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2024-04-18

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通用8篇)

篇1: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浅谈如何与城乡结合部问题学生

家长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配合,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和家长“不土不洋”,作为教师和家长沟通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关系有点紧张。家长和老师因为学生的成绩问题,行为问题,责任感,公德心等一系列问题而相互埋怨。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的培养。如果掌握好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过到有效衔接,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开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每年都要搞两次综合型的培训活动。学校聘请教育专家,整合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活动场所,帮助家长掌握最新的育人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实践知识。特别是要通过培训,让家长了解孩子智力因素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有效途径,把家庭教育理论和操作常识作为主要培训内容抓好抓实。

六年级四班的学生罗阳红叶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学生。他说,爸爸妈妈参加家长学校后比以前更注重教育方法了,自己的好多坏习惯也改掉不少。(罗阳红叶:爸爸妈妈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一个管一个放,造成学生现在许多不良习惯)。

罗阳红叶的爸爸说,参加家长学习后,自己学会了跟儿子沟通,知道怎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爸爸:我没有到家长学校之前,对孩子的教育摸不准方向,总认为孩子还小,不要给他压力,也不要管太多,以免将来孩子胆小吃不消,家长学校帮助我摸准了教育孩子的方向)。

从以上例子说明开办家长学校是很有必要的,因为:

(1)、开办家长学校有利于普遍提高家长教子的科学知识,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开办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可以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丰富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从而创造良好的、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3)、家长学校的开办,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联系在一起了,从而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和谐统一。

(4)、家长学校的开办有利于促进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借助于家长学校,能够帮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且促使家庭教育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教育相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辅助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同时,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建立,有助于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在另一方面,家长学校对学校教育也将形成科学的反馈和监督机制,让家长有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科学监督者。

二、培训学校教师,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水平。

方法:两条腿走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指到家长学校办得好的学校学习;请进来指邀请家教专家为教师、开办讲座;邀请关工委领导开设讲座。

比如我校组织教师到县区小学学习他们是如何召开家长座谈会,他们召开的家长座谈会对学生的评价实事求是。教师在会上用得最多的是倾听和鼓励,不抱怨。鼓励可以促进孩子增一个优点,家长增一份信心;抱怨则会失去一切。回校后,我们反思自己以往的家长座谈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长座谈会的“呆板性”。表现在时间一般在考试之后,内容也由此演变成学生成绩的汇报,形式也变成教师的独角戏。二是家长座谈会的“告状式”。教师把对学生的不满,包括言行、成绩一股脑告知家长。三是家长座谈会的“闪电式”。由于教师缺少经验,加之个别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又无精心准备,致使缺少与家长的互动,座谈会只是在教师的“完全设计”下结束。四是家长和教师互动的少。主要原因一方面家长面对教师不知从何谈起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长有“后顾之忧”,担心把孩子的缺点或对教师、学校的建议说出来,会引起教师的反感。五是城乡结合部孩子的家长文化素质还普遍偏低,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对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对成绩的“关心”等,家长的教育方法、教育观念还有待于转变和提高。通过外出学习别校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一直认为家长座谈会应从“精”入手,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会议主题,提高家长座谈会的针对性;以“细”为依托,认真做好会议准备工作,营造和谐育人氛围;抓好“落实”,确保家长座谈会的实效性。

人都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特别是当今的教师,因为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到办得好的家长学校进行交流活动,定期交流各家长学校取得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才能提高本校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达到学校与家庭的和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邀请专家及关工委领导到学校开办讲座,培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学才能有所悟,避免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不必要的冲突,从而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整体水平。

三、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友好交流。

家长座谈会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学生家长座谈会是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三沟通的桥梁,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重要纽带。学生家长座谈会,是开发家长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它对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形成集体的教育智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家长教育座谈会,提高家长思想认识,我们通过举行“为了孩子做好家庭教育”的家庭教育座谈会、“亲子教育培训”、“架起心灵之桥”家长座谈会,使家长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明确关爱点的利弊。

通过家长座谈会,教师和家长均自由发言,共同商量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有的家长根据平时孩子回家所反映的情况以及会上所见所闻,对学校和班级工作发表意见.既肯定成绩,也提出不够的地方和改进意见;有的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作法。教师的发言一面宣传教育理论,针对性地提出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提出某些具体要求请家长配合,如学生周末回家后。不要让他们一味的看电视,请家长督促他们按时休息;给钱孩子吃零食要从严控制;要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作些学习指导等等。从而学校教育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教育才会更有成效。

实践证明,一次成功的家长座谈会,等于给教师增加几十名得力的助手,给全班学生增加了几十名明白的引路人。

四、用好家校交流平台——校讯通

校讯通是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短信,致力于促进教育行业内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实现家校良好沟通的综合素质教育平台。为什么要用好家校交流平台呢?

