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2024-05-20

全县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共6篇)

篇1:全县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2020年全县人才工作总结汇报

根据市委组织部调研工作安排,现就XX县今年以来的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组织部门对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职责,制定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厘清成员单位权力责任清单,将人才工作纳入各乡镇、部门单位党建工作责任书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靠实了“一把手”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育人才、用人才的“第一责任”。

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三个意见”的拓展落实,结合XX人才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XX县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办法》

(二)加强人才培养开发,着力提升本土人才技能素质。

坚持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的根本,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XX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加大各级干部和相关行业领域人才培养开发力度,全年安排各乡镇和部门单位社会人才培训班次XX期,目前已举办XX期,共培训各类人才Xxx人次;举办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人才赴外专题培训班X期,培训干部人才XX人次;选派XX名各级干部参加了省市专题调训。

着眼人才在重点产业集聚、成果在重点产业转化,实施XX县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开发、xx县优质高山细毛羊高效养殖技术人才培养及示范推广、Xx族优秀歌舞剧创作人才培养等省市重点人才培养开发项目x项,开展特色产业人才培训XX人次,培养产业骨干XX名,开发制作了xx族语言智能学习系统及app,打磨提升XX族优秀大型歌舞剧X台;

在鹿产品开发技术攻关转化、XX高山细毛羊肉用系推广、XX族特色手工艺品开发、特色中药材种植等产业链上建立市、县级专家科研工作站X个,引导XX名高层次人才进站服务,开展重点研究课题X项,今年以来共新增发明专利X项,开发新产品XX款。

(三)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努力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把人才培养开发使用与大学生就业安置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公开招考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企业服务活动等方式,吸引了XX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服务;组织教育、卫生等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高校、面向市场,采取现场招聘、对接合作等形式择优选用XX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到XX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技能不强等问题。积极拓展柔性引才渠道,制定柔性引才办法和企业引才补贴办法,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通过各种务实有用的方式招才引智。

县政府与XX民族大学、XX理工大学、XX学院、中科院XX研究所、XXX职业技术学院等5个省内外院校达成校地合作协议,通过合作建立基地、研发平台,开展智力引进、人才交流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培带一批行业专业人才。

积极探索“党建+人才+x”院地合作模式,经县委组织部和“XX”访问学员牵线搭桥,促使XX县动防中心党支部和中国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家畜传染病研究室党支部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意向书,使院地合作由之前单一零散的技术指导向长期开展党组织活动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深度发展。组建生态工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等6个重点产业专家服务组,聘请XX名县内外相关行业优秀人才,赴产业发展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咨询论证、建言献策和专业培训等工作,工作经费由县政府足额拨付使用。建立XX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先后吸引XX多名XX籍在外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返乡进行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产业运营、房地产开发以及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已创办实体XXX人。

(四)加大激励扶持力度,支持人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开展县管拔尖人才选拔工作,选拔各行业领域拔尖人才XX名,为引导他们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开展了“五个一”主题活动(即每名拔尖人才培养一名业务骨干、完成一项科研课题、建立一处联系点、举办一场专题讲座、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年底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按照入选层次分别给予XX-

-XX

万元补助。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的实施办法》,县四班子领导干部和各党委、党组成员共联系服务XXX名优秀人才。加大畜牧、旅游文化等重点产业和教育、卫生等领域先进典型和优秀人才的培树,先后培树了XX、非遗传人XX、创业先锋XX等一批优秀人才典型。

通过建立工作室、给予重点项目支持、协调落实创业创新补贴和创业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优秀人才、企业家、大学生创业者激励扶持力度,今年以来共落实创业创新奖励补贴资金XXX万元。出台《Xx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关于促进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资金向优秀人才和人才密集型企业集中,评审科技进步奖XX项,技术发明奖X项,落实奖励资金xXx

