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教学工作视导汇报

2024-05-05

全县教学工作视导汇报(精选6篇)

篇1:全县教学工作视导汇报

全县教学工作视导汇报

一、层层落实聘任制,强化教学管理 优化管理模式

校长聘中层,中层聘班主任、聘任课教师,高年级先聘,低年级循环聘,既保证毕业班级,又保证低年级师资均衡。

(一)目标的制订与分解

学年初,由校长室制定学校工作目标,并组织各口制定各自目标,各口再把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为了目标的完成,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握,不得疏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尤其重视初四目标的完成。

(二)教学过程管理

1.教学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级部主任负责制

学期初学校与各级部主任共同制定奋斗目标,签订责任状,由各级部长全面负责本级部的教学工作,级部成绩与级部主任的考核挂钩,各级部主任制定出级部各学科的奋斗目标,做好目标的层层分解。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实行教学成绩与奖励挂钩制度,把过程管理与终端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绩厚酬的导向作用,形成常规教学以“绩”为准的双层管理。抓实过程管理。订好计划,做到科组有计划,人人有进度。

2、我们不断强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不断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修订了《教学常规管理条例》、《课堂教学十五条》、《常规教学过程管理评优方案》、《常规教学质量评优方案》、《教职工考勤制度》、《学生考勤规定》、《教学奖励方案》、《学校安全工作有关规定》、《教学工作计划》等,这样对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用制度管理全员,靠全员管理全校,依制度办学治教,大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动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领导,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实行下级领导岗位责任制,采取分线管理,分级包干,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保证了级组内部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强化了责任。

二、扎实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创新教研之路,提高课堂效率,教研兴校。

(一)以教研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花大力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围绕教学抓教研,以活动引领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走出了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教研之路。把和谐教育引进课堂。和谐教学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它把教学内容也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完善备课制度。我们为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加强研讨,加强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课本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包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本的编写意图和逻辑线索,本学段知识的内在关系,自己如何整合和处理课本等。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演讲,每个人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通过研讨,相互都有启发和收益。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研组共同设计出本学段本学科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新生一入学,首先要给学生讲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图,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感性的认识。要求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第三,要狠抓单元备课。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

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的终身学习,所以即使学生暂时不愿自学或自学能力不强,我们也要指导他自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一旦形成,其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把一个单元(章)看作是一个整体,围绕着单元的主题,理清单元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一章的内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寻找内在的规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节省教学的时间。按照整体建构的思想,在一章的开头部分,教师就要把一章的知识结构图呈现出来,首先让学生把握整章内容的结构,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培养专业骨干,实现教研兴校

几年来,我校积极培养专业骨干,以专业骨干带动教研兴盛:自下而上的“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的公开课活动,全员参与,其中有学校领导的“下水课”,有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有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有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有教学交流活动的“观摩课”,还有学校集中举行的“评优课”,这些多层次、多形式的公开课活动,促进教师共同合作,相互学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上水平,上档次,涌现出了一批“教学能手”、“学科优秀教师”,通过公开课的评比和竞赛活动,发现能人,树立典型,推进了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更深层次的开展。

三、半日教研活动向实效性发展,第一阶段,集中教学反思报告,第二阶段集中说课活动。

星期六半日教研活动不走形式,不落俗套,力求实效性。半日教研分为两部分:先由教师对一周来的课堂教学得失进行反思,写成反思报告,共同讨论;另一个活动是揣摩课堂教学,集中说课。

同时抓好教研组建设,打造教学管理“航母”。学校共设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体育与艺术6大教研组,各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精神相应地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组织好教研组公开课活动,开展集体备课和教案、作业常规检查等活动,在教学管理中尽力当好学校的助手。学校把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科研任务落到教研组身上,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有突破、有创新,体现备课有个性、上课有特色,辅导有特点,教研效果良好。

四、加大师资业务培训活动,与胜利四中联系,我校任课教师分两批全部到胜利四中听评课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落实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有限的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

五、狠抓教师管理,增强课堂教学改革意识,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为切入点,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狠抓教师管理

一是抓教师考勤,实行学校值班领导和级部检查双岗考勤,全天候掌握各教师的动向。尤其初四教师实行双元化管理;校长亲自靠上抓,同老师们一起办公,一起备课,听课,搞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实行人本管理,时时解决教师的个人困难。有的教师孩子生病,学校领导跑前跑后,有的教师家庭困难,学校尽最大努力出资帮助,解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为实现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实行民主管理,及时采纳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修订了教师考核方案,在教师的晋级、评优、选模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让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优先得到提拔和肯定,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真正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了目标的实现。四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俗话说:“死教书,把活人教死,活教书,把死书教活”,因此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鼓励教师努力做到:每一节课上得很美,体现“精、气、神”——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一上课除了学生四大皆空,主张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强调思想新、信息多,设计精,结构巧,密度大,节奏快,上课精心施工,有起伏,有转换,有高潮,方法活,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立体多向交往,教法不拘一格,富有变化。在抓好“双基”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自觉使用“双机一幕”的常规教学仪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胆尝试多媒体教学,做到省时高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六、加强多媒体教学管理,每年级每周至少推出两节多媒体教学实验课,并与利一联手,达成资源共享,不断积累多媒体教学素材,提高多媒体设施的利用率。

