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2024-04-13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共6篇)

篇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

(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

(一)外部条件(外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

(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11.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非理性因素★创设、优化社会环境

12.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13.内化的环节包括接收、理解、选择、认同、信奉。

14.影响内化的因素:

(一)受教育者的主观因素:需要内容的特性:内容与现实的相符度、与学生需要的吻合度、内容的表现形式等;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5.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个体思想观念转化为良好行为,并多次重复良好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的过程。16.外化的环节包括依从、仿效、固化。

17.影响外化的因素:a内部制约因素:思想品德构成要素中知情信意各自的发展水平及转化情况(内化的水平和程度)等。b外部制约因素:如环境的制约、先前行为的效果及外界对这一行为的评价、从众效应的影响等。1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两者的对立性:(1)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2)两者的作用不同,内化是将外在的社会意识、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外化则是将个体思想动机转变为外在的行为。简言之,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3)内化与外化的成果不同。内化的成果是使人形成新的思想,外化是使人产生新的行为。

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性:首先,内化与外化的基础相同,两者的基础就是实践活动,离开了实践活动,既谈不上内化,也不可能有外化;其次,两者的目的相同,即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人的品德,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再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9.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功能对作为主体的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

20.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特点:客观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2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在:a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个体更好地生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b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所起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发展方向(2)激发精神动力(3)塑造个体人格(4)规范调控行为c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价值,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表现在(1)富有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感到是一种精神享受(2)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形成和发展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个体由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3)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会从其道德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幸福(4)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更能体验人世间的善良与美好,更有幸福感。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表现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创造的能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效应。★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1)社会精神生产的价值(2)政治关系再生产的价值(3)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1)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2)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变异功能(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渗透、创造功能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1)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感(2)形成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3)规范人们的生态行为

23.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a联系。(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与前提。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也即是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思想品德外化的过程),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思想品德通过各种社会性活动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能够实现。(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个体价值的落脚点。没有社会价值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善也将流于虚妄,无助于每个个体在具体的、特定的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这种个体价值也必定是无价值的。b区别:二者实现的过程不同:(1)个体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2)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

2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积极、能动的活动,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在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和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中形成思想道德主体的过程。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形成思想道德主体的过程。

2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一)复杂性与社会性

(二)非零起点性与多开端性

(三)长期性与反复性

27.思想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28.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的形式方面。思想是思想品德结构的内在本质。行为是整个思想品德的表现形式。行为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占有相对独立的重要位置。

29.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过程: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内部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二)外部因素影响制约过程:思想品德的内在转化过程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根据。然而,人的思想品德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人的思想品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客体,便不可能有主体的反映,离开了外部社会因素,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是不可能的。知:是指思想品德认识。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等关系及处理这关系的原则、规范的理解和认知。思想品德认识是品德情感、信念和意志形成的依据,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基础、前提。离开了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便不可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情:是指思想品德情感。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原则、规范去理解、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思想品德情感对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起催化、强化作用。因为品德情感是加强品德认识、坚定品德信念、锤炼品德意志的催化剂,是思想品德行为的推动力。

信:是指思想品德信念。它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原则、规范的坚定不移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思想品德信念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关键。因为品德信念是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是“合金”,因而成为思想品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意:是指思想品德意志。它是人们在践履思想品德原则、规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思想品德意志对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调节、监督、控制作用。

行:是指思想品德行为。它是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实践活动中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实际行动。思想品德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思想品德行为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目标和归宿。

知情信意行的关系:在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五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为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合金”,是行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必然体现,是行的杠杆;行则是知、情、信、意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一般结果,是进一步强化、巩固知、情、信、意的基础。

30.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第一,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第二,社区环境。第三,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第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第五,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第六,各种非正式的交往环境。第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31.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一)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客体因素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思想品德主体的人在接受外部社会环境影响,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中,决不是消极、被动的。主体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的作用。一个客体因素在影响主体时,能否产生效果,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对客体因素的吸收、筛选、消化、应用状况。只有在主客体因素都与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可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平衡、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1)客观因素的影响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才有可能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获得思想品德认识。(2)思想品德认识,经过品德情感、信念、意志的催化,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并使之坚持下去,形成为习惯。

(二)思想品德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不适应到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

3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中,教育者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并对德育全过程运动发展起支配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是规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指的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方向与性质,即思想品德的社会的、阶级的属性,它表明了受教育者的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是符合社会要求的,还是背离社会要求的,其行为是亲社会的,还是反社会的。“量”指的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水平、层次及思想品德的巩固程度,它表明了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与教育者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差距的大小。

33.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与人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4.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特点:第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第二,预期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前确定的,是对经过一定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应取得的结果的预测。第三,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超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适当高于教育对象的现实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适当的时代超越性(为未来培养思想道德主体)。第四,可能性(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还具有时代性,国家性与民族性,阶级性,普遍性等特点。

35.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教育过程的功能:第一,导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对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引导功能。第二,调控功能(纠偏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选择等有支配、协调和控制、调节的作用。第三,评价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标准和依据。第四,凝聚作用。所谓凝聚作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团结起来,齐心合力地为实现目标而一致行动,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围绕目标组织起来。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教育对象的功能:第一,引导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努力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描绘的品德就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理想人格。所以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起引导、提升的作用。第二,激励功能。所谓激励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活动热情。第三,规范性功能。所谓规范性功能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行为起规范的作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为:预防,禁止,拒恶,扬善。

