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公办专科大学

2024-05-05

青岛的公办专科大学(精选7篇)

篇1:青岛的公办专科大学

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Qingdao Technical College)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属高职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1年,前身是青岛教育学院;4月与青岛市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10月,学校有黄岛、市南、市北3个校区;设有8个二级学院,开设38个专业;有在职教职工760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800人。

2、山东外贸职业学院(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专门从事外经贸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4年的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职工大学,20合并成立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省商务技校、山东省服务外包泰安基地并入学院,山东省商务厅培训中心、山东省服务外包青岛基地并入学院,学院在美国设立华盛顿分校。

3、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Hotel Management)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青岛市首批品牌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的`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私立青岛商科职业学校,年在青岛商业学校和山东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基础上创办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4、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Qingdao Harbour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是一所由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4月,被交通运输部评为首批“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202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75年交通部投资建设的“青岛水运技工学校”,1978年更名为青岛港湾学校,1986年12月划归青岛港务局负责管理,2002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同意筹建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5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5、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Qingdao Ocean Shipping Mariners College)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是一所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教育厅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为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成立于1976年,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1980年,经交通部批准改为成人高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进修学院”。1983年经交通部批准,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20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20,顺利通过了由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的验收。

篇2:青岛的公办专科大学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省市共管、以市管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于10月在原青岛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成立,2002年4月与原青岛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原青岛市职工大学成立于1977年;原青岛教育学院成立于1951年,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童第周和国学大师陆侃如曾任学院早期领导人。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地处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青岛,2002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西路62号;北校区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巨峰路201号,处于著名的李村商圈。两个校区均位于青岛市市区核心位置,风景宜人,交通方便,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和就业。目前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

篇3:青岛的公办专科大学

有数据表明, 中国目前有2000多所各类大学, 近90%的大学为公办大学, 因此, 研究我国公办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中的权力特征, 进而讨论大学内部管理权力运行的应然趋向, 对推动高等教育良性发展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叙述方便, 下文中所指我国大学均为公办大学。

一、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权力特征

1.权力地位的主导性

作为舶来品的我国近代大学, 从最初建立就是由政府主导, 其日常管理也由学校行政体制控制。作为政府管理权限的延伸, 学校行政人员是行政权力的拥有者, 也是政府管理决策的执行者, 因此, 对中国大学而言, 行政权力从大学建立之初就在大学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新中国建立以后,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模式, 但本质上反映了政府行政体制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很多高等学校陆续建立了各类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用于加强大学的学术管理, 彰显学术权力, 但大学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学校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政府部门通过学校中的党政组织贯彻政府意志, 实施对大学各项事务的管理权力, 学术权力仅在行政权力的控制范围内对教师聘任、学位授予、职称评审等学术事务发挥一定影响。

2.权力运行的非受制性

利益是权力运行的目的, 又是权力运行的内在动力。权力的本质是对利益的保护和制衡。这看似悖论, 但其实反映出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应该具有边界, 即权力的受制性。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大一统思想, 其核心就是国大于家、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抑制个人利益和个体价值[1] 。

从我国大学发展史上看, 肇始于1898年的中国大学, 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上既有吸收与引进西方大学制度的痕迹, 更有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印记。清末的大学虽然移植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模式, 但由于受儒家文化的深层影响, 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 这些彰显学术权力的特征始终未能真正发挥出来。即便对今天的中国大学而言, 我们仍能感受到在其内部管理中, 嵌入其中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反映了政府集权管理高等教育的需要, 体现了党对各项社会事业统一领导的原则, 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大学行政权力的主导性地位, 更重要的是, 中国大学在没有监督、缺乏制衡的行政权力控制下运行, 行政权力的非受制性不仅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而且由于不能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 严重影响了教师群体的工作积极性, 降低了他们从大学内部管理中获益的可能性, 没有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 就难以有大学学术事业的长远发展。

