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

2024-05-08

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精选8篇)

篇1: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在完成拼音、识字,再经过一段阅读教学的训练之后才开始的。这主要是受识字量的制约,在学生没有掌握一定数量汉字的情况下,无法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表达出来,不得已才这样做的。而采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教材后,就完全可以克服识字量不足而不能进行书面表达的弊端,使作文教学提前起步。为此,我在进行“注、提”实验班教学时,从儿童开始学习拼音起,就着手进行作文的预伏工作,先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到几句话,然后让学生将所说的话用拼音写下来。这样,当拼音教学结束时,大部分学生就已基本学会写话了。在此基础上,我边教“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和“看图学文”等课文,就边让学生在识字、学词、造句和阅读的同时,借助拼音和已识的汉字练习写纯拼音或拼音加汉字的句子和短文。并注意从低年级儿童语言训练的整体出发,紧密联系课文,联系学生实际,将观察、口述和写话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写话内容,激发了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说写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观察入手练习说话。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方式,但都是以认识世界为基础的,有所认识,才能有所表达。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在观察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奠定说写的基矗为此,我根据一年级儿童好奇、爱模仿和爱学习的特点,从拼音学习阶段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认识观察事物的习惯。不仅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而且教给观察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具体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先口叙观察内容,再用拼音写出来。如学生们观察了学校建筑及课余活动后,就写出了“我们学校里有教室,有宿舍,还有大操常”“下课了,我们都在操场上玩起来”等句子。学生郭旭雄还用拼音写出了《我的家庭》一篇短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在印刷厂工作,妈妈在县医院工作,我在一年级上学。爸爸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他们很爱我。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家庭,更爱祖国。”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我还让学生用拼音写自己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写他们知道的谜语,对此学生的兴致很高,有的学生一写就是两三首。我把孩子们好的作品,在班上朗读,并贴在教室后的专栏中,同学们深受鼓舞,感到非常自豪,说写的兴趣更浓了,并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好多同学都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写下来,写话的质量也逐渐提高了。我培养学生写话的良好习惯,是从观察入手,在“从孝从早、从严、从实”的前提下,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一开始,先通过观察实物写一两句话,学生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就爱写;再让他们写熟悉的儿歌、谜语,他们又觉得很有趣,很方便,便更爱写,一点儿也没感到写作是一件难事。加之学生用拼音写话,不受汉字束缚,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为作文的提前起步尊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从理解词义开始展开说话。要让学生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从理解每一个词义开始,并要注意设计好启发题和描写顺序与层次。

如在一年级语文里学习“容易”这个词时,我就以举例的方式对学生讲“小朋友,你们在教室或学校里看见废纸屑、烂果皮,拾起来放在纸篓里。这件事,对你们一年级小朋友来说,都能做到。因为这件事做起来很„容易‟。如果我们一

年级小朋友用车拉土,平整校园,做起来就很难。因为你们年纪小,做这样繁重的劳动就不„容易‟”。这样讲解,学生对“容易”的涵义很快就清楚了。词义一理解,运用起来就自然容易得心应手。如有个学生听我举例讲解了“容易”的词义后就说:“刚进学校,学写汉语拼音字母,我感觉很难。当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写字母的方法后,就觉得„容易‟多了!”一次,我给学生讲《小学生守则》时,一个学生问:“老师,守秩序是什么意思?”我针对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引导学生自觉说出了“我们班的课堂„秩序‟很好”这句话,学生显然清楚地理解“秩序”的词义了。为了巩固学生所学,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试着把他们说的这句话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

理解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在运用的过程中,又可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说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词义和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说写训练的同时得到了同步发展。

三、创造情景广泛说话。低年级学生想象比较丰富,为此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需要的实际情景,给他们以更多的联想、想象的机会,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广泛开展说写训练。创设情景的第一种方法是结合课文让学生扮演角色大胆想象,尽情表演,以丰富说写内容,激发说写兴趣。如《美丽的公鸡》一课,人物角色多,对话有趣,学生积极性高,一看图就能想象出人物的语言神态。我就分别请小同学扮演公鸡、青蛙、老牛和蜜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登台表演,其余同学认真观看,并将表演的故事口述出来。表演者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有欢乐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纷纷叙说情节。为了让全班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除了让个别学生面向全班说话外,我还让同座或一个小组的学生互相表演,轮换叙说。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口述表达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最后让学生把讲过的故事用拼音夹汉字写下来。这样,就使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得到了谐调发展。

