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2024-05-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精选6篇)

篇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附件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以下简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效率和实施成效,保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公正、公平、公开,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科技计划项目,是根据自治区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以财政资金支持或以宏观调控政策为引导的,由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科技厅”)组织、实施或指导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示范等类型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是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结构、责任主体及其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管理与实施的基本程序和要求等事项所做的规定。

第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实行专家评审立项,公开管理程序,健全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科技厅是科技计划项目的行政主管部门。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统筹协调和支撑服务,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需要,科技厅可委托具备一定条件的机构开展科技计划的相关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被委托机构不得利用这一委托从事营利性活动。

第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一般包括发布指南、申请立项、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等环节。科技计划项目逐步实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第七条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引入评估评审机制,执行科技部《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和《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根据需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推行法人负责制。

第八条

科技厅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专家信息库、项目库以及信用库等,由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及运行维护。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保护相关单位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建立公开制度,推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公开和信息的共享。

第九条

科技厅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专家从专家信息库中随机抽取。

第十条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行回避制度。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管理、验收等过程中,凡与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且可能影响管理决策公正性的当事人必须回避。

第十一条

科技厅制定科技计划项目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对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等相关责任主体建立信用评价档案,依据科技计划项目在申请立项、中期评估和验收考核等过程中的具体执行情况,对不同责任主体评定相应的信用等级。第十二条

科技计划项目的经费管理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考评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级科技项目绩效考评办法(试行)》执行。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三条

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一般包括申请、评审、签约三个基本程序。

第十四条

根据自治区科技发展规划和当年科技工作重点,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组织研究并提出各计划的项目申报指南,综合计划管理部门汇总后提交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正式发布。

第十五条

根据申报指南的要求,申请科技计划项目可经申请单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在地州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科技厅认可的技术联盟、技术协会、科技园区等渠道推荐,无具体主管部门的单位也可直接申请。

第十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者和申请单位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备完成项目的科研开发能力;

(二)具有相关的工作和知识的积累;

(三)符合申报单位法人资格、从事行业等方面的要求;

(四)具备必要的人才队伍、经济能力和相关研究条件;

(五)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工作基础。第十七条

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原则上按照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一)申请者参照项目申报指南填写申请书,并通过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提交;

(二)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按照各计划项目的不同申请要求组织形式审查和查重;

(三)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将通过审查的项目分配至专项计划管理部门,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组织经济、科技、战略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按照计划立项数不高于1:1.3的比例数提出项目立项建议;

(四)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汇总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的立项建议,经过查重和平衡后,提交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委员会审定;

(五)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通过审定的项目进行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六)对公示后无异议的立项项目,由申请单位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组织技术、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

(七)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将通过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报请科技厅主管厅领导批准确定立项;

(八)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编制项目计划,经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审核后,由科技厅会同财政厅统一签发;

(九)对于未立项的项目由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可作为下次立项的备选项目,或不予支持等,并向申请单位书面反馈;

(十)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将备选项目纳入项目库,并建立备选项目库,实现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

专家的遴选由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商综合计划管理部门、条件财务管理部门共同确定。

第十九条

对列入科技计划的项目,由项目承担者依据计划要求填写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经项目推荐单位、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综合计划管理、条件财务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后,履行签约和经费拨付手续。

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二十条

科技计划项目一般按项目、课题两级管理,不设课题的直接按项目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

科技厅在项目实施管理中主要负责:

(一)确定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

(二)审聘项目评审或评估专家委员会;

(三)按计划进度拨付合同约定的科技专项经费;

(四)审查项目执行报告、总结报告和经费的预、决算;

(五)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项目的中期检查和评估验收;

(六)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计划调整,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者在项目实施中主要负责:

(一)执行项目合同或计划任务书,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二)真实报告项目完成情况和经费决算;

(三)接受科技厅组织的检查和评估,准确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四)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填报科技计划统计调查表;

(五)项目完成后,及时申请项目验收。

第二十三条

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实施情况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实施及时跟踪检查,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保障。需要调整和撤销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并商综合计划管理部门确定调整或撤销意见。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项目的任务、目标、研究内容、完成期限需调整的;

(二)市场、关键技术方案等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的;

(三)匹配的自筹资金或其他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正常实施的;

(四)技术引进、国际合作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与开发工作无法进行的;

(五)项目负责人或骨干人员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项目无法正常实施的;

(六)对项目经费安排有争议或临时变更项目经费拨付的;

(七)由于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项目不能正常实施的。第二十四条

对有财政资金支持的调整或撤销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对已做工作、使用经费、购置的设备仪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报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会同条件财务管理部门审核执行。

第二十五条

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商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每年抽取30%左右的执行项目,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中期评估。

第五章 验 收

第二十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工作由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

第二十七条

科技计划项目验收以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确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需要复议、不通过验收”三种。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财政支持经费额度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到指定的财务审计部门进行财务审计并形成审计报告,通过财务审计后方能进行项目验收。财务审计由科技厅条件财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第二十九条

科技计划项目验收按照以下工作流程进行:

(一)项目承担单位经项目推荐部门同意后向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同时提交项目验收工作报告以及验收所需的全套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

(二)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由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汇总并提交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委员会批准验收;