七、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从细节入手,把学生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等习惯的规范纳入日常管理议程,使学生管理层次进一步提高。

(一)规范了学生作业的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初步形成 学期初,教导处制定了《利津镇二中有关学生课外作业的规定》,限定了学生作业的数量,提高了质量。每天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教师完全占据学生在校时间的局面,使优秀生得到了发展,薄弱学科的成绩进步显著。

(二)学生管理:实行班级精细化管理,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

过去的班级管理,“警察+保姆”式已经不适应班级的协调、顺利发展,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它联系学校、家庭、社会,需要做的太多。我校决策层认识到:要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就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切实从细节出发,“细节决定成败,力求每个细节零缺陷”,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1、学校建立一种立体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通过班级岗位的多样化设置及动态管理,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每班把岗位设置为学习服务、行为规范3大类20多个,涉及班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岗位的不同轮换中,让大部分学生担任不同的岗位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学生锻炼了他们的团结协作和竞争向上的意识,发现和改正了自己的不足,乐学愿学,从而健康成长。

2.抓弱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弱年级往往学生纪律涣散,管理不到位,问题学生多。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通过严格制度,狠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习六认真的落实,在这一基础上,同时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开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控力、自治力,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3.开展学生读书活动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品位,增加了学习兴趣,学校建立了学习园地,定期出手抄报,并编印了校刊“美文”。

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扩大了知识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八、加强音、体、美、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教学管理 严格按照两个“规范”,设置和安排课程,开全音、体、美、信息技术课程,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切实为学生着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九、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路子,力争创出自己的经验。为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环境意识,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的各学科中,在全校开展了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和主题教育,各班成立了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大力推进了绿色校园的创建工作。使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了良好的保护环境行为。主题教育开展四年来,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养成了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习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许多家长都说:“孩子这一段时间回家来注意了家庭环

境的整洁,理解了大人的疾苦,不乱要零花钱了,给他的钱还知道节约、计划着用,都是学校绿色银行的功劳,让他们懂得了挣钱的艰难,这是孩子们一辈子用之不竭的财富。”

同时,我校为了促进广大青少年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精神,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的促进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校举办了科技制作展,展出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初选。在结束的山东省第22、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选手屡创佳绩。

十、加大互听、互评力度,提高教师听、评课水平,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每位学校领导,负责一个学科,参加一个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教研活动。学校校长率先垂范,带头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一学期听课30节以上,带头参加评课活动,做好“传、帮、带”,给年轻教师出点子,指路子,带头撰写教学教研论文。

十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力求让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出学校文化的特有底蕴,润物细无声,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使墙壁说话,花草育人。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本着“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育人之师”的原则开展的校园环境建设已初见成效。

总之,班子团结,力量精干,教师劲足气顺,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一定能够把学校教育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实现明年毕业年级教学综合评价全县乡镇中学第一名,其他年级进入全县前六名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水平,办学效益都上一个新台阶,新跨越,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篇2:全县教学工作视导汇报

按照教育局和本单位的工作安排,结合新出台的《湖北省幼儿园办园评估标准》要求,从十月中旬开始对全县公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工作视导,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视导工作基本情况

本学期视导分四个时间段进行。10月12日——10月14日分别到榔坪、枝柘坪、渔峡口、资丘等六所幼儿园。10月20日——10月22日分别到高家堰、贺家坪四所幼儿园。11月3日——11月5日分别到麻池、都镇湾、大堰三所幼儿园。11月中下旬到城区七所幼儿园。

在整个视导过程中,采取了听(园长汇报、随堂听课)、谈(教师座谈)、查(园舍环境、相关资料)、研(同伴互评交流、课后诊断反思)、情况反馈等活动形式。共听课41节,参与研讨的教师一百多人次。

二、幼儿园整体工作动态与实绩

1、各幼儿园在《纲要》的引领下,坚持了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工作重心突出,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2、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有制度、有计划、有具体实施方案、有记载。特别是在甲流感防控期间,能严格按照各中心学校部署开展一系列的工作,防控措施得力,工作流程细致,确保了幼儿园无群体流感事件发生。如机关、教工、榔坪、贺家坪、四冲湾、小童心幼儿园坚持做好晨检工作,不走过场,严格消毒,及时上报情况,幼儿出勤率高,家长幼儿情绪稳定。

3、教育教学常规落实。

一是各项工作计划健全,各园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教学抽查制,对一日教学常规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且工资发放与工作绩效挂钩。

二是教学过程得到落实。多数幼儿园能要求教师准备教具认真备课、上课,写教学反思,教学过程能围绕目标有序开展并适时调整,如汇佳幼儿园教师备课详细,教学后记有深度。

三是课堂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对照课堂评优标准,各幼儿园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培养,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园内研修活动,人人参与研讨,边听边评边改,把创优课堂落到实处。如四冲湾、小童心幼儿园每学期都开展了教师教学大比武,做到人人参与研究,确保人人有提高。