创设情景的第二种方法是以简单的画面和富有启发性的话语,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我坐上飞船》是一篇图文对照,生动有趣的课文。我在教“我坐上飞船,飞向蓝天”一句时,先出示了活动幻灯片,再读课文进行图文对照,学生们仿佛被带到神奇无比的天空之中。此时,再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自己坐上飞船到宇宙间旅行,将会看到一些什么?于是,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可能会看见木星、水星、土星、水星、太空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我告诉学生:“现在科学发达了,已经有人上天,上月球考察了。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将来会坐上宇宙飞船去天空遨游,实现自己愿望的。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表示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做一名天体考察科学家,为祖国争光。

四、联系课文续编故事。

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故事占的篇幅较多,这些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点和好奇心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我根据这些课文情节生动,结构层次清晰,复述比较容易,学生学起来兴致高的特点,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设计,上课时先让学生学文,然后要求复述。往往一篇课文学完了,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想象课文中的动物或人物的结局和以后的情况中,编织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我就利用这一情况,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续编故事,然后再写下来。如结合阅读课本,我让学生续编了《狐狸与乌鸦》———狐狸骗走肉后的情景和乌鸦的想法;编了《狼和小羊》续篇———《聪明的小

羊》等。在学生续编故事时,我不时的给予插话、引导、补充,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这样创造出来了。我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编的故事有顺序的写在练习本上。

经过这样训练,学生说写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不少同学都能说写出一段通顺的短文,而且有的文章还十分生动感人,这是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从未经历过的。实践说明了作文提前起步是完全可能的,只要引导得法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篇2: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低年级主要让学生对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及感想。”写话是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因此,如能指导好“写话”对后来的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如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分阶段

第一次接到代二年级语文的任务,真的感觉到眼前一片迷朦,不知从何抓起,我就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虚心请教,同时细心品读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在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有“看图写话”的内容,我就琢磨能不能一开始就培养呢?我就试着布置让学生写完少量的家庭作业之后,附上一句想告诉老师的话。这样,一个月下来,学生都已养成了习惯,每次作业之后,都会写上一句。这我把它叫做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增加到写两句。等上到第四单元“看图写话”是时,我就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图上的内容,有些同学竟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写出了图上看不到的合情合理的内容,就这样话越写越多了。

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开始写日记。学到24课《日记两则》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以日记的格式开始记日记,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二、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起学生想写的兴趣呢?我先引导孩子说,为孩子多提供说的内容和机会,像开学的第一天刚接一个新班,就让学生来个自我介绍。最初写时,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诸如“你想告诉老师什么?”等话题,这样学生就觉得写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了让孩有内容可写,从学生的吃、穿、玩、乐着手;有时还让学生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写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随机指导,让学生观察下雪的情景:二年级第一学期下第一场雪时,我让学生以“雪”为内容写话,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日记,至今我还记得:

“今天下雪了,天空很暗,雪花从天空慢慢飞下来。我想看看雪花是什么样的,我就伸手去接,雪花落在手中就化了,看不出什么样!”

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能观察到这种程度并付诸于文字,已经很了不起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一个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而无比热爱之情!

这些我把归纳为“教”内容。其实先靠教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还启发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汲取营养。

其次多鼓励少批评。

在孩子学写话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哪怕是孩子准确用上了一个刚学过的词语,都予以鼓励,低年级的孩子都爱表现自己,你夸他做得好,他会倍加努力的。至于出现的问题,则建议性的提出来就行了。比如格式不正确,评语上可以先表扬好的方面,然后再加上“能把格式写正确就更好了!”这样他下次写的时候就注意了。

总之,学生对写话产生了兴趣,他就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

三、教方法

随着孩子写话得的增多,就应该注意条理方面的指导了。这可以穿插在语文教学当中,像“按一定的顺序”、“围绕一个中心”等这类问题在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就有很多例子。“按一定得顺”这一方法在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体现的最为明显;“围绕一个中心”的方法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尤为突出,特别是写岛上鸟多,从哪些方面来写鸟多的?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可以让学生模仿去写。你给他一个题目,比如“今天的午餐真丰盛”,“花园里的花真多”,前者可以从色、香、味方面来写,后者可以从品种、样子、颜色等方面来写。这就过渡到了写“作文”,大家经验都比我丰富,就不再班门弄斧了。当看到杨震的一篇条理清楚的日记时,内心真是欣喜若狂,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妈妈是一位中学政治老师,她三十多岁,瘦瘦的身材,戴一副眼镜。

我的妈妈的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她温和时,我问她要一元钱,她就给我。她暴躁时是我作业没能按时完成,她就狠狠地打我的屁股,还拉我的耳朵,可疼了!

