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应对教师心得

2024-04-19

洒扫应对教师心得(精选7篇)

篇1:洒扫应对教师心得

应对礼仪操活动教师心得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10月份我校举行了应对礼仪操活动,此次活动的目是培养同学们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增强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通过这次活动的展示,学生们都有了责任感和荣誉感,让我们知道了做文明人应该:语言文明,礼貌待人等等。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更让学生懂得了:文明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尊重,关爱和友谊,这就是文明。这点点滴滴的赞美和欣赏,如甘霖似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提升着学生们的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们茁壮成长!

篇2:洒扫应对教师心得

呀,对了,光知道有什么用呢?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做,那就是——星期六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今天正好是星期六,妈妈去邕江散步了。哈哈!我的展示时间到!等妈妈出去的时候,我吃了几个小蛋糕填满了肚子,写完作业,就开始做家务了。

我先拿着扫把从客厅扫到楼上,我东扫扫,西扫扫,才刚扫完,我早就满头大汗了。我刚刚想罢休,可又转念一想:不行,我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过了一会儿,我休息好了,便开始了拖地。我拿着拖把,拖拖这,拖拖那,过了好久,我终于把地托完啦!看,地板亮得可以映出人的影子来,水上飘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非常非常累,但是,我还是十分开心!

妈妈回来了,看见家里十分干净,嘴巴张成了“O”形,同时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篇3: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

一、实现教师教育关注的转向

教育关注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从哪些方面关注受教育者。教育关注转向的核心就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1. 由关注学生的知识、考分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总之, 关注的是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全面发展。

2. 由关注少数尖子学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认为, 每一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潜能, 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 要求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3. 由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转向关注学生是否真正会学了。

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每一个问题是否学会了、学懂了, 更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学了, 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 由关注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实现了转向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包括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需求、情感需求、成功需求等。

5. 由关注统一、共性的要求转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髓, 是现代教育中仍需继承的教育理念。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正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6. 由关注教师自身的尊严转向关注学生人格的自尊。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民主的师生关系, 关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关注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保护学生的自尊, 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善的人。

二、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 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转变上。所以, 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 变知识型教学为重人的发展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以人为本, 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学生既不是一个待装东西的瓶, 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 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既可掌握知识, 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就是要实现新课程三大功能的整合,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这正是一种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2. 变重教师“教”型教学为重学生“学”的教学。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 不仅要看“教”, 而且更要看“学”, 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看教师怎么样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 他不赞成某教师讲课是最高的艺术欣赏, 而认为“最要紧的是看学生, 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新课程要求我们构建“重学生学的教学”, 就是要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 倡导建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以教材为载体, 通过全身心的参与, 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

3. 变重结果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

重过程,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规律,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感受、情感体验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一过程, 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又是学生自我感受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可以说:“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 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 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4. 变划一型教学为重差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 无论是个性、兴趣, 还是思维特点。新课程追求一种“差异性”教育, 就是要研究学生的差异, 寻找学生的“临近发展区”, 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特别是要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 绝不追求整齐划一。

5. 变单向交流型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 即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师生互动”模式。这种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间的纵向交流, 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 组成网络,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 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6. 变模式化教学为个性化教学。

现代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 形成个性教学。为此教师就不能墨守成规, 而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首先, 教学创造性体现在教材处理上。教材往往是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合, 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 教学就是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教师不是教材和教参的“留声机”, 而是要针对教材、课文、学生心理的特点, 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 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 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其次, 教学创造性体现在个性教学风格上。教学是一种艺术, 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 它是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 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的突破和创新。

7. 变教师主宰型教学为平等民主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 其核心是要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由“主宰”变为“主导”。

新课程理念表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 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激励者, 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和互动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 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新的角色中, 不断完善学生和发展学生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 师生各自生命中的价值得到和谐统一和完美体现。

篇4:洒扫应对教师心得

我们认为,“洒扫应对”关乎学生的习惯养成。所谓“洒扫”,是指从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入手,教育学生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所谓“应对”,是指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也就是说,“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既包括在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包括在人际交往方面指导学生养成知礼节、懂礼貌等行为习惯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决定把“洒扫应对”上升到德育教育层面。为使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提出了“活动对接课程”的理念。这里的“活动”,指的是在学生中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会学生开展实践体验的方法和技能体系;“活动对接课程”,意在让课内对有关方法技能的讲授与学生课外的活动体验有效对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生活体验学以致用,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目的。为此,我们重点做好两件事。

