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2024-05-03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通用8篇)

篇1: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中期,约从14、1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一、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位目的的。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我意识中独立意识的发展。

高中生已能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求独立的愿望日趋强烈,但是,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建立在与成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与初中时期的反抗性特点有所区别。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或其他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的关系,反抗成分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两个部分。正是由于这种分化,才形成了他们思维或行为上的主体性,产生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判断和控制自己言行的要求和体验,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矛盾。

第三,高中生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十分关心自己的优缺点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第四,有较强的自尊心。当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二、情感上的复杂性

1、师生关系

高中生对老师的看法和同老师的关系更为复杂,他们对老师是既尊重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往往以表面上的冷眼相对来掩饰其内心深处的敬重与渴望接近的情感,有时还常以给老师“出难题”、“找麻烦”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对自己的注意。

2、同伴交往

高中生交友的人数在减少,但亲密度在增加。不少高中时期的好朋友往往能延续到成人,甚至一生。

3、异性交往

高中生男女关系已由“疏远”逐渐发展到了“喜欢接近”,有的发展成了我们称之为“早恋”的现象。

三、意志更加坚强

高中生面对困难会想办法克服而不是躲避。

高中生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地努力。不少高中生会因为自己的前途而毅然改掉多年的坏习惯,这种意志力是初中生所没有的。

四、兴趣爱好也相对稳定下来

在高中以前的时期,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更多的时候是受周围人的影响。而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兴趣爱好出现相对稳定的趋势。

篇2: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有的家长经常写信或打电话和我们反映:孩子上高中后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像初中那样什么事都与父母说了,有事总爱瞒着父母;不像小时候听父母的话而是总爱和父母对着干;总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做事偏激,等等。有时当父母的会感到很头疼。其实,孩子进入高中阶段出现这些变化都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时候他们的生理、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个阶段是人生心理冲突最激烈的时期,我们称为“心理风暴期”,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1、不平衡性

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了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就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又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和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3、自主性

高中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事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对成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实事求是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常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4、前瞻性

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

5、进取性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走向成熟,加上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得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映敏捷、上进心强、不安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乐于开拓、敢于创新、积极向上。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闭锁性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空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似的。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说话了,喜欢自己写日记。这种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得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渴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找理解自己的人,对知心朋友坦率地说出内心的秘密。

7、社会性

与小学生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心里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

了解到这些特点,就会明确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作为父母应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困难时期,而不是一味抱怨孩子不听话了,出现逆反心理等。在此阶段,父母与孩子沟通得好,会使孩子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应有的责任感,并能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态度,能较为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如果处理得不好,会使矛盾激化,刺激孩子反抗情绪增强,乃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社会交往,使他们长期陷于压抑和孤独感中难以自拔,并且对家庭观念的形成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留下一生的遗憾。父母也会因此失去子女对自己的尊敬、爱戴,以至于失掉应有的教育权。

经常有中学生急切地问老师,或向同学、朋友诉说:“我有心理障碍。”细听他们的诉说是,爱跟老师顶牛,有时看人不顺眼,有时觉得自己疑疑惑惑,想法多变,难以控制自己,常会想起某个异性同学而为此自责,觉得这是不好的事,小小年纪不该考虑……

其实,他们的烦恼有许多是正常现象,这种现象与他们心理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让学生了解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能使他们有个一般认识和参照标准,从而能消除某些不必要的忧虑。

高中阶段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注意能力也大大提高。他们可以为一个目的而持续地把自己的意志维持在一个活动(或事物)上长达几十分钟。同时他们的有意识记能力、意想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已达到成人水平。

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他们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自我反省和监控,以提高思维的效率和品质。同时高中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他们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评价。他们不畏权威,敢于标新立异,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此时你会发现想让学生接受你的观点是件不容易的事,说不定在劝说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反驳的你哑口无言。

