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探索

2022-07-23

第一篇:小学作文教学探索

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探索

戚联强

小学作文在小学语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作文能力是关键。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做很多事都凭兴趣,没兴趣的事一般不做,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前提。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摇头。当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写作文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尽可能降低要求,让学生从小事,平凡事入手。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其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活动。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兴趣。另外,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适度的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要给学生留下写作文很难的印象,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二﹑结合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命题。

在命题时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命题不要偏﹑难。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作文命题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农村学生,命题尽可能是农村题材,身边的人﹑事﹑景。如果让农村孩子写《我会××电脑游戏》跟让城里的孩子写《母鸡是这样下蛋的》一样,他们会不知所措的。

作文命题最好是半命题。如《我的××》,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另外,教师命题时要注意命题的趣味性,启发性。

三﹑教学生说真话,写实事。

在目前的小学作文中编故事的现象特严重,本来根本没发生过的事在他们的笔下就发生了,有人认为这是学生有想象力,我则不然。我们教育孩子从小就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写作文也一样要说真话,写实事。有个学生在写《我的同桌》这篇作文时,为了突出同桌在家操持家务,说同桌的父母离异。事后我调查该生同桌的父母并未离异。

让作文真正成为反映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工具。要知道,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需要,我们不是要把每个小学生都培养成作家。

四﹑升华语言,注重书面语言的表达。

我们要求学生说真话,写实事,在作文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口语,方言,以及记流水帐等毛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升华自己的语言,让口头语言升华成书面语言。在表达方式上要多指导。引导学生挖掘事情的真正内涵,让学生的作文进入更高的境界。

五﹑注重语言积累,拓宽学生视野。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很注重学生语言积累,这一点很重要,积累好的词语句子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很有帮助,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有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索。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定会有所收获。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定稿)

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更是我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我在教学中研究的一个重点。从2003年接收首批新课改班级后,对一至六年级的教学进行了一个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摸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之路。

一、低年级——加强写话练习,奠定习作基础

低年级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低年级写话起步教学是否成功,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对学生今后的作文水平影响极大。因此,我一改以往的做法,教学中大量加强写话练习。

1.从说写一个完整句入手

说话、写话要从兴趣着眼,从说一句话、写一句话做起,即从练习造句、炼句做起。从认识第一个生字“爸”起,我就开始让孩子用“爸爸”说一个完整的句子,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然后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几句话或一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说话训练,在孩子学完拼音并认识一定的汉字后,教孩子把拼音和汉字结合起来练习写话。先练习写一句话,然后练习写几句话或一段话。

2.仿写

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低幼儿,开始都是模仿性占优势。利用教材,仿写一些句式、段落、儿歌、诗歌等,可训练他们学写话的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假如》这篇课文,是一首很贴近儿童生活和思想的诗,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诗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当学完全诗后,我问大家: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用他画什么,表达什么愿望?在学生尽情表达后,我让大家仿照课文写一节或几节诗歌。

3.写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多彩: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等。认真地指导学生说话,然后写下来,是练笔的大好机会。

4.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训练低段学生写话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适当安排一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幅到多幅的写话练习,既训练了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又提高了写话水平。

5.编童话故事

吴立岗教授说:“低年级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遵循这一原则,我也安排了一定的童话体写话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放胆写话——周记

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写话材料,让学生从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从一年级上期第四学月起,开始鼓励孩子们放开胆子,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和已经学会的汉字,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一句、两句、几句,一次、两次、多次都可以,愿意多写就多写,不愿意也可少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每周末安排一次小练笔。

经过近两年大量的写话练习,孩子们逐渐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并且在写的过程中逐渐把语言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进入中年级后,不再惧怕作文,水到渠成。

二、中年级——训练“下水”能力,扎实习作基本功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认为,不仅仅是完成教材中每期八篇作文训练,一定要挤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下水”能力进行一个系统训练,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

1.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

生活是我们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或写不清楚、具体,是因为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印记、经验等模糊不清,对一些情节、场景、过程、细节等观察不够。因此,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从观察中丰富感知,认识生活,辨析美丑,培养情操,广泛积累素材是习作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从三年级开始,我采取“每日一观察,每日一交流”的形式,让学生随便观察什么都可以,只要有新发现即可,然后利用晨会

课、午间之声时间进行交流。待学生产生观察兴趣后,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并写成观察日记或周记。两年的观察训练,既让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又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2.训练遣词造句的能力

学生初写作文,或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或不能准确达意,或不能鲜明表情,或不能生动传神。究其原因,是不懂得遣词造句。针对这种情况,每次习作之后,我都举办一次“作文诊所”。有选择性地出示学生中的作文病句,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在讨论修改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怎样用词才准确、规范、简练、优美,指导怎样把句子写连贯,写得富有变化,写得生动形象,还可以运用关联词写句子等。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修改本组中的几篇习作。按照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着重训练一个重点。

