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024-05-08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精选8篇)

篇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中分校

八(下)语文 第五单元过关测评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杨青霞校对:徐财平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9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皲裂(jūn)横柯(kē)骈死(bìng)...

B.吝情(lìn)绮绣(qǐ)黔娄(qián)...

C.沃灌(wò)衔觞(shāng)戾(hù)天 ...

D.媵人(téng)缥(piǎo)碧寥落(liáo)..

2.指出下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仿照例句续写一个句子。(2分)

例: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4.《水浒传》中,有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为了“打开危险路”,“杀尽不平人”他可以全然不顾什么朝廷法度,佛门清规,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就是,绰号。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位这样的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3分)

5.名句积累(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

(2)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马说》

(3)《赤壁》中诗人接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二、阅读理解(51分)

(一)与朱元思书(12分)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一百许里()(2)横柯上蔽()..

7.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9.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4分)

10.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2分)

(二)五柳先生传(1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

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从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1.补充课文所缺的语句:,晏如也。(2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每有会意()...

(3)造饮辄尽()(4)晏如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4分)

(1)五柳先生的读书态度与方法是:(2)五柳先生的居室环境怎样:

(三)送东阳马生序(1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 无从致书以观()②援疑质理()...

③ 烨然若神人()④色愈恭,礼愈至()...

16.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19.作者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2分)

20.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试结合今天学习环境,谈谈你的体会。(3分)

篇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1.在现代社会里,为了更好地生存,竞争将逐渐取代合作。

2.善于与人合作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艺术。

3.诚实守信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4.“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每个人所有的承诺都必须履行。

5.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30分。

6.在校园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①能够提高我们的交往能力 ②能够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

③能够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④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日常用语中,不能体现合作重要性的词句是

A.众人拾柴火焰高 B.人心齐,泰山移

C.独木不成林 D.吃一堑,长一智

8.列宁说:“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因此

A.只有竞争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

B.竞争可以激励我们进取,弥补我们的不足

C.我们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必须摒弃合作

D.为了竞争的胜利,我们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去打击竞争对手 9.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这说明

A.只要有竞争就能使人上进

B.我们完全生活在竞争的环境之中

C.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

D.竞争就是要不择手段地争取胜利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应当

①体谅他人的处境 ②尊重他人的意愿

③勉强别人去做他不想做的事 ④推己及人,体谅对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B.各显神通,打败对手

C.精诚合作,敬业奉献 D.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12.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10月12日顺利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就。“神舟”六号的成功是靠

A.聂海胜、费俊龙两位宇航员熟练的驾驶技术

B.酒泉发射中心良好的设备

C.“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取得的成功经验

D.全国人民的大协作

13.“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说明

A.没有合作,会一事无成 B.个人离不开集体

C.个人力量是渺小的

D.团结合作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战胜困难

14.下列反映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是

①竞争与合作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②合作结果是双赢,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③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

④合作就是竞争,竞争就是合作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守信的人所以失败并非因为守信而失败,而狡诈背信的人所以成功,也并非因狡诈背信而成功。”老舍的话启示我们A.我们要坚信诚信是为人之本 B.守信的人不会失败

C.背信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D.无所谓守信,反正会失败

16.“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这就要求我们

A.诚信做人到永远 B.为了一时的利益,可以不守信

C.答应对方的事自己无能为力无所谓 D.只要别人的要求我们都答应

17.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下列不属于诚实守信表现的是

A.在学习上不抄袭,不作弊,不投机取巧

B.对组织和他人不撒谎

C.袒护、包庇他人的错误

D.对工作态度老实,不弄虚作假

18.班主任要求你和小陈、小张共同出一期黑板报,围绕板面设计你们三人意见不统一。要想真正出一期理想的板报,必须

A.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B.谁当班干部听谁的

C.一切听老师的 D.集体合作,共同商量

19.信守诺言、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但承诺要讲原则。下列关于承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考试时,好朋友让你帮助传纸条,你答应了

B.同学做了错事,你答应同学不告诉老师

C.同桌希望你帮他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你答应了

D.答应同学一块回家,结果你独自坐车走了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②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了自己,可以不计较和追究 ③合作中应设身处地体谅他人的情感