四是教育环境加大投入,幼儿教育环境的教育化、美化、趣味化得到充分体现。做到了让每一面墙都说话。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规范幼儿园管理,细化管理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培训。拓宽办园思路,形成各自特色。

2、以新的评估标准为依据,组织教职工学习领会,找出差距,查缺补漏,完善幼儿园各项工作,不消极应付。

3、进一步严格执行常规检查制度,严格管理过程,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保教质量提高提打下基础。

4、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挖掘幼儿教育内容内涵,提高教师说课评课及教学反思能力,加强与其它园的交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培养有教学特色的骨干教师。

5、改进家长工作,重视家庭、幼儿园、社区相互作用,落实好家园互动活动过程,让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管理,以透明、高效的工作赢得家长对办园工作的理解、支持和认可。

6、主动和中心学校联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7、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研究,找准幼小衔接的切入点。

篇3:全县教学工作视导汇报

要了解一项改革的意义, 首先要了解这项改革的背景。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使命, 使得把发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转移到科学和谐上来、把治教办学的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把教书育人的模式加快转移到全面素养上来, 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体现在校本教研上, 就是深入学习实践《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 (试行) 》 (以下简称《指南》) , 使校本教研工作从重组织活动、关注狭隘经验, 发展为重捕捉智慧、培育研究状态;从长远意义上提高教师素养的“锦上添花工程”, 发展为有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雪中送炭工程”;从“比武、夺牌、创优”的课堂战术, 发展为“反思、互助、引领”的文化战略。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开展了“基于《指南》的教学视导实践行动”。

二、当前教学视导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视导是伴随着《指南》的颁发应运而生的, 通俗地讲, 就是原来的教学调研。但如果从教学视导的要求去审视教学调研, 就会发现教学调研中的一些问题。

(一) 认识上模糊

教学调研是教研室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正因为它平常, 往往变成教研室领导带队下的公事例行活动, 往往凭过去有限的经验, 始终以邮递员 (转发上级文件) 、裁判员 (担任活动评委) 、巡视员 (跟随行政检查) 的角色参与其中, 普遍存在着“重听轻看、重讲轻写、重评轻研”的现象, 教研工作重心不能有效下移。

(二) 方式上单一

教学调研需要听课、评课活动,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活动。而有些教研员把它等同于教研员个人的应约听课评课活动, 一直把“学科”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壁垒, 认为只要把本学科的所有任课教师的课都听全了, 就能把握这个学校的教学全貌。积攒的听课笔记虽然有一大摞, 但从专业的目光去审视教学管理全过程的则寥寥无几。

(三) 情绪上对立

一些学校、教师谈“研”色变, 认为教学调研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评定”。校长唯恐学校在调研时出点什么差错, 如果出现了不好的课, 教师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由于校长、教师对“督、查、评”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教学调研中就会出现自卫、护短、迎合、应付等多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这样, 教研员有了思想顾虑, 在评课时多少会有些“保留”, 最终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

三、教学视导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如果说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权力意志的体现, 那么, 教学视导就是教学业务部门专业精神的展示。教学视导必须建立和完善体现专业价值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一) 科学制定视导方案

教学视导是学校发展进行“体检 (诊断) ”的重要举措, 视导方案必须要做到“三性”:一是计划性, 要有3年左右的中期规划, 要有一个学期的主题目标, 要确立每月视导的次数、时间、内容、要求等, 不能随心所欲;二是针对性, 要善于根据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本地区的教学现状确定视导的目标、重点和对象, 做到有的放矢;三是科学性, 要精心设计视导方案, 把教研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其中, 有条件的时候要真诚邀请教育科、督导室、教科所、电教馆、招生办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相关教育专家对方案进行审阅, 倾听他们对教学视导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论证通过后再付诸实施。

(二) 全面统一视导认识

教学视导是教研室的公共事务, 在把“学科”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壁垒的教研室, 统一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 在开展实践行动之前, 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召开视前会议, 解读视导方案, 了解目的意义, 分配工作任务, 宣布日程安排, 指定交通工具等;二是精选视导人员, 教研员当然是视导人员的主体, 但为了显示其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 可以实行教研员差额参与, 也可吸纳一些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参加, 体现一定的竞争性;三是研制视导工具, 视导组要根据视导内容研制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检测试题, 视导人员要根据学科特点准备专题研究的辅助材料, 带着问题去视导。

(三) 正确把握视导要素

教学视导内涵多元, 途径多样, 方法多种, 但无论何种类型, “看”“听”“查”“测”“思”“写”“讲”“评”是教学视导的基本要素。“看”和“听”展现的主要是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能以教研员的职业敏感捕捉教学实践的智慧;“查”和“测”展现的主要是研究设计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 所谓“外行看热闹, 内行看门道”就是这个道理;“思”和“写”展现的主要是思辨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思考有深度, 写出来的东西才有力度, 对教学的指导才有效度;“讲”和“评”展现的则是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 能力底蕴厚实的教研员, 讲起来头头是道, 评起来有理有据, 令师生信服, 给人以启迪和引领。

(四) 不断优化视导方法

不同的理念有不同的视导方法, 不同阶段的视导有不同的关注主题。教学视导本身就是一项研究性工作, 必须在摸索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完善。