3.指导写好段

段是构成文章的基础。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写好这一个一个的段。为了牢实这“基础”,我在段的训练上下了一定的功夫。训练学生先总写,后分写;先分写,后总写;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有层次地写一段话;围绕中心写一段话;写开头段、结尾段等。

4.搭建篇的架子

文章要有头、腹、尾、神。学生初写作文,虽重点进行片段练习,但最好一开始就给他们建立篇的概念。也就是说,要讲究开头、结尾,要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高年级——培养创新思维,鼓励个性表达

作文是智力活动。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活跃,则观察入微,分析敏锐,文思活泼流畅;思维呆滞,则视听不灵,反映迟钝,文思狭窄凝滞。要学生在作文中吐胸中积蓄,抒真情实感,甚至师心独见,发人所未发,就必须以活跃思维为前提。进入高年级后,除了扎实篇的训练外,不应忽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1.启发思维

每个小学生都有胸中的积蓄,都有沉淀的记忆。“作文到手,无从下手”或千篇一律,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思维不活跃,不会就其相近、相似、相连、相异处展开联想,更不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作文思路,特别是选材的思路,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我首先创设

作文情境,唤起经验,通过回忆联想,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然后采用北京思维技能研究所所长许国泰创造的“魔球理论”——“信息交合论”组合题目,从广度启发,让学生明白写作的话题很多很多,要展示自己独立的世界;接着从深度启发,同一题材、同一题目、同一内容,如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次去思考,写出“独特之处”,以发散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训练想象力

作文需要想象的配合。想象力丰富的作者,他的文章一定生动形象,有声有色,一定神思飞跃,奇瑰竞呈。看图想象、扩充想象(如提供一个主句)、接续想象(续写完已提供的部分想象)和自由想象(虚构童话、寓言故事或虚构场面和人物想象)等是训练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五年级周记,增加大量的想象作文。

3.鼓励个性表达

鼓励学生用创新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只要内容和形式有新意,体现着自己的个性创造就是好作文。作文赏析重在欣赏创意表达,既让写作者倍受鼓舞,激发创作热情,又让其他同学受到启发,营造创新氛围。六年级周记,以自由习作创意表达为主。

四、阅读和积累让习作枝繁叶茂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情感,积累词语句式和文章样式等。所谓“厚积薄发”正是前人的一条宝贵经验。因此,我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养成阅读和积累的习惯,以丰富学生语言,让学生习作时有大量生动的语言涌向笔端。具体做法:低年级,每日一刻钟阅读,由亲子共读逐步放手学生自读注音读物,家长填写阅读记录表,从二年级开始,给孩子们准备采蜜本,每周积累五个好词,两个佳句;中年级,每日半小时阅读,每周积累五个好词,五个佳句,两个优美段落;高年级,每日一小时阅读,每周积累五个好词,五个佳句,五个优美段落,也可积累名篇或写读书心得,多者不限,学生自填阅读记录表。通过实验,这些做法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大有帮助。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难度略高,通过新课改,语文的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经过了多种措施的整改,“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就是一个重要整改措施。作文先导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必须的一个举措,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性格、习惯等自身因素也要有所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不断的探寻摸索,才能够不断完善,进而可以完全适用于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前言: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阶段,口语能力还未完全完善的时候,就要将语言以文字的方式书写出来,这显然十分困难。如何将口语变为书面语言就成为小学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作文先导式的引入,不仅在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不断的锻炼,随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引入,给小学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灵感,弥补了之前小学教育的种种不足。

一、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概念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将语言表达作为中心,不仅要培养作文能力,同时也要将说文变成学生的必要能力。这种新的教育模式能降低写作难度,增加学生写作兴趣,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写作灵感,彻底打破传统语文教育的牢笼,以建设全新教育模式为契机,鼓励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挖掘,善于运用大脑进行分析、思考,同时教师不断引导学生主动交流、沟通,以作文的形式调起字词积累的积极性,培养善于表达、阅读的能力。要发挥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功能,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对教学内容也要合理的安排规划,最好能够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动态化,这样的课堂就会变得充满趣味。总之,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各方面因素为基础,通过亲身经历来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二、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优势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作文先导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一位学生的个人因素,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爱好进行个性化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是规范学生和培养学生最好的时期,也是对事物充满好奇的一个阶段,所以要利用这段特殊时期,对学生的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进行鼓励和耐心讲解。同时也要激励学生要用于亲身体验,相信学生的自我挖掘的能力,不要给学生压力,放开手让其大胆发现、体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疑问时就提、又不懂就问。