36.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

(一)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观依据★形而上的理念★教育者的人性假设★教育者头脑中的理想人格

(二)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7.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38.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大的方面分,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从内容的组织方式看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编制的课程。活动课程是在教育者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性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受教育者主体的学习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课程形态。(二)活动课程的特点★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三)活动课程的意义★有助于知识的获得(获得直接经验和综合性知识,深化对间接经验的认识)★有助于情感的形成和深化★有助于意志的磨练★有助于行为和信仰的形成★有助于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四)活动课程的实施a活动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b活动课程应当与其他课程相配合c活动课程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统一。

隐性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和非特定心理反应使受教育者主要获得情意方面经验的教育因素。隐性课程是以不明确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机制影响学生的。

(三)隐性课程的特点(1)目标上的统整性和难预期性(2)内容的渗透性和差别性(3)实施过程的潜在性和复杂性(4)结果的隐蔽性和难量化性

(四)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作用: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全面的、复杂而微妙的。从隐性课程的功能看,隐性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比对其他各育的作用要大得多,以至可以这样说,隐性课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1)陶冶作用。环境、氛围的陶冶,师生关系的陶冶。(2)导向和激励作用。教师的人格、行为,教师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标语、口号、塑像,都是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因素。(3)规范作用。整洁的环境可以约束人的不道德行为。

39.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确立的依据:(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根本依据(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直接依据(三)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现实依据。

40.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包括民主性原则)。如何贯彻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扬民主,畅通言路,创造畅所欲言的气氛★要坚持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为主;也要正视教育对象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促进思想的转化和提升★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力量去影响群众、感召群众和带动群众。

(二)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方向性要求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活动中,坚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及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必须针对人们的思想实际,合乎人思想道德活动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自觉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和思想道德水平。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包括层次性原则、求实原则):如何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到理论教育法与实践教育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实的实际,而非粉饰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发展的层次、水平、特点等实际出发。

(四)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要正视而不是回避人们当前关心的具体问题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在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要引导人们正确面对这些实际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抓住时机,适时适地开展教育活动。

(五)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就是既重视由外部进行引导的社会教育,又要重视内省修养的自我教育,从内外两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应该建立起平等互动、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新型关系,通过有效的行动上的交流和行动的积极参与,调动教育者实施教育与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2)教育者要注重启发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意识,引导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自觉参与以及反省、反思、自我思想改造等自我修养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4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新发展

(一)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要坚持和发展主旋律教育,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多样性的要求:★内容选择的多样性★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三)自主性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坚持自主性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就是要通过加强自主性、竞争性教育,增强人们的主体性;通过加强社会性、合作性教育,提高人们的社会化程度。

4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或手段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采用的方法,也包括受教育者采用的方法。

43.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说理引导法(理论教育法)是指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它的基本要求:★要以理服人★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要尊重人,实行双向互动★要讲究说理引导的艺术。

(二)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锻炼法是一种使受教育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方法。它的基本要求:★要专人负责,加强领导★实践锻炼形式要多样化★精心组织和计划★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三)熏陶感染法(形象教育法)是指教育者创设有利于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受到影响的教育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培养其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得以升华和提高的方法。它的要求:★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注意熏陶感染环境的创设★与说理引导等方法结合使用。

(四)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

(五)榜样教育法(示范教育法或典型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它的要求:★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学习榜样要注意创新性★要积极组织受教育者开展“学英模,见行动”活动。

(六)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和技术,对咨询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它的要求:★教育者和咨询人员要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要耐心细致★遵循保密原则★心理咨询同心理引导、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相结合。

4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

4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多维性复杂性开放性发展性

4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发展的功能★强化功能★导向功能★感染功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引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

篇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概念,它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反过来又成为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性的工具.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政党为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或为争得统治地位而进行的以改3,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要求,有计划创5,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中每个人智力和体力全面、6,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结合、相接近的关系。7,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方式和方法提高人们的8,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价值:是相对于精神价值而言的,是由于人们思想境界的升华导致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自觉提高,从而促进物质财富的创造,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的价值,它是人们能够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主动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设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环境因素。

自由、充分地发展。

思想,转变人们的观念,促进人的精神发展,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感受到的作用和成效。11,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的积极意义。1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思想政13,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或群体。1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必须遵循的一般工作程序。1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17,适应超越规律:教育活动既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又要超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现状,体现社会思想品德要求。18,双向互动规律: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10,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的满足。

治教育对象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规律。19,内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帮助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的过程。20,外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帮助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将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2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是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结合方式。2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24,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25,思想政治品德结构:是指构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的作用方式和联结方式。26,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决定性影响与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主观内部因素的调节交互作用过程中,内外部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矛27,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教育、改造的对象,它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狭义的思想政28,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29,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过思想政治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给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31,政治观:就是人们对国家政治结构、党和国家在内政外交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21,协调控制规律:即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

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盾运动转化规律。

治教育对象就是指受教育者,有集体和个人对象之分。

预期结果。

30,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看法。33,道德:是人们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34,法制观:是人们对于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32,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35,创造观:就是人们对于创造的价值、能力和方法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37,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38,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要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39,思想政治教育的求实原则:也就是实事求是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36,健康心理教育:就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心理素质的教育。

