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教育

2024-05-21

五项教育(通用8篇)

篇1:五项教育

“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学习心得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本人按照活动要求,认真学习了“五项教育”“五项反思”相关材料,结合县委办的总体部署,对照自我,重点从党性观、价值观、组织观、法纪观和群众观五个方面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刻反思,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加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

“我是一名党的保密干部,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我郑重承诺:对党绝对忠诚,对保密事业绝对负责,自觉遵守纪律,严格保守秘密,忠于职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随时准备为党的保密事业牺牲一切。”这是保密干部 的誓词内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保密干部,首先要加强对党党性观念的认识,必须对照入党誓词和保密誓词,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在日常工作中要坚决摒弃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计个人得失,不存私心,讲究奉献,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自己的权利义务,多想想“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坚守崇高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一名对党忠诚、群众满意的合格党员。

(二)端正价值观念,坚持爱岗敬业

价值观,简单的说,是对周围人和事的看法和评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本人虽然在保密岗位工作近30年,工作一直兢兢业业,但有时也存在抱怨工作待遇不好的观念,缺乏安贫乐道的思想,造成自己工作没有动力、缺少激情,没有去及时学习、钻研新的业务知识,满足现状,对业务知识的掌握求精求深不够。今后将着重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政治上更加成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工作更加热情,爱

岗敬业,勤奋刻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组织观念,牢固纪律意识

县委办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全体干职工共有的栖身之

所,每个人都把县委办当成自己的家。作为一名的党员,一定要把增强组织观念、强化组织意识作为日常必修课。要信任组织、忠于组织,始终对组织充满感恩之心。要服从组织,严格自觉遵守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的各种安排,始终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在行动上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服从党组织的分配,执行党的决议,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检查,任何情况下都按党章办事,即使在最困难、最危险、甚至威胁到自己生命的情况下,也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发扬敬业奉献精神,增进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服务意识。

(四)加强法纪观念,牢记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党员干部的道德底线,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

要求、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近年来,全国查处的一批违法违纪领导干部,教训深刻,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法纪意识淡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有的同志犯案后才说自己意志力不强,被金钱美色所惑所俘,守不住底线,说侥幸心理是其走向罪恶的推进器。“守不住底线”就是守不住遵纪守法这个道德底线。“侥幸心理”,就是以为伸手不会被捉,法纪管不到自己。可见,丧失了法纪意识,也就丧失了走向违纪犯罪道路最后一道防火墙。一个人理想信念丧失了,权力观扭曲了,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但我想,只要个人脑子里还有一点法纪意识,他还可能会压住自己的想法,收敛自己的行为,遏制自己的贪欲。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地增强法纪意识,才能做到慎独,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作为一名保密干部,有时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机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会走上邪路和歪路。但也必须把遵纪守法作为工作准则,时刻警醒自己。时刻记住:“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的古训。

(五)强化群众观念,提升公仆情怀

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党永远立於不败之地的根本。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视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视群众需要为第一选择、视群众利益为第一责任、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要始终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和群众有共同的利益追求,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主要内容是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人民群众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又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我们不仅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始终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创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去破解发展的难题。真正做到体察民情、倾情奉献。

篇2:五项教育

一是加强党性观念教育,就是要明确党的性质,强化党员意识,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增强党性观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是要端正价值观念,就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明辨是非善恶、黑白美丑,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三是强化组织观念,就是要对党忠诚,听党的话,服从组织安排,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四是增强法纪观念,就是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做到自警、自省、自律、自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本色。

篇3:五项教育

一、“五项全能”比赛发展现状

“五项全能”比赛是专门为培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而举行的一种综合性赛事。该赛事经过不断发展, 逐步推广到全国多所高校。教育部在高校“五项全能”比赛的基础上于1999年开始每两年一届举办“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 将该项赛事的影响力和赛事水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赛事。

“五项全能”比赛的内容随时代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最初比赛包括演唱、钢琴演奏、舞蹈表演、书法、朗诵五项内容。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比赛内容发生数次调整, 有了很大不同。到2013年第二十五届“五项全能比赛”的内容是: (1) 声乐; (2) 钢琴; (3) 钢琴弹唱; (4) 舞蹈; (5) 合唱指挥。

二、音乐教师教育新形势下对“五项全能”比赛的反思

(一) 比赛应更加突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也已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 明确提出了“尊重艺术, 理解多元文化”的总目标。“五项全能”比赛作为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指向性赛事, 应脱离专业表演人才培养模式, 从“突出师范特点, 体现多元文化, 改革设项内容, 完善比赛形式”上去充实和拓宽比赛的内涵。作为一名合格的未来音乐教师, 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人才的神圣使命。在教学中, 基本任务是要教会孩子们欣赏、享受音乐, 了解音乐及其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最终目标是刺激个体的音乐创造性和独立性,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对师范生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项全能”比赛要为同学们提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比赛项目, 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落实音乐的多元文化特性。