首先对学校的作用

1.以“校讯通”的信息化平台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现代化设备功能。

2.可以改进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3.为学校和家庭之间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互动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具有快捷、方便、及时的优点。

4.可以节省学校、教师的电话通讯费用的支出。其次对家长的作用

1.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到校、离校的时间,对保障孩子安全、家长安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2.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在校表现,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辅导,保障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的成长。

3.能够及时获得学校各种即时信息(如:召开家长会、活动通知等),以便家长掌握学校的教学动态、教学活动安排,使家庭教育有效的配合学校教育。

4.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与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节省双方的时间。5.可以节省孩子与家长之间通话所产生的费用。再次对于学生的作用

1.能够将自己到校、离校时间及时通知家长,使家长放心,也为自己能单独上学创造了条件。

2.在校时可以方便的与家长和亲友进行通话。

所以,教师能熟练的操作校讯通系统,使用校讯通系统,才能真正实现快速、方便、有效的“家校互动”。在这个系统里,老师、家长、学生组成了一个保持随时随地沟通的互动体系。以往要了解孩子情况,一般要等开家长会或老师家访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现在通过“校讯通”,老师一个信息发过去,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回家要完成的作业,家长该如何配合;目前要注意的事项等等,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不仅仅是这样,家长也可以把孩子的性格、喜好、对老师的建议发给老师,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校讯通”的出现,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这种及时、互动的交流让家校联系更紧密,更及时,对孩子的教育也更有效。

五、学年初与家长签订“家校合作协议书”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家长是子女的第一监护人,有管教子女的义务和职责,每个家庭都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教育好子女,所以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也应该首当其冲。为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作用,明确各自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签订家校合作协议书是很有必要的。如:

家校合作协议书

甲方:教师 乙方:学生家长 丙方:学生

甲乙丙三方经协商一致,就关于学生学习事宜达成协议并自愿签订本协议书 :

一、甲乙丙三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甲方教师尽职尽责,乙方家长全力配合,丙方努力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二、三方协商确定,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下: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下

1、按时,按要求批阅学生的各种作业。

2、对后进生进行课外辅导。

3、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问题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体罚和变相体罚除外)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下

1、家长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有义务有责任不间断地关注。

2、出现问题,积极与教师电话联系沟通,必要时亲自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回到家,家长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必要时与教师电联或当面查证。

4、积极与教师保持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全力配合教师对学生的一切教育行为。

(三)丙方的责任和义务如下

1、及时、按时、准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无特殊原因(病假、事假)不得迟交作业或不交作业。

2、对于需要改错的作业,必须保证当天完成。过时不候,当作业未完成处理。三、三方协商确定,乙方、丙方对未履行责任和义务。

1、从签订协议起,学生有三次作业未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家长亲自到校与教师、学生当面沟通交流一次;学生写出深刻的检讨书或者保证书。

2、学生第四次未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家长亲自到校陪读学生半日(早晨),以便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学生第五次未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的,若经学校教导处同意,勒令学生停课两天回家反思,家长教育改正,方能回校上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签订家校合作协议书,学校和家长按章办事,最受益的是学生本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起着推动作用。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要讲究方法和策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

篇2: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年级班姓名

请大家按实际情况填写,从各选项中选择一个,填在每个后面的括号里。

1、进入初中后,面对骤然增多的学科,紧张的学习生活,你是否感到不太适应()

A从来没有B 有是有C总是如此

2、你现在的学习压力()A过大B过小C还可以

3、你认为目前你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A是B 有时觉得C 从来没有

4、一次考试失利,对你会有怎样的影响()A 情绪波动很大B和以前一样 C 更加努力D完全放弃高效课堂专题

1、你是如何理解“高效课堂”的?(可多选)()

A老师讲了很多东西B 我独立学习了很多知识

C 在老师的帮助下,全班同学都得到进步

D很短的时间,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取得很大的进步

E一节课下来,我们跟着老师忙了45分钟,但不知道学了什么?

2、课堂上你是如何做到高效的?(可多选)()

A课前预习B自学投入C交流认真D回答问题积极

5、你认为学习是()A乐趣B不得不做的事C没有意义的事

6、你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有困难可能做不到时,你会()A.继续努力 B.缩小目标 C.完全放弃

7、你是否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A.经常B.偶尔C.从没有

8、你总是莫名其妙感到烦燥,情绪低落,浑身无力()A.经常B.偶尔C.从没有

9、对着镜子时,你注意的是自己的()A.优点B.缺点C.没想过

10、当别人和你意见不同时,你会()A坚持己见B聆听别人意见C无所谓 11你心目中的初中生活与现实中的()A差别很大B基本一致C没想过 12假如你遇到不顺心的事,你通常会向谁倾诉()

A.家长B.老师C.朋友D.其他(网友,心理医生)

13你认为目前你的压力来自于()A老师的期望 B.家庭的期望 C.自己的期望D、都有 E、不知道 14一般情况下,你会如何缓解自己的压力()

A与别人面对面交谈 B.电话C.书信D.网络E、日记F、不清楚

15、你是否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喜欢自己?()

A知道,很喜欢B.知道,但不喜欢C.知道,无所谓 D.不知道E.管他呢

16、你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依赖朋友吗?()

A不是,独自应付B.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C.偶尔会D.完全是

17、你认为影响你情绪的最大因素()

A、人际关系B、学业成绩 C、家庭困扰D、学校管理制度

18、总是感到别人没有充分认识自己,没有给自己足够的评价()

A 是B.没想过C.从没有

19、父母和你交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哪方面的?()A学习B、生活C、人生D、处事方式E、人际关系F、很少知父母坐在一起谈心

20、你认为,父母对你的看法是“一好(学习好)百好”和“一不好(学习不好)百不好”()A是B不是

21、当父母误解你或做错其他事情时,父母会真心的向你道歉吗?()A会B、不会C、偶尔会

22、您觉得自信吗?()

A、非常自信B、自信C、有时不太自信D、不自信E、常常感到自卑

23、您觉得自己的前途乐观吗?()A 是B不是

24、上中学后,您觉得您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A 成绩不理想B、不适应宿舍生活 C、经济困难D、好朋友对自己的背弃

