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廉政文化构建和谐农村

2024-04-23

抓实廉政文化构建和谐农村(共8篇)

篇1:抓实廉政文化构建和谐农村

抓实廉政文化 构建和谐农村

中共咸阳市纪委、监察局,市农业局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内在需要。近年来,根据省纪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向基层、紧贴实际,注重继承、创新载体,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构建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新机制

近年来,我市紧贴农村工作实际,将廉政文化进农村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构建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整体框架。针对普遍存在的大多数村民认为反腐倡廉与己无关、廉政宣传教育形式少、内容枯燥、阵地缺乏等现象和问题,我市每年都组织专人深入县乡村组进行专题调研。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基层与村干部、农民座谈,主动听取基层对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纪委先后组织7个调研组深入13个县(市、区)28个乡镇44个行政村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查阅记录、调查问卷等形式,基本掌握和了解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成立由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的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市纪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活动的意见》,并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列入各县(市、区)的年终目标考评,对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工作任务作出了具体安排,并且确定由农业部门牵头实施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

二是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为进一步落实廉政文化进农村各项工作,我市将廉政文化进农村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责任。各县(市、区)委按照统一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将各项工作任务再逐一分解落实到乡镇、村组、站所,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目前,全市农村每个党支部都配备了纪检委员,形成了乡乡都有纪委书记、村村都有纪检委员、村组都有廉政监督员,做到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有专人负责、有固定载体、有具体内容。

三是依托“大宣教”格局,全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的整体格局。我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地提出要将廉政文化进农村与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相结合、与农民群众的乡土意识和传统教育相结合,将廉政文化有机融入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之中,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市纪委积极协调各方,依托“大宣教”格局,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乡镇唱主角,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格局。各级党委都将廉政文化进农村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二)丰富载体,开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新局面

在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中,我市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巩固阵地,创新载体,使廉政文化进农村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是创建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近年来,我市共培育建设了15个具有各地特色的廉政文化进农村的示范点,由市、县(市、区)纪委分管副书记负责挂点督办,通过组织参观、开现场交流会等形式向全市推广示范点的做法。全市召开了2次大型、5次小型现场会或成果展,交流推广经验。

二是完善各项廉政制度。我市将廉政文化纳入农村党建、渗入农村管理之中。制定了农村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十不准”,统一格式,张贴在各行政村委办公楼。同时,紧密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工作,积极抓好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各村通过宣传栏、公开栏、广播、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及时公开村务、村级财务,接受广大村民监督。

三是依托多种固定设施宣传党风廉政知识。各乡镇在人流密集广场设立了廉政宣传教育长廊、廉政知识墙,定期展示廉政图片、发布廉政信息;在阅览室设立了廉政书屋、报刊杂志专窗专角、廉政电教室,定期组织开展读廉政书、看廉政影视片活动;以漫画、警句格言、廉政公约为内容,在公共场所悬挂横幅、刷写标语,树立廉政格言牌、廉政警示公益广告。今年以来,全市共悬挂廉政公益广告牌1000余块。

四是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开展廉政教育。针对农村教育对象的广泛、工作要求不同,我市坚持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广大农村党员,我市提出廉洁自律“十不准”,通过党章巡回宣讲、专题培训、观看廉政漫画展、观看警示教育片、乡镇党委书记上党课和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农村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的教育、党章和党纪条规教育。全市党章宣讲活动达830场次,召开各种座谈会1395次,共有8万余农村党员听取宣讲报告,受教育面达80%以上;1万余党员参加知识竞赛,优秀率达80%以上;出专栏或墙报1890期,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11685篇,全市党员的学党章面达到了95%以上。对党员干部家属,我市提出“树清廉家风、争当廉内助”,通过开展发廉政倡议书、廉政承诺、观看漫画展等活动,倡导廉洁家风。对广大农村朋友,我市提出“清风进农家”,将廉洁的要求写进“村规民约”之中,利用农村重大节庆活动、赶圩赶场日子,广泛组织了廉政书画展、广场文艺晚会、农村自乐班、廉政影片放映活动,使廉政文化进村入户。

五是抓住关键时期进行专题廉政教育。我市抓住换届关键时期,市、县(市、区)纪委提前介入,深入各乡镇、街道严肃换届工作纪律。举办乡镇、村级干部和乡镇纪检干部培训班,编印《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读本》等书发给农村党员干部。

(三)寓教于乐,形成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的新覆盖 根据农民群众思想活跃、文化需求多样的特点,我市把廉政思想、廉政观念、廉政意识贯穿于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之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要求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农民群众的思想、行为和风俗之中,使廉政文化融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一是传唱廉政歌曲。我市将全国新创廉政歌曲精选曲目和DVD碟发给各县(市、区)纪委,将传唱廉政歌曲纳入乡镇纪检书记业务培训班、文艺演出的必备内容,通过举行廉政歌咏晚会等形式,组织群众演唱廉政歌曲。全市共组织群众廉政歌曲演唱活动达百余场,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

