自己收集的大量详实的图片和文字的过程中, 发现了问题, 寻找了答案, 完成了自己的认知。印证了卢梭的话“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了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 所以人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 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 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 (选自卢梭著李平沤翻译《爱弥儿》, 商务印书馆78年版, 第149页。)

如果从语文思维训练的角度探究, 这里重点考虑的是学生的思维背景。

当我们在课堂引领学生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思维背景。也就是学生对你即将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相同的思维背景。所谓的思维背景就是学生对你所说的问题是否都能够理解。因为理解是指交流中双方有共同的生活经验, 而这共同的生活经验恰好提供给他们相互理解地进行交流的公共基础, 使他们能相互理解对方言谈的背景。简单说就是教师在引领问题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如此观念下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提出让学生接受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其实这也就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印证了九种智力因素学说中的要在学生的最佳认知范围提出问题的说法。最佳认知范围就应该是这个思维背景。

其次, 无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下的抽象思维的训练。

当学生有了思维背景后, 接下来思维运行的应该主要是无意识思维和有意识思维的训练。我们说思维在无意识状态下主要是在迷茫中行进, 在有意识状态下则主要是进行分析与总结。

我们知道有效的思维其实是经由了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阶段。当一个经验在多数学生看来比较枯燥而又不愿意接受的时候, 如果我们的课堂学习从第一开始时间就进入有意识的状态, 很多学生就有了一种被胁迫的感觉, 这样他的抵触情绪就潜在地滋生了, 厌恶的情绪开始增强, 而且在同伴间还会形成感染。如学生的一个表情, 一个动作。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无意识, 从简单、直观的现象开始, 学生并没有感觉这些和文本有多少联系, 甚至还没有想他们和文本的联系。只是从知觉出发关注这些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图片, 然后思维沿着这些形象的内容再不知不觉地延续下去, 他们的思维就会从最初的无意识思维, 逐渐随着无意识思维的延续, 开始了有意识的思维, 对图片的本身进行思考。他们的思考从哲学角度分析就是:这是谁?干什么?什么关系?说明什么?但此时学生并不知道自己是哲学的思考。他们的思维表现只初步明白这些图片是北大的, 每个单一的图片都表达了什么。而众多图片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说明了什么?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把这种有意识的思维非常明确地完成,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了。这样就把学生的思维从无意识的迷茫状态引导到有意识的清晰状态、学生理清了这个关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做了加法。借助图片思考了五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结束之时, 学生的两次有意识思维开始了:这与我们的文本内容有关系吗?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开始了明显的问题意识思维, 思维此时进入了明确的有意识的寻求答案的理性抽象思维阶段。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是快乐的, 是原自他自己内心非常明确的目的要求的, 是无外力逼迫的, 在完成了大量的和文本有关的认知活动后, 回归文本本身, 把对文本自身的思维和刚才完成的认知活动思维对接, 形成思维的二次提升。这样文本的内容在学生的大脑中加深, 文本的写作知识在学生已经内化的知识体系中自动地重新排定。一节课, 文本的学习是在看似闲笔的探究中以水到渠成的方式, 以学生自己内心的渴求为动力的方式完成的。学生不再觉得一篇文本就是一个干枯的树叉, 反而觉得是一棵由众多干枯、粗细不一、形状不同的树叉组成的一株繁茂的透着骨感美的大树。这也让学生懂得了美存在于一切看似平凡单调的生活中。它的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懂得枝叶繁茂是美, 百叶凋零也是美, 只要有一双懂得欣赏美的眼睛就总能感受到语文带给我们的万物自然的生存美。学生此时进行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愉悦的、主动的学习, 他们的思维也是顺畅的、纵深的不断地发展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这种语文思维的训练, 我们不难发现它所折射的一个道理就是:越是熟悉的离我们距离近的东西, 越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语文文本从小学就伴随着我们直到目前的高中。这样语文文本本身对学生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 虽然我们在它的外表不断变化各种形式, 但那点变化早在开学初的新鲜中消磨光了。所以我们要选择离他们日常生活远的、不十分熟悉的内容。这样思维本身喜欢对付新奇的不确定的内在本质就发生了作用, 学生的思维在新的情境中开始活跃起来。在整个思维的状态中我们能够把思维进行下来其实还借助了想象的翅膀。

如果没有想象的帮忙, 我们面对的只是一些图形、一些符号。他们是无生命的, 学生必须借助想象的翅膀, 把他们大脑中原来旧有的记忆跟眼前的图形符号连接起来, 重新选择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完成语文的想象思维。

篇4: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学习是一种很复杂的思维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与旧知识是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存在这份兴趣,他才会带着问题去动脑筋,去创新。在这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

