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

2024-04-21

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共6篇)

篇1: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

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教学目的:

1、由“物”引发联想,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他又说:“人类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的确如此,人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思考。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思考可以让我们成熟,可以让我们深刻,可以让我们个性回归,并且更重要的是它能导引我们走向未知„„

二:首先让我们看一幅画片

今天这节课,我希望每位同学能充分利用上苍赐给我们的这一个大脑进行思考(打出画片: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议论发言。)

小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有说直觉的,也有深层的分析。这中间既带上了强烈的想象的色彩,又带上了理性色彩。其实,思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素质。

三:接下来,我们走入今天的正题——思维的拓展。先看第一个话题:打出课件:1+1=1

师:这个公式从数学上讲能成立么?

[生]:不能。

师:可在现实生活中却能成立,能解释得通,而且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它到底能够表达些什么含义?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评议。

备份课件打出:

A、一个南半球加上一个北半球就是我们的整个地球

B、两根筷子合力能夹起一个鸡蛋

C、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

D、两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强大力量。

师归纳:这说明只要我们转换思维方式,展开丰富联想,一定能赋予一个简单的公式许多生动有趣的含义。

四:打出画片:绳子

生活中我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子,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议,教师点评]

师归纳:“绳”往往具有“束缚”或暗含着“某种关系纽带”的意思。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婚姻是根绳索;溺爱,有时使母爱成为一根绳索;在喜欢记恨人的心里,恨是一根绳

索;有时,思维定势也是一根绳索。甚至,自责与自卑也会成为一根束缚心灵的绳索。

五:打出课件材料,要求学生齐读材料

红、黄、蓝三种颜色构成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一块调色板一支画笔可以描画出世界最美的图画,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以雕塑成不朽的艺术,法国著名的面包大王昂内尔·普尔拉纳仅仅利用三种原料做出千种以上不同的面包,他将一个普通的家庭公司发展为庞大的跨国公司,“普瓦拉纳”面包几乎成了法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象征之一„„

你还能想到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简单”为话题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根据话题的定位,你能看出材料中包含的哲理吗?(学生议)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打开思维。

(1)找出与“简单”内涵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平凡、朴实、单调、纯朴、简洁、容易等。

(2)找出几个与材料现象相同的例子来。

七个简单的音符构成无数的美妙的音乐,世界上最易写的字是一,最难写好的字也是一。一根普通的绳子可以打成各种各样奇妙无比的中国结;一黑一白的两种棋子,在一张格子棋盘上可以变幻莫测;平平常常的泥巴,在泥人张的手里能变成美丽的泥娃娃。墙头一只小小的蜗牛却让伍尔夫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划时代的艺术作品。

(3)从简单到复杂,这中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过程?

[学生议论,教师点评]

六: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长着一个脑袋,然而在这样看似简单的脑袋里,却装着一个复杂的大脑,以至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未能彻底解开大脑之迷。思维是千差万别的。我说这话的意思是,“简单”虽包含如此丰富的哲学意义和美学意义,但我们的大脑决不可以“简单”。归根结蒂,就是希望你们开动脑筋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来。

最后给大家两个要求:亮出你的绝活!让你的思想走进你的文章!

篇2: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

用武力可以得到天下,古时争夺天下,绝大部分都是马上得天下,征战伐猎之后,到处都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鬼哭狼嚎。战争产生了无数的怨妇、冤魂。一方的胜利以另一方的失败为基础,胜利者的欢笑背后,有着无数的泪水,闪烁着无数双仇恨的眼睛。新的局面没有巩固,到处都涌流着危险和杀机,隐藏着造反和叛乱的可能。于是,有智谋之士建议皇帝,马上得天下可以,但是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安抚天下,大赦天下,拉拢天下,重新抬出孔子,听他老人家讲社会秩序,讲礼义廉耻,讲社会的游戏规则,讲老百姓应该如何做一个顺民。大多数皇帝都采纳了。此招果然有效,社会很快就井井有条,局面很快就焕然一新。于是江山又变大治。汉初皇帝干脆来个无为而治,天下照样大治。但个别皇帝不识趣,于是很快就被赶下台。过了一段时间,皇帝不耐烦了,心想我是皇帝我怕谁,于是乱来,于是酒池肉林,于是夜夜笙歌,于是不把老百姓当人,于是惹得天下百姓揭竿而起,而天下危矣,天下倾矣!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信哉斯言!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手下,良骥荟萃,百鸟齐鸣,群鹰纷飞。而武大郎开店,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一个硬杠杠便是不能超过老武的身高。试想天下才俊之士,绝大部分身高超过老武,于是人才没有用武之地。而国家的烧饼事业,也因此蒙受很大的伤害。一个好领导带出一大批好干部,而一大批干部又带出一支支的好队伍。美玉遇到拙工,可能会被说成是石头,而石头在良工的手中,可能会被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

