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肝脾破裂

2024-05-11

闭合性肝脾破裂(精选六篇)

闭合性肝脾破裂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患者21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呼吸道感染、精神病史及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等, 符合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14例, 女7例;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 (43.2±5.7) 岁;肝破裂6例, 脾破裂15例;致伤原因:撞击伤7例, 车祸6例, 挤压伤3例, 高处坠落伤5例;合并骨盆骨折1例, 肋骨骨折2例, 颅脑外伤1例, 腰椎骨折1例;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AAST) 的脾外伤分级标准对脾外伤患者进行分级[4]:Ⅰ级8例, Ⅱ级5例, Ⅲ级2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根据有明确的左季肋部或腹部外伤史;伤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失血或/和腹部疼痛;腹部肌反跳痛、紧张或压痛, 叩诊出现移动性浊音, 心率及血压发生变化;CT或B超检查确诊为肝破裂或脾破裂;腹部穿刺不凝固血液[5]。

1.2.2 治疗方法: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如下: (1)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通常选择多功能生理监护仪连续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频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 (2) 给予输液、输血等治疗:若患者入院时有休克早期表现、腹腔中等量积血等, 可先输晶体液1000 m L, 后立即快速成分输血或输全血800~1000 m L, 大部分患者在输液、输血后能稳定生命体征, 可继续给予抗感染等治疗; (3)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必须保持绝对卧床休息, 可取半卧位或平卧位, 尽量减少活动, 首先留置导尿管, 并放置胃管, 给予患者持续性的胃肠减压处理, 以减轻损伤后肠麻痹及胃扩张; (4) 做好随时中转手术的充分准备, 观察3 d后若排除手术治疗方案, 可指导患者适量增加床上活动; (5) 对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压积进行动态测定,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行腹部CT或B超检查及腹部穿刺; (6) 给予患者禁食处理, 若治疗3~5 d后患者肛门恢复排气, 且病情稳定, 则可给予流质饮食。

2 结果

行非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中, 有6例 (28.6%) 在治疗期间腹腔内持续出血, 循环情况较差, 且腹膜炎症加重, 经转手术治疗后, 已治愈出院;其余15例 (71.4%) 患者均给予非手术治疗而治愈出院, 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71.4%。患者住院时间为8~31 d, 平均住院时间为 (14.3±3.2) d, 随访24个月, 经CT及超声复查, 患者肝脾破裂处恢复良好。

3 讨论

脾脏和肝脏除了具有储血、破血及过滤等生理功能外, 还具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重要作用, 故对于外伤性肝脾破裂, 应在“抢救生命第一”的前提下, 尽量保留肝脏和脾脏。

3.1 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大部分外伤患者并非单一脏器受损, 通常还伴有胸、腹、四肢及躯干等复合伤, 对于此类患者必须积极诊断和处理其危及生命的受损脏器[6]。对于以腹部损伤为主的患者, 在确诊为肝脾破裂但无其他脏器损伤或轻微损伤但不需要进行手术的前提下, 给予肝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 (1) 伤情较重, 出现休克等症状, 在经快速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后,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 并没有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进行维持; (2) 伤情较轻, 经腹部CT或超声检查腹腔内存在少量或中量积血, 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7]; (3) 经CT或B超检查后可采用ASST分级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但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肝脾破裂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以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主, 而临床症状、体征及腹腔积血量等指标可作参考。若患者经CT或B超复查腹腔增加积血量, 腹胀、腹痛等症状加重,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压积下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再次恶化等, 应考虑中转为手术治疗。

3.2 非手术治疗的措施: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患者行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措施为给予输液、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对腹部积血量等体征进行动态观察、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此外, 可给予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 常规给予止血药, 如有必要可将凝血因子制剂、血小板悬液及冷沉淀等输入, 维持患者的电解质、水及酸碱平衡, 给予适量的静脉营养治疗[8];给予持续性胃肠减压, 可有效避免发生应激性溃疡;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可恢复班半流质饮食。

综上所述,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在行非手术治疗期间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并做好随时进行手术的准备, 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行非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中, 有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转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行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71.4%。结论 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在行非手术治疗期间必须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观察, 并做好随时进行手术的准备, 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杨致富, 顾德智, 葛旭明, 等.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肝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 (6) :353-355.

