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古城

2024-05-13

拉萨古城(精选8篇)

篇1:拉萨古城

《拉萨古城》一文教学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常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常常是教师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可今天这堂课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也有不足之处,由于这是一篇选读课文,备课时我想五年级学生应积累了不少学习方法,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学,忽略了部分学生的不够扎实的基础,未对关键字词予以指导,导致学生未能真切地体会到拉萨古城独特风情。

《拉萨古城》教学反思

《拉萨古城》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外独立阅读文章。藏族作家次多以细腻的描述 为我们介绍了拉萨古城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课文着重写了拉萨古城的民居、大昭寺和八廓街。写民居,着重描述了“一座挨着一座”的“平顶的白色楼房”,以及家家楼顶上飘飞的五彩经幡,并借爸爸的话说明了经幡的象征意义。写大昭寺,着重描述了这座典型的寺庙建筑的宏伟、典雅和壮观。写八廓街,着重写这里商店、摊点之多和气氛之热闹,同时,反映了西藏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结合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有关论述,我决定设计以“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为起点,以朗读体悟为重点,让学生走近拉萨,产生对拉萨的向往之情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思路。可能这是一堂公开课,学生的情绪异常亢奋,要比平时在班上的上课气氛活跃的多,回答的语言也是在我预料之外的。我预设时太低估孩子的能力了,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也略显单调。但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畅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意识。

《拉萨古城》教学反思

《拉萨古城》一文教学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我们常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常常是教师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可今天这堂课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以下是我在教学《拉萨古城》一文后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伊始,我让学生猜关于城市的谜语,这是学生们在平时十分喜爱的游戏。如,法官进羊圈(沈阳),萤火虫(昆明)等。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由于拉萨这座神圣而又神秘的城市离我们很远,那儿的风土人情学生很难体会。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以至于课上完了很有不懂的地方,久而久之,不懂的问题堆成了山,学生学习更无从下手了。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在教学中,我给出了自学要求,其中就包括“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先在小组讨论解决,若仍不理解,汇报时提出来。”当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交流后,汇报时不少学生提出疑问,如“经幡是什么?”、“既然大昭寺是个庄严圣洁的地方,为什么还要用‘龇牙咧嘴的鳄鱼头’做装饰呢?”有的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解决问题,有的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而有的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当问题解决了的时候,学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我当小导游”这环节,学生可结合课文中的景点,组织语言,亦可利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加工提炼,为大家介绍西藏的风土人情或建筑风貌。下面是其中一位学生的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叫我小盛吧。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一起去参观布达拉宫吧。

我身后的这座雄伟的宫殿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它海拔3700多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其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一应俱全,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1994年12月初,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藏族由于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露出佛教影响的痕迹。在旅行过程中,请各位游客一定要尊重当地的各种风俗习惯。其中有: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等。这些禁忌都在各位游客手中的《旅行手册》中做了详细介绍。接下来就让我们和那些虔诚的藏民们一起祈福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也有不足之处,由于这是一篇选读课文,备课时我想六年级学生应积累了不少学习方法,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学,忽略了部分学生的不够扎实的基础,未对关键字词予以指导,导致学生未能真切地体会到拉萨古城独特风情。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勤加钻研,在备课时考虑多方因素,争取更大的进步。

[《拉萨古城》教学反思]

篇2:拉萨古城

皱:(皺)zhòu

脸上起的褶纹,物体上的褶纹:皱纹。皱褶。皱痕。皱襞。防皱。使生褶纹:皱眉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笔画数:10;部首:皮

造句:妈妈的脸上已经有了皱纹。

幡:fān

〔幡然〕同“翻然”。用竹竿等挑起来直着挂的长条形旗子。

笔画数:15;部首:巾

造句:一幡幡旗帜鲜明的在空中飘扬。

● 重点词语

祈盼:祈祷,盼望。

●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朗读课文。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