二是繁荣廉政文化创作。积极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廉政题材作品,筹划组织全市党风廉政文艺汇演,共有70余个新创廉政文艺节目参加汇演,并从中挑选优秀文艺节目下乡巡演。全市共举行廉政主题晚会10余场,送廉戏下乡200余场。

三是组织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充分发挥有民间艺术特长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农民朋友的积极性,编写新村规民约、组织老年夕阳红演出队演出等,自编自演廉政文艺节目。

二、廉政文化进农村的主要成效

(一)廉政文化在农村落地生根。

过去农村的廉政文化薄弱,群众的廉政意识、廉政思想肤浅,封建文化和腐朽文化毒害群众,使得农村缺乏正气。廉政文化进农村后,通过创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农家书屋、廉政文化广场、廉政公益广告、廉政书画展、播放廉政专题片,传唱廉政山歌、廉政童谣,廉政文艺晚会等,寓廉于娱,寓廉于乐,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广大农民群众参加廉政文娱活动,积极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廉政文化弘扬正气、讴歌清廉,激浊扬清,鞭挞腐败,正是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因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二)廉政文化在反击腐败文化和消极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廉政文化“以廉为美,以贪为耻”,弘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防止“追名逐利,腐化堕落”,对广大农民群众起到了教育、熏陶、导向的作用,许多群众过去求人办事喜欢用送红包、送水果或土特产等不正当的手段,现在群众已经意识到,这种方法不但办不成事,反面害了别人。特别明显的是,廉政文化宣扬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对农村婚丧喜庆,孩子满月、升学等习惯于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消极文化起到了巨大的冲击作用。

(三)廉政文化教育了基层干部,促进了农村干部作风的转变。

许多农村党员干部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中,切身受到了深刻的廉政教育,自觉增强了自律的意识,增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廉政、法律、法规制度,严以律己、依法办事,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四)廉政文化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廉政文化弘扬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教育人们崇廉尊廉、学廉敬廉,促进了党风政风的好转,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廉政文化进农村的几点启示

一是要注重结合。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保持旺盛生命力,必须十分注意找准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我们通过把农村廉政文化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相结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相结合、与乡村民众的乡土意识和传统教育相结合,使廉政文化进农村各项工作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农村党员群众意愿,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二是要贴近实际。农村廉政文化建设要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必须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从深厚的地方人文积淀中去挖掘,从广阔农村社会的多彩生活中去提炼,从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鲜活创造中去总结,真正体现大众性、通俗性、特色性。

三是要继承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贵在创新和坚持。只有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既增强文化的厚重感、体现我国农村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适应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追赶时代步伐。

四是要聚心聚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光靠一家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宣教”观念,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组织机制、协作机制、参与机制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聚民心、聚智慧、聚能量、聚动力。必须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保证,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形成强大声势和整体合力,才能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农村的蓬勃开展。

篇2:抓实廉政文化构建和谐农村

——蕲春一中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汇报材料近年来,蕲春一中坚持不懈地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不断弘扬廉政文化,围绕“播撒廉洁种子,培育崇廉校风”主题,把廉洁教育融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各项活动中,通过开展贴近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崇廉尚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体教职工自觉提高了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学生文明守法,诚实守信。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发展。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县委授予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局授予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一、强化措施,建立廉政文化长效机制。

1.为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经校委会集体研究,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张立军同志为组长,校总支委员为成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分工和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本着以教育为主导,以制度为保障,确保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政令畅通,顺利开展。

2.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学校制定《师德师风考核标准》、《教师从教行为规范》。同教职工签订了师德师风考核目标责任书,细化了工作责任,1

每学期由教研处牵头,组织专班对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并填写师德师风考核表,存入个人师德档案,把考核结果同推优评先、职称评定、晋级提干等紧密相联,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廉洁从教的积极性。

3.全面推进校务公开。为增强廉政建设的透明度,我校一直坚持校务公开,利用宣传橱窗定期公开校务、财务收支情况。实行民主理财,对大宗物品采购实行招投标方式,严格实行阳光操作,有效地遏制了滋生腐败的源头,对教职工敏感的热点问题,如评模评先、职称评定、晋级、提干资料订购等。都由教职工集体讨论,张榜公布于众,取信于教职工。

二、抓好阵地,创设廉政文化宣传氛围。

1.利用校园立体空间建立廉政文化宣传角。学校在办公楼、办公室、教室等显要位置,张贴关于廉政、廉洁文化相关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图片,用师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有效地宣传廉政文化的内涵。在校园里的绿地上树起了“珍爱生命”等校园绿色标语,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在食堂、厕所、寝室等地方张贴“节约用水”等标语,教育学生要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楼梯、走廊等处张贴了“脚步轻轻勿扰人”“请把火柴留给你的生日蜡烛,而不是香烟”等,教育师生文明做人,讲究公德。在校园各处墙上悬挂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利用一切场所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让廉政文化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师生把廉政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践行。