高中生的辨证思维也发展迅速,渐渐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就高中学生的整体来说,辨证思维的发展也还没有完全成熟,因而高中学生看问题时的偏激倾向等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良好的教育下,具有了运用理论进行假设的思维能力,也就有了较强的思维预见性和内在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中二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趋于发展成熟的时期。如此时教育不当,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类型就会产生差异,以后再进行补救就困难的多。

高中生的词汇量继续增大,并且对词汇量的理解更接近它的本质特征和属性,还能根据对词汇的理解,灵活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他们已摆脱了对词汇掌握的零散、片断的状态,日益构成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这一切都为他们学习更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

高中生的情绪发展有如下特点:(1)延续性。如果说,小学、初中生情绪易激动、易感染、易表现,情绪延续时间短,那么,高中学生的情绪暴发的时间延长,稳定性提高。(2)丰富性。高中生正处在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情绪种类都可能在高中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有层次的不同。如哀伤,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绝望之分。另外,情绪体验在内容上,也表现的千头万绪、丰富多彩。(3)特异性。高中生的情绪体验有个人的独特的“光环”,有个性的差异、自我感知的差异,同样是忧愁,可以有林黛玉式的郁郁寡欢,也可以有诸葛亮式的深谋远虑。

高中生非常看重同龄人的友谊。他们也开始关心社会问题,眼界日益开阔。此时有些家长往往出于担心而试图限制他们,亲子矛盾由此产生,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社会性的扩展。

自我意识虽然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了,但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包括性别意识的觉醒,正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是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场革命。

首先,是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高中生已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的依赖性强,自主性差。这个阶段的高中生已不象初中生那样令人心烦,他们能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换意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他人的意见,他们的逆反、反抗性渐渐减少。

第二,自我意识能力的分化。其中“理想自我”即“我理应成为什么样的人”与“现实自我”即“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分化,使高中生规划、期待自己成为可能,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自我矛盾。第三,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已经能够对自己进行独立地评价,且评价对象也从自己的外表渐渐深入到内心世界。虽然这种评价还没有达到非常全面而深刻的水平,但较之初中生已有很大提高。然而,高中生的自我评价仍易出现高估或低估的倾向,从而产生自我陶醉或自我菲薄的现象。

第四,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对自己过分关注、脱离现实、自我孤立的危险。

篇3: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90后”高中生的共同性

1. 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因为他们出生在物质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成长环境较为优越,没有经过艰苦的锻炼与磨砺,所以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较弱。

2. 普遍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90后”高中生独生子女多,在家被捧为“小太阳”,几个长辈围着转,导致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缺乏集体主义观念,不善团结协作。

3. 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通过各种信息和外界接触广泛,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创新潜能易于开发,这是他们的优点。

二、“90后”高中生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的差异性主要是由心理和性格特点不同而形成的,我把他们归纳为以下几类:

1. 外向型性格加健全的心理。

这部分学生在一个班里并不是很多,但他们往往是班里活跃的积极分子,正是有了他们,课堂气氛才变得更活跃。他们是课堂的推动者,有了他们的参与,教师们的课才更精彩,这里面一部分高中生性格开朗,学习积极向上,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学习是主力,文艺、卫生也不落后,他们深受老师、家长、学生的喜爱。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做什么事都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无所事事。他们不论学习、工作都会有一定的追求,既使走上社会,这一部分人也会成为一个单位工作的主力。这类学生当中的另一小部分人成绩并不是很好,但热衷于文艺、卫生等,深受师生的好评,他们的成绩不好,只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家长、老师不必强迫他们,因为他们一旦努力起来,进步是惊人的。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用其所长,可让他们担当文娱委员、卫生委员等,他们是乐意为班组服务的,这是他们的优点。