万元,扶持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创新开发资金XX万元。

(五)深入开展农民工技能大培训,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把开展农民工技能大培训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为增强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扎实开展农民工培训资金、培训师资和培训需求调查摸底,改变过去各乡镇和部门单位各自为阵、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的培训格局和集中授课、以会代训、大水漫灌等培训模式,统筹各相关部门所掌握的培训资金,合理分解培训任务,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开展培训。加快培训平台建设,构建了以县职教中心、农广校、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X个乡镇农牧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和XX等X个省市级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为主体,各村种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和各企业、酒店、农家乐、手工作坊为实操阵地的城乡一体培训平台。

针对不同层次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发挥好各培训平台功能,通过集中开展理论培训、分散组织现场操作的方式,把农民工拉到维修车间、酒店后厨面对面学、手把手教,有效提高了农民工培训积极性和实效性。至目前已举办畜禽养殖、农牧业标准化生产、电焊、美容、家政服务,民族特色餐饮、民族刺绣和手工艺制作等农民工技能培训班XX个XX期,培训农民工XXX人。采取“1+X”模式建成X个县级和X、X、X3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布用工信息XX余条,提供用工岗位XX个。

(六)落实好人才支持政策,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

《Xx县人才支持计划》等省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以来,我们抢抓政策机遇,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动支持政策落实到位。共争取实施省市级重点人才发展项目XX项,下达项目资金xX万元,建立市级专家科研工作站XX个,落实补助资金XX万元,争取资金xXx万元实施市级重点人才培训项目X项。先后选派X名少数民族年轻干部到市直部门挂职,XX名旅游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知名景区和文化产业基地挂职,每年选派医疗、教育、畜牧、科技等行业部门XX余名专技人才赴外进修培训,对县内X名乡村医务人员和XXX名基层教师开展轮训。

落实省市关于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放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和免予外语考试条件,乡镇工作满25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XX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时可不受岗位限制等政策,目前,全县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才占到了专技人才总数的XXX%。制定出台《XX县专业技术人员限额外享受工资待遇办法》,为XX名县内事业单位中具备高一级岗位聘任条件,但因岗位结构比例限额未能评审职称、聘任岗位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了高一级岗位等级工资待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一步努力方向

尽管我们在推进重点人才工作任务落实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和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自然条件、教育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目前还存在着人才培训针对性还不强,行业部门人才工作特色不突出,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各项人才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进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抓好省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三个《意见》和(XX县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政策措施的街接落实,放活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加大各领域人才培养开发力度,提高边远民族地区人才工资福利待遇,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二是注重引培结合,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才队伍。

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学科对人才的需求,分类施策,在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方面,做到精准引才,使引进人才

“来之能战”,切实在重点难点课题攻关,推进重大工程项目,高端创意策划等方面提供高层次服务;在行业部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方面,完善XX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政策措施,突出抓好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素质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引进,结合人才供求状况,可“降格以求”,使引进人才务实管用;针对部分行业特别是医疗卫生领域人才引进难的实际,抓好西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定向委托培养政策落实,切实解决卫生人才紧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党建+人才”的院地合作模式,引导县内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三是坚持按需施训,强化本土人才能力提升。

针对环保、农牧、旅游文化等重点行业人才培训需求,加大教育培训资金投入,依托县内外培训基地,加大各行业人才培训力度,抓好公务员扶贫攻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1+5制度体系轮训。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和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加大省市重点人才发展项目和培训项目争取力度,通过人才+旅游+文化+产品,促进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继续选派X名左右旅游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外挂职,学习借鉴管用有效的发展模式。

四是着眼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农民工技能大培训。

结合XX生态建设和XX特色产业发展实际,依托县职教中心、农广校、劳务培训学校和乡镇培训基地,深入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创业能力培训,加大舍饲养殖、畜产品加工、民族餐饮、民间刺绣、手工编织等乡村特色培训力度,利用三年时间培训农民工XX人以上,使培训对象普遍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能,并获得稳定劳务收入。加强县、乡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便捷服务。

五是积极搭建平台,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发挥作用。

深入开展县管拔尖人才“五个一”活动,建立一批人才创新工作室,积极做好重点产业专家组、基层专家科研工作站协调服务工作,推进智力成果转化。加强驻村“第一书记”跟踪管理,切实发挥党政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引导和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线流动,筛选一批教育、卫生和农牧系统专业人才到乡镇事业单位和重点扶贫村服务。