[2]季晖, 臧西国, 张东林, 等.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22例体会[J].贵州医药, 2002, 26 (4) :366-367.

[3]张何权.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7) :108.

[4]李忆鲁, 邱维吉, 孔宁, 等.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胰腺迟发性断裂1例并文献复习[J].疑难病杂志, 2011, 10 (5) :390-391.

[5]娄渊宏.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肝脾破裂行腹腔内积血直接回输42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3) :81-82.

[6]罗有启.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肝脾破裂行腹腔内积血直接回输42例报道[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23) :60-61.

[7]钱章选.腹部闭合性损伤156例救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20) :2700.

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的手术治疗 篇2

【摘要】目的:对收治15例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进行总结回顾?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12例采取左胸前外侧切口,3例采取胸正中切口;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结论: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极为凶险,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的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闭合性胸外伤 心脏破裂 手术

闭合性外伤致心脏破裂临床较为少见,可因其它合并伤而延误诊断?我们自1985年至2006年共收治此类病人15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齡17-53岁,其中高处摔伤4例,交通伤7例,砸伤2例,拳击伤2例?受伤后送至本院的时间为30min-10d?其中13例有其它脏器的合并伤,其中7例合并四肢骨折,或骨盆骨折,脊柱骨折;1l例合并肋骨骨折,其中8例有血气胸,5例合并腹腔脏器损伤(肝?脾?肠道破裂),2例合并颅内出血?12例入院时有休克,其中7例有明显心包填塞症状?

本组病人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11例,进行胸部手术探查发现4例;其中12例采取左胸前外侧切口,3例采取正中切口?术中发现心包积血180-1200ml,发现心脏破口在右房5例,右室5例,左房3例,下腔静脉1例,左室1例;另有1例合并二尖瓣乳头肌断裂,1例合并三尖瓣破裂?术中对其中13例直接缝合,破口在心室或破口较大时以带垫片缝线缝合,另有2例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状态下缝合?合并瓣膜损伤者,均在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其中l例行三尖瓣修补术,1例行MVR术?本组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衰竭,1例死亡脑疝?

2?讨论:心脏破裂病情进展迅速,及时的准确诊断及早期手术是治愈的关键?外伤性心脏破裂最常见的原因为锐器伤,其中有开放性创道时,可以提醒医务人员,有利于诊断;虽然闭合性胸外伤致心脏破裂在临床中并不罕见,但其发生及表现有其隐匿性?据统计,在闭合性胸外伤中,有心脏损伤的病例约在10%?闭合性心脏破裂往往病情复杂凶险,及时准确的诊断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此类病人多为复合伤,可因其它伤情掩盖心脏破裂的临床征象?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着力点在上胸部,尤其是合并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者,即应鉴别此病的发生?当发现有低血压而中心静脉压却并不低的病例,更需要重点排查?本病的诊断有学者认为主动脉血管造影为标准[1]?但作者认为该项检查虽可确诊并发现出血部位,但需要DSA设备,其检查在一般医院很难快速进行,因此,作者认为快速螺旋CT或普通CT即可基本明确诊断,对有心包积液较多者考虑手术探查,CT同期亦可发现胸部其它病情?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同样可以提供诊断依据?而普通的胸部X光片及心电图检查,有时可能并无异常反映,诊断价值不高?

我们赞同分为心包填塞型和失血休克型,其临床表现及伤情进展和心脏损伤程度及心包引流相关[2]?此类病人心包往往完整,更多的表现为心包填塞型?其中心包堵塞型患者由于心包积血,血块有时可以堵塞心脏伤口,暂时停止出血,表现出脉压差缩小,静脉压增高,此类患者由于出血的暂时停止,可使病情恶化减缓?本组有1例患者伤后10天因包裹性胸腔积液,进行剖左胸探查手术,术中发现肋骨断端刺穿右心室,心脏伤口表面有凝血块覆盖,心包内陈旧性血块200ml,清除血块缝合伤口?心包堵塞型死亡率约为27%,而休克型的死亡率89%?