④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三、双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21.美国商界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A.竞争与合作相伴相随 B.只有战胜对手,才能取得胜利

C.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

D.生活中既存在正当竞争,也存在不正当竞争

22.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告诉我们

A.学习的时候不能一个人单独学习,要大家在一起学习

B.学会合作,能增长我们的才干,丰富我们的见闻

C.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它体现一个人可贵的品质

D.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利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23.漫画“感谢对手”告诉我们

A.与对手竞争能使自己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B.竞争可以实现“双赢”

C.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有合作就没有竞争

D.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

24.考试是每个同学都回避不了的事,有些同学怕考不好受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怪,于是就采用作弊的手段得到好成绩。对此,下列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A.考试作弊无助于我们获得真实的本领

B.考试作弊可以让我们轻易地得到高分,提高自己的成绩

C.考试作弊有利于我们培养诚信的品质

D.考试作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25.一位中国留美博士在毕业找工作时屡屡碰壁,万分苦恼的他最后找到了症结所在:刚到美国时乘车企图逃票被抓,此事被记入其个人信用记录中。此事说明了

A.诚信无价 B.诚信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C.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D.不诚信的人永远也找不到工作

附:第一卷答题卡:

第二卷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6.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也是竞争的世纪。从学校内部的竞争到社会上的竞争,从国内竞争到国际竞争,无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请回答: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什么?(2分)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结果?(4分)

27.右图是“诚信”图标。

对于“诚信”,你是怎样理解的?

五、辨析题(10分)

28.背景材料: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善于合作,往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辨题:合作比竞争更为重要。

六、材料分析题(12分)

29.某中学八年级(1)班是先进集体。这个班具有良好的班风,有一股永不服输的豪气。在与兄弟班的竞争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班上同学各有自己的目标,大家在学习中开展竞争,你追我赶,各显神通,互相帮助,成绩都很优秀。

(1)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合作中竞争的成功经验,对你有什么启发?(6分)

(2)我们在创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竞争关系?(6分)

七、活动与探究题(16分)

30.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在开展“共铸诚信学校”的活动中,进行了“诚信”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校园中“诚信”情况调查统计表(抽查人数:50人)

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 言而无信

从未出现 20 34 24

偶尔出现 15 10 16

经常出现 15 6 10

(1)上表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篇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及不同基础,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

1.分析文章在结够上的特点(C组同学讨论完成)。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4.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二、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三、概述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志趣美。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制作flash课件。

2.深入了解学生,按2:5:3的比例进行分层分组。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全文仅114个字,就把富春江从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仿佛使人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

二、检查预习。

1.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富春江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及写富春江的诗文。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

三、展示地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明确浙江省杭州市富春江富阳至桐庐的地段。明确这篇课文描写的就是作者乘船从富阳至桐庐这一段旅途中所见到的奇山异水。

四、展示分层学习目标。

五、解决翻译课文时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强调重点字词。

六、分层、分组合作解决问题。

1.分析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C组同学回答)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段分写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并且环绕“独绝”展开描摹,结构脉络分明。

2.本文在写景顺序、动静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B组同学独立思考完成)

明确:本文先写水,后写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在写景的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A组同学合作完成)

明确:

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突出水之清。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突出水之急。

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作者在这里写树之寒,实际上是反衬山之奇。

⑷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突出山之势

⑸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山之音。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突出山之力。

⑺横柯疏条,突出林之密。这几句是补笔,补写群峰中的林深叶茂,突出了作者那种喜不自胜,流连往返的观赏之情。

4.分析本文在构思上的特点?(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点拨,感受本文的意境美)

明确:本文的题目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信中没有出现人物,可文章又字字不离人物。

展示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内容分析,逐一展现。

七、悉心体味作品的志趣美。

设计说明:让学生尽快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和志趣的句子。分层讨论得出答案。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组)

明确: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表达出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B组)

明确:表达出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返。(A组)

明确:这一句主要写人在奇景中的感受。触景生情,烘托了山水巨大的魅力,从而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意欲归隐之意。