(二) 比赛应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在的“五项全能”比赛的内容是钢琴独奏、声乐演唱、弹唱、舞蹈及合唱指挥。这些比赛项目都对提高音教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较高的音乐综合素质并不等同于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需要的整体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 音乐教育师资人才应工作岗位的根本需求正逐步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对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求提升, 对基础音乐教育岗位的人才需求从只注重音乐表演技艺向既注重音乐表演技巧又突出综合知识水平发展。当今世界是知识大爆炸时代, 然而许多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多元的文化世界缺乏认知, 知识结构单一, 视野狭窄。因此, 作为准教师, 应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 启发性教学,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培育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三) 比赛应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项全能”比赛引入了竞争机制, 培养了参赛者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音乐水平、音乐修养和教学能力, 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 在培养、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同时, 也为毕业后的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比赛给予的这么多益处只覆盖了少部分专业成绩拔尖的学生, 大部分成绩平平的学生都没有参与到比赛中来。他们不参赛的理由是:获奖的名额有限, 自己专业不突出, 担心获不到奖被同学笑话。这其中也不乏成绩较好而缺乏自信的同学。正是由于这样, 比赛中应多设立一些鼓励性的奖项, 吸引大部分的学生主动参与比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起到对所有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带动作用, 这也是教育心理学中常提到的激励手段。即通过外部环境 (奖励等) 刺激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 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 从而引起学生内在的心理动力。在这种动力的策动下, 产生主动参与比赛的行为, 其行为的指向是达到学习目标,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质量。当目标达到后, 经反馈又强化需要, 产生更为强烈的行为动机, 如此周而复始, 延续不断, 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音乐教师教育新形势下对“五项全能”比赛的发展建议

“五项全能”比赛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 其比赛项目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而变化着, 但始终变化不大。面对着新世纪国家对合格音乐教师的新要求, 笔者将“五项全能”比赛的五个项目调整为:“声乐”、“钢琴”、“弹唱+舞蹈 (包括即兴伴奏或即兴舞蹈编排) ”、“合唱指挥 (加进器乐指挥) ”、“模拟课堂教学 (包括教育机智考察及综合知识问答) ”。为了增加比赛的公平性, 除了将比赛按年级分组外, 还应在每个年级规定一些相同难度的比赛内容供学生选择, 也可以让学生在规定内容以外自由选择, 评分时根据难度指数适当的加分或减分。

(一) 声乐与钢琴

对声乐与钢琴比赛的构想主要体现在曲目选择方面。据调查, 学生在参加比赛时大部分都会选择外国咏叹调等难度较大的曲目, 一味追求技巧训练, 忽视了本土音乐文化的学习。笔者认为, 在曲目上应建议学生以演唱中国作品为主, 世界名曲为辅, 这样不仅使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得到传承与推广, 同时也使高校的培养方向与国家的教育目标接轨, 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比赛不但要在内容选择上更加合理, 在算分上也应该更科学。据调查了解, “五项全能”比赛每年的获奖选手中多半都是钢琴专业方向的学生,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声乐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本科的短短几年间很难将钢琴练习到功底深厚的程度, 而钢琴专业方向的学生则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演唱水平提升到比较高的程度, 这样的差异是由于专业性质的区别, 所以比赛很难一开始就让所有的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使比赛更加公平, 笔者认为是否能以参赛者不同专业方向进行打分, 例如给声乐的学生打分, 其声乐分数所占比例要大于钢琴;同样钢琴方向的打分也是如此。这样的打分对于学习声乐专业方向的学生会更加公平, 更能增加学生自信, 激发参与比赛的兴趣。比赛中应多设立一些鼓励性的奖项, 吸引大部分的学生主动参与比赛, 起到对所有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带动作用,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也是教育心理学中常提到的激励手段。

(二) 弹唱+舞蹈

“自弹自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 是毕业生在实际教学工作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 应该得到较多重视。这里将原有的“弹唱”与“舞蹈”两项合为一项的目的, 是由于四分钟的成品舞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舞蹈在比分上也应该只占很少一部分, 因而被附加在“弹唱”项目里面。在比赛完自备的弹唱曲目和舞蹈之后, 还应加进即兴表演。由于本科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 所以可以在钢琴即兴伴奏和舞蹈即兴编排中自主选择, 即兴伴奏由学生在规定的伴奏曲目里抽签, 曲目的难度应依据学生们平时掌握的程度而定。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将极大的增加毕业生在实际教学中的魅力。即兴舞蹈编排则由学生根据评委所给音乐即兴编出一个组合或一个小段, 使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天赋。这样的即兴表演, 可以让选手临场发挥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赛在内容上也更加充实, 更能突出展现选手的能力。