手术的切口选择一般以左胸前外侧切口为首选,此切口可以较满意地暴露左室,左房,大部分右心室,但正中切口更有利于显露全心情况,并可以较为方便快速的建立体外循环?对于右心房,腔静脉,左心房等相对的低压区,破口较大者,以无创血管钳控制出血后再缝合;破口较小,可以直接缝合?破口在心室,应在缝合对加垫片减少张力?对裂口较大,边缘不规则,估计心肌又有潜行裂口,或者破损在房室沟等特殊部位,以及术中出血较多,循环不稳定者,应果断建议体外循环,一方面可以稳定循环,血液回收,而且心脏相对空虚,缝合时张力较小(本组1例右房4cm,1例右室1.5cm创口,直接缝合时,术中大出血死亡)?缝针应注意避开冠脉血管,必要时潜行缝合?闭性外伤致心脏破裂同时应包括心内结构的损伤,术中经食管超声有助于发现此类损伤?主要有瓣膜的损伤或室间隔缺损?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心脏在舒张期,由于心室相对充盈,突然受压后心室压力急剧上升,可使瓣膜或瓣下结构受损,亦可使室间隔破裂[3?4]?若术中发现,并且条件许可,因同期修复,否则手术后易顽固心衰?对于病情不稳定,有休克,大量失血者需准备二期手术,一般在伤后3-4个月后进行?此时心衰往往有效地控制,利于手术?且室缺边缘纤维化,缝合牢固?对合并其它脏器部位损伤,同期应积极诊治,有1例病人因脑疝发现不及时而死亡?闭合性胸外可合并心肌的钝挫伤,往往术后合并心律失常,心律衰竭,应密切监护?

参考文献

[1] 胡小南?朱新华?景华.创伤性主动脉破裂的诊断治疗与研究进展?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192-192?

[2] 石应康?田小林?袁宏声等,穿透性心脏损伤的临床分型与处理?中华创伤杂志,1994,10:60-61?

[3] 孙晨光?陈子道?车广耀.三尖瓣乳头肌外伤性离断的修复?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7,13:192?

外伤性肝脾破裂的治疗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7年3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患者76例, 其中男58例, 女18例, 年龄14~51岁, 平均年龄34.2岁, 伤后就诊时间为35min~40h。

按致伤原因分:交通事故致伤37例, 占48.7%;高空坠落致伤20例, 占26.3%;打击致伤15例, 占19.7%;其它类致伤原因4例, 占5.3%。

1.2 伤情状况

21例肝破裂占27.6%;39例脾破裂, 占51.3%;肝脾联合破裂16例, 占21.1%。有12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 (如肾损伤、肠破裂等) 。患者均有腹内出血的症状, 均为腹部闭合性创伤。

1.3 临床治疗

患者均行开腹式检查, 29例患者行肝脏修补手术, 8例行肝叶切除合并肝修补手术;38例行脾脏切除手术, 10例行脾脏修补手术, 7例行脾脏切除合并脾脏移植手术。

3 结果

76例患者, 72例治愈并恢复后出院, 4例患者死亡。致死原因:1例死于术后发生急性肺栓塞, 1例死于脑外伤, 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失血量为600~3 500mL, 平均1 760mL。2例患者在术后因为有腹腔出血现象的发生, 进行了2次手术。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症状, 用药后症状消失。

4 讨论

肝脾内脏外伤性破裂在临床上是非常危急严重的身体损伤, 它的发生极易与颅脑损伤、骨折等其它器官的损伤合并发生, 导致情况的复杂化[3]。必须及时仔细地观察、准确把握病情变化方可早期明确诊断, 进而提高治愈率[4]。本篇通过对76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临床救治情况进行总结, 将其诊断及救治过程中的要点及经验汇总如下。

4.1 准确诊断

(1) 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如有面部苍白等内出血致休克等症状, 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输血补液。对于血压脉搏正常的患者, 由于早期可能的机体的代偿或出血量少等原因, 也不能排除肝脾破裂的可能。本组有1例坠落伤患者, 入院血压脉搏正常, 但2h后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后诊断为肝脾破裂并进行了及时处理。