1. 重视调研型视导

调研型视导以调查、了解、研究、指导为主要目的, 一般在不熟悉其教学情况或较长时间没有视导的学校进行, 目的是发现问题。它的侧重点在“视”, 即通过视导人员听“推门课”、查“日课表”、看“五常规”等方法, 找出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 帮助学校改进教学管理。

针对《指南》第3条“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的执行情况, 我们开展了以“突破学科、定班听课”为策略的教学视导活动, 即每个教研员在视导时, 选择好一个班, 从上午第一节至下午第二节每节课都听, 上什么课就听什么课, 评课时不是把重点放在这一节课教了哪些知识点、知识传授是否正确, 而是重点分析下列问题:你是怎样教的?学生是怎样学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课程的开设和课时的安排是否符合规定?实践证明, 这一策略不仅使视导人员跳出了学科的局限, 把注意力较多地放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中观要素的评价上, 而且还有效促进了视导员学习不同学科教育理论的积极性。与以往的听课不同, 由于坐在同一个班听课, 有时还会碰到“换课不换人”的现象。其实, 不仅仅是农村学校, 城区学校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 规模较小的学校更加突出。

2. 突出主题型视导

每学期确立一个视导主题, 其作用是在一定时间内将教学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件的探索上, 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它的侧重点在“导”, 通过视导人员的对比、实证、讲评等方法, 找出教学管理的异同点, 引导学校重视教学过程改进。

针对《指南》第18条“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行为的变化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关注教学的针对性、学科的特殊性和目标达成的全面性”, 我们开展了以“百名名师完小行”“城乡学校同课研讨”为抓手的教学视导活动。第一步, 同课“研案”:确定同课研讨的课题, 分析教材和学情, 选好教法和学法, 独立设计教案。第二步, 同课“展示”:把教学理念转化成可演绎的教学行为, 比创意、比教艺、比风采。第三步, 同课“反思”:在互动沙龙中, 教师们针对自己和同伴发生的教学行为, 从理念、方法、手段、效果等方面进行审视, 碰撞交流, 多向互动, 总结经验, 找出不足;同时, 学校领导、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同教师们一道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鼓励和引导他们形成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

3. 探索研究型视导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 根据教学教研的实际需求, 对某一项目进行专题视导, 致力于研究的深化。它的侧重点是检查对这种教学理论和教学要求在教师中的理解、认可度, 通过视导人员的全面会诊, 开出改进的良方, 再在区域层面进行展示, 提高课题研究的学术水平。

针对《指南》第6条“要重视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执行情况, 我们开展了以“学习准备期”为课题的教学视导活动, 按照“遵循规律, 引导适应, 放慢进度,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愉悦情感”的总体目标, 在语文课中开展了“说说, 看看, 画画, 试试, 练练, 比比”等游戏活动, 在数学课中开展了“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游戏活动, 在英语课中开展“听听唱唱”“说说玩玩”“看看做做”“想想演演”等游戏活动。这个由小学一年级教师上幼儿园课程的“学习准备期”教学活动, 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两周的教学内容, 而是教育的理念:从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到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这种以深化课题研究为宗旨的研究型视导, 有利于体现《指南》的专业价值。

4. 配合总结型视导

以总结教学工作经验为主要内容, 即根据材料汇报、课堂观察、亮点采集、问卷调查、质量检测等形式, 它的侧重点是捕捉教学实践的生长点, 致力于经验的提升。引导学校不断从关注狭隘经验到关注智慧积累和文化再造。

针对《指南》第35条“教师评价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 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与进步, 适度弱化教师之间的相对评价”, 我们配合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了以“教育品牌联盟”为背景的教学视导活动, 重点是树人小学南校区实施“名校联盟”一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按过去的方式, 往往把视导信息的采集点放在一些显性指标上, 比如教学论文篇数、立项课题个数、优质课的节数、名优教师的人数以及学校的各种荣誉等, 以此来佐证办学业绩高质量, 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指南》的实施告诉我们, 单从显性的指标来说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不够的, 教师的自主学习才是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为此, 视导组按照“着力专业素养, 建立教师成长造血机制”主线, 事先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学业检测试卷等信息采集工具, 把《指南》中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转变成可以调查和检测的试题, 结合随堂听课、资料阅读、师生访谈等形式, 从阅读、教学、科研、研修、联盟五个要素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 形成了“一所城郊学校的独特风景”的专题报告, 发表在2009年7月22日《中国教育报》专版上。这种以经验提升为宗旨的总结视导, 有利于体现《指南》的文化魅力。

四、教学视导实践行动的反思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推进校本教研同样如此。

《指南》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开展“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协作研究”以来的成果之一, 教学视导已成为热门的话题和时髦的名词。但在人类社会中, 当某种器物、风尚、概念或制度成为一种潮流后, 在人们的相互模仿中, 逐渐成为一种惯常现象, 久而久之, 人们就会习惯, 忘了或者不去深思这种器物、风尚、概念或制度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 容易造成夜郎自大的现象。如果我们从文化的视野去梳理“教学视导”, 就会对《指南》有一种敬畏之情, 除了描述、抒情, 还会产生一些更具哲理与思辨的内涵。

