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肺复苏

2024-04-10

婴幼儿心肺复苏(共6篇)

篇1:婴幼儿心肺复苏

高级育婴师技能操作流程(护理1)

一、婴幼儿心肺复苏

用物:仿真娃娃(可解衣扣)、桌子一张 步骤: 新生儿或溺水CPR程序:A-B-C 婴儿和儿童CPR程序:C-A-B

1.评估反应:呼叫名字,并轻拍足底(示范:东东,东东,东东,拍足底)。

2.呼救:无反应,呼唤其他人帮助您拨打120。如果身边没有人,使用手机免提功能拨打急救电话,这样就可以尽快做心肺复苏。如果身边没有人,也没有手机,先做2min心肺复苏(即30次按压,2次吹气),再拨打电话。如果周边没有电话,需要离开原地去找电话,带上婴儿一起去反复进行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直到救援到达。

3.评估呼吸:检查呼吸,心里默数6S(数1001-1006),无呼吸要开始心肺复苏。

4.检查颈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如果婴幼儿的颈动脉不好摸,可以摸臂动脉(在上臂内侧,肩肘连线的正中间。摸脉博时,将拇指置于臂外侧,中指与食指置于内侧将手指轻轻朝向臂骨压下,就可摸到搏动。)

5.开放气道:把婴儿放在一个稳固的平面上。头偏向一侧,从嘴和鼻子里面取出任何可见的异物。一手放于婴儿额头上,轻轻地将头部向后倾斜。用指尖轻轻地举起下巴打开气道。

6.人工呼吸:深吸一口气,用嘴包住婴儿口鼻吹气,轻轻稳定的吹一秒钟,婴儿的胸部隆起后移开嘴,胸部会回落。(口对口或口对口鼻连续吹气2次)

7.开始按压:解开衣扣

(1)新生儿和小婴儿:双指按压法和双手环抱拇指按压法

双手环抱拇指按压法:两手掌及四手指托住两侧背部,双手两拇指按压胸骨下部位置(定位:两乳头连线下一横指),松开压力,让胸部回升到原来位置,再压下一次。

双指按压法:一手垫于婴儿背部,支撑起头颈,一手拇指和食指按压胸骨下部位置(两乳头连线下一横指)。

频率:新生儿≥120次/min,其他≥100次/min。胸骨下陷深度:新生儿1.5cm,婴儿约4cm,儿童约5cm。

(2)儿童:单手掌按压法 儿童和成人:双手掌按压法

单手按压法:将其放置在一块平地上,解开衣扣,一只手掌根部压迫胸骨下部。

双手按压法:一手掌根部重叠放在另一手背上,十指相扣,下面手的手指翘起,手掌根部垂直按压胸骨下半部。频率:≥100次/min。胸骨下陷深度:婴儿约4cm,儿童约5cm,成人≥5cm。按压/吹气:单人操作(按压:吹气=30:2);双人操作(按压:吹气=15:2)。按压/放松=1:1 8.判断复苏效果: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做,连续操作5个循环后判断一次复苏效果。复苏有效: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面色、甲床、皮肤色泽均转红润。复苏无效:反复进行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直到救援到达。

以溺水,1岁的婴幼儿为例:A-B-C说:“发现婴儿溺水”,边拍足底边呼叫名字:XX(东东,东东,东东),解

开衣服,听呼吸音(眼睛看胸廓起伏)、触颈动脉或臂动脉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无自主呼吸、无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呼唤其他人帮忙拨打120。将婴儿仰卧,置于硬质地面,检查颈部有无损伤。头

偏一侧,检查口腔(看)说:“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把头恢复,一手放于婴儿额头上,轻轻地将头部向后倾斜。

用指尖轻轻地举起下巴打开气道。深吸一口气,用嘴包住婴儿口鼻吹气,轻轻稳定的吹一秒钟,婴儿的胸部隆起后移开嘴,胸部会回落。吹两次。用双指按压法或双手环抱拇指按压法按压30次。连续操作5个循环后判断一次复苏效果。复苏有效说:“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面色、甲床、皮肤色泽均转红润。进一步等待高级生命支持。”复苏无效说:“反复进行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直到救援到达。”

以异物窒息,儿童为例:C-A-B说:“发现有孩子晕倒”,边拍足底(或肩膀)边呼叫名字:XX(东东,东东,东东),解开衣服,听呼吸音(眼睛看胸廓起伏)、触颈动脉或臂动脉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无自主呼吸、无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呼唤其他人帮忙拨打120。将婴儿仰卧,置于硬质地面。用单手掌按压法或双手掌按压法按压30次。检查颈部有无损伤。头偏一侧,检查口腔(看)说:“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把头恢复,一手放于儿童额头上,轻轻地将头部向后倾斜。用指尖轻轻地举起下巴打开气道。深吸一口气,用嘴包住孩子口鼻(或口)吹气,轻轻稳定的吹一秒钟,婴儿的胸部隆起后移开嘴,胸部会回落。吹2次。连续操作5个循环后判断一次复苏效果。复苏有效说:“自主呼吸恢复,颈动脉搏动恢复,面色、甲床、皮肤色泽均转红润。进一步等待高级生命支持。”复苏无效说:“反复进行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交替直到救援到达。”

二、气管异物

用物:仿真娃娃

方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5下,使小儿咯出异物

或者倒提婴儿双腿,使头下垂,轻拍背部。

2、推压腹部法:若为较大婴儿,从身后抱住婴儿,手握成拳形,放在婴儿腹部正中顶端(胸骨剑突下)向上向内推压,使一股气流猛然从气管内冲出,将异物排出。

边急救边送医院。

三、鼻出血

用物:仿真娃娃

常见疾病:鼻中隔偏曲、血液系统疾病、炎症、心血管疾病

出血部位:鼻腔前方

方法:

1、低头止血:当婴儿鼻出血时,指导婴儿低头止血。

原因;因为鼻出血大多发生在鼻腔前方,如果抬头:A血就会流到鼻腔后方、气管甚至肺部,轻者发生气管炎、肺炎,重者

窒息。B.把血都咽下去,还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或疼痛。C医生也无法评估出血量不利于治疗。