司马迁说:“狂夫之言,圣人择焉。”狂徒说的话,圣人也要听他是否有正确之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何况在古代,一大批饱学诗书而又愤世疾俗之士,往往散落民间,游走在江湖之间,啸傲于山林之中。如八十遇文王的姜子牙,如果不是文王慧眼识英才,他也只能湮没于杂草之中,安能一展拳脚,纵横天下?而想当初,直钩钓鱼的姜子牙,在凡人看来,不也是一个狂徒吗?其实,历史有很多狂徒,他们的建议都被君王选择性地或全部接受。能够海纳百川的君王,也一般都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的旅程,都很短暂。但人在生命的旅程中,历尽万苦千辛。他负载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人是智慧的动物,人也是抽象的动物。他要思考生存的价值,我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要思考,这个社会如何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他要思考,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如何不断增强?他要思考,我们该为后世子孙做些什么?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为,必要有所不为。有所能必有所不能,有所不能才能有所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十个指头,各有长短。人生在世,时光短暂,要有所为,必要舍弃很多欲望,集中精力,方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一个人妄图吃掉整个世界,一脚把地球踢出一个窟窿,其结果,只能是黄粱一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轻岁月,迟暮惜光辉。年少不知愁滋味,往往轻抛光阴,消费光阴,而到了人生的暮年,往往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也倍知人生之珍贵,从而加紧努力,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老太爷老大娘正在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的时候,我们的有些年轻人却在借酒消愁,埋怨父母为什么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当老年人倍加珍惜生命的时候,却有年轻人跳楼自杀。如果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加紧努力,每个人在人生的暮年,都会有一个累累的收获!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人是天下的精华。为什么不成为一头猪,不成为一条狗,这是造物主对我们的恩赐。一个人经过母亲十月怀胎后呱呱堕地,到长大成人,历尽多少艰难险阻,经过人士多少风霜。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人生,应该珍惜我们做人的资格,并且要活出人生的精彩!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我们凡事应该相时而动,顺势而为,因风借力,事半功倍。如果逆天下之势、逆人世之情而动之,终将事半功倍,甚或一事无成。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兔走乌飞,岁月如流。古代不少诗人都发出光阴短暂而宝贵的感慨。如李白《惜馀春赋》众说:“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又在《拟古》(其二)中写道:“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还有其他的诗人也发出类似的慨叹,如傅玄《九曲歌》:“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如白居易《浩歌行》:“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如司空图《杂诗》:“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送日月。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陆游《醉乡》:“痴欲煎药粘日月。”生命是一个旅程,很短暂。在大自然面前,人生是如此的渺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多少人在年少的时候抛洒光阴,到头来留下无限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百年容易过,岁月不饶人。红颜总有色衰时,切莫轻把光阴度。花有两度重开日,人无两度再少年!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人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也不一样。各人的喜好不一样,对事物的判断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唯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这个世界是多彩的,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因为千差万别,才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的精彩!

十一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容易走在一起;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有着比较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在一个单位,人们除了行政划分而形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外,还有因为兴趣、爱好、经历、年龄、气质等等差异而分出的不同群体。蜜蜂劳于蜜,苍蝇逐于臭,小人汲汲于利,君子汲汲于义。蝴蝶遨游花海,骏马驰骋草原。牛羊留恋丰美的水草,雄鹰相会于美丽的长空。世界万事万物,因为各种各样的差异,而汇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十二

我们歌颂老师,往往喜欢歌颂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显得如此的悲壮、凄美而动人,其实老师大多数不喜欢人家这样赞美他。教学的过程不是纯粹耗费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教师不是一桶水,不是一口井,而应该是一个广阔的海洋。惟有广阔的海洋,才能给学生的思想不断注进丰富的源泉;惟有广阔的海洋,才能有不同的鱼在上面跳跃,才有自由由的鸟儿在上面自由自在地飞翔。教师的物质也许很贫穷,但他的精神的世界应该无比的丰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奉献的过程,不断付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获得的过程、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断成长的过程、不断成熟的过程。老师绝对不是一根蜡烛,因为蜡烛烧完了,个体就消亡了。而我们的老师,在奉献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在他的学生身上继续得到深化,他的智慧在学生的身上会时时闪出耀眼的光芒!老师,他浩瀚如大海;老师,他深邃如蓝天!

十三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都有一死,但生命各有它的价值。历史上,很多人面对死亡,铁骨铮铮,决不变节,决不投降,决不苟活偷生!请听叶挺的《囚歌》:“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躯体怎能在狗洞子里爬出?/我期待着有一天,/地下的烈火,/把我连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十四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万众一心就会变成坚固的城堡,众口一词就会熔化坚硬的金属。众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同心同德,方能众志成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面对内忧外患,我们特别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如果这样,我们将无往而不胜!如果我们的国民是一盘散沙,那将导致整个国家的倾覆!外国人批评中国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舆论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当社会上对某个事物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意见之后,我们的整个舆论导向便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一边倒,而这往往是比较危险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十五

孔子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提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做错,也要引起重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也曾经提出这个观点。广开言路,虚心地接纳各个方面的意见,是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统治阶级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明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如齐威王,虚心地接受了邹忌的意见,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于是进谏者门庭若市,一年之后,大家的意见都说完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于是其他的诸侯国都来朝见,齐国不动一兵一卒,而战胜于朝廷。唐太宗身边有个魏征,上了许多奏疏,绝大多数被唐太宗采纳,并且按照建议,兴利除弊,国家大治,唐朝初年的国力,十分强大。历史事实证明,哪个时代重视采纳老百姓的意见,不闭目塞听,哪个时代的政治就非常的清明,哪个时代的国力就会非常的强大。与此相反,如果闭目塞听,阻塞进谏之路,哪个时代的政治就会一塌糊涂、乌烟瘴气,甚至搞得江山倾覆、国破家亡。周厉王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的统治者,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知道独占财利,却不懂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谁想独占它就会触怒很多人,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周厉王的暴虐无道终于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愤慨,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并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秦始皇也是如此,他把那些平时叽里咕噜的有不同意见的儒生活活地埋掉,把诸子百家的书籍烧掉,实行愚民政策,其结果,逼得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不要说当代社会不会出现这些事,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文化的摧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作为我们的政治家,可千万要注意!