(一) 教学视导的文化渊源

提起文化, 总给人大而空的感觉。有人说, 在教研领域讲文化太重, 没有载体, 不知如何建设;也有人说, 在教研领域讲文化太虚, 没有抓手, 不知如何研究。其实, 文化就在身边, 教学视导从产生那天起, 就是在培育一种惠及教师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工作热情的教研文化。他们要学习通俗的语言和专用的术语, 以便和周围的人自由而充分地沟通;他们要熟悉所处环境的人文历史和风俗习惯, 以便在交往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他们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以便和同行分享共同的情感……教育文化的有益营养, 构成了教师成长源泉的重要部分, 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教学视导的专业取向。

1985年全国普教会议提出建立督导制度, 视导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部门———督导室。尽管不同级别的督导室有不同的工作职能,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对教育行政管理进行监督管理的管理。督导室的人员配置就决定了它的主要功能在宏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情况, 比如省督导室的“两基”年审, 省教育强县、强镇创建工作, 各类省级重点中学的督导评估等;市督导室的现代化乡镇创建、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估等;县级督导室基本是配合省、市两级督导室的工作。显然, 对于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微观方面的教学行为, 督导室是无力顾及的, 而这恰恰又是我们教研部门的擅长。如果我们只把“教学视导”看成为一种工具, 不伴随着文化的进步, 不以校本的态度和制度、机制去进行教研工作, 一定会产生许多行为上不协调, 甚至激烈的碰撞, 《指南》的实施依然会流于形式。

(二) 教学视导的基本内涵

教学视导指的是由教学研究部门组织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研员依据相关的教学准则, 对学校的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履行研究、管理、指导、服务职能的一种行为方式。通俗地讲, 就是全体教研员根据《指南》, 对学校教学进行集中视察和引导。

从逻辑关系上看, “视”是前提, “导”是目的。“视”为“导”的实施提供、积累丰富的信息元素, 而“导”则是对这些信息元素的整合、升华。从行动程序看, “导”是方向, “视”是手段。只有明确“导”的目标, 才能找准“视”的角度;只有把握“导”的重点, 才能聚焦“视”的力度;只有讲究“导”的策略, 才能展现“视”的高度。从而实现教学视导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再到“潜心品花”的转变。

(三) 教育督导与教学视导的主要区别

教育督导与教学视导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属种关系:教育督导是属概念即上位概念, “教学视导”是种概念即下位概念。如果说教育督导是政府权力意志的一种手段表现, 那么, 教学视导是教研职能的一种专业行动。两者有相似之处, 但又存在着鲜明的区别。

1. 价值取向不同

教育督导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管理行为, 它着重研究国家、上一级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和本级政府的各项教育决策, 在一个行政区域教育管理的各个系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的实现程度, 研究这个区域教育行为的总体效应与在行为状态空间出现的各种随机现象的关系, 并根据行为的总体效应研究干预原则和干预方式, 实行有力的“制”、有力的“导”。教学视导是教学业务部门的研究行为, 它着重视察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在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 深入分析现象及原因, 及时厘清困扰和问题, 以教研员的职业敏感和学者的理性思辨进行有效的“导”、有效的“行”。

2. 功能作用不同

教育督导以对工作的客观评估为基础, 是一项对工作执行情况实施肯定或否定的某种决策活动, 它往往立足于督, 着眼于导, 其主要功能不是推展工作, 而是判断工作, 是一种法的规定性的水平检测, 具有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教学视导以互动互惠为基础, 是一项对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和咨询的研讨活动。它立足于课堂, 着眼于文化, 目的是让学校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学习型组织, 让读书感悟、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存方式, 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的教研文化, 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特质和职业尊严。

3. 运作方式不同

教育督导一般以行政指令的方式下发通知, 它的组成人员是一些有威信、有经验的老教师、老干部, 督导的方式是以查阅资料和师生访谈为主, 基本上不进课堂, 往往先分块了解, 再集中整合, 由组长进行全面反馈, 思维方式是对工作进行阶段性切割。教学视导一般以应邀而访的方式递送函件, 组成人员主要是教研员, 视导的方式是以听课、评课为主, 以查阅、访谈、问卷、研讨、检测等为辅, 它由学科教研员独立主持, 然后进行交流, 共同的问题由组长反馈, 学科的问题由教研员分别作出说明, 并形成教学视导专题报告。

篇4:用好校内教学视导制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 视导制度 教学质量

一、校内教学视导现状分析

教学视导是指特定教育专业人员,针对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措施进行系统性的视察与辅导,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校内教学视导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科学规范指导,严谨善意督学,确保学校教学管理规定、措施的有效落实,总结推广教学工作先进经验,推动深层次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检查视导工作。校内教学视导制度是开展校内教学视导工作的依据,用以规范教学视导活动主体和对象的行为,减少机会主义,提高行为的可预见性,并通过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惩罚,以提高教学视导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校内教学视导制度的性质定位为教学行政监督,核心职能是监督与指导,两大任务是督教与督学,核心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职业学校校内教学视导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督不深导不力