● 课文重点

这篇课文介绍了拉萨古城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着重写了拉萨古城的民居、大昭寺和八廓街。写民居,着重描述了“一座挨着一座”的“平顶的白色楼房”,以及家家楼顶上飘飞的五彩经幡,并借爸爸的话说明了经幡的象征意义。写大昭寺,着重描述了这座典型的寺庙建筑的宏伟、典雅和壮观。写八廓街,着重写这里商店、摊点之多和气氛之热闹,同时,反映了西藏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写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况。这种情况,看起来似乎很不协调,但实际上它反映了我们国家尊重多样文化,尊重人们的信仰自由,尊重人们的个性选择,这是历史的进步。

● 相关知识

文中讲到的民俗什物简介如下。

经幡藏区特有的一种民俗什物。经幡是彩色的幡旗,在五省藏区随处可见。经幡一般有三种形式。1.插立在民居建筑楼顶上,是在二米多高的柳枝上缝挂五彩幡条。2.把五彩幡条缝扎在长绳上,挂在高山上。这种经幡长约三四十米。3.把经幡插立在寺院和民居前,经杆上捆扎着幡条,经杆高约四五米。每年过藏历新年的时候,把旧的经幡撤下来,换上五彩缤纷的新经幡,以示新的一年中吉祥、健康,消除灾害。

胜利宝幢立在寺院楼顶上,圆桶状,外层用黄铜鎏金包装,用各种图案浮雕装点,安放胜利宝幢意味着佛法制胜。

“香香”鸟藏语音译,是一种铜雕鎏金装饰物,用来装点寺院楼顶上的金顶,形为人首鸟身状。只有在少数装饰十分豪华的寺院金顶上才能看到“香香”鸟。

鳄鱼头安装在金顶飞檐四角的装饰物,铜制鎏金,形状既像鳄鱼头又像龙头。

“边贝”墙藏语音译,是一种称为边贝的灌木树枝和黄土砌成的黑黄色短墙,用来装饰外墙顶端部位。西藏寺院建筑和达官贵人府邸建筑墙体装饰采用“边贝”墙,而一般民居没有享用这种装饰的资格。

法轮双鹿藏传佛教标志物,在重要寺院正面楼顶上安放。

篇3:拉萨古城

1.能根据“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通过表格梳理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图文结合了解“五彩经幡、耀眼的金顶”等词语的意思, 初步感受古城的独特风情。

2.以读悟写, 品读领悟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特写的“大昭寺”浓浓的佛教气息;发现作者描写八廓街与民居同样抓住地方风情, 集中笔墨把古城这份浓浓的佛教气息传达出来的结构方式。

3.积累描写八廓街感受的句子, 运用于表达对古城拉萨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 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城市,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每到一座城市去旅游, 最想了解些什么? (适时适度补充: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建筑特点、风味小吃、风土人情)

小结: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风貌。

二、导读引入, 提示学法

同学们,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拉萨古城 (读课题)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 今天我们把它当做略读课文来学习。略读课文, 我们可以借助课前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因为《拉萨古城》和第八单元的课文风格比较接近, 所以我们可以参考第八单元的导读提示来学习。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阅读写景文章, 要抓住主要内容,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三、填表格理清内容, 图文结合认识佛教饰物, 了解古城独特风貌

1.就像课前我们聊到的, 介绍一座城市可以写很多东西, 那么作者游览了古城拉萨之后, 主要写了哪几个景点呢?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 把它找出来。 (板书:民居、大昭寺、八廓街)

2.每个景点, 作者主要又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呢? (完成表格, 表格略)

(1) 认真默读课文, 把每个景点中的景物圈出来。

(2) 抓住关键词填写。

3.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景物不仅可以填看到的, 还可以填听到的、闻到的东西。 (指名三个学生板演) ———交流、补充, 完善表格, 完成内容梳理。

4.从所填景物引入:同学们, 在这座古城里看到的东西好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 尤其是大昭寺里的一些佛教饰物。 (板书) 我们再来读一读它们的名称, 来认识一下。

经幡 金顶 胜利宝幢 “香香”鸟

法轮双鹿 鳄鱼头 “边贝”墙

5.正音 (指读、齐读) , 图文结合了解这些佛教饰物。

6. (大屏幕定格画面) 同学们, 我们边走边看, 看到了那么多的佛教饰物, 古城拉萨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佛教气息、神秘、神圣等) 并适时点题:其实拉萨在藏语中的意思就是神佛之地。

四、通过细细品读, 领悟作者以简略的语言来传达“大昭寺”浓浓的佛教气息的写法

1.聚焦大昭寺, 探究写法。

同学们, 大昭寺作为西藏典型的寺庙建筑, 无疑是佛教气息最浓的地方, 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想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大昭寺的?