十六

荀子曰:“肉腐出虫,木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意思是说,肉腐烂了就会长虫子,木头干枯了就会生蛀虫。一个人懈怠懒散到了忘乎所以的时候,祸害就会发生。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生命才能不断活化,肌体才会不断康健,生命的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死水一潭,会生发出很多问题,如长虫,如生蛆。不活化生命,不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一味地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沉湎于享乐之中,沉湎于虚无缥缈的幻觉之中,事物就会不断向不利的方面发展,甚至走上失败的道路、灭亡的道路。我们都知道,如果把泥鳅丢进热水锅里,求生的本能使他们马上跳出水面,但如果把泥鳅放进冷水锅里,温柔的梦乡使它们没有意识到生命存在的危险,而对逐渐加温的水失去了警惕性,而慢慢地被煮死在水中。人世间的很多事物也是如此。当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的时候,就很容易走进失败和灭亡的深渊。劳累兴国,骄逸亡身,这已经为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实所证明。越王苟践不忘耻辱,卧薪尝胆,发奋努力,精心准备,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而吴王夫差一味沉浸于胜利的欢乐中,沉浸在温柔乡中,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终于被越王苟践打败。看一看我们周边的形势,美国对中国的合围已经基本完成,为了防止中国的强大,为了防止中国在未来的时间与他们对抗,千方百计地使进各种各样的阴招损招,企图打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打伊拉克,表面上是为了石油,但其实是在西边对中国实行合围,企图攻打伊朗,其实是为了加快收紧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东边,美国怂恿日本,不断惹是生非,企图借助日本挑起战端,他们认为,此时向中国下手,趁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没有完成,是好机会,一旦等中国巨龙腾飞,他们将永远对付不了中国。我们只有看清这一点,才能明白美日之所为。如果我们一味高呼中日中美友谊万岁,而自废武功,我们有一天终将成为人家砧板上的肉,并将落下千古的笑柄。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只有苦练内功。对外,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和解和友谊,灵活运用各种外交手段,对国际上的各种反动力量,进行灵活的斗争。对内,我们要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七

荀子曰:“无冥冥之志气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意思是说,不能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人,在学习上就不会有明显的进步;不能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在事业上就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积累的过程,不进行艰苦的积累,妄图一步登天,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是不可能成功的。荀子《劝学》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说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积累。只要有恒心与耐力,滴水穿石,绳锯木断,万事可为;而如果心浮气躁,三天打鱼、四天晒网,万事不成。相传李白年少时在峨眉山学习,有一天,他不想学了,想放弃,要下山。路中遇到一个老太婆,正在磨刀石上磨一支铁棒,李白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呢?”老婆婆回答:“我要把这支铁棒磨成针。”李白深受感动,重新回到山上,继续努力学习,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学者,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同样的,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也需要默默无闻、辛勤奉献。自古以来,社会的脊梁和中坚,都是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奉献的人,少说话多做事的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胸怀伟大的目标,凭坚忍不拔的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有可能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进步!

十八

《晏子春秋》中说:“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意思是说:“君子对待别人,如果自己超过别人,就以对方为朋友;如果自己不及别人,就以对方为老师。”人,需要这样的胸怀。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也不要鼻孔朝天,看不起别人,而应该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对于弱小的国家,应该帮助他们,支持他们,而不能象美国一样,专门欺负弱小国家,搞得弱小的国家出了很多的人弹,因为他们在正面战场对付不了美国,因此只能在背后搞。如果世界上的国家之间不管强弱、不管大小,都能平等相处,那我们的地球就不会是今天这样的硝烟弥漫的味道。对于超过自己的人,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从而争取超过他们。就国家而言,环视全球,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较大,但在平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在世界的排名就远远落在背后。因此,我们不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应该虚心地向发达的国家学习,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争取把我们的综合国力尽快搞上去。

十九

《战国策》中写道:“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思是说,愚昧的人对于已经成了的事实还昏昧不明,聪明的人则在事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已有所察觉了。这提醒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要有预见性,才不至于被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是惊人的。但是,我们的有些改革,被群众批评为烙烧饼。翻过来,又翻过去。比如我们有些城市的市政建设,缺少预见性。这一任领导上台,为了出政绩,城市建设这样搞。那一任领导上台,城市建设这样搞。于是,君不见,中国的城市街道经常开膛破肚,弄得满目凄凉,群众意见很大。城市绿化也是这样,这一任领导喜欢这种树,于是街道上到处都是这种树,另一任领导上台了喜欢另一种树,于是把老树砍掉,种另外一种树。以上列举的事实,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某些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缺少预见性,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有待于加强。值得欣慰的是,为了避免城市建设的无序和混乱,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实行城市建设规划立法制度,实行城市建设听政制度,这是很好的现象。

二十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说:“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意思是说,观察一匹马,往往因为它表面瘦弱而错认为是一匹劣马;评价一个人,往往因为它贫穷和地位卑微而错误地认为不可取。”所以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导致有些千里马,因为外表不帅,而虚度青春,错过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历史上,以貌取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貌取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贫穷和地位卑微的人,也常常被忽视,被看低,造成英雄没有出头之日。但也有一些贤达之士,在用人问题上,能够采取比较正确的态度。如孟尝君,面对门下客冯谖的一再叫穷,并没有心生怒火,而是礼贤下士,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让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的记载:“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最后冯谖没有辜负孟尝君,替孟尝君做了很多好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你看孙猴子、猪八戒、土行孙,一个个其丑无比,但他们一个个都是工夫了得啊!人的贫穷也不是永远的,因为财富本身长着脚,会到处跑啊!如果我们是因为某人贫穷而全盘否定他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十一