从视导特点看,以前校内教学视导主要作为一种督促教师努力工作而进行的一般性检查,比如检查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情况等活动。检查性大于鼓励性,未真正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往往是各系部、处室独立检查,教学视导督查覆盖面不全且深度不够,指导略显乏力,导致视导质量大打折扣。

(二)校内视导标准不健全

从视导标准看,已有省“三规范”标准,但针对本校教学管理特点、体现职教教学改革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校内教学视导标准尚需健全。

(三)校内教学视导不受重视

虽然校内视导机制较完善,校领导、教务、督导、教研室等职责分工明确,但是目标管理和教学监控工作还不到位。大多数教师只管上课,对研究完善校内教学视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不感兴趣,对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知之甚少,造成校内教学视导工作可有可无,不受重视。

(四)校内视导方式待改进

重“督”轻“导”仍然是目前视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听课→评价→反馈”是教学视导的常规做法,教学视导基本是教学督导人员通过听课对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少数督导员无形中以管理者自居,没有认识到教学视导目的所在。如何与教师充分沟通,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改进以人为本的视导方式,是视导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校内教学视导制度建设

(一)统一认识,营造氛围

校内教学视导工作能否正常开展,取决于系部教学管理部门和全体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识程度。为此,学校每学期都召开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系部和教研室负责人会议,认真分析研究学校教学视导工作,多次强调教学视导制度建设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拟定、印发相关文件,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由督导室牵头,在教务处、教科室、各专业系、教研室和教师的支持配合下,全校教学视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创新机制,有效监控

构建“两线监控、三级管理、四维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认真总结提炼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亮点,汲取兄弟院校经验、做法,在学校教学管理框架下,以督导室为主导、教务处为主体,实施教务与督导“两线监控”,实行学校、系部和教研室三级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四维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见图1)。以视导过程掌握的信息为依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人员,以便有效督促、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同时,为校领导提供全面及时的反馈信息。这种以专业化的视导代替走马观花式的视导,以指向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视导代替指向惩戒和绩效评鉴的视导,完善并创新了教学视导机制,为优化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完善制度,执行有力

1.完善校内教学督导制度

经过长期实践积淀,学校先后出台了《督导室工作职责》《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教学督导暂行规定》《教学进程表管理制度》《教学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教师聘任实施办法》《外聘教师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教案备写的规定》《关于任课教师调课的规定》《关于听课的规定》《教学常规值周检查考核办法》《系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规定》等督导相关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适时优化调整,促进质量监控系统良好运行。

2.合理调整督导队伍成员

学校对教学督导成员推荐和聘任有明确规定,督导人员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外,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要有一定造诣,还要具备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这些都是教学督导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同时具备这些要求的教师常常承担繁重的教学或管理任务,因此,对教学督导成员综合素质考核应该建立在一个动态基础上,兼顾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选拔一批有工作热情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

3.严格执行督导听课制度

每学期第一周内,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学期教学督导通知,成立校内督导听课组,同时,组织全校教师申报校级公开课并在学校办公系统公布公开课信息,推进听课评课活动。视导听课组按专业群划分成由校级领导、教学管理处室、系部教学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等成员组成的教学视导小组,代表学校对教学质量实施监控、指导、评估。通知中明确视导成员职责任务,各小组牵头人负责本组督导听课计划安排,主动联系本组校领导,组织相关视导成员,采用随机听课与指定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听课不限于本小组所辖专业系,可跨系听课;要求教学视导成员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填写《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每次视导活动后,各小组牵头人组织相关人员评课座谈活动,并如实记入《听课情况总体评价及相关情况记录表》;各组牵头人负责收集《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和《听课情况总体评价及相关情况记录表》等教学视导过程性材料,定期汇总到督导室。

三、校内教学视导制度建设成效

(一)更新教学视导理念

通过组织教学督导人员培训、活动和讨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首先,教学视导不能只靠经验,只有不断学习相应管理知识,才能正确应对视导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其次,教学督导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督导即服务”的意识,明晰工作实质是要通过督促和指导,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督”只是一种手段,引导和沟通才是工作的重心。对于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督导人员不能只“居高临下”地告诉教师该怎么做,而应以自身较高的学术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切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教学督导与教师的关系应是平等、融洽、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

(二)探索“师徒制”督导模式

通过实施校内“青蓝工程”,为教学督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牵线搭桥,明确具体教学帮扶任务。以导促督,以导带新,导督相长。“青蓝工程”任务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示范研究课活动。一是开设示范课。根据年轻教师所担任的课程,向他们推荐该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授之以示范课;二是开设研究课。教学督导听课小组对年轻教师公开课开展研究活动,督导教师与年轻教师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就课堂教学活动共同探讨,论课堂教学得失,谈教书育人思考。在此过程中,“师傅”从微观层面入手,例如在制定课程标准、撰写授课计划、设计教案、制作课件、课堂实施、课外辅导和实验实训等环节,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手把手地传授给“徒弟”,师徒双方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充分锻炼能力和施展才华。

(三)规范学校教学管理

将校内教学视导与省市三个规范管理视导检查有机融合,通过开展校内“三个规范”视导检查、自查自问等活动,总结教学管理经验、做法,提炼特色与亮点,查摆问题,整改优化,鞭策教学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视导过程就是评价、分析与改进的过程。在教学视导评价方面,以人为本,采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旨归的评价策略。以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客观、真实地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教学考核主要依据,可以激发教师发展动机,促进其专业成长;以学生评价为重要参考,对于教师教育教学风格、亮点和不足,学生最有发言权,以问卷调查或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学视导工作的重要参考;以同行评价为补充参考,通过合作共事,教师对彼此间的德能勤绩了解较深,同行间开诚布公地进行互相评价,较为公平公正,既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又利于查找不足,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庆.不可忽视的教学视导制度[J].华夏教师,2012(4):70.