(三) 合唱指挥

合唱指挥中, 应该扩大比赛的涉及面, 加进器乐指挥, 考察学生组织小规模乐队合奏的能力。做这一构想是基于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 基础音乐教育普及, 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一门器乐, 用来培养兴趣, 陶冶情操, 所以很多城市的中小学都组建了校内小型乐队, 培养孩子们个人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也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我们的教师教育应该与中小学需求对口, 培养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合格教师。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本技能, 在校能成为全能学生, 毕业后则是优秀的全能教师。

(四) 模拟课堂教学

作为师范毕业生以后的工作更多是教师这一岗位, 而如今教师这个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基础技能, 是很难胜任的。“模拟课堂教学”包括了教案设计、专业技能运用、板书、五线谱绘制、PPT制作、普通话、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课堂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内容, 同时还要看选手是否在教学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在实际比赛中, 我们的操作方法也比较简单易行, 例如, 初赛时, 由于参赛人数较多, 每一位参赛选手在六分钟时间之内简要展示自己一堂课程的设计思路, 评委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评价学生展示的成果:

1.了解学生。这是上好整堂课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内容的选择。教 学目标的设计是整个六分钟展示中的核心 部分;

3.教学形式的设计。这一环节是比赛 中学生展示的亮点, 也是评委考查的重点;

4.PPT制作。考核学生计算机掌握的熟 练程度。

决赛时人数较少, 可给每位选手二十分钟讲自己设计中最精彩部分, 现场进行“模拟课堂教学”。此时评委可从教案设计、专业技能运用、板书、五线谱绘制、PPT制作、普通话、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课堂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及选手是否在教学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等诸多方面去评价打分。“模拟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实际操作性较强, 因此, 对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实际操作经验和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很高。如果能将这一项目纳入“五项全能”比赛, 那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将很快适应及胜任中小学的教学工作, 真正做到专业对口。

在这项比赛的后面还可以增加两项附加内容:第一, 课堂突发状况即兴问答。由评委当场提问, 关于课堂上出现某一突发状况教师要如何解决。这一项附加内容就是考准教师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即教育机智。这也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质。第二, 综合知识问答。在这样的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中, 师范生需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 这也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职业要求。“综合知识问答”就能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觉收集大量音乐以外的知识,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 这样才能在激励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四、结语

以上这些构想是为了“五项全能”比赛更能体现出“全能”, 培养高质量的师范专业生, 满足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对合格教师的需求, 提升教育水平, 提高国民的音乐素质;其次也是为了让“五项全能”比赛发展成为国内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首要大赛, 将比赛推广普及到各个高校, 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甚至可以将比赛发展成为能与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直接挂钩的项目, 作为评价音乐教师是否有从业资格的依据。但这些仅仅是笔者对“五项全能”比赛发展的一些构想, 是否科学可行, 还有待实践的论证。

参考文献

[1]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人学出版社, 2004.

[2]褚灏.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篇4:五项教育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五项教育 诚信 资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25-0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优劣,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意义。2007年国家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完善了对高校这一“特殊的群体”的资助工作,确保了受助学生的就学问题。学校构建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勤补免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切切实实解决了家境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然而,近年来,一些受助大学生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的行为,引发了高校对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受助大学生感恩缺失的表现,从突出“五项”教育,强化资助育人功能入手,探讨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思路,构建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高校受助大学生感恩缺失的现象

在国家大力实施资助政策之后,绝大多数受助学生都能够常怀感恩之心,铭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以实际行动做出回报。但是,一部分受助学生没有感恩意识,缺乏感恩的行动。[1]其表现为:一是对国家资助之恩不知回报,把国家给予的各项资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二是受助学生不理解父母,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个富裕的家境;三是不知感激教师教诲之恩,对学校提供的生活条件抱怨,对勤工助学岗位挑肥拣瘦;四是对爱心人士的关怀和援助之恩表现得比较冷漠,没有回报意识,更没有通过发奋进取,刻苦学习,以取得优异成绩的实际行动等方式来回报他人和社会。

二、发挥“五项”教育作用,诚信立业

(一)强化爱国教育,树立励志信念

每学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坚持开辟困难学生绿色通道,帮助他们顺利入学,并积极向他们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等相关资助政策,使他们深切体会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学校在平时的勤工助学工作中,坚持对学生的工作质量进行量化评比,奖优罚劣,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每年通过召开经济困难学生座谈会、立志成才研讨会,举办“自强之星”报告会,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团日活动等方式,大力开展贫困生的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及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受助生正确看待国家和社会给予的资助,把国家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怀化为自己成才的动力,砥砺前行,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二)突出感恩教育,常怀感恩于心