2.利用德育期刊《政教资料》来造势宣传。《政教资料》是我校的德育橱窗。学校为弥补固定宣传阵地内容不易更换的特点,通过《政教资料》这一校本教材,精心挑选,结合形势,以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内容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提高廉政文化理论的高度,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涵。

3.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廉政文化进校园”专题,专题内有廉政文化宣传的图片、文字材料,通过校园网站这一平台,发表师生的优秀廉政文章,交流廉政心得,以弘扬廉政精神,传播廉政知识,深受师生喜爱。

三、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活动实效。

1.廉政文化进课堂。学校充分运用现有教材,挖掘文本的教育资源,结合身边的廉政案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补充、强化相关廉洁点,将廉政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巧妙地融入学生的意识行为中,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渗透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如语文课上的公仆风采,政治课上的廉政故事,数学课上的节约计算,音乐课上的廉洁之声等无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洁教育。

2.廉政文化在课外。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组织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并组织撰写读后感,把“崇廉尚洁”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廉政文化熏陶,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3.将廉政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学校每个学期将开展一次《崇廉尚洁,诚信做人》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教育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对全校师生进行国旗下讲话,洗脑洗心。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开展一次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比赛活动,开展一次以廉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开展一次以廉洁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力推进了廉政文化进校园,促进了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更加爱岗敬业。今年高考学校有2名学生录取北大,300多学生进一本,800多人进二本。冯春保校长被评为全县党员十佳标兵,何亚龙同志被评为市级师德标兵,王楚兵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篇3: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1 明确主旨, 做好分层教育

根据学校各行为主体分工不同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育是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在党政干部层面, 着重加强“廉洁从政”教育, 倡导“廉洁方能聚人, 律己方能服人, 身正方能带人, 无私方能感人”理念[1]。

在教师层面, 加强“廉洁从教”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教师是主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 倡导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教风, 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学生层面, 加强廉洁道德教育。按照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开展以“胸怀大志, 为民为公”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以“诚实、守信、责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以“规则、和谐、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责任教育。使学生接受廉政文化教育熏陶, 培养尊敬廉政人物、推崇廉洁行为的情操。

2 拓展领域, 探索教育新途径

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教学相结合。将廉洁道德教育融入学校德育体系, 梳理、整合、补充、凸显教育重点, 在教学内容中加载价值观念、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品德、廉政操守等内容, 有效培养学生廉洁的道德情操, 提高学生廉洁道德认知水平和廉洁水准判断能力。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2]。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卫生职业教育特点,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有意识地挖掘、渗透廉洁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感召力, 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以“仁者爱人”、“修己以敬”的廉政思想和“君民同忧乐”的民本思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为主题, 以“礼、义、廉、耻”为维系国家生存发展之根本道德开展专题教育, 使师生了解以廉者必知耻, 知耻则知廉的“礼义廉耻”为准则的政治文化和以廉德为核心的廉政文化[3]。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专业意识、专业气质和良好的职业能力。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实现廉政物质文化、廉政精神文化和廉政制度文化的高度统一[4]。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师德教育相结合, 将廉政道德教育融入良好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 突出人和事业发展的统一协调。确立教师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调动教师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构建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的多元化教师评价管理体系。通过对教师的评价, 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 这是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措施。

以“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课程评价制度, 突出德育为先、素质为本的“立德树人”思想,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修养。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职代会、校务公开相结合, 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以加强党群关系为重点, 开通群众举报渠道, 加强与群众的交流, 较好地解决学校的热点、难点和教职工关心的问题, 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推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起到巨大作用。

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 构建争先创优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抓好先进典型示范教育、违纪案件警示教育和廉洁自律法制教育的“三项教育”。提高教职工争先创优的自觉性, 使教职工牢记卫生职业宗旨, 铭记教育责任和使命, 争创一流工作业绩。

3 创新载体, 注重教育实效性

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作用, 利用校园网站资源, 构建网络廉政文化宣教平台, 拓宽廉政文化教育覆盖面[5]。校园网主页开设“廉政经纬”专栏, 及时宣传党风廉政、廉洁文明新事以及师生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事例。利用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廉政宣传片、警示教育片;通过典型案例对全校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 以案明理, 以案明纪;通过设立路灯廉政警示牌、大型反腐倡廉宣传广告牌、悬挂反腐倡廉警示横幅, 营造文明、廉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办公区设立“廉政文化走廊”, 展示廉政格言、警言警句, 提示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遵纪守法。

利用宣传橱窗和板报组织出版廉政文化专栏, 宣传廉政文化, 传播廉政知识, 弘扬廉政精神, 培养教职工廉政意识,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以“廉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廉政事迹报告会、廉政文化宣传画展等, 让师生处处感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学生会、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社区卫生义务服务活动, 将廉洁教育融入社区服务中, 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广泛性的群众参与, 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根基, 从而体现出廉政文化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4 风清气正, 学校事业蓬勃发展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 以不断的廉政理论研究为动力, 以先进的廉政文化为载体, 传播廉政理念、陶冶道德情操, 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 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为实现学校科学、和谐、快速发展, 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全校形成清正廉明的管理之风, 团结一心、敬业奉献的工作之风。学校风清气正,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学校”、“省和谐校园”、“省文明单位”、“省文明校园”、“省德育先进学校”、“省基层团建示范点”、“省职业教育示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强.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高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良好氛围[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4) :105~108.