六是强化激励考核,确保人才工作取得实效。

完善优秀人才考核评价制度,评选表彰一批名医、名师、名匠、金牌导游,加大人才政策和典型的宣传,弘扬一批勤奋务实、精业奉献的乡土精神,推出一批扎根基层,默默耕耘的乡土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全县人才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篇2:全县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县紧抓自治区在xx市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实施“55541”培训工程重大机遇,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绿色xx”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抓规划配套。把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作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根据《xx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全县旅游文化、苗木、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出台并提请县委常委会研究审定了《xx县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9-2020年)》等3个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文化旅游、苗木、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实施的重大工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衔接配套、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农村实用人才规划体系,为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

二、抓基地建设。依托县职业中学、xx皇达科技示范园、xx牧业、xx万头肉牛养殖园区、工厂化育苗中心等挂牌成立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和4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按照“六有”(有师资、有对象、有硬件、有制度、有计划、有效果)标准,整合项目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规范化建设,聚集师资力量,拓展培训功能。采取“项目+人才”、招商引人才等模式,为xxxx、xx示范园、工厂化育苗中心等龙头企业引进15名专家及技术骨干,聘请xx、xx等6名区市专家担任我县草畜产业专家服务团成员,构建了高层次人才服务xx改革发展的平台。目前,全县从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共76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45名、大专学历31名,高级以上职称43名、中级职称33名;

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心共开设民族服装与刺绣、清真食品烹饪、酒店服务、电气焊等培训课程8门,每年可满足5000名学员的培训需求;

3个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辐射全县7个乡镇,每年可培训苗木、草畜产业人才2万余人次。

三、抓人才培训。深入实施“绿色xx”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采取“理论培训+实践操作+专家服务”模式,培育壮大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今年以来,围绕“旅游、苗木、草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职业中学、县人社、农牧、林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单位)举办村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苗木种植营销、肉牛养殖、“农家乐”经营管理、民俗文化传承保护等各类培训班34期,培训种养殖能手、农产品营销经纪人、“农家乐”带头人、民间艺人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4984人次。扎实开展“百名农林专家进农户”活动,选派58名农林专家深入种养殖园区和产业发展大户中,“手把手”送技术,“面对面”传经验,有效提高了种养殖人员技术水平;

组织苗木产业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和营销经纪人20余人,赴吉林、黑龙江考察苗木种植和营销;

选派36名农村技术骨干、种养殖大户到山东济南、甘肃张掖、武威等地实地考察;

邀请新西兰梅西大学3名教授来我县做了肉牛良种繁育及高效养殖技术讲座,有效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带动了1.7万户群众发展草畜、苗木产业和经营“农家乐”,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制定了《xx县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方案》,由县农牧局与xx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班,学制二年,采取集中授课、实践教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6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80名饲养员和150名养殖能手进行培养。

四、抓政策扶持。县委、政府不断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制定下发了《xx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xx县苗木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xx县2019年苗木产业实施方案》、《xx县草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有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和贴息贷款,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优势,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立种植、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目前,全县共创建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6个,苗木协会180个,创建育苗示范乡镇2个,建设苗木园区32个,培育500亩以上苗木专业村85个;

建立肉牛标准化养殖园区(基地)49个,打造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村20个,形成了以产业集聚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良好局面。

五、抓机制完善。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农林水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级负责、逐级抓落实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全县人才工作要点暨分工方案》、《2019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先后3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筹措各类资金160万元,用于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力推动了各项任务的落实。指导全县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和师资库。全面落实农村实用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县委、政府筹措资金120万元,对6个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先进单位和20名特色产业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奖励。“xx县苗木产业人才能力提升项目”顺利通过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评估验收。

篇3:全县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大力培养和指导技术骨干

2012年2月10日, 市政府下发《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农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市政府文件精神, 3月15日县委、县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强2012年朝阳县设施农业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 将今年的设施农业扶持政策的重点倾向后续管理工作, 加大了设施农业后续管理工作在全县项目建设中的奖惩力度和赋分权重。县农经局按照文件要求, 采取局领导包片, 股、站包乡和专业技术员包小区责任制, 在技术指导工作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 组织和带领辖区内技术人员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大力培养和调动各方面技术力量, 为全县设施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人才组织保障和全方位技术指导。