近年来,学校每年都开展诗歌朗诵会和演讲赛,举办感恩短剧和歌舞晚会等活动,以不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做好受助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感恩社会,及时还贷,保持其发奋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学校设立了“牵手”励学金和“东兴茂”奖,为受助学生代表现场颁发励学金和奖金,使受助学生懂得这里凝结了东林校友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学校是东林学子的精神家园,是一代代东林学子感恩诚信、知情重义、放飞理想、振翮远翔的摇篮。在感恩演讲会上,受助学生表达了个人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并立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和社会;学校则向广大贫困生发出《感恩常怀于心,践诺长驻于行》的倡议书,鼓励教育受助的学生永远不忘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无私关怀,珍惜学校的教育资源,努力成才,积极反哺和回报社会。

(三)推动诚信教育,创新内容形式

近几年来,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宣传活动,相继举办第五届“青春·理想·希望”之“诚信在我心”演讲比赛,2012级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讲座。通过普及信用知识,教育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们诚实守信,诚信还款,以此促进学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对学校“感恩·诚信”主题推进式教育的响应。学校还以理财知识为重点,寓诚信于理财知识中,围绕贷款毕业生最为关注的“利息计算、如何还贷以及珍惜个人信用记录”等问题在2012届贷款毕业生中开展诚信理财教育,受到了贷款毕业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暑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省内外农村及边远地区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里进行了调查走访,努力实现“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切身利益。

(四)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辅导。每年五月,学校坚持组织“五.二五心晴日”活动,开展启迪心灵、感悟人生心理健康教育节,邀请省内有影响力的五位知名心理专家为学生带来了五场心理讲座。讲座内容涉及“现代精神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疾病的识别与诊断”、“幸福人生,尽在我手”、“塑造阳光心态,完善人格基石”、“职场与恋爱中的九型人格”等,为学生们播放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星尘》、《美丽心灵》、《放牛班的春天》、《蚁族的奋斗》、《与时尚同居》、《勇敢的心》等优秀电影作品,将抽象的心理学原理融入一幕幕感人、温情的画面中,耐人寻味的结局拨动着学生们的心弦,学生的心灵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洗礼和启迪。学校还以类似话剧的形式向在场的学生们展现关于“爱”、“友谊”、“化解矛盾”、“青春励志”等主题,再现了当代大学生活中的种种心理形态,演绎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校园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了对生活的体验,领悟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典型事例宣传教育的力度,确立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使受助生从身边榜样的身上得到启迪,从而能以健康和上进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勇于挑战自己遇到的逆境。

(五)强化自身教育,培养学生典型

学校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先后评选出了包括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在内的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东林励志之星”。这些获选者都得到过国家、学校或者社会的资助,他们怀着感恩之心,顽强拼搏,执著进取,以超越常人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努力追逐梦想,成就自我。他们是优秀学子的缩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中不畏艰难、勤奋学习、勇于进取的先进典型。在“东林励志之星”中,有少数民族学生代表,有投笔从戎、退伍复读的学生典型,还有热心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有被北大录取为免试的直博生,还有克服身体残疾取得骄人成绩的学生。他们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优秀意志品格,为学校广大学子树立了榜样,是学生们身边的楷模。

三、坚持“四个结合”,完善全方位诚信教育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诚信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一是诚信教育与新生入校的教育工作相结合;二是诚信教育与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三是诚信教育与受助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相结合;四是诚信教育与受助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通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诚信教育工作,使诚信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诚实守信日渐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使诚信的氛围始终弥散于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增强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学校设计制作了大学生诚信记录卡,平时要求各院系注意收集,随时记录受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把学生诚信记录卡一并装入毕业后的学生档案,以此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素养。[2]在每年毕业生实习返校后,我们都要举办贷款毕业生说明会,鼓励他们提前还贷;对暂时没有能力还款的学生组织他们填写还款承诺书,教育他们诚信还贷。这些活动的开展,完善了学生资助工作诚信教育体系,确保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目标的实现,推动着我校教书育人事业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涂德祥.资助体系下受助大学生的感恩缺失与教育重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31-35.

[2] 黄国彪.高校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6):45-46.

[3] 张娟.大学生权利保护与救济现状[J].大学教育,2014(1):19.

篇5:开展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

湖南省双牌县委书记苏小康主持开展“五项教育”“五项反思”专题讨论,双牌县领导魏和胜、宋振平、唐冬华、唐彦、吴国政、李长于、唐晓波、秦小国、刘建华、刘洁参加讨论,交流了各自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会上,双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国政宣读了《关于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大讨论活动的工作方案》。

讨论中,各位领导深刻反思和吸取“衡阳破坏选举案”教训,开展“五项教育”“五项反思”专题大讨论,围绕党性观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组织观念教育、法纪观念教育、群众观念教育“五项教育”和深刻反思是否存在立场不坚定的问题;是否存在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问题;是否存在党纪法纪观念淡薄的问题;是否存在明哲保身、好人主义的问题;是否存在正义良知缺失的问题“五项反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魏和胜强调,各党员干部要讲党性,切实维护大局;要讲纪律,切实维护法律尊言;要讲和谐,切实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要讲原则,切实维护集体权益。