25、您是否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A是B、不是

26、您最不喜欢老师哪一种做法?()A找家长B、当众批评C、罚站

27、你认为早恋会不会影响学习?A 会B不会

28、你或你身边的同学有早恋的吗,所占的比例如何?A有很多人B、一般C、很少D、没有

29、恋爱的原因是:()A寻求寄托B、只是玩玩而已C、好奇所致D、不知道 30、两个男女同学经常单独在一起学习、玩耍,你认为他们是()A早恋B、沟通友谊C、不好说

3、你觉得学习最有效的原因是()

A 你自己学习的投入度B老师的讲课水平C 同学们的互相帮助D老师的有效指导E 老师的幽默风趣F 课下大量的习题

4、你觉的哪门学科自学效果最好?()A语文B 数学C英语D物理E化学F政治G历史H生物

5、你认为老师的评价起什么作用?()

A表扬,让学生高兴B批评,让学生进步

C鼓励学生,指出努力方向 D千篇一律,不起什么作用

6、老师让你们交流时,你和你的同学学习的投入度:()A按老师的要求交流,直到老师说时间到。

B按老师的要求交流,直到学会,并且梳理讨论的内容。

C 大概看一下老师的问题,感到很简单,不用交流,开始说闲话D问题不明白,没法交流,大家便开始聊闲天

7、老师让交流的问题你感觉难度如何?()

A 大,有时都是瞎猜,或者不猜,等老师答案

B小,书本上都有,根本不用讨论C适中讨论一下就能得出答案

E有的讨论一下能地出答案,有的还是不明白,需要老师讲解。

8、你们老师的导课语言设计属于以下哪种情况()

A能让我明白本节课趣味性和所学内容B很逗,让我和同学捧腹大笑 C直接说课题,没有什么导课D都是复习上节课内容

9、一堂课结束时,老师的结束语属于哪种情况?(可多选)()

A 结合板书,重敲重难点B 用一句话引导我们课下自学

C 总是说“时间到了,下课我们再想想这个问题”D布置完作业就下课

10、一节课内容你能当堂掌握多少?()

A作业会做B会在生活中使用C 不清楚,好象明白D 百分之八十E百分之五十

11、你们老师是怎样给你们上复习课的?()

A做试卷,评讲试卷B以试卷为例,帮我们梳理、归类 C让我们自由读书,背诵书中内容

D紧扣教材,帮我们梳理知识,用试卷考察,评改后查漏补缺问答题:

篇3:城乡结合部学生思想教育策略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成因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由于父母出外打工, 缺乏家庭教育, 居住地发展滞后等原因, 往往缺乏自律意识, 学习、生活习惯差, 甚至出现小偷小摸。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 城镇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 人员复杂。小学生识别能力差, 不能辨别真伪, 容易养成不良习气。第二, 家庭教育滞后。城乡结合部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 很多家长不注重对子女的正确教育, 同时也不具备正确、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法。对幼小的孩子不能正确引导, 以致他们的子女变得自卑、狭隘, 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四大策略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 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现就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特点, 提出如下思想品德教育策略:

(一) 净化社区环境。学校应大力和公安机关、社区密切配合,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取缔黄、赌、毒。建立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化、娱乐设施,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 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生活, 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二) 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让家长参与管理。家庭教育在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与社区密切合作。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功能,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三)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是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师素质, 班主任、老师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德育教育,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以适应新形式下学生的成长。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同时学校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是要重视《品德与生活 (社会) 》的教学。部分学校在国家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仍然有重统考科目、轻非统考科目的应试教育思想。我们应重视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不断改进《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 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会学生做人。

3.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法。对农村生源的学生应培养其自制能力, 要有抵御外界干扰和不良风气侵蚀的能力。针对城市学生应培养其独立生活、善于思考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 对不同学生应因材施教。

(四)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既要有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教育, 还必须要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1.引导学生自觉立大志, 树立远大的目标, 明白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知道成功的人首先要有好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克服不良习惯, 战胜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成败,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德育教育不得不让我们正视和反思。只有充分调动社区、家庭、学校和学生内部的积极性, 才能让未来的祖国建设事业接班人树立远大理想, 磨炼坚强的意志,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篇4: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特点;原因;对策

随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很多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成为现代与落后交织、文明与愚昧交融的特定区域。近年来,全国普遍存在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犯罪率高企的态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该特定区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以探索其治理防范的对策。

一、近年来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

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激增,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特别是无专业技术劳动力家庭转变成剩余劳动力家庭的结果,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

(一)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

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很容易产生感情困惑和生活挫折感,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的父母大多整日忙于生计,家庭青春期教育几乎成了空白。缺乏正确判断能力的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违纪违法案件增多。一些初次犯罪的未成年人在看守所、监狱甚至受到恶性的“二次感染”,再次违法犯罪时情节比以前更甚。

(二)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青少年的可塑性及容易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上世纪70年代提前了2-3岁(由17.6岁降为15.7岁),以前未成年人作案的高峰年龄在16-18岁,而近几年14-16岁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一些少年犯从10岁、11岁就开始小偷小摸,到12岁-14岁就开始“小人做大案”了。这种现象在城乡结合部更明显。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

(三)激情犯罪比例升高

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广泛,情感丰富,常对许多人、事物产生情绪反应,导致他们盲目性、冲动性、暴力性、模仿性和偶发性。许多未成年人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容易发生以下犯罪:一是小偷小摸;二是勒索、抢夺、抢劫、寻衅滋事;三是对电影电视或书刊中的作案手法好奇,逞能称霸,无所顾忌,肆意作案,以致发展到故意伤人或过失伤害致人死亡等恶性事件。