2. 外向型性格加不健全的心理。

这在班级里面也是极少的一部分学生,这类学生成绩很差,他们把自己开朗的性格用错了地方,他们不同于第一类学生积极向上,相反,他们的“积极”会给老师、家长、同学带来很多的苦恼,因为他们的积极往往带有破坏性。他们看桌子不顺眼会破坏桌子,看门窗不顺眼会破坏门窗,甚至看有些同学不顺眼也会打他们一顿,会找他们的碴。总之,这一部分同学把他们的活泼的性格用到了歪处,原因就是他们的心理不健全,而且不健康,有些甚至课堂上接老师的话,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欺负脾气比较好的老师。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关键在于引导。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而且是“顺毛驴”,他们的本质并不坏,所以正确地引导也会使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成材,但切忌用“高压”来制服他们,这样他们会给你带来更大的麻烦。但是这部分学生如果把心理转变过来,将会出现质的飞跃,不论是心理上,还是学习上,都将会有大的变化。

3. 处于中间型的性格加上健全的心理。

这一部分学生既不太活跃,又不沉闷,他们占据班级的一大部分数量,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学生成绩非常好,上课默默无闻,思维却不停地跟着老师的讲解而变化,有时一节课他们也可能不会说一句话,但他们的心思却全在课堂上,属于会学的学生。在同学眼里,这一部分学生是那种不需要太努力便会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其实不然,只不过是他们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已。这部分学生人数少,别看他们现在默契无闻,下课后他们却会和同学说说笑笑,有时也会蹦一句幽默的话,他们的性格看似抑郁却不抑郁,看似活跃却不活跃。他们往往不大喜欢参加大型的娱乐等此类活动,不喜欢张扬自己。这样的学生适合从事研究性的工作,他们日后会成为单位、国家科研的主力。处于中间型性格的大部分是那种成绩不好也不坏的学生,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不太用功学习,却凭着小聪明能取得一定成绩,但大部分学生是属于那种勤学好问的学生,上课也回答问题,下课也是有说有笑,但没有第一类学生活跃,他们在有些事情上面表现得还是比较腼腆的。这部分学生不会让老师头痛,可能家长会在意他们的成绩,因为他们既不拔尖,又不靠后,但通过努力,他们也能进入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

4. 性格不活跃、沉闷但心理健全的学生。

这些学生成绩都很差,在班里面好像不存在一样。但他们不像第二类学生,他们不会给老师找麻烦,这一类学生是属于平庸的一类,到社会也是如此,他们到哪里都不显眼,但也不会让人嫉妒,他们不喜欢学习,但也不会捣乱课堂,所以平时教师们不必为他们的成绩懊恼,尊重这些学生的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活法。

5. 闭型性格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完全不健康。

这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平时活动的圈子比较小,只爱和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交往。他们又和第四类学生不同,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健全,容易偏执,思想出现问题不愿与别人交流,只在自己心里纠结,问题多了,一旦爆发,对学校、对社会危害极大,所以教师们平时应该密切关注这一类学生,在发现他们思想有问题时应及时疏导,以便积怨太多,有导火索时来一个大爆发,局面便不可收拾。好在这部分学生极少,有时几届学生里面也可能没有一个这样的学生。但一旦碰上这样的学生,决不可忽视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不健全的心理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不知何时便会爆炸。对待他们只能疏导加关心,经常和这一类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是对待这类学生最好的办法。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高中教学中对学生特点的简单剖析,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个人建议,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摘要:“90后”高中生这一群体既有鲜明的时代共性, 又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认真观察与分析他们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地搞好高中教育大有裨益。

篇4: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关键词】高中生 体育 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不少,但总的来说,主要来自主、客观两方面,而客观因素又是通过学生主观因素起作用的,在相当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引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生心理特点,搞好体育教学,本人就高中体育活动心理特点作一般的探讨,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

(一)学习动机更加高尚、深刻而稳定

高中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体育的社会性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因而,那种比较高尚而深刻的、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联系的间接动机,常常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和锻炼的主要原因,但仍普遍存在着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动机。高中生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抱着单一动机上体育课和坚持锻炼的,他们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和较为理智的学习态度,又希望得到某种现实的快感和满足。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动机的水平又有程度高低的差别。