范文网

讨论会上,县委书记苏小康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开展了自我反思,他指出,“衡阳选举案”的发生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政治敏感性差、认识不足,对党的责任感缺失、法制观念谈薄、正义感缺失,自身素质能力有待提高。

苏小康说,各位领导在讨论会上积极发言,结合双牌实际谈体会、谈想法,效果非常好。他要求全县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教育,增强党性观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端正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要强化组织观念,牢固树立纪律意识,保持党的优良传统;要增强法纪观念,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他强调,下一步全县领导干部要通过“衡阳选举案”,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深度剖析、认真深刻反思,促进下一步工作中有所改进。要保持政治定力,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一名政治上过得硬、思想上守得住红线的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群众观念,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篇6:学校“五项”教育制度

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强化学生文明礼貌的教育养成,培养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青年,我校以“励志成才”计划为主体,着重从感恩、诚信、励志、勤俭与心理健康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五项教育:即以国情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树立多元化理念为重点的名族团结教育,以学习法律知识遵循法规校纪为重点的遵纪守法教育,以加强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的文明行为教育,以感恩教育为重点的励志成才教育。

一、三个结合一是引导与帮助相结合,二是典型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三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团学组织建设,二是加强学生骨干培养,三是加强思想观念的融合,四是加强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三、五项教育

1.法制纪律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感恩汇报教育:开展感恩主题活动,教育学生不忘父母师生养育教导之恩、牢记别人帮助之德,培养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意识。

3.自我完善奉献社会教育:引导学生在行为规范上不断完善自我;开展青年志愿者和助人为乐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4.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篇7:“五项教育”资助措施

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市属高等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安师大附中:

为切实做好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74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并由省民生办印发的《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民生办„201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芜湖市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芜湖市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皖政„2007‟74号)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并由省民生办印发的《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民生办„201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主要目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确保每一位考入和已就读我市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终止学业;确保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国家助学金,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从制度上基本解决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二)基本原则。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

1.加大财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2.经费合理分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省与市、县(区)按比例分担。

3.政策导向明确。在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鼓励学校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招生规模。

4.多元混合资助。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

5.各方责任清晰。中央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及学校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完善制度,操作办法简便易行,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实施。

二、主要内容

1.国家奖学金制度。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具体名额由省财政厅、教育厅确定。

2.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与我省共同设立,用于奖励资助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含第二学士学位)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约占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我市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6:4比例分担。地方应分担的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分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省级财政分担、市级财政供给的学校由市级财政分担。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

3.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我省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普通高中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在本市市属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就读的已提交车辆《回收臵换收缴凭证》的本市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车主子女和持证残疾学生可优先认定。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约占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学校可分为二至三档。中等职业学校(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的中专部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农村学生(含县镇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期限为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具有全日制普通高中学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约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具体标准由各县、区(学校)结合实际在1000元-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二至三档。

高校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与省、市按照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资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地方应分担的部分,根据财政供给渠道实行分级分担,即省级财政供给的中等职业学校由省级财政分担,市级财政供给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含中央和省属高校附属学校高中部)由市级财政分担,县级财政供给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由省级与县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和民办普通高中由省级与所在地市、县(市、区)级财政按7:3比例分担。4.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和涉农专业学生以及三年级顶岗实习有困难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其中农村(含县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中职学校在校生的15%,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在校城市学生的10%确定。涉农专业按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确定。其中在我市中职学校就读的持证残疾学生可全部享受免学费政策。

对公办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的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及顶岗实习获取的收入来解决,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第一、二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由财政按免除的学费标准给予补助。第三学年学校因免除学费导致的运转经费缺口,原则上由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等方式获取的收入予以弥补。对涉农专业和经认定顶岗实习有困难专业及残疾学生免学费由财政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

对在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同专业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学费标准高出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低于公办学校免学费标准的,按民办学校实际执行学费标准予以补助。

免学费所需补助资金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金分担办法及分担比例,由中央和省、市、县(区)共同承担。

5.校内贫困学生资助措施。

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公办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民办普通高中要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3-5%的经费,用于减免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支出。

要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校内贫困生资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资助经费投入抵减校内资助。要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面向各级各类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项目。

三、工作要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针对性强,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受益人数多,工作层面多,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把这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抓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各县区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同时切实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各级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物价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结合各自分工,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配套政策。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各高校、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在突出位臵,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助学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学校助学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助学工作顺利进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免学费和深化改革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校长负责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

(二)确保资金落实,强化预算管理。各级政府要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应当负担的资金,确保各级政府应当负担的资金落实到位。

各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须按规定比例及时、足额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经费,用于校内贫困生资助。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助学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各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必须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预算,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综合预算;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与标准支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规范会计核算;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确保免学费资金使用的规范和有效。