(四)犯罪形式呈团伙性

一些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由于缺乏基本的家庭管教,容易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赌博、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据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团伙犯罪占70%以上。一旦团伙内有人“受欺”,或跟别人发生矛盾,就群起而攻之,有的恶性群体斗殴涉及人员多达几十人。少年“黑帮”则是近年来少年犯罪最大“亮点”。

(五)恶性违法犯罪日益严重

一些未成年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喜欢进出网吧、游戏厅甚至歌舞厅,与社会闲杂人员接触的机率增多,加之年轻气盛,极易不计后果、激情犯罪。他们想法简单,容易冲动,盲目跟从,经常随身携带木棒、钢棍、砍刀、匕首等工具,哪怕为小事,也会肆无忌惮地乱打乱砍乱杀,其行为呈明显的凶狠、残忍的暴力倾向。

(六)问题家庭孩子违法犯罪率偏高

从违法者生活环境看,城乡结合部畸形家庭的人数居多。这样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基本的家庭教育,在亲情上得不到关爱,导致他们主控行为的任意性,犯罪的突发性。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问题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率是健全家庭4.2倍。

二、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 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与教育环境不佳

1.社会引导欠缺

第一,城乡结合部中小学周围网吧、游戏厅、歌舞厅、黑旅店或洗浴中心林立,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盒子”,很容易沉溺于其中,导致违法犯罪。第二,由于距离现代市场经济较近,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如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欺骗等趋利思想和行为等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第三,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特别是城市中各种高消费生活方式,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带来畸形刺激。第四,宣扬暴力色情等各种书刊杂志音像制品以及网络文化的流传,给未成年人以恶性感染。

2.缺乏打击防范力度

当前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的力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增大,然而随经济发展,犯罪诱因在增多,城乡结合部很类似“三不管”的地带,加之公安机关、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没有形成打击和防范的整体合力,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工作难见明显效果。

3.教育投入有待提高

由于距离城市较近,很多教育资源被城市吸收,因此城乡结合部的教育投入不足,难以保证每个未成年人都有上学的机会,致使有些家境困难而又未顺利升学的未成年学生流入社会。

(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全面

目前,学校教育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失误和缺陷,不利于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产生影响。一是重智轻德的错误教育导向。只注重文化知识教学,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只注重“尖子学生”的培养,而忽略“问题学生”的转化。结果这种几乎被“忘却”的不确定因素要么在学校时常暴发,要么将这种隐患甩给社会。二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简单、消极甚至粗暴,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不尊重学生人格,导致一些“问题学生”自卑、焦虑、彷徨,甚至厌学、逃学等“破罐破摔”的行为。三是法制教育不健全,有些学校很少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列入教育计划,即使有规划也大多流于形式,导致学生道德观念不强,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三)家庭对孩子的管教不到位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基础,而恶劣的家庭环境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一是问题家庭现象。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去世,造成孩子缺少家庭温暖,不愿在家,过早流入社会,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管教缺失。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留守孩”所占比例较大,许多家长整日忙于挣钱,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更谈不上管教孩子。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容易交友不慎,沾上恶习,逐步走上犯罪道路。三是管教不当。有的父母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养成任性霸道、贪图享乐的坏习惯;有的父母行为不轨,道德败坏,赌博或酗酒成性,或有违法犯罪劣迹;有的父母则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打骂代替教育。

三、预防城乡结合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

城乡结合部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无论是人文环境,还是经济模式都有别于城市和农村。要解决该区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必须要家庭、学校、政府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实施系统工程逐步解决。

(一)强化家庭的基础作用,提高家长素质

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社会各界力量应加大对未成年人家长进行宣传、教育,要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了解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示范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监护职责,以便让他们时刻掌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动向,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二)突出学校的主阵地地位,加强学校监管

1.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未成年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该在全社会未成年犯罪的防范治理中发挥主阵地作用。

2.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培养考试能手向培养合格公民转化,由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教育向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转化。学校在强化师德建设的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学法、守法能力的提高,要经常向学生讲法,努力教育转化有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做到不歧视、不抛弃、不推向社会。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岗位,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引导,情绪上进行疏导,学习上进行辅导,行为上进行督导,有力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在有条件的学校试点寄宿制。寄宿制可以相对弥补“留守学生”监护缺失、教育滞后和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节约了分散管理的社会成本,提高了教育效率,应在有条件的学校努力推行学生寄宿制。

(三)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对于整体社会环境的净化,政府责无旁贷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未成年人成长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重视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与建设,使其发挥融合城乡优秀文化,打造和谐城乡关系的作用。城乡结合部历来是城市建设的边缘区域,由此产生了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诸多问题。政府应重视城乡结合部的规划与建设,发挥城乡结合部沟通城乡、融合传统与现代优秀文化的区域性功能

2.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应通力合作,严厉打击制作、贩运、传播宣传色情、暴力、凶杀等制品的违法活动,清理文化垃圾。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网吧、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美容美发店等市场的监督管理。

3.拓宽教育思路,让每个未成年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政府可以考虑降低各类学校的入学门栏,扩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通过各种救助制度,让家庭困难学生也能有机会受到良好教育。

4.进一步完善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工作。少管所、劳教所和监狱组织等在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中,应尝试新的工作方法,避免在教育改造方式上程式化,应探索更加人性化,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方法,做到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