首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轻松、活泼的教育氛围,学生才能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才会旺盛,学习热情高,思维才活跃,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才会有利于创新。我上每一节课时,都要围绕课文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所设计问题感兴趣,愿意去学。例如,教学《检阅》一课时,我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替博莱克写一篇日记,来表达他参加了检阅后的激动心情的小练笔,又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让每一位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学生对这个内容非常感兴趣,都有了要发挥想象表达的欲望,个个跃跃欲试。

其次,要求教师评价在后。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产生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把课堂上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辩论、交流、探讨,自己找问题答案,一旦发现有成功的地方,教师再加以点拔和引导、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必会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所谓“勤其练习”是让学生在教师诱导下“运其才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灵感,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这样才会有所创新。

二、拓展思维,启发想象,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启发学生的想象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正处在创造力开发的最佳期,好奇心强,好幻想,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很强,无思维定式。创造的火花容易闪现,教师应抓住这样的好时机,鼓励学生多创新,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新大钢中也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首先,允许学生有一题多答案的情况,赞成“异口同声”的现象,每班几十个学生思维都非常活跃,总会产生五花八门的想法,正确的有之,错误的难免。教师不要硬往路上“牵”,要因势利导,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各抒已见。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拓展思路,想法。诱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对问题进行全面对观察、多向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如教学《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拓展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其次,打破“心理定式”,鼓励学生创新。人们在进行一些活动过程中,容易形成心理定式。学生学习也是如此。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消除心理定式的影响,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不要被前人的结论和专家的权威说法所束缚,大胆求异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说,说出不同观点和看法,给予他们创新的自信心,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

三、提供开放性材料,挖掘创新潜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结合当前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提供一些开放的学习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在课堂上把自由还给学生,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创造,发展学生思维,为他们提供广泛的知识背景,进而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

首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物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必要的活动,利用活动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理解知识。走出课堂去实践,带入课堂观察,课内外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和“发现者”,体验创造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我们的本土资源,本土资源是最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好乡土资源进行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的效果。挖掘乡土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很好的独立学习的过程,尽情发挥个人潜能。这个环节教师要进行合理的策划,引导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完成。学生自主分工,团结合作,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着重在综合性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体验人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一定时期内获得自己的发现和结论,从中初步体味综合性学习的乐趣。

其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样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例如,学习《司马光》一课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让学生在课后去实验、去發现,去研究创新。

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口语交际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学习《在家里》、《小熊可爱》等课时,让学生不拘泥于图中内容,想象表演,通过表演领会图中意思,而后再把所演的内容写下来。学习“识词学词学句”课时,如写“安徽黄山”、“西安兵马俑”等风景名胜,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实践,看看我们本地有哪些风景区可游览。这样,学生所说的和写的短文有血有肉,思路也比较清晰,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四、评价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乐趣

逐步建立符合创新教学要求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机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评价。互相鉴赏活动成果,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素质等方面作出评价。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评价,肯定。教师的肯定、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雨,不仅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上次创新活动中去。下一次的创新兴趣又被调动起来了。这样良性的循环往复,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他们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爱学生应让学生以创新为乐,应以学生的思维有独创性、灵活性和精密性为乐。例如,学习《称象》一课时,有一个学生说找一块大木板,做成跷跷板形式,把大象从一头赶上去,另一头用人去压,压平为止,称一称每个人的重量,然后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可是旁边的学生就提出反驳说:“哪有那么大、那么结实的木板呢?”“大象又怎么能站住脚呢?”等一系列问题。但是,我没有对这样学生提出的方法做否定,而是采取鼓励的方法。首先,肯定他的想法是完全有道理的,很有说服力。如果有可能的话,用他的办法就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个发言的同学脸上有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在以后的课堂上他总是大胆发言、大胆想象。

篇5:大学物理思维训练学习心得与体会

学习大学物理思维训练,是锻炼我个人思维运用的一个重要方式,物理这门课在大学的学习已经不同于我高中和初中的物理学习,很多大学物理的内容在以前看起来也许就是天方夜谭,这要求我们以一种新的学习姿态来对待,比如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章节学习,我们就不能按照以前的旧观点来强制自己来接受,这样对于学习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大学物理思维训练带给了我什么?我觉得首先是严谨踏实的素养,思维的辩证性,逻辑理解能力的培养!当然这所有的一些都是基于踏实的学习物理而不是为了在考试中拿高分的基础上的。其次是思维的广度得到了质的飞跃!学物理的人会有非常非常广的思维,他考虑的小到粒子,大到宇宙,思维空间非常广阔,这样,思考问题的时候,就会很有深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严格的、精密的基础课学。使我们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物理实验呈现的问题,考验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加深了我们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体的印象,即大学物理更多地依赖于高等数学。在学习大学物理过程中,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要有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这些概念、定理与中学物理的异同,在充分理解概念和定理的基础上要做一定量的习题,做题过程中充分体现题目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关于学习大学物理的建议,我认为一是要认真听讲.不仅要听老师对物理概念,物理内容的讲解,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二是及时复习,勤思多练.还要学会保持对物理的兴趣。三是要关注各种物理研究的最新前沿成果,多读报纸多看新闻,积极踊跃参加物理竞赛,增强自信心,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

