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2024-04-20

“高效课堂”学习体会(精选6篇)

篇1:“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_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八)

通过这段时间以来对高效课堂的研读,我懂得了高效课堂就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立足于课堂,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低耗高效,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对比我校“先学后导,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创新知识;加强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以小组组织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发展学生为方向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第一,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即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通俗的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进行课改的主要目的。我们教师要重视和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产生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讨的习惯,并且使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决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好课与好老师。高效课堂解读的好课是,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学生学得怎样才应该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知识的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但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衡量我们教学工作的标准。抹煞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或者片面夸大教师主导作用,把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疑难问题包办代替,这种课堂就不是高效课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出启发问题,鼓励学生变换思维角度,让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开展课堂讨论,增加多向交流机会,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以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会。

总之,高效课堂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篇2:“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中方一中 曾令耀

本次随中方县教育局学习考察团来到了全国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观摩了精彩的高效课堂教学,听了内容精彩、激励人心的专家报告,亲身感受了二中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及浓厚的学习氛围,与自己的一中相比较,感慨万千。

一、课堂上面,我校的课堂教学开展中课堂是老师的“舞台”老师是“舞台”上绝对的主角,不管学生是否能真的学到知识,老师总是在进行着他的“独角戏”。走进传统课堂,看到的一定是这样的景象:教师站在讲台上嘶声力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要么埋头在自己的手机上面苦干。这样的课堂缺少了青春的活力,更别说什么高效,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老师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二中的高效课堂,它的中心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学习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同学们都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不论结果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的大家一起分享,错的共同避免,就连以前很不自信的同学也会被老师充分的调动起来,尽情地展示自己。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而此时的老师只是学习的助手,在我们有困难时也只给我们一点点的提示,帮助我们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一次次体验成功,一次次享受学习的快乐。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更方便交流,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终实现了共同进步。与我校课堂相比,高效课堂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我们,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我们养成了开放的思维。可以这样说,原来是老师背着我们走,而现在是老师领着我们走,路还在我们的脚下。高效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是生命的狂欢地。

二、身心健康方面,观摩了二中的课间跑操与升旗仪式,与我校相比较。二中有句口号: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学生真正感悟了这句话的魅力,在体育锻炼中,没有感觉到是因为学校的要求而参与,每个人都在享受锻炼的乐趣、共同成长的乐趣。学校集会,7000多人集合,没有人大声喧哗吵,没有人四处逗留,闹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而我校,虽然近来做了一些改观,也实行课间跑操。但明显没有成为学生的习惯,集合过程大声喧哗,甚至高声骂娘。四处逗留的人三五成群,左摇右晃,抽烟、打闹。

三、德育工作方面,在二中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的精神风貌不是被规范逼迫的,他们个性张扬,充满自信,会微笑。到处是力争上游的学子。我校学生与之相比,显得过于“成熟”。吸烟,谈恋爱的学生为数过多,到处都有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

篇3:“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 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 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在课堂上, 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 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 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 不能一味地教学, 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 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 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 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 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 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 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 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 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准备好练习题, 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 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 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 形成一个活动角, 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 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 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是不是边越长, 角越大? 这样的问题, 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 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 张口越大, 角就会越大.由此可以得出: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 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 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 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 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 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 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 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 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 在学习“年、月、日”时, 作为小学生, 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 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 搞不懂计算方法,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 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 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 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 第一个季度是1~3月, 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 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 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 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 对这道题充满兴趣, 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 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 且容易被接受,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 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必须强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 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 老师再进行引导, 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 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 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数学在科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效课堂的浪潮滚滚而来, 成为了所有老师都重视的问题.要打造一个有效的课堂, 作为老师要科学地借助一些有趣的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 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 (5) .

[2]刘书玉.孩子, 数学就在你身边: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2) .

篇4:引领师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一、寻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的重要性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这是素质教育和国家新课程方案精神的要求,如何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落实,这是全国各高中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些背离素质教育规律,极力最求升学率的高中学校往往走“时间+汗水”之路,以“四苦”(苦教、苦学、苦管、苦育)为乐,走这条路所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学生被动接受的高强度、高密度、“填鸭”“灌输”式机械教学。这种途径只以高考成绩为唯一目标,有的甚至采取大量吸收外地优秀生源(被称作掐尖)和动员高分学生回读的办法,这扭曲了教育的目标,削弱了教育的价值。无论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还是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评判,这都是一条低效甚至负效的教育之路,无法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关于“方法”问题,我们认为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我们的做法就是在国家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教育厅提出的“三个还给”的指导下对课堂猛下手术刀,调整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重视课上集体学习态对课下自主学习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实现两种学习态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我校就是在这一方向上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探求能够承载全部教育内涵、体现教育正确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创建了具有兖州一中特色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发展