2、指导家长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大约4-8分钟可以止血或棉球填塞。

3、注意如果经常鼻出血,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鼻塞,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排除患血液性疾病的可能。

四、模拟为婴儿洗澡顺序

用物:仿真娃娃、沐浴盆、婴儿床、大小毛巾、润肤露、冲洗壶、温度计、沐浴露、尿布、干净衣服一套、75%酒精、棉签

步骤:

1、准备工作:调节室温:26-28℃,调节水温:39-41℃,时间:10min左右

2、洗手,脱衣观察:观察口腔、耳后、颈部皮肤;检查臀部皮肤、大小便,将脱下的衣服包裹臀 腹部。

3、擦洗头面部:左前臂托住婴儿头背部,左手掌托住其头颈部,将婴儿下肢夹至腋下,用小毛巾开始擦洗。顺序:双眼(从内眦到外眦),面部-耳后—洗头(用拇指、中指分别将两耳廓向内盖住耳孔,防止水流入耳道,擦干头发)。

4、擦洗全身:抱婴儿放在温水中,左手托住婴儿,右手拿小毛巾沾水擦洗全身,挤沐浴露于手掌依次擦洗婴儿颈部、胸腹部、背部、四肢、臀部,再用小毛巾沾水擦洗全身皮肤。特别注意擦洗皮肤皱褶处,观察肢体活动情况,注意全身皮肤有无异常。

5、沐浴后处理:①抱婴儿至大毛巾上,吸干皮肤上的水,皱褶处均匀的涂抹爽身粉,必要时涂润肤油。②.脐部未于时是用棉签沾75%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6、整理沐浴用物注意保暖。

五、婴幼儿抚触

一、面部抚触

1、双手拇指放在宝宝前额眉间上方,用指腹从额头轻柔向外平推至太阳穴; 2、拇指再从宝宝下巴处沿着脸的轮廓往外推压,至耳垂处停止;

3、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的指腹沿着前额发际向上、后进行滑动;直到后下发际,并在两耳后乳突处进行按压。

二、胸部抚触

两手分别在宝宝的两侧肋线处,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划一个大叉,一直滑动到宝宝的肩部,一定要避免宝宝的乳头。

三、腹部抚触

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用手指指腹在婴儿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

四、手臂(手掌)抚触

1、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双手夹住小手臂,上下搓滚。

2、在确保手部不受伤的前提下,用拇指从手掌心(掌背)按摩至手指。

3、一只手托住宝宝的手,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宝宝的手指,从拇指开始依次按摩、拉伸每个手指。

五、腿(脚)部抚触

方法和手臂(手掌)一样。

六、背部按摩

1、双手大拇指平放在宝宝脊椎两侧,其他手指并在一起扶住宝宝身体,拇指指腹分别由中央向两侧轻轻抚摸,从肩部处移至尾椎。

2、五指并拢,掌根到手指成为一个整体,横放在宝宝背部,手背稍微拱起,力度均匀地交替从宝宝脖颈抚至臂部。

六、婴幼儿穿脱衣服

用物:仿真娃娃、干净的衣服、裤子、纸尿裤。方法:

1、脱衣服、裤子

(先脱裤子)一手扶稳宝宝腿部,另一手从上向下脱去裤子。(再脱衣服)脱衣服时,一手扶稳宝宝手臂,一手从上向下脱下一侧袖子,同法脱下另一侧袖子,动作要轻柔不可撕扯到宝宝手臂。

2、穿衣服

提前把干净的衣服拉开放平,然后一手托住宝宝臀部,一手托住宝宝头颈肩部,将宝宝放在铺好的衣服上并拉起衣服做好保暖工作。穿衣服先穿左侧/右侧,操作者一手拉住宝宝左/右手前臂,一手把袖口从下向上拉卷,将拉卷的袖子套入并拉平。同法穿好左/右侧衣服。

3、换纸尿裤

将尿裤塞于宝宝臀下(有胶带一侧放于臀部下,无胶带一侧放于上方),调整好位置后,将下方的胶带向上贴于粘胶带位置,注意不可过松或过紧(松紧度放入一指为宜)。用一手塞进纸尿裤中调整,使其形成一个弧形状并拉平整,防止大小便漏出。

4、穿裤子

先分清裤子正反面(正面宽,反面窄),用单/双手将单/两只裤腿卷起,然后从脚趾开始套入。注意动作要轻柔,同时穿到腰部时,将衣服拉平整塞入裤子内。

七、婴幼儿包包被

用物:仿真娃娃、包被。

将包被有帽子一端放于桌/床面上,将宝宝放于包被上并注意保暖。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正对宝宝下颏处的包被,右手将右边包被向左拉,把角压于宝宝左侧身下,再将包被向上折,注意要留一巴掌的空隙位置,以利于宝宝活动。右手按住已经包好的这一侧,左手将左侧拉至宝宝右侧身后,松紧度适宜后系好系带。

八、冲调奶粉

用物: 仿真娃娃、桌子、饮水机、配方奶粉、奶瓶。

步骤:

1、准备器具

2、加入温开水:将饮用水煮沸5 分钟,凉至40~60℃(具体温度参考奶粉瓶外包装),根据所要冲调的量,将水倒入已消毒好的奶瓶中备用。

3、加入适量的奶粉:根据月龄及产品外包装建议量,用专用勺取适量奶粉加入奶瓶中。注意多出勺上沿的奶粉要刮去。(量要准确)

4、使奶粉溶解:轻轻摇匀(旋转式或轻摇)

5、试温度:将已调好的奶粉滴至前臂掌侧试温度是否合适,盖上奶瓶盖,放好。

九、正确使用体温表

用物: 仿真娃娃、体温表。步骤:以腋温为例

1、检查体温表有无破损,将体温计水银柱甩至35℃以下。

2、将婴儿抱至操作者怀里或腿上,擦干腋下汗液。

3、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孩子腋窝,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协助夹紧体温计。4、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用纱布擦净体温表上汗液,与视线平齐读数并记录。