5.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相关立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的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有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在未成年人保护的系统和专门措施上仍欠缺可操作性,应进一步借鉴国内外的立法经验,如可借鉴英美等国,设立适合未成年人的专用刑罚,另外也可增加强制性劳动这项刑罚。这些处罚方式把未成年人置于正常的生活环境下,在接受处罚的同时,可以照常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使其恢复正常人格,回归社会。对于网络问题则可借鉴日本的做法,由网吧经营者对阅览者采取分级会员制,对拒不执行相关规定的经营者处行政或刑事处罚。

[参考文献]

[1]李进山.推进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线.2007

[2]高一飞.有组织犯罪问题专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忠信.黑社会性质犯罪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篇5: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记大学生创业者石巧

来源:永川日报02版(2013-05-08)

办家具厂,卖家具,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厂房和铺面选在人口和购买力都较为集中的城区。在卫星湖街道小竹溪村,却有这么一位年轻女子,大学毕业后的她独辟蹊径,把独到的眼光放在征地农转非这类人群身上,瞄准多数生意人瞧不起眼的卫星湖街道双凤场,当起了代销广州、成都等品牌家具的经销商。她,就是永川吉祥·百得实木家私业主石巧。不解之缘

今年26岁的石巧是卫星湖小竹溪村人。2008年,从重庆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的她背着行囊,只身来到广州,踏上了离开大学校园之后,迈入自己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也许是我这辈子注定与家具这个行业有缘吧。”石巧说,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在广州找的第一份工作,居然是与自己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八竿子都打不着边的职业——帮家具生产厂家联系代销业务。为能联系到更多的代理商,她经常往返于云贵川等地。在每年3月和10月广州两次家具展销会上,除认识更多的家具代理商外,她还了解到更多家具品牌。这也为她以后从事家具行业打下伏笔。

由于石巧做事脚踏实地,诚信经商,一成都的家具厂家高薪把石巧挖了过去。考虑到成都离家乡更近,2010年,石巧毅然离开广州来到成都某家具厂,从事家具的跟单(下单,跟踪生产,发货,售后服务,收款,投诉处理)工作。

返乡创业

在成都工作的半年时间,机敏、富有经济头脑的石巧深得老板赏识。石巧的工资也从以前的“2000元+提成”涨到“3000元+提成”。

征地拆迁后,拆迁村民必然要搬新家买新家具。2010年,听说动物园附近在进行征地拆迁,石巧于6月毅然放弃成都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在丈夫和亲朋好友的支持下,石巧在卫星湖双凤场租下一门面开办起了吉祥·百得实木家私经营部。

“在最初的日子里,由于投入的资金三分之二都是在亲戚朋友处借的,所以一旦有了回流资金就立马还给亲戚,然后又到另外一家亲戚处借。就这样,‘拆东墙补西墙’,终于熬过了最艰苦的日子。”石巧回想起自己创业之初的日子仍记忆犹新,“为了开流节源,身材并不强壮的丈夫还当起了‘棒棒’,在送货时,恁是背着一两百斤的大理石餐桌爬好几层楼把货物送到客户家中。由于白天的超强度工作,一到晚上,夫妻俩全身酸痛,根本睡不着觉。” 走上正轨

由于石巧吃苦耐劳、为人诚恳,又虚心好学,2011年,石巧和丈夫办起了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沙发厂,专门生产休闲布艺沙发。当年,在夫妻的共同努力下,石巧和丈夫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借款。

石巧说,由于去年位于动物园附近的沙发厂被征地拆迁了,所以现在暂时没有生产布艺沙发,目前只代销广州和成都的品牌实木家具。由于代销的家具质量款式美观,不仅吸引了五间、何埂等镇街的群众,就连城里,也有市民慕名前来购买。

去年,随着客源的增多,以前的门面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他们在双凤场尾买下126平方米的门面。今年,石巧又说服父母,卖掉双凤场130平方米的住房,准备买下紧邻去年已购买门面的另一铺面。

“现在一切都走上正轨,一切都顺利了,估计每月能赚2万多元。”石巧说,下一步,如果落实了场地,她还想把沙发厂办起来,让自己的休闲布艺沙发——“红雅思”这个品牌不仅在永川打响,还能走出重庆,走向全国。

篇6: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1、调查背景及目的注重小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起步阶段,善与恶,丑与美,好与坏,错与对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全面或不深刻的,这就呼唤着我们“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成长”。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苟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家庭,是教育的启蒙;学校,是教育的引路人。

2、调查结果及分析

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家庭现状看主要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教育问题:

2.1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父母有的外出务工,家中一般只留下老人和读书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无论是寄宿于学校还是留守在家庭,大都缺少母爱,缺少父母的亲子之情,得到的是祖辈的溺爱、宠爱、偏爱,极易形成“畸形心理”。这就呼唤农村学校必须加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2.2多数家长综合素质低下,影响孩子成长。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他们大多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在他们的家庭中很少看得见书。谈到辅导功课,很多家长反映,现在的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这种情况,数学学科显得更为严重。这些家长大都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意愿。他们的教育简单粗暴,打骂孩子是普遍现象。家长重视孩子学习成长但缺乏引导方法,培养目标盲目。不少家长在培养孩子上是不惜血本的,为孩子请家教,报名参加了一个又一个课外兴趣班,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 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殊不知,这样做孩子是否愿意,是否真的有效,结果可想而知。

2.3家长推卸教育责任,孩子成长抛在一边

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在我今年带的一年级学生中,至少有85%的家长不怎么问孩子是否完成了当天的课外作业,有10来个家长是从来不问,更谈不上检查了。另外家长只顾自己享乐,孩子的教育成长不闻不问。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们业余时间大多沉浸于搓麻将、“斗地主”,孩子的教育成就完全依赖于学校,自己不闻不问。