(三)严格界定资助范围,规范资助对象认定行为。各县(区)和学校要认真对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严格界定资助范围,规范资助对象认定行为。各学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可行的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审机制,加强资助(免学费)对象评定与公示工作,严格把握资助(免学费)的条件,保证资助(免学费)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功能。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核实受助学生名单及助学金发放信息,坚决杜绝虚报名单、套取国家助学金现象发生。确保让所有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都能及时享受到国家助学金。对于资助对象变动或学生变化而多出的资助资金一律不得挪用。学校要及时将发放情况逐级上报,凡隐瞒不报的、违反政策规定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规范各类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切实做好学生资助信息的月报和学期报告工作。

(四)按时足额规范发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按国家下达资金次数逐次发放。高校学生国家助学金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发放,采取银行卡形式逐月发放。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通过专用银行卡按月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通过银行卡按学期发放,不得发放现金,不得将国家助学金打入饭卡或校园卡,更不得以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

(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全面清查,尤其要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的核查,并定期公布有资质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同时,要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做好免学费对象的认定工作,保证学生基本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皖教基„2010‟ 25号)要求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统筹利用现有中小学电子学籍信息系统,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电子学籍及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并与中职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名单比对,避免重复注册申请资助资金,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真实、可靠。

(六)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要制订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组织各学校对学生进行政策宣传,使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及时知晓受助的权利。要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学校资助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资助政策全面贯彻和落实。

四、监督检查

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认定、学校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各级教育、财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设立举报投诉电话,长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要把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对虚报学生人数,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学校领导的责任。

各类奖、助学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延压发放国家助学金的行为,以及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学生资助资金的地方和学校,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吾山镇教管办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学生资助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一是教管办及各学校制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由班主任教师组织学习,使学生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和产生的流程。

二是学校通过“校务公开”等途径让学生知道在校寄宿生资助的标准(小学500元/年,中学750元/年),保证学生救助金能够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

三是教管办不定期到各学校调查了解,通过与学生进行交谈,与学生家长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调查家长、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程度。

四是向社会公布教育局、教管办和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让所有孩子“念上书、念好书”的目标,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资助对象

受资助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体包括:

(一)低保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残疾学生及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

(三)少数民族学生;

(四)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资助标准

资助项目和标准为省定公办义务段学校2004年秋季起实行的“一费制”规定费用中的杂费(含信息技术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以及住宿费。

三、资助办法及办理程序

凡要求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学生,由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在每学期开学学生报到注册后15天内向学校出具户籍证明及相应的证书、证明(《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社会福利机构证明、革命烈士证书、农村五保供养证明、残疾等级证明、少数民族证明以及区民政部门出具或核准的低收入证明、因受灾和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填写由区教育局统一制作的《北仑区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申报表》。受助学生的材料经就读学校初审,上报区教育局。

四、资助经费筹措及资助形式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政办发〔2005〕39号文件精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所需资金,由区财政部门负责筹措和落实。学校对应享受补助的对象统计汇总,报经区教育局审核,由教育局向区财政部门结算,取得拨款。

五、资金使用管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专项资金应按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挪作他用。各学校要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同时要建立财务公开制度,资金的收支情况应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和审计部门的审计;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绩效考评。

六、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区教育局根据规定的资助对象每年准确界定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学生名册,建立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公示举报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程序和规定界定受助对象。对享受补助学生的家庭名单和受助对象应在新闻媒体或教育网上以及相关乡镇、村、学校予以公示,并接受学生及其家长的投诉和社会监督,凡发生弄虚作假、虚报谎报等违规违纪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为切实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资助工作,实施办法如下:

一、帮扶对象。家庭贫困生指学生中的下列情况:

1、革命烈士子女

2、孤儿

3、残疾人(父母均残疾或其中一人残疾且家庭无经济来源)子女或学生本人为残疾;

4、父母一方去世且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学生;

5、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证的学生及由于家庭成员常年有病,或因其他灾害造成家庭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

6、家庭无经济来源:农村,指父母没有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只有口粮收入;城镇,指父母下岗、劳动能力较差。

二、帮扶程序

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的审批、发放由新源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县教育局具体操作,学校负责本单位家庭贫困学生的调查、申报及助学金发放工作。资金必须坚持“扶持贫困、公正客观、保证效益”的原则。

(一)审批程序

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召开学生大会、学生家长(监护人)会,把帮扶家庭贫困生的对象、标准、程序等向家长(监护人)及社会公开。

2、由学生或学生的监护人自愿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并将能证明申请理由的有效证件交申请学校。需提供的主要证件为;

革命烈士子女,需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孤儿,需村民委员会(户口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残疾人子女,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父母一方去世且家庭无经济来源的学生,需村民委员会(户口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证的学生及由于家庭成员常年有病,或因其他灾害造成家庭生活水平明显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学生,城镇户口的需提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街道居委会出具的家庭贫困情况证明书。农村户口的需提供村民委员会(户口所在单位)出具的家庭贫困情况证明书。

