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拉萨的天空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新拉萨的天空范文

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初读课文,感知美 1.揭示课题。

拉萨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揭示课题后,可让学生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伊始,引导学生与课题进行对话,让学生透过“眼睛”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2)认读生字新词。

这些生字中有哪些是你在读文章之前就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 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感觉比较难读准的生字读几遍,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拼音去掉,用开火车领读的方式,读生字新词。

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学生说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成语、诗句等均可,说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意图:让学生选择一些构词能力强的生字进行联想拓展,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面)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意图:让学生再读课文,触摸语言,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达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朗读效果,从而把读正确、读流利落到实处) 3.交流反馈。 (1)指名朗读课文。

提出要求:朗读课文的同学要做到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其他的同学可以静静地听,也可以跟着默默地读。

(2)交流读书收获。

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弄明白拉萨天空的特点,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 (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并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真诚的对话中,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分享到获取知识的甜蜜,品尝到心灵成长的快乐) 4.写字指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1)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2)练习临写。让学生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描一描,临一临,在描、临的过程中体会它们的写法(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意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临写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动眼、动嘴、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提高练字的效果) (二)精读课文,体会美

精读课文时,可以抓住“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挈带全文,引领学生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品读比喻句。这句话写的是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了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

二、

三、四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让学生自由阅读第

二、

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

(2)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流,朗读自己所勾画的语句,看看怎样朗读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特点表现出来。

(3)指名朗读自己所勾画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声情并茂。

(4)让学生从第

二、

三、四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朗读,读出感情。 (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同桌互读、指名赛读等读书方式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语言;能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位教师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缺憾) 3.精读第五自然段。

先让学生看图,再让学生读文,图文结合体会意境,感悟比喻的精妙。 4.让学生说说自己精读文后的感受。

(意图: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 (三)诵读课文,传达美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了西部,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外国友人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拉萨的天空,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 (意图:这个情境的创设,意在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促进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积累语言,培植语感) 2.自主诵读。

(意图: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也是对文本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进行诵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陶冶心灵,培育审美情趣) 3.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部分学生扮演游人。

(意图: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介绍,可以把课文上的平面、一维的语言变成一种声情并茂的、立体的“交响”,从而活化了文本的语言,使学生更深切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达到对文本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四)开设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4.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第二篇: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

二、

三、四自然段。

2、凭借具体会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

二、

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授新课

精读第

二、

三、四自然段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二自然段。读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3、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说)

4、指导理解朗读第一句话。 学生:我喜欢“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这个部分。 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闭上你们的眼睛,你们现就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请你们把手伸出来摸摸,现在你们摸得到蓝天了吗? 看谁最先摸到

那么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 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

是啊,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蓝得真美呀,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

5、指导理解、朗读第二句话

学生:我喜欢“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这个部分。 是啊!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呢!真是太妙了。请你再读读

蓝天可以洗脸,你们觉得怎么样啊?(真是太奇妙了)还有谁想读读的? 你们感觉怎么样?(评)

你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好。那你能把你的感觉读读吗? 这句话多妙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6、指导理解、朗读第三句话。

A、同学们,还有喜欢的部分愿意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B、我喜欢“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这个部分。

6、齐读第二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真蓝啊,蓝得用手可以摸到,蓝得可以洗脸这么妙!蓝得无比的纯净,蓝得格外的明洁。那让我们把这纯净、明洁的蓝天的第二自然段一起读读吧!(配乐朗读)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想吗?(不想)

2、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读呢?(久久不忍离开,瞧他多舍不得离开啊。)

3、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第三自然段。

4、拉萨湛蓝的天空把你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了,你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就想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拉萨最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吗?

2、接下来我们就到布达拉宫去看看。

3、请你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A、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B、你真会读书,那你能把你知道的读读吗?通过读书她知道了,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你们还有帮她补充的吗?

C、你也很会读书,那你能把它完整的读读吗? D、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评) 我们一起来读读。

为什么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如果学生提不到这个问题,就有老师引导。同学们都没有什么问题了,不过郑老师可以有给问题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

指名说,并出示图片,朗读这一句。

边说边出示图片。你说得真好,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你读得真好!老师仿佛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在湛蓝的蓝天下,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了。我们一起来读读。

J、蓝天下,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多么雄伟、多么壮丽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三、指导背诵。

同学们!现在拉萨想请你们当中的同学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吗?