注意: 婴幼儿哭闹、吃饭、喝水、运动时不测量体温,应待婴儿平静后再测,或是休息30分钟后再测量体温。5.正确读出体温。

十、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

高热惊厥多见于6 个月至3 岁婴幼儿,惊厥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最多10 分钟),发作之后,神志清醒。用物: 仿真娃娃(可解衣扣)、婴儿床、75%酒精、棉球(签)、消毒纱布、水杯、木片(压舌板)步骤:

1、保持镇静,迅速将婴儿抱到床上,平卧。解开衣扣,采用物理方法降温(温水擦浴)。39℃以上者,用75%的酒精

加一半水,用纱布蘸着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

2、用拇指掐人中穴(鼻唇沟上1/3 与2/3交界处),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

小木片塞在患儿的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并保障通气。

3、惊厥发作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窒息或引起肺炎。

4、就近治疗,注射镇静及退烧针控制抽搐。

5、当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无需处理。处理发热时,严禁使用阿司匹林、退热片等退热药品,以防各种出血现象。

6、每隔2小时喂5~10ml白开水或糖水,一般24小时可退热。

十一、宝宝日常用物的消毒

1、消毒液擦拭法:地板、柜子、塑料、橡胶玩具等,静置10-20分钟

2、日光曝晒法(曝晒6小时):毛毯、床垫、被褥、床单、衣服、卡片、图书、毛绒玩具。

3、煮沸消毒法:奶嘴、奶瓶(将物品全部浸泡在水中,水沸后煮5~10分钟,中途加入物品必须重新计时)。餐具、服装(特殊玩具)。

篇2:婴幼儿心肺复苏

一、心肺复苏的定义

任何原因引起呼吸、心跳骤停时在体外实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以挽救垂危病人,有效开展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方法称为心肺复苏。

二、心肺复苏的普及意义

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后,循环终止。脑细胞由于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停止后4-6min,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因此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在常温情况下,心跳停止3S时病人感到头晕,10-20S后即可发生昏厥或抽搐;60S后瞳孔散大,呼吸可同时停止,亦可在30-60S后停止;4-6min后大脑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人体不同组织器官最长耐受缺血、缺氧时间: 1.大脑:4-6分钟

2.小脑:10-15分钟

3.心肌:30分钟

4.肝细胞:1-2小时

5.肺组织:>2小时。因此,为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以便心搏、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故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三、什么情况下立即实施急救

发生特大灾害或事故时,有人重伤、晕厥,首先我们要求救,看看周围是否有医生,或者懂医术的群众,如果没有,我们就要要求周围的群众拨打120求救,要指定一个人去打电话,再观察周围的环境,让病人远离危楼、地震发生的地方或者火灾现场,然后把病人带到硬板床上或者地上,不能在柔软的地方或者其他的物品上施救,病人安置妥当后先按住颈动脉看伤者是否有脉搏,判断病人有无意识、然后再轻拍病人两肩膀并呼唤病人,确定病人目前状态已经是:1.意识突然丧失

2.颈动脉搏动消失

的时候应该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四、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步骤(ABC)

A:开放气道:

1、使病人仰卧,松开领口、裤带和胸腹部衣服。

2、清除口腔内异物,把患者口腔打开,有异物就要取出,以免影响病人呼吸。

B:人工呼吸 :1:口对口吹气

2:口对鼻吹气

3:口对口鼻吹气(婴儿),成人每四到五秒钟吹气一次,每分钟12次,吹气量每次700到1100ml。做人工呼吸时用砂布垫着病人的口,因为不能确保病人有没有传染的疾病,以免引发交叉感染疾病。急救者一手掌尺侧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后仰,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鼻孔,以免气体外溢,吹完之后记得松开病人被捏住的鼻子,吹气时侧头看病人的胸腹有没有起覆。

C:胸外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成人为胸骨中下1/3处

婴儿和儿童的按压位置为胸骨下1/2处

2、按压深度:成人按压深度:4到5cm 儿童的按压深度:2.5到4厘米

婴儿的按压深度:1.5到2.5厘米

3.、按压速度:成人100次/分钟:婴儿>100次/分钟

儿童80-100次/分钟

4、按压与吹气之比:成人为30:2,儿童和婴幼儿为:5:1

要连续5个周期

按压时的注意事项:

1、确定按压的部位,急救者以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外,简单来说就是胸骨锅上的两个手指处。

2、按压时,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充分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的垂直接压胸骨,使之下陷3-4CM(儿童相对要轻些)

五、心肺复苏的终止

1、.有效

2.、有专业人员到场接替抢救

3、.抢救30分钟仍无效及已确定死亡者

六、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对病人做“心肺复苏”的时间越早,救活率就越高,因为大脑缺氧4-6分钟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以至死亡。进行心肺复苏时,急救一开始,就要连续进行,不能间断,直到伤员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或确诊死亡为止,而且确诊死亡之前不能以自己个人的观点而确定。

篇3:婴幼儿心肺复苏

1 病史与治疗

1.1 病史

患儿, 男性, 1岁4月, 因“溺水约7分钟, 心肺复苏后”于2008年12月20日入院。在来院途中患儿家属曾为患儿行简单心肺复苏抢救, 入院时全身紫绀, 意识丧失, 呼吸心跳停止, 瞳孔散大, 经气管插管, 简易呼吸器囊辅助呼吸, 胸外按压及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抢救治疗约1小时40分钟后心跳呼吸恢复转入本院重症监护医学科治疗。查体:体温不升, 脉搏 (P) 150次/分, 血压 (BP) 81/50mm Hg (1 mm Hg=0.133Kpa) , 呼吸 (RR) 55次/分, 见气管导管内有淡红色水性液涌出, 脉氧饱和度 (SPO2) 0.70, 立即给予接呼吸机 (Vela Comprehensive) 辅助呼吸, 模式辅助/控制 (A/C) , 潮气量 (VT) 6ml/kg, 呼气末正压 (PEEP) 2cm H2O (1 cm H2O=0.098 Kpa) , 吸入氧浓度 (Fi O) 1.0, 深昏迷, 瞳孔散大, 直径约7mm, 对光反射消失, 双肺满布湿性音, 腹部膨隆, 肠鸣音消失, 四肢肌张力减退, 生理反射消失, 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WBS) 10.8×109/L, 淋巴细胞 (L) 67.6%, 血红蛋白 (Hb) 82 g/L, 血小板 (PLT) 317×109/L;血钾2.13mmol/L, 血钠121 mmol/L, 血氯82.3 mmol/L;肾功能:肌酐 (CR) 80umol/L, 尿素氮 (BUN) 5.7 mmol/L, 二氧化碳结合力8 mmol/L;谷丙转氨酶89U/L, 谷草转氨酶241 U/L, 总胆红素2.34 umol/L, 直接胆红素1.16 umol/L, 总蛋白40.7g/L, 白蛋白27.9g/L;血凝四项:PT>120秒, APTT>120秒, FIB0.6g/L, TT>120秒;血气分析:PH值7.15, 动脉血压分压 (Pa O2) 40mm 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30mm Hg, 剩余碱 (BE) -12 mmol/L, 碳酸氢根 (HCO3-) 10.5mmol/L;血糖23 mmol/L;床边胸片:两肺片状及云絮状模糊阴影, 边缘不清。拟诊:淹溺、心跳呼吸停止-心肺复苏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胃肠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应激性高血糖、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