过程中,为了实施教育目的、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0,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正确地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41,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综合影响”形成和“渐次42,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水平,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43,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近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励而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机,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性,增强其内在激励,自觉将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的工作准则。44,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原则:是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45,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注意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46,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合。47,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诸多本质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及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48,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学科整合:就是指吸收包括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信息论、系统论等科学方法论,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49,观察方法: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在自然发生、发展的条件下,对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察方法,就是教育者在不影响被观察者思想情绪情绪和行为的50,调查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从了解情况入手,研究和解决人与社会问题的方法。以思想品德51,理论教育法:又称为理论灌输法,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52,实践锻炼法:又称为实践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实践中训练、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53,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54,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55,形象教育法:主要是指借助于文学艺术等特殊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直观形象、生56,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或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测量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并用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咨询对象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发展”规律,融入到各种教育因素及方式中,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状态进行。

感染和启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不断提高的工作准则。

为准则。

条件下,对教育对象的言行所做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

为对象的调查,是为了了解思想品德情况,获得思想品德信息,分析和解决思想品德问题。

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动具体、感染力强、富于潜移默化作用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的教育方法。生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等方面出现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问题,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方法。57,情景教育法:是指教育者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者的身教所创设的教育情景,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培养其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得以升华和提高的方法。58,比较教育法:指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对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的异同和特点,进行分析、比59,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灵活地、创造较、鉴别,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

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6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且6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与管理者,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调控和评价,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功效的过程。63,实施方法: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的途径和手段。60,冷处理:是指对发生的问题不立即处理,而要搁一搁在处理。

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可借以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教育活动形式。

二,简答题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 1)学科初创阶段(1978年至1988年)A,1978年,叶剑英明确地把政治工作的理论形态-----关于政治工作的学科看作是一门科学;b,1983年7月1日<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决定筹办政治院校;c,1983年<关于在十二所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d,1988年,10所高校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2)学科快速发展念阶段(1989年至2002年)A,1992年对师资队伍进行培训;1997年成功申报了3个博士点;2002年4月,召开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讨会”,会议回顾了学科建设的历程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学科理性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A,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2005年12月23日,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确定下来。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概念,它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反过来又成为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性的工具.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核心范畴就一个,即思想政治教育。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范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范畴?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理论体系应由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结构理论两部分构成。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特点? 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

5,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意义? 2)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2)观察法;3)实验法;4)社会调查法;5)总结经验法。7,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 1)创立和形成时期 A,1921年到1925年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工农群众运动,给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封建买B,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重要标志。1)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办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这种斗争中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

2)日趋成熟时期

A,1935年遵义会议到党的七大,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日趋成熟时期;

B,1944年,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A,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党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B,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到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4)改革创新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大力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大力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9,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1)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人们头脑的传统; 2)实事求是的传统; 3)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 4)群众路线的传统。3)发展和挫折时期

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一样,经历了长达20年的曲折前进和严重受挫时期。

8,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值体系教育。

10,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3)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4)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5)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6)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7)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8)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11,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2)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 3)个人、社会关系角度的丰富和发展。1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1)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

1)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 3)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13,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2)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2)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1)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进程中自发产生;

3)社会主义知识要从外面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

篇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不协调。在现实生活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被分成了两个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合到知识教育中,知识教育需要担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两者需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绝大多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过于重视学科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学科知识教育。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与实效不一致。在诸多高校中, 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管理,但是事实上却只是存在于表面工作,部分地区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办法单一。此外,社会上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力度也不够。再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效性也不强,学科资料建设滞后,甚至部分教师不能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模范作用。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大学生的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按照教育学的一般规律 ,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融洽,双向交流与沟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但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师只顾着完成课时,学生不知老师所讲,只当耳旁风,双方各安其事。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与时代不接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发展变化的实践活动,如果跟不上时代,不了解学生的心理,那么就对当代学生的心理变化、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学工作因此就无法达到最初的目的。在方法上,普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实践运用。

第五,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与现状的差异。许多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很高,但大学生往往对“两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度偏低,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掌握不够。而且,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就使得高校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地位变得至关重要,但高校在营建健康校园氛围, 心理状况筛选与预警机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普及心理学知识等方面都显的力不从心。

二、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范畴原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矛盾,合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原理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创新思想与改善行为。思想与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点范畴,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时代的飞速进步导致当今大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思想意识决定了行为的走向。作为受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接受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拥有光明的前程;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的结合实际来确定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受教育者才能切身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实用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成共识,这对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学生欢迎的恶性局面有着巨大的帮助。

第二,树立人本主义理念。从教育主体与客体方面来讲,树立人本主义观念是一个核心概念,笔者认为,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良局面,必须做到一切以人为本,教育实践活动参与者都是“人”。在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工作状态,改变以往封闭僵化的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构建健康有序、宽松和谐、激励进取、开拓创新的育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权益主体和发展主体,改变过去惯性思维、被动思维、从众思维的思维方式,把灌输知识和理论转移到让学生掌握评判的武器和提高道德思想辨别力、判断力、创造力上来,实现从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理论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层次向多层次拓展的工作思路,帮助大学生正视思想冲突、解决思想困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所需所盼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交友、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真心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对于教育者,社会也必须给予重视,一方面要让专业人士进行教学,做到有责任地、有效率地进行教育工作,不可盲目了事,不可不顾及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要想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际,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定期接受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与教育。