2.提炼写法:先总后分。

抓住了特有的景物;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每个景物用一个词描写……

(此环节充分展开, 与学生形成对接, 点拨提炼, 如你关注的是这段话的结构, 你看到的是作者的选材……)

3.在充分交流之后, 小结:同学们, 你们的发现都很有价值, 尤其是这里的第三句话介绍得很有特色。让我们合作来读一读, 感受作者语言的表达特色。 (三次对读后) 读着这样的文字, 我们脑海里的画面逐渐清晰起来, 让我们结合图片再来读读。 (回文)

4.同学们, 这里的每一个短语, 就像一幅幅画面一个紧接着一个扑面而来, 映入我们的眼帘。作者这样写, 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语言简洁、凝练)

最后, 让我们再来读读, 一起来感受这浓浓的佛教气息。 (师生对读)

5.小结写法:同学们, 当我们碰到场面大、景物多的时候, 就可以抓住景物的特点, 简练地来写, 从而表达出这个场面中景点的特色。

五、以读悟写, 感受作者抓住地方特色, 写出八廓街浓浓的佛教气息

1.我们还游览了八廓街, 一条商业街。如果我们写这样的街道会抓住什么来写——— (商品的琳琅满目、人来人往热闹的场面、讨价还价声……)

2.对啊, 商业街就可以这样来写, 作者在介绍八廓街时的确也写到了它的商业气息。比如他写到了…… (回表格说一说)

3.但作为神佛之地的八廓街当然还别有一番风味,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找到句子来读一读。

出示语句:人们的诵经声与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 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 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

(1) (引读后) 你们有什么发现?

(2) 交流:繁华的商业街也透露着浓浓的佛教气息;佛教已经融入藏民们的生活, 分不清什么是佛教的, 什么是生活的;佛教与生活紧密地联系。 (顺势回扣三个混在一起)

(3) 齐读。发现特点:同学们, 在这条街上, (点击语句师生对接) 我们发现佛教与 (生活) 同在;民族与 (世界) 共融;传统与 (现代) 同存。这就是神佛之地中八廓街的独特风貌, 它区别于我们这儿的解放路、中山路、城隍庙。难怪作者说:繁华的八廓街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六、浏览民居, 迁移运用八廓街中描写感受的句子来抒发情感

1.同学们, 民居作为人们生活的栖息地, 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 作者重点是抓住什么来写的呢?自由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尤其关注描写经幡的句子, 感受一下。

2.小结:短暂的一节课即将结束拉萨之旅, 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三个景点, 现在你想借作者的哪句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篇4:拉萨古城“浮世绘”

这是2011年11月号《西藏档案》杂志刊登的一张“拉萨古城手绘图”。

我们把放大的地图印件展示给拉萨市政协常委、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甲日巴·洛桑朗杰先生看。

甲日巴·洛桑朗杰是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拉萨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翻检地图,他很快便做出了自己的理解,认为这是约创作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叶反映拉萨老城面貌的“浮世绘”。

对于自己的判断,他是这样说的:我对它的断代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第一,我在一幅八世达赖喇嘛时期绘制的唐卡上看到过跟这一样的地图,可视为同一作品的印刷件(尚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在这幅绘制非常详尽的地图上没有标出1916建造的拉萨门孜康(藏医院)建筑,那个位置当时还是一片树林和沼泽地(即所谓色穷当惹)。

第三,辛亥革命期间西藏发生川军哗变,丹结林寺支持川军对付噶厦,川军撤退后丹结林寺被毁,这个时间比门孜康建造时间还早,但地图上却清晰地出现丹结林寺完整建筑,说明地图绘制年代远早于辛亥革命。