有一幅对联中说:“为人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作官且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这幅对联的下半联是对的,而上半联是错的。为政者,需要风物宜长放眼量,要考虑到自己如何向老百姓有一个交代。在台上时,不要胡作非为,而避免等到下台时,为大家所唾弃、所不耻,这是对的。但是,此对联上半联劝人家不要冲在人家的前头,不要当看戏的,而应该当听戏的,这是错误的。如果大家都羞答答,不敢冲锋在前,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缺少向前发展的力量。如果大家遇事都互相推诿,这个世界就会缺少民族的脊梁。我们需要大批的敢于开拓创新的又敢于负责任的勇士,而不需要凡事萎缩、停步不前的懦夫!否则,我们的民族就将没有任何希望。

二十二

蔡元培在他任职教育总长的演说中说:“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这里,蔡元培已意识到,我国国民的最大缺点,就是人格不健全。他希望自己在健全国民的人格方面有所作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很多都意识到“立人”教育的重要性,从梁启超、蔡元培到鲁迅等,无不把立人教育作为自己的重任。如鲁迅,通过自己的如椽巨笔,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身上的种种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效的意思。看来,时至今天,先驱者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还有待于我们的继续努力。

二十三

蔡元培在19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中说:“我中国人向有一弊,即是自大;及其反动,则为自弃。自大者,以为我中国有四千年之文化,为外国所不及,外国之法制皆不足取;及屡经战败,则转而为崇拜外人,事事以外国为标准,有欲行之事,则曰是某某国所有也。”这段话可谓命中国人性格弱点的命门。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所以,不少人动不动就说我们有什么什么,沉浸在对往昔荣光的陶醉之中,而对我们的弱点和不足,却往往视而不见。一旦在外国人的挑衅中败下阵来,便变得妄自菲薄、一蹶不振。鲁迅手下的阿Q身上,便有这种致命的弱点。他要么自高自大,连自己头上闪闪发光的癞疮疤,都把它当作自己骄傲的本钱;要么自轻自贱,认为自己是虫豸,一钱不值。时至今日,我们国民的身上,仍有不少人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阿Q的影子,在这些人身上,还时常闪现。

二十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仅凭第一印象是很难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只有在长期的交往中,才能够了解一个人的本性。判断一匹马是否良马,也要经过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哪一匹马能坚持到最后,哪一匹马就是好马。三国时的魏延,一开始很不错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要造反了,可见时间是检验人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

二十五

古人说:“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意思是说,嘴是产生祸害的门,舌头是斩杀自身的刀子。因此,我们必须慎重说话,不要随便胡说八道。我们要学会说话,学会适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古人曰:“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说的就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说明了语言的威力。这一点,我们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的那些辩士的身上,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变幻莫测的外交风云中,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唇枪舌剑的商务谈判中,感受到了这一点。语言表达固然重要,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不掌握语言的艺术,不注意讲话的分寸,就会给自己和集体乃至国家的事业,带来沉重的灾难。

二十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就是说,两只老虎相斗,则必定有一方受到伤害。强强联合,会凝聚成很强大的力量,把事业推向前进;但如果两虎相争,则必有一伤,两强相斗,就一定会互相内耗,从而造成我们事业的损失。蔺相如本来位居廉颇之下,但由于他在外交斗争立下功劳,受到赵王的提拔,位居廉颇之上。这下可惹了麻烦了,廉颇要找蔺相如的麻烦。多亏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礼让廉颇,不然非来个你死我活不可。就是因为蔺相如的识大体,知大局,才避免了一场龙虎斗。历史上,两虎想斗的例子很多。如庞涓面对比他厉害的老同学孙膑,竟然使毒招把孙膑的膝盖挖掉,使他的老同学落得个终身残废。后来孙膑报了仇,打败了庞涓。还有一个例子,三国时的周瑜,也是一个小气鬼。面对比他高明的诸葛亮,他连连使了阴招损招,结果弄得诸葛亮绝地反击,三气周公瑾,让周瑜落得个吐血而死的下场。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不要嫉妒,也不要损人家,因为,两相内耗,你死我活,下场将会很惨!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比如美国,一再压制中国,不许中国和平崛起。但一旦弄得中国只有采取非和平手段崛起,世界将会变得非常的不稳定,美国的日子也会很不好过。

二十七

孙武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是说:到了能使自己灭亡的地方,然后能够得到生存;陷入必死的境地,然后能够得到生路。把人逼进绝境,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从而扭转乾坤,转败为胜,这已经为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实所证明。如历史上的“背水一战”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个道理。话说当年,刘邦出关与项羽争天下,韩信受命东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进击赵国。韩信率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驻扎,又选轻骑二千人,手持红旗,隐蔽山后观察赵军。吩咐他们如果赵军出营,就乘虚入其营垒,拔掉赵军旗,换上红旗。布置完之后,韩信便率万人先行,背靠大河布下军阵。第二天天一亮,韩信就命令进攻井陉口。赵军出营迎战,双方激战许久,韩信军假装败退,弃旗丢鼓,退入营垒之中。赵将陈余见到这个情景,遂以全军进攻韩信军。韩信军背后是河,无路可退,全都拼死战斗,勇猛拼杀。就在这个时候,事先埋伏在山后的汉军乘虚进入了赵军营垒,拔掉赵旗,将面汉军红旗插上。赵军见不能战胜汉军,便想退回营寨,却见营寨已被汉军占领,全都惊慌不知所措。汉军前后夹击,赵军大败。事后,有人问韩信:“按照兵法,应该背山面水布阵,您反其道而行之,却取得了胜利,这是为甚么?”韩信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法的一个原则。我所率的兵,大多没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将他们放在死地,他们才能人自为战,拼死争杀,如果把他们放在生地,他们都会逃走,怎能打胜仗呢?”韩信不愧熟读兵法,并成功地把背水一战的兵法原则运用在实践当中。在现代社会,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生存的危机迫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反思,从而卧薪尝胆,绝地反击,东山再起的事也时有发生。