对了!忘了告诉你了,我妈妈的爱好是教学和打牌。”

每每读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只言片语时,真觉得是一种享受!

最后,我想提到的一点是大家要要求学生字要写整洁规范。

篇3: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

一、积累词句打基础

没有大量的词句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还是值得提倡的。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 定期给学生布置摘录任务, 并能做到定期检查, 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我把校本教材———诵读本作为阅读课的主要教材, 我们三年级的诵读内容是成语和歇后语, 我把每周的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落到实处, 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凭借文本作范例

教学中, 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购买形式多样的作文书, 学生手中的语文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作文书, 书中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有多彩的生活、名人的故事、四季的美景、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等内容,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蕴含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手中现有的作文书, 抓住语文书这一原始资料, 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三、指导观察获题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 这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地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抓住契机写片段

三年级的作文起步训练主要是练习写片段。平时每单元按规定的要求写一篇作文的常规习作训练, 有可能造成了学生“害怕作文课”这一心理,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佳,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打破常规, 抓住契机来练习写片段。

其实, 这样的契机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比比皆是, 关键是老师能否做个有心人, 能否把握机遇, 为学生创设一次难以预设的习作训练教学。

五、引发想象求生动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 有了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六、寻找亮点激自信

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是让学生想写作文的法宝。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成功是支撑信心的不竭动力。

三年级的学生是初学作文, 他们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要敢于肯定学生的“四不像”作文,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对于刚刚写起步作文的学生来说,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难度, 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是必要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深切体会,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起步教学,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千万别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萌芽期给扼杀了, 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模式, 让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不让写作契机在你的慧眼底下溜走, 努力让三年级的孩子想写作文, 敢写作文, 会写作文。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以如何在作文起步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探讨, 文章分别从“注重积累词句”、“用好课本范例”、“培养观察能力”、“抓住练写契机”、“引发想象求生动”以及利用亮点激趣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具体事例, 详细地阐述了它们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积累词句,仿中学写,抓住契机,鼓励激趣

参考文献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谈 (4, 5)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篇4: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探索

关键词 培养;激发兴趣;发挥;创新

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是刚起步的阶段,小学生对于作文没有任何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面对这样一门功课,他们甚至显得茫然无措,继而产生畏惧心理。这是正常的,而且作文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要想让小学生写出好作文,其关键,我认为在于培养他们对于作文的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学生的作文水准才有可能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好学生作文入门,主要做好三个部分。

一、发掘素材,激发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的一句不经意的话都藏着诗。在一二年级中,我就注意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到了三年级刚开学,我提前给学生上了“早课”,开始了习作训练。在这个学段,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因此我采取了如下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只要对观察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了,他们的写作素材就丰富了,这样,写作积极性随之提高,作文教学就能顺利地进行。兴趣的培养,可以借助于学生身边的生活,选择新奇的,有趣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观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如把自己的文具、玩具带到课桌上仔细观察;春暖花开时,让学生在校园里实地观察,把校园内的景物、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习作素材;科学实验课上,让学生把自己动手做的有趣的小实验,把观察到的实验情况记下来;节假日,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细心观察一笔买卖是怎样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买东西的心情、想法、挑选过程记下来……这些都成为学生们倍感有趣的观察作业。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多种途径,勤于练笔

1.说后写

《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说(口语交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我把教材中的每一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都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利用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小演讲等说的活动。然后启发学生把所讲的故事、新闻、有趣的事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玩后写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除了自己做游戏之外,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话的素材。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做的游戏或者参加活动的经过或感受写下来。如:我们学校三年级同学的课间锻炼项目是踢毽子。我就引导学生可以把毽子的外形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把毽子的玩法写出来。这样,一篇很好的写小物品的小短文就跃然于纸上了。

3.学后写

人教版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掌声》等课文,我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进行引导。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引导学生续写。我设置这样的一个问题:若干年后,当铁罐已经慢慢氧化的时候,他会对陶罐说些什么呢?它们之间还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改写。改写不同于续写和仿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对文章的再悟。如:《宿新市徐公店》是一篇意境优美的古诗。学生在理解诗的意思之后,我就抓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4.从写简单日记走入正轨

拼音为作文搭好了桥,学习写短小的日记就是最自然的事。因为日记正好把孩子们的生活与写作联系在一起。那么怎样走好第一步呢?