3.权力组织的科层化

有学者指出, 大学是一个按照科层方式组织起来的教育机构。马克斯韦伯认为, 等级分明的科层组织制度比其他任何组织制度都更加优越, 科层组织在实现组织目标方面比其他所有组织形式更为有效。但大学权力组织的科层化是否始终能体现优越性呢?大学管理的科层化是随着大学功能的复杂化应运而生的, 随着社会对大学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 大学的功能日趋复杂。功能的复杂化将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 为使大学和谐发展, 必须有专门的行政管理组织负责协调矛盾、处理冲突。从本质上看, 大学的行政权力组织应该与学术权力组织协调配合, 而不是凌驾于学术权力组织之上。

对中国大学而言, 在传统的以中央集权和行政计划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下, 大学完全遵照国家指令办学。当行政权力完全主导大学的资源配置时, 必须有相应的组织结构与之对应, 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将有利于行政指令自上而下地迅速传达执行。因此,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科层化的组织结构更有效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行政权力对市场的调控乏力逐渐显现, 大学的发展必须对市场做出及时回应, 而能够做出这种快速回应的往往是大学权力组织的中下层。为使决策尽快做出, 从组织理论而言, 必须减少信息自下而上的传达环节。这就要求大学内部管理的权力组织结构扁平化, 管理权力分散化, 以便及时处理来自不同部门的信息数据, 快速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权力组织的科层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反而导致效率低下。

大学是由在进化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下而上的管理元素和在精心设计时就确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元素所组成的混合体[2] 。对中国大学而言, 科层制仅是自上而下管理元素的体现, 无法兼顾自下而上的管理元素, 特别是在科层制结构下, 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导致行政权力监督主体的缺失, 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更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二、我国大学内部管理权力运行的应然趋向

应该看到, 我国传统的集权制大学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弊端, 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水平大学内部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及时对我国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管理理念的转变

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 引入治理理论。英语中的“治理”源自希腊语“steering”, 具有“掌舵、操纵、指导”的意思。最早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我国学者毛寿龙认为:“治理既不是统治, 也不是行政和管理, 而是指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治理, 它掌舵而不划桨, 不直接介入公共事务, 只介于负责统治的政治和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之间。它是对马克斯韦伯的官僚科层理论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的替代, 意味着全新的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 因此可译为治理。”[3] 单纯的管理强调绝对权威, 强调管理主体的单一化, 强调行政权力自上而下的方式;治理虽然也需要权威, 但由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权威也多元化, 治理强调各方利益的协调整合, 作为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 治理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 其权力是多元和相互的, 而不是单一和自上而下的。因此, 运用治理理论实施大学内部管理, 将更加有利于协调大学成员的各方利益, 调动大学成员、特别是教师群体管理大学的积极性, 让学术权力在大学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促进大学的和谐发展。

2.管理权力的分散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大学管理理论, 其实质在于大学内部管理权力的转移和重新分配。客观上讲, 大学的每一种组织角色和身份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诉求, 政治组织为体现国家的主权和意志, 追求的是统一和协调;行政组织为保证政策的贯彻和施行, 追求的是等级和服从;而学术组织为保证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追求的是学术和自由。各组织在运转过程中, 必将产生矛盾和冲突, 而权力过于集中, 不利于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大学组织的均衡发展是利益各方争取权力、共同协商、互相博弈的结果。由于大学权力主体的多元化, 为协调利益各方, 必须将管理权力分散化:在纵向上, 将管理权力逐级下放, 形成校、院、系三级管理层次;在横向上, 明确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各自地位, 相互合作。随着许多大学推进的学院制改革, 大学内部的中下层管理机构的设置趋于合理, 一些大学尝试建立了学校董事会, 对传统大学的集权式管理是一个有效突破, 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师代表大会、学生会组织在许多大学内部都已设立, 关键是要使这些机构和组织获得大学管理的相应权力, 进一步增加大学的基层决策和分散决策的作用。让不同利益群体参与大学的决策和管理, 将有助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避免不同利益群体因相互间的分歧而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冲突增加势必导致大学管理的内耗和运行成本的加大。