(三)项目验收与财务验收一并进行,由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相关机构进行。验收专家组由经济、科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重大项目验收专家组成员不少于7人。对于涉及技术和产品开发、示范应用、推广及产业化的课题,验收专家组应包括来自行业、地方、企业、用户等方面的代表,专家组对项目任务和财务执行情况分别进行评估验收,并做出相应结论。项目验收结论及验收材料的信息进入科技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保存;

(四)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与条件财务管理部门商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每年抽取一定数量的项目委托相关机构组织验收。

第三十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通过项目验收:

(一)未通过项目财务审计的;

(二)经核实未达到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成果无科学或实用价值的;

(四)提供的验收材料不真实的;

(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未能解决的,或研究成果存在纠纷的。

第三十一条

对超出合同书约定完成期限6个月还不能完成任务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需向科技厅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提出延期验收申请,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商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后,批准延期验收。延期验收只能申请一次。

对延期验收的项目,一年之内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第三十二条

需要复议的验收项目,应在接到通知后三个月内提出复议申请。由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商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后作出是否通过验收的处理决定。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者在接到通知的六个月内,经整改完善项目计划任务和财务的有关材料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第三十三条

对于经审查不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和再次验收未通过的项目,由科技厅综合计划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终止处理意见,各专项计划管理部门具体执行。

第三十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定》等执行。

第三十五条

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技术文件和数据资料,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档案法》进行整理、立卷,形成的项目档案由科技厅统一管理。

第六章 专家咨询

第三十六条

充分发挥专家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咨询作用。科技厅根据各类科技计划特点,选择咨询专家。咨询专家应熟悉相关学科、领域或行业的发展状况;并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同等专业水平;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能够客观、公正地提出咨询或评议意见。

按规定应当回避的和在以往咨询活动中有不良记录的专家不宜选聘。

第三十七条

科技厅在选聘咨询专家时,应向专家阐明咨询和评议的目的、工作原则、职责与权利。

第三十八条

科技厅应向咨询专家提供与咨询、评议工作相关的资料,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费用。

第三十九条

任何人不得向咨询专家施加倾向性影响,不得伪造、删改咨询专家意见。在咨询评议之前,不得公布或泄露咨询专家名单;形成专家意见后,不得公布或泄露咨询专家个人意见。

第四十条

咨询专家必须遵守以下规范:

(一)不受任何影响公正性因素的干扰,实事求是地提供咨询意见;

(二)承担与咨询、评议相关的保密义务,妥善保存咨询材料并在咨询、评议结束后将其退还,不得复制;

(三)当咨询、评议内容同本人有利害关系时,应主动申明并回避;

(四)在咨询、评议期间,不得同咨询、评议内容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接触,更不得收取不合要求的报酬。

第四十一条

咨询专家在咨询、评议中违规的,科技厅可视情节轻重,采取记录其信誉度、宣布其意见无效直至取消其资格等方式予以处理;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可根据需要单独制订项目管理办法。

第四十三条

各地州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篇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实施方案

为继续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项目任务,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保持并提高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县为单位85%以上。

(二)含麻疹类(包括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和麻疹疫苗)疫苗接种8月龄和18月龄的适龄儿童1个月内完成。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三)继续做好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实施工作。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四)在全区组织对适龄儿童开展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五)重点地区适龄儿童开展麻疹风疹联合(麻风)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麻风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对出现麻疹病例的社区、村组适龄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六)在炭疽疫情发生的地区对高危人群开展炭疽疫苗应急

接种,对可能发生伤寒病例暴发地区的高危人群开展伤寒疫苗预防接种。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1.项目覆盖全区14个地(州、市)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流脑(A群和A+C群)、甲肝和麻疹类疫苗。

2.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覆盖14个地(州、市)的全部目标儿童。

3.继续实施消除麻疹行动。麻疹发病较高的地区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及应急接种活动;在全区范围开展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活动,对既往麻疹疫苗漏种儿童补种麻疹类疫苗;在全区范围对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对确诊病例的周边开展麻疹疫苗应急接种。

4.在伊犁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州、昌吉州、克拉玛依市开展乙肝监测工作。

5.全区范围内继续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麻疹及流脑监测工作。

6.自治区根据近3年发病情况应急储备炭疽及伤寒疫苗。

(二)项目内容

1.常规接种

(1)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疫苗的常规接种服务。

(2)含麻疹类疫苗免疫方案: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并1个月内完成,18月龄接种麻腮风疫苗并1个月内完成。

2.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两轮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对象为2月龄~4岁儿童,每名对象接种2剂次(2剂次间隔不得少于28天)。

3.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

开展麻疹风疹联合(麻风)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等工作。在全区范围开展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活动,对既往麻疹疫苗漏种儿童补种麻疹类疫苗

4.开展乙肝监测工作

在伊犁州伊宁县、喀什地区莎车县、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巴州库尔勒市、昌吉州昌吉市、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开展乙肝监测工作,对上述县(市)报告的急性乙肝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5.麻疹监测

加强麻疹监测,对疑似麻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

6.炭疽、伤寒

发生炭疽疫情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应急接种。对可能发生伤寒病例暴发地区的高危人群开展伤寒疫苗预防接种。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按照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16号)要求,自治区卫生厅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卫生厅等相关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检查,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解决。

(二)资金安排

中央财政安排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专项资金对所需疫苗、注射器的购置经费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重点地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甲肝疫苗强化免疫所需疫苗、注射器的购置经费给予补助。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由国家和自治区下拨的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拨付标准为:

常规免疫接种按照免疫接种程序,每名适龄儿童全程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需要20剂次。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每剂次5元标准补助,支持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接种补助。