二十八

刘安〈〈淮南子〉〉中说:“井鱼不可与语大也,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笃于时也。”意思是说,生活在井里的鱼,无法同它谈论广阔的江海,因为它的视野拘束在狭小的井里;生活在夏季的昆虫,无法同它谈论冬天的寒冷,因为它的感知局限在夏天的节气里。生活在井里的鱼和只生活在夏天的昆虫,因为受到它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视野不够开阔。海底之蛙的故事,也许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这其间包含的道理。《庄子•秋水》中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跳跃;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累时把身予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步。你看那些懈料、螃蟹之类的小虫,谁能比得上我呢?”海鳖听了青的话,真想到井中看看。然而它的左脚还没伸过去,右脚就已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它退回去,对青蛙说:“朋友,你知道海吗?海之广,何止千万里;海之深,何止千万丈。住在那样广阔的大海里才真正快乐自在呢!”井蛙听了既惊讶又惭愧。所以古人说,不登高山,不知天地之高也;不远游,不知天地之大也。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道理的。只有行万里路,才能不断开阔视野;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胸藏万汇,吐纳百川。

二十九

《论语》中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花言巧语就会损害人的德行,小事不知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一个人有着流利的语言表达,固然是一种本事,但过于花言巧语,就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而给人浮华和浅薄的感觉。在人生的旅程中,还要学会容忍和谦让。古人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对领导者而言,需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国家而言,也需要宽广的胸怀,方能客观理性地认识事物,驾驭局势。如果因为一件小事就让它随便燃烧自己的情感,那有可能滑向危险的边缘。

三十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会导致损失,谦虚会得到收益。毛泽东同志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还有一位老先生说过:人生之大祸,只一个傲字。一个人骄傲自满,听不到有益的意见,得不到有益的帮助,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很多的机会,甚至逐步走向失败。如果一个人谦虚谨慎,虚心地接受各方面的意见,那么,他就会吸纳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得到各方面友好的帮助,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骄傲自满的马谡,最终使蜀国的军队大败,使蜀国的元气大伤。而小心谨慎谦虚听取各方意见的刘备,则带着兄弟们打出了一片江山。

三十一

《尚书》中说:“爱人者兼及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意思是说,对喜欢的人,连他家屋顶上的乌鸦都喜欢;对不喜欢的人,连他家的墙壁都厌恶。”成语“爱屋及乌”就是从这里提炼出来。这反映了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往往带着感情色彩,喜欢一个人,连同他的缺点也喜欢;不喜欢一个人,就往往不喜欢他的一切。那就出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感情色彩,往往影响和左右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为了能够比较理性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我们只有减少情感的成分,多一些理性的因素,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三十二

《三国志》中说:“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为。”意思是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修养好自身的德行,而修养好自身的德行就要养成自己良好的习惯。古人把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归根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立功、立德、立言。可见古人是多么的重视德行操守的修炼。古人还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自己个人的事情都处理不了,又何以治理好国家呢?讲的是个人德行修养立身处事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国家公务员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员,要治理好天下,只有带头守法、带头执法,才能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作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中央政府为什么把反腐倡廉看得这么重要。因为,如果对腐败现象不加以抑制,我们的国家和党就有走向灭亡的可能。请问,象陈同庆、胡长清之流的原我党高级干部,能带领人民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吗?

三十三

汉朝《盐铁论》中说:“土积而成山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意思是说,泥土堆积而能成高山,水流蓄积而能成江湖河海,好的行为多了而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积累,在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的过程中,显得相当的重要。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要成就一番伟业,要进行艰苦的积累。

三十四

唐朝王勃在《秋日等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莫能污。”意思是说,纵然在污浊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清白;即使处在极为艰苦的境地,依然能保持乐观。明朝(1368-1644)中期大臣于谦写了一首诗,叫《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投身改革献身改革而不同流合污的决心。铁骨铮铮,让人叹服。公元1449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之建议,亲自出战和瓦剌作战,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明朝立刻拥明景泰皇帝朱祁钰登级,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接着瓦剌军直指明朝京城,朝庭危机时候起用耿直大臣于谦,于谦组织了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后于谦成为景泰皇帝的首辅大臣,推行改革,力求励精图治,造福百姓。由于改革触及了大地主和大贵族的利益,终告失败。后来,英宗复位,重用石亨、徐友贞等人,于1457年杀了于谦。于谦的死,使得他的改革和新法中途而废。于谦虽然死了,但他的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篇3:如何训练话题作文

一、要加强素材储备

作文主要有三部分:标题、开头、结尾。文章的标题相当于文章的眼睛。确立好的标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的开头要紧扣标题,抓住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结尾同样要再一次点明中心。

文章的开头要审好题,直接切入主题。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意味可以写出好文章,虽然学生平时看了很多好文章,但很多看过的内容很容易被遗忘,建议学生要有个摘抄本,把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写的好的内容抄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但如果坚持的话,就会看到效果。

二、要加强对话题作文的针对性训练和指导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注时代,开启作文的话题活水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关心社会动态,对社会新闻一无所知,只知道读书本上的东西。其实,国事、家事、天下事都可以当作话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环保、资源、网络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话题。学生应该真实、真切、真挚地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有了生活的话题,写起来才能游刃有余、独树一帜、脱颖而出。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多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多一份对生活的激情、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认真地感悟、体验生活。