第四,从制作手法上讲,这是比较典型的藏族传统绘画方式,没有明显外来影响的痕迹,所用图注也是藏文。

综合几个因素,他认为地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八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的经典作品。

仔细研究,这幅手绘地图比例关系得当、立体透视处理准确,几乎是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地再现了当时拉萨几乎所有重要建筑的形制、朝向和周遭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在先生家中我们展开地图一一识读。先生说,看,这是门仲桥。门仲桥是当时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位于拉萨古城东北角,即现在的市人民医院到八郎学街路口。但下面的流水不是拉萨河的支流,当时,拉萨城东北郊区加荣地方有很多农田,修了一条水渠,很多人到那儿洗衣服、戏水。拉萨周边小水塘、小泉眼特别多,这些水流汇入门仲桥下,汇集沿途脏水、生活用水流到丹结林寺附近一处叫“丹结林当惹”的水塘。

拉萨城北即扎基林卡、雄卡林卡附近也有一条小河流经小昭寺多桑巴石桥汇入“丹结林当惹”。现城关区“影剧院”那边也是一片沼泽地。冲赛康附近还有“色穷当惹”(小湿地),城市污水从宇拓桥下流过。这些在地图上均有记载。

洛桑朗杰先生特别告诉我们说,门仲桥名头响,它是出拉萨城东的门户,实际上桥身没有多大,地图上标的是两眼桥孔,我记得是三眼桥孔,这可能是后来维修加固的结果。每个桥孔可能有两三米长,上面覆盖着长石板,桥头圆形柱子上雕刻着花纹。小的简易桥在地图上还有十几处。

另外,地图上城市四方数得着的大门有十多处,据甲日巴·洛桑朗杰介绍,大门中比较大、历史较长的是鲁固大门。

还需要提起的是,地图上我们在八廓街西北角原驻藏大臣衙门前看到两重带有内地汉族风格的牌楼式金顶大门,显示出拉萨是多种文明、汉藏文化交融汇聚的地方。这两座大门后来不知何时被拆毁,只是现在的人不知道罢了。

笔者听一些藏族老人说起拉萨曾有不连贯的城墙,这个在地图中部分得到证实,即:鲁固坝子到城市东南拉萨河岸一带可明显见到有连贯的深颜色墙体。如上所述,“鲁固大门”至今仍然是拉萨老人经常提到的古代地名。

三“何止今日,拉萨八廓街在当时就是西藏最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据甲日巴先生介绍,八廓北街现夏帽噶布一带过去多为尼泊尔商人,售卖糖果、(化学)染料、佛像、玻璃、毛料、布料等。东街以克什米尔穆斯林商人为多,出售帽子、南亚化妆品、皮革类制品等。

街南和街东有北京商号等汉族店铺和饭馆,时称“果果啦”(即汉语哥哥之意),他们主要卖瓷器、绸子、锦缎、海干菜、鱼翅、鱼肚、虾米(洛桑朗杰先生说西藏人过去是有吃“虫子”的历史的,藏语叫“放桌子”,为所谓汉餐十八盘,但不吃蛙类。上世纪40年代达扎摄政时期以奢侈浪费为由禁止了一段时间,因此,肉丸子、碱面条等藏餐在此期间得到较大的发展)。

而八廓南街是藏商的集中地,从内地进货的藏商卖醋酱油等,从印度进货的藏商卖丝线、印度毛料、葡萄等干果。

西街唐柳处有位叫“阿妈波觉”的老太太卖藏纸、墨水等文具,拉萨的小学生家长都去那儿采买“文房四宝”。拉萨本地商人在这一带卖各种土产植物染料、炒菜锅和炒青稞锅等,以及鞍具、卡垫、栽绒藏被等。