第三,改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导致了恶性循环。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方式,采用研究教学、合作教学、渗透教学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遇到问题尽早解决,采用言教与身教、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等原则让学生更加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因此教师也必须做到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家庭教育与贴近生活并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才能进行, 课堂上仅仅是理论的传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次飞跃———内化过程,而外化的行为才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符合教育目标的标准。家庭与社会生活是外化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思想行为表现的重要渠道,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做到内容上贴近生活,教学者要深入研究“90后”的思想状况和特点,深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指导党(团)支部和班委会建设,搞好班集体、宿舍工作,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要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个别心理疏导,开展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活动,认真解决他们在学习、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具体困难,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使思想教育在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影响他们,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中,亲人应该多注意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变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同时树立正确的榜样。

篇4:关于美学原理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用美的语言能使受教育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确立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理和方针原则,坚持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客观形势在不断发展变化,看到国际格局趋向多极化,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世界范围科技发展迅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人们的经济利益、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出现多样化,由此带来人们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呈现出复杂性、多变性。面对这种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思想政治工作确实遇到了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正是如此,我们的企业职工群众接受教育的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不再看作是被动接受教育的过程,而是把它当作学习新思想,接受新事物的精神享受活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转变,抛弃过去那种端着本本说教,板起面孔训人的做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但要敢于面对现实讲真话,而且还要学会运用艺术语言,艺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道理变成幽默诙谐的寓言故事把庄重严肃的政策变成富有哲理的诗化语言。

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选择性”。人的心理活动总是有选择性地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而人的探求心理又总是把它的注意力集中于新异突起和富于变化的事物,一个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报告,很难引起职工群众的注意。这就是说,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使自己的语言能达到拨动职工心灵、产生一种愉悦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作报告或与职工谈话时,能随时掌握对方的心理变化,让职工群众的思绪紧紧地围着自己讲话内容的立轴转。实践证明,用美的语言和艺术手段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大力倡导和仿效的。它能拉近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职工群众思想上的距离,造成一种融洽的气氛,激发起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优美的情感可以促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高接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效率

情感亦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时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积极优美的情感,可以促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提高接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和社会作出贡献;而消极落后的情感则会使人精神颓废,自暴自弃,降低接受教育和工作效率,妨碍工作任务的完成。长期以来,人们把稳定的、优美的、积极的情感,作为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教育职工群众做心理健康的人,创立一个奋发向上、生气勃勃、锐意改革的社会心理环境。因此,优美的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在一个企业里面,人们都渴望在事业上、工作上有所成就,被公众肯定和尊重,而不希望被人误解、讽刺和打击。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只是僵化的说教,不能把话说到别人的心理去,使人心悦誠服,受到启迪、受到鼓舞、受到抚慰、受到震撼,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情感沟通尤其是优美的情感沟通,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条件。

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告诉我们,通情和达理,二者互为条件,互为依存,缺一不可。只有通情而不达理,这种“情”是软弱无力、不健康、不稳定的,它会有损原则,使人感情用事,只达理而不通情,这种“理”是生硬的、没有生气、缺乏吸引力的,难以为对方所接受。只有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振奋人心的力量。

三、以美的行为使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激励作用,把美的理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达到教育的目的,不能靠自身的权力来强制实现,而必须靠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这种威信包括思想品德、组织才能、业务技术、仪表风度和对职工群众的思想感情等几个方面。在这几个方面中,思想品德是最主要的。古人把高尚的品德比作美的东西。毛泽东同志也曾经说过,共产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最可尊敬的。这些,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就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要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化为审美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在日常工作中用美的意识来影响审美客体——职工群众。同时,也要求审美主体本身要具有美的形象,才能产生美的感染力,使主客双方达到需求上的一致,把情感和美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记得德国一位美学家曾过说,只有审美的趣味才能导致社会的和谐,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奠定了和谐。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的东西。所以说,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崇高的道德就是心灵美。心灵美是行为美的源泉,行为美是心灵美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先进经验。诚然,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使自己在群众中有威信,树立起美的形象,就要时时处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这样,广大职工就会佩服你,尊敬你,心情舒畅地接受你的教育。所以,克已奉公的人讲奉公守法,为政清廉的人讲廉政,职工群众心服口服,原因就在这里。

四、开展以美的娱乐培育职工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崇高的审美的理想

“寓教于乐”,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一种感化教育方法。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乐就是美。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没有“礼”不行,没有“乐”也不同样不行。礼可以安邦治民,乐可以移风易俗。它们相辅相成。孔子这里说的“乐”就是娱乐活动。它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不可缺少的活动。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动物,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人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之后,他们就希望得到很好的休息和娱乐,借以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技能,向大自然攫取更多的物质生产资料。

篇5: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

1.思想政治教育是该学科的中心概念。

2.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

3.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

4.政治工作是一定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像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等,都属于政治工作的范畴。

5.思想工作则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多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思想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6.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也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

7.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称之为德育。

8.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两者之间很多时候是一致或者基本一致的。然而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也是经常发生的。

9.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使之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内化是变“社会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外化则是变“我要这样做”为“我正在(已经)这样做”。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和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的重要范畴。

10.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有三大部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思想政治教育史。它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发展的历史的理论。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

11.1980年5月,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公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及其研究设想。

1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3.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

14.所谓和谐文化,是指指导和谐价值取向及以和谐理念贯穿其中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状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动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谐文化具有和谐性、人本性、整体性、历史性和永续性等特征,具有导向、凝聚、支撑、审美和陶冶等功能。