(二)兴趣更深刻、稳定并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高中生对体育的兴趣更进一步明显分化,男生一般更喜欢竞赛性活动,女生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有些体育基础较差或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产生消极的态度。女生由于性征的明显变化,动作变得不太灵巧,对技巧的活动产生顾虑,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更加明显,有的女生怕晒太阳、怕出汗、怕脏、怕累、怕苦或不愿意男教师保护等。

(三)抽象逻辑思维进入新阶段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但未完全成熟。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高中生已可以独立进行思考、提出假设、进行论证,但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限制,所提出的假设往往缺乏充分的根据和准确性,其论证的结果不一定正确。但他们曾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论证,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这是高中学生思维成熟又不成熟的表现。在体育教育和活动中,他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简单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并力图了解和把握动作的结构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动作对身体的实际锻炼价值等。他们不喜欢教师详尽而烦琐地进行讲解和说明,而乐意在教师的启示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弄清动作的实质和规律。他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常试图从技术专长、教学技巧、品德作风、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来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不一定正确,但却会影响着对教师教学的态度。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四)爱美特点逐渐突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初期学生逐步产生对自己和别人外貌方面的审美体验。小学生不大注意自己的外貌,到中学阶段这种体验逐渐加强。高中生向往美、追求美,突出表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卫生、体态、仪表和打扮。有的高中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表现不安。例如女生担心身体发胖,男生顾虑自己长得矮小、脸上长粉刺等。他们常常采用各种方式向体育、卫生教师请教防止和改变上述症状的有效方法,并诚心实意地按体育、卫生教师指导或为之开的“运动处方”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或“治疗”。有人认为高中时期是进行美育的“最佳年龄”,教师应加强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心灵美重于外表美的道理,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护高中生喜爱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要针对高中生学习动机、兴趣和认识发展的特点,加强引导,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和锻炼的适宜的动机水平,克服错误动机。要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方式,不断巩固、加深他们学习、锻炼的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积极创设各种情境,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创造精神。要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力量和耐力训练,在掌握动作技术上,可以逐步提高要求,并可由全面身体锻炼过渡到专项体育锻炼,使他们的身体发展得更加健壮。

(二)针对学习动机、兴趣和职业发展特点教学

教师应认真改革教材教法,可以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在上体育课时,技术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生动、形象、简练,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学生在结业后能终身受益。

(三)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情境,它不仅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丰富发展。高中生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够独立了,希望教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尊重自己,他们也尊重、热爱自己的师长。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师生之间会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变化,常常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经常采取命令、批评和训斥的态度要学生顺从自己,那就往往使学生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这样学生是不会尊重他们的,有一定教育方法的教师,会使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四)重视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教育是各门学科所应提倡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教育,往往比其他学科较容易进行。无论纪律上,还是技术技巧上都应注意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跨栏教学法中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要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全面地指导课程进行,更应根据学生实际注重个别教育。在课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情况,尽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5: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特点

来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作者:马建青

高中阶段正值一个人身心迅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高中生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有友爱的温馨,也有误解的痛苦;有追求的充实,也有挫折的迷茫。这些客观事实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中,愉快的体验往往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信心、前进的动力,而不愉快的体验会使他们沮丧或烦躁,日积月累则会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引起严重的心理疾病。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健康”和“比较健康”的。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朝气,自信乐观,乐于学习,团结合作,心境良好,适应环境。这是我们对当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估计。

但也有部分高中生的心理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个别人甚至是“不健康”状态。面对社会竞争、学习紧张、个人成长等外界各种压力时,一些人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和失衡,产生烦恼、忧虑、失落、愤怒、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引起心理障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并给予相应的辅导和治疗。

关于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有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其比例从5%~50%,如此之大的差距,使许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感到很困惑,更不要说普通百姓。我们认为,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除使用的测验工具、衡量的标准不同以外,还有一些是概念的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对发表的各类数据要做鉴别,做深入的分析,否则容易产生偏差和误导。比如以下几个数据的表述明显有误,但却被广泛引用:“1987年,„„对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27%的学生心理异常”;“1993年,„„对东北地区1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发现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199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1414名中学生中,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1994年,„„对广州市1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53.2%的中学生有心理危机” 事实上,中小学生中够得上“心理异常”、“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的比例是很低的,绝对不会像上述的数据那么大。问题出在混淆了上述概念与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症状之间的区别,后者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像“心理异常”、“心理疾病”、“心理危机”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包括一般的心理问题。而青少年学生以一般性的心理问题为主。