八廓以东翁堆星卡街区每天凌晨天蒙蒙亮前有个“鬼市”,匆匆开张,匆匆结束,非常拥挤,卖死人的东西或来路不明的货物,价格低廉。

八朗学一带基本是康巴茶商。夏扎府邸附近有很多乞丐专事修补陶器等活路。

热木齐一带当时叫作“撒康雄”,意思是饭馆一条街。

鲁布地方有菜地和养猪场。

吉日为皮匠街之意。钦古为蒙古人支毡帐居住之意。

根据先生回忆,当时,拉萨古城环境卫生条件差,上述丹杰林当惹湿地实为城市露天下水道,妇女出门需备两双靴子,一为水靴一为干靴,因为到处是污水塘无处下脚。

洛桑朗杰先生还说,八廓北街嘎喜果林塔现嘛尼拉康所在地过去是拉萨市政机构浪子夏列孔的刑场,有些罪行轻微的犯人在示众挨打后即可先行回家,但一般是慌不择路地进入旁边的寺庙供佛念经以祛除监狱生活的“晦气”。因此他们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我的颜面发烫,屁股蛋也发烫;比起屁股蛋来,丢失颜面的痛苦更让我无地自容。”当时,小偷强盗挨皮鞭没有人看,怕被他“乱咬”。有些属于第三者插足类的人犯由于害臊,他会想方设法贿赂行刑人,求其在没有人看的地方行刑。

出嘎喜果林向北的小巷里当时有很多糌粑面零售店和地摊儿,通往冲赛康坝子。当时有些生活非常贫困的人只买够一天吃的糌粑。

说到冲赛康,说到糌粑店,不能不说说吉苏先生的故事,他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拉萨城里的落魄贵族。他虽有为官的名分,生活却极其俭朴;他家徒四壁,但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一位具有平民性格和叛逆精神的幽默大师。据说他居住的小小居室是按照西藏比丘僧舍的内部规格布置的(西藏过去有一种说法:真正潜心修行的僧人家中往往仅置炉灶和茶壶,主人临终时一蹬腿,把这仅有的家什也踢翻了,寓意“无常”与“寂灭”)。吉苏啦也是这样,虽然生活穷困,为了钻研学问而不问俗务,然而这一点都不妨碍他拥有一颗智慧而快乐的心。

正是由于他专事学问,不务俗事,导致家贫,每天早晨买糌粑充饥被人耻笑,他就在脑袋上挂串核桃,在好事者面前昂首挺胸、招摇过市,意思是叫人少管闲事、好自为之,在市场上引发哄堂大笑。

最后,洛桑朗杰先生给我讲起地图上出现的一个陌生名词——热觉林卡,意思是牛角林卡。他说,过去拉萨这样的建筑不少,这是因为拉萨市场屠宰户留下的大量牛羊角被穷苦人家拿去用作建房、起墙的材料,有些看菜地、守青稞田的穷人也喜欢用现成的牛羊角覆盖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成为一景。先生记得大约是西藏和平解放前后拉萨曾建造一家胶水厂,人们把这些牛羊角拆下来熬成胶水供应市场,曾经的热角林卡就这样从拉萨地图中销声匿迹了。

篇5:《拉萨古城》教学反思

课前播放歌曲并出示歌词《天上的西藏》,学生的兴趣立马被调动,乃至在课后还要求再听一次这首歌。本课的词语很有地方特色,我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拉萨这一独特的民族风情,我让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并且齐读三次,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时就很准确快速,这些词语对学生没有难度,只是他们不知道词语所蕴含的内容。

随后提问:朗读课文,画出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并在句子中用圆圈圈出游览的景点。学生能找出游览景点,但是不知道哪些是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我开始告诉学生这是一篇游记,那么游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呢,并且出示相关语句,但是学生还是一无所知。可见关于游记这一题材,学生掌握不佳。

当我出示三句关于游览景点的句子时,问他们这三句分别是什么作用?还是没有人知道“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许是我这个问题问的太直接突兀,没有铺垫,或许应该在课中时问。

在教学第一段时,我出示了几幅短皱帘和经幡的`图片,并且告诉学生关于经幡的知识,学生在随后的联系说话中就能很顺利地说出经幡的作用:把经幡插在青青的牧场,是为了____________。把经幡插在长长的公路,是为了____________。