从2004年开始,我校从提高课堂“高效学习率”、减少学生“精力流失率”入手,开始了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四年来,在十几位国家级专家的指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形成了“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从理论到实践,从途径到方法,都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系统并顺利通过了教学实践的初步检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升华为一种教育思想。

(一)以导学案为载体,形成“循环大课堂”特色

我校“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结构的重组(即一课分两段,三部为一课)、课堂元素内涵的扩张(时间、空间、人物、资源、呈现方式)和课堂制度的重建(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管的方式、评的方式),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回顾与反思上节课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下课前的10分钟为每节新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如图所示)。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结对学习、小组学习等方式深刻预习,带着各自的困惑进入课堂。课中,师生共同以导学案为依据,通过学生的课堂展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形成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对话文化”;课后,学生达到“堂堂清”的要求,教师则根据课堂生成情况进行反思、梳理、整合,完善其自身知识结构,构建“反思文化”。反过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循环大课堂”的关键——学生高效自主预习

“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关键在循环!循环的载体是导学案,循环的驱动力则来自于学生张扬的个性和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编制导学案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通过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实现问题的前置;学生拿到导学案,根据导学案的指引开始预习,实现了学习的前置。在进入35分钟课堂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三种状态即“。”“!”“?”(“。”指对预习的知识点已经掌握,感觉不需要再过分投入精力,只需要在“知识超市”上印证的状态;“!”指对有些问题已有充分把握,心中充满了展示渴望的状态;“?”指带有一定知识困惑的状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课下预习的热情呢?一是教师要在课堂上提供充分的展示“舞台”,我们要求广大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展示,也要坚持“生进则师退”的原则及时“退”,把舞台还给学生;二是充分发挥团队动力作用;三是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进行激励性评价。

(三)“循环大课堂”的灵魂——“一二三四”

“循环大课堂”的循环张力来自于用“展示”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从而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其灵魂是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这样,知识信息在师生、生生间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无障碍交流,并在过程中碰撞出无数光彩夺目的智慧火花,生成无穷无尽的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素材,从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互惠互补的目标。

(四)“循环大课堂”的实践价值

我校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我校“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多种积极的效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预习阶段经过老师点火预热、学生课下自我加热和同伴相互加热,实现学习前置,培养了自学能力;上课有备而来,通过展示、点拨、纠错、开放将学习过程变成生命的碰撞、知识的狂欢,实现了高效学习、合作共赢;课后通过“堂堂清”达标,在实现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了纠错、反思的良好习惯。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过程、成长的快乐,促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高效的学习者,成为国家急需的学习型人才。

2、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由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最终必然成为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者。教师不再是工程师、园丁,课前做学习活动的策划者;课中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控制者、点拨者、主导者、激励者和对小组学习的权威评价者;课后做教学的反思者,为个人的专业成长积蓄力量。

3、改变了教与学的管理方式。教、学方式改变的基础是管理,第一推手是评价。管理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成为学习、课堂和校园的主人,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价从环节到内容、方式,都必须为“循环大课堂”的推进服务。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四大环节。课前,评价教师导学案编写质量及学生的预习效果,重点是导学案的编写质量;课中,按照《二十条一百二十字》评价方案,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后,评价学生的“堂堂清”效果和教师的反思,重点是教师的教学反思深度,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循环,首先看是否严格按照“一课分两段”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次看10分钟“点火、预热”的效果,第三看落实“三部为一课”的“循环大课”的质量。评价的方式有干部即时推门评课、学生“三率”调查、校园晒学案、开设三个论坛等。

4、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循环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课上、课下两种学习态尽可能统一起来。通过课下高效预习,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修习惯的同时为课堂的高效学习做准备;通过课上高效学习,在解决学习困惑、落实总结提升的同时,为课下高效预习指示方法,并通过提供展示舞台,形成课下高效学习的强大内驱。两种状态的高效和谐统一,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成为学习型人才,进而获得终身自主发展的能力。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的老师在编制导学案“三三生成”过程中充分分享教师团队及课堂生成的大量教育教学资源,使老师可以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个备、集备、再个备,分享了教师团队的集体智慧,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课前导学案;课中,师生共同使用导学案学习,五十七个生命的碰撞,五十七个个体提供的知识信息的交融,再次生成智慧之光,这就是课堂导学案的第二次生成,教师分享了所有学生的智慧;课后,教师进行反思总结将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完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在导学案的“三三生成”中,教师不只是贡献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而且分享和收获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所有知识和智慧,真正是“上课如上学”,“带着学案去,满载知识归”。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春蚕和蜡烛,而是一个分享者、收获者,在实现专业发展的同时感受着职业发展带来的幸福。