[2]孟立永.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途径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6) :56~57.

[3]任海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7) :25.

[4]牛瑞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途径[J].甘肃科技, 2008, 24 (12) :172~173.

篇4: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廉政文化 教育意识 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012-2

为使廉政文化在校園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以教风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根本,突出廉政文化特色,把廉政文化贯穿于学校管理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感受廉政文化氛围,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遵循厚德、诚信、自强、卓越的办学理念。抓住学校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一、廉洁从教,推进教风和学生廉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廉洁从教,进行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廉洁教育是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过程的长期任务。

1、加强教风建设树立廉洁从教的道德意识是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个国家是否站在世界的前沿,经济发展和全民素质作为“灵魂”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一所大学是先进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教师则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楷模,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真和善的渴求。因此,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校风建设为导向,寻找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点,以此统一师生的思想,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2、通过主观意识把廉政文化纳入到教学之中去。

廉政文化的意识、品德以及观念的形成,是由其文化决定的。那么如何让全校师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理念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文化教育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功能。道德意识有一种情感传递的作用,在教学中把廉政文化无痕迹的渗入传递给学生,不仅向学生传授先进思想,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且向学生传授对于腐败不可容忍的态度,达到共同分享、以此拓展校园廉政文化的空间。

3、运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改变呆板的教学模式。

4月21日学生处聘请长春大学国学教研室金教授开展了“国学教育”讲座。在听与教的过程中,围绕四大名著讲解仁、义、礼、智、信,倡导高雅国学文化,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获得师生的悦纳和接受。同时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靠拢。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实现了师生教育氛围的最大化。弘扬廉政文化,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人格的完善,明辨是非善恶,增强对所受教育的恩惠意识,清醒的认识到把廉政工作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性。从内容到形式有所创新,较好地推动了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起到了政治思想教育的示范作用。

4、廉洁教育要从学生抓起。

在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中,坚持防腐倡廉教育是现实的需要,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曾说:“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可见,廉政意识从学生抓起的重要性。把学生廉政教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上来,这是标志着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入了新的时代。这一转折给下一代人以历史的重托。读书思廉,在全社会形成了空前未有的“廉政热”,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思想道德价值标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有意义的工作,完善教育能使智慧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同时廉政教育是关系党和国家的持续发展和能否长期繁荣稳定的大问题。

二、精心组织校园活动,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

弘扬廉政文化进校园对创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是围绕着“厚德”“诚信”“自强”“卓越”的办学理念 ,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1、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要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开展读书月活动。

向师生推荐“我喜欢的一本书”和读书征文活动;开展“国学教育”讲座,引经典古句又贴近时代生活,让师生在领略廉政文化丰富内涵的同时,又可学习一些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开设廉政文化宣传栏,借鉴和吸收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突出廉政文化的特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廉洁从教,崇尚廉洁等活动。

2、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校园廉政文化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廉政文化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初最强烈的需求之一,其强度与迫切度为很多所不及,同时,也看到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受到社会的制约,遵守社会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定,充分发挥课堂廉洁教育意识,审视学生的道德面貌和思想观念,究其根源培养学生德才兼备创造社会价值的人才。

3、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要将品德教育与智慧教育相结合。

人的品德与智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培养智慧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品德,才能增强反腐倡廉的意识。有一位中学数学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大学学到的知识。(绝大多数不能用于中学教学)但在大学学到的知识经过思维加工变成了智慧、能力、德行,确是一生受益无穷的”。所以大学廉政文化教育其渗透力和融合力是长久的、深远的。

4、弘扬廉政文化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廉政文化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相结合。

以反腐倡廉为主题,以多种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为重点,面向学校。公生明,廉生威。树立知荣辱、敬廉洁,把弘扬廉政文化作为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来做。将廉政文化作为一门学科是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标志。其终极目标是培养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对廉政的信仰和追求,使廉政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 、倡导绿色校园文化,要以廉政文化建设为根本。

廉政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思想和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校园环境建设着重清除精神污染,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和提供品德素质、廉洁政治为一体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1、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战略性。

倡导廉政文化建设,培养校园绿色文化。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见《邓小平文选》第92页)所以必须把廉政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政治思想统一起来。以德立校、科研强校。以安定团结、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廉政文化落到实处。