3.管理权力的制衡

管理权力的分散化在满足利益各方诉求的同时, 可能也会造成权力各方各自为政, 产生新的冲突, 造成部门权力利益化, 严重的将导致权力寻租现象。因此, 大学施行分散化管理模式的同时, 必须要对各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这就是权力制衡原则。权力制衡要求明确大学内部各种管理权力的边界和归属, 避免职能交叉, 责权不清, 利用权力制约权力, 利用权力监督权力。让权力之间、利益之间、职能之间、决策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挑战、相互牵制、相互监督, 从而使分散化管理能够散而不乱。权力制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 要让独立的权力受到挑战, 则权力自然会受到制衡。例如美国大学中校长是首席行政长官, 具有很大的学校管理权限, 但校长一般由学校董事会遴选和任免。校长的权力来自董事会的委托和授权。董事会要求校长每年提交年度报告, 监督校长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在董事会内部, 为防止个人权力过大以及保证董事会成员之间有效的监督, 一方面董事会成员有一定的数量要求:美国许多公立或私立大学的董事会成员都在40人以上。例如普林斯顿大学董事会有40人, 宾夕法尼亚大学董事会有56人。另一方面, 董事会成员有一定的组成要求, 许多成员来自校外, 多是政府官员、企业经理、教育工作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 甚至可能还包括校友、少数民族以及妇女代表等社会普通阶层的各方人士。董事会的数量要求和成员组成多样化将使董事会成员在互相监督和协商过程中, 为大学的发展做出客观、科学的决策。

其次, 要使权力受到制衡, 必须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权力与利益密切相关, 利益之所以重要, 根本原因在于资源的稀缺。谁拥有了稀缺资源, 谁就会获取一定的权力。如果能让稀缺性资源在大学内部进行多元、交叉配置, 就会使利益受到牵制, 作为大学系统而言, 各组织之间、各群体之间就必然相互依赖、合作、协调、监督。

管理权力的制衡有助于形成大学决策的民主化, 有效避免权力运行中的无边界倾向。在西方许多大学中, 尽管学术权力占据主导地位, 但不受牵制的学术权力可能导致传统的大学责任观, 即大学仅是人才培养和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受到牵制的学术权力将引导大学从单一的学术责任走向广泛的社会责任。同时, 行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 也不断受到学术权力的挑战, 大学在强调社会功能的同时, 毕竟要彰显其学术功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制衡, 防止权力任何一方由于绝对化而导致的大学发展失衡。

4.管理方式的权变

“权变”的含义是权宜应变。权变原则要求大学管理者根据不同的管理环境和条件, 选择符合实际的管理行为和方法。权变原则体现了动态管理的原理, 不可能存在一种能适应任何管理环境和条件的管理机制[4] 。我们强调中国大学要逐渐从集中的刚性管理机制, 转变为分散的多元管理机制, 从行政权力主导的科层管理结构, 转变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彼此监督的非科层管理结构, 其实质就是权变原则的要求。因为与集中模式的稳定和刚性相比, 分散的大学公共管理模式是一种动态和权变的模式。一是, 大学必须对开放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及时收集和做出反应;二是, 大学内部成员具有多样性和流动性;三是, 大学作为非盈利性机构, 与公司企业不同, 它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以上这些都要求大学内部管理跳出官僚科层模式的框架, 看到大学本身的易变、无序、流动特性, 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权力配置、组织架构等方面遵循权变原则, 使大学内部管理更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从而保持大学发展的活力。

当然, 权变原则并不是否定刚性管理, 即便是非科层组织模式, 也要有刚性管理的一面, 否则必然造成管理的各自为政, 不利于合力的产生, 影响大学办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学管理要刚柔并用, 发挥柔性的灵活和刚性的效率。

中国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对大学功能的发挥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 传统的计划指令性的运转方式已被打破, 原先只是一项事业的高等教育, 早已具有了产业特点。大学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的科学研究是否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是否具有市场价值, 这些都是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的“去行政化”并非否定大学的行政管理及其作用, 而是希望大学尽早摆脱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使行政权力、学术权力都得到彰显, 避免大学公权力的异化, 从而增强决策过程的市场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参考文献

[1]赵发旗.论大学制度的外部变量[J].高等教育研究, 2011, (1) .