[2]钱国英.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4):103-106.

[3]张艳萍.国内外高校教育督导制度研究与借鉴[J].成功(教育),2012(11):175-176.

[4]李卫华,刘雪春.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建设与导师制教学督导模式的构建[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65-67.

篇5:教学视导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逐步进入以深化课程改革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阶段。

二、主要工作:

(一)坚决贯彻省、市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严格规范教育教学活动。

1、严格按照《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严格实行“四表一致”(《教导处总课程表》、《教师任课一览表》、《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表上墙,分发到人,值日干部每天下班级核查,定期调查学生,以保证严格按课程表、时间表上课。

2、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教学细节管理。一中根据《市初中教师考评方案指导意见》重新修订了有关的教育教学文件,在教师中重申备课和上课要求、课堂教学常规、批改作业常规、考核制度等各项要求。完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后反思、作业与辅导、考核五个关键环节的实施与管理。开学以来,教导处对各年级教师的备课、作业进行了多次检查,及时反馈,面对面提出整改意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

3、着力抓好学生的“规范”教育,注重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依据市教育局印发的《市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我校制订了我校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认真进行了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工作,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学工处召开全体师生会,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布了《一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年级教育内容与要求》,下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取得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工处按计划认真地开展了养成教育专题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并执行定期和随机检查制度。通过养成教育,学生都能树立爱国、爱师、爱校、爱家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交往、诚信、安全、卫生、健康等习惯。结合一系列的活动,我校专门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了“一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先进班级和优秀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二)认真学习、领会《市初中教师考评方案指导意见》的精神,常规管理求创新。

1、常规管理实行“五认真”。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五认真”、学生学习常规的“五认真”和常规督导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习惯称之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三个五认真”,这就是我们日常中狠抓的教学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教师教学常规的“五认真”,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选编和评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学生学习常规的“五认真”,即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复习、认真作业、认真考核;常规督导的“五认真”,即认真组织、认真指导、认真听课、认真检查、认真考核。我们狠抓常规管理不放松,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导处立足现有条件,提倡电子备课,搜集、整理教师的电子备课材料,建立了“一中电子学案资料库”,有利地服务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汇报《教学视导工作汇报材料》。依据《市初中教师考评方案指导意见》,教导处出台了《一中作业布置与审核制度》,严格双休及假期作业的布置与审核,既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又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发展,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2、注重过程管理,对班级“教”与“学”双项活动实行全程监控和管理,真正落实 “严、细、实、恒”的新泰教育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日常工作的有序、规范、扎实的引导和管理。立足我校实际,结合市局教研室下发的《教师日常上课情况登记表》,我们出台了《一中班级日志》,关注师生的考勤、上课、辅导效果、班级重大事件、学生对学校的建议等方面,由各班学生填表每天上报教导处,以此规范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了解师生的要求。开学一月后,教导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教师教学满意度学生测评”,及时进行了汇总、反馈,不断规范、校正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3、积极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改革教学考评方案,引领教师队伍健康发展。考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我们倡导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让干部、同事、学生、家长以及教师自己都参与到教师考评中来。暑假培训期间,教导处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精神,提前酝酿,出台了《一中教学考评细则》,从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水平、课程达标率、工作量、工作满意度、教学常规六个方面引导教师的发展。教导处针对《一中教学考评细则》在全校教师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修订、完善,从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抓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队伍的素质发展。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和生力军。我们一如继往抓好校本培训。培训的主要形成有集体学习、自主学习、教学观摩与反思三个层面。集体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组织形式。我们安排骨干教师到市、县听课,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和各种教学观摩活动。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全体教师把学习视为职业生活的迫切需求,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不忘给自己“充电”,利用书籍、网络等不同途径,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教学观摩与反思是校本培训的实践环节。我们继续开展各学科听评课系列活动,组织老师外出听课、交流学习。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研讨课、观摩课;其他教师上好公开课,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真正实现理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努力开发教育资源,拓展教师学习、交流的渠道。暑假培训期间,学校要求有条件的教师加入并建立个人的教育教学博客。目前为止,我校上课教师已有10人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们积极地撰写、发表教育教学文章,为教师的培训、学习、交流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四)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本学年重点深化课程改革,彰显我校课程特色。今年,我校在认真学习《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在课程安排上,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排课,不增加一课时,不减少一课时,突出音乐、体育、美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保证各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目前,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均按要求开课,由专任教师上课。根据素质教育深化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我校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表》,把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四大块,其中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课题研究,由专任教师按课程表上课;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科技文体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规划,建立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每月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有教师负责组织,按照学校要求保证学生安全,保证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评价。我校重视校本课程建设,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出台了《校本课程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目前,我校已开发的校本课程有《文明礼仪教育》、《乡土文化》,正在开发的有《学习方法》、《书法》等。其中,《文明礼仪教育》已报送教研室参加市第二届校本课程评比活动。