第一,低要求,早起步。一开始对孩子要求不要过高,能按基本的格式用拼音写清楚一两句完整的话就行了。话语不在多少,只要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教师要多加鼓励。教师要做到勤批改,多讲评。为了提高日记质量,教师要坚持每天批改,每一个音节都要细看,同时要及时讲评,在讲评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第二,及时搞好学拼音到学汉字的过渡。注音是为了识字,教师要及时教孩子学习汉字基本笔画和汉字书写规律。在孩子学习拼音夹汉字的课文后,就要求孩子在拼音下面把已学过的汉字写出来,及时运用所学汉字。在孩子学到一定数量的汉字后,要求孩子写汉字夹拼音的日记。当孩子学会音序查字法后,就可以要求他们完全用汉字写日记了。

第三,要及时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低年级孩子好动、好玩、好奇。要让他们多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得到知识,得到感悟。这样写日记就会日新月异,不会记流水帐。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把日记当作一面镜子,培养他们自我总结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充实日记内容,扩充日记的功能,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三、从喜欢的童话发挥扩展

因为日记要天天写,孩子们也会觉得实在无内容写的时候。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在日记中学编童话。好新奇、好幻想是孩子们的本能,他们对童话情有独钟。孩子喜欢听童话、讲童话,也喜欢编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童话教学这个广阔的天地。

1.是用童话激发兴趣

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在童话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童话、表演童话、编写童话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让他们在对童话角色的亲身体验中去感受、去学习,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兴趣。

2.是用童话点燃心智

教学时,教师除了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外,应把重点放在借助课文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孩子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展开想象的翅膀,具体地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这样的练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目的,又训练了写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是用童话陶冶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都是用一个浅显动人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面对这些童话,孩子们往往将童话故事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情不自禁地走进童话,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这种强烈的共鸣心理,为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提供了契机。在童话教学中,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孩子们就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果说,孩子在听、读童话的过程中如此,那么,孩子们在动手编童话的过程中,则更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因为在编写童话的过程中,孩子则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必须完全把自己融入童话之中,成为童话故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做好了以上的三个部分,我想,学生随着知识地不断丰富,就不会再惧怕写作文了,也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文。总之,在充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数量,以求数量质量都能提高,这是我坚持多年的并认为行之有效的途径,事实证明,其效果是明显的。

参考文献:

[1]李焕培.创设情境训练作文[J].教育导刊,2004年04期.

[2]陈二飞.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N].安庆日报,2008.

篇5:浅谈小学起步作文教学心得

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淡化作文的程式,老师要精心设计,悉心指导,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会他们表达的方法。从“阅读、范文以及讲评”这几方面做好具体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新课标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祖国语言的重要手段,厚积才能博发。三年级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篇主题课文《五彩池》,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描写的色彩艳丽,让人充满神奇感。作者抓住五彩池“神奇”的特点,从奶奶讲的神话故事引入,引出了人间的五彩池。课文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大小、颜色,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局生动的描写了五彩池美丽的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想象读、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好引路文

课本是范本,课文是范文,每次作文指导,抓住课本上的抓住课本上的范文,给学生引好路。细心的老师要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让教材充分发挥范文的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其中对语言表达方法的积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渗透表达方法的积累训练,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方法的示范作用,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人教版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心突出,结构鲜明,语言优美。作者以“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迷人景色,总结出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

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四、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

a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欠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篇6: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小学中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也是一关键阶段,为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乃至一生的写作都奠下了基础。如教师不谨慎对待,会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而在农村,起步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农村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缺乏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性格也比较内向,不爱开口说话,更不愿意借助习作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个别学生虽然活跃,但提及作文,却往往面露难色,感觉无话可说。因而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常常空洞无趣,缺乏真情实感和想象力。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写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农村起步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写作欲望,进行美育渗透