[2]罗纳德, G.埃伦伯格.美国大学的治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58.

[3]毛寿龙.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7.

篇4:成都公办专科学校排名专科大学

10、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11、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12、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13、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14、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15、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16、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7、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18、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19、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篇5:山东济南有哪些专科大学公办

简称“山东医专(SDMC),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是一所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被确定为山东省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篇6:青岛的公办专科大学

学校有8个教学系,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2个教学部,工程训练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核工程与核技术实验教学中心3个中心,开设45个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学院有4个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建设项目1个,四川省级教改立项2项,四川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5项,四川省级精品课程5门,四川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近100项。

学院在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国家实验室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建立实习及就业办事处,利用中国核工业平台向核电站及核工业系统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奖学金、与近百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

篇7:大学专科生应付方式对自尊的影响

自尊的英语单词self-esteem, 估计、评价的意思。美国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最早提出了自尊的公式:自尊 (self esteem) =成功 (successs) /抱负 (pretension) 。他认为, 个体的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决定了他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本次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大学专科生的自尊水平, 并探讨应付方式是如何影响自尊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某院校的大学专科生为研究被试, 采用整体随机取样的方法。通过对600名被试的问卷调查, 获得有效问卷有532份, 有效率达89%。其中男生251人, 女生281人。

2、研究工具

(1) 应付方式问卷。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2;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94, 0.810, 0.597, 0.601, 0.658, 0.636。

(2) 自尊量表 (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2。

3、实施过程和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将两个量表装订成册发放给被试, 以匿名的方式, 现场作答并收回。调查所获数据,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1、自尊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注:*p<0.05, **p<0.01, ***p<0.001

从表1可以看出, 在自尊水平上, 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差异 (P<0.05) 。进一步进行主效应分析, 结果发现:男生在自尊水平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在自尊水平上的得分。

2、应付方式与自尊的相关分析

注:*p<0.05, **p<0.01, ***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 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与自尊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应付方式的自责因子与自尊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

三、讨论

男生和女生在自尊水平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自尊水平上, 男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的得分。与本研究结论类似的有:段桂英在《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一文中得出的结论是:在内隐和外显自尊方面, 女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原因:首先, 男生受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的影响, 会对自己作为大学专科生的学历层次做出评价:自己在大学生这个行列中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相应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此外, 男生会更多的考虑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 这些想法也会造成他们的自尊水平比较低。

从应付方式与自尊相关分析可以了解, 大学专科生的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对自尊有正向预测作用;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因子与自尊有负向预测作用。岑延远和郑雪的研究结果显示: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往往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些积极的应付方式, 而自尊水平低的个体则多采用自责、退避和幻想这种消极的应付方式。分析其原因:高自尊的学生, 有较高的自我认同, 因此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 相信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即使在解决过程中遇到一些拦路虎, 也不会马上选择逃避、放弃, 而是通过向别人寻求帮助等积极的应付方式来解决问题。相反, 低自尊的学生, 自我认同不够, 遇到问题时会采取自责、逃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

四、结论

大学专科生父亲教养方式与应付方式的关系表现为:大学专科生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对自尊有正向预测作用;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因子与自尊有负向预测作用。

摘要:以某专科院校600名在校学生为被试, 进行应付方式与自尊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专科生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应付方式与自尊的关系表现为: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与自尊呈显著正相关;应付方式中的自责因子与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专科生,应付方式,自尊

参考文献

[1]R.S.Lazarus, Folkman.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84.141.

[2]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Vol.1) New York:Holt.

[3]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9.

上一篇:薪酬实训报告下一篇:外企工作英文邮件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