二、切实发挥蔬菜“120”作用, 及时提供技术信息

县农业中心将认真总结过去几年成功经验, 进一步完善蔬菜“120”技术服务网络, 加强农业信息平台管理, 将全县棚户手机并入移动"农信通"农技信息平台, 由农业中心组织技术人员不定期发送农业相关信息, 使得农户及时准确地掌握生产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及天气变化, 保证棚户不出门、不花钱便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技术培训, 大力培养设施农业技术指导生力军

充分利用好每年省农委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设施农业科技培训两大工程技术培训项目, 县农经局将整合项目资金, 抽调县农经局系统技术专家, 吸收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和新招聘的32名蔬菜技术员一起, 按农事季节, 采取逐乡镇、逐小区、逐棚进行培训和面对面技术指导, 同时, 注重在各设施农业小区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培养选拔聘用技术专家和能手, 做为县乡技术人员的有力补充。

四、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蔬菜技术员作用

朝阳县自2010年招聘32名蔬菜技术员, 做到了每个乡镇配备1~2名专职技术员, 通过近2年的实践, 发挥作用不理想。2012年, 县农经局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制定年度工作目标, 提高相关待遇, 加强管理, 实行量化考核, 充分调动积极性, 做到工作安心, 指导尽心, 切实做好设施农业技术指导工作。

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提高全县设施农业科技实力

篇4:澄城县召开全县审计工作会议

郭永峰县在在讲话中要求全县上下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说:审计是反腐倡廉的“监督岗”,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投入产出的“瞭望哨”,检验干部的“试金石”。每个单位,每个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都要重视支持审计,自觉配合审计,勇于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还自己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要充分认识到审计监督是对干部最大的爱护、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

就如何搞好2009年审计工作,郭永峰讲到要围绕保增长、保增收、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部署,找准审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一是要围绕保增长目标实现,加强重点项目审计;二是要围绕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审计;三是要围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四是要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审计决定。他殷切希望广大审计工作者要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他同时告诫乡镇、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要慎用权力,严于律己,始终坚守党纪国法和道德这个红线。

篇5:全县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一、目前我县人才资源的现状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一)人才队伍资源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县有各类人才5274人,其中:

1、党政人才:1165人,女315人,少数民族896人,研究生5人,大学本科223人,大学专科及以下938人,35岁及以下382人,36岁及以上783人;

2、经营管理人才:134人,女47人,少数民族87人,大学本科13人,大学专科及以下121人,35岁及以下31人,36岁及以上103人;

3、专业技术人才:2494人,女973人,少数民族165人,大学本科289人,大学专科及以下2205人,35岁及以下1729人,36岁及以上765人;

4、技能型人才:827人,女38人,少数民族526人,大学本科386人,大学专科及以下441人,35岁及以下186人,36岁及以上641人;

5、农村实用型人才:654人,女27人,少数民族487人,中专2人,高中208人,初中及以下444人。

(二)人才队伍结构特点

人才总量不足。全县各类人才5274人,仅占全县同期人口总数的2.2%,远低于全省、全州水平,人才增长幅度较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人才量不协调,同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造成的人才闲置与基层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依然突出。

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内部结构不均衡,在五支人才队伍中,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仅占人才总量的2.5%,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少数民族人才占人才总量的64.9%与我县人口比例不相适应;大专及以上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党政人才中;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中专及以上学历,仅占全县人才总量的8%;

人才分布不均衡。行业分布不均匀,且学历低,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卫生行业,除农村实用人才外,其余四支人才队伍中农口人才稀缺,特别是国有单位农口系统人才仅占国有单位人才总量的8.5%;区域上分布不均衡,人才主要分布在县级各职能部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县级单位。

人才层次低。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占人才总量的17.2%,特别是具有硕士学位的研究生6名,主要分布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教育和卫生行业,科研单位几乎为零;