脊灰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每剂次2元标准补助,支持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接种补助。麻风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每剂次2元标准补助,支持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基层医务人员接种补助。对麻疹病例调查和实验室诊断给予补助经费。

(三)疫苗、注射器招标采购

疫苗、注射器由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新制定的价格(发改办价格〔2009〕1612号)进

行招标采购。

自治区政府采购办、自治区卫生厅、财政厅负责采购工作的监督。

疫苗、注射器采购后如有经费节余,则滚动至下使用。

四、经费保障与管理

项目所需的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地方财政部门,落实乡村医生和其他预防保健人员的接种补助、落实培训、冷链建设与配套资金,制定本地区地(州、市)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

五、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各项活动的实施应达到相关技术要求。每项活动结束后,应有评估报告和总结。

(二)各县(市、区)要建立规范的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发放制度,按照补助与绩效挂钩的原则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定期、及时下发补助经费,定期对接种情况进行抽查。

(三)项目结束后,自治区卫生厅将项目总结报卫生计生委、财政部。

篇3:南京市国家科技计划实施效率评价

在国家科技计划中, 973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是对未来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计划, 为未来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创新源头, 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自主创新能力。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 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团队, 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863计划 (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是以政府为主导, 以一些有限领域为研究目标的一个基础研究的国家性计划, 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作为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地, 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 每年有大量的科技计划项目实施, 为南京市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 本文将对2007-2010年南京市国家级科技计划的实施效率进行合理评价, 并就相关评价结果做出分析。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包括:“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三大国家科技主体性计划。相关数据来源于南京市2007-2010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跟踪调查表。

2.指标体系的建立

国家科技计划的投入主要是在人员和经费方面, 因此将这两个方面分别作为三项科技计划的投入指标。在共性的产出指标选择方面, 论文和专利分别作为知识性成果和物化成果的代表, 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课题研究达到的水平。而国家科技计划作为人才培养平台, 也在积极帮助和扶持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因此, 将硕士、博士的培养人数, 论文发表篇数及专利申请数作为指标体系中的产出指标。

数据包络法 (DEA) 作为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2], 不仅可以用线性规划来判断决策单元对应的点是否位于有效生产前沿面上, 同时也能获得其他方面的信息。因此, DEA的使用也比较广泛。本文拟用DEA作为分析工具, 针对2007-2010年度南京市国家级三大主体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效率评估。相关指标数据见表1。表1中的12个不同年度的科技计划作为12个决策单元。

3.采用数据包络法 (DEA) 进行效率评价

(1) 模型介绍[3,4]。

本文采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 根据投入指标数据和产出指标数据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 对应的输入。输出向量分别为:

而且xij>0, yrj>0, (i=1, 2, ..., m;r=1, 2, …s) 。以第j0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目标, 以所有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约束, C2R模型可s以构造成如下形式:

其中v T, u T分别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权向量。利用Charnes-Cooper变化及对偶理论并进一步引入松弛变量s-和剩余变量s+, 可将上述模型变为:

(2) 基于DEA评价的目标产出。

目标产出详见表2和表3。

(3) 评价结果分析。

从表2反映的情况来看, 除2009年的863计划以及2007-2008年的973计划为DEA有效外, 其余年度的科技计划均为DEA无效。但从2007-2010年的CCR效率值的变化趋势看, 863计划较为平稳, 科技支撑计划则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973计划的效率值虽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数值。这也说明863计划和973计划的投入资源利用情况较好, 而科技支撑计划的资源利用率虽逐年提高, 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表3产出指标的目标产出结果可以看出, 4年中863计划培养人才数可比已培养人才数高出3.7%, 发表论文数则可多出4.4%, 专利申请数高出1.6%;科技支撑计划可相比已培养人才数多出134.8%, 发表论文多出131.8%, 专利申请数高出123.3%;973计划可相比已培养人才数多出7.5%, 发表论文多出11.2%, 专利申请数高出22.7%。

对比已有产出和前沿产出的指标数据可发现, 863计划的目标产出和已有产出差别不大, 973计划虽然在2008年和2009年产生了一些波动, 相关产出产量有所下降, 但幅度也不大。总的说来, 863计划和973计划的产出情况较好。而科技支撑计划则由于在4年中的CCR效率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所以各个相关产出指标的目标产出与实际现有产出的比率也保持较高的数值。在人才和论文方面造成较高比值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支撑计划将更多的目光投放在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产出指标上, 因此在人才、论文的指标产出方面, 相比侧重基础性研究且多由高校和院所承担的863计划和973计划就稍显薄弱。但需要指出的是, 专利作为影响经济的因素之一, 其产量情况并不理想。这是由于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 企业承担的部分占了较高比例, 而企业相较高校院所来说,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对申请专利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专利申请量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总体上说, 南京承担的三大国家科技主体性计划, 特别是科技支撑计划, 实施效率还有较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为了更好的促进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 提高实施效率, 现提出三点建议。

(1) 强化科技人才的有效利用。

根据课题各阶段的进展情况, 适时地调整课题研究工作人员结构, 这样不仅能使人才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而且也能腾出更多人员投入到其他课题的研究任务中。同时, 优化投入人员结构能够有效节约相关支出, 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课题研究中。

(2) 加强产学研合作。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承担科技计划时, 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 但有时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企业的加入不仅能拓宽融资渠道, 获得更多经费支持, 而且相互间的合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费的利用率。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输送技术和人才获得企业的资源, 科研人员则可以通过和企业对接获得更多锻炼, 既可了解市场, 又能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因此, 推进产学研合作将会对整个课题的实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3) 提高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产出。

人才对于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 应充分利用国家科技计划这个高层次平台, 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在课题推进的过程中, 帮助各领域的人才成长, 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同时也为南京市未来承担科技项目提供人才保障。对于提高科技成果产出, 南京市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需要强调的是, 专利作为推动经济科技发展的动力, 政府应给予其高度重视, 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细则。而企业则需增强自身知识产权成果保护意识, 进一步调动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剑, 杨锋.国家主体性科技计划实施效率的DEA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1) :116-118.