(二)要加强方法的指导

无论做什么事,方法很重要,话题作文也一样,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写话题作文的方法指导,要围绕给出的话题来进行扩展,不能文不对题,让学生从直观的展示中来吸纳其精髓。在话题作文训练中,教师要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夸张,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三)要强化学生从多角度来确定作文大意

在写话题作文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确定作文的写作意向。突出主题,安排材料,不管是写什么,得先打定主意要表达什么,说明什么道理。学生要表述出自己对该话题作文的思想认识,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众所周知,“意”是作文的灵魂所在,意胜则文胜。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字:准,意思是不能跑题,要紧扣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意图。深,要深刻不肤浅,写出文章的深刻内涵。稳,就是要做到对文章题目把握准确,稳写稳胜。新,就是要新颖脱俗,写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要想做到以上几点,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启发多向思维,让学生多层面、深层次、广角度、按照话题的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做到面面俱到,围绕话题的类是什么、因是什么、果是什么来展开文章的联想,完成文章的写作。学生要尽可能把所能想到的内容都写出来,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三、在做好平常练习的基础之上,也要加强非常练习

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向更高一级发展攀登。在学生找好要攀登的范文后,教师还可以进行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办法,专项训练要围绕一个既定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综合训练要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的思维,综合各个写作要素来展开,争取让学生在作文上尽情发挥,闪烁发亮。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制定可以达到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切合实际,逐渐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想象、多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并能将事物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由表及里,由外在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由浅入深,从细微之处发现深刻思想,由远及近,由眼前所见事物联想到将来的发展取向。

篇4:作文思维训练

关键词:观察能力;想象思维;自主积累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80-02

作文能力,大体上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作文的基础能力,叫做写作智能,包括观察、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能力;另一部分是作文的专项能力,叫做写作技能,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剪接,语言表达,检查修改等能力。但作文能力的核心应是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之一,便是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基本内容是联想、想象和辩证思维能力,这些都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思维能力。联想包含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想象是利用自己有的表象去假设、虚构、幻想,是温故知新的创造思维。辩证思维是全面的,客观的,本质的分析事物自身的矛盾,促使学生思维发展成熟。

一、联想训练

联想,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相关、相类、相似、相反关系的反映。可以由此及彼,由近及远,从小到大,见微知著,从具体到抽象或从现象到本质,从而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预见合乎逻辑的发展,推测合乎情理的结果。联想训练主要有相关联想、相类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和自由联想。比如评析“滥竽充数”这个寓言故事,应可运用相关联想的思维方法,从一个消息源出发,引出多种结果。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联想分析,形成发散思维。1、从南郭冒充乐师终于露出马脚的角度写;2、从南郭最后逃之夭夭的角度写;3、从齐宣王爱听合奏的角度写;4、从齐湣王爱听一一演奏的角度写;5、从其他乐师同南郭安处无事的角度写;6、从荐举南郭加入乐队的角度写。由于角度不同,文章的立意也就不同。又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给人以很大的启迪。据此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可从“志”方面拟定“有志者事竟成”,“不怕路难,只怕志短”的主题;或从“志”、“力”、“物”三者关系方面,确定了“志”、“力”、“物”辩证的 统一论点,或从发感上大抒新见,“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进与退”、“付出与获得”、“一步走错,终生后悔”、“浅尝辄止”者戒、“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成功并不是进取的终点”,等等。或针对王安石游山时“志”可谓大矣,“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却未能“极夫游之乐也”的情况,联系史实“戊戌变法”实例,对“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提出异议,反弹琵琶,翻出“有志者事未必成”的新意。一题多变,一题多写,是培养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品质的有效训练方法。相似联想,自由联想等也是发展联想能力的好形式。比如,可联想与下列事物有相似点的事物,并用象征手法写成作文:1、蜜蜂;2、路灯;3、蜡烛;4、窗;5、松树等。

二、想象训练

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学生根据平时积累的材料构思文章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具体表达阶段,学生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阅读经验调动联系起来,并根据需要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的形象和意境。通过想象,人们可以把时间缩短,空间缩小,或者反之,把它们放长,放大。陆机在《文赋》中说“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由此可见,想象可以弥补实际生活体验的不足,丰富文章内容,开拓意境,突出中心。根据想象的创造性与新颖程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大类。用于作文训练,有假设、虚构、幻想等。

假设类作文,即假设自己身处某种情境,并按照假设的情境,遵循现实生活逻辑来构思作文。比如可以拟出下列文题进行作文训练:1、《假如我是班长》;2、《假如我是医生》;3、《假如我是老师》等。假设某种情境的作文,可以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使他们身心投入到相应的角色中,设计出符合人物特征的语言、动作和所从事的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虚构作文,即按所给的文题或材料去扩充创造,编造出超越时空的甚至是“荒谬”的具有传奇情节的故事。虚构作文所写的内容虽然不是现实存在,但无论是人物的经历、言行,还是事件的发展经过,以及环境的设置等,仍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带有时代色彩。比如可设计下列文题进行写作训练:1、《孔乙己告状》;2、《猪八戒买彩电》;3、《孔乙己中举》等。虚构作文尽管是一种艺术“嫁接”,但仍符合人民的审美观念。这类作文要有较高的创造想象能力,文中的材料自然来自生活,来自观察,来自长期的积累,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可用素材的敏锐程度毕竟有限,因此就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合理虚构方法。我认为:写记叙文,人物可以虚构,可按表达的需要将几个熟悉的人,取其特征合成一个人。此外,人物的经历可以虚构,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虚构。用虚构组合创造出来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的所思所行更加丰富,真切感人,从而收到异常的艺术效果。但同时要向学生讲明:新闻报道,人物传记,参观访问记,游记,说明文,应用文等是不允许虚构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作文思维训练中指导学生练习合乎情理的虚构,合乎艺术真实的虚构,有助于拓展思路,把文章写得生动真实。