在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想让学生知道游记的写作特色是“所见所闻+感想”,并且在选材时要注意选取有代表性的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写。这些知识点还是以我的讲述为主,或许学生没有很深入地体会,还是应该结合实际,比如出示关于雁荡山的游记,让学生深入感知游记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我播放了四段音乐,希望学生在音乐中更好地感知拉萨的独特,在最后一段音乐中,我让学生朗读由课文改编成的诗歌,学生在音乐中朗读积极性很高,读得很有激情,并且在后续播放拉萨的图片时,都被深深吸引了。

总体来说,本堂课还是依着课件来走,我感觉也较疲惫,喉咙不舒服,有很多地方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在教学“八廓街”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之前也有所下降,对于“它是一道宗教的江,是一条生活的河”这一关键点,我出示了一个表格,但是刚开始只有一位学生举手表示能填出来,后来经过提醒才明白宗教与生活的联系,在拉萨,宗教与生活是“混在一起”的,出示这个表格后我本想让学生自主说出“混在一起”,但是无人应答,我还播放了藏戏唱腔与迪斯科乐曲,问学生“你听到这两种声音混合在一起时,有什么感受?”学生表示很难听,受不了。

篇6:《拉萨古城》 之二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之二

直溪中心小学 李琴

回顾并激情导入。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拉萨古城,那里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令人心驰神往。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导游DD藏族作家次多初步游览了《拉萨古城》。拉萨古城的哪里让你最感兴趣呢?(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随着作家次多游览拉萨,领略古城的独特风情。

介绍网页及学习方法。[相关网址:218.3.91.243/webstudy/lasa/index_1.htm]

这节课,我们还是采用特殊的学习方式DD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运用网络,自主学习。现在请大家进入《拉萨古城》的主页,请看屏幕上学习软件,有课文、学习向导、学习宝典、我来露一手、畅所欲言和知识拓展。其中,学习向导给大家提供了学习课文的方法,学习宝典为大家准备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我来露一手里有几道习题希望你们都能露一手。知识拓展为大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有关西藏、拉萨的有关网站。

借助“学习向导”,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点击“学习向导”,请一位同学把其中的学习方法读一读。(学生读)当然,同学们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学习。下面就请大家用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吧!

点击“课文”,开始自主学习。

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同学们学的.可真认真,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

1民居部分

先汇报学习课文的有关内容,再谈自己的体会,还可以说说在“学习宝典”中看到的资料。注意练习朗读。

2布达拉宫部分

重点理解、朗读比喻句。

3大昭寺部分

让学生演示文中所讲到的边贝墙、香香鸟等图片。

4八廓街部分

重点理解其中的两句话,并结合已有经验说说体会。

小结:刚才,同学们在学习向导的帮助下,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自己主动的学习课文,能有这么多收获,真不简单呀!

请你欣赏。

拉萨是一个神奇而又美丽古城,她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片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永远令人心驰神往。请大家点击“请你欣赏”就让我们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吧!

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网上之旅,尽情的欣赏了西藏拉萨的美丽风情。在即将结束这次旅行之际,你最想说什么?

点击“畅所欲言”,写下自己的感受。

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线测试。

1选择。这节课,我们通过网络学习了《拉萨古城》这篇课文,现在计算机要考考大家,想试试吗?

点击“我来露一手”(学生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2综合实践活动。计算机的作用越来越大,课后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网络去学习更多更有趣的知识。老师还给同学们设计了一道综合实践活动题,(指名读题)这项综合实践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完成得很出色!

篇7:《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拉萨古城》是人教版第十册的第一篇选读课文。这篇课文展现了拉萨古城特有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主要向我们展现了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鹤立鸡群的大昭寺和热闹、繁华的八廓街。文章图文并茂,结构清晰,词汇丰富,所以除了带领学生走进古城拉萨,欣赏拉萨风土人情的同时,更应去感受字里行间散发出来的这份浓浓的佛教气息,并细细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独具特色的事物把这份佛教气息表达清楚的,

其实本文和第一组课文都是有关西部的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拉萨古城》是这组课文的继续延伸。可作为略读课文进行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以及学会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通过以上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二、预设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并抓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整篇文章脉络。

2、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快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特色,学习作者赞美拉萨。

3、利用精美、真实的图片和补充资料,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训练学生快速浏览、删选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读、快速浏览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拉萨古城的特色,从中感受拉萨那浓浓的宗教文化。

三、教学流程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师课前谈话:

1、前几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有关西藏的资料,那通过搜集资料,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呢?