二、近几年来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的主要做法和有益启示

(一)主要做法

创新理念,在深化改革上取得了新突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根本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在人才管理体制、人才选拔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强化管理,在整体实力上实现了新提升。截至20xx年,全县有各类人才5274人,其中:党政人才1165人,经营管理人才134人,专业技术人才2494人,技能型人才827人,农村实用型人才654人,人才结构更趋于优化,人才密度不断提高,人才总量上不断增加,人才素质和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健全机制,在创新管理上推出了新举措。按照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有力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市场硬件建设,构建了现场交流、网络互动、平面传播“三位一体”的人才交流模式。

转变职能,在完善服务了达到了新水平。积极开展人性化服务,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服务、“一单式”受理,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办公,为各类人才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积极宣传,在优化环境上营造了新氛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注重在竞争中选拔人才、在实战中培养人才、在事业中凝聚人才、在生活中关心人才,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营造鼓励人才创业的社会氛围。

(二)几点启示

必须把党管人才作为根本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更好地统揽人才工作,管好用活现有人才,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发展确定目标任务,根据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有力武器。把握人才工作的新阶段、新特点,用新思路谋求工作新出路,用新手段打造服务新品牌,实现人力资源大州向人才资源强州转变。

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始终抓住改革不放松,对人才管理体制、人才选拔培养和分配激励机制等进行改革,做到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

必须把公平公正作为基本要求。遵循公平竞争、民主法治的原则,制定出台各项人才政策制度,提高人才工作社会公信力,为人才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人才强县理念淡漠。XX县作为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虽然拥有得天独厚地自然资源优势,但没有足够人才资源,人才资源的资本化程度低,经济、社会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不强,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等还很不适应国际、国内激烈的人才竞争的现状。各级各部门对“人才强县、人才强州、人才强省”战略理念未完全树立,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状况依然存在。

人才环境条件尚差。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对人才政策落实到位率低,“四个尊重”落实不力;特别是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实际制定和完善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和激励政策上, 在供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条件上,与州外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人才机制活力较弱。在人才的使用、管理上还较大程度地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重使用,轻培养开发,分配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管理形式单一,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完善的人才投入、培训、竞争、评价、激励和管理机制,在人才选拔、使用和管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论资排辈”、一聘定终身,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人才的部门所有、单位所有、地区所有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打破,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欠缺,人才紧缺与人才闲置同时并存现象得不到解决。

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县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严重不足,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滞后。与此同时,在我县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重物质资本投资,轻人才资本投资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人才开发。

另一方面,我们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一是陈旧的人才工作观念还没有消除。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在一些人头脑中依然存在。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在对人才的录用、统计、职称的评聘、待遇的提供等方面,存在着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对体制内的人才和体制外的人才,对国有单位的人才和非公领域的人才,对自身培养的人才和外面引进的人才,没有统筹协调好。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较重。认为山区发展机会少、经济待遇低、环境条件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往高处走”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引不来且留不住金凤凰,也阻止不了“孔雀东南飞”。

二是体制改革滞后。一些地方和单位人才短缺和人才闲置同时存在,人才大量流失和人才难以合理流动同时存在,用非所学和学非所用同时存在,人才的活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单位甚至存在“武大郎开店”的现象。

三是政策措施不够有力、不够有效、不够配套。对人才队伍发展变化和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新情况研究不够充分。某些环节缺乏必要的应对之策。已出台的政策没有很好落实,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四、推进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对策和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才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XX作为彝族聚居县,拥有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人才资源优势并不凸显,如何结合XX实际,研究制定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要推进XX“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以建设五支人才队伍为重点,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全面建设经济社会强州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撑。

(一)出台指导性文件,加快推进人才开发进程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使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和布局上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人才智力支撑相匹配,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全县人才开发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我县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建立一系列符合XX人才开发与建设的政策框架体系和激励引导机制,加快以农业、民族文化等产业为主的产业人才集聚,逐步构建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推动我县人才加快发展。

(二)编制人才发展规划,改革创新人才开发模式

结合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根据各类人才的需求调查情况,专项编制我县到的人才发展规划。一是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着力引进和培养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型人才;二是以服务重点产业发展为出发点,逐步完善产业人才的管理服务体系;三是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和建立加快人才开发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力争到“十二五”末,造就一支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门类较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加强人才能力建设,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素质