2.实现多元化教育。

人是个多元化的生物,认知活动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也就是人的认知活动是由不同因素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需要将其元素进行整合,才能达到对事物的充分了解,看到事物的本质才是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作文先导教学模式对关于教育的相关元素进行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不同的元素,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不同兴趣,有了兴趣便有了积极性,经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完成探索发现,在完成写作的同时,也同时培养了阅读、认字等能力,在学生的语言发展方面举足轻重。

3.增加教育活动性。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所以对许多人、事提出疑问,针对这一独特的时期,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中最为关心的事。例如,可以以此为主体开展相关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亲身体验,然后把自己的见闻、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等写作完成后学生就可以拥有成就感,对文字的潜在意义就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并且对所学的语文知识加强印象,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1.激励学生勇于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类交流的简易方式,同时也是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表达出来,激励学生要勇于表达、善于表达、勇于提问、敢于提问,并对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对于勇于表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阅读量的提升有助于对自己兴趣的确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通过对相关兴趣书籍进行深入阅读,逐渐的积累知识,了解其写作风格,能够印象深刻、巧妙利用,对写作极为重要。

3.对学生的写作要仔细指导。

抄袭对写作百害而无一利的,但是仿写是写作最好的开端。例如,作文内容可以逐渐的由短到长,慢慢引导学生掌控字、词、句,也可以通过工具书等辅助书籍,对学生的语句控制进行加强,对不认识、不会用的字词要自主查询,增加自身词汇量和知识量。

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可以将学生的发展变得更加全面、多元。小学生的发展空间是丰富的、无限的,教师不应该画出一个边框来限制他们的发展。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思考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对症下药”,打破传统语文教育理念,这对于提高?W生课堂上知识吸收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辉蓉,朱德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

[2]张慧贤.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13.

第四篇:作文已是学生的烦恼?——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

内容摘要:如今学生作文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写作文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成了烦恼本文列举了学生作文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1、作文概念不明确。

2、作文没什么可写。

3、教师评语表扬较少,细节的评价标准缺乏。

关键字:作文、概念、兴趣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次讲到要写作文,学生们的反应基本都是一致相同。“唉„„又要写作文了。”“怎么老是要写作文啊?”“老师,实在没什么东西可以写啊?”„„这类话总是能够听到。如果再有一节作文课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就不难发现有些同学摊开着作文本,但没有一个字写上去或者只写了个题目。他们的表情非常丰富,冥思苦想的,抓耳挠腮的,咬笔头的„„直到下课,作文本上还是没有什么进展。总结上面所说,我们不难看出,学生面对作文就如同老虎对着乌龟,无从下手。写不出作文,写不好作文,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就有一种烦恼、恐惧的心理。那么,我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作文已经成了学生的烦恼了吗?如何才能让学生把写作文由烦恼变成快乐呢?我觉得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一、作文的概念不明确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的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作文是个什么东西。试想让一个从没听说过飞机的人去驾驶飞机,那会是如何的情形?尤其是小学中低端年级,刚开始接触作文,但对作文只是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让学生写作文,他们又如何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习作呢?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作文的概念。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当然,这里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教师应该把这句话用学生容易听懂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在教师讲述中明白什么是作文,作文是要干什么。

二、作文没有什么可写,兴趣不高,无从下手

很多学生在写作文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不是语言的表述,而在于作文没什么好写,尤其是一些比较“虚”的作文。我在教三年级的语文原第三中的习作时,也曾遇到这类问题。那次习作的要求是“写关于秋天”,秋天的题材应该是非常广泛和丰富的,而且那时正处于秋季,按理来说,应该是很好写的,但是交上来的作文却是出乎我的意料。很少有同学能把它写好,期中很大一部分的同学的作文中几乎都没什么实质的内容。他们没什么可写,无从下手。我们知道,习作的好坏与生活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习作反映的就是生活。但是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张化万老师在《习作教学答问录》讲到这个问题时说出了两种原因:

1、有米懒于炊。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作文并不是“无米之炊”。有些学生习作缺乏倾吐的激情与表达的需要,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他们长期缺乏习作成功愉悦的刺激。他们认为作文就是老师布置的作业,纯粹是老师让自己写的,心理就有一种抗拒的态度。