2.4孩子学习的毅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遍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出口成“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迟到、爱吃零食等问题。这些由于家庭环境原因素

养成的不良习惯很不容易纠正。反映到学习上,表现出无计划性,无急迫感,无吃苦耐劳精神,对课堂教学很不适应,对老师的学习要求往往不当回事。由于学习习惯普遍不太好,如不爱做好课前准备,迟迟拿不出所需要的书、本和笔、尺等,听课、做作业过程中爱讲话、爱走神精力不易集中等。因此在课堂上表现出思考与行动的速度不够快,不爱或不知怎样向老师提出疑问,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做作业常感到吃力,作业老是完成得不好,且使学习上的疑难越积越多,对学习上的困难更是望而却步。

3、建议及对策

通过上述一些现象我们应该意识到开展农村中小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引入系统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机制,探讨心理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工作。

3.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升华学生人格

道德教育光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能深入孩子心灵的,应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存在于孩子们的交往中。首先在日常的实际生活中,形成学生的德性规范。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播种习惯,收获品格”的系列活动。要求学生从“管手、管脚、管嘴”做起,从“坐、立、行、说、吃、睡”做起。其次,在多彩的才艺展示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及时总结反馈一周的各类信息,弘扬正气,表扬好人好事,把不正之风消灭在萌芽之中;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造林,绿化校园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开展 “踏上长征路体育竞赛”和参加农忙等活动,加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热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把原来老师空洞的说教变成学生深切的感受。

3.2学校必须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和指导

这不仅是克服家庭教育中一系列病理现象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促使家庭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二是对子女的要求要合理、统一,三是要理解和尊重孩子。家长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家庭教育素质。孩子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家长的竞争。我们虽然身在21世纪,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还停留在20世纪。对于这些家长加强自身学习迫在眉睫,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唯一途径。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才能做一个更好更有效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多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现代孩子的特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自己主观的想法去要求孩子,应更多地聆听孩子的心声。

3.3加强学习目的教育,铸就学生人生

小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一味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我们可以将班级宣言定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成才,报效祖国;通过宣言明了自己的学习目的。利用名人陈独秀、邓石如、邓稼先和“神

五、神

六、神七”成功上天等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建设的巨大成就,从小立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鸿鹄之志。每位教师要俯下身子、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明确“做名师、育名生、创名校”的办学方向,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爱国爱校,勤学勤教”的理念浸润学生,让书香弥漫校园,让学生得到熏陶。

3.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深学生城市化印象

学校要更多地开展校外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这些学生更多地接触城市社会,充分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守纪律,有秩序,讲卫生,快节奏是城市生活乃至于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生而言,进工厂、政府机关参观,所见所闻在心灵上都会产生一种震撼,都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做一番思考、设计,会自觉地改正农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气,并愿意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在、学习上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4、小结

篇7: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浅谈城乡结合部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城乡交错、村居混杂,不同管理体制交汇,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增长快、流动性强,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交叉多、转化快,是农村城镇化、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工作,对统筹城乡,使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结合*办事处的工作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构成问题。城乡结合部农业人口较为稠密,文化水平偏低,由于长期受小农意识影响,追求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不高、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打工、经商的外来人口涌入,城乡结合部以其廉价的吃住和便利的交通,成为流动人口驻留的理想区域。如:办事处*村常住人口****人,外来暂住半年以上的*5**余人,每天的人口流动量约5***余人。*等村的情况亦然。大量流动人口的聚集,在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治安、教育、卫生、就业、计划生育等方面制造了难题。

(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城乡结合部城乡交错、住户村居混杂,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享有的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较差,虽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社会保障体系与城市差异仍较大,特别是缺乏养老方面的保障。而村民、居民比邻而居,使得这些差异更加突出,容易激发社会矛盾。

(三)“城中村”和失地农问题。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集合部农村大量土地被征用,部分村不可避免地成为无地“城中村”,众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地农”。如办事处*等村已成为“城中村”,村民已成为“失地农”。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靠在地里刨食,收益也许不高,却可保证基本生活。失去土地,农民就失去了其最基本、唯一可靠的衣食来源。部分适应性强、谋生能力强的失地农民,很快融入城市,成为商人、工人、甚至企业家。但大多数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低、谋生手段单一,无力参与城市竞争。而征地过程中,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征地赔偿制度的不健全等,使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陷入贫困境地。加之人在城中,身份依旧,失地农民无法享有同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成为弱势群体,生活难以保障,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剩余劳动力问题。土地的征用、人口的增加、国有企业的改制、大中专毕业生逐年增多、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等,使失地农、下岗职工和部分青壮年脱离了生产资料。在巨大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下,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者就成为了剩余劳动力(其中农业人口居多)。而城乡结合部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动培训体系规模小、培训力度不够、劳动力转移渠道有限,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滞留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隐患。

(五)环境问题。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和农村都在管,又都管不全、管不好的特殊地带,且规划落后、设施不全、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成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气、废渣、废水的排放地,自然环境善不容乐观。同时,村居民为增加收入,擅自改扩建房屋经商、出租、私搭乱建现象严重、违章建筑林立。基本无规划可言的人居环境增加了治安、消防、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

二、城乡结合部的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城乡结合部城乡融合,村居民农工商兼营,思想较为开放,易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再加上城乡结合部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齐全、便利,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战略方针最有条件的实施地,城市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资源优势。城乡结合部地少人多,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城乡交错,乡村的自然资源、各种原材料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如能有效结合,必将能够形成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的局面。