篇6:思维拓展训练学习体会

一、拓展训练使我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

拓展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它不单纯使身心受到了考验和锻炼,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给人启迪,这种启迪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会使人终身受益。在训练中,有的活动看似非常简单,但实际运作中却漏洞百出,失误不断,以至于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看似简单却总是失败呢?其中原因诸多,但我认为,还是一个思维方式受传统观念束缚的问题。平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大多是按正常的思维逻辑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按部就班地有板有眼的处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一遇到特殊地理环境和新的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无从下手。在总结失败教训时,我们总是认为失败的理由很多很多,如没有计划性,没有统一的指挥调度,没有合理的安排部署等等,但细细想来,还是一个思维定式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没有开拓思维方式,总认为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没有在特殊情况下求得应变的能力,因而总是失败。作为单位和个人,通过拓展训练,我们都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越是简单的事,越要扎扎实实的干好,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冷静对待,从容处理,敢于在困境中超越前思维,以求得新的发展和进步。

二、拓展训练使我深刻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训练使我振奋了精神,鼓起了我今后战胜各种困难的的风帆和向胜利彼岸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世上五无难事,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人自己,所以战胜自己就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当我站在8米高的断桥上的那一刻,往下一看,顿觉心跳加速,恐惧袭来,但在队友鼓励下,我深呼了一口气,集中力量往前一跃,成功!那一刻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实际工作中,当我们面临困难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胆怯,退缩的时候,就如同我们面对断桥时,会胆怯,会想到退缩。但是如果我们都能像拓展训练中在断桥上超越自我,勇敢的跨出那一步,那么当我们再次面对困难时,我们会发现,跨出去原来是如此的简单。

篇7:思维训练对孩子学习有什么帮助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理解力、判断力、概括力和推理力的训练。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后边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

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21.冬冬有5支铅笔,南南有9支铅笔,冬冬再买几支就和南南的一样多?

22.小平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去取。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23.马戏团有1只老虎,3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24.春天来了,小明、小冬和小强到郊外捉蝴蝶,小明捉了3只,小冬捉了5只,他们一共捉了12只,小强捉了几只?

25.小华和爸爸、妈妈为植树节义务植树,小华植了1棵,爸爸植了5棵,妈妈比爸爸少植2棵,妈妈植了多少棵,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

26.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

27.小红有2个玩具,小英有3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红多2个,小明有几个玩具?

28.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29.3个男同学借走6本书,4个女同学借走7本书,他们一共借走多少本书?

30.王老师有12元钱,正好买一支钢笔和2个笔记本,如果只买一支钢笔,还剩6元钱,你知道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篇8:制图学习——培养习惯训练思维

树立成功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

比如在第一节绪论课我都要特别强调制图与其他文化基础课没有关系, 它主要是多练多想。告诉大家在这门课程上都是一样的起点-零起点。鼓励他们放下包袱, 只要用心都能学会。只要你多想多练每个人都能学会, 这样首先就鼓起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在刚开始学习时如果发现学生有一丁点进步便大胆鼓励, 首先使他们有信心树立起成功意识, 学习中不怕他们想得离奇, 就怕他们不想只等着老师做。其实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学习的气氛好了情绪激动起来了, 教师顺势引导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思维活动中, 这样效果更好。

成功意识的树立还可以体现在作业批改中, 作业是每位学生在一堂课后向教师呈献的劳动成果, 为了让每位学生在作业中享受到成就感, 老师在作业批改上对于全对或基本全对的作业批上“很好!”或“优!”;对于正确率较低的, 就找出他画对的地方并写上“很好”, 而在他画错的地方打引号;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每一次作业看成是跟学生的一次对话交流, 学生课前课后也会喜欢向教师提问题?这里是怎么回事, 应该怎样做正确。这样比作业比成绩蔚然成风, 有的同学不打满分就不罢休, 直到听到老师说“很优秀了, 快能打满分了”。才满意的交了作业。版图作业也是同样的, 刚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他必须按国标要求做, 作业不光要正确、规范而且要美观!敷衍的一定不迁就。有的同学刚开始一幅图能画十几遍直到自己感觉到能拿出手了, 老师说可以了才交才松了口气, 而且他们也有了成就感。习惯是养成的, 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一直会仔细认真。在第一次版图作业前我总是拿一些上一届学生画得好的样图展示给学生, 激发他们的好胜心, 他们纷纷表示不会比上一届同学画得差的, 赶超他们!那么版图作业后我会及时点评并告诉学生为什么他会成绩高、他会成绩低、要点在哪里, 以及如何用绘图工具能出来的图美观等要领。学生下次必定会尽量改正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渴望成功的!