1、党政人才。一是执政为民为主线,培养党政人才的政治品质,引导教育党政人才勤政务实、廉洁自律,保持执政为民的本色,体现立党为公的要求;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党政人才的业务素质,通过党校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历培训提高文化素质,政策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科学技术培训提高科学技术素质,实地考察学习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三是以教育体制创新为动力,构建党政人才终身教育体系,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构建党政人才终身学习的体系。

2、经营管理人才。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资格培训,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参加高层次研修班学习,建立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梯队;二是加强企业专业技术骨干的继续教育,强化职工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开发培养力度,建立“政府调控、行业指导、企业自主、个人自愿”的教育培训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才的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对来我州经商办企业的人才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3、专业技术人才。一是建立和完善在职学习、带薪学习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学术深造,骨干技术人员到同行业技术依稀单位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二是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企业、农村自主创业,引导人才向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流动,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运用;

4、技能型人才。一是加快短缺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批劳动力市场急需和短缺技能人才,缓解供需矛盾;二是积极开发利用现有技能型人才,提升现有技能型人才的技能结构和层次,形成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的梯次配备;三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并以企业为依托,建立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基地;

5、农村实用人才。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二是依托“新农村建设”、“六村建设”、“三级联创”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把村干部培养成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实现能人治村;三是扎实做好绿色证书培训,通过参加农广校学习、农技讲座、农村党员信息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新型技术农民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产品营销人才、田专家、土秀才;四是加强农村技能型人才培养,推行“订单培训”,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一大批农业技能人才。

(四)健全完善配套政策,构建人才开发长效机制

1、建立人才开发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抓住国家有关灾后重建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有关人才开发方面的项目资金支持。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对人才资本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对重点人才开发的预算支出,设立“XX县产业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用于紧缺人才、领军人才、技能人才等的引进和培养。三是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人才开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机制。引导企业建立以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健全以实际贡献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因岗设人、公开、公平、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实行高级技术人才自由落户、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人才特聘、兼职等制度,鼓励技术、管理要素参股,推进企业人才职业化、市场化。

3、完善区域人才合理流动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拓宽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城市与农村、中央、省在州单位与地方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深化院地、校企合作,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实现区域内人才资源共享。

(五)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工程

1、引进一批急需人才。一是根据重点产业建设项目人才需求,研究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工程,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多层次、宽领域吸纳各类急需人才。二是引导和支持企业拓宽引才渠道,以项目为纽带,采取咨询、讲学、兼职、项目聘用、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三是落实户口迁移、三险一金、建立人事档案和缩短试用期等优惠政策,放宽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审批权限,实行企业自主引进,吸引大学毕业生及各类人才到XX就业创业。

2、培养一批技术人才。一是立足大项目,实施大培训。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建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定向培养人才,缓解产业发展人才紧缺的需求。二是推进企业自主培训。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机构培训、网上教育、远程教育、专题讲座等途径,大力开展自主培训,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化水平。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选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人才、学术带头人到高等院校脱产学习深选。聘请专家教授到我州开办学术讲座,开展业务培训,积极支持和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承担重大课题,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发挥各种产业协会作用,加强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举办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等活动,拓展人才培训方式。

3、储备一大批人才。一是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强化和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二是加大职业教育力度。整合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培训机构资源,组织实施“十年职业教育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双五”人才工程和“五加一、一推五”战略,培养和储备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发展壮大以高校教师、科研专家、职业学校骨干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等为主的师资队伍,不断满足人才培训需要。四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一职选一”或“一职选二”的方式挑选后备人才,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后备人才库。

(六)强化建设与管理,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完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产业人才开发与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目标考核管理范畴,在全州上下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建设为主、服务为先的理念,建立和完善分工合理、各有侧重、有效衔接、监管有力、服务到位的产业人才管理服务体系,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人才基础信息库和分类人才信息库,实现全县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发布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和教育培训信息,推动人才市场与技术交易等市场互联互通,实现人才、科技成果和资金有效对接。

