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模式学习体会

2024-05-06

高效课堂模式学习体会(共10篇)

篇1:高效课堂模式学习体会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模式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一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先学后教的原则,把学习的时间权和空间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就把学习的任务交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二,高效课堂的重要特点在于“高效”,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放入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炼提要。高效课堂提出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精讲教学内容,总结归纳规律方法,并进行拓展延伸,能够减少课堂无效的内容,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第三,当堂训练能够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的效果,巩固学习成果,相比于课上教课下练的创痛模式,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一教学模式提出了不向课前延伸课前延伸,不向课后拓展的观点,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篇2:高效课堂模式学习体会

1.预习目标

2.预习内容及方法

3把不理解的内容标示出来

4.预习检测 课堂板块:

1.学习目标

2.学习新知(层层设计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1)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

(4)疑难问题探究

(5)学生组内、班内展示

(6)教师适时点拨

3.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4.总结回顾(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补充疏漏)复习板块:

1.把当天所学课程内容依次闭目回想一遍,把主要内容写下来。

2.查询书籍资料,把想不起来的知识归纳记录下来,并强化记住。

3.把想不起来的知识再闭目想一遍,然后给自己或向他人讲述一遍。

高效课堂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高效课堂的实质:教师观念的转变。

1.教法的改变:变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的“学”为中心.2.学法的改变: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独学、对学、群学.3.评课的改变: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和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二、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

解放学生

“利用”学生

发展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目的:

让教师“闲”下来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效果“好”起来

四、高效课堂中教师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习惯.2.依据学习目标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3.对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提升自我。

五、高效课堂中五步三查模式:

1.自学:找出不会的知识点;

2.对学和群学:学会不会的知识;

3.展学:掌握不会的知识和要点,自我展示,体验式学习;

4.课堂反馈:注意重点和易错点;5.达标测评:检查教学效果

六、高效课堂中的时间分配:(10+30+5即261模式)

篇3:高效课堂模式学习体会

关键词:形式,规则,主动,思考,高效,合作

叶澜教授提出:在目前班级授课制度下, 语文教师若能合理高效地运用学习小组, 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是的, 学习小组将使语文教学更加实用、有效。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有关学习小组的做法及体会。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

(一) 组织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奇妙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最大程度发挥他的潜能。”罗森塔尔认为学习小组有多种组织形式, 如异质组、同趣组、随机组。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 我制定出最适合的组织形式。先找班干部商讨划分组, 以以往语文成绩作参照好中差搭配为原则, 初步把全班分成8组, 每组选出一个语文能力、综合素质强的组长, 其间, 如果有同学觉得确实不适合该组的可向组长提出, 自己再找好想去的组, 经过双方同意后进行调换, 目的让每个组员都能融洽相处, 为本组献力建功。而后, 组内进行自由搭配找同桌, 组内成员可自愿原则换位置。抽签确定组号, 按组号排位置, 并以组为单位每星期按顺序轮换。组员坐在一起, 有利于讨论督促;组间星期轮换, 有利于平衡个子高矮造成的不便;组内位置自由调换, 有利于组员监督协作。确定后, 把名单张贴在班内公告栏内。

(二) 商讨制定规则

加德纳认为:“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人是具有最高智慧的人。”老师必须是具有最高智慧的人。在教学中, 老师是指导者、管理者, 心里先要有幅蓝图:要确定各组的名称, 主要目标, 开展活动, 规章制度。因此召集班干部、组长 (也有的是班干部) 商讨。最终形成了大制度 (每组必须遵守, 由课代表宣布) 和各组组内制度, 并成立监督委员会, 主要有:主动回答问题长, 被动回答问题长, 无效问题长, 闲话长, 激励长, 作业长, 统计长, 嘉奖长。每周公布各组开展情况。根据各组得分情况, 选出一个优胜组和各组明星。会后, 各组长召开组员确定该组的名称、目标、规则等。准备就绪后, 各组长向全班介绍本组的情况, 各成员宣誓。 (附八个组:愿景组、穿越组、蜗牛组、背背组、语思组、疯狂组、叶韵组、速雷组)