(三)政策优势。城乡结合部处在社会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能得到各级政府更多的关注和更多政策支持,为发展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二元化”管理体制。可以说,二元管理体制是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源。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又是建立在二元户籍制度这一根基上的。因此,要尽快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消除体制性障碍导致的城乡差别,使城乡真正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投入,缓解因流动人口而加剧的教育、卫生等公共资源的短缺,逐步缩小,并最终消除成效差别。加强农村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管网及路网、公共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向更大范围内延伸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城乡人民都能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使人人均等的分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对于城中村,首先要做好征地工作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消除农民心中的抵触情绪;征地工作采取公开操作,让群众参与征地工作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切实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研究制定出统一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征地补偿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同时,整合土地资源,按城市整体规划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建设现代化的居住区、商贸区和工业区,规范管理。并允许城中村保留一定比例的集体用地用于发展集中经济,及时开展“村改居”工作,使失地农民真正成为市民,按照城市准则管理,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边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改造杂乱的人居环境,建设节能、环保、整洁的新型生活区。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产业调整、发展规划,充分利用青山绿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壮大二、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拓展绿色产业,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村居民素质,培养实用人才。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教学质量,做到教育与实际结合,能够学以致用,夯实新增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基础。有效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网络等国有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居民,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按照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方面的实用人才,使受培训者基本能掌握好一至两门实用技能。并积极和沿海发达地区联系、联合,合理有效地输出本地富余劳动力。

(五)发展城镇经济,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工农互动。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倾力培植龙头企业,依托其规模大、管理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要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农民增收、就业渠道,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继续按照“建立大市场,疏理大流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思想,加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使其上规模、上台阶,形成产业链,打造安顺的第三产业区、*的支柱产业。同时,健全劳动力市场,使其更好的发挥调配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信息化和市场化水平,引导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真正实现城乡联动,共同发展。

结合职责对城乡结合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探索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8:城乡结合部学生特点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乡结合部地区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楼房多了, 游戏机室多了, 娱乐场所多了;学校环境变美了, 教学条件改善了, 出外打工者多了。这些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成长。由于城乡结合部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点, 无论是社会环境, 还是校园环境、家庭环境, 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 全面了解新时期城乡结合部育人环境现状, 对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的现状

近期, 笔者对某市城乡结合部三所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采用问卷和个别谈话的形式, 发放教师问卷46份, 收回有效问卷45份;学生问卷492份, 收回有效问卷476份。调查结果显示, 学校注重育人的物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 已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家长也注重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也对学生的成长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 校园、家庭和社会环境中还存在环境卫生不良、教育方式粗暴、学习条件欠缺等现象, 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现状需要改善。

(一) 学校环境现状与分析

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根据调查, 46.7%的教师认为校园成长环境“很好”, 8.9%的教师认为“好”, 42.2%的教师认为“一般”, 2.2%的教师认为“较差”。可见, 校园环境还需要提升品位。事实上, 这种现象的造成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统计中发现, 在对“学生成长环境建设”的调查中20%的教师认为学校“非常重视”, 40%的教师认为“重视”, 37.8%的教师认为“一般”, 2.2%的教师认为“忽视”。这就说明了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

1. 学校物态环境现状

对于校园卫生状况, 11.1%的教师认为“非常好”, 20%的教师认为“好”, 68.9%的教师认为“一般”。可见, 学校还需要提高校园环境卫生状况。学校宣传栏、画廊、黑板报等都是重要的物态环境,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中发现, 100%的教师说学校都有上述室内外媒体和设施, 说明城乡结合部各学校都重视此类环境的营造和建设。

2. 学校人文环境现状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讲礼貌打招呼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也是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调查发现, 42.7%的教师“常常”见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打招呼, 33.3%的教师表示“不多见”, 24%的教师表示“很少见”。班集体也是重要的育人环境, 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起着正迁移作用。对于“是否形成良性班集体”的调查, 40%的教师认为已经“形成了”, 37.8%的教师认为“差不多”, 20%的教师认为“少许”, 2.2%的教师认为“没有”。学校开展的艺术类、体育类、德育类等活动, 也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环境, 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有效的发展。据调查, 55.6%的教师认为学校“常常”开展此类活动, 26.7%的教师认为“不多”, 17.7%的教师认为“很少”。可见, 学校的人文环境虽然建设了, 但是开展活动的力度和火候还不足。

3. 学校教师教育现状

对于“学生做错事了, 老师应如何面对”的调查, 3.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打”, 4.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骂”, 21.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批评”, 70.8%的学生反馈老师会“教育他”, 0.4%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不管”。“学生考试考差了”的调查中, 3.2%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打”, 5.3%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骂”, 35.7%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批评”, 54.8%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会“鼓励”, 1%的学生选择了老师“不管”。可见, 部分老师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 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

(二) 家庭环境现状与分析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 对孩子成长发挥着启蒙作用。从城乡结合部家长对学生成长环境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 比率为0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视”, 6.7%的教师认为“重视”, 88.9%的教师认为“一般”, 4.4%的教师认为“忽视”。显然, 对于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农村家长不如城市家长来得重视。

1. 家庭学习条件现状

据调查, 城乡结合部85.5%的学生反映家里有专供学习的桌椅, 14.5%的学生反映家里没有固定的学习桌椅。79.8%的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房间, 20.2%的学生没有。84.0%的学生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 16.0%的学生没有。76.6%的学生反映家庭条件一般, 10.5%的学生反映家庭贫困。可见, 家庭学习条件较以往有改善, 但与城市学生还是有差距的。