作文是块难啃的骨头,难在哪?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内在的写作欲望,没有乐于表达的冲动和激情。布鲁姆有句名言:“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佳途径。而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勉强作文,写出的作文也是流水账,缺乏新意,了无生趣。所以,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合为时而作”,作文应是对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就如无泉之水,失去了源头动力。大自然是美丽的发源地,只要孩子仔细观察,其笔下的文字自会有一番动人之处。四季轮回,风雨变幻到处都体现着自然带给我们的新奇与感动。只有发自内心地发现美,学生才能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悟的美和乐趣诉诸笔下,作文才能具有美,充满乐趣。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贴近自然。农村本身就是个广阔的天地,教师没有必要非要带领孩子走出农村,走出大山,去欣赏路途遥远的外面的世界。而是应学会就地取材,通过游戏、参观游览、走农田、问农时、干农活等活动,不断渗透美的教育,挖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美丽”的题材,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有了体验,有了素材,写作时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促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作文起步教学,是个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贯穿一至三年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说是写的基础,在小学低段,说话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首先还要重视朗读训练。读是说的基础,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起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积累词汇,对作文入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朗读应纳入语文作业之中,有布置有检查。特别是早读课,一定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而且朗读要严格按照“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要求进行训练。

用词造句是学生学习说话、写话的最早起步,是作文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话时,不应只是让学生造一个句子就算完成任务了,而是应该通过比较句子、复述、质疑、讨论等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训练。如有的学生滥用“好”字,造句说“老师多么好!”评价同学朗读说“某某同学读得好”,学完了课文谈感想说“某某同学很好”。这些都是由于儿童语言积累少,理解不深入,无法把内心所想表达的更具体。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肯定孩子说得对,然后再积极引导:“老师(读书的同学)怎么好?好在哪里?”学生顺着教师的点拨往往能把自己说的话改具体,如“老师多么关心我们”,“A同学读书声音大,有语气”,“B学习很认真”等。

儿童大脑思维缺乏逻辑顺序,因而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给人以杂乱无章之感。因此,讲读课中,要充分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句式如:先……再……最后……、开始……后来……终于……进行训练,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懂得说话写字要按一定顺序,方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另外,农村学生多为外地学生,普通话间杂方言现象非常普遍,教师在进行说话练习时,要尤其注意让学生说普通话,请要求说准确规范,这样学生在作文时才能使用正确的书面语言。

三、说真话,诉真情

教育家于漪说过,尽管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创新和求异,但作文中有些精神的东西,是不必质疑的,更是不可失缺的。这个精神的东西就是真情实感。所谓“真情实感”,就是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然地表达内心对社会、人生、生活的真实感受,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和感情,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要能写出真情实感,首先必须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只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仔细回忆往事,认真品味细节,一定会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便会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艺术力度。其次,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小学阶段的作文大多要求写人记事,但很多学生苦恼身边的都是常事,无特别可言。但是平凡的生活却往往是最动人的,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得眼睛。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起于细微。”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反映出来的,作文中只要抓住了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就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精妙境界。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四、积累内化,活学活用

对于小学生,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农村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读”的少,“见”得不广,对于“读”和“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常学常用。许多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常常有词不达意,语言平淡,不流畅等现象,这就要注意平时的语言积累。

首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来积累,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写作的素材。通过平常的点滴积累,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把每天所有的活动和喜怒哀乐忠实地记录下,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俗话说的好:“笔不用就生锈了”。长期不动笔的人,话说不清楚,文章就写不顺达;而常读书,常写文章,就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日记同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所写的文字,不断发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克服弊端,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此外,课外阅读也能扩充学生视野,为写作做好铺垫!苏轼曾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农村的孩子由于资金的短缺是很难读到课外书的,所以学校图书馆里的书对学生来说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及时进行思维充电,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五、重视作文评价

农村的孩子学习基础比较差,如果教师以很高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常常使用“不”等否定字眼,无疑会挫败孩子的写作欲望。所以,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学会用放大镜找出学生每次作文中的优点、进步之处,多多地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继续写好作文的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教师应带动学生鼓励和表扬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让他们有种成功的喜悦感,不断激发自己的创作动力。对于作文中的不足,教师应委婉地提出来,并针对不足给予建议,引导学生不断尝试,改正不足,写好作文。比如可以这样评价:“这次作文你写得很好,如果及时把不会写的字查查字典就更好了,还能得一颗星呢!”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习作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一点点进步,引导他们大胆写,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篇7:浅谈怎样抓好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营山乡太康完小:周海伦