3、由班主任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填写《新源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助学金申请表》中的相应栏目。

4、由学校依据学生或学生家长的申请和班主任意见,深入到学生家长(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学生家庭进行调查了解。由学生家长(监护人)所在单位(村)在《新源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助学金申请表》的相关栏目中填写意见。学校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填写意见并报新源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发放程序

助学金划拨到学校5日内,各学校给被帮扶学生家长(监护人)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书,告知学生家长(监护人)助学金发放金额、时间及相关事项。

三、经费筹措。

1、上级有关部门下拨的补助金。

2、全县教职工每学期每人捐助30元,年捐18万元。

3、全县中小学生每学期每人捐助2元,年捐12万元。

4、社会各界捐助款(民政局、县团委等)若干。

5、成立“新源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基金”,接受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联系电话:0999—5022912

四、助学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

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主要用于补助家庭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及其他学生用品费。

资金严格按照“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单独设帐、专项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助学金专户设在乡教育核算中心,并负责具体财务核算,县教育局核算中心和基教股负责按时核拨资金和监督资金的运行和管理。做到领导认识到位,管理措施得力,财务制度健全,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的管理采用“一卡制”,即新源县帮扶贫困中小学生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的“新源县帮扶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使用管理卡”,卡上标示帮扶对象、金额及使用时限,设有助学金使用明细表。班主任要做好家庭贫困学生助学金使用的指导工作,学生的每笔支出必须有班主任和年级部主任签名。每学年结束,学校将助学金余额发放给学生本人,学生领取助学金时,要登记签名。

篇8:五项教育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博士, 深谙教育之规律, 以“伦理、创新、品质、绩效”为办学理念, 以“勤俭、朴实、自力、更生”为校训, 以“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为办学精神, 激励着每一个学生敦品励学, 锻造优良品质。为此, 学校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 坚持“三三三制”原则, 即以“爱心、关心、耐心”为基础, 以“严管、严教、严考”为抓手, 培养“教学特色 (两证多照) 、品德特色 (守时、守信、守法) 、形象特色 (培养大学生的风度仪表) ”三大特色。在“三三三制”原则的指导下, 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有效方式, 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爱国爱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劳动整洁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五项教育活动, 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爱国德之首———爱国爱校教育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我们的祖先生于斯, 葬于斯, 这里是我们的根”“爱国是对每一位公民的要求”“爱国是国民的本分, 是我们难以割舍的感情”“要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在《广亚锦言拾粹》里这么教育同学们爱国。

用国旗、国歌教育凝聚人心, 让爱国主义深入同学们的内心。外语系老师李晓琴说:“第一次在学校观看升旗, 看到整齐的国旗班队伍, 看到有序观礼的同学, 看到自觉停下脚步注目国旗升起的路人, 真的觉得在这里, 每个心灵都是纯净的, 每一个动作都是融入感情的, 每一条神经里流淌着的都是对祖国的爱。”

循序渐进, 润物无声, 爱国主义教育在成功学院, 从来都不是口号, 而是平时的行动, 是点滴的积累。学院在建校初期便筹建国旗班, 培养国旗卫士, 开展国情教育, 与焦裕禄纪念馆、新乡刘庄、巩义竹林镇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歌响起, 事毕站立”, 这不仅是学院一道亮丽的风景, 更是一种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校园里, 一颗颗景观石是历届毕业生留给母校的礼物, 他们把在成功学院学到的精神刻在景观石上, 矗立在校园里, 以此来激励学弟学妹, 更是表达对母校的留恋与感念。“宁静”“力行”“思源”“永恒”, 2013届毕业生党凯越说:“我们最盼望的是毕业巡礼的这一天。毕业巡礼让我们再一次去熟悉学院的每个角落, 并把她刻在心里, 让我们在母校的注视中勇往直前。我爱我的母校, 爱得深沉且坚定。”

礼让品之先———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是科学文化的殿堂, 要使学生通过知识的陶冶, 摆脱愚昧, 成为有教养、懂礼貌的人”“我们的成功要在礼让中获得。”创办人王广亚博士说。

“不学礼, 无以立”, 学院积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在《学生手册》中对学生的行为做了详尽的要求和规定, 学生生活公约、学生生活准则、日常礼貌规定、学生操行成绩评定等, 从细微处规范学生行为, 提升学生自身文明素质。校园礼仪、餐厅礼仪、课堂礼仪的大力推行, 更是让校园处处融洽。“最初来学校时, 吃完饭要端盘子, 自己倒渣入桶, 感觉特别不适应。现在, 感觉上课不守时, 不向老师问好;吃饭后不把凳子归位, 不把桌面收拾好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在学院的养成教育下, 我们养成了良好的课堂礼仪和餐厅礼仪行为习惯, 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我为能有这种品质而骄傲。”2013级学生乔满说。