八、概述文章语言上的特点。

设计说明:各组同学合作讨论,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九、回顾小结,总结主题。(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这篇文章通过对富春江至桐庐这一段山光水色的描绘,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而又幽深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十、展示课堂练习。(分层练习)

A组:有人根据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异水”的特点,拟写了一幅对联的上联:水清现游鱼,请你根据“奇山”的特点,对出下联。

B组: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C组:本文是一篇山水名作,请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写“山”的:

写“水”的:

十一、展示拓展练习。(分层练习)

A组:解说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处风景之地;

B组:改写《与朱元思书》;

C组:用自己的话叙述富春江的美景。

十二、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A组:写一篇游记,文体不限。

B组:仿照本文的结构特点,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篇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材地位与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2013年第一次印刷。是新目标的新版。 本单元教材以“谈论问题及给出建议”为中心话题,围绕着“为什么不……”进行。学习和运用几个常见的句型: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my parents don't allow me to hang out with my friends, I can't get on with my friends等 。本节课 SectionB 部分进一步拓宽了本单元的话题内容,主要是探讨如何通过各种活动来减轻压力,如何面对压力,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要求学生学会描述困难,表达建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重点词、短语,play sports/hang out with friends spend time alone /give sb a lot of pressure/ have enough free time have a fight with sb/compete with sb (2) why don't you… ?句型的熟练掌握运用 。

2. 语言技能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境需要真正开口讲英语。 (2)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能够谈论问题并给出相应建议。

3.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要爱学英语、爱说英语、想说英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说教法

为了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教法:

1.听录音。听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中可以感知,可以模仿。

2.重点解释,个别操练。在每一堂教学中,学生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句型、短语、句子或某一语法现象。如本课出现的why don't /not you …? 句型的用法等都需要个别解释甚至创设语言情境进行操练和举例,以扫除自由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为语言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师生完全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思路创造性地交流,这种教法是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变的途径。

4.学生分组合作。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师生示范独立对话,随后叫几组分别站起来表演。 5.设计填空和单项选择,以检查学生对本课单词,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

四、说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经常听录音,听教师讲英语,听同学们讲英语,这对学好英语很重要。

2.要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应用中学,这样学来的知识记忆深刻、灵活度大。

3.及时巩固,反复记忆。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语言难点,学生应及时整理,再次认识并积极使用。对前面已学过的课文,学生要有安排地经常复习,否则常常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

4.积极操练,重在口头。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每个教学活动,要大胆开口,创造性地说自己想说的话。课后和其他同学及时进行英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脱口说英语的目的。

五、说教学程序

1.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2.warming up.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知识,为将要学习的新语言打基础。What’s wrong with the girl? She’s too stressed out. What should she do? Can you give her some advice?

3.Discussion What did you do after school? Do you have stress in your life? How do you relax yourself?

4.口语训练 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生活中或在学校和家里的烦恼,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情景交際操练。面对生活和学习中如此大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畅所欲言,大胆说英语。 How to lower your stress? (give your advice.)

6.重点句型积累。 Why not/don’t you do …? Will you please…? Would you please/like to do…? How/What about doing…? Could you please…? You should/could do…?

7.听力训练。(1c,1d)学生通过听力训练,能听懂话题大意,捕捉关键信息,并能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

8.Group work(小组活动) 通过实际交际活动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

9.当堂检验 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趁热打铁。

10.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记今天学过的新词,短语及句型;预习明天的新课。 (2)书面作业:《学练优》同步训练—page24(1,2)

板书设计

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B(1a-1e)

hang out with sb. my parents give me lots of pressure.

spend time alone. why don't/not do…?

give sb lots of pressure You should/could do…?