三、辩证思维训练

辩证思维,它是作文能力的核心,辩证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写出来的文章立意高,角度新,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说理缜密。相反,辩证思维能力低,文章中就可能产生观点偏激,认识片面,说理不严的错误,使文章黯然失色,甚至完全站不住脚。因此,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作文思维训练的“主体工程”。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道理,一种观点,在其出现时可能是正确的,甚至是无懈可击的,但随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个观点或道理就可能出现不足或错误,不断发现和修正其不足或错误,则往往能使我们获得新认识,写成的文章也往往会具有创新特色。例如,有人说:“艰苦奋斗的精神过时了”,这话对吗?当然不对。所谓艰苦是指“生活、工作的条件差”,而它的内涵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打个比方说,过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为革命刻苦学习,当然是艰苦奋斗;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可是许多学生仍在简陋的教室里刻苦学习,不也是艰苦奋斗?将来当别人都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习,而你还在无空调、无现代化设施的教室挥汗如雨,或冷得四肢发僵的环境刻苦学习,难道不算“艰苦奋斗”?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提倡么?

指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就要注意这一问题和其他方面相关的问题的联系,否则,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清流与话源》一题,从语法上看,这个题目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但从内容上看,这二者又是辩证关系的,如能联想到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题意就会豁然开朗:“清流”与“话源”联系是密切的,相互关联的。

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既要看到这一面,又要看到另一面;既看正面,又看反面;既看主观,又看客观;既看积极面,又看消极面,这样说理就会有说服力。例如对“逆境与成才”这个问题进行评析,有的只抓住“逆境能造就人才”这一面进行分析论证,却忽视了另一面,即逆境使很多人不能成才,甚至毁灭人才的事实,这样的评析也就不全面、不足服人,而且思路也难以拓展。只有对这两方面都作分析,然后从中提出正确的成才观,即成才的关键在于主观的努力,这样分析就深刻、全面得多。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文章写作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文章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文章。实践证明,语言知识转化成作文能力,思维活动变成思维成果,其“中介”是训练。在作文思维训练中,要结合审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向性;结合立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结合选择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结合选材,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结合布局谋篇,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结合检查修改,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坚持长期循序渐进的思维训练,就一定会收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实效。

在思维训练中,灵活性、准确性、深刻性、条理性固然重要,但思维的创造性较之更为重要。因为创造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般的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的独创性、突破性、新颖性。创造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而知识是创造思维的基本要素,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所以说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篇5:话题作文思维拓展训练

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关键在于学会“想心思”,即学会思维,主张想清楚了再写,要想清楚怎么样写,做到思路顺达,语言有条理。可见得思维训练是训练作文的核心,发展思维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以下是我对发展思维提高作文能力的几点想法:

一、结合阅读发展思维。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是熟悉语言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准确性。文质兼美的文章,是阅读习作的范文。阅读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分段,归纳中心等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条理性,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懂得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材组材,怎样选段成文,转化为作文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可着重抓以下几项基本功的训练:

1、抓读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读得好,理解得正确,并能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般来说,书读得好,阅读能力高的学生文章才写得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让学生多读,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心情,把作者的语言真正学到手;

其次,要让学生读得多。平时除了上好阅读课外,注意多给学生创造读的条件,如老师可利用自修课,阅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选出一些优秀文章读给学生听;

同学之间比一比,课外书籍谁看得多,读得好;

开展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使学生多读。形成读书风气,日积月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条件,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2、抓字、词、句的训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正确地写,正确地理解意义,句子写通顺。练习方式应多种多样,如词语归类,找反义词,选词填空、辨析、词语搭配,改错句,补充句子成份等,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3、抓说的训练。说话和写作两者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训练思维方面,说话训练体现得更直接、更明显。首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要求说得清楚、明白、连贯,对说得好的同学予以及时表扬;

其次,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要与口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正确地说话,逐渐过渡到通顺、流利地写文章,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努力。

二、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观察是儿童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的必备条件。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周围的生活是丰富的,但由于年龄小,缺乏观察习惯,即使一些常见的人和事,他们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起文章来也就言之无物,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没有任何确定的目标、任务,就不容易进行观察,因此,在集体活动前,我总是引导学生把观察的对象、范围要求弄清楚,把观察任务具体化。如写一次“野炊”活动,活动前,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观察范围、任务,多注意搭灶、烧菜时的情景,遇到困难和解决问题的经过。

2、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这可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观察景物可按方位顺序、游览顺序观察物体、人物、动植物形态时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观察运动着的事物按先怎么样,然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的顺序。

3、指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在观察时,我们要指导学生仔细看、认真听,用多种感官去认识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物体就引导学生从位置、形状、色彩、质地、光亮、结构等方面去找差异;

观察人物就要从各人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个性等到方面去抓特点,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三、启发想象联想发展思维。作文写得是否丰富,有创新性,启发想象联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适当增加想象作文在整个作文中的比重。要让学生多写看图作文,多写描述性的续写、扩写、插写、改写,多写童话、寓言、故事、诗歌,还可以一题多写,大题小写等,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

2、加强在以真人真事为对象的写实作文中,怎样补充、生发的指导。如学写《我的课余生活》,看见题目,学生大脑中会浮现出许多活动。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分析、筛选,哪项活动认识、感受最深,根据平时的经历,把有关材料恰当地组织起来,并作必要的补充、想象,成为一篇真实新颖的文章。这样做既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又训练了思维的独特性。

