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发展的五项工程

2023-01-15

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部分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偏低、发展缓慢、招生较难;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双师型”教师匮乏;高职教育培养特色不鲜明。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两点思考。

1 依法治教, 规范管理, 尽快解决主观原因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

1.1 布局和合理规划问题

发展高职教育必须立足高职教育自身特点, 才能办出特色。不能把办高职当成是解决目前中专和成人高校艰难生存的途径。对一些办不下去的中专学校和成人高校, 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妥善处理, 要依法治教, 绝不能办不下去的就改办高职。应考虑布局和合理规划。需要就办, 不需要就不办;符合条件就办, 不符合条件坚决不办。一要合理规划院校的地区布局、类型布局, 对新申报的高职院校不批或缓批, 即使审批, 必须严格执行审批条件, 不打“欠条”。要着力于办好已有的高职院校, 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已批高职学院, 应大力扶持, 特别在招生上政策要倾斜, 使之尽快扩大规模, 办出特色, 提升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形象, 增强吸引力;二要控制普通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本科院校在校生规模已大大膨胀, 严重超负荷运转, 二者办学模式与培养目标不同;三要切实按照学院原有的特色、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要, 合理设置院校和专业, 形成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1.2 尽快制定高职院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应按《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地方制定的高等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尽快核准高职院校的机构编制, 把高职院校领导班子配齐、配强, 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学院领导必须具有必备的学历、资历等资格条件, 省教育工委要把好关, 不能让高职学院成了安排地方干部的场所。要明确党政各自的职责, 重大问题由学院党委集体研究, 日常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由院长全面负责。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文) 关于“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 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要求, 明确高职院校由市政府直管, 或实行市政府领导, 由计划、劳动、财经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 (或高职学院董事会) 领导下的管理体制。

1.3 从实际出发, 制定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

发展高职教育既要提高认识, 增强自觉性, 还要靠正确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如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问题, 对教师队伍建设关系甚大。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评审标准来要求高职院校教师, 这很不合理, 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去年10月教育部在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现场会议上, 教育部有关领导已明确提出要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 高职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定应单独开设一个系列, 不能套用普通本科院校的评审标准。高职院校教师从自身任务出发, 要求教师具有教学素质、能力, 又具有该专业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但在套用的职称评审标准中除教学要求外还要求有科研成果、著作或论文, 科研得的什么奖, 论文有几篇, 登在哪一级刊物上, 都规定的很硬。两者相悖之处不少, 教师权衡结果只能向职称评审标准靠。如此, 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就很难建设起来, 这也是高职教育难以办出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人事教育部门要制定促使高职院校教师向“双师型”努力的职称评审条件。

高职院校要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尽量减少硬性的行政干预, 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 让社会和人才市场引导和监督它的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 不能管得过死, 必须解放思想, 给予高职院校一系列办学自主权。

为进一步促使高职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应积极实施以下五项工程。

2“双证”并重工程

职业教育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加强高职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 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关键是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 搞好服务。一是劳动、人事及各用人部门严格执行就业准入的各项规定, 规范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 切实落实持证上岗, 真正把好用人关。对于违反规定招用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作的, 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予以处罚。二是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大力支持高职院校设置职业技能鉴定站, 为学院全方位推行“双证”制度打下基础。三是实行高职教育学历证书与相应层次、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衔接制度。对于获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者, 有关部门发给相应种类和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证书。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 可通过实施“双师化教育”, 来弥补“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事实上将两种能力集中于一人, 并且都要求是高水平的, 真正做到是很难的。必须树立新的用人观念, 本着“不唯我有, 但为我用”的原则, 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 建立“双师化”教师队伍, 实施“双师化教育”。根据每位教师的各自优势, 实现各自不同的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 有些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 即使不是每位教师都具有双师资历, 但同样能够保证学生接受“双师化教育”。

4 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工程

在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 必须坚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牢固树立职业本位思想, 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贯穿课程建设的始终。力求使课程体系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 既有针对性, 又有前瞻性和扩展性, 让学生在掌握必需文化知识的同时, 又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从而保证毕业生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不会因职业岗位变换而失去自身工作能力。在加大技术基础类课程比重的同时, 注重开设人文社科知识、专业技术发展动态、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形势政策、择业就业指导等, 构建一个“基础宽、技能精、针对性强、适应面广”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活应未来职业岗位发展变化的需要。

5 产学研结合工程

教育部已就高职学院产学研结合工作作出部署, 并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向。高职院校要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合作, 积极开展应用科技研究和开发工作, 一方面对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改革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为学习参加科技活动, 增强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条件。

6 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一是要建设1~2个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或中心实习实训基地, 还可分片建立3~4个实习实训基地;二是各校要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确保基础技能训练;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进行校企合作, 建好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使学生直接接触生产实践, 熟悉现代化生产工艺, 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四是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下, 按照“统一指导、院校协作、依托企业、资源共享”的思路, 形成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 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相互开放的实践教学网络。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办学特色日趋明显, 已成为各地教育发展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

上一篇:持续被动运动对预防截瘫患者并发膝关节僵硬的效果观察下一篇:电子商务视角下的仓储物流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