1.2 治疗

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 (由石药集团中诺药业 (石家庄) 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405110552) 抗感染, 头部使用颅脑降温仪重点降温, 甘露醇 (由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D11090901) 、速尿 (由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1105212) 脱水降颅压, 输红细胞纠正贫血, 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胃肠减压, 胰岛素 (由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0039998) 强化治疗控制血糖,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量出为入, 保证液体平衡。治疗半小时后, 患儿口唇仍紫绀, 呼吸费力, 45次/分, 脉氧饱和度0.85, 气管导管内仍可见有较多粉红色液涌出, 双肺满布湿性口罗音, 予上调PEEP至4 cm H2O, Fi O1.0, VT8ml/kg。1小时后患儿呼吸40次/分, 脉氧饱和度0.9, 上调PEEP至6 cm H2O。腹部膨胀明显, 胃肠减压未能引出胃内物, 予加用大黄水鼻饲 (方法:大黄5克煮水60毫升, 30毫升每天两次) ,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2小时后患儿呼吸35次/分, 脉氧饱和度0.92, 气道分泌物减少, 肺部口罗音减少, 上调PEEP至8 cm H2O。3小时后患儿呼吸30次/分, 脉氧饱和度0.95~0.98, 气道平台压20 cm H2O, 气道内未见分泌物溢出, 听诊肺部口罗音消失, 脉搏130次/分, 血压85/53 mm Hg, 复查血气分析:PH值7.25, 动脉血压分压 (Pa O2) 220mm 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35 mm Hg, 剩余碱 (BE) -6 mmol/L, 碳酸氢根 (HCO3-) 18.5 mmol/L。下调PEEP至6 cm H2O, 3个半小时减患儿指脉氧饱和度下降至0.92, 气管导管内开始有粉红色渗液增加, 肺部口罗音增加, 再次予PEEP上调至8 cm H2O维持, 调整后病情再次好转。此后逐渐下调Fi O, 至第2日患儿解出大量未消化完全食物粪便及淡水, 腹胀消退, Fi O减至0.45, PEEP8 cm H2O, 脉氧饱和度维持在0.95~0.98, 瞳孔缩小至3mm, 对光反射正常, 肺部无明显口罗音, 复查胸片片状阴影明显消退。继续抗感染, 大黄水鼻饲, 对症支持治疗, 呼吸机辅助呼吸, 逐步下调PEEP, 第4天患儿各项生命征稳定, 尿量正常, 四肢有活动, 处于浅昏迷状, 予行气管切开。无腹胀, 肠鸣音正常, 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呼吸机模式调整为压力支持为脱机准备。第6天患儿病情稳定, 成功脱机, 第7天开始行高压氧治疗痊愈出院。

2 讨论

淹溺是人淹没于水中, 水和水中污泥、杂草堵塞呼吸道或反射性喉、支气管痉挛引起气道通气障碍而窒息。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

2.1 关于PEEP

淡水的吸入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灭活, 肺顺应性下降, 肺泡塌陷萎缩, 肺容积急剧减少, 呼吸膜破坏,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即使迅速复苏, 肺损伤过程也会继续进展[1], 导致肺水肿、ARDS的发生。ARDS患者往往低氧血症明显, 大多数常规氧疗难以奏效, 而且病史率很高, 苑林[2]等统计病史率达到56.9%, 而机械通气是最主要的支持手段[3]。在ARDS机械通气策略方面, 保护性肺通气已成为共识,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儿童同样适用[4]。在最佳PEEP的选择上目前仍存在争议。适当的PEEP可使塌陷的肺泡充分开放, 增加功能残气量, 防止已复张的肺泡再次塌陷, 改善肺泡顺应性和气体交换, 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VILI) [5]。荟萃分析比较了不同PEEP对ARDS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ARDS早期采用PEEP>12 cm H2O, 尤其是>16 cm H2O时明显改善生存率, 提示对ARDS早期患者应采用较高水平的PEEP[6]。然而氧疗、呼气末正压及正压通气都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婴幼儿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与成人显著不同, 机械通气时, 年龄越小, 发生气压伤的危险性越大, 越高PEEP对于婴幼儿就意味着风险越高。有学者认为最适PEEP的值为能达到对患者治疗的预订目标, 而不是一些理论上的理想数值的最小值, Pa O2、动脉血氧含量, 氧输送增至可接受的水平, 不良反应最小, 中等水平的PEEP连同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将有可能具有最多的生理和临床的益处[7]。本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PEEP调至8 cm H2O时患儿的指脉氧饱和度明显改善, 肺部罗音消失, 气管导管内渗液明显减少循环稳定, 复查血气Pa O2>80 mm Hg, 达到改善氧合目标, 未在上调PEEP, 也取得良好效果。由此我们认为在婴幼儿ARDS患者PEEP的选择调整应以改善氧合为目标, 适当选择PEEP根据临床效果变化调整, 以达到最佳效果, 不要一味强调使用高PEEP去治疗, 这样有利于减少使用呼吸机的负面影响。