篇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530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m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强化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铆钉()香蒲()迁徙()纠正()缄默()雾霭()滑稽()繁衍()啮齿()媲美()2.改正下列错别字。

喜行于色

荒凉箫瑟

苍皇逃窜

难以致信 狼籍斑斑

金碧辉煌

前扑后继

莫钟一是 3.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

(1)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2)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4)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6)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4.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1)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

(2)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3)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到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4)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5.选出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A.《敬畏自然》通过写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现自然的强大神奇、人类的愚妄浅薄,告诫人们不要妄想能战胜自然,应该服从自然的规律。B.《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记叙罗布泊消失的过程以及罗布泊的现状,向人们发出警报——应该反省了,不要再破坏美丽的自然了,否则有一天人类将无存身之地。C.《旅鼠之谜》向作者介绍了北极旅鼠几种奇异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希望人类能从中得到解开这些谜团的线索。D.《喂——出来》这篇科幻小说通过描述一个围绕着神奇的洞发生的故事,剖析了人类的许多愚蠢的做法,探索了人类未来的生存状况和人性的阴暗之处。6.仿写句子。

(1)看不厌,看不厌那些跑沙跑水在郊野与草原上奔驰的骏马;看不厌,看不厌________;看不厌,看不厌________。

(2)花的美,不仅美在艳丽的色彩、妖娆的姿态,更美在它装点着大地、点缀着生活;山的美,_________;人的美,_________。

二、课内精典语段阅读

(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深邃()

混淆()

胜任()

相形见绌()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3.品味文中加粗字蕴含的感情色彩,并写出其作用。4.文段写人体细胞协作工作的精巧细致,有何用意? 5.概括总结本段段意。

(二)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1.文章第一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2.塔里木河与罗布泊是什么关系?哪些词语突出了这些关系? 3.数据的引用有何作用?

4.画线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概述本段段意。

三、课外迁移拓展阅读 我有一个梦想

1986年的夏天,我父亲的一个同学携妻带子前来拜访,他看上去比我父亲要年轻许多,有蓬勃的络腮胡子,讲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据说,他来自一个被我们叫做“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美国,是过来接他父亲一同赴美的,顺便,来看看旧日的同窗。

于是,那个夏天,从7月到8月,我一直在和一个叫王鸿儒的人玩耍,这个名字非常让我恼火,因为每当我们相互把对方的名字写在地上并狠狠踩两脚以示不屑的时候,我总是要慢许多。这个在另一个国度长大的黄皮肤的孩子,经常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比如:去街上拾废纸箱子拖到垃圾回收站卖掉,然后买更多的冰棍和糖果吃;或者,召集一群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在学校门口挥舞写了字的小旗子,以抗议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太多。那天,他无意中问我:“从容,你以后打算做什么?”

“以后?当科学家呗!老师都这么说,当科学家最厉害了,可是成为科学家要学好多东西,好累呀,我真不想学,可是又没办法。对了,你呢?” “我想,嗯,我想,”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说道,“我想做一个调酒师。” 调酒师?调酒师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后来,父亲叫我们回去吃晚饭;再后来,我一直没机会再问他调酒师是做什么的。他们全家在8月中旬离开,调酒师成了留在我心中的一个谜。直到初中时遇到一个北大毕业分配回本地来的英语教师,他说:“调酒师就是在喝酒的地方为客人调出各种好喝又好看的酒水的人。”

我不禁为我的理想感到自豪,科学家是为全社会服务的,而调酒师,只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职业罢了,除了成天把一些酒调配到一起,还能做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如果这就是调酒师,他为什么还要上学呢?像语文、数学这样的东西,和调酒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呀!1989年,我刚刚升初二,一个普通的夜晚,父亲接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是他的同学托他处理一些旧事的,说完,父亲把话筒递给了我:“你和王鸿儒聊聊吧!你们也好久没见了。”王鸿儒?是那个普通话都说不好的男生吗?那个胸无大志的家伙? 于是,关于调酒师的理想又让我想起来了。我嘲笑般地提起了他的理想:“你何以要继续念书呀?不就是洋调酒师吗?”谁料他却认真地说道:“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底yùn,又怎么能调出独特的味道、颇色和层次,又哪来那么多新鲜的想法和创意?” 我的心一震,他因变声而略带沙哑的声音从电话线的那一端传来,在黑夜里是如此的清晰而完整。