3、丰富课外活动,开阔视野。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威力。”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作文实践活动,寓作文于游戏或趣味活动中,如有趣的剪内贴、创造绘画、组织竞赛等。

篇6:作文发散思维训练

抛弃习惯性思维,遇事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甚至包括某些人以为不切实际的、可笑的方法,只有到最后,才靠直觉和逻辑进行判断、筛选,这就是发散性思维。这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人的创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没有思维的发散过程,就不会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因素。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又叫多向思维、多维思维或辐射性思维。多思路、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这是发散性思维的最根本的特色。发散性思维不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总在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爱迪生试制灯泡灯丝时,实施了一千六百多个不同类型的方案,一直到最后找到碳化丝片才告成功。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前面提到过河的多种方法即是一例。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揭开了“王冠之谜”,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用的就是侧向思维。其他如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也是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发散思维是多方向的开放思维,主要有三种特性:第一,流畅性。是指发散思维用于某一方向时,能够举一反三,迅速地沿着这一方向发散出去,形成同一方向的丰富内容。如在思考砖块的用处时,就可以沿着砖块可以做建筑材料这一方向迅速地发散出去,盖平房、楼房,盖庙宇,建水塔等等,这些是同一方向上量的扩大,方向单一。如果想到砖块可以砸东西,砸坏人,那么就进入发散性思维的第二个特点,即第二,变通性。变通性就是思维能从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个……方向,使方向越来越多,有更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变通过程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哥伦布竖鸡蛋即是一例。一般人在自己头脑中设置一个先决条件——不准打破鸡蛋,这就使思维受到限制,而哥伦布将鸡蛋往桌面上一按,蛋壳破了,鸡蛋就竖起来了。第三,独特性。这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能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思维活动进入创新的高级阶段。发散思维主要有多向、侧向、反向三种思维形式。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清人薛雪《一瓢诗话》云:“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又不异而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这实质上也是发散思维。

作文中的发散思维可分为客体发散思维和主体发散思维。客体发散思维是就写作对象而言,对象的特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多变量的,比如写“粉笔”,可作如下发散:色彩—洁白,形体—短小,原料—纯净,质地—坚硬,属性—易碎,脾性—默然……主体发散思维是就写作者而言的,作者的能力、素质、修养、经历、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所谓“各以其情而自得”(王夫之),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同样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却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

反向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途径。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为求异而求异往往导致我们忽略事物的两面性,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显然是不对的。

求异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大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或警策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其实,不少名言警句所论的是事物属性的一个方面,或者是就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反面去想一想,比如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侧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又一形式,它与正向思维相对。正向思维是局限于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侧向思维要求把自己的领域与其他领域交叉起来考虑问题,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脑可以同时在几条线或几个方面进行多路思维,思维的线路最多时可达几个,如果几条线路一旦交汇,就会在交汇处产生新的思想火花,萌发出新事物。如海军和陆军两条思路的交汇处,便产生了海军陆战队这个新军种。在文学创作中也是这样,散文是散文,诗是诗,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小说是小说,摄影是摄影,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便产生摄影小说。这说的是文体交叉。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不同领域探讨同一问题,用不同思路来分析同一对象,利用局外的貌似无关的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常说的旁敲侧击,就是运用侧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2.迁移训练

(1)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

(2)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

a.虎 b.蚕 c.笑 d.哭

(3)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就下列名言、成语,提出新的观点。

艺高人胆大 人言可畏 欲速则不达 出头椽子先烂 班门弄斧 异想天开 知足常乐 开卷有益 识时务者为俊杰

(4)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根据这段名言,联系实际拟出两篇不同观点文章的开头,要求开头必须体现观点。

(5)以牛为对象,类比于现实生活,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6)选择一个故事,运用创造性发散思维,写出故事的三种发展过程和结局。

3.参考答案或提示

(1)主题之一: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

主题之二: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

主题之三: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

(2)a.老虎有勇猛的一面,所谓“虎虎有生气”,也有凶恶的一面,所谓“苛政猛于虎”。

b.蚕有其无私的一面,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所谓“作茧自缚”。

c.笑有欢愉的一面,所谓“欢歌笑语”,但偶而也有悲伤的一面,所谓“落第举子笑是哭”。

d.哭本是痛楚的表现,所谓“欲哭无泪”,但是也有高兴的一面,所谓“出嫁闺女哭是笑”。

(3)“艺高人胆大”,但是也要看到“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人”,因此艺高也需谨慎。

(其他略)

(4)之一:“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对真理执著追求不妥协的精神体现,我们要勇于走自己的路。

之二:有人拿“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拒谏饰非,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这显然是错误的。

(5)第一篇:从牛的雄壮形象落笔,写出时代特征。人们生活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像牛一样充满活力,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二篇:从鲁迅先生自比作一头牛,郭沫若自比牛的尾巴,茅盾先生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落毛,写到伟人的谦虚。

第三篇:从牛的性格写起,平时温和,有时也会有一股“犟”劲,指出人们在学习中也应有这股牛劲。

第四篇:写牛不仅有耕田的牛,还有供运输之用的牦牛,提供牛肉的肉食牛,提供牛奶的荷兰牛,还有用来角斗的西班牙斗牛,从中生发随想。

第五篇:写牛有一个生理特点——反刍,由此引申到学习也应用此法——温故而知新。

上一篇:好女儿,好女儿晏几道,好女儿的意思,好女儿赏析下一篇:《换票》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