2.2 关于大黄

淹溺病人在溺水时往往会有大量水份进入胃肠道而导致严重腹胀, 加上缺血缺氧使肠道功能进一步受损, 急性胃肠道功能障碍早期缺乏特征的临床表现, 常常被其它临床征象所掩盖, 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肠道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 同时也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库”和“内毒素库”。一旦发生肠道功能不全, 则可引起肠道内产生的毒素入血增加, 细菌移位, 甚至导致脓毒症, 可诱发或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和其它器官功能障碍, 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8]。因此在治疗中应值得我们给予重视。研究[9,10]表明大黄能改善胃肠道的血流灌注, 保护胃肠粘膜屏障, 大黄对肠道内生态菌群有保护作用, 可清除组织内氧自由基, 阻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可影响大肠内容物内水的重吸收, 加强胃肠蠕动, 发挥导泻作用。本例患儿经过予大黄鼻饲后, 加强肠蠕动, 次日解出大量不消化食物及未吸收的水份, 有效的减轻腹胀, 减轻腹压, 改善了肠道功能, 减少内毒素吸收及细菌移位造成“二次打击”的机会。同时大量水份的排除, 减少了因水的吸收过多导致循环负荷加重、肺水肿、ARDS的可能, 避免了由于水份过多吸收后低渗导致溶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黄在淹溺病人肠道功能不全的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呼气末正压,大黄,溺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参考文献

王吉耀.内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164~1167

苑林, 张仁汉, 杨运彩.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及预后因素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7;9 (5) :368~370

Cardenas VJ Jr, Lynch J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 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6;18:8~12

钱素云, 刘娟, 郑明琼.2008版儿童严重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中华儿科杂志.2009;47 (5) ::349~351

Slutsky AS, Hudson LD. PEEP or no PEEP:lung recruitment may be thesolution[J].N Engl J Med, 2006;354 (17) :1839~1841

Barbaas CS, Dematos GF, Pincelli MP, et al.Mechanical wentilation in acuterespiratory failure:recruitment and high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arenecessary. Curr Opin Crit Care, 2005;11:18~28

Frederics Bengard, DanylY Sue. 刘玉村 (译) .现代重症监护诊断与治疗.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83~287

赖添顺, 郭振辉, 苏磊, 等.不同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犬小肠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20 (10) :611~614

陈德昌, 马丽琼, 刘绍泽.大黄对脓毒症大鼠肠道细菌及其移位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21 (1) :17~20

篇4:规范心肺复苏

判断心脏骤停常常以触摸颈动脉搏动来判断

有的医生在识别患者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往往采取触摸患者颈动脉搏动或用听诊器听心音,更有甚者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来判断心脏骤停,这样做大大地浪费了抢救时机。触摸患者颈动脉搏动此种方法来判断心脏骤停是以往判断心脏骤停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临床实践表明触摸颈动脉搏动往往有误差。研究表明如果把颈动脉检查作为心脏骤停的诊断手段,其特异性只有90%,敏感性 (准确认识有脉而没有心搏骤停的患者) 只有55%,总的准确率只有65%,错误率为35%。因此,目前不主张把时间过多花费在听诊及触摸颈动脉搏动上。为了争取抢救时机,提高复苏成功率,识别心脏骤停时间应在3-5秒,尔后即开始心肺复苏。因此,目前主张在拍打或摇晃,或呼唤患者无任何反应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研究还表明发生心脏骤停后抢救时间常为10分钟,也称为黄金10分钟。最佳抢救时间是最初的2-4 分钟,每延迟1分钟心肺复苏和除颤,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以7—10%递减。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术,复苏成功率可高达50%以上,如果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成功率仅为10%。如果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后6—10分钟内开始进行,复苏成功率仅为4%。如果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10分钟以后才开始进行,复苏成功率将是十分渺茫。可见迅速判断心脏骤停是十分重要的。

应正确选择开放气道的实施方法,以便保持呼吸道通畅

由于患者心脏骤停时,常常因舌后坠或呼吸道内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常常采用以下方法打开气道,并清除其口中异物 (义齿、分泌物等),使气道保持通畅。

仰头抬颈法

患者仰卧,救护人员一手置于患者前额向后向下压,使其头部尽量后仰,另一手将患者颈部向前 (上) 抬起,让舌根抬起,使之不压迫咽后壁,并清除其口中异物(义齿、分泌物等),使气道保持通畅。对于颈椎骨骨折者,不适合应用此方法。

仰头抬颏法

救护人员左手掌放在患者前额用力下压,使其头部后仰,将右手示指、中指并拢放在患者下颌处向上抬下颌,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向上抬动下颏时,避免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避免人为造成气道阻塞。对于创伤和非创伤的患者,均推荐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仰头抬颌法

救护人员在患者头顶侧,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抓住患者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袋下颌向前托起下颌,两手拇指将下唇下推,打开气道。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此,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

应规范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

当心跳停止后,应立即建立有效人工循环,最简单、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当胸外按压时,由于胸膜腔内压升高,在胸骨与脊柱间挤压心脏的机械效应和心脏的瓣膜系统(使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形成血流。换句话说,用胸外心脏按压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产生血流,使血液流经肺脏,配合人工呼吸,使氧合气体供应大脑及重要脏器,为细胞膜提供生成有效节律所需的部分能量。规范有效胸外心脏按压可基本满足心脑的血液供应,但是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些人的胸外心脏按压并不符合要求,根本无法建立有效循环,大大影响复苏效果。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为:①患者体位: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等平坦、坚实表面,头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适当抬高患者下肢,以增强回心血流量。②施救人员体位:施救人员应仅靠于患者胸部一侧,以保证按压的作用力能够垂直作用于患者胸部。③按压方法:施救人员将左手掌根部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处(患者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相交处),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平行,右手掌根部置于左手背部,两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保持两手根部平行及其手指伸直,使手指不接触患者胸壁。施救人员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两上肢肘部伸直(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平面垂直),凭借自身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背部肌肉的力量,有节奏地、垂直地向胸骨按压,压力以使胸骨下陷>5cm为宜,每次按压时掌根不得离开按压处。按压部位不当或用力过猛易引起胸骨骨折、气胸、血胸、肾裂伤、大动脉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故需特别注意。④每次按压后应完全解除压力,以往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研究发现按压频率较低会影响向前流动的血流量。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研究表明如此快速按压频率可恒定提高冠脉灌注压。按压与抬举时间应为1:1。单人按压者更换频率:2分钟1人,且更换时间<5秒。⑤按压与通气比: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都为30:2,即每做30次心脏按压,进行口对口吹气2次。其目的在于每分钟提供更多次数的胸外按压,从而为重要器官提供有效的血流灌注,使颈总动脉血流量增加1倍,心输出量增加 20%,而且不影响氧合和酸碱平衡。持续5个周期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或2分钟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后应检查心电及脉搏1次。为增加按压效果,可同时按压腹部,以提高胸腔内压力。⑥建立有效通气后,不再遵循30:2的心脏按压与呼吸次数的法则,仍应持续以至少100次/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通气次数为每分钟8~10次,每次通气维持1秒钟。⑦体外心脏按压有效指征为发绀明显减轻;瞳孔由大变小;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于 60mmHg左右。