15.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引导政治方向。通过活动及方式,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促使其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为:一是目标导向。二是政策导向。三是舆论导向。

二、约束规范行为。向人们传导法律法规,通过肯定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否定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

三、激发精神动力。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努力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塑造个体人格。塑造受教育个体健全的人格,使教育对象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16.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在经济活动领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就能有效确保我国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的细致有效,就能更好地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能促进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主要通过途径实现:一是心里调适。二是人际关系调适。三是情绪调控。四是利益关系调节。

17.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

一、文化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文化、伦理文化的传播过程,其目的是实现个体的政治、道德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政治伦理文化的过程,是一种同为信宿、同为信源的双向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过程,同时也是保存和活化社会文化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主要是通过评判地吸收文化这一方式完成的。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首先要树立正确文化观,提高文化选择自觉性;其次要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批判改造和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再次,要加强对教育对象文化选择的引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虎创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有力推动文化创新。同时,在传播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18.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一根本目的内在地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其最后落脚点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

19.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1.孔子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2.荀子指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3.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环境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政治条件。

二、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证。

四、加强反腐倡廉和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政干部思想建设,形成良好党风、政风,进而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五、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顺利进行。

2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环境主要抓花以下几方面:

一、要切实加强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使其始终弘扬主旋律。

二、要加强舆论的评析和监督工作。传媒应旗帜鲜明的宣传社会主流文化,敢于剖析现实,开展道德评价,实行舆论监督。

三、要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网络环境。依法加强对网络管理,引导和规范网络行为,建立健全红色网站,展开网络道德教育。

四、引导媒体加强自律。使媒体具有较强的“教育者”的角色,为人们提供给有益的精神食粮。

25.思想因素决定着思想品德的性质和方向。

26.教育职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最基本的职能。

27.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应包括以下两部分人:领导干部和青年。

28.人生观教育包含: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教育、生命观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29.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属于运行层次的原则,主要有民主原则、示范原则、层次原则等。

30.实践锻炼法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为直接理论依据。

31.自我教育分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两种类型。

篇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要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1)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2)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3)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2.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2)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①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②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③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3)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①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②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③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3.关于“灌输”的理论。(1)列宁关于“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①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自发地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②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立必须靠灌输;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④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和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相结合。(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①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②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③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经济的主要任务。(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5.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

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前一时期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和传统作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个基础,就失去了其继续前进和发展的条件,就不可能产生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割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就会丧失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继承,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根据当前的历史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批判、有目的地吸取、加工和改造,吸收其科学的、积极的方面。

四、借鉴与创新的关系:1.借鉴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事物相比较对照,从而取长补短,促进自我发展。借鉴包含两重含义:①在理论构建上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综合应用的基础上着力创新,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②在实际操作上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知识和研究成果等。创新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在二者统一中孕育成长。创新离不开对外来先进成果的借鉴,将借鉴与创新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2.借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创新。借鉴是创新的出发点,创新是借鉴的目的。以借鉴为创新的出发点,首先是要研究西方国家思教的可借鉴性特点,悟出道理以指导今天的创新。其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大胆吸收国外思教中一切有益的成分。

五、思想与行为的关系:1.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2.行为反映思想。人们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3.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这主要是指先行的行为实践是新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六、教育者的作用:教育者特指思教工作者,它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有目的和按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教的个人。作用:1.设计和组织作用。2.疏导作用。3.激励作用。4.转变作用。5.示范作用。

七、受教育者的作用:受教育者指思教的对象。作用:1.能动作用。2.检验作用。3.促进作用。

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1.对立性。(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不同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承担的任务和活动方式不同。2.统一性。二者统一的基础是思教活动。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可分离,他们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离开了教育者就无所谓受教育者,反之亦然。二者的相互依存,是构成思教过程的重要条件;(2)二者在思教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任何教育都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思教同样如此。(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达成育人与成才的目的,这是最高形式的统一。

九、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内化与外化是思教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内化是基础,没有内化就谈不上外化;而外化又是根本,思教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的良好素质,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就是良好的行为及其结果。内化与外化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1)二者在思教过程中处于不同的阶段。(2)二者的作用不同,内化是将外在的社会意识、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外化则是将个体思想动机转变为转变为外在的行为。简单的说,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

(3)内化与外化的成果不同。内化的成果是使人形成新的思想,外化是使人产生新的行为。(4)内化与外化所用的方法不同,内化主要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来完成,外化主要是通过动机指导行为的方法进行。2.统一性。(1)内化与外化的基础相同,二者的基础都是实践活动,离开了实践,既谈不上内化,也谈不上外化;(2)二者的目的相同,即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良好行为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3)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十、疏通与引导的关系:1.正面教育和反面批评的关系。正面教育在内容上指向受教育者直截了当地说明一些正面的理论观点,即灌输正面的道理,帮助人们不断获得正确思想;形式上指注重说服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信服,不搞各种方式的压服,也不主张大量使用“自然惩罚法”。反面批评指根据一定的事实或理论,对错误思想、错误观