(2) 采用仪器检查以提高诊断率。B超或者CT检查可以确诊肝脾破裂。磁共振MR对肝脾破裂愈合过程中的状况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3) 腹腔穿刺可以进一步确诊。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 对患者进行多部位穿刺可以提高检测准确率。如果在穿刺所得的血液中包含有胆汁, 则会对确诊肝破裂有着更大的帮助。

4.2 临床治疗

对于临床治疗肝脾破裂多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 宗旨是严格止血、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和减少合并症。外科抢救中往往使用剖腹探查, 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准确的手术指征并掌握正确的手术时机[5]。

(1) 建立循环通道并准备手术。一旦内出血得以确认, 有效的循环通路须建立并做好术前准备。如轻微输血后脉搏、血压等生命指征没有改善, 则需进行加压输血或动脉输血同时安排紧急手术。只有出血情况得以控制, 抗休克措施方可见效。

(2) 避免输血性休克。分析肝脾破裂患者的死因, 患者自体血回输失血性休克是首要原因。但是在血源供应紧张的时期对患者进行自体血回输是抢救休克的最佳措施, 可见自体血回输意义重大。本研究中肝破裂患者, 进行自体肝血回输450~1 100mL, 临床未发现不良影响。

(3) 救治手术。对于肝脾破裂患者来说, 首先要考虑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 然后才能进而考虑手术方式的选择。因此是否进行肝脾修补术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肝脾破裂的程度再行决定。

5 结语

综上, 对于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先期诊断,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再选择变更手术。本组有2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因此应注意加强对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 增加抗感染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脾破裂的围手术期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09年9月住院的76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手术及恢复情况, 进行临床监测及综合调查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72例患者痊愈出院, 4例患者因术后急性肺栓塞等原因死亡。平均失血量1760mL。结论: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只要早期准确诊断, 经有效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外伤性肝脾破裂,围手术期,急性肺栓塞

参考文献

[1]李晓益.闭合性腹部损伤致肝脾破裂25例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3) :34.

[2]吴金声, 郑起.延迟性脾破裂24例诊治分析[J].腹部外科, 2006, 19:353-354.

[3]任培土, 阮新贤, 鲁葆春, 等.严重创伤性肝破裂的急救[J].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632-633.

[4]罗宏宇, 张桂平, 安丰山.脾破裂的保脾手术治疗:附26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6, 15 (5) :333-336.

肝脾破裂大出血病人手术的急救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肝脾破裂病人38例, 男29例, 女9例;年龄23岁~57岁;其中闭合性损伤32例, 开放性损伤6例;肝破裂7例, 脾破裂31例, 合并骨折及其他损伤14例;腹腔内出血1 800 mL~4 000 mL;死亡1例。

2 手术急救护理

2.1 抢救组织与管理

手术室护士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 及时报告护士长。在护士长的统一安排下, 成立3人或4人的手术护理抢救小组, 参与抢救手术的护理成员要严格以老带新的原则, 避免由于经验不足和技术不娴熟延误抢救时机。器械护士要求业务能力强、手术配合娴熟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巡回护士由1名或2名经验丰富、资质高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1名低年资护士协助工作。

2.2 手术间和用物准备

将手术安排在大手术间进行, 以利抢救工作的开展。同时, 巡回护士应迅速把抢救车推到手术间内, 并备好呼吸机、监护仪、吸引器、输液泵、电刀、手术器械和敷料等物品, 尽量准备周全并保持用物性能良好, 以便抢救过程中得心应手, 避免物品缺损而影响抢救。

2.3 抗休克治疗

有效补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主要措施。病人入手术间后, 立即用16G的静脉留置针为病人建立双液路或三液路静脉通道, 以达到迅速补充血容量和及时静脉给药的目的。首选液体为平衡液和羟乙基淀粉。选择血管宜在上肢, 以免在下腔静脉损伤时输入液体积存于腹膜后间隙而失去扩容作用[1]。必要时协助麻醉师进行中心静脉插管, 监测中心静脉压情况, 间接了解心脏功能状态, 指导补液治疗。如周围静脉萎陷造成穿刺困难, 应果断地配合医师采取静脉切开, 切勿轮流穿刺而延误抢救。