二、实施成效

(一)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举手发言好像是小学生的专利, 到了高中特别是农村高中, 或许是不懂, 或许是爱面子, 或许是含蓄, 或许是冷漠了, 举手发言是很少见的。而我班实施学习小组以来,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争先恐后、此起彼伏抢着回答问题的现象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果一说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定有很多同学举手, 而且同组同学发现有漏洞会主动起来补充完整。连我班最不爱听课的马俊荣同学也经常起来回答或补充回答问题。如教《湘夫人》一文, 课前许多同学都嚷, 这首诗太难懂了, 问我究竟要怎么学。见他们都有学习的愿望, 我故意卖关子说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上课时, 许多同学举手提出问题, 大部分是对内容不好把握的问题。我不作回答却问班上谁最会画画, 他们面面相觑, 马俊荣和林欣涵站了起来, 我叫他们把湘君为湘夫人建筑的房子画在黑板上。刚画完, 就有同学站起来指出画得不妥的地方。如水的位置不对, 不应在房子的旁边, 而应在房子的下面, 因为“筑室兮水中”。如压席子的东西漏了, 书上明明写着“白玉兮为镇”。其实, 该文最难的就是这一段, 学生你一言, 我一语, 就把这段在自主愉悦的氛围中解决了。渐渐地学生把积极回答问题转为一种预习的内驱力, 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由以前的被动“要我学”变为积极主动的“我要学”。

(二) 养成了深入学习思考的习惯

刚成立小组时, 许多同学为了多得分, 经常提些肤浅的问题, 回答问题时也有瞎蒙的, 经过规则的调整, 大部分同学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人是根会思考的芦苇, 一动脑筋上帝就发笑。确实有时我会感到非常欣慰, 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答得非常全面, 这不能不归功于学习小组的组建。如教《菩萨蛮》一诗时, 我深入备课, 提炼了该文的精髓, 其实可概括成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说“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一宣布开始讨论, 他们都自己先读原文、参考书, 教室里安安静静的, 随后就热烈地讨论。紧张而有序, 陆陆续续地上黑板上写答案, 其他成员补写答案。他们都答得比我预测的好, 答了三个原因, 几个手法。其中愿景组与其他组相比还答到了诗人对家乡战乱的不满, 这就比别的组思考问题更深入。而组长的讲解也博得了学生的阵阵热烈的掌声, 同时也启发他们要深入的思考, 不能浅尝辄止。

(三) 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实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效率不高。有个学生夸张却不无道理地说, 一觉醒来, 老师还在说他结婚旅游的事。有的学生说, 听了语文课, 会的还是会, 不会的仍然不会。实施学习小组势必学生是主体, 自己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坛经〉两则》一文时, 因为课文比较短, 难度不是很大, 如果一个字一句句翻译讲解, 势必花时间且收效小, 所以我要求他们自己先看, 且每个同学必须提出一个以上的问题, 如果哪个组的成员提不出问题而又回答不出我的问题, 该组就要扣分, 本人也要按规定扣分。如果本组提的问题其他组帮忙解答出来, 本组不给分, 回答出来的组加分。很快同学们陆陆续续提出了各种问题, 而且让他们跳一跳大都能解决问题, 达到生生互动。老师应掌握一种原则:学生能回答的问题, 一定让学生自己回答。如果不能回答老师才帮他们回答, 达到师生互动。而且非常欣喜的是, 他们提出的问题经常和我分析的重点、难点吻合,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篇4:用协作学习模式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关键词:效益 协作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高中物理推行协作学习模式可行性和意义分析

协作学习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完成学科知识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但这都不应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而应配合、促进他们的探索和发现。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课程改革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协作的学习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参与思想,开展协作学习,既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基础物理学中的科学方法》认为:讲授和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进行协作学习,是基础物理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当今物理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高中物理协作学习模式一般步骤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功效,关键在于我们每位教师怎樣操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如下:

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 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2、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职能作为参考。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3、小组内成员分工。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指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纪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4、小组内成员协商讨论,教师参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5、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开展评价活动。开展评价时注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二、高中物理协作学习模式利弊分析