一、编写有关“洒扫应对”活动的校本教材

“活动对接课程”主要的实施阵地在课堂,因此,就产生了活动课程。为了让活动课程进入课堂,我们专门开设了一节“洒扫应对”校本课,每班每周用一节课时间授课,任课教师为班主任,保证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课时和师资。

有了课时和师资,最难的是编写《洒扫应对》校本教材。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组员有政教处、少先队、优秀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还特别邀请了南宁市文明办的同志对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编写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了解“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提出的时代背景、具体含义等。然后围绕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下发的“洒扫应对”课程内容,逐项编写我们的校本教材,使之既与市里的要求相一致,又有我们自己的系统性特点。我们将编写内容所涉及的劳动、文明、礼仪、安全、交往、社会实践等内容,分成四个单元来编写,一个单元就是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由两个活动构成。

良好的德育教材,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与理想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为此,我校校本教材编写组确定了分年段的教学目标:低年级以学习文明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扫地技能、关注社会新闻、群体安全疏散、团结友爱等为主要内容;高年级则细分为会洗衣服、会做饭、给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礼貌待人,以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公民为主要内容。

既然是教材,设置课外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而特殊的教材必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作业,我们将“洒扫应对”校本教材的作业设定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家庭及社区生活、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以确保实现学校、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如五年级《我会洗衣服》这一课的课外作业是“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让家长给你打分”,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完成“洗衣服”这个任务。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老师们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上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操作成效,力争使教材达到知识与操作的统一,进而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

二、确保“洒扫应对”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为了确保课程实施的实效,我校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展开研讨,形成共识。教师们在认识水平、教学水平上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他们对学校提出的“活动对接课程”德育教育理念同样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学习,让他们在学习、研讨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在多次组织班主任开展“洒扫应对”教材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让各年段班主任统一学习一至六年级完整的教材内容,并在研讨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教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一一明确每一册教材教学目标的重、难点。教师们在统一了认识后,越发觉得“洒扫应对”活动的必要性:“洒扫应对”活动课程对于提高目前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意识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是精心打造“活动”与“课程”对接的课堂。课堂是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阵地。我们主张“洒扫应对”活动课程要以体验为主。课堂上,老师要少说,知识的讲解和教授不可多于15分钟,而且重在讲方法;学生要多练,重在操作。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洒扫应对”课堂主要由“知识链接”“活动体验”“活动延伸”三大板块组成。教师首先要清楚地掌握所授知识,不仅是学科知识,还包括各种生活知识;然后还要能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开展相关的课堂操作活动,课堂操作既可以在教室内完成,也可以在教室外完成;最后才是把活动延伸到社区、家庭、学校当中。比如六年级上《红花绿树扮家园》这一课:“知识链接”是进行15分钟的知识教授,老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种花、种树的步骤和方法;“活动体验”是老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在校园的植物园里种上花的种子;“活动延伸”却是多种多样,比如让学生回家后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花,然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跟踪记录和写作,并在交流学习收获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活动感悟和有关的报告手册等。如此完整的一个活动项目,需要花大量时间,基本都是在操作中完成的。

三是努力搭建深化活动的各种平台。为了检验和深化各班的“洒扫应对”活动课程内容,学校需要整体统筹、引领。首先,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如低年级的钉扣子比赛、洗袜子比赛,高年级的摄影作品展、社会调查报告展示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老师们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并逐渐将活动的内容内化到精神层面,培育出良好的道德品质。新教育的创始人朱永新教授说过:要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力量。为此,我们学校只是起到统筹、引领的作用,各班的活动课程可以各具特色、百花齐放,学校再根据各班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搭建适合的展示平台,以此鼓励一线教师把活动更为机动灵活、深入有效地开展下去。其次,我们选出三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成立“洒扫应对”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他们的原创和引领作用,以主题教学展示的形式,以点带面,深化活动课程研究,积极推进“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所谓主题教学,即每学期选定某一个单元的某一个主题集中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对其进行研究、展示,促使教师更为准确地把握好单元知识结构与学生实际体验的关系。