篇6:教学视导汇报材料

2、撰写教育叙事。

近来,教育叙事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它相对于一些理论化、抽象化的“大课题”而言,更贴近真实的教学实际,更贴近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更富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课程改革。

1、重视集体备课。

传统的备课,总是以详细教案的撰写为蓝本,教师总把要上的课事先做一个假定,不仅预定了教师要讲的话、学生要发的言,而且预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预定了教学结果。这种教条式的备课方式没有考虑到课堂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往往演变为“抄教案”,备课制度形同一个花架子,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针对这种现状,我校在“教案问题”上做出了新的规定,不要求教师一定要写详案,强调要进行有交流的集体备课,提倡个性化的备课方式。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时不单纯依赖教参,而是多方收集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全体教师都能在集体备课中共同研讨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开展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又称教学反思。反思性教学会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是目前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要求老师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开展我的课堂我反思,引导老师思考自己或成功或失败的课堂。为使反思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学校提出反思的内容与问题,供反思时参考。特别强调反思的重点是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和教学再设计问题。即: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获得哪些具体进步或发展?假如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作怎样的更改?等等。为避免反思的随意和零散,学校要求每位老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必须围绕一个课题,进行持续不断地系统化地反思。把平时的反思、过程材料的积累同期末的总结、论文的撰写结合起来,同改进教学、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并且规定,教学反思作为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撰写篇数不少于每学期8篇,其数量与质量列入教学工作考核,并建立教师教学反思档案.3、开展赛课活动。

我校三月进行了“骨干教师和课改年级艺术教师教学比武”。这次教学比武共有10位教师参加,涉及到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体、音、美科目等。学校成立了由饶校长为组长的5人评委小组。为了使活动开展更有实效性、公正性,学校还邀请学区领导和各中小学校长来参与这次活动,课后饶校长还对教师们进行认真评课和悉心指导,使教师们多了一次实践和学习的好机会。这次活动共评出了一等奖四名,二等奖六名。

教学比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已不是课堂上的主宰,更不是“跑道”尽头的“裁判”。而是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广阔的交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时时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骨干教师关爱兰、孙新立的课,她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生生合作的基础上,动手操作中学到数学知识,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文教师许丽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出具体生动的场景,使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师姚敬芝,把整节课设计成给老师过生日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音乐、舞蹈的无穷魅力。通过教学比武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教师在新课程中逐渐成了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4、重抓课题研究。

目前我校重点研究的课题是:省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教师科研素质及其提高》,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究理论与实践》子课题《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研究》。

《教师科研素质及其提高》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中心立项的重点课题,立项时间是2003年9月,结题时间是2006年9月,现在我校正处于结题、整理成果阶段。《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研究》这个课题是我校去年11月才立项的,目前正处于开题、实施阶段,预备2008年月1月结题。为了让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实验一开始,我们便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工作小组,建立规章制度,使实验迅速启动,并步入正轨。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1)课题安排序列化。

本学期一开始学校就召开了课题领导小组会议,由课题组长制定了《课题活动一览表》。活动安排做到四定:定时间(每周四下午);定地点(多功能教室);定主讲人(主讲人由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骨干教师承担);定内容(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这样有序的安排使每一次课题活动落都能到实处,不走过场,从而起到了真正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作用。

(2)课题活动主题化。

以往的课题活动,总是由分管课题研究的领导找一些相关资料让老师们学习,既没有统一的安排,又没有活动的主题,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本学期我们一改过去盲目的做法,由课题组统一安排学习内容,让主讲人自己查找相关资料组织教师们学习。例如我们前两期的学习内容是:付校长主持学习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研究实施方案》,卢校长主讲的《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师专业化”这个主题来讲的。通过这样系统有序学习,就能让我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清楚我们正在研究什么课题,该怎么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真正达到“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目的。

(3)课题管理网络化。

5、强化德育管理。

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一学期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健康与生理教育。针对现在学生早熟的特点,我们在五、六年级开展了健康与生理方面的知识讲座。5关爱“留守孩子”的教育。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2、实施班主任每月例会制,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6、彰显教育特色。

(1)教育信息化特色。教育信息化(以前我们称电化教育)一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早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以电教带动科研,以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为了让这一特色继承和发扬下去,学校领导在资金相当短缺的情况下,又更新了五十台电脑,建立多功能教室、演播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了远程教育接受系统,目前又为适应新课改形势的需要配置了教师电子备课室。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实现教育过程的信息化,设备只是实现这一过程变化的物质条件,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手段的转变才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也是保障教育信息化顺利实施的软环境。为此,我们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多次培训。教师95%通过现代教育计算机初级技术考核,一大批年轻教师掌握了上网操作及电子邮件收发技术,目前,老师们正在《校本研究网》站接受课题培训。

(2)艺术教育特色。

上一篇: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安排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课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