任何一中教学方式都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有利的一面,控制好不利的一面,把它和其它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搭配和组合,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相信,我们就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1、 有利方面。提高了组员之间的凝聚力。协作使他们更深刻地懂得了集体的含义,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起共同解决,如在知识竞赛中,都愿意为小组夺得高分,为集体增光的思想日趋增强;当我们有快乐的时候,我们共同分享,更增加了我们的友谊;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分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社会有多大,团结有多难。还让学生发现了自身隐藏得极深的缺点和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内成员制订同一学习目标,大家为了完成同一项任务,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分工,同学之间在一起表达各自的想法,探讨所遇到的问题,在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地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他们主动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有那位同学想偷懒,其它的同学就会给予督处,大家相互促进,推进学习进度,提高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篇5:高效课堂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要想使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我认为第一关是思想认识关。首先是理论研修,研修什么样的课堂称之为高效课堂?为什么要建构高校课堂?怎样建构高效课堂?学习中我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我认为,高效课堂必须符合三个标准:(1)每一个孩子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2)在具体的一节课里达到厚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3)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有安全的学习心理环境。高效课堂还要符合三个“量”:(1)信息量;(2)思维量;(3)训练量。同时高效课堂要达到三“动”:(1)形动,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2)心动,思维在动;(3)神动,思想在动。从而完成两个需要:(1)教学的需要;(2)学生的需要。

构建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以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这也是时代的需要。

达到高效课堂的第二关是实践关:那么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呢,第一,课前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体现四位一体的实效性备课(即:一备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兴趣倾向等;二备课程,深入研究课标、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尽量让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心田”和“心灵”;三备情景,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备设计,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第二,课堂上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文本,数学教学做到力求精讲多练,语文教学注重多读多感悟。教师只是在核心问题处讲,思路方法上讲,疑点难点处讲,依据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做到连续讲课不超过8分钟,整节课不超过20分钟,克服以往的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老师还在细心地讲,再讲学生也不会的.内容老师也在耐心地讲,这种无效讲解现象。

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三关是课后反思关。课后要做好有效的反思,有效课堂虽然以课堂为主阵地研究课堂,但少不了走出课堂看课堂,静下心来思考课堂这一环节,课后反思是有效课堂的重要生长点,为此,每节课后,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高效的行为,还有哪些低效、无效的行为呢?如何改进?”等通过反思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加以调整,通过反思实现教学行为的改善,教学水平的提升。

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这几节课,我们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凡是成功的课,无一不是很轻松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教师关注了学生,显示了高超的课堂机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听课者也为师生精彩的生成而喝彩。这样的课堂无疑是高效的。

那为什么我们对上公开课仍然感到恐惧,感到是一种负担呢?其实我们在潜意识里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化了,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学生,去关注学生,我们的公开课不是上给学生的,而是上给听课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所展示是教师自己的风采与水平,我们是演员,我们要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我们要迎合听众的口味,我们要表演给别人看,课堂承载了自我的得失,你说能不累吗?而我们在听名师、名家讲课的时候为什么不觉得累,我想正是名师们在教学中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上,他们讲课不是给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看的,不是想通过上课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们没有刻意去表现自己,但他们却时时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当然,高效的课堂需要充足的准备,需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前提下充分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我很欣赏陈桂芝老师上的一节《分数的意义》,上得行云流水,电教运用自如,课下的交流我才知道她在设计这节课时,付出了很多汗水,经过了好多个日日夜夜的呕心沥血,预设了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每一种预设都设计了应对的措施,这才有了精彩的一刻,才有了游刃有余的一面。所以我认为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篇6: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感

这学期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直观的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终生追求课堂的高效,但对于如何达到课堂的高效,我们还是处于探索阶段,看了今天的有关高效课堂的文章,我对高效课堂的基本特点有了了解。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山东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全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实践了这种理念,他们的教学环节都基本上是包含了“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环节。在课堂教学40分钟里,每堂课教师的引导、点拨不超过15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和展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特别是在山东杜郎口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示范课视频》里,见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教师讲得少,学生一时小组围在一起互相解答疑问,一时在黑板上出检测题,一时做小老师互相改检测题答案并讲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我深深地被学生的学习热情所感动。我想,在课堂里,学生能真心把自己当成主人,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那么学习效果还会差到哪去?我想到在我们传统的课堂里,常常是教师讲的多,学生没机会说或少机会说,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学生越听越困。常常是老师觉得该讲的内容都教给学生了,但学生一到考试就说没教过,典型的课堂教学低效。“老师讲的永远是老师的,学生悟出来的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在看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后我想是时候改变教学理念了,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里以学生练为主,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对知识的理解,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同伴互教,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树立学习上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当然,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忽略,否则课堂就会乱哄哄,要想每节课上得活而不乱,上得高效,教师务必发挥好自己的主导者和引导者作用。老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每一环节的点拨要精炼,说到点子上,课堂指令要清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篇7: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民家中学晏云常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篇8: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微课式的翻转课堂