2、有米当无米。很多老师在给学生讲述作文时其实已经给学生规定了习作的套路,习作应该怎样写,写哪些题材。这样一来,有的学生的即使有好的想法,也不敢写进作文,因为这样会让老师说成内容没意义,题材不典型,受到批评。因此,明明有米,在套上紧箍咒的老师、学生眼里也变成了无米。学生不缺生活,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让学生更自由,更开放的习作,学生脑中的奇异想法,只要不是暴力、色情、血腥的,我们尽量不要去否决他们。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写好作文,培养他们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评语中表扬较少,作文的细节评价标准缺乏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而这些都会在作文中所表现出来。根据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的作文也有优劣之别,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同年级的学生有差异,不同年级的更是如此。我们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老师都有这种感觉,教了高年级后,教低年级,学生的作文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有的写得简直“狗屁不通”。这就是用了高标准去衡量低水平。低年级的学生,作文处于初始阶段,写不好,语句不顺,错别字老是出现,这是正常的,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记忆力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让他们写出成年人的水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教师用高标准去衡量低水平的作文,当然没有一篇是优秀的,自然评语也就差了。这样如此重复,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就缺乏自信心,潜意识认为自己的习作是很差的,老师看不上眼的,自然也就没有兴趣和激情去把习作写好来了。即使有时候有新的想法也不会把它写到习作上了。所以教师要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但是标准是什么,这个又很模糊,比如说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作文标准如何判定。这个更多的是要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来判断。那些本身基础较差的学生所写的作文,教师更要根据他的学习水平对应作文的好坏,尽量给予好的评价,多鼓励,不断刺激他们对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注释:

作文的概念,百度百科。

《小学语文教与学》第五页,2011年1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第五篇: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探索

作文教学历来被老师们认为是高消耗,低收获;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特别是农村学校,孩子们见识少,对于写作更是“苦不堪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变得灵活而精彩。

为了进一步研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2009年5月,我参加了我校《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并负责《在作文教学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方法研究》子课题的研究。通过将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些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方法,创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而且较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积极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写作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整合于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生动、丰富的习作素材,让枯燥的作文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形成了双向互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有关的图像、声音、文字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无味的、死板的题目,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成形象、直观、逼真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

放胆想象的写作环境。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趣事”为主题的习作指导课上,我先播放了一组关于童年生活的图片,分别从“我的成长历程”、“我的学习生活”、“童年的游戏”三个方面,播放了童年成长的照片,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快乐的童年游戏,这些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空间,唤醒固有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对要表达主题的感受。

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学生习作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们,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见闻越来越狭窄,再加上学生没有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因此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少,照搬、照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得到了飞速发展。我们学校除了远程教育室,还拥有一个学生微机室,每个班基本上都实现了“班班通”,并进行了联网,全部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学生积累素材,厚积薄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我们课题组的做法是:

1、观看远教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在远教资源库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观看的资源,像多姿多彩的“少年文化”、寓教于乐的“专题教育”等等。我们定期组织学生观看,这些丰富多彩的资源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看得津津有味,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贫乏的脑海变得丰富多彩了。同时,为了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我们要求实验班的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素材积累本,

除了平时的记录之外,每一次观看远教资源后,我们都让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为会写打好基础。

2、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现情景再现。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写作,会根据写作的需要组织一些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可活动一结束,就都忘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课题组通过研究讨论,觉得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现情景再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我们把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或者班级组织的活动中比较精彩的场面用数码相机拍录下来,存入校本资源库中,需要时进行播放,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录象,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比赛现场,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了。

3、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把比较抽象的事物形象、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去欣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我们课题组的一位教师在上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指导课时,当学生说到云台山、青天河等著名景点时,教师播放这些景点的画面,让学生去感受,去欣赏,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纷纷动笔书写家乡的美丽景色。

4、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多内容在课堂上无法展示给学生,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我们弥补了这一缺陷。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设置的情景进行细致观察,引导学生抓住所展示画面、场景、情境的主要内容,从而明确写作目的。如在上五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介绍一种物品”为主题的习作指导课时,我在远程资源里找了一些学生常见的一些物品:家用电器、水果、蔬菜等的图片,并给每一种物品配上了文字说明,制作成文件夹。上课时,我让学生我让学生打开文件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创新作文批改方式。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逐本批阅,发给学生,进行讲解,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明显。随着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我校“班班通”的建设,传统的批改方式以被淘汰,我们课题组经过不断的学习、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运用多媒体手段批改作文的方法。每次习作之后,教师把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习作、具有共性问题的习作或片段挑选出来,利用多媒体制作成word文档或演示文稿。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习作要求;然后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教师在电脑上演示,让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引导学生指出文章中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地方;最后出示具有共性问题的习作或片段,让学生对照习作要求,先自行修改,然后师生同改,这样学生既明确了写作方法,又避免以后习作中在出现雷同的问题。

总之,在近一年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远程教育的介入,使得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再枯燥,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学生除了动笔书写,还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甚至用心去感受,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为

高效的课堂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学用成果转化典型下一篇:校园环境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