2、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一是十六大会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教育好学生是开创建设国家新局面的历史使命,从这个事实出发,应该深入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政治思想、文化品德不断提高,同时把廉政文化贯穿其中。二是从学生切身情况观察来看当前社会问题。譬如:学生的政治理想与态度、道德观和人生观、经济价值观等。例如:在学生圈子中,由于家庭社会地位,成为超乎他人之人,穿戴上讲品牌、出入时讲排场。所以培养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3、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战略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从理论上讲,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未来的体现者,如何培养高素质为国利民所用的人才,做到廉正、廉扑、廉节,德才兼備。就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以科学的态度睿智的方法加以渗透,因地施教。

4、廉政文化同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校园廉政建设也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孤立的进行。社会的精神文明(道德、风尚、文化、教育、科学等)。开展校园廉政建设弘扬廉政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许多理论认识必须依靠各学科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依靠各个部门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廉政文化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只有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廉政文化价值才能充分得到发扬。

四、从师生利益和机制出发,保证廉政文化得到弘扬。

1、把廉政文化纳入课堂、推进公寓、纳入学生的业余生活。

校园廉政建设在实践中注重在精神文化生活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资助灾区学生、优化学生公寓文化娱乐活动室;学校还先后组织开展“三八”妇女座谈会,“五四”单身青年联谊会等。满足师生的合理要求和良好的愿望,从根本上协调解决师生深层次的利益问题,以和谐而愉快为价值尺度,不断地更新观念,激发教师锐意进取的积极性。

2、正确领会中央精神,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党的十六大以来,有关廉政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制定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行纲要》等规范文件,有关廉政制度文化建设所迈出的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党的体系化制度是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的重要表现。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廉政文化教育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前进。

3、推出新的措施加强廉政教育。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是保障,同时制度也是动态的、发展的,要重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重视制度本身的事态发展。一是要考虑周到;二是要语言得当;三是行为公正。建立高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制度建设深化反腐倡廉工作,把廉政文化同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十六大以来,更是不断提出要求、期间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廉政文化是我党把长期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提升到文化高度的崭新认识,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倡导廉政文化,对于提升廉政建设的文化内涵,纯洁人们的精神境界,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在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异步教学研究》2007.05.

篇5:弘扬廉政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汇报

灵台一中创建于1940年,2004年过渡为独立高中,2013年2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现有73个教学班,4027名学生,265名教职工。

根据县纪委和教育党工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指示精神,学校按照廉政建设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要求,以“敬廉崇洁”为主题,以多种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为载体,广泛传播廉政文化和廉政知识,培养了广大师生廉洁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勤俭办学”;教师“廉洁从教、服务学生”;学生“敬廉崇洁、诚信守法” 的良好氛围。

一、全局性领导,多举措部署

为使我校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学校成立以校长周建荣为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玉敏为副组长,各校级领导和中层领导为成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分工及工作职责,做到了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工作之中,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在对廉政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灵台一中“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灵台一中教职工十不准”等规章制度。

二、全校性发动,多渠道宣传

为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切实把活动的目的、意义宣传到位,学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利用广播站、橱窗、校园网站向师生进行敬廉崇洁意义的宣讲,提高全体师生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职工例会和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并用典型事例阐述腐败行为给国家、给社会、给家庭带来的危害,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净化校园风气,营造爱教、爱生的良好氛围。利用班会课、黑板报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传统道德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领,培养学生的高尚人生信念和远大理想,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三、全方位拓展,多领域渗透

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拓展,多领域渗透,做到了八个结合。即“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把依法执教,廉洁从教贯穿始终;与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使学生明廉耻、重诚信、守信用,从小培养浩然正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廉政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二者结合起来,加载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敬业精神等内容;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教代会制度,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廉洁从教一票否决制;与队伍建设相结合,把廉政文化嵌入队

伍建设之中,弘扬奉献精神;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有意识挖掘廉政教育资源,使学生既学文化知识,又接受廉政文化教育;与规范办学行为相结合,严格执行财经制度,搞好校务公开,特别是收费公开,严禁教师向学生及其家长暗示或索要礼品、滥订资料、有偿补课等行为;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采用发倡议书、开家长会等形式,请家长给学校工作提意见,欢迎家长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管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监督,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四、全面性活动,多样化载体

在党员干部教育方面,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等材料,实行领导班子公开廉政承诺,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进行全体教职工进行拒绝有偿家教签字仪式。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推行校务公开。对学校的一些重大决策、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教代会,集中民情民意、决策科学民主。学校在坚持民主管理的同时,实行阳光工程,做到办事内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会议等形式虚心接受家长的监督。在国家助学金、中央

福利彩票资助金、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校内贫困生资助等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公示,做到程序合法、操作透明。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收费前做好收费标准的公示,公开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

在教师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相联系,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廉洁奉公的积极性。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签定廉洁从教承诺书,承诺不有偿补课、不乱征订教辅资料、不乱收费、不收家长财物。注重把廉洁教育始终贯穿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篇6:抓实廉政文化构建和谐农村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思想上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1、坚持开展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在乡镇组织召开的农村干部工作会议上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坚持在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村“两委”工作会议上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把党风廉政教育常规化、经常化,只要管住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就能管住党员干部的行为。