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辨析并指出其错误所在,否定这些错误观点,并限制这些错误思想观点继续扩展不良影响。正面教育是基础,没有正面教育,缺乏理论武装,正确的思想观点得不到确立,思教就可能丧失正确的方向;反面批评是辅助,没有反面批评,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孳生泛滥,正确思想就可能抬不起头。2.立与破的关系。所谓立,指思教要注重建设,提出新理论,倡导新观念,创造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它的实质是建设;所谓破,指批判错误思想,否定落后观念,打破旧的思想框框,它的实质是批判。立与破,建设与批判是对立的统一。没有建设,一味地批判否定,必然导致虚无,达不到思教的目的;光有建设,没有批判,建设也会因缺乏良好的外部支撑条件和建设基础、发展空间而难以为继,也难以达到思教的目的。3.疏通与堵塞的关系。首先,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即借助一定的目标、理想或价值观,对人们进行启发,以逐步导向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其次,一方面要允许人们把不同意见、甚至是错误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解决问题具备一定的基础,我们的教育也更有针对性。

十一、教育与管理的关系:教育诉诸于思想觉悟,不带强制性,而管理诉诸于行为约束,带有强制性,所以,二者的性质、作用不同,但二者又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思教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思想教育通过正面说理,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觉悟和认识,为顺利进行行政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的效果。行政管理是思想教育的必要条件,通过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思想教育基本要求的实现。总之,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倍功半;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可能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应当从严格管理着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2.奖励与惩罚的关系。奖励与惩罚也可称为表扬与批评。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必然要求正确处理奖励与惩罚、表扬与批评的关系。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表扬多于批评,以奖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奖惩结合的原则。

十二、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首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是有区别的。二者在表现形式、满足需要的种类和层次方面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物质鼓励去代替精神鼓励,同样也不能用精神鼓励去代替物质鼓励。其次,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又是紧密相连的。一方面,物质鼓励中包含着精神鼓励与道德评价的因素;另一方面,精神鼓励除了有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作用外,也包含着物质鼓励的成分或以一定的物质利益为基础,并且还会有效地调整人们对物质鼓励的主观满意程度。

十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1、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

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是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不适应到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②是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反映,同主体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转化运动。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社会性和可控性;2.集体性和实践性;3.严格要求与个性发展;4.教育和自我教育;

5.长期性和反复性。

十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1.基本规律是“适应超越律”,即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①双向互动律,即在思教过程中,教育主体与客体思想、信息、情感双向交流、交互作用的规律。②内化外化律,即在思教过程中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③协调控制律,即在思教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坚持和协调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觉影响,又要努力控制各方面、各种类、各阶段的自发影响,实现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的辩证统一。

十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1.导向作用。(1)思教的价值导向,这里的价值是指思教所传播和发散的教育内容的作用与意义。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价值导向的核心,邓论是价值导向的主导;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形成的、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体现“三个有利于”的新思想和新观点;③反映未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若干思想因素与现实生活中共产主义观念的部分呈现;④包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也包括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思教价值导向的实现途径和方式:①理论研究;②政治宣传;③教育机构;④思想政治工作,即通过渗透于各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组织各种活动进行动员说服。思教价值导向的具体作用:①表达作用;②动员作用;③团结和组织作用;④交流作用。(2)思教的目标导向,两层含义:一指思教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宣传和解释党和国家在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促使人们共同理解与认同社会下一步发展所应达到的成果和目的。二指思教依据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明确自己的工作要求。思教的目标导向要重视有效性问题。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首先,主义社会目标和群众利益相结合。其次,目标的成功概率问题。(3)思教的行为导向,所谓的行为导向,也可称为道德人格导向,它是通过树立具有群众基础、又对群众有感召力的先进的楷模,使大家钦佩而在精神、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加以仿效。行为导向的核心是先进楷模,他们可以是群体性楷模,也可以是个体性楷模。思教的行为导向具有丰富的内容,分为人格导向、行为方式导向和行为导向三类。人格导向指榜样的人格魅力所具有的吸引力和对人们的感召力。行为方式导向指引导人们仿效一系列整合好了的行为。行为导向指引导人们产生某种良好行为。2.保证作用(思教的最基本的作用)。(1)思教在社会历史

进程中的保证作用,①维系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②推动社会改造的舆论力量;③精神动力作用的增长趋势。(2)思教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保证作用,①思教是经济建设的坚强保证。第一,保证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正确贯彻;第二,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第三,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思教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第一,通过思教提高公民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第二,通过思教培育公民民主意识;第三,通过思教培育公民法制观念。③思教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文化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3)思教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第一,思教能协调不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第二,思教能维持社会稳定。3.育人作用。思教是专门做人的工作的,对于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个体的政治社会化;(2)树立现代思想观念,推进社会创新和改革;(3)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4)培育人的能力,特别是精神生产力。4.协调作用。所谓协调,两层意思:第一指通过调整、调节、劝解、说服,使不同主体之间有争执的事情得以和平而合理地解决。第二,通过调整、斡旋,使参与某项社会活动的各种因素、各种力量、各种手段得到最佳的相互配合,提高活动效率。思教的协调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第一,使不同利益群体(个体)有利益表达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第二,帮助各种利益群体克服认识偏差和心理偏差,在社会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第三,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和情绪,为修订、完善正在实施的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提供客观的民情民心依据。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指人际关系,它是个体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人际联系、影响和作用。第一,沟通人际联系,加强人际交往,增进相互理解;第二,化解矛盾,理顺各种关系。(3)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所谓心理状态,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短暂时间内的相对稳定特征。5.激励作用。激励作用指思教能够激发和跳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1.思教环境的广泛性。从纵向上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受以往的历史环境的影响;从横向上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的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客观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定性。人们在塑造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时,必须把自己放在特定的外部条件和现实环境中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实践,才能使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符合规律。3.思教环境的动态性。思教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和变化了的教育对象,不断调整教育目标,选择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实施教育中,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协调,和谐统一,实现教育者期望的教育目标。4.思教环境的可创性。