篇6:全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县 教 育 局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宗旨,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县,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为主线,以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兴县战略,抓质量、树形象、保公平、促均衡,全县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呈现新亮点,在发展中塑造新形象,在发展中实现新突破。

(一)各类教育和谐共进。学前教育全省领先。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3%,创建省级优质园4所、市级优质园3所、省合格园13所,85.2%以上的幼儿在市级以上优质园就读。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初中毕业升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6.2%和97%,均超过教育现代化省定指标。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县高中教育阶段累计招生4267人,其中普高招生2264人,职教招生2003人,普职结构趋于合理。

(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调整卓有成效。按照“高中集中到县,初中集中到片”的原则,加大中学布局调整的力度,撤销了XX中学、XX中学的高中部和6所农村初中,在XX学校试行“一校两制”的办学模式。目前,全县仅保留2所普高、2所职高、10所初中(其中,农村中心初中6所),农村中学布点散、规模小、效益低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校舍面积6847平方米,校舍维修及危房改造面积24644平方米,XX中学体育馆、XX学校教学楼、XX二中大门南移、升旗广场建设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教育现代化建设稳妥推进。组织装备中心、电教、财建科等相关科室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努 力,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16项主要指标我县有11项已基本达成。

(三)育人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教育管理规范“先进校”和“优秀校”评比活动,全县中小学常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金湖中学、县实验小学创建成市级中小学管理规范先进校。质量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积极实施“振兴初中”计划。11年,我县中考成绩在巩固率高出市平均巩固率15个百分点的同时,学科均分、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等四项重要质量指数均达到或超过市平均水平;高考成绩有所进步。11年,全县高考本科达线567人,连续六年被评为“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积极开展“手拉手”等道德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周恩来班”创建工作,全县共创建县级以上“周恩来班”13个,XX镇金沟小学创建成市级德育先进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县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打通了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重视学校体卫艺工作。召开了全县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继续开展三项“六个一”活动,严格执行大课间制度,广泛实施体育、艺术 “2+1”项目,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得到有效保证。育才小学、黎城镇城西小学创建成市级体育先进校,XX镇横桥小学创建成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持续深化课程改革。突出抓好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均衡推进,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优质课程、校本课程,受到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11年,我县被省教育厅表彰为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先进集体,被市科协、市教育局表彰为“XX市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被市教育局表彰为“经典诵读”优秀组织奖,县教育系统关工委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

(四)师资素质明显提高。全面提升师资水平。从优秀大学毕 业生中补充新教师38名,其中,本科生37名,研究生1名。着力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全县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80%,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6.9%,均提前达到教育现代化指标。选派8名城区优秀教师下乡支教,组织120名教师参加省厅“送培到县”活动,并承办了物理学科培训活动。有9所农村学校继续与南京秦淮区学校结对帮扶,切实加强名师建设。全面启动“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着力抓好特级教师和各级骨干教师后备人员的遴选,突出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设立中高考进位争先奖励基金,进一步完善享受市、县政府特殊奖励优秀教师管理办法。有4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努力提高教师待遇。首先,政治待遇明显提高。教育系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选以及评优、评先坚持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努力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全县教育系统现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19人,其中一线教师、农村教师就占13人。11年,全系统有14名校干得到县委的提拔和任用。其次,福利待遇得到改善。农村乡镇教师住房公积金补贴将分三年逐步到位。为切实解决在边远乡村工作的教师住房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在城区积极筹建农村教师公寓。

(五)职业教育做大做活。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县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按照创建“四星级”职业学校要求,将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职教中心合并。进一步加大职教课程改革的力度。完成市级课题立项4个,创建省级课改试点1个、市级课改试点2个、市级示范专业2个。招生力度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大职教招生力度,在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本地生源不流失的同时,积极开辟中西部生源基地,建立东西部联合办学机制。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职成教完成转岗培训1900多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7万多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2600多人,职教毕业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比例达87%,学生就业率达97%。XX高级职业中学 与江苏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CK6130数控车床并已投产,总投资3200万元的XX汽车有限公司业已开工建设。XX社区教育中心、XX社区教育中心分别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表彰,县职教中心、XX社区教育中心被市政府表彰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六)教育公平得以保障。妥善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进一步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力度,目前,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绝大部分已建成寄宿制、寄餐制学校;全面实施“育才助困”工程。全县共投入2143.8万元,资助各类学生8804人次。其中,为义务教育阶段29421名学生免除学杂费和国家、省教程教科书费,并对1189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41.2万元。资助普高阶段贫困生1447人次,资助金额72.35万元。向中等职业学校高