【内容摘要】在我校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部分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太难教了。在一次期末统考阅卷中我也发现:有的学生作文笔下无话可写,语言贫乏,不生动,仅仅三言两语,没有具体细节。有的学生作文却像记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结构零乱,缺乏安排,而且错别字、病句多。就这件事,本人查阅多方资料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个人管见:怎样抓好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练说练写;

四、指导修改;

五、重视鼓励。

【关键词】激发兴趣 读写结合 练说练写 教会修改 重视讲评

在我校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部分教师反映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太难教了。在一次期末统考阅卷中我也发现:有的学生作文笔下无话可写,语言贫乏,不生动,仅仅三言两语,没有具体细节。有的学生作文却像记流水账一样,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结构零乱,缺乏安排,而且错别字、病句多。就这件事,本人查阅多方资料结合自己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怎样抓好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三、练说练写;

四、指导修改;

五、重视鼓励。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激发写作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如此,习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关键在“好”和“乐”二字上下功夫。“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关键在一个“趣”字和“爱”字花力气!“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激发和培养起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则作文教学就已成功了一半。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需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来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同时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学生才有兴趣,写出的文章才有具体内容,才有真情实感。教师还要告诉学生,一个会写文章的人,应该是一个条理清楚、善于观察的人。而生活不会主动告诉你哪些将是你写作的最好素材。因此,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比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是写人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可以写自已熟悉的人、身边的人,可以写听说的人,还可以写自已想象中的人物等。在写作中有的学生可能写父母、同学等身边之人,有的学生也可能写在电视上了解到的人物。这样学生就可能在这次作文中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异。必要时教师还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为学生做示范,通过示范来引导学生,弥补他们表达能力的滞后性。毕竟小学生学习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外出参观,组织活动等情景创设。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让其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就会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而且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会不翼而飞。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多读多写

阅读是为了吸收,写文是为了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所以想写好作文唯有多读多写。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还要注意发掘写作契机,让学生多读多练。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并用日记的形式把它们记下来,讲给小伙伴听,读给朋友看,评评谁写得最能打动人。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件小事、一位朋友、一点心得、一些感受都可以写进学生的日记里,日记的字数也随内容而定,可长可短,关键是写下自己这一天最想记下来的东西。

2.仿写典型例文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作文、评作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并且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文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首先是仿效课文命题。由于充分利用课文给学生做“样”,调动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喜爱作文。

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有益。仿写不是抄写,而是让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师生教学课文不就是学思路、方法、语言表达吗?有的学生不会作文,让他仿写几篇有什么不好?能仿写也是收获,仿多了自然就学会写。特别是典型例文仿写。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顺序写的,鼓励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并应运到自己的作文中。在写一个想去或去过的地方这篇习作时,学生就会选择校园、家乡、小树林等不同地方,按“总—分—总”的结构,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也就会写出这些地方四季的风采,达到条理清楚,语言优美,习作就会成功。

3、化难为易

写作作为一种技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要让学生打消“作文难”这个错误认识,顺利“入门”,对照《课标》的要求,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格式。如文题居中,每一小节开始要空两个字的距离,把字写端正,明白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等等。还要让学生明白,习作中应紧紧围绕某个人,某种物,某处景,某件事有序的用文字记下来。有位教师在教学生写三年级《语文园地一》“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发现许多学生习作中不能分段叙述,语句意思表达混乱,针对这种现象,那位教师在周记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洗袜子”。要求是边洗边记,把每一个动作,每一点感受都如实的写下来,再加一个简洁得开头(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和结尾(对洗袜子的认识感受或对劳动的新认识)。周一周记上交,一篇篇有序且真情实感的作文就出现了,有的学生写下了一连串生动的动作;有的学生写下了肥皂泡泡的有趣;有的学生写下了洗袜子前后的心里感受变化。这样,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4、日积月累,丰富学生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练说练写

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专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愿意同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而且在我们的教材里也体现得比较充分,特别是三年级上册,几乎每一单元的习作都提到了写完以后要读给别人听,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反复强调交流。如:语文园地一的习作是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教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再如: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教材提出写完后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再比如:语文园地五的习作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时教材提出