2.4 防止坠床, 保持管道通畅

失血性休克前期病人多伴有烦躁, 辅助护士应陪伴看护并给予适当约束肢体, 防止意外伤害发生。妥善固定尿管和胃管, 防止病人躁动拔除各种引流管。并注意调节室温, 给病人保暖。

2.5 术中巡回配合

术中巡回护士合理分工, 共同完成台下工作。安排1名巡回护士负责手术台上物品添加, 与器械护士核对并记录器械物品的数目;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 观察尿量、尿色及评估出血量, 及时向麻醉师汇报, 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抢救过程中护士所执行的口头医嘱及执行时间。另1名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的工作,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 配合麻醉师进行相应处理, 如加压输液、输血、氧气吸入等。同时兼并对外联络工作, 保证手术室与院检验科、血库的联系, 及时了解病人同型血源准备和输送情况。

2.6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到位后做好准备工作, 与巡回护士做好详细的物品清点工作。术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有预见性地做好各种配合工作, 根据手术医生的习惯及手术步骤, 灵活、主动、正确配合手术。

3 体会

肝脾破裂大出血病人病情危重、来势凶险。因此, 抢救成员必须具备抢救经验丰富、操作技术娴熟的素质。对肝脾破裂大出血病人的抢救应分秒必争, 合理分工, 忙而不乱, 有序、有效地进行, 这样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5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临床处理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伤性肝脾破裂51例, 男38例, 女13例, 年龄6~60岁, 平均35岁, 外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 摔伤10例, 斗殴9例, 牛撞伤1例, 开放性损伤10例, 闭合伤41例, 其中肝破裂11例, 脾破裂35例, 肝脾破裂5例, 合并肾挫伤5例, 肠破裂8例, 肋骨骨折10例, 后腹膜血肿5例, 死亡1例 (肝破裂并上腔静脉破裂) 。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2.1 病史上

闭合性腹部摔伤中, 肝脾破裂多为暴力所致, 本组均有腹部外伤史, 其中2例隐瞒病史, 均为脾被膜下出血, 延迟破裂者, 反复追问病史后证实有腹部外伤史, 开放性腹部损伤中, 本组均为锐器伤所致。

1.2.2 临床表现

(1) 均有左或右上腹疼痛, 多伴恶心呕吐、心慌不适; (2) 查体:血压多可偏低或出现休克血压, 多见失血貌, 左、右上腹压痛或全腹压痛反跳痛, 其中5例肝破裂者, 因胆汁性腹膜炎, 出现板状腹, 腹部有移动性浊音, 多可腹穿出不凝固血液, 开放性损伤, 腹部均见锐器刺伤口, 有渗血, 其中两例合并肠破裂者, 有肠内容物流出; (3) B超或CT均提示肝脾组织异常改变, 腹腔积液。

1.2.3 诊断

在诊断上结合病史、体查及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多及时诊断, 仅2例脾被膜下出血者 (患者故意隐瞒病史) , 未及时诊断, 1天后方确诊。

1.3 治疗

1.3.1 保守治疗

其中3例 (儿童2例, 成人1例) 闭合性腹部损伤, 2例CT证实脾裂伤较局限, 表浅, 未合并其他腹内脏器损伤, 无休克。1例左肝被膜下破裂, B超提示血肿为2cm×2cm×1cm大小, 无腹腔积液, 无休克表现, 在严密观察血压、脉博、腹部体征等情况下, 予以卧床休息、止血、抗炎、补液等处理, 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 1周后复查CT, 损伤无加重, 半月后回家休养, 2个月后来院复查, CT提示血肿均变小吸收。