[2]李美娟, 陈国宏.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 2003 (6) :88-89.

[3]吴文江.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102-103.

篇4: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关键词】演出效果;支撑技术;研发应用;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4.09.009

【Abstract】The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proces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esentation of Performance Effect on the Key Suppor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as expounded here, the scientific method and operating experi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project management were explored, and measures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 so as to further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such projects.

【Key Words】performance effect; support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1 项目简介

近年来,国内外演艺场所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新技术装备,以求最大限度地增强演出艺术的创作力、感染力与保障力。在此需求推动下,舞台机械系统、舞台灯光系统、舞台扩声系统以及舞台监督与通讯系统等各项系统的设备及技术分别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应用于演出场所的这些技术系统都各自自成体系,不能统一地控制与协调,须经过人工指挥与干预,致使上述各系统的高新技术性能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从而使演出排练过程时间过长、进度过慢、投入过大、反复过多,演出过程的保障力差,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难度高。

随着文化事业的大发展,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趋于大规模化。如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盛大演出以及越来越多的各种秀场、文化主题演出场、特色文艺演出场、旅游剧场、杂技场等,都整合了多系统的技术装备,其中不乏数百台升降、平移、旋转等台类机械设备以及吊挂、飞行、空中舞动、场地及空间切换等上空机械设备,同时配以数目繁多的灯光设备、扩声设备、通讯设备以及海量的视频动画等,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控制系统来统一整合所有上述技术装备。因此,通过文化部科技司提出申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经专家论证科技部批准立项(项目编号:2012BAH38F000)。

“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重点解决当前舞台运动、舞台灯光、舞台扩声以及舞台通讯等机、光、声、电各控制系统独立设置与协调困难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现代舞台效果装备中基于运动效果呈现的关键技术、基于视觉效果呈现的关键技术、基于听觉效果呈现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通讯调度的关键技术等,研究效果装备集成系统融合控制关键技术等,构建舞台效果整装集成控制平台,并开展现代舞台效果装备集成系统中相关技术标准草案的制定,探索并构建可行的系统推广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开展系统推广示范应用,以真正实现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技术在舞台集成装备上的应用。

2 技术路线

组织项目实施的首要环节是制定科学详尽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制定合理,方有预期成效,否则要走弯路,甚至会使项目夭折。技术路线同时又兼顾项目范围管理的功能。

2.1 规划总体路线

项目的技术路线按照:“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调通”的总体路线规划,如图1所示。

首先,分解子项系统,根据现有成熟技术体系,明确界定各子项的要素及控制范围。

其次,深化分析各子项系统的控制对象及技术特性,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子系统构架,规划子系统为集控系统提供接口的程序,或改造现有技术构架以适应集控的要求。

然后,汇聚各子系统接口到集控系统,建立通讯协议,并上下调通。

最后,实施集控演示,模拟演出剧目,使舞台机械运动与灯光控制、扩声控制、通讯系统等统一调度控制。并可演示舞美设计、布景彩排的效果。

2.2 分解子项 界定范围

集控系统控制的对象是各个子项,这些子项按照相对独立的专业主要分解为以下各项:

(1)舞台机械运动呈现控制系统。其对象范围是一座场馆内所有有可能为演出做准备及参与演出的舞台机械设备的运动,包括台上机械、台下机械。其中包括调速设备、定速设备,不包括既不可能参与演出、也不可能为演出做装台准备的设备运动,如场外运景设备运动等。其控制设备为舞台机械控制柜、操作台以及网络传输系统。

(2)舞台灯光效果呈现控制系统。其对象范围是同一座场馆内所有有可能为演出做准备及参与演出的灯光视觉效果,包括各道面光、耳光、顶光、逆光、侧光、天(地)排光、追光、特效光以及LED灯光。其中包括可调光、不可调光,不包括其他普通照明,如化妆室、卫生间、过道照明等。其控制设备为舞台灯光控制柜、调光台以及网络传输系统。

(3)舞台扩声效果呈现控制系统。其对象范围是同一座场馆内所有有可能为演出做准备及参与演出的扩声听觉效果,包括台口中置扬声器(上下)、台口左右声道扬声器(上下)、观众厅环绕扬声器(上下层)、台唇补声扬声器、左右拉声像扬声器、台口侧独立超低频扬声器、地板流动返送扬声器、舞台固定返送全(低)频扬声器、舞台效果扬声器等。其控制设备为音频处理器、功率放大器、调音台以及网络传输系统。

nlc202309041322

(4)舞台通讯与监督系统。其对象范围是同一座场馆内有可能为演出做准备及参与演出的通讯、广播、视频监控等系统,该系统与上述3项子系统又有联系与沟通,同时也与总系统协调沟通。