了这样的要求:写完以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空间,同桌互相读一读、读给好朋友听、读给父母听都是不错的方法。

四、指导修改

三年级是作文刚起步的时候,因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什么呢?修改错别字,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尽量自己找出错误,把它改过来;自己找不出来了,再请别人帮忙看一看,改一改。那些不是不会写,而是因为粗心写错了的字通过自己和别人的检查马上就能改过来;有明显错误的词、不通顺的句子也很容易被找出来、改过来。这样的学习习惯对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这次及时修改了的错别字、有错误的词句,下次写作时就会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五、多种形式鼓励 1.利用评语进行鼓励。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责难、嘲讽、挖苦的否定式评语,往往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既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对作文产生莫大兴趣。

2.班内范读进行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作文,努力将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听。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独特的构思……每次作文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出其亮点,给予大力肯定, 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激发兴趣。另外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尝。

篇8: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

一、“理”在作前———各个击破解难题

作前准备, 是起步作文教学不可疏忽的重要一环, 也是“砍柴”之前的“磨刀工”。这里所说的“理”, 是指分理, 理清。对于三年级学生, 需要跨越的作文门槛很多, 比如, 最容易犯的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毛病, 很难写出“特性”, 写出“与众不同”。自然, 这些入门之槛, 不可能一夜消除, 而是要从长计议, 各个击破。

1. 重在平时———缺啥补啥。

海南师范大学张所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由于作文教学周期长、投入多、要求高、见效慢的特点, 很多语文教师对它怀有一种胆怯、懈怠、逃避的心理, 在平日教学里能应付就应付, 能回避就回避。结果是, 最需要动脑筋、费心思的一项内容, 教师真正投入的精力和智力却可能是最少的。一旦面对考试, 在功利心的驱使下, 语文教师又往往会传授给学生一些‘投机倒把’的招数, 结果‘真功夫’没教多少, ‘歪门邪道’倒是教给学生不少。”

作文是一种功夫活, 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尤其是起步阶段, 更要一步步地引领, 做到:理清思路, 缺啥补啥。比如, 写开头结尾的功夫、写片段的功夫、写过渡段的功夫、直至布局谋篇的功夫等。这些功夫, 靠的是“作前”, 也就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唯有铢积寸累, 才会水到渠成。须知, 作文教学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

2. 迎难而上———活学活用。

在倡导学生自主的前提下, 如今, 有的教师有些“怕”指导, 其实, 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黄艳梅老师曾指出, “放手让学生去写”的同时, 不见写作方法的指导, 就算有, 也往往简单引导一下, 就让学生动笔去写, 学生作文处于一种规范不足、自由泛滥的“假性自由”状态。

笔者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 选取了“人物描写”这一重点, 对学生写作进行重点指导。在教学《我的自画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篇习作) 时, 为了降低难度, 在这篇习作前, 我总会要班上的学生完成一篇小作《我们的李老师》。目光聚集在我一个人身上, 便于方法指导的渗透。而把老师当一个写作观察的“靶子”, 无疑又增加了学生写的动力与乐趣。尤其在说到我的“瓜子牙”时, 他们更是嬉笑成片。在教学第三篇习作《野外春景》时, 可以结合第二组课文的教学, 在练笔中重点抓好“比喻、拟人、排比”三个修辞的句式训练, 那么在完成这篇习作时, 写好“景美”就会显得十分轻松。

二、“活”在当下———巧妙运用显轻松

这里所说的“活”, 是指灵活, 不生搬硬套。唯有灵活运用, 才能化繁为简, 化整为零, 从而拆毁学生写作难以跨越的道道门槛。笔者通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即合理地有所取有所舍, 让教更有效, 让学更轻松。

1. 重组, 让习作目标更清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八篇习作, 分别是“自由作文”、“我的自画像”、“野外春景”、“秋到人间”、“动物名片”、“介绍文具”、“编写童话故事”、“写研究报告”。从安排上来说, 线状的顺序有点乱, 对学生掌握一种写法来说是不大有利的。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除了最后一篇“写研究报告”, 它是属于一种报告类文体写作, 与一般的写作有差别之外, 我将其余的七篇习作重新整理了一番, 归纳为三组。第一组, 写好一件事 (“自由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第二组, 写好一个样 (“我的自画像”、“动物名片”“介绍文具”) ;第三组, 写好一处景 (“野外春景”、“秋到人间”) 。这样的重组, 训练的目标性更集中, 指向性更明确, 延续性更流畅。