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导游啊,那好你们现在都是导游了,请你们一起为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吧!(出示图片配乐齐读)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发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图片的直观优势,精心选择美图并展示,从学生的一次次惊叹中,明显的感觉到这一举措,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其次,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融合,使学生不再依文学文,而是感受到课文的学习有许多拓展的空间,有机地将课内外知识进行扩展深化。

我注重朗读教学,灵活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比如春城昆明,冰城哈尔冰,泉城济南,大家知道日光城是哪里吗?对就是拉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王宗仁先生一起走进青藏高原,走进拉萨,细细品读拉萨的天空。

1、 第一自然段。

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在这段中拉萨的天空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师:对,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的。“湛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 生:“湛蓝”就是很蓝,深蓝。

出示幻灯: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 师:我们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让我们听出湛蓝、透亮。

师: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 把天空比作了像蓝宝石。 师:“蓝宝石”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非常蓝,闪闪发光。

师: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就显得更加透亮有光泽。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谁能再说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还好像: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倒挂在天空的一汪湖水。 课件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清水洗过的蓝绸带一样。 课件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一块巨大的蓝玻璃。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我们再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尽情的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

2、第二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不仅湛蓝透亮,好有很多特点呢,赶快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1)、谁来说说,这一自然段,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很好, 离天空很近)

①﹑那么,大家是从哪里感受到“离天空很近”的?(课件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拉萨位于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那里离天空就比我们这儿近,也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阻挡,声音能很快传到天上。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读这两句话。 ②﹑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③、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句。

(2)、 这一自然段中,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对,纯净、明洁)

①﹑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请大家在书上画下来。

(课件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②﹑师: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把拉萨的蓝天衬得更美。对,是白云和草地。师:红花虽美,还是需要绿叶相衬呀。瞧,(出图)有了白云、草地的映衬,拉萨的天空更美了。蓝天美,作者的语言也美。出示: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 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 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 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读起来多像诗歌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诗歌般的语言,把蓝天的美、语言文字的节奏美都读出来。

3、第三自然段。

师: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谁来读一读?这自然段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是呀,蓝得让人神往)师:什么叫“神往”?大家认为神往就是说拉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还有的同学认为是身体和灵魂一同前往。大家理解得很透彻。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幻灯)

⑷、老师发现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⑸、谁来告诉老师,书对于“神往”这个词是怎么描述的?——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⑹、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第四自然段。

师: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在拉萨,还有一个闻名中外的建筑物,也让人神往。这就是——布达拉宫。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布达拉宫看看那里的天空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师:瞧,你看到了怎样的天空啊?(蓝晶晶的)

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师:在最寒冷的冬天,布达拉宫的上空是( );在最炎热的夏天,还是( )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指课件)你看,布达拉宫坐落在这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 师:布达拉宫头顶着蓝天,如果你就站在下面,会有什么感觉啊? 出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师:如果没有蓝天的衬托,布达拉宫有这么雄伟吗?(对比)就失去了一半的美。 师: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 师:这湛蓝的天空不仅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也给其他各种景物增色不少。不信,瞧——(多媒体出示一组图:蓝天映衬下的雪山、草原、湖泊等图) 语言训练:有了这蓝天,______ 显得 。 生:有了这蓝天,雪山显得更加晶莹透亮。 生:有了这蓝天,清澈的湖泊显得更加宁静美丽。 „„有了这蓝天,拉萨河畔的草地显得更加碧绿迷人

5、第五自然段:

师:蓝天让拉萨的每一寸土地都变得美仑美奂。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窗帘。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窗帘?对,房间里。

师:窗帘把房间装饰得更加美丽(出示课文中的最后一幅图)瞧,近处是献祭的羊头和表达祝福的经幡,远处的藏民们心中神圣、庄严的布达拉宫,是谁把它装饰得更雄伟壮观? 生:是天空!

师:对呀,巨大的蓝色“窗帘”,装饰着圣地。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比喻呀!让我们把这“窗帘”永远敞开在心中,永远留驻在脑海里。 师:课文学完了,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课文,不过这一次读,不用嘴巴,用自己的耳朵,用自己的心去读。 (配乐范读)

师:听出来了没有,在作者王宗仁心目中,这拉萨的天空就是一首诗,有的同学学了这一课还写了一首诗呢,(幻灯),齐读。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掬一捧就能洗脸,/ 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它是圣地的窗帘。

还等什么呢,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来写写你眼中拉萨的天空吧。

第四篇: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地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第三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写一年四季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也把布达拉宫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第五自然段写湛蓝的天空像圣地拉萨的窗帘。