(5)虚实交互舞台集成技术。其对象范围是同一座场馆内上述前3项子系统的场景动画视频与场景捕捉画面视频信息。与前4项系统融合嵌入。

(6)舞美设计与布景彩排是集控系统的应用层面,当集控系统构建完成时,该两项可以示范应用。

分解子项流程如图2所示。

2.3 解析子项 建立构架

解析子项的关键步骤是建立统一的时间轴坐标,将各个子项都纳入唯一的时间轴坐标中。时间轴坐标的响应源是演出剧目与演出场景序列,各个子项都要按该序列的每个节点准确响应,且使各自的实时功能发挥充分。(篇幅有限,详细的解析模型另文介绍。)

解析之后,各子项都明确各自的控制对象及参量,按照统一的时间坐标轴调试剧目与场景序列,调试无误后存储待用。

舞台机械运动控制系统构架、灯光效果控制系统构架、扩声效果控制系统构架如图3、图4、图5所示。舞台通讯与监督系统构架如图6所示。

2.4 汇聚集控 制定协议

各个控制系统按规定的格式向总控台发送演出时间序列数据表,总控台对收到的时间序列进行集成,生成可执行的指令序列(按时间排序)。在演出的过程中,总控台可根据演出的进度,在设定的时间节点向各个控制系统发送相关的指令。若演出要求需要对时间序列改动,通过人工干预等方式对时间序列进行重新编排。汇聚集控系统结构如图7所示。

总控台与各个子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须制定统一的通讯协议。

协议的核心内容为:电气特性;标称工作特性;安全保护;传输数据格式;字段格式;复位信号;复位后标记;起始码;最大最小数据字段数;字段间的数据线状态;总控台特性;接收端特性等。

各个控制系统发送到总控制台的演出时间序列数据格式,按协议定义:

(1)控制系统编号:代表各个控制系统的编号,机械1、灯光2、音响3……等;

(2)启动时间点:单位为秒,浮点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CUE编号;

(4)CUE名称;

(5)CUE注释。

总控制台根据收到的各个控制系统的演出时间系列,生成指令系列数据格式:

(1)序号;

(2)时间点;

(3)控制系统类型;

(4)CUE编号。

协议的具体内容参照《WTST001-A集成控制系统数据传输协议》,另文介绍。

2.5 虚拟场景与实景捕捉

虚拟场景与实景捕捉另文介绍。

2.6 实施集控演示

总控台向各个控制系统发送指令支持人工发送和智能发送两种模式,而各个控制系统接收到总控台发送的指令后,可以人工操作,也可以智能操作。实施集控演示属于具体操作层面,本文不再赘述。

3 组织管理

课题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实施。本项目采用项目集成管理三角形法,如图8所示。

项目的范围、时间、费用为保证项目成果的三大要素,调整其中任一项要素,必然影响另一要素。在项目集成控制中始终注意保持三角形与项目圆相切。

本项目的范围管理已由上述技术路线包含,只是技术路线主要制定的是技术序列及技术措施,虽然包含了各阶段工作范围的界定,但范围变动的控制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这一点不能忽视。

3.1 进度计划管理

项目进度计划是表达项目中各项工作(或活动)、工序的开展顺序、开始及完成时间以及相关衔接关系的计划。通过进度计划的编制,使项目实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度计划是进度控制的依据。主要内容有:

(1)项目工作定义:项目工作定义就是识别为实现项目目标、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干系人必须开展的具体活动。每一项工作就是一个工作单元,它们有预期的历时、成本和资源要求。项目工作定义是项目进度管理的前期基础工作之一,它是项目管理者在已完成的项目范围界定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范围的进一步细化。

(2)项目工作排序:项目有若干项工作和活动,这些工作和活动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为逻辑关系。逻辑关系有两类,一为强制性逻辑关系,即为客观存在的、不变的逻辑关系。二为可变性逻辑关系,也称为组织关系。此类逻辑关系随着人为约束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施方案、人员调配、资源供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优化工作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指这些可变的逻辑关系。在工作排序的过程中,首先应分析确定工作之间客观存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工作之间可变的逻辑关系。

工作排序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选择所需费用最少的排序方案;以缩短工期为目标,选择能有效节省工期的排序方案;优先安排重点工作,持续时间长、技术复杂、难度大的工作,为先期完成的关键工作;考虑资源利用和供应之间的平衡、均衡,合理利用资源。

工作排序应确定的主要内容:

①强制性逻辑关系的确定;

②组织关系的确定;

③外部制约关系的确定;

④实施过程中限制和假设。

(3)工作关系表示的工具和方法:先后关系图法(PDM,P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是一种用节点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关系的项目网络图,是大多数项目管理软件包所使用的方法。箭线图法(ADM,Arrow Diagramming Method)是一种用箭线表示工作,节点表示工作排序的网络图方法。

(4)工作排序结果:工作排序的最终结果是获得描述项目各工作相互关系的项目网络图以及工作的详细关系列表。项目网络图是表示项目各工作相互关系的基本图形,它包括了整个项目的详细工作流程;工作列表包含了项目各工作关系的详细说明,是项目工作关系的基本描述。

nlc202309041322

(5)项目进度控制:S型曲线反映了随时间进展累计完成任务量的变化情况,其绘制可以下式计算:

式中:Qj——某时间j计划累计完成的任务量;

qi——单位时间i计划完成任务量。

按各规定时间的Qj值,绘制S型曲线。利用S型曲线进行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这里采用双S曲线(也称为香蕉曲线)比较法,如图9所示。

以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分别绘制出相应的S型曲线,前者为ES曲线,后者为LS曲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每次检查的各项工作实际完成的任务量,计算出不同时间实际完成任务量的百分比,并在双S曲线平面内绘出实际进度曲线,即可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比较。比较法主要进行如下两个方面:

①时间一定,比较完成的任务量;

②任务量一定,比较所需时间。

若实际曲线始终在封闭的双S曲线之内,则属在控。若要在已完成任务量内考察最早、最晚时间之差;或在已花费时间内考察计划最大、最小工作量之差,可以结合图形计算。

3.2 费用管理

(1)项目费用包括人工、物料、设备、顾问费用、以及其他不可预见费等。影响项目费用的因素有项目工期、耗用资源的数量和价格、项目质量、项目范围等。可以看出,要实现对项目成本的科学管理,还必须通过开展对项目的工期、资源耗用和价格、质量和范围等要素的集成管理。

(2)项目资源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分解结构WBS、项目工作进度计划、历史资料、项目范围陈述、资源安排的描述、组织策略等。项目资源计划的工具有资源矩阵、资源数据表、资源负荷图等。项目资源计划的结果是制订资源的需求计划,对各种资源需求及需求计划加以描述,资源的需求安排一般应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上,这些结果主要用各种形式的表格予以反映。

(3)项目费用估算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分解结构WBS、资源需求计划、资源价格等。为了计算项目各工作费用,必须知道各种资源的单位价格,包括工时费、单位体积材料费等。如果不确定某种资源的实际价格,就应该对它的价格作出估计。项目费用估算的工具和方法有类比估计法、参数模型法、自上而下估计法、自下而上的估计法等。项目费用估算的基本结果是两个方面:项目的费用估计;详细说明。

(4)项目费用预算的技术和方法与费用估计相同。项目费用预算的主要结果是获得费用曲线,费用曲线将作为度量和监控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支出的依据,通常的费用曲线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是一条S型曲线。

(5)项目费用控制的内容和依据:费用控制主要关心的是影响改变费用曲线的各种因素,确定费用曲线是否改变以及管理和调整实际的改变。费用控制包括:

① 监控费用执行情况以确定与计划的偏差;

② 确认所有发生的变化都被准确记录在费用曲线上;

③ 避免不正确的、不合适的或者无效的变更反映在费用曲线上。

费用控制还应包括寻找费用向正反两方面变化的原因,同时还必须考虑与其他控制过程(范围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相协调。

(6)项目费用预测及偏差控制

项目成本预测的方法:在分析整个项目的实际成本绩效的基础上,利用挣得值预测项目或工作包的未来完工成本。预测项目未来完工成本(EAC,estimate at completion)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① EAC=实际支出+按照实施情况对剩余预算所作的修改。

② EAC=实际支出+对未来所有剩余工作的新的估计。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确定预测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具体数额大小,并以此为据,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和纠偏措施,使项目在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如当在预测项目的未来完工成本时,发现在指定报告期的一个小差异将会扩大成一个更大的成本超支,就表明需要立即采取项目成本管理的纠偏措施了。

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中的偏差控制是在制定出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成本分析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原因与变化发展趋势,进而采取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偏差,实现目标成本。

偏差控制的程序是首先找出偏差,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将成本偏差的原因归纳为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并用一定的计算方法从数值上测定各种因素对成本产生偏差程度的影响,据此找出偏差的产生是由哪种成本费用增加而引起的。

4 小结

“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重点环节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同时注重项目质量保证的三大要素:范围、时间、费用。利用三角形法进行集成控制,项目过程始终处于动态监控状态。各要素均有合理的计划,同时不断地进行检测实际状况,通过计划与实际的比较,及时发现偏差、纠正偏差,使其始终处于在控范围,对于时间与费用的单项控制主要采用双S型曲线法,科学、方便、实用。另外,项目的风险管理和组织措施等,也都有详尽的规划和实时的监控。

注:此研究得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2BAH38F00)的资助。

参加本文内容研究的有:严华锋、魏发孔、谢海岐、田海弘、孙涛、姚亮、刘榛、杨岳军、宋耀军、崔建辉、杨卫国、盛明、黄学通、王荣安、朱国良、王栋、阮玉塘、徐浩翔、何晓新、周立峰、蒋松波、吴立锋等。

参考文献:

[1]丁士昭,等.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段慧文,等. 舞台机械工程与舞台机械设计[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3](美)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王勇、张斌译.An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ANSI/PMI 99-001-2008,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篇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金融环境,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供金融服务,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政策性金融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要求或通过金融机构对指定的项目、产业或地域提供的金融服务。

第三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将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型社会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举措,以及培养和拓展银行客户群的有效手段。

第四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设立专门账户,反映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各类政策性专项业务和项目,实行项目专项管理、单独核算。

第五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遵循政策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原则,自主经营、独立审贷、自担风险,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第六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严格依照本实施细则开办相关业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政策性银行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管。

第二章 支持领域和条件

第七条 政策性银行支持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包括:《规划纲要》中的重大专项和国家主要科技计划中的重大项目、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并推荐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等。