2. 添补, 让习作内容更丰满。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安排的第一篇习作“自由作文”, 编者的用意是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轻松的事, 想写啥就写啥, 写作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殊不知, 很多学生在写这篇习作时, 也是困难重重, 绝大多数学生的“杰作”只是憋出来的干巴巴的几个文字。这不能怪学生, 小学阶段重点强调的就是“记叙文”这一文体, 而在这一册中, 写事的就只有两篇习作, 这个力度是太显单薄。所以为了让学生懂得“如何写好一件事”, 在平时的小作中我分别渗透了以下三组内容。第一组, 《吃西瓜》、《买菜》、《花瓶碎了》、《文具盒里的争吵》、《呀, 怎么又是粥》, 这五篇指向人物的语言描写;第二组, 《啊, 鸡蛋浮起来了》、《洗衣服》、《吃蛋糕》, 这三篇指向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三组《受骗以后》、《紧张的三分钟》, 这两篇指向人物的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我认为,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前半个学期, 若能把这一系列的习作作为重点, 对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曾指出, 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对作文教材照本宣科的较多, 未能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上下工夫, 所以学生的写作平庸敷衍者居多, 没有明显提高。若教师能脚踏实地, 精益求精, 摒弃照本宣科, 唤醒生命灵感, 方能唤醒学生潜在的写作潜力, 学生也会因此乐写、能写。看到莘莘学子轻松跨越道道作文门槛的轻松局面, 怎能不让人心悦诚服?

三、“趣”在笔先———心湖翻腾见自由

当代作家毕飞宇先生曾深情地说:“ (孩子们) 怕作文, 骨子里是害怕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别人的要求。他们有许多话想对别人说, 他们还有许多话想在没有人的地方说, 他们同时还有许多话想古里古怪地说。”“古里古怪”地说, 自由自在地说, 也许, 这就是孩子们所青睐的“趣”。

1. 指导要“善变”, 让学生对习作怀有期待。这主要指教学内容和指导方式要多变。

同样以上面的三组小作为例, 十篇写作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有课堂上的吃和做, 有回家后的实践活动, 有材料作文, 有想象作文等。而这些内容的设置, 又是把学生写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的。因此, 每次小作或是大作, 学生在课前就会在讨论:下节作文课, 李老师又会玩什么花样了!

指导方式的多变, 主要是指教师要放掉“说教”的形象, 而全程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我常对学生说, 我们是边玩边写的。举例说, 在《吃西瓜》这篇作习作指导时, 我抱来两个大西瓜, 在教室里现场切开, 一起吃一起聊;在指导《呀, 怎么又是粥!》这篇习作时, 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一起跟“妈妈”吐槽一番;在《紧张的三分钟》这篇习作的情境创设时, 一上课, 我一改往日的笑容满面, 而是一本正经地装出十分生气的样子, 用怒气冲天的神情及掷地有声的话语, 让孩子们经历了忐忑的三分钟。就这样, 指导全都无痕地渗透在活动中, 学生写起来自然是情趣盎然。

2. 激励要“出新”, 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喜爱。

赏识教育已深入教师心间, 其好处已不需要一一赘述, 在习作上通常体现在“优秀”加五角星和鼓励性的评语两个方面。这些做法的确是能很好地增加学生写作的愉悦感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我总觉得这份愉悦感保鲜期不够长, 因此, 始终无法激发大多数孩子对习作的一种喜爱之情。于是, 在最近带的一届三年级学生中, 我借鉴了管建刚老师办《作文周报》的积分活动, 制定了如下的奖励制度: (1) 奖项设置:作文高手 (10000分) , 作文能手 (6000分) , 作文水手 (3000分) , 作文新手 (1500分) 。 (2) 分数设置:优秀100分, 得一颗星加100分, 良好扣50分, 及格扣100分。 (3) 额外奖励设置:作文新秀, 和李老师一次拥抱, 并加150分积分;作文水手, 免做一篇日记, 加300分积分;作文能手:免做一周语文作业及两篇日记, 加500分积分;作文高手:和李老师一次合影, 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加3分。

上一篇:全国自考建筑设备真题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