汇集近年来国内各地心理专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正常的,但大约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综合大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以下特点:

(1)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发生率或严重程度有上升的趋势。一般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因而由于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困惑也比较多,但多属一般性的适应问题,程度较轻;如果高一的适应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就可能延续到高二,一般来说,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复杂;而高三学生由于直接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潜伏的心理问题都可能由于巨大的高考压力而爆发出来,或不自觉地把高考压力转化成身心健康问题,通常,高三是心理障碍的多发期,程度多强于高二。

(2)重点中学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点中学。这是因为重点高中学生承受的学习压力、竞争压力和心理压力更大一些造成的。并且由于这些人在初中时期多是优秀分子,面对新环境中的失落一些人难以承受,心理容易失衡和压抑。

(3)男生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女生。这是因为高中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宣泄的愿望和途径更多,她们可以通过朋友交谈、日记书写、流泪哭泣或找父母老师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女生的情绪来得快宣泄得也快。而男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不愿暴露自己的软弱,故往往闷在心里,由于得不到及时消除,使问题逐步严重化。

(4)农村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城市学生。这可能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教养方式简单粗暴,较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等原因有关。也由于农村学生进入市县高中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与城市同学比较的过程中,感到自卑和压力,从而引起心理困扰。

(5)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数属于一般性的适应问题,表现为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危害不明显。但也有少数已达到心理疾病的状态,多见的是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抑郁症,更严重的已出现精神病症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特点是相对而言的,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个体身上很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研究者由于使用量表或取样对象或观察视角的不同,结论也可能有别。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学习、交往两大领域中,以认知歪曲、情绪不适、意志缺陷、个性障碍、行为偏差等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心理症状包括紧张焦虑、自卑抑郁、恐惧退缩、冲动暴躁、偏激逆反、敏感脆弱等。下面我们来看若干典型的案例:

一位高二男生因为在省级竞赛中没有取得优秀的名次,而觉得实在没脸活在世上了。他悄悄地给同学、老师、家长写了三封绝笔信,离校出走了。在一张留给同学的信中写道:“我已经尽力了,但现实令所有人失望,对不起养育我的父母,教育我的老师,关心我的同学。不用找我,该走的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脆弱地夭折了。

一位重点高中的借读生,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与重点高中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生活在自卑的情绪中。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使他喘不过气来,每次考试都是心惊肉跳,考试中不时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还伴有腹泻等躯体症状。见到考题脑中一片空白,记忆再现困难,无法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考试成绩可想而知。考完后又怕同学的议论,怕老师的责备,怕家长的训斥。渐渐地他的目光不敢与人对视,习惯低着头走路。对学习心灰意懒,对前途悲观失望。在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前,他出现了拒绝见人、拒绝上学的退缩行为。最后该学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而休学。

某高一女生因面部烫伤留下了疤痕,认为自己很丑,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她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埋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见人,曾几次想轻生以求解脱。

一位高三女生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中熬过。每晚就寝时总要盯着其她同学,尽管自己昏昏欲睡,却非要苦苦支撑——决不能比别人早睡。早晨一定要设法比别人早起,能比同学们多念几个外语单词心里就舒服,不然就会一边读单词,一边紧张地观察同学们的动静。进入安静的阅览室,一看见同学们专注学习的样子,立刻会感到心慌、呼吸急促,产生一种厌恶和愤怒的冲动。

一位平时学习成绩排名第十的高三学生在一次大考中得了梦寐以求的第一名后,从此不再读书,而是到处看病——他觉得自己得了“狂犬病”,其实是对以后考试中得不了第一名的恐惧,这种恐惧转化为了疑病症。