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因此,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读好“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轻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出示地图)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齐读)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让学生简单说说。

2、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等我读完后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读)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是擅于欣赏美的小行家,听一遍优美的语言就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读一读优美的文字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感受特点

1、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认读生字新词。

湛蓝 映衬 纯净 雄伟 透亮 对照 明洁 壮丽

蓝宝石 纯净 明洁 神往 蓝晶晶 掬 河畔 不忍 圣地(崇高、神圣的地方)

(2)想想: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湛蓝、透亮)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书上怎么说?(生读第一句)拉萨地势很高,全年无雾,阳光充足,所以叫——(日光城)

2、再读课文,找找描写和赞美天空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尽力读懂。

3、分节读课文,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1) 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3 (2) 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3)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 (4) 拉萨的天空一年四季中蓝晶晶。 (5) 拉萨的天是圣地的窗帘。

4 、小结:课文紧紧围绕“蓝”把拉萨天空独特的美介绍给我们,下节课让我们来细细欣赏。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忍:上面是“刃”,写好“丶”的样子,摆好“丶”的位置。线:右半部的“戋”中的斜钓要有顶天立地之感,要写得舒展。晶: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借此可帮助学生复习这种字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走进拉萨,对那里的天堂有了初步的感受。过渡:拉萨的天空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回答。(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板书:湛蓝透亮

3、在这个比喻句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见过蓝宝石吗?蓝宝石是什么样的?(把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了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因为他们的颜色和色泽是一样的。)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

4、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交流)

这就是拉萨的天空。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多么(湛蓝、透亮)!(生说话)

5、是呀,这片天空今天湛蓝、透亮,明天————,后天,它还是————,一直这样的迷人。

6、拿起书,谁来读书中的这句话。

二、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的美丽。

5 第三段

1、如果我们拥有一对翅膀,能够带我们飞向蓝天,你想去吗?欣赏天空图片。

这就是拉萨的天空,这就是神奇的天空。

(出示第三自然段)谁来读?啊,这天空可真蓝!不仅吸引了你们,更吸引了老师。谁还能读出自己的向往?指导朗读。

2.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让人们移不开目光的还有哪些的神奇与美丽?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

2、4自然段,边读边找。

第二段.

(1)为什么喜欢?好在那里?说明了什么?

(2) 声音真的能碰到,伸手真的能摸到?同学们,你们看看拉萨的天空,和我们桥头集的天空有什么不同吗?(湛蓝湛蓝的,好像离我们很近很近)拉萨的天空就像她说的那样蓝得让人感觉到用手就可以摸到。

(3)同学们请你们再站起来,你们现在就站在湛蓝的拉萨天空的下面,你们看,天空多蓝啊,好像眼前的一切都被这蓝色包围着, 6 浸润着,蓝天离我们显得那么近。来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读。朗读第一句。

(4)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这话”是什么话?从“这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蓝天真能洗脸吗?“这话”妙在哪儿?

b、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片湛蓝,你有觉得这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像蓝蓝的湖水,蓝蓝的大海)

c、是呀,但那不是湖,这不是大海,而是像湖像海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啊,难怪人们要说这话这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谁来和他比一比!

(5)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指明答)。自由练习,指名读。谁能把这句话背诵下来,可以看图。指名背,齐背。

第四段

(1)在拉萨,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

7 (2)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现在,他耸立于山巅,头顶蓝天,又是什么感觉?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3)男生齐读第4自然段。女生加入,全班再齐读。

(4)小结:无论是仰头与蓝天亲密交流,还是静立欣赏他与白云、草地、布达拉宫的相互装点,这举目四望,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神往”,现在,你明白什么叫“神往”?拿起书,再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第五段

(1)出示图片:同学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我们也不由得会从心底产生一种神圣的情感,此时,作者也有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2)讨论:你知道这是一句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了圣地的窗帘)

三、诵读课文,传达拉萨天空之美

拉萨的美尽在拉萨的天空,拉萨的神奇也尽在拉萨的天空,学习了课文,同学们也一定被深深的吸引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美妙的情景中,去感受拉萨天空的美,去感受作者的文字之美。自由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安排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课后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仿写家乡的一景„„)

【板书设计】

7、拉萨的天空

湛蓝

(让人神往) 透亮

第五篇: 拉萨的天空

[教材解读]