一、高二在校生发放国家助学金453.45万元。资助当年考上公办本、专科的大学生122名,资助金额41.2万元。为当年考入公办院校家庭困难的264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150万元。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因灾而失学。着力推动特教事业跨越式发展。积极开展“爱心献特教”一日捐活动,所得30多万元捐款全部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特校基础建设力度。拟投资400多万元易地新建县特殊学校,图纸设计、土地征用等工作已完成。

(七)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以争创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十佳”单位为目标,抓机关促学校,积极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继续严格执行“六不准”禁令,实行首问负责、挂牌上岗、限时服务等制度,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收费行为更加规范。将规范教育收费列为行风建设的重中之重,重拳出击,重点整治。积极开展省“规范收费达标县”创建活动,定期组织教育、物价、财政等部门对全县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定期或突击检查。评教工作深入开展。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教育工作,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行风监督员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座谈会,设立局长接待日,开通投诉热线,走进“勤廉热线”直 播室,积极参与“机关服务进社区”、“行风热线”等专题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了以“增强师德修养,弘扬正气新风”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提升了行风、校风、学风建设水平,塑造了良好的教育形象。11年,县教育局在全县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58个重点部门目标考评中位于前列,有9所镇中心小学和2所中心初中进入乡镇基层站所行政效能(软环境)建设评比前三名。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多次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组织安全隐患排查,积极开展“交通安全攻坚月活动”,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县中小学创建“平安校园”、“零犯罪校园”、“无毒校园”覆盖率达100%。

此外,教育宣传、招生、工会、共青团、关心下一代、人武、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11年工作,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我们有几点体会: 一是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投入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高度,始终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将教育工作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重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投入、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教育工作会议,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多次视察教育工作,为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方向、办实事。二是积极实施教育布局调整,是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越来越高,必须及时地、科学地实施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两年来,依据《XX县十一五教育布局整体规划》,按照“初中到片,高中到县”的原则,对全县中学布局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基 础。三是始终坚持以质为魂、质量兴教,是全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动力之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树立极强的质量意识。政府和人民群众评价教育虽然是全面的、多角度的,但核心仍然是教育教学质量。11年,我县大力实施“振兴初中”计划,多次召开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管理研讨会,着力加大对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积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全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四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1年,我们积极参与“三城同创”,被县爱卫会、县健康促进委员会评为“健康教育与促进先进单位”;踊跃参与抗震救灾,全县教育系统为灾区捐款近100万元,交纳特殊党费3万余元。此外,双拥工作、挂钩帮扶贫困村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资金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无法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县城区部分学校债务仍然较重;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很大的空间;三是各类教育发展的协调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四是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县城区教师编制紧张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一些有悖师德的行为还没有完全杜绝,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主要工作

当前,金湖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力资源的任务也更加繁重。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抢抓机 遇,乘势而上,切实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2012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对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打牢基础,提高质量;坚持促进均衡,维护公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建设全面小康新金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主要目标是:

——巩固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4%,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100%,初中生毕业升学率达97%,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1个,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

——大力实施“两项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合格幼儿园标准。

——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创建省优质园2所、市优质园1所、省合格幼儿园13所、省合格特殊教育学校1所、四星级职业学校1所。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80%,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67%,普高教师研究生学历达3%,职高“双师型”教师达70%,创建成“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

——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创建成“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县”。

——招商引资完成到位资金7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1个,引进外资到账200万美元。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12年,全县教育工作切实做到“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二是坚持素质领先,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坚持质量为魂,课堂为本,着力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强师兴教,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六是坚持高位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七是坚持关注教育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努力彰显教育事业的普惠性;八是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营造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双节员工活动方案下一篇:精准扶贫干部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