歌曲、特产、景点、风俗

2、课文:其实我们还学过几篇课文,跟西藏拉萨有关的,谁还记得?

3、大家收集了不少资料,也谈了很多,

那江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学到了一句藏语,大家想听吗?

“扎西德勒”:――猜猜意思――出示:吉祥如意。

――江老师祝大家“扎西德勒”

――那大家也可以祝江老师和在座的所有老师“扎西德勒”,谢谢!

(一)走进“拉萨古城”

1、引题:今天江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拉萨古城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拉萨古城 齐读课题

2、释题:拉萨:在藏语中,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拉:为佛,萨:为地;拉萨:即为神佛之地。

3、被称为神佛之地的拉萨古城到底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

请大家赶快自己去读读课文,努力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4、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几个字特别难读,谁来读一读?

经幡 (指名读准――利用图片认识经幡)

鎏金 宝幢 正音――借助图片再读――猜鎏金的意思

八廓街 虔诚

5、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还可以拿起笔做些记号。

――课文先介绍了( ),再介绍了( ),最后介绍了( )。板书:

6、梳理课文脉络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接下来要介绍什么了,都是在每段话的第几句就直接告诉我们了。(第一句)

媒体出示: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

读――交流(这三句话的作用可真不小,首先:这三句话非常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们接下来要写什么?其次:这三句话把整篇文章给串联了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读

(二)看“藏族民居”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1、那藏族民居到底有什么样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藏族民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媒体出示文中句子:平顶的白色楼房一座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扬……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找找藏族民居有哪些特点?(黑色的门窗、五彩经幡……)

――齐读,读出藏族民居的与众不同。

――示图,你看这就是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教师引读:

――是啊,拉萨古城的藏族民居,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读最后一句话。

媒体出示句子: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明,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那在大家的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引到经幡

――那经幡不仅仅插在家家的楼顶,还插在寺庙,有的还插在( )

――是呀,只要你来到拉萨,就能看到满目的经幡,(示图)经幡所在就是神所在,就是所在。所以只要走进拉萨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佛教气息。

――所以,到了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引读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三 :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

4、大家知道“旗舰”的意思吗?

出示:旗舰:是一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驻的军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故叫“旗舰”。――指名读一读。

教师小结:旗舰是一个舰队的代表,也是整个舰队的领航舰。这里的舰队是指( ),旗舰是指( )。

篇8:拉萨古城

一、智慧交通

拉萨市的智慧交通是进一步提高全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结合拉萨市智能交通现状实施建设的绿色、节约型的综合交通体系服务工程。工程包括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七个系统:扩容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和建设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升级改造104个交叉口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建设40套交通信息采集设备、20套交通诱导屏幕、11处可变标志, 增加200套移动警务系统终端, 1套区间测速系统, 3处高点监控和10处高清监控。该项目使全市交通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高效。

创新特色:实现了公安交通管理和综合交通管理领域的交通信息充分融合、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 大幅提升了交通安全、日常交通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 使拉萨市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交通拥堵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从拉萨市城关区公共管理服务与治安维稳的实际需求出发, 结合双联户制度, 以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 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社区综合服务和安全防范系统。智慧社区目前已完成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综合监控系统先期试点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对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建设、人民平安的各类社会问题和不稳定事件进行全面的管理。把分散在各级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和条块力量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扎口管理, 实现“四级平台、五级服务、纵到社区、横到部门”的管理目标。试点项目中智能分析平台使视频与行为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 实现了实时报警和有效视频检索, 起到了事前防范和事后取证的作用, 提高了城关区的整体安全防护等级, 有效地防范违法和暴恐事件的发生, 全面提升城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上一篇:四季度下一篇:团员评价自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