“习礼仪、讲文明、友亲朋、重诚信”, 学院每学期开展一次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以礼仪教育、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学生诚信友爱教育为重点,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互敬友爱、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诚信有为、关爱他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校园里渗透着一股“温文尔雅, 其行如仪”的雍容大度。“诚信校园行”知识竞赛的进行, “自立自强之星”的评选, “自立自强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的开展让诚信之风无时不润泽着校园。

2011年, 学院与巩义市鲁村希望小学建立互助关系, 共开展功课辅导、特色班会、文艺汇演、爱心捐赠、来校参观、师生植树、总结座谈等活动40余次, 参加志愿者累计1000多人次, 捐赠物资价值7000余元;2012年, 学院与巩义市杜甫故里建立学生义工实践基地;2012年, 学院为身患重病的校友杜枫同学募集经费11.6万余元;2013年, 学院与衣往情深公益网合作建立起“衣往情深”捐赠物资接收共建站……爱心在彼此手中传递, 涤荡着这里的每一个灵魂。

洁者行之端———劳动整洁教育

“清晨起扫庭院, 惜晨光勤读书, 饮和食要有节, 穿衣服求整洁……”在成功学院建校纪念碑的背面, 成功学院治家格言被篆刻得格外醒目。劳动整洁, 是成功人的一种坚守, 更是传承着一份勤俭朴实的美德。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说:“生活教育的目的, 是有计划地指导学生, 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发挥天赋才能, 培养健全的品格, 使其成为身心平衡、手脑并用、德智兼备、文武合一的人才。”在成功学院, 学院开设劳动教育课, 把基本劳动教育定为一门必修课程, 纳入教学计划, 记2学分, 为期一年, 使学生养成自己动手打扫校园的习惯, 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为激励同学自立自强, 设立班级劳动小组长, 劳动小组长属于能力型勤工助学岗位, 由学院统一选拔家庭经济困难、自强不息的学生担任, 这些优秀的学生在经过统一的培训后分配到各系、各班指导学弟学妹实施劳动教育, 磨炼了学生个人意志, 也解决了部分学生的生活困难。学院还坚持学生宿舍“五星级”量化打分, 对宿舍内务卫生进行规范统一, 每天对宿舍内务打分, 成绩达95分者为达标。

有人质疑说, 这是对小学生的教育, 可广大成功人知道, 生活从来不分年龄, 生活中历练出来的品质也从来不分大小, 成功人从来就是堂堂正正、整洁干净、有守有为的成功人。

安全万事之基———安全法制教育

“要照顾好我们的学生”, 要“守时守信守法”,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经常这样告诫老师。“学问、品德、健康是人生的三大法宝, 三位一体, 始能称得上最完美的人生”,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更这样提醒所有的老师, 要把安全法制教育放在第一位。

每学期学院党政工作都把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并纳入每月的学院主管例会进行专门的分析和强调。学院注重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 各系定期 (每周一小次, 一月一大次) 组织学生们通过班会、团队活动、劳动课等途径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系列教育。定期邀请专家和司法干警来校开展专题讲座, 每年4月和9月都邀请消防大队来校讲解消防常识并进行消防演习。每当重要节日到来前夕, 学院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和展板等媒介宣传安稳知识, 正确引导师生。在周末播放电影等其他音像资料时插播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如是种种, 只为一件事情, 那便是安全。今年, 学院又与巩义市消防大队共同组建消防宣传志愿者大队, 他们活跃在学校及巩义市周边地区, 传递消防知识, 传达一种安全的共识。

让我们欣喜的是, 学院的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 也屡获殊荣。2012年10月, 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检查组莅临学院检查安全稳定工作, 对学院的安全法制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1月, 学院荣获“2012年度河南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 是当年获此项殊荣的唯一一所民办高校;2013年10月, 学院申报的《认真做到“六个坚持”, 全力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在第二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一分健康, 一分事业;一分安全, 一分保障。成功人用行动营造出一份安定祥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教育

“自己的痛苦自己知道,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人生在世, 只有享不了的福, 没有吃不了的苦, 今当身强力壮的学生时代, 更应该有接受磨炼、不怕困苦的力行精神”, 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告诫青年学子, 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社会实践教育中锻炼能力。

每年, 学院坚持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一到两个月的社会实践。学院相继与巩义市人民法院、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市宜阳县花山乡花山村小学、巩义市竹林镇等地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走向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 提升的不仅仅是能力, 开阔的也不仅仅是视野, 更是一份对未来的坚定和对社会的认知。

学院积极寻求企事业单位支持, 不断扩大建立实践基地建设的规模, 依托基地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平台, 2009年11月, 学院建成“大学生创业园”, 设立了50万元创业基金,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在创业园里, 12家经过工商注册的公司 (工作室) 如蓓蕾初放, 散发着实践的荣光。2012年, 学院以扎实的社会实践业绩, 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上一篇:行政工作范围下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