2、实行正反两面教育双管齐下。一是扬先进、树典型。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时代先锋和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用他们的优秀事迹和感人故事去感染我们广大的农村党员干部,同时积极发掘和表彰在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员,增强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常警示、筑防线。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和财务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到监狱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收看警示教育专题片、现场观看对腐败分子的宣判大会,筑牢思想防线,提高廉洁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村级民主自治。

1、要切实维护农民民主权利。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深入开展“四个民主实践”,即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大力推进民主议事制度和民主决策制度。

2、要健全和规范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凡涉及农村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支委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民主议事制度;成立由重大事项监督、村务公开监督、村民诉求表达和民主理财四个小组组成的村务监事会;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通过落实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防止和纠正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的行为。

篇7:发展农村文化是构建和谐农村

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农村,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构建和谐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社会各个领域整体着眼,全面推进。发展农村文化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文化有助于推进和谐农村的构建

在构建和谐农村中,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显而易见。

对核心价值取向的认同作用。农村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全体社会成员有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理想信念既是联系农村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精神纽带,又是实现和谐农村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和谐。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已经出现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还将进一步发展。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的关注,不同利益群体差距的扩大已经对坚持共同理想信念提出挑战。

农村文化具有认同功能。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农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认同中国广大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奋斗。

对社会道德的规范作用。农村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农村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农村,离不开道德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因其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及寓德于文、寓教于乐的传统成为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道德教育的好形式。通过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在农村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并自觉不自觉地以此规范自已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对社会成员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作用。文化落后、愚昧无知,是根本不可能构建和谐农村的。和谐农村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和谐农村应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更为和谐。

由于农村群众文化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种知识包容其间,又由于在活动对象上具有广泛性,不同层次的人们都可以从中发挥才智,取得教益,因此它具有普及知识作用。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传授交流效能、社会教育效能、乐中求智效能,为和谐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基础和智力支持。

对社会心理危机的缓和作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整体看,还落后于城市。城乡差距且有扩大的趋势。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公正的社会》的计算,中国的弱势群体大约有1.4-1.8亿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再加上“看病难、上学难、打官司难”等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及失去土地等原因,造成农村社会矛盾激化、社会情绪和一些地方心理危机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严重影响了和谐农村的构建。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提供宣泄情绪的渠道,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可以粘合各种心理裂痕,可以给农村弱势群体带去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抚慰,从而舒缓压力、娱乐心身、化解矛盾、增进融会,促使大多数社会成员保持社会生活的安定和睦。

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强大精神动力。通过农村文化建设,可以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净化社会风气,倡导良好的社会心态,营造融洽和谐、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形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平等、法制、科学、诚信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农村文化现状严重影响了和谐农村的构建

农村文化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是本身必须是强势文化。纵观农村文化的现状,虽然由于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不少地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它仍然远远落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落后于城市文化的发展,落后于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的农村文化属于弱势文化,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村文化经费投入明显偏小。首先,国家以及省、市、县政府对公共文化资源的分配上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有失公平现象。无论是投入总量还是人均投入数量,农村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加上作为农村文化建设主要责任承担者的乡、镇党委、政府又大多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对农村文化投入甚少。农村文化经费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二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乏力。农村文化主要是乡镇和村两级文化。乡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乡镇文化站是乡镇政府主办的农村公共文化机构,担负着组织农村广大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辅导基层文化的重任。但目前的乡镇文化站除了为数不多的地方办得较好外,大多陷于困境,步履艰难。具体体现在基本设施落后;人员老化、素质不高。加上活动经费难以保障,难负公共文化服务之重任。作为最基层的村级公共文化机构村文化俱乐部或文化室设施更差、管理缺人、经费拮据,很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多名存实亡。

三是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农村文化需求与供给脱节。农村的文化活动总量偏少,形式陈旧、单一,手段落后,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特别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民、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更是单调枯燥。在农村个别地方的农民甚至常年看不到一场电影、一场演出、一本书。农村健康文化生活的贫乏造成色情演出等不良文化的乘虚而入,封建迷信猖獗、赌博盛行,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秩序。

农村文化的现状如果不改变,就不能承担构建和谐农村的历史使命。况且和谐农村是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农村,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农村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必须发展农村文化。

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发展农村文化

如何发展农村文化,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落实发展农村文化的政府公共责任,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构建小康农村和和谐农村的总体目标,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以此推动和谐农村的建设。

落实政府公共责任,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发展农村文化,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要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文化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克服重城市、轻文化,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观念;要明确并牢固树立发展农村文化,保障广大农民的文化权益是政府天职的执政理念;要切实做到 “五个纳入”,即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农村文化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要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文化发展的设施和经费问题,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确保农村文化经费有较快的增长;要建立发展农村文化的长效机制。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发展农村文化,必须在农村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资源共享、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良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服务机制、设施、机构和队伍建设。要特别重视乡镇文化站的“四基建设”,充分发挥国办文化事业单位的主体主导作用。同时要实现服务对象的扩展和服务层面的延伸,建立和逐步完善村级文化俱乐部(文化室),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整合农村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各方共建、共享农村文化的新路。