2. 家长对孩子教育现状

考试成绩是家长关心的焦点。根据调查, 当孩子考试考差时, 7.1%的家长会“打骂”孩子, 40.1%的家长会“批评”孩子, 50.3%的家长会“鼓励”孩子, 2.5%的家长持“无所谓”态度。28.8%的家长“经常”辅导孩子的作业, 36.3%的家长是“有时”, 28.8%的家长是“很少”, “没有”辅导的比率是6.1%。6.7%的教师认为家长与教师配合“很好”, 6.7%的教师认为是“好”, 84.4%的教师认为“一般”, 2.2%的教师认为“较差”。可见, 城乡结合部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粗暴的, 无论对孩子辅导, 还是与老师配合度都不如城市家长做得好。

3.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现状

孩子与父母关系怎么样呢?61.1%的孩子选择“非常好”, 30.3%的孩子选择“好”, 7.1%的孩子选择“一般”, 1.5%的孩子选择“不好”。据调查, 17.9%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家长之间的主要矛盾是“学习问题”, 11.6%的学生认为主要矛盾是“生活问题”, 6.8%的学生认为主要矛盾是“情感问题”, 63.7%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家长之间“没有矛盾”。随着年级的升高, 家长与孩子之间“学习问题”的矛盾比率呈现上升趋势。

(三) 社会环境现状与分析

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特别是学校周边或学生常常接触的社会区域。这些环境或起正作用, 或起负作用。城乡结合部社会环境比以往更开放, 更复杂多样了, 越来越城市化了。

1.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现状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如何呢?2.2%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利”, 6.7%的教师认为“有利”, 86.7%的教师认为“一般”, 4.4%的教师认为有“阻碍”。可见, 近九成的教师认为目前本地区学校周边环境只是“一般”。因此, 周边环境需要整顿和改善。

2. 社会对小学生成长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现状

据调查, 2.2%的教师认为社会对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视”, 8.9%的教师认为“重视”, 84.4%的教师认为“一般”, 4.5%的教师认为“忽视”。可见, 社会对构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重视程度不够, 这也是造成学校周边环境“一般”的重要原因。

3. 学生经常到社会上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现状

社会上的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去的。调查发现, 1.1%的学生“经常去”, 1.3%的学生“有时去”, 4.4%的学生“偶尔去”, 93.2%的学生“从来不去”。随着年级的升高, 学生去的比率呈现上升趋势, “从来不去”的比率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 应该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二、提升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对策

根据调查的现状与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城乡结合部学校、家庭、社会都能重视小学生成长环境的建设, 不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但是, 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环境的构建是不尽如人意的。为此, 笔者提出以下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成长环境提升的对策。

(一) 改善学习条件, 提高育人效果

育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条件的限制。作为家庭, 首先要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必备的桌椅、房间等。调查发现, 还有14.5%的孩子没有固定的学习桌椅, 20.2%的孩子没有供学习的房间。这些孩子如何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其次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据调查, 16.0%的孩子没有安静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嘈杂声、电视电脑的声音, 还是其他不稳定的干扰因素, 都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作为学校, 首先要提高育人的环境。据调查, 还有11.6%的孩子对学校的学习环境不满意, 44.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育人环境一般或较差。其次要提高育人的硬件条件。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硬件条件较差, 配备不足, 多媒体只在专用室有, 老师们反映这方面要比城里的学校落后10年。

(二) 改进教育方式, 树立人性化教育

现代教育以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 因此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人性化的现代教育方式。但是, 在调查中发现还存在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家里, 当学生考试考差时, 7.1%的学生说家长会打骂他们;有6.3%的学生说家里经常或时有家庭暴力行为。在学校, 当学生做错事时, 有7.6%的学生反映老师会打骂他们;当学生考试考差了, 有8.5%的学生反映老师会打骂他们;当作业没有完成时, 有14.7%的学生反映老师会罚他们。另外, 只有13.4%的教师反映家长与他们能较好地配合教育学生。因此, 造成的后果是, 有41.6%的学生对家长的教育持“一般”或“不满意”的评价, 有17.7%的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持“还行”或“不满意”的评价, 有24.8%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学习生活“还行”或“不快乐”。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反思。

(三) 改进人际关系, 营造高效氛围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长与孩子关系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人际关系, 也是重要的成长环境。这样的环境氛围需要营造。然而, 调查发现这种氛围存在危机问题。关于师生关系, 有17%的学生反映老师对他们“还行”或“不关心”, 15.6%的教师说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一般”;关于生生关系, 有29.6%的学生对同学言行持“还行”或“不满意”态度, 且呈上升趋势, 有51.3%的学生对与同学互动交流持“还行”或“不喜欢”态度;关于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8.6%的孩子说是“一般”或“不好”, 36.3%的孩子反映自己与家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可见, 改进学生人际关系, 营造高效的育人氛围, 是目前比较迫切的工作任务。

(四) 开展意趣活动, 创建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重要的育人环境, 可以通过各种意趣活动得以达成。在学校里, 57.3%的教师反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打招呼不是“常常”, 44.4%的教师说学校开展的有意义的艺术类、体育类、德育类等活动“不多”或“很少”, 97.3%的教师说学校开展的公益活动“不多”“很少”或“没有”。在家里, 只有24.8%的学生说家长“经常”带他们出去旅游或到本地儿童娱乐场所、书店等, 只有21.2%的学生说回家做完作业“经常”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社会上, 有6.8%的学生“经常”或“有时”到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可见, 无论是学校、家庭, 还是社会, 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太少了, 应该引起重视与反思。

上一篇:茶社设计文献综述下一篇:你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半时感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