有效的心脏按压可以使心脏排血量达到正常时的25—33%,达到维持生命的最基本要求。由于每次按压中断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建立足够的主动脉和冠脉灌注压,因此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按压过程中断。

应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支持

nlc202309031055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尽早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者球囊面罩行人工通气,有条件时可行呼吸机人工通气。值得指出的是气管插管在心肺复苏时是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呼吸支持的可靠方法,也是目前惟一能快速改善通气、氧供最有效的措施,气管插管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不管是采用人工呼吸、气囊面罩还是高级气道通气均应避免过度通气,给气量均应使胸廓抬起为度,也就是每次吹气历时1秒,潮气量为6~7ml/kg或500ml 内即可。在基础生命支持时,常常采用气囊面罩给氧,其实挤压气囊是有讲究的,在抢救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常挤压整个气囊,这样会导致过度通气,而且容易导致胃胀气。正确方法是? 如果应用1L大小的气囊,应挤压气囊的1/2-1/3;如果应用 2L 大小的气囊,应挤压其气囊的1/3,即可给予足够的潮气量。如果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应以8~10 次/分的频率通气,同时不应中断胸外心脏按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切忌过度通气,应使PaCO2维持在正常范围。过度通气可使颅静脉和颅内压升高,致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加重脑缺血;同时过度通气可致胸腔内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反而加重脑组织损害。如果采用低通气会引起组织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混合型酸中毒发生。因此,在通气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值,以指导有效呼吸支持。

应尽早行电击除颤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大约占心律失常的90%以上,而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惟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电除颤。除颤时间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关键,若能在心脏骤停发生后2~4分钟内行电除颤,同时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则复苏成功率可高达50%以上,而且患者多无神经系统损害。研究表明除颤的时机最为关键,每延迟1分钟除颤,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因此,一旦心电监测显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应立即进行电除颤。电除颤能源选择如果采用单向波型除颤用360J,采用双向波型除颤用200J,而且每次电击后不应检查心律,立即恢复有效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研究表明双相电除颤较单相电除颤能进一步降低除颤阈值。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心脏骤停时间超过4—5分钟的患者,应在除颤前做1.5~3分钟的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有助于将血液注入心脏泵内,将有助于提高电除颤的成功率,从而增加除颤恢复自主循环的可能。除颤后即刻胸部按压1~2分钟,有助于预防除颤电击后常见的低血压和心搏停止。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必须指出的是采用单次电除颤效果优于多次电除颤。但是在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人常常采用多次电击除颤的方法,而且电击后不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而是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心律,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延误了抢救时机。正确作法是给予一次电击除颤后不是立即检查心律而是立即继续进行按压/通气五个循环(大约2分钟) 后再次评估心律;如果心律仍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则立即行电击除颤。电击除颤后继续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可以提供体外自动心脏除颤的设备,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由计算机编程与控制的、用于体外电除颤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除颤仪。它能够自动识别心室颤动,并通过自动释放电流,刺激“紊乱”的心脏,使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终止,让心跳重新恢复到正常节律。自动体外除颤器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十分方便,为了便应用,目前自动体外除颤器都有语音提示和应用向导,十分简便。一些发达国家将自动体外除颤器已普及到家庭、影院、商场等场所,使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大大提高。我国也逐步推广应用,在一些公共场所如机场、饭店、会议中心、商场等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其应用步骤:①将自动体外除颤器放在患者身旁,打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电源开关;②解开患者胸前的衣服,裸露其胸部,擦干胸部皮肤;③按照自动体外除颤器应用提示,将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两个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左下胸及右上胸部皮肤上;④暂时终止心肺复苏术,此时仪器可以自动采集并分析心律,一旦明确患者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自动体外除颤器便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的方式,建议操作者实施电除颤;⑤要求现场的人员不可以接触患者,然后按下电击键实施电除颤;( 除颤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2分钟后再由自动体外除颤器分析患者心律。如果自动体外除颤器显示不需要电击,则继续行心肺复苏术;⑦如果自动体外除颤器显示需要电击,则按要求进行电击;⑧如果患者未恢复意识,应重复心肺复苏术及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交替应用。

基本生命支持的抢救顺序

传统的初级心肺复苏术顺序是A(开通呼吸道)-B(人工通气)-C(胸外按压),研究表明按照传统的初级心肺复苏术顺序实施成功率较低。近些年来常常借助“生命链”的概念来说明对心脏骤停做出迅速反应的重要性,所谓“生命链”,就是指决定心脏骤停转归或结局的若干决定性环节。“生命链”主要包括4个环节:①早期判断心脏骤停,启动医疗急救服务(EMS)系统;②早期心肺复苏;③早期电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由专业急救人员、医院急诊科医生和护士进行)。电除颤在整个“生命链”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因此,如果能够改变心肺复苏的顺序,可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实践表明心肺复苏的三个步骤中,首先是C,而B在允许的范围内可延迟,即CAB更实际些。但执行C不能代替B,如果有体外除颤设备,则首先要除颤,即按D-C-A-B顺序。