广泛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助推和谐农村建设。农村文化活动是体现文化对构建和谐农村助推价值的主要途径。农村文化活动的活跃与否也是农村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依托,围绕构建“两个社会”的战略目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的宣传教化、普及知识、调剂精神作用,促进农民群众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融合,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特别要组织好春节、端午、中秋等富有凝聚力、亲和力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和地域文化活动。要扩大农村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农村文化活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扭转目前农村文化供求脱节、活动单调、缺乏吸引力的局面。让人人享有和谐文化,让文化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 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决定》还指出 “ 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初步指导思想。” 说到和谐,自然要提到邻里关系。常言道: “ 远亲不如近邻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德不孤、必有邻”“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古有 “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 ” 和 “ 百万买房,千万买邻 ” 的故事。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良好的相邻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邻里和睦,往往是创造和谐的家业与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江西南康潭口镇代卫村“三下乡”的几天调研中,我们发现和睦的邻里关系正在慢慢被打破。

在代卫村我们随机作了 120 份调查问卷。问及村民闲暇与邻里有无娱乐活动,比如打牌、打麻将等,大部分人回答无,言村中没有这个风尚。问及是否经常与邻里聊天时,90% 的回答无。原因是都比较忙,聊天耽误别人的时间,吃完饭后大部分的村民或看电视或睡觉休息,很少有人再出门。

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年或 通过考学、参军等途径一去不复返,而另一部分青年外出打工,宁做 “ 流浪汉 ” 也不愿再种田,留在农村的少部分青年,无心事桑麻,杂七杂八弄碗饭吃。剩下的主要是妇女和老弱病残,留守家中种水稻。拿代卫村来说,全村七千多人口中,在外地打工的就占了一半,在代卫村生活的五天时间里,几乎没见到什么年轻人,做调查的几户农家里,几乎家家都有人在外地打工,要么就在镇上的 粮食加工厂、小五金加工厂、木材厂、家具厂等做零工。外出打工挣钱已经成为风尚,而打工挣了钱回家建了房盖了屋更成为村民们羡慕的对象。这更加剧了村民想尽快富起来的愿望。于是更多的村民在为钱而忙碌与辛苦,必然邻里间交往的时间与机会将大大减少。

另一方面,代卫村的地理位置也限制了村民间的交往。代卫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多半家庭建屋于自己的地中,家与家相隔甚远。而且家家相通的路也不是平坦的大路,而是弯弯曲曲、杂草丛生的羊肠小道。白天行走尚有掉进水田中的危险,更不用说夜间走路了。居住地的分散在空间上限制了村民间的交往。

另外,村中大部分的家庭安有电话,通讯的便捷使村民更乐于有事情电话联系。而电话的不可视与不可接近性使得村民没有了见面的直接与亲切;电话的收费性又使得话语简洁,而没有了昔日东家长、李家短,玩笑说话的条件。同时 生活的私密性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把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希望他人打扰自己的私生活。由此,代卫村邻里关系的淡化成为必然。

同时邻里交往也发生了变化,彼此交往多限于见面打个招呼或借点农用品等,家中有事情一般不找邻里帮忙。采访中一位杜大叔说;“可以找邻里帮忙,但是——”杜大叔做了个捻钞票的动作,“这年头,没钱谁理你。”那份无奈使邻里温情蒙上了阵阵寒霜。调查中尽管多数人有过与邻居之间相互借用物品的经历,但人们借用的次数却很少,其中 1 - 5 次 / 年的占 45.2%,另外 54.8% 的人则表示 “ 实在没办法才借一次 ”。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反映出人们日常用品的丰富充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本来十分亲密的邻里关系,由于交往机会的减少,邻里关系更加趋于简单淡漠。过去街坊邻居们 “ 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 的关系对于今天的农村人来说,越来越遥远了。更多地表现出 “ 到家关上门,万事不求人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比邻若天涯”的局面已相当普遍。

调查中还发现邻里纠纷增多,农村邻里关系有冷有热。邻里间一旦涉及到宅基地、田间地角的归属,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出现纠纷,发生争吵。农村诸如此类的案件很多,如邻里为了房屋风水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搞得鸡飞狗跳。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竞争意识的增强,使原有的邻里关系受到强烈冲突,利益冲突日益加剧。邻里之间依赖性减小,交往过程变得经济化,人们往往重利轻义,重钱轻德,人情味变淡。对个人利益、经济地位、名声面子的过于热衷是邻里纠纷产生的一大原因。而对 村中的邻里争斗等,多数村民采取视关系而定是否参与劝与不劝的态度,村民们的方针是别人家的事情管的越少越好,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再说。