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并提出各种新的教与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运用数字化平台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很多种,如导学案、微课等。近来不乏在分析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 构建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首次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是一名叫萨尔曼·可罕的年轻教师,他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把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评价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把重点主要放在解决学习问题及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上。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都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知识的传授阶段,一个是知识的内化阶段。不同的是,传统教学里知识的传授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知识的内化是学生在课下自己完成的;而翻转课堂教学正好相反,知识传授是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是在课上完成,由此课前的知识传授就少不了各种技术的辅助。根据现实需要,2008年秋季,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了“微课程”的概念,这是一种运用建构主义形成的,以移动式的在线学习为目的的时间教学方式。

基于数学微课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特征为理念的。高效的数学教学行为凸显出来的科学性、智慧性和艺术性在微课式的翻转课堂中有很好的体现。所谓“科学性”,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心、导学与发挥数学的教育性方面的教学行为方面应更具有合理性,教心指能够围绕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的“心脏”开展和组织教学,即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并以此高效组织数学教学,从数学认知方面讲,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在非认知方面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与求识欲为目的,在元认知方面着重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数学的教育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带来的快感,获得理性的数学思维的教育。“智慧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智慧,在调控教学节奏方面也要显现出教学的智慧。“艺术性”毫无疑问是指在教学形体与板书、语言方面及管理方面显现着艺术的特征[1]。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一直是课标要求的。那以什么样的形式还给孩子,这是教育者所探求的。有这样一则令我们深思的“青蛙与小鱼”的故事:鱼和蝌蚪都是在池塘里长大的朋友,蝌蚪长大变青蛙后离开小池塘,去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看小鱼,鱼儿问青蛙:“青蛙大哥,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 ”青蛙说:“外面的世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其中有一种叫做牛的动物,它是一种庞然大物,爱吃草头上长着一对角、身上长着花斑和四条腿、有奶囊……”于是鱼依照青蛙的描述立刻在脑海里形成它所理解的牛的样子(如图一)。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没有教错,小鱼却没有正确的掌握知识了? 如何设计一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不懂变懂? ”大部分人说让小鱼回家画一头牛,青蛙进行批改纠正。老师对学生布置作业,进行个别辅导。但是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若有50条,300条鱼,如何高效的做到这件事? 若你纠正完了, 学生并不重视你的批改,你的方法有效吗? ”如果有一群小鱼,我们可以让他们展开讨论,统一答案啊,这貌似可行,但是“如果这群小鱼的答案全是错的了”? 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 才使得更多的教育者开始研究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期中微课式翻转课堂是很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构建课堂合作学习模式, 就是让学生在小组的有效架构上展开自主学习和自我校正,迫使教师改变满堂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把学生分为以八人为一个基本单位的学习评价小组,要求组员形成“同进退、共荣辱”的团队,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形成以四人为团队的研究讨论小组,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以好学生隔离纪律差的学生排座(图二),目的是使优秀学生与学习习惯有待改善的学生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帮助。两人构成师徒对,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师父都能及时给予徒弟帮助,使其更好地学习。同时为了保障小组学习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学习小组内设置小组长(负责活动策划、组织分工、小组管理)、学科组长(组织组员对各学科确定、校对答案)、纪律组长(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方面的纪律管理)、评分组长(为小组成员积分)各一名。

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确定了课表所要求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角色实现了由主演向主导者的转换。但是这种形式的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策划、统筹和应对能力及超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实施翻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应该如何备课呢? 那就需要教师思考三个问题:这节课的知识是什么? 重点在哪里? 难点是什么? (教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学生犯错,一旦犯错学生就要自我校正)学生会怎样学习这些知识?他们会怎样突破难点? 他们要通过什么方式掌握学习的重点?重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相互解决吗? 教学中教师能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翻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分为两种:讲授式和发现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分为两个步骤:预习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