第八条 政策性银行支持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规划纲要》制定的相关政策,符合国家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项目审核程序、用地政策、用地标准、环境保护、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二)在政策性银行支持的范围内,优先选择列入国家科技计划,且产品和技术具有创新性的项目;

(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的建设需得到国家有权部门的.批准,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四)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较强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五)项目申请人应当为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主管机关)依法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事)业法人,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六)项目申请人建立了产权清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可操作的风险管理制度;

(七)项目申请人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或风险覆盖能力,能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第三方保证或抵质押担保;

(八)政策性银行认为应当满足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国家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政策性金融服务的承办人,政策性银行作为投标人依法进行投标活动。商业银行等机构对于通过国家组织的招投标获得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应当严格按照招投标约定的条件承办,分账管理。

第三章 风险防范与控制

第十条 政策性银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支持的经认定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风险补偿和贴息政策。未经认定的项目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

第十一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高度关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贷款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加强对这些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根据这些贷款授信的流程和特点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办法及业务操作规程,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机制。

第十二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按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贷款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十三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统计信息系统,确保贷款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监控贷款整体情况。

第十四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根据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贷款借款人拟采用或已采用技术的原创性、领先性、适用性、知识产权的可保护性和这些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前景,正确评估贷款的现金流情况,并结合贷款的第三方保证、抵质押担保和其他风险缓释因素,正确评估此类贷款的债项等级。

第十五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根据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贷款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技术创新能力、经营能力、产业政策导向、政策支持力度等正确评估借款人信用等级。

第十六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根据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贷款借款人拟采用或已采用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所处的产业化、市场化阶段,审慎考虑银行适合承担的风险。应当注意通过与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财政投融资或其他权益性投融资合作,或通过开展银团贷款、政府转贷款,或其他方式如保险、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等分散和转移贷款风险。

第十七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基于风险可控和合规的原则,积极探索以知识产权和其他形式的无形资产为抵质押的贷款试点工作。

第十八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引入专家评审机制。根据需要委托技术、金融、财务、相关产业及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对项目的技术、产品、市场、财务状况及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

第十九条 项目借款人必须在政策性银行或其指定的代理行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政策性银行的信贷管理规定及合同要求使用资金。

第二十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项目借款人出现信用结构缺损、挪用贷款、资本金不到位、企业经营出现重组改制、法律诉讼、重大违约及恶性事件等重大风险情况时,停止发放贷款,并提前收回已发放的贷款本息。

第二十一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积极支持科技型小企业,建立和完善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和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第二十二条 政策性银行应当根据贷款的风险情况,准确进行贷款的五级分类,并按照《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49号)足额计提准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弥补贷款损失。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由银监会解释和修改。

篇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加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支撑计划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的任务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重点解决战略性、综合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科技问题,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创新基地,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三条

支撑计划重点支持能源、资源、环境、农业、材料、制造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安全及其他社会事业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示范。

第四条

支撑计划按照“竞争、公开、择优、问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坚持需求牵引,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联合推进;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在实施机制中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

— 1 —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第五条

支撑计划实行保密制度、回避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课题任务的组织实施强化法人管理责任制;逐步建立支撑计划绩效评价体系,对计划参与主体加强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条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的信息化管理,推动科技资源的合理配臵和共享。

第七条

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制定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设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项目采取有限目标、分类指导、滚动立项、分实施的管理方式,实施周期为三至五年。

第二章 组 织

第八条

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总体实施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支撑计划的总体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

(二)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三)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汇总提出、审定项目立项建议,确定项目组织单位,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批复立项;

(四)编制计划;

(五)指导并督促支撑计划的实施,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六)组织项目验收;

(七)汇总登记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按规定加强管理。

(八)建立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其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或组织,对项目目标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负责项目的任务分解,组织课题可行性论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的负责单位,组织签订课题任务书;

(三)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除财政资金以外的其他渠道经费及相关保障条件;

(四)组织项目(课题)的实施,监督、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按要求准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成果登记并对项目所形成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报告、论文、数据、评价报告等)进行汇交和归档。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推动支撑计划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

第十条

课题承担单位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按法人管理责任制要求对课题任务的完成及实施

— 3 — 效果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写课题任务书;

(二)按照签订的课题任务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研究队伍,落实自筹投入及有关保障条件,完成课题预定的目标;

(三)按规定管理使用课题经费;

(四)按要求编报课题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

(五)在课题实施前与各参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课题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归属,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保护各方权益。

第十一条

充分发挥专家在支撑计划的项目立项、实施监督、验收、经费预算等环节中的咨询作用;参与支撑计划的专家从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对咨询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负责;建立和完善专家遴选、使用、回避和信用制度。

第十二条

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开展专利查新、评估、过程管理等工作,对工作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负责。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三条

支撑计划立项的基本要求:

(一)符合支撑计划的定位及支持重点;

(二)项目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三到五年能够完成,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项目前期研究基础较好,组织实施机制和配套条件有保障,实施方案和经费配臵合理、科学、可操作;

(四)能够带动人才、基地发展,项目完成后成果能够转化应用。

第十四条

科技部根据国家目标及战略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确定支持重点并发布备选项目征集指南,结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国家级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需求,建立健全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备选项目库是计划编制的主要来源。

第十五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对备选项目进行评审,对于研究内容重要、研究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可行、研究队伍强、研究基础和条件好的备选项目择优入库。