应规范给药途径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人工通气和心脏按压是基础的生命支持,其主要作用是以人工方式维持机体供氧并推动血液循环,以确保人体重要器官的最基本血液供应,在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合理的复苏药物应用则可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在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我们发现心脏复苏药物给药途径有人仍采用心内注射给药,心内注射给药往往终止体外心脏按压,延误了抢救时机,而且还容易损伤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因此不主张心内注射给药。复苏药物给药途径有外周静脉、中心静脉、骨内及气管内给药。尽管中心静脉给药药物发挥作用时间快,但是需中断心肺复苏术,操作复杂,易发生气胸、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因此,复苏时首选外周静脉给药。从外周静脉注射复苏药物,则应在用药后再静脉注射20ral液体并抬高肢体 10~20秒,促进药物更快到达中心循环。如果静脉通道无法建立,可行骨内给药。骨内给药穿刺部位常常选择胫骨前、髂前上棘、股骨远端等部位,骨内给药可以起到与中心静脉给药相似的作用。在紧急情况下,如果静脉或骨内穿刺均无法完成,可经气管插管,从气管导管中将药物滴入,其剂量应为静脉的2~2.5倍,稀释5~10倍,直接注入气管。

nlc202309031055

心肺复苏中仍主张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α肾上腺受体,提高动脉舒张末压,增加周围血管阻力,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和增加冠脉灌注压,防止动脉萎缩,增加心脏血液供应,同时它还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肾上腺素还能通过对β受体作用,增加心肌的收缩性并使心肌颤动的细波变粗波,利于电除颤。其应用指征是:心脏停搏、无脉性心律及经电击无效的室颤和室速。以往在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多主张增大肾上腺素给药剂量,当首次给予lmg肾上腺素无效,再给予3mg肾上腺素,若仍然无效还可再给5mg肾上腺素,每次给药间隔为5分钟。有人甚至提出按照每千克体重给予 0.1~0.2mg 肾上腺素的超大剂量用药方法,认为大剂量使用肾上腺素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心肌灌注压,增加脑血流量,还可明显提高心脏的复跳率。近些年来在心脏骤停的研究中,与标准剂量肾上腺素(1mg)相比,发现大剂量肾上腺素并不改善患者的存活出院率或神经功能,反而还可使复苏成功率下降,因此不主张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目前对肾上腺素推荐剂量为“lmg”,静脉注射或骨内给药,3~5分钟重复1次。仅仅在钙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过量时才可考虑应用较高的肾上腺素剂量。

在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仍首选应用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及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在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如果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在这2种药物选择上有的人常常首先选。择利多卡因。院前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存活出院率高于利多卡因,而利多卡因更易引起除颤后心脏停搏,因此主张首选胺碘酮,当身边无胺碘酮时才考虑应用利多卡因。胺碘酮可影响钠、钾、钙通道,并有阻断α和β肾上腺素能特性。在心肺复苏中如一次电除颤和血管活性药物无效时,立即用胺碘酮300mg(或5mg/kg)静脉注射,然后再次除颤。如仍无效可于10~15分钟后重复追加胺碘酮150mg(或2.5mg/kg)。注意用药不应干扰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终止后,可用胺碘酮维持量静脉滴注,最初6小时以lmg/min速度给药,随后18小时以0.5mg/min 速度给药,第1个24小时用药总量应控制在2.0~2.29 以内。第2个24小时及以后的维持量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况酌情减量。静脉应用胺碘酮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及心动过缓,而且低血压发生率往往与静脉注射速度有关,故静脉使用胺碘酮时注射速度不宜过快,并密切监测血压及心率。

应重视对血糖的控制

高血糖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十分常见,而且高血糖的存在往往预示预后不良。因此必须对这类患者密切监测血糖浓度,并加以控制,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其病死率,并能保护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应控制血糖浓度以不超过8mmol/L为宜。

来源:《中国医刊》

篇5:心肺复苏课件

一、教学理念

结合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我确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在实践操作中把实训室转变为“医院病房”;在学生角色上把学生操作转变为“护士操作”。先做后学,引入情境模拟,激励职业梦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处理

本次课心肺复苏术选自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学好此操作也为下一步学习给患者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次课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心脏骤停的病情判断,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反思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观目标:具有仁爱精神,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学习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3.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心肺复苏作为临床常用的一项急救技术,其操作步骤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此我将它列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在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生命安全的过程中复苏的有效性尤其关键和重要,因此我将正确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列为本次课的难点内容。

三、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学生,这一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关注现实生活,是伴随信息时代成长的孩子。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将利用利用微课、QQ群、微信群,扬优势、弥劣势,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教法

放手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良药,点拨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笔者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以激发兴趣为最大前提,启发诱导贯穿始终。通过视频播放,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引入课堂;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通过教师演示,强化感官刺激。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3.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反思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为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课后反思中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啃透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的目的,从而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4.课前准备

良好的课程离不开课前精心的准备。课前我制作微课并上传QQ群,下发导学任务书。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每组取自己的组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总结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准备的教具学具有:教材、护考辅导书、多媒体教室、模拟病房及心肺复苏的相关用物。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问题驱动(3分钟)

首先,我将播放一段社会热点新闻以此来布置工作任务,以任务促技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如果大家身在现场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们体验上课即上班,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求策略、展示目标(2分钟)

求知的欲望是前进的动力,明确的目标是努力的方向,所以此时我及时地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三)互动探究、感受新知(15分钟)

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一: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的病情判断?引导学生通过已学过的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进行类比思考,然后采用分组讨论,让各组选代表出来阐述讨论结果,如果不全面,教师加以引导,最终得出答案。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引导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其次,给出任务二:心肺复苏的用物如何准备?这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前提,此时让同学们先进行思考,选择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来给大家准备并进行介绍,以生教生,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讲解得到锻炼,赢得自信。

再次,继续给出任务三:心肺复苏有哪几个步骤组成?这也是本次课的重点问题,先让学生们通过微课总结出操作流程,在课堂中通过观小组讨论去探索、完善操作流程,以此学生们对操作流程形成了清晰的脉络。

(四)模拟演练、小试牛刀(15分钟)

学生熟悉了操作流程,此时已经跃跃欲试了,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先做后学,在复苏模拟人上进行演练,体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要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时,相互探讨,实现“做中学”;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实现“做中教”。在模拟演练中暴漏了很多问题,有利于下一步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示教,同时也为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做好了准备。