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1.思教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2.思教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具有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3.思教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3.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意义:1.研究环境是促进人的思想健康发展的需要;2.研究环境是开展思教活动的需要;3.研究环境是优化教育环境的需要。

二十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思教环境优化的原则应从反映优化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的各种环境因素入手,选择积极的环境因素,制定出正确的选择准则。1.积极因素的原则;2.整体一致性原则;3.层次性的原则;4.创造性原则。

二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途径:1.加大经费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2.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依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优化社会宏观环境;4.营造育人氛围,建设社会微观环境。

二十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方法:1.舆论导向法;2.整合协调法;3.比较鉴别法;4.专家评优法。

二十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的特性:1.方向性。目标方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性质和活动效果的好坏。因而,制定思教目标必须保证方向的正确。2.时代性。思教目标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和时代的特征,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3.整体性。从目标的体系结构来看,思教目标系统是由多个子目标集合而成的,我们考察研究思教目标,就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观点来分析与评价思教目标体系,以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思教目标,认识目标的整体性。4.差异性。这是指在思教过程中贯彻思教目标,应从教育对象实际出发、从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思教目标应体现差异性,能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教育对象成长发展的需求。5.实践性。目标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效果。思教目标必须是具有可能的、可行的实践性,它不仅是可测的,而且是能够实现的,这才是符合后实际的现实目标。

二十五、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特征:1.目标性;2.规律性;3.整合性;4.能动性。

二十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1.思教运行的主体。2.思教的目的。思教的目的可分为两对:总体目的与分项目的、终极目的与阶段目的。3.思教机制运行的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4.思教机制运行的环境。分为小环境和大环境。小环境指直接与思教发生关系的环境,大环境则指整个社会系统。5.思教运行的控制。思教运行的控制是整个机制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保证,运行控制的好坏决定了思教运行目的能否达成。6.思教运行方式。运行方式是为运行目的服务的,最有利于完成思教目的的方式是最佳的运行方式。7.思教运行的程序。即思教运行的步骤与次

序。运行程序是思教质量与效用的重要保证。8.思教运行的保障。即保证思教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的内外部条件。二

十七、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关系:机制与原则、方法在思教大系统中分属不同的部分与层次,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它们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1.原则是指人们在既定的目标和特定条件下,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标准。思教的原则,是在思教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思教客观规律的、思教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是完成任务,实现预定目的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教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教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思教的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和重要手段和保证。思教机制是思教过程中思教系统各侧面、各层次的整体性功能及其运行规律,它是实现思教目的的中介和桥梁。思教的原则反映了思教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教机制活动、思教机制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它又是思教方法的理论依据。2.三者之间存在同构和耦合的关系。①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构性。它们都是思教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②思教每一种结构都具有对其对象进行思教的特定的原则和方法。③为了维持结构的特殊约束方式,就必须有一种力量加以保证,这种力量便构成了一定结构的内聚力。④思教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层次之间围绕着思教而形成的有机结合—机制,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⑤思教机制还反映着思教的总的原理合乎原则。思教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工作原理和原则问题。思教机制的工作原理体现在思教活动中。思教的原则反映了思教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教机制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思教机制的运行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思教方法是这种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二十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1.方向原则。所谓方向原则,是指思教应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并始终坚持思教的目的原则。当前,思教的方向性原则是指思教要体现明确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必须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与宗旨相一致。坚持方向性原则,对思教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唯有如此才能坚持思教的本质。教育方向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教育本质,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向。其次,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统一思想与行动,发挥思教的整体效益。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思教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最后,坚持方向性原则才能实现思教的价值。思教价值的实现与否,必须以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和方向原则贯彻的程度来衡量。方向原则是思教的根本原则,思教必须始终贯彻这一原则。首先,思教处在一个开放、变动的环境中,必然受到各种倾向思想的影响,从而使思教产生了曲折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思教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坚持方向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方向原则必须贯穿在思教的全过程,不仅一个具体的思教过程中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而且要将这一原则贯穿在一切思教活动中。最后,贯彻方向原则须讲究科学性。2.求实原则。又称实事求是原则,指思教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的指导。求实原则,就是立足于思教的客观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搞清楚思教的内部及外部之间的联系,从中掌握共同的内在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以提高思教的针对性和效果。坚持求实原则的意义:首先,求实原则体现了思教的基本要求。主观和客观相符合,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其次,求实原则是做好思教,提高思教有效性的重要原则。第三,坚持求实原则也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需要。坚持求实原则的方法:①坚持求实原则,首先要有求实精神。②必须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思教的全过程和一切方法之中。③坚持求实原则,要避免形式主义,要办实事,讲求实效。3.民主原则。所谓民主原则,指思教活动中要发扬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坚持民主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民主原则就是思教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也是方法论上的疏导原则。思教坚持民主原则的主要依据:第一,坚持民主原则,是思教所要解决的矛盾的性质决定的。第二,坚持民主原则,是由思教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第三,坚持民主原则,既发扬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光荣传统,也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民主原则的方法:首先,要正确理解民主原则。民主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其次,思教过程要始终遵循民主原则。第三,民主原则的贯彻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又要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得出正确结论。4.渗透原则。所谓渗透原则,指思教要遵循人的思想受“综合影响”形成与“渐次发展”的规律,把思教渗透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去,与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思教坚持渗透原则的意义:首先,坚持渗透原则,才能形成思教的合力。其次,只有坚持渗透原则,才能发挥思教的效能。最后,坚持渗透原则,适应了思教社会化的需要。思教体现渗透原则的方法:首先,思教工作者必须具备和强化渗透意识。其次,要相互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结构,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最后,要把思教渗透到生活、工作的全过程、各个阶段与各个环节,通过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寓教于无形。5.层次原则。所谓层次原则,是指思教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的原则。坚持层次原则的意义:首先,坚持层次原则,这是思教规律的客观要求。其次,私家区分层次的目的是从实际出发,防止超越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使思教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以达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的目的。贯彻层次原则的方法:首先,应深入调查研究,准确区分教育对象的思想类别和层次,科学地确定思教的目标。其次,要按教育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最后,贯彻层次性原则应做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促使不同层次和起点的人都能够经过努力达到不同的思教目标,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有所进步。6.激励原则。所谓激励原则,是指思教要善于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通过外在激励而引发受教育者思想动机的变化,增加其内在动力,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之自觉将教育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从而达到思教目的的基本准则。确立激励原则的意义:首先,激励原则是思教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和反映,符合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其次,实行激励原则,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贯彻激励原则的方法:第一,激励目标应与思教目标相一致,确立激励目标应符合思教的总目标。第二,要根据激励对象的特点决定激励方式、频度、程度,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激励形式,形成整体激励效果。第三,要把提高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与培养规范行为相结合,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激励人们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持久深入的内在行为动力。最后,思教激励原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觉悟。7.主体原则。所谓主体原则,实际上就是主体转化原则,指作为思教主体的教育者,将教育对象视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通过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思教的目标的原则。坚持主体原则的方法:首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其次,坚持主体原则,就是要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激发起自我教育的要求,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我要求,从而实现由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最后,实行主体原则,并非让教育对象任意自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大胆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行不悖,相互促进。8.示范原则。所谓示范原则,指思教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和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以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的不断提高的工作准则。坚持示范原则的意义:首先,这是思教规律的客观要求。其次,示范原则是党的思教优良传统的体现。最后,改革开放时期强调示范原则有着特别的意义。贯彻示范原则的方法:首先,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任务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二