从此我开始认真学习,因为我要成为一个科学家,我要念重点高中,念名牌大学,念硕士,念博士,念博士后,做科学家,拿诺贝尔奖„„

1994年,我顺利地进入大学,已经不再想做科学家。在父母的指导下,我选择了国际金融专业。这时候有很多人开始出国:已经出去的则寄回大沓精美的照片,漂亮的房子和车子,不敢想像的高薪;准备出去的则天天守着英文书和美国地图,作画饼充饥之用。我自然也不例外。并且一下子就想到了王鸿儒,那个未来的调酒师。可是,我只知道他曾经居住在北卡罗来纳州。我开始使用互联网这种东西的时候,在学校为数不多的几台586上拼命搜寻,竟真的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网站上找到了他的E-mail地址。于是,我们终于再一次联系上了,距离上一次的交谈,已经整整8年。

他学的是历史,美国史和世界史,他知道的中国历史事件比我还多,着实令我惭愧,虽然我的历史会考得了A,可是,我一点都记不起来了。我不知道历史能给我带来什么,是优厚的薪酬,还是锦绣的前程?

我不再嘲笑他调酒师的梦想,因为我已经知道:嘲笑别人的理想是不礼貌的。可是,我依然看不到做一个调酒师有何好处,他自己也从不提及;他关心的仿佛只是调酒的乐趣,只是如何想方设法调出一种特别的味道以及颜色。

1997年的秋天,我参加了TOEFL考试,接下来的那个春节,我把自己整整关了一个月,做无数的练习题,背成千上万的生僻的单词,然后参加了GRE考试。因为繁忙,我几乎没有时间给王鸿儒回信,他很理解地继续给我写长长的电子信,和我大谈学校的趣闻,还有关酒的各种传说,他的笔调是那样地快乐和轻松,成了我备考期间最好的安慰剂。

考试成绩下来,比我想像的还要好,打电话告诉他,他的同学却说是他们班的棒球队队长,已经打进半决赛了,正在赛场上练习呢!放下电话,才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玩过了。小学六年级,我曾经得过学锐校的乒乓球赛冠军,奖品是一对“红双喜”的乒乓球拍。可是,现在的我,恐怕连拍都不知怎样握了。

我给他写信,问他是否能帮我联系学校,他一口答应下来,顺便问我打算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做什么工作,然后才能替我选择合适的学校和导师。我却茫然了,进入大学以来,我除了想学好英语好出国之外,什么也不知道。我要学的,到底是什么呢?

王鸿儒依旧是那么快乐,说没关系,等我想好了再说也不迟,任何时候他都会帮我的。可是,还没等我想好,就在1998年我大学毕业的那个夏天,收到了他同学发来的E-mail,王鸿儒,这个我只见过一面的朋友,在一场交通意外中丧生了。据说,在整理他的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许多他自己写的调酒心得,其中至少有十种以上是从未有人尝试过的。

听到这个消息,我突然恐惧起来: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啊!王鸿儒有过一个理想,因为他喜欢,所以他决定去做。如果有一天,我也这样不声不响地消失了,那我会留下什么?我曾经做了些什么?我也有过一个理想,或者说,一些理想,从科学家到出国,但我从来不知自己做过什么,为什么要去做„„那时候,已经有一些学校给我寄来了课程介绍和报名表格,可是我一份都没有填,因为,我仍旧不知道我去美国做什么呢。现在的我,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打一份薪水尚可的工,业余时候我在一家小小的乒乓球馆当陪练,因为英文好的yuán故,我和一些常来这里的外国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明年下半年我就可以自己开一个乒乓球馆了,他们都将是这个球馆的股东。我相信我会做得很好,因为,在那个jú黄色的小球飞起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的理想在哪里,我的快乐在哪里。

1.根据拼音填汉字。

底yùn()

yuán()故

jú()黄色 2.初识王鸿儒,他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用原文回答。3.促使我开始认真学习的原因是什么? 4.“虽然我的历史会考得了A,可是,我一点都记不起来了”说明了什么?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画“

”一段运用了哪种写法,有何作用? 7.王鸿儒带给我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8.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 9.请写出画饼充饥的同义词。

10.你有理想吗?你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吗?谈谈文章带给你的启示。

四、写作

收获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思想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 收获要靠辛勤的劳动,收获要靠神奇的智慧,收获要靠朋友的支持„„