1.3.2 手术治疗

(1) 脾破裂, 其中2例剖腹探查后证实脾摔伤为Ⅰ级[1], 行单纯缝合修补, 余均行脾切除术, 其中5例因脾蒂断裂, 3例脾脏粉碎性破裂, 出血猛烈, 紧急钳夹脾蒂结扎血管, 行脾切除术, 余均结扎脾动脉, 游离脾脏, 处理脾蒂后切除脾脏。 (2) 肝破裂:对其中肝外伤分级Ⅰ级[2]8例, 行清除裂口内血块、异物及失活组织, 将裂口内血管、胆管逐一结扎后, 将大网膜填入裂口内行单纯间断缝合, 对其中1例右上腹部损伤, 术中见右肝前叶损伤严重, 裂口深、大且不规则, 出血凶猛, 泸溪县人民医院处理困难, 予以大纱垫填塞伤处, 后出血逐渐减少予以关腹, 术后第2天生命体征平稳, 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其中1例左肝外叶挫裂伤严重, 予以左肝外叶切除, 另斗殴刀刺伤肝脏患者1例, 来时已休克。急诊抗休克处理后, 送入手术室, 探查见左肝内叶穿透伤、上腔静脉破裂, 出血猛烈, 腹内积血约3000ml, 手术视野不清, 死于手术台。

上述患者合并其他损伤者, 均行相应处理。

2 结果

2.1 脾破裂患者, 经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后, 愈好出院, 住院时间平均13d, 随访1年, 其中1例半年后出现肠粘连, 经治疗好转。

余无不良反应者。

2.2 肝破裂患者, 除1例术后转上级医院再手术治疗, 1例死于手术台, 余均治愈出院。

住院时间平均20d。出院后随访1年, 无不良反应者。

3 讨论

脾脏位于腹腔左外上方, 左季肋后, 被肋弓覆盖,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 脾破裂占20%~40%, 居腹内损伤第1位;开放性损伤中占10%左右, 脾脏因其质脆、血运丰富, 损伤严重可发生粉碎性破裂, 致大出血, 病死率10%;脾破裂治疗原则上首先保命, 行脾切除术, 再而考虑保脾, 行脾修补、脾动脉结扎、部分脾切除术。只有对无休克或CT证实脾脏破裂局限、表浅无合并其它脏器损伤者, 可在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 否则将行手术治疗, 术中应仔细、动作轻柔, 切忌盲目操作, 以免损伤其它脏器。术后行抗炎、补液、营养支持等处理, 在基层医院, 因条件有限, 为患者安全考虑, 仍首选脾脏切除术。

肝脏破裂较常见, 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15%~20%[2], 右肝损伤多见, 严重的肝外伤病死率在50%以上, 因此, 在肝外伤的治疗, 尤其是严重肝外伤的救治是基层医院外科医生的严重挑战, 肝外伤仅在被膜下血肿少, 且生命体征平稳, 在严密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 否则, 一旦确诊肝破裂, 均应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彻底清创, 确切止血, 消除胆汁漏出, 通畅引流。肝外伤手术根据肝外伤情况: (1) 对于表浅较规律的裂伤, 可在清除失活组织, 结扎血管、胆管后行单纯肝裂伤间断缝合, 必要时可用大网膜填塞缝合; (2) 对肝脏某部分有严重挫伤或伤及大血管时, 可行不规则肝组织切除术; (3) 对肝外伤裂口深, 而组织破裂严重者, 止血不满意, 基层医院无法行手术处理的患者, 可采用手法靠拢裂伤肝实质后用纱布有序填塞在伤处表面, 从而为转院治疗赢取时间, 但此法禁忌是肝后腔静脉或肝静脉破裂以及肾功能衰竭者[3]; (4) 肝损伤累及大血管时, 出血凶猛, 且多并发空气栓塞可能, 病死率极高。

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肝脾破裂的临床表现, 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51例外伤性肝脾破裂诊治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49例, 转上级医院1例, 死亡1例。结论 基层医院应重视外伤性肝脾破裂,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外伤性,肝脾破裂,临床处理

参考文献

[1]我国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 (天津, 2000年) 制定分级法[C].天津:2000.

[2]黄志强.简洁、实用肝外伤分级法[M]//.7版.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闭合性肝脾破裂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 男32例, 女16例;年龄8~67岁, 平均34.5岁。其中肝破裂13例, 脾破裂31例, 肝脾同时破裂4例, 合并其它脏器伤12例 (肠系膜损伤4例, 腹膜后血肿3例, 肾脏损伤2例, 肠破裂2例, 胰腺损伤1例) 。就诊时间为伤后15min~16h, 平均2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 高处坠落14例, 打击6例, 撞击4例。全部病例均有腹内出血表现, 其中移动性浊音阳性24例, 合并腹膜炎18例, 休克23例, 腹穿阳性11例。13例病情较轻者, 术前怀疑内脏破裂行B超检查, 发现腹腔内有液性暗区8例, 包膜下血肿5例。