制图教学接触的图样、物体都是形象信息。在三维形体与二维形体的相互转化过程中, 需要空间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参与, 但这些思维都是以形象为对象和结果的。所以形象思维起着主导的作用。那么制图是根据实物、模型和轴测图画三视图来练习的, 这样通过积累图像信息来达到形象思维的训练。教学初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物、画轴、测图等来增强感性认识, 通过记图, 即在理解的基础上, 记住基本体、简单体的图形特征与它们所反映的空间实物形状图与物之间的特征及其联系。学生在想和做的过程中手脑并用, 左右脑协调活动, 形象思维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从而激活右脑, 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有这样一个说法“制图课是训练思维的体操”, 的确, 制图课程的学习不光是形象思维得到锻炼, 同样也使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得到训练。发散思维是指为解决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而批判思维是指那种能够抓住要领, 善于质疑辨析, 基于严格推断, 富于机智灵气, 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是通过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通性、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 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在制图教学中, 通过一系列的典型作业习题作为发散点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比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题型训练思维的流畅性 (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 对一个问题产生多种多样的思路) 和思维的变通性 (改变思维方向、克服定势影响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制图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为在做已知物体的一个主视图, 让学生补画左视图这类习题时, 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都会发动起来, 头脑中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与之相符的图像, 通过批判思维去伪存真, 寻求到一个或多个答案。实际上也是训练了创新思维。

精选作业题目, 训练创新思维

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和广阔性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环节。要培养这种思维品质, 就是要使学生在解题时会思考, 善于思考, 而不陷入茫茫题海中。教师在精选题目的同时, 要善于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以不变应万变, 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习题时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只要发现学生的想法有一定的正确性, 就要有意识地表扬并鼓励其继续思考。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习的自主能力逐步增强, 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制图习题大多是寻求一个答案, 这样其实就是对集中思维进行了有效的训练。集中思维是指通过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方法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证明, 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 要经过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 再由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所以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中思维。视图表达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学习机件的表达方案时, 对一个零件让学生选择和确定表达方案, 学生的思维会充分发散, 其表达方案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将学生的各种表达方案张榜公布, 让学生相互比较, 分析优缺点, 然后让学生在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最理想的方案。这样在训练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训练了集中思维。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要敢于对教材和老师所讲的见解质疑, 这样进一步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既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还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而且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所以说制图课的学习实际上不仅仅是建立空间想象力,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培养严谨、细致、求实的绘图精神和思维习惯

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学习绪论课时就介绍中国工程图学的发展史, 渗透“至详至悉, 毫发不爽”的图学理念。我国古代工程制图对绘图比例、尺寸的标注、图线的样式都有严格的要求, 要求图样“至详至息”、“无亏”、“无差”、“图样界画, 不爽毫发”。反映出我国古代工程图学工作者严谨、认真的制图作风和求实的精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都要求工程制图人员树立良好的图学精神。为了培养学生树立这种图学精神和理念, 所以必须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耐心、并且有恒心。细心, 就是要求学生在画图时不能粗心大意, 思维要缜密, 养成“只要是会的就要是对的”严谨作风, 即只要会做的题、会画的图就要保证是完全正确的。这样的要求对高职学生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 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坚持逐步渗透这一思想就会收到效果。鼓励学生对教师批改的作业认真反思, 仔细推敲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 细致的思维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另外在学习中还要有耐心和恒心, 对自己认为的难题不要轻易地说“我不会”而等待答案, 而应该找出难点, 然后一一攻破。这种学习精神的养成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敢于面对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滨慧.基于《机械制图》课程实践创新的教学改革[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

[2]潘美祥.制图:训练创新思维的“体操”[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

[3]高红英.探索《机械制图》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

[4]林宏, 等.工程图学学科思维训练的研究与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 2000, (4)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思维拓展训练学习体会】相关文章:

创新思维训练实践体会10-23

思维拓展团队培训心得体会04-10

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04-21

思维训练教案04-14

思维训练《小偷》04-16

思维训练散文04-24

表象思维训练04-27

思维训练七05-06

科学思维训练05-07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心理测评总结总结下一篇:福华小学第四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