一位高中生整天生活在教室的天花板要倒下来的恐惧中,明知不会,担心这些东西很无聊,可无法摆脱,以至于上课严重分心,痛苦不已。

篇6: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初中生是介于童年期和青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

大脑的发育在量的方面,少年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其脑重已为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这时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4至20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5至6岁之间,第二个发生在13岁左右。

少年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少年时期,由于神经发育不时很健全,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

性发育开始成熟,生理的变化,由于我们国家传统的观念,对性呈现封闭,使得孩子们对此特别敏感,性角色意识增强,在异性面前常有不自然的羞涩感,同性别之间的群体活动增加,而异性间的群体活动则相对减少。

2.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从认知方面,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科的开设增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更加完整,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系统化,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明显增强,其学习迁移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兴趣和方式的差异变得明显,学习上的个体倾向性开始显现出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的人或事,往往是以“成人”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独立的评价和见解。 “成人意识”的产生,是少年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对象,除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外,也注意自我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往往会对他人的干预以执拗的态度予以反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情感方面,由于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所以他们富有朝气,充满热情,注意力及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但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波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忽而表现出充满激情和冲动,忽而又表现得悲观和失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所以,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

在意志方面,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并为之付出意志努力。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求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篇7: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施行的是“3+X+综合”,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科目很重视,但是对综合科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虽然非主修科的成绩在综合科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如果忽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导致偏科,一科拉后腿,总成绩就不行,同样会使自己在高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非主修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

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施行的是“3+X+综合”,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科目很重视,但是对综合科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虽然非主修科的成绩在综合科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如果忽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导致偏科,一科拉后腿,总成绩就不行,同样会使自己在高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非主修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

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即使他们是人群很普通的一个,但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他们有缺点,但是他们也有优点,只要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加以克服和提高,并且明确

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把它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永远的自信。

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肯定,使他们更加积极上进。对于学习中等水平和较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避免过高的期望;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肯定他们所拥有的发展潜能,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2、偏科现象严重。

我们现在高考施行的是“3+X+综合”,分科之后,许多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科目很重视,但是对综合科中的非主修科目重视不够。例如,选理科(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学生,对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学习不够重视,在文科的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选文科的学生同样存在轻视理科综合的学习的倾向。虽然非主修科的成绩在综合科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如果忽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导致偏科,一科拉后腿,总成绩就不行,同样会使自己在高考中吃大亏。

家长要关注孩子是否存在偏科现象,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非主修科目,认真地对待每一科的学习,才不致于高考时后悔莫及。

3、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他们所面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反,老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相对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我们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精神上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心理动态。

4、恋爱现象增多。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对于学生的早恋,总是让很多家长头痛。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早恋为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考虑其不可抹杀的固有的特性,对孩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对此,我们可以注重跟孩子说明早恋的原因和它将给早恋者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早恋问题源自于性,那么我们就从源头开始引导。很多家长认为性是难以启齿的东西,回避或很少和孩子谈论有关性知识。因此,而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希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当他们不能从家长和老师那里获得性知识时,他们便会到杂志、报刊、网络、影碟上寻找,从同学、朋友那里寻求,而从这些途径获取的性知识却不一定是健康、科学的。我们要大方教给学生有关性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性知识,使他们对性有科学的认识,不再对它有一种神秘和好奇的心理。对已经早恋的学生给予理解和加以正确的引导,尽量将他们“恋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引导孩子学会恰当地自我定位

只有让孩子清楚自己是什么,自己想追求的是什么,并且能做什么,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不至于迷失自己。

一、让孩子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上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并不代表他们笨或无能。

作为一名学生,因为不懂、无知才到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从无知到有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事。有些学生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笨、比别人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敢积极大胆去表现和锻炼自己。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学生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慢慢地从无知变成有知,从知得少变成知得多的。

二、让孩子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提高自己。

在东莞中学,由于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将周围的同学当成自己的对手,非常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看到别的同学成绩比自己高,看到同学某一方面表现得比自己好,心里就会感到失落和难过;有些同学在得知自己成绩时伤心,并不是因自己考不好而伤心,而是因自己的成绩排在别人后面而伤心。过于在乎同学之间的比较,过于强调竞争,会使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难以专心学习。

我们会不会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呢?你的比较会不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呢?