第十六条

科技部根据《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结合国家五年科技规划、五年科技专项规划、部际合作、部省会商等确定的重点任务,会同部门、地方及有关方面,从备选项目库中凝炼、整合,提出符合支持重点的备选项目建议。

第十七条

科技部组织专家,对提出的备选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咨询,确定立项项目、项目组织单位等。

第十八条

项目组织单位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分解、项目实施运行机制等。

第十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根据论证意见,从科技部备选项目库中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对于目标任务明确、课题承担单位优势特别明显的项目,可以采取定向委托的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的财政资金所占比例,原则上不

— 5 — 低于40%。

第二十条

对于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作为实施主体,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承担或参与项目(课题)的条件:

(一)符合课题承担单位要求的基本条件;

(二)产学研联合实施的项目(课题),企业应与其他机构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三)通过项目(课题)实施获取的共性技术成果,企业有义务通过多种方式向本行业进行扩散;

(四)其自筹经费应不低于国拨经费。

第二十一条

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组织和承担支撑计划项目。

第二十二条

科技部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形成项目(课题)预算安排建议报财政部批复。

第二十三条

科技部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组织单位根据批复意见,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经科技部审核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

建立支撑计划应急反应机制。对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发性事件,如果具有紧迫的、重大的科技需求,科技部可商有关部门、地方直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项目(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应将知识产权分析作为重要内容,并提交本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分布、发展趋势和本项 — 6 — 目(课题)研究与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对策等分析报告,把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作为项目(课题)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第二十六条

支撑计划把形成技术标准作为组织实施项目(课题)的重要目标之一。优先支持有助于形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可显著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我国重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技术标准项目(课题)。

第二十七条

支撑计划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加强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衔接,统筹项目实施、人才团队培养和研究开发基地建设工作。

第二十八条

建立公示制度。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课题)的立项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九条

严禁同一项目(课题)在不同的国家科技计划、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等中重复申报立项。对于重复申报和课题申请单位弄虚作假、伪造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将按照信用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按照项目批复要求和课题任务书,检查、督促并落实项目(课题)的相关保障条件,确保项目(课题)按计划执行。

第三十一条

支撑计划项目实行报告制度。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制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并上报有关信息报表,项目组织

— 7 — 单位汇总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上报科技部;执行期在当不足三个月的项目可在下一一并上报。报告是项目(课题)下一调整、撤销和拨款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加强对项目(课题)实施的管理、监督和评估。科技部委托相关事业单位或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组织管理、保障条件落实、经费管理、预期前景等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项目过程管理实行项目专员制。对于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实施的项目,可采取设立项目专员或专家总体组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具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

项目(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课题)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课题)正常实施;

(三)项目(课题)所依托的工程建设或装备开发已不能继续实施;

(四)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五)项目(课题)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六)由于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 8 — 第三十四条

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课题),由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科技部核准后执行。必要时,科技部可根据实施情况、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五条

支撑计划撤销的项目(课题),项目组织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臵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同时报科技部核查备案。

第三十六条

项目(课题)接受组织管理或实施部门、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项目专员等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第三十七条

支撑计划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参与计划管理和实施的人员、单位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

(一)对于出现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行为的管理人员,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二)对于在项目(课题)申请、评审、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等科研不端行为,以及违规操作或因主观原因未能完成课题任务并造成损失的科研单位或个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终止项目(课题)任务并追回专项经费、取消其一定时期内申请国家科技计划任务的资格等处理;构成违纪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对其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三)对不按时上报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课题),科技部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

— 9 — 措施,要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课题),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一定时期内参与支撑计划活动资格等处理。

第三十八条

加强信用管理,对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责任人、专家、科技服务机构等在实施支撑计划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九条

科技部组织支撑计划项目验收。项目验收以项目批复确定的任务考核指标为依据;项目验收工作应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半年内完成。

第四十条

对项目在执行期结束后半年仍不能接受验收的,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项目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组织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科技部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项目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十一条

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根据项目特点,可采取会议审查验收、网络评审验收、实地考核验收等多种方式进行,并形成验收结论意见。

第四十二条

支撑计划项目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考核指标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为不通过验收:

1.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未经申请或批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考核指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4.超过项目批复规定的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第四十三条

因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不翔实、不准确等原因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项目的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归档和整理,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需要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应在首次验收后的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补充材料后,再次组织验收。若未按规定时限要求进行改进或补充材料,视同不通过验收。

第四十四条

项目验收结论由科技部书面通知项目组织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验收结论及成果应向社会公示。

第四十五条

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支撑计划项目的资格。

第六章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成果

第四十六条

加强支撑计划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鼓励支撑计划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支撑计划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支撑计划的知识产权

— 11 — 管理及其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规定》等执行。

第四十七条

支撑计划根据《科技计划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的实施细则》的要求,鼓励、引导对形成技术标准的成果集成示范和转化应用。

第四十八条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及取得的成果,按照《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和课题启动实施前,应与各参与单位通过正式协议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支撑计划。

第五十条

加强支撑计划的宣传。支撑计划形成的技术、产品、专利和标准等成果的宣传推广,应标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字样及项目编号,并作为评估或验收时确认依据。

第五十一条

建立规范、健全的项目科学数据和科技报告档案,建立项目科技资源的汇交和共享机制。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按照国家有关科学数据共享的规定,按时上报项目(课题)有关数据和成果。建立健全支撑计划项目数据和成果库,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支撑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计字„2006‟331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十四条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拼音学案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劳务分包模式的分析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