请以“收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参考答案

一、1.máo pú xī

jiū jiǎn ǎi jī yǎn 2.行→形

箫→萧

苍→仓

致→置

籍→藉

→碧

扑→仆

钟→衷3.(1)设问(2)拟人(3)对比(4)比喻(5)比喻、排比(6)通感4.(1)赞叹(2)惋惜、痛心(3)欢欣、喜悦(4)讽刺、挖苦5. C 6.略

二、(一)1.suì

xiáo shēng chù

2.第一句。3.赞叹、崇敬,突出大自然 的神奇无比。4.以人体为例,细致描述人体的精巧、复杂和细致,生动具体又有力地体现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智慧。5.对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的赞颂。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是人类智慧目前远不能达到的。

(二)1.排比、比喻。既形象、具体地体现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焦虑。2.塔里木河是罗布泊的源头。“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地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相关的紧密联系。3.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4.深深的痛心、惋惜、遗憾之情。5.具体描述塔里木河缩减与罗布泊消失的过程。

三、1.蕴缘橘2.“去街上拾废纸箱子„„以抗议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太多。”3.王鸿儒对理想的执著追求。4.为了考试而学习,使“我”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5.王鸿儒追求的是实现理想的乐趣,而不是为了获得名利上的好处。6.对比。表现了两种人生态度的不同。7.我终于明确了自己真正的理想。8.追求理想,是为了享受人生的乐趣。9.望梅止渴。10.略

四、略文 章来

莲山课件

篇6: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生字集合

1、读读写写

róng yù méi guī lǐng yù qīn shí fá lì

( ) ( ) ( ) ( ) ( )

2、去伪存真

(1)头(街、衔) (惨、残)重 司空见(贯、惯)

(2)卓(zhuō zhuó)有成效 烟熏火燎(liáo liǎo)嫦娥奔(bèn bēn)月

二、遣词炼句

1、填充词语,并观察特点写出几个

( )独有( ) 、、

目( )口( ) 、、

2、联系整句话,填入合适词

(1)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筹划“六•一”活动,我们还得( )。

(2)班会不是“一言堂”,我们既然要讨论这个话题,大家当然可以( )。

(3)评价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无中生有,而应该( )。

3、把划线部分概括成一个词语,再选择其中一词写一句话。

(1)你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 )

(2)事情发展成这样,真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

三、篇章记忆

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 追求,以及数十年 、

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我知道,这个“梦想”指的是

2、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 的人,给那些具有的人。

这段话让我深受启发:

3、本组课文都引人深思,其中,我更欣赏的是《 》,因为

4、课外,我还阅读了一些科普书籍,记住了这些为科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

阅读小天地

一、精彩回放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1、这段话选自《 》。

2、从文中划线部分,我了解到更多居里夫人的成就:

3、“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联系全文,我明白了,“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原的追求”是指 ;“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 。

对居里夫人而言,“人生意义”不在于 ,而在于 。

(二)文海拾贝

与死神抢时间 卧病榻攀高峰

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的两百多天里,以超人的毅力,写了两篇在在国际计算学习界引起(轰动 震动)的论文,一部国内机器学习理论的开拓性专著。今年2月23日,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的第17天,年仅58岁的洪家荣神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洪家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他是在国际计算学习理论界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美国传(zhuàn chuán)记出版社作为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列入世界名人录。

6月26日,洪家荣被确诊为晚期肠癌肝转移。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两篇没有完成的论文,对他来说,这两篇关于计算学习理论的论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昂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手术一周后,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洪家荣就迫不及待地在病床上开始了工作,妻子流着泪劝(qiàn quàn)他:“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

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他(谢绝 拒绝)一切亲朋好友的探视。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他把最后一点力气全部倾注到一页页的书稿上。今年1月底,洪家荣终于为20多万字的书稿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洪家荣在遗书上写道:“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这书出版,请烧一份复印的手稿陪我去吧!”

1、划去( )中不正确的词语和拼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 趾高气昂:

② 迫不及待:

3、从划线部分我们能够读出

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合适吗?为什么?

4、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这件事”指 。“不甘心”是因为 。

5、如果请你为洪家荣写悼词,你准备写上一段怎样的话?