(一 )讲授式教学

1.预习环节

预习环节就是对微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将教学中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录成5~8分钟的精简视频, 提前一天通过互联网发放给学生在家观看预习。该环节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并将预习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记录在预习笔记上。

2.课堂教学环节

(1)以2(一对师徒 )—4(两对师徒 )—8(全组成员 )的流程形式用3~10分钟开展预习笔记的讨论、交流,尽量在小组的范围内完成问题的解答。

(2)将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板演、讨论、交流等形式在班级中解决。 教师通过“问题式”的讨论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和巩固。

通过将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移到课外开展自主学习,将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应用环节放置于课内, 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共同解决在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将容易的“听讲学习”和思维难度大的“能力应用”做时空替换,使得班级小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二 )发现式教学

在教学内容适合于以发现探究式开展的课程中, 教学流程与讲述式有所不同,可分为以下步骤。

1.预习环节

以“微课堂”的形式把需要研究的活动要求和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好,将研究成果带回课堂交流、总结。

2.课堂教学环节

(1)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转化为研究的总课题 , 并将总课题细化为个子课题,供八人小组进行研究。

(2)在小组完成子课题研究后,班级在总结各个子课题的基础上,完成课程的学习、研究。

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时间等因素导致探究教学活动无法在课内短时间完成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堂”有效地对学生课外活动给予指导,为课堂的小组研究、合作、交流学习奠定基础[2]。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四个模块:班级大交流、双基互相教、练习互助学和一起做难题。班级大交流事实上就是一出成果汇报展, 一小组为单位汇报预习环节中的知识点; 双基互相教一方面是针对预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反馈和解惑,徒弟问题师父教,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是对基础的知识的一种巩固,另一方面教师演示过关题考核小组成员,摸底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考核是在小组间交叉进行,小组内师父批改徒弟答案;练习互助学是针对微课中的练习题,8人小组对答案,4人一组讲解错题;最后一起做难题环节主要是师徒对间的大比拼,以师徒为单位,讲解难题。

课程评价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部分, 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对课程做出各种决策, 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的是对学生做发展性评价,包括学校评价、年级评价、班级评价、小组内评价,师徒结对评价。比如学校评价可以评出两个优秀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进步显著的师徒,学校学习之星,给予勋章;班级评价可以对综合评价比较高的小组优先挑选座位, 参与班级特别活动的奖励,甚至在家长会上公开奖励,班委会到家送奖励等,同样对于扣分者开展小组惩罚。评价虽不值钱,但是可以让学生发生变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助性。

篇9:高效课堂模式学习体会

一、合作式预热——课堂导入过程中的师生合作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只有师生之间能够充分地互动与默契地配合,才能促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以往的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对课堂导入的关注度不高,一般会开门见山地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钻到课本中。这样的课堂导入无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无法实现高效课堂。师生合作式的课堂导入活动,会使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自然走入高中物理学习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找准时机进行师生合作,使学生在师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为高中学生树立起学好高中物理的自信心。

如在进行《透镜》的教学导入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场景着手,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然的互动,将生活现象纳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教师首先举起讲台上的物理课本,故意伸直手臂将书本放到远处,眯着眼睛看了许久,接着摇了摇头;然后教师一手拿着书本,另一只手戴上眼镜后,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一系列动作自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让一位学生和老师换了眼镜之后,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透镜的差别。生动而又贴切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与教师一起感知透镜的奇妙变化,这样的课堂活动为后继新课教学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到了很好的课堂预热作用。

二、合作式生成——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合作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场所。当前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正视高中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活跃起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一定程度上被压抑着,学生的热情往往被压在心底,难以表达出来。若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合作,可以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加丰满,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弹力》的时候,教师紧扣弹力产生的两大条件——直接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指导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在生生合作中形象地感知压力、支持力和拉力,理解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之间的转换和变化,促使学生建立较为全面的弹力认知。在生生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使每一个小组至少有一位物理学习高手,协调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一个人的学习行为。在有效问题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将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在生生合作中,小组内学生讨论纠正其中的错误观点,分享正确的观点,实现共同提高。