“活动对接课程”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实践体验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上学来的知识,使活动内容更为有效、实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师生“洒扫应对”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学科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更加关注家校携手的效果,自觉地将课堂上的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责任心变强了,与家长的关系融洽了,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养成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尊重自己及他人劳动果实的良好品质。

“活动对接课程”,使我们的德育活动从过去偏重于结果向更加关注活动过程转变,我们认为,这是该课程最大的进步。

(责编 白聪敏)

篇5:洒扫应对成语

【简拼】:ssyd

【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示例】: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明·王廷相《慎言?作圣》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洒扫应对 成语接龙

【顺接】:对口相声 对号入座 对嘴对舌 对天发誓 对天盟誓 对头冤家 对客挥毫 对床听语

【顺接】:成双作对 成双成对 楚囚相对 从容应对 东床择对 门当户对 衾影独对 洒扫应对

【逆接】:风流潇洒 潇潇洒洒 洋洋洒洒 利利洒洒 风吹雨洒

篇6:洒扫应对活动体会

高兴之余,也有了一点思考:为什么以前我们的洒扫教育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呢?

与其说让孩子加强洒扫锻炼、提高应对能力,不如说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家长自身要先扫,扫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模式,应对孩子日异成长的心灵。

反观内省,主要还是家长在洒扫教育上思想不够重视。我们家在洒扫教育上存在着主观和客观上的不足:主观上,

一是想尽量给孩子多一些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二是当孩子家务劳动不积极的时候没有耐心、悉心去诱导,表现急躁。客观上,现在的家务劳动很多都由机械化代替了,强度减轻了,大人也做惯了,不需要孩子帮太多的忙,而没有意识到长期以往就是越俎代庖,剥夺了孩子劳动锻炼和赖以养成的机会。

这些思想行为,影响了坦真动手劳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与自理自力能力的积极性。

我们非常赞同和珍惜学校、班级开展这样的活动,也必将配合保持今天良好的教育成果。当然,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自理自立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我们和坦真来说都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

篇7:洒扫应对的作文

洒扫应对的作文

据我所知洒扫应对的意思是: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洒扫应对”出自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是啊,古人小孩从八岁开始,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子弟,都要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教学的内容是:待人接物的礼节、音乐、骑马、射箭和算术等文化知识。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我每次在放学时走出学校,无疑是一群群骑着电动车的家长进到原本就狭窄的道路上。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光荣的`并不是一些家长眼里的不需要孩子做的琐事;劳动是基本的,一个人如果连这些都不会,那他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劳动是必不可少的,他是我们成长中的精神食粮,家长是不可以帮我们“吃下”的。“洒扫应对”是家长需要教会我们的,而不是帮我们做的,我们可以理解家长对我们的关心和担心,但我们渴望在琐事中成长,渴望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渴望一个锻炼的机会。不要再盲目给我们爱了,这样你们可以轻松一些,我们或许也能完成得很好

这几天,学校开展了“洒扫应对”的活动。洒扫,是指:扫地。应对,是指:礼貌待人。洒扫应对就是好好劳动、礼貌待人。通过这次活动,我改掉了不爱劳动坏习惯,我认为,这次活动对我们非常有好处。

洒扫应对,不光是礼貌待人,还要认真劳动,因此,我打算在星期六做一件让爸爸妈妈惊讶的事情。

星期六,趁爸爸妈妈出去了,我看到地上很脏,到处是纸屑、灰尘、垃圾,看了就让人心烦。我决心帮妈妈扫扫地。我拿起扫把和垃圾铲,走进房间便忙了起来。我这里扫扫,那里扫扫,垃圾总是扫不到一堆,还是会有灰尘,有些沮丧。我猛然间想起,妈妈说过:“扫地时要专心,应该一步一步一点点顺着扫,走来走去,东一扫把西一扫把是扫不干净的。”于是,我又开始忙起来了,按照妈妈说的,果然一下子就扫干净了。

劳动真光荣,我热爱劳动!

李恬恬

上一篇:秦皇岛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下一篇:一用就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