1.2 方法

本组48例全部行剖腹探查, 脾脏切除术17例, 脾修补术4例, 脾切除+脾片移植术8例, 肝脏修补术14例, 肝叶切除+肝修补术3例。2例患者诊断为脾破裂后, 转院治疗。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治愈43例, 死亡5例, 2例死于肝后下腔静脉破裂, 1例死于术后急性肺栓塞, 1例死于脑外伤, 1例死于MODS, 手术患者失血量约1000~4500m L, 平均约1900m L。其中术后因出现腹腔出血再手术2例, 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1例, 胆漏1例, 腹腔残余感染2例, 切口感染1例。

3 讨论

肝脾内脏破裂伤是非常严重、危重的损伤, 多为车祸、高处坠落等暴力所致, 容易合并颅脑、骨折损伤, 早期往往被合并伤的表现所掩盖, 以致症状、体征不明显而延误诊治。故要求细致、动态地观察病情变化尤其重要, 早期明确诊断, 才能提高治愈率。它有别于空腔脏器穿孔。实质脏器破裂出血凶险, 并迅速危及生命。首先要详细询问受伤史, 仔细体检, 特别是腹部的望、触、叩、听。一旦发现阳性体征, 要充分考虑多脏器联合损伤, 并密切观察生命指征的变化, 休克是否出现。单纯实质脏器破裂, 腹部压痛明显, 但肌紧张及反跳痛则较弱, 合并有空腔脏器穿孔则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中血红蛋白, 红细胞的变化提示有无腹腔内出血和出血程度。单纯性脏器穿孔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无明显变化, 但白细胞增高提示炎症。 (2) B型超声或彩色多普勒检查, 对肝、脾、肾等脏器损伤的诊断率在95%以上。有条件的医院做CT检查诊断准确率更高。 (3) X线检查可获得较多的帮助。空腔脏器穿孔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而腹腔大量出血可见肠间隙增大, 充气的左右结肠与腹膜脂肪线分离。 (4) 诊断性腹部穿刺术在确诊腹腔有无内出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脾外伤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严格止血、彻底清创、充分引流和处理合并症。剖腹探查是外科抢救中的常用手术。它在抢救中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作为闭合性腹部损伤所致的内出血患者, 医生必须严格掌握正确的手术指征、准确的手术时机。其指征是: (1) 有明显的外伤史, 有内出血表现:失血、休克等; (2) 有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3) 腹部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 (4) B超或X线摄片检查提示有内出血; (5) 经抗休克、扩容等治疗后血压仍不稳定[2]。符合上述指征的均应立即剖腹探查。本组48例全部手术治愈。对于肝、脾破裂的保守治疗, 笔者认为只要出血量少, 无休克出现, 观察24~48h无继续出血, 血压稳定, 生命指征正常, 可行保守治疗。但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继发性出血, 一旦发现血压下降, 生命指征变化, 则应立即手术探查。

总之, 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要做到及时手术, 就必须做到正确的早期诊断, 故腹部外伤怀疑肝脾破裂患者应常规多次腹穿, 危重患者尤其必要。对治疗过程中发现病情恶化应及时中转手术, 对病情允许者行辅助检查, 需专人陪同, 以防途中意外。本组有1例死于MODS, 术后需及时营养支持、抗感染、加强护理是预防MODS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肝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至2008年12月共收治48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 全部行剖腹探查。脾脏切除术17例, 脾修补术4例, 脾切除+脾片移植术8例, 肝脏修补术14例, 肝叶切除+肝修补术3例。2例患者诊断为脾破裂后, 转院治疗。结果48例患者治愈43例, 死亡5例, 手术患者失血量约1000~4500mL, 平均约1900mL。结论外伤性肝脾破裂只要早期明确诊断, 经手术治疗, 可提高治愈率, 在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脾破裂,闭合性腹部损伤,手术治疗,自体血液回输

参考文献

[1]邓娟.外伤性肝脾破裂112例的抢救与监护[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7 (1) :51~52.

上一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下一篇:会计职能之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