十九、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说理引导法。指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说理引导法是思教的一种基本方法。首先,思教所解决的是人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只能说理引导,而不能搞强迫命令。其次,说理引导法是马列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为依据,符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基本思想。运用说理引导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以理服人。第二,要讲究针对性,有的放矢。第三,要尊重人。2.实践锻炼法。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实践锻炼法对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特殊意义:首先,实践是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沿正确方向成长的必由之路。其次,实践锻炼法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和增强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法能把教育对象的理性认识,逐步转化为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增强教育对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运用实践锻炼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专人负责,加强领导。第二,实践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运用时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和方法。第三,进行实践锻炼时,必须精心组织和计划,力求围绕思教的目的进行。最后,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受教育者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熏陶感染法。指教育者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者的身教所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培养其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得以升华和提高的方法。采用熏陶感染法的意义:首先,这是渗透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环境因素制约思教的表现。其次,情感在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催化和推动作用,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最后,熏陶感染法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日益个性化和民主的当代,它具有渗透性,更易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乐意接受,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熏陶感染法的形式: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运用熏陶感染法的要求:首先,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其次,要注意熏陶感染的环境的创设。再次,熏陶感染法只有同说理引导等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4.比较鉴别法。指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对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的异同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作用:第一,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第二,通过比较鉴别,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和优劣的标准,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方式: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基本要求:首先,要注意事物间的可比性。其次,比较鉴别要全面。最后,比较的形式应丰富多样。5.自我教育法。指受教育者根据思教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方法。作用:第一,自我教育是实现思教目标的关键,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的中介,能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学习。第二,自我教育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身的免疫力。形式: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基本要求:首先,自我教育并非放任自流,也非降低标准,教育者还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受教育者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动机源于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和追求,对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化过程和行为外化过程有着直接的作用。再次,自我教育要善于引导,既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认识水平,又要有意识地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自己已有的正确思想,修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培养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能力。最后,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6.心理咨询法。指教育者在思教中运用心理学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咨询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增强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意义:首先,开展心理咨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其次,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方法。再次,开展心理咨询是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要求:首先,教育者和咨询人员要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其次,对咨询对象要热情接待,耐心细致,进行朋友式的交谈,消除对方的顾虑,为成功咨询创造交件;再次,要遵循保密原则。最后,要把心理咨询同心理测量、心理引导、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帮助

人们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以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

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其评估的特点:1.思教效果的特点。①效果内容的丰富性;②效果时间上的滞后性;③效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④影响效果因素的广泛性。2.思教评估的特点。①综合性。思教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思教评估具有综合性特点。②动态性。思教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思教评估具有动态性特点。③对比性。由于思教效果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复杂的,因此,思教评估具有对比性的特点。④系统性。思教效果作用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思教评估具有系统性特点。这种系统性特征,表现为:整体性、相关性和评估工作的层次性上。

十一、思教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教育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包括:①一致性要求②独立性要求③完备性要求④可测性要求⑤可比性要求⑥可接受性要求。

上一篇:惠州旅游产业发展下一篇:给高三学生的每天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