6、为实现“三个解放”提供了平台。这种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教学、管理,为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平台。学生的身份、地位、学习内容、评价标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只用眼睛看课、用耳朵听课,还调动各种感官,运用一切方法,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师则由传统的霸占讲台的“讲者”,变成了教者、学者,是师生五十七人中最优秀的学习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他们面对学生,不再是“角色”对“角色”而是“生命”对“生命”,教学成为思想的碰撞、生命的律动。高效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和谐的发展,每一个班级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每一个教师都享受着职业幸福。这是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教育。学校管理也一定将从法治走向文治。

总之,“循环大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和突破,它能够承载起今天的教育教学所赋予的课堂使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中新课改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三、“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校不断探索“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本意和出发点是通过规定学生的预习时间,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和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促进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一直以来,我校的“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7年,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恩大调研兖州一中的课堂后评价说:兖州一中的课改,是一场课堂教学制度的革命,从调整“课堂结构”入手,创造性地解决了“预习”问题,激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和探究欲望,实现了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的飞跃。

2008年10月16~17日由中国教师报、济宁市教育局、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全国高效课堂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13个省600余名专家、教师观摩了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引起强烈反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校长、教师代表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原有课堂的传统概念,引领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通过“课堂变革”极大提升了“课上”、“课下”的学习效益,兖州一中“课变”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推进有重大意义。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评价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欣然题词:高效课堂化解教育千千结。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堂江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别开生面,别样风景,别出“新”裁,循环大课堂攻克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堡垒——课堂,创立了激发学生动力的机制,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滕纯评价兖州一中的课堂:积极主动、自我成长;目标集中;导学为先;注重生成;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教学相长;高效学习。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小专委理事长姚文俊认为,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的活力。

研讨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纷涌入我校,从11月初至今,约有七千多位参观者走进我们的课堂,区域涵盖了除港澳台、西藏外的所有省市,有的学校一个月就来了四次。

2008年12月26日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带领河南省80多位县、区教育局长、高中校长,来我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教育考察活动,要求我们承担对河南省高中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任务。他们称道“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过高,课堂教学的高效学习率过低的问题,变无效为有效,变有效为高效。”前来参观的80多位高中校长一致认为,“兖州一中的教学改革必将会和衡水中学、黄冈中学一样深深地影响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当下传统的高中教学。”

四、依托“循环大课堂”高效课堂模式,回归教育本质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曾多次指出:“要让山东的教育回归到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回归到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回归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办学要求上来,按照教育规律做我们应做的事情”。

四年来,我们的课堂变革坚持“先破后立”、“生进则师退”的原则,教学中追求变革的最大效益。通过对“循环大课堂”模式的效能进行不断的发掘和再认识,我们不仅在课堂层面上寻找到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谈的“四会”目标问题,而且就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所遇到的素质教育与考试成绩之间的统一问题、学校和教师教书与育人的统一问题、学生发展中的个性发展和全面、主动、和谐发展的统一问题、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统一问题,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篇5:“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11月11日,县教研室组织我县部分教师到南充学习、听课活动,主题是:“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听取了四节高质量的公开课,进一步阐释了高晓课堂的含义,特别强调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来构建高效课堂;要多写、多看、多总结、多交流,通过研究、总结、深化、提升来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我认为这次活动给我们一线老师明确了努力地方向,给高效课堂的构建带来了活力。

通过此次学习、听课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名师的课堂真的好精彩;同时也认识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宋斌老师的课堂打造了不可思议的高分,我觉得他是把学生培训成了一个个优秀的“小老师”!他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手、口、脑解放出来,令人无法相信,那就是课堂,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抢着答,看着很乱,目的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孩子的学法。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单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但高效课堂却打破了这一现象,孩子的主导地位得到体现,老师的辅导地位得以明确,孩子改变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高效课堂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篇6:学习高效课堂的体会

通过对高效课堂学习使我认识到提高课堂效率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所保障。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育形式的规模越来越规范化,我们即将迎来新的考验,引来各界对我们的教师的考验,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思想。

这次学习中,提到,我们的教学必须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模式,这就又进一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开展好公开课,示范课,评课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把这一种模式用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另外,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明确了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多备课,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的备课要做到“实在,可行”,而不是为了检查而去抄教案。我们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此次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学理念上,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不断去钻研教材,不断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科学理念用于指导我的课堂,让我的课堂更加精彩。

上一篇:2017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下一篇:上半年工作总结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