其他人优秀,并不妨碍我们的孩子也优秀。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超过别人、打败别人,才能够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竞争,精力放在怎么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上面,而不是放在怎么打败别人上面。假如孩子过于强调竞争,会不愿意与别人合作,那不但会使他们的目光变得狭隘,而且会使他们在知识、资源共享上也会变得狭隘,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让孩子知道,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我们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能够考上东莞中学,说明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是,在莞中,强手如林,能够名列前茅的学生只有少数,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是第一,大多数同学都排在中间位置,是不是他们的成绩不拔尖了,就说明他们不优秀了呢?即使在莞中是最棒的,走出莞中还有没有可能是最棒的呢?一个人不可能每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棒的,总会有人比我们好。假如我们总是期望孩子是最棒的,要求孩子必须是最棒的,那孩子就会经常碰壁,经常遭受打击,我们也会经常否定他们。

怎样让孩子在强手如林的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信呢?

篇8: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闭锁性与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

4.高傲和自卑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他们都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他们留恋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留恋童年时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法。

三、初中生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1.心理生物性紊乱

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体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上述情况。这些初中生或者感到他的心脏或消化等系统极为不适,例如感到在他的呼吸道中突然生长出肿物,而导致呼吸不畅;或者将一些常发的小病(如鼻塞、腿部肌肉抽筋、胃的轻度不适等)严重夸大,而使他们真的无法忍受;也有人表现为由于对自己身体的某些特征不满意而产生极度焦虚,如某些女生认为自己胸部过平而怀疑自己的性别,男生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主体在心理上构想出来的疾病或症状,而且伴随着真切的生理上的感觉和反应,看起来就像真正患病一样,但却检查不出任何疾病,严重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及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产生这种症状的重要原因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生理上所发生的剧变,身体内外的变化及性机能的出现,使他们在猝不及防的同时,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是极为少见的,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西方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自杀的倾向与行为多始于15岁,这以后增长的比率极快。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5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杀是排在事故、癌症、其他疾病、被杀之后的第五位原因。在自杀的倾向与方式上,存在着男女差异,女性多采用消极的自杀方式,如吃大剂量的药物或服毒;而男性多采用主动的自杀方式,如用手枪自射或自缢等。男性所采用的方式比较彻底,多能完成自杀;而女性一般只是表现出有自杀的倾向和举动,但许多时候却不能完成。在男女两性青少年中有自杀企图和实际完成自杀行为的比例为100/1。少年自杀的具体原因很多,如:怀孕、学业失败、与父母发生冲突、被同伴拒绝、被社会排斥、违法犯罪后的恐惧,也有人是出自于浪漫的想法。但不论具体情况如何,有一条根本的原因,就是少年期需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则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

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虽然相对来说发病的比例较少,但从15岁开始,发病率明显增多,到青年期达到高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后期症状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现出先兆,如: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调查表明,同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50%,异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12%,兄弟姐妹同时发病的几率就更低了。但这种遗传因素之所以到青春期方发生效应,还是由青年期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身心特点所决定,这个年龄的个体最易感受压抑、挫折和焦虑,而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常有些对性的妄想,这与青春期性机能的迅速发育有密切相关。

除上面所列的这几项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外,其他一些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躁狂病、抑郁症以及各种病态人格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所以,对初中生的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及早发现、尽早调整和医治,对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将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龙建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导.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与心理咨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贺淑曼.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1999.

[4]徐萍.当代大学生心理修养.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5]攀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6]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杨俊茹.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4) .

[8]黄晓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科技咨询导报, 2006 (9) .

[9]王保红.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

上一篇:法意瑞跟团旅游日记下一篇:电视导演基础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