拉萨在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拉萨全年无雾,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本文既没有写当地的风俗习惯,也没有写精美的建筑,而是写“天空”,可见拉萨的天空一定有神奇之处。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如:对天空的蓝,用“湛蓝”、“透亮”、“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描述,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拉萨天空之蓝再现在人们的眼前。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图片及相关说明的帮助下,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交流自己独特的感受;在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拉萨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将学生的视线拉到遥远的西藏。

2、承接歌词讲述: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走进那片圣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去仰望享受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浓郁的民族音乐,优美的藏族风光,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带到了遥远的西藏,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3、出示课题:

7、拉萨的天空(齐读课题)

4、通过上一节课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二、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

1、过渡:拉萨的天空究竟是怎样的湛蓝、透亮?让我们闭上眼睛,乘坐飞机前往遥远的拉萨——

(1)拉萨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

(2)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

(一组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拉萨天空的美景。学生边看边赞叹——拉萨的天空真蓝啊!拉萨的天空太美了!可谓触景生情,情不自禁。)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导想象:小游客们,站在这湛蓝透亮的天空下,你最想做什么呀?

(2)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你这样的心情?(板书:让人神往)

(3)指名读: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告诉大家?师评议:啊,这天空可真蓝!把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呀!你都不忍心移开你的目光了!)

3、学习第

二、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可是,让我们移不开目光的又何止这些呢?拉萨的天空那么美丽,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四自然段,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a请小朋友反复读读这句话,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b学生交流。

c出示图片,小结:你们看,天空多蓝啊,好象眼前的一切都被这蓝色包围着,浸润着,蓝天离我们显得那么近。

d指名读。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a“这话”是什么话?从“这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蓝天真能洗脸吗?“这话”妙在哪儿?

b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当我们抬起头来,仰望天空,一片湛蓝,你有什么感觉呀?

c是呀,但那不是湖,而是像湖一样清亮的蓝天,你们说,这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啊,难怪人们要说这话这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谁来和他比一比!

☆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了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a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b展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还会有些什么呀?

c师语言描述:蓝得这么纯净、这么明洁的天空,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把这句话读得美美的。自由练习,指名读。

d过渡: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如今,这蓝蓝的天空并不孤单,在白云、草地、绿树、红花的映衬下,更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住了,让我们神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齐读第三自然段)。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a自由轻读,你知道了什么?

b出示布达拉宫图片,指名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c师作介绍: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它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是“依山而建”。(出示卡片)你们看,它耸立在山顶之上,头顶着蓝天,你有什么感觉呀?

d朗读指导:在蓝晶晶的天空的衬托下,布达拉宫多有气魄啊!男生读,读出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感觉。

(4)小结: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湛蓝、透亮,蓝得让人神往,以它独特的美,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这正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片:小游客们,面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蓝天下碧绿的草地,面对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你有有什么新的感受呀?学生交流。

(2)面对这么美的天空,作者也有千言万语,不过都汇成了一句话—多媒体出示。

(3)齐读。

(4)讨论: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5)齐读。

三、诵读课文,传达拉萨天空之美

1、创设情境,自主诵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作者的引领下一同走进拉萨,欣赏并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迷人风采。现在有一批游客要去拉萨观光,你们何不借此机会先向他们介绍一下,使他们对拉萨的天空有个鲜明的印象?想一想,怎么介绍才能把拉萨天空的美传达给他们呢?你可以选择一部分向游客做介绍。先自己准备一下。

2、模拟情境,尝试介绍。(让听课教师扮演游人,学生向听课教师介绍。)

(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让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对听课教师(游客)做介绍,这实际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但这远比单纯的背诵课文要生动得多。同时,这也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拓展延伸,学生自主安排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

(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这篇课文背诵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课后收集有关拉萨的资料,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了解拉萨的其他知识,在班上进行展示交流;仿写家乡的一景„„)

(自主选择作业,是为了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以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大家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

【板书设计】

湛蓝

7、拉萨的天空

透亮

让人神往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写到:“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作为写景美文,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境,所以朗读是本课的重点。拉萨对学生是抽象的概念,而描绘拉萨天空的词语又是隽永深刻的。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课始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时候的拉萨天空的图片,并配以诗化的语言加以说明,唤起他们学习的情趣。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集体欣赏图片,更好地理解课文描绘的意境,通过交流补充和朗读感知语言,在读中解疑,又在读中获得言语美感。学生在反复吟读,解疑中,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期待学生品出了味,悟出了情,理解课文的语言,也悦纳这种语言,课文语言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相通、共鸣,自然而然流露出“太美了,我要去那儿,我要珍惜保护她!”

上一篇:系列讲话感悟范文下一篇:姓名测试打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