(五)示教训练、强化技能(50分钟)

由于护理专业的严谨性要求,教师的规范示教必不可少。接下来我将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进行完整的示教。由于心肺复苏中心脏按压的手法和人工呼吸的方法是本次课的难点问题,我将采用近距离演示的方法,同时把速度放慢,把关键动作进行分解的方法进行示教,从而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难点。以此学生不仅对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实践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强化了技能,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由于护理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所以接下来我安排学生们分组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进行组内互助探讨,如果解决不了,教师及时进行指导,把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在此过程中以先会带动了后会,也发挥了小组合作的能力,进一步的巩固了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接下来进行技能比武,看看哪位同学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由组员之间互相考评,升华练习气氛。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实时摄录视频,课下可以反复研究,强化技能,同时教会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通过本次复苏实操练习,同学们对护理工作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体验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责任感,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谈谈对护理工作的体会,适时进行职业情感渗透。课堂活动进行到此,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均已达成。

(六)小结评价、布置作业(5分钟)

最后我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予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选出技能之星、合作小组,并颁发荣誉奖章。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我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课,笔者将课堂活动设计着眼于学生职业的发展,情景设计推进学生能力的提升,紧密关联学生的专业,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模拟+实战”使学生加强了技能的培养,通过“诱导+练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灵活运用微课、QQ、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改进措施:把手机作为学习及拍摄工具来使用,还需进一步给予引导。

篇6: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的定义:是指对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可分为Ⅰ期心肺复苏和Ⅱ期心肺复苏。Ⅰ期心肺复苏又称基础心肺复苏或称现场心肺复苏,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包括开放呼吸道、人工通气和胸外挤压,其目的是恢复脑细胞供氧,促进脑功能恢复。

心脏骤停是突然的、没有预料的循环停止。主要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根据报告指出在4min内开始复苏者多能获救,而超过12min者几乎无一存活。有学者统计,在心脏骤停后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与获救机会的关系有如下规律:3min~3/4;5min~1/4;10min~1/100;12min~1/10000。因此,要求临床医生一定要分秒必争,及时判断和正确处理。有资料显示,4min内开始复苏,8min内接受决定性生命支持者出院率最高达43%。

心跳骤停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出血、触电、溺水、自缢、某些药物中毒等,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单位,其中医院外的猝死接近60%。因此院外的及时、正确的现场抢救复苏,可以降低病死率。复苏成功的基本要素

1、时间就是生命,跳呼吸骤停时间越长,复苏成功的希望越小。而心跳呼吸骤停大多发生在意外场合,所以重要的是现场及时的抢救,这是复苏最后能否成功的基础。

2、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CPR能否成功,还取决于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反应的速度和急救知识。

3、高效率的城市急诊医疗体系。CPR的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等。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RP)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A:开放气道(airway)B:人工呼吸(breathing)C:胸外按压(circulation)一.判断是否心跳呼吸骤停

1.当发现有晕倒伤者,应判断事发的地方是否安全并容易抢救伤者,同时迅速判断患者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

2.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叫:“喂,你怎么了”,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无意识者立即求救EMS系统。3.确定患者为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如大叫:“来人啊,有人晕倒,请打120!”等。

4.请来协助的人立即拨打“120”呼救专线电话。打电话者的注意事项:

1).伤者所在的位置(准确的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溺水,电击,出血、创伤等 3).伤者的数量,有多少人 4).伤者的情况,伤势如何 5).现场采取何种急救措施 二.放置正确体位

1.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上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昏迷体位:当患者有心跳呼吸,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时,其气道有被舌根堵塞和吸入粘液以及呕吐物的危险,故应将患者置于侧卧的昏迷体位。

畅通呼吸道方法: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托下颌法。

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颈部不要过伸。疑有颈椎损伤者,CPR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

2.伤者俯卧时,应把患伤者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移,避免向躯干扭曲,头、颈部与向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轴面上。三.开放气道

判断呼吸方法:眼看、面感、耳听;保持气道开放状态;观察5秒左右(不得超过10秒);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畅通;无呼吸者,立即人工呼吸。1.伤者无反应,取仰卧位后须打开气道,并清除口中异物,取下松动的假牙,解开紧束的衣领。

2.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若怀疑头、颈部有外伤者应用。

注: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3.仰头抬颏法:一只手放在伤者前额,手掌有力向后推,使头后仰90度,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颏骨向上抬起,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4.清除口腔异物的手法:右手拇指和其余4指夹持患者的舌和下巴,并打开口腔;左手食指沿口腔侧壁伸入至深部,随后移向另一侧,当手指回收时将异物勾出。严禁将手指从口腔下中向后插,以免将异物推向后方,增加清理难度。

手法打开气道的方法 1.仰面抬颈法 病人去枕,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颈部向上抬颈。

2.仰面举颏法 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颏外之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

3.托下颌法 术者位于病人头侧,两肘置于病人背部同一水平面上,用双手抓住病人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颏向前、头后仰,同时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

四.人工呼吸

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4、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每次吹气约1.5-2秒,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

5、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6、吹气频率:12~20次/min,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7、吹入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800~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注意事项:

1.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织物。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 2.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

3.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4.单人操作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简记法:单人15:2,每四个为一组;双人5:1)

5.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吹气一口(10~12次/分)。

6.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应先尽量清除。

7.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 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15-20次。

8.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如口香糖、假牙等。

口对鼻人工呼吸方法: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如: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做到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密包住。五.胸外心脏按压:

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2.按压方法:

(1).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2).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3).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4).按压频率:传统用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0.6:0.4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

(1).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4).出现自主呼吸;

(5).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小结:

1.判定:确定患者是否无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启动EMS系统; 2.气道:将患者安放在适当的位置,采用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颈法开放气道; 3.呼吸:确定是否无呼吸还是通气不足。无反应,有呼吸,又无脊椎损伤时,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无反应也无呼吸时,将患者置于仰卧位,立即开始15:2的按压/通气比率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时,查找咽部是否有无异物,如有异物立即清除。

上一篇:总想出去走走散文下一篇:十大未解之谜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