三、合作评价延伸——通过师评、生生互评,激发学生兴趣,延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评价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课堂评价,课堂的不足与优势很难得到彰显。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应用,离不开合作学习评价。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鉴定,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也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发扬。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而让学生合作起来,互相评价,则有利于高中物理课堂评价的客观进行。在同伴的建议下,高中学生会更乐于发现与承认自己的错误。

比如,在学习《新能源的开发》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现有能源,发现新能源,将二者进行对比,发现新能源的优势,培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能源观。这样的课堂需要学生合作与师生交流,课堂氛围会比较活跃。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新能源的整体看法,让其他学生对某位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教师要注意评价过程中自评、互评的正确引导,启发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只有在这种平等合作式的评价氛围中,学生才能在思想碰撞与交流中,提高对物理的理解与认识。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关注课堂评价,使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全面有效地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得到落实。

篇10: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改革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追求的改革目标。

一.以导学案为导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教学的最佳形式——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运用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成果进行课堂中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导学案”三维一体的设计目标。这样的课堂,学生无疑成了主体,而老师是组织者、导演;这样的课堂不再把掌握解题方法当作唯一的目标,它更看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过程。这里的评价用到了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以及老师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并重的有力体现。

初中生物导学案的使用可概括为四步教学法:前置学习、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激励评价、拓展活动。

(一)前置学习(课前预习)

上课前一天提前发,预习要求:主动、独立、尽所能地完成导学案。

(二)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探究、讨论等)

课堂交流: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学生教学生,尔后请小组代 表展示本组预习交流后的成果,并接受别人的质疑,针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小组把问题进行点拨。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更深的问题从而进行探究,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是积极参与,遵守纪律。

(三)激励评价

临下课前10分钟左右,做课堂评价练习,当堂测试,下课时立即收起。课后批阅:教师及时批改。

练习点评:第二节课首先由小组代表对前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其他小组对其点评,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这个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评价能力、倾听习惯、尊重习惯。对教师批改的[课堂评价练习]中共同的问题,根据时间条件,教师可进行问题点拨,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个别问题,空出时间让其自己说出看法。课后拓展活动中的几个问题(一般不超过5个问题),由不同的组交流后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交流和辨析,从而让学生说服学生。

(四)拓展活动

练习中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及知识的重、难点,巩固拓展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借以解释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生物现象和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教师如何使用导学案,教师使用导学案上课前,要进行二次备课,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第二天上课时任课教师根据抽查学生导学案预习的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在教学中力求百花齐放,各显己长。课后,教师及时写好“教学反思”,做到随教随研讨随更新,避免同一个错误重复出现。

2、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预习,要求所有学生本着自主、独立的原则,自行解决导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拓展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完成课堂学习内容:课堂上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如课内时间不够,可作为当日作业完成。总结学习心得:学生课后应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整理导学案:学生对老师批阅过的导学案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纠错,每单元学习结束,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以备复习之用。

三.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1、观念转变不到位,导学案设计形式单一,缺少创新。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有待提高。所以,在导学案撰写时一定要在个人主备的基础上备课组内还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反复推敲和修改,最后再定稿,这样的导学案凝聚了集体的智慧,质量就有了保障。

2、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没有养成。因此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学完该学的内容。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大多不善于与同学合作,往往仍然是各行其是。

3、时间冲突。到了重点章节,感觉时间安排还可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不是这没说到,就是那没处理。课堂上匆匆忙忙,完全没有刚开始时的那种游刃有余。认真反思一下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说明从思想上,我们还是放不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在“精”字上下的功夫还不够。老师讲的不够精,练习题选的不够精,这样,老师讲的多了,学生练的多了,课堂时间当然不够用。问题的解决也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放开手脚,多在一个“精”字上下功夫,精讲知识,精选习题,精确引导,就能解决好这一冲突。

4、课堂囿于导学案,太程式化,显得没有生气。当然,刚开始使用必然要先套用一定的模式,等熟练运用后,就可以达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的境地。

5、学生对导学案不重视,尤其是导学案上的习题。表现在不注意保存导学稿,不注意补充完善导学稿,不善于反思总结。部分学生不做习题,错题不纠正等。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督促检查,逐步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逐步解决,另一方面,要尝试其它课型,如复习课、讲评课等,使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更加适应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更新一方面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学校创造一个教师业务学习机会和平台,如开展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和研讨交流会等。

上一篇:可能性教学实录下一篇:政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