思辨巧言堂

科技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那么,科技发展究竟利大还是弊大?你是怎样认为的?有什么事实依据?我们要召开以“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为主题的辩论会,请写一段你的辩词吧!

作文起跑线

以下主题任选其一

一、“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相继升空,不断刷新着我国载人航天历史。9月25日晚,“神州七号”也成功发射,三名宇航员遨游太空之后顺利返航。如果面对着宇航员叔叔,或者面对默默奉献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以“**,我想对你说”为题,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篇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5分)A、绽开(dìng)婆娑(suō)争妍(yán)裘马(qiú)B、挑逗(tiǎo)虬枝(qiú)盎然(àng)璞(pú)C、外壳(ké)蓊然(wěng)蜿蜒(wān)呻吟(yīng)D、胆怯(qié)伫立(zhù)翡翠(fěi)奇崛(jué)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一项是()(5分)A、我们班共有三、四十个孩子参加书法辅导班。B、它们的名称是亚细亚、欧罗巴、阿非利加……等等。C、是你去呢?还是他去呢?

D、“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是不是本地人?”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文章,就是写出来了,对读者毕竟没有什么好处? B、这篇小说在抗日战争中,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读起来,还有深刻意义。C、他一谈起往事,总不免感叹人生叵测,世情险恶。

D、尽管你怎样费尽心机,也不能把这被动局面扭转过来,它只能以失败告终。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B、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C、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用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D、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5分)

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B、走到屋外,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打了个冷战,我的头脑也清醒了许多。

C、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观看了中国艺术家演出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舞蹈。D、恩格斯用唯物辩证法研究人类起源,提出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5分)

A、斩竹而薪之(把……当作薪)人去乡(离开)则人益贵之(珍爱)B、又稿以死(枯)然穷其所生之地(彻底探求)取诸土之所有(之于)C、是以自古以来(因此)固有不能间也欤(吗)以其难致而多稿死(因为)D、偃蹇孤特(孤高独立)或千钱买一石(或者)甥其为我记之(希求)

二、语言表达(24分)

7、与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5分)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B、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二厂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三厂强。

8、根据下面提供的一组词语,以“风”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50字。(5分)夏日 傍晚 风

9、默写与积累(14分)

⑴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⑵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但是它伟岸,,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⑶当你在 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⑷写出两个跟花有关的成语并作解释。(4分)

⑸写出一首有关竹子的古诗并标明作者出处。(4分)

三、阅读理解(36分)阅读

(一)(13分)

⑴余以谓君岂真不能与有力者争,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无乃独有深好于竹,而不欲以告人欤?⑵昔人论竹,以为绝无声色臭味可好,故其巧怪不如石,其妖艳绰约不如花,孑孑然有似偃蹇孤特之士,不可以谐于俗。⑶是以自古以来,知好竹者绝少。⑷且彼京师人亦岂能知而贵之?⑸不过欲以此斗富,与奇花石等耳。⑹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⑺君生长于纷华,而能不溺乎其中,裘马僮奴歌舞,凡诸富人所酣嗜,一切斥去。⑻尤挺挺不妄与人交,凛然有偃蹇孤特之气,此其于竹必有自得焉。⑼而举凡万物可喜可玩,固有不能间也欤?⑽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⑾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嗟乎!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

10、给下面加点字注音。(4分)

声色臭xu()孑孑然()偃蹇孤特()吾重有所感()

11、翻译“竹固可以不出江南而取贵也哉!吾重有所感矣。”(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13、文中从正面歌颂任光禄人品的句子是 两句。(填序号)(2分)

14、这段文字赞扬了任光禄知竹、爱竹和不务纷华、不陷流俗的孤高独立的人品。读过此文你有何感受?(3分)

阅读

(二)(15分)二月兰(季羡林)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我在燕园里已经住了四十多年,最初我并没有特别注意到这种小花,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自从意识到二月兰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兰有联系的回忆立即涌上心头。原来很少想到的事情,现在想到了;原来认为十分平常的琐事,现在显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识到,原来这种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

我回忆的丝缕是从楼旁的小土山开始的。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象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的。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泪眼问花花不语”,花当然“不语”了。如果花真“语”起来,岂不吓坏了人!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欢挂到了二月兰上。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虎子和咪咪也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和凄凉。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笑对春风。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德华他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婉如和延宗也尽可能地多回家来。我的小猫憨态可掬,依偎在我的身旁。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否极泰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虽然德华还在,延宗还有。可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按说我早已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年龄,应该超脱一点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走上了每天必登临的小山,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却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15、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情景,从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的身影,请你简述从作者对二月兰的描写中,你看到的先生人格的几个侧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形散而神不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作适当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回首往事,浮现于眼前的并不是那些所谓最辉煌的时刻,而是那些最平凡而又最亲切的瞬间。请你概述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8、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展现真情、真思于情景相触之中,创造出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的艺术境界。

B、作者借二月兰点染自己的悲欢,感叹大自然的永恒无穷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人们要自强不息的思想感情。

C、作者在描写二月兰时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和反复等修辞方法。

D、从这篇散文看,作者的语言特色是十分重视在淳朴恬淡,天然本色中追求一种绚丽的美。

阅读

(三)(8分)

长歌行(节选)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19、本诗最后四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20、你还知道其它借景抒情或托物言理的诗句吗?写一首在下面。(3分)

21、说说读了本诗后你受到的启发。(3分)

四、写作(30分)

写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自拟。要求:

1、立意明确。

2、对所借之物要有具体描绘。

3、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内在联系。第一单元测试

1、【答案】B

2、【解析】A概数中间不加顿号,B省略号与“等等”不并用,C选择问句不用多个问号。【答案】D

3、【解析】A“毕竟”改为“究竟”,B“但是”去掉,或改为“即使”,D“尽管”改为“不管” 【答案】C

4、【解析】A“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B“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C“断线风筝”: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答案】D

5、【解析】A多重否定不当,B谁打”冷战”指代不明C“观看”和“音乐”不能搭配。【答案】D

6、【解析】看书学习课文后即可回答。【答案】D

7、【解析】要做好此题,就是紧扣关键词“各有所长”和“二厂和三厂”。从顺序一致性来看,应先写“二厂”,再写“三厂”,由此可以排除B、C两项。而D项又不能跟“各有所长“呼应,也要排除。只有A项先讲“二厂”再讲“三厂”,又突出“各有所长”。【答案】A

8、略

9【解析】不要有多、漏、错、别字。【答案】略 10【答案】xiù jié jiǎn zhòng

11、略

12【解析】概括内容时要具体,不要太空洞。

【答案】论述任光禄知竹爱竹的根源,抒发江南自有爱竹之士的感慨。

13、【解析】认真阅读原文即可。【答案】⑺⑻句

14、略

15、【解析】学会概括。

【答案】①逆境中巍然屹立;②一切顺其自然:③有自己的悲欢和真情。(答出前两点大意即可)

16、【解析】回忆散文的有关常识后再作答。

【答案】形散:漫谈身边琐事,泛论人情世间,信手拈来,娓娓动听,逸趣横生。神不散:以二月兰为线索,一线贯穿。

17、【解析】读课文后依次归纳。

【答案】人和事:老祖采荠菜;婉如匆匆而去的身影;虎子咪咪在二月兰丛里嬉戏;文革遭劫难,成了“不可接触者”;文革后,成为“极可接触者”。

18、【解析】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作答。【答案】B

19、【答案】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20、略

篇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梳理课文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绝对算监利特产,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①描述团子,做到色香味形俱全,要让人垂涎欲滴;②说明团子的做法,要让人一听就会;③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要让人羡慕不已;④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要让人听了就想买。面对“要让人……”的要求,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果然是人人有话说,特别是吆喝语,不仅有文采,更是有特色,再加上当场吆喝,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 。半命题作文,要求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监利有庙会(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写出家乡的特色,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从内容到结构,从主题到情感,从语言到手法,力求有效借鉴。同时,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又有现成的范文,知道如何去写,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综观整个活动,结合了地方文化与课本知识,依托课本知识,借鉴地方资源,彰显文化特色,撒播情感种子,培养语文能力,这应该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吧。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起步教学下一篇:窃读记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