当问村民是否愿与村干部为邻时,大部分村民处于警戒状态并保持沉默;小部分村民犹豫再三,才说“不愿意”,原因是村干部太霸道、太骄横无理。村民言一位村干部有三套房,其中一套房建于村中,但却占用公共的土地,圈为自家地或扩房或建成猪圈。邻里有不乐意的与之发生争执,结果仍是村干部把地据为己有。左邻右舍极其不满,敢怒而无处诉说,唯有不与村干部家交往,不与其家说话来发泄愤怒,邻里关系极其僵。调查的路中,在田间我们与一大婶聊得很投机,但当我们问及村干部与邻里的关系时,大婶马上变了脸,挑起扁担就走。采访另一农户时,一村民表示极不愿意与村干部为邻,官腔官调且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一些村干部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富,会嫉妒,以后的麻烦事太多,用他的话说:“干部就是干部。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对村干部的不满现于言,见之行。干部与邻里关系的恶化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首要障碍,干部自身不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何以带领大家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互通有无、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生产、共同走上致富道路;有助于邻里之间矛盾的化解,能够直接避免或者减少邻里间,因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有助于对违法犯罪现象的群防群治。反之邻里关系处得不好,邻里之间漠不关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不问他人瓦上霜,就难以互相支持帮助共同走向富裕之路。同时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中难以形成合力,极易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从而为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鉴于代卫村邻里关系的冷淡,提出如下建议:、强道德和法制建设,在邻里间进行优秀传统教育,大力开展全民性的普法教育,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广泛开展 “ 五好家庭 ”、“ 文明户 ” 等评比活动,同时创造机会,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邻里关系的和睦与农村社会的安定。、真正建立起保障社会和谐的制度,必须真正落实法治,让法治切实能够起到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使弱势群体在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有效得到法律的保护。、关键在于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执政党是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政党。村干部要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真正为百姓着想。同时要 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群众是执政党力量的源泉。邓小平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这是概括了沉痛历史经验的至理名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仅谈不上执政能力,连党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作为执政党,又是很容易脱离群众的,这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我们要十分警惕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滋长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坚决铲除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导致党组织脱离群众的顽症。、建立农村信访站与监督机制,时时听听农民的声音,使我们的百姓敢说心里话,时时保护自己的权益。

篇8:抓实廉政文化构建和谐农村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始终保持着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高校腐败现象也日益凸显。违规办学、财务管理、教材采购、物资采购、基建工程等方面的案件时有发生, 师德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教书育人的意识有所下降, 学术腐败现象常常见诸报端。

面对严峻的形势, 在高校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培养高素质人才, 不辱神圣历史使命, 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深远

首先,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廉政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 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三个代表”的重要内涵。高校是传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 是创造新文化的重要基地。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有助于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也为发展和创造先进生产力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有助于提高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有助于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出人民放心的人才, 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次, 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培养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人生理念,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诚信、正直、节俭、负责为核心的基本道德观, 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 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是高校深化反腐倡廉的客观需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给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同时也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校建设步伐加快, 基建项目逐年增加, 资金投入越来越大, 计划外资金及创收越来越多, 掌握人、财、物的部门或领导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责任越来越重。但是少数意志薄弱者以权谋私、公权私用, 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违法违纪案件处于多发、易发期, 高校的校园氛围需要净化和优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师生员工陶冶道德情操, 升华思想境界, 营造崇尚廉洁的道德风尚, 促进廉政规范制度的贯彻执行, 提高廉政建设的效果。

第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风廉政教育要面向全社会, 建立教育的长效机制, 谋长远、求长效。大学生是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 担负着开辟未来的重任, 把他们列为重要的教育对象, 纳入廉洁教育的视野, 是注重预防的战略之举。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特别是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行教育, 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 增强抵御腐败文化侵袭的能力, 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高校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 是创新科技的重要基地, 也是倡导廉政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校园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但廉政文化又具有教育、研究和示范功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干部, 面向教职工, 关注学生, 服务社会。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充分运用高校特殊的文化知识优势和多渠道的教育手段, 营造崇尚廉洁和严守法纪的校园风尚, 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廉政文化构架。

1. 筑牢党员干部和教职工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针对学校反腐倡廉的实际, 加强对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 用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大力倡导廉荣贪耻的环境氛围, 抵御形形色色的腐朽文化侵袭, 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 打好大学生崇尚廉洁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文化层次高, 是社会的精英群体, 向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和灌输, 传承廉政文化, 传授廉政知识, 增强廉政意识, 确立廉洁为民、廉洁奉公和诚信守法的价值理念, 为向社会培养、输送有理想、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廉洁人才和骨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廉政文化建设, 既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课题, 又是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一门富有创意的“软科学”, 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认真研究。高校是科学研究基地, 人文荟萃, 站在科学研究的前沿, 高校要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中, 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功能、任务、方法、途径、效果等理论和规律进行研究, 使之逐步完善和系统化, 构建起一个包括廉政理念、廉政意识、廉政理论、廉政法规、廉政风尚、廉政文化建设机制、廉政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廉政文化科学框架, 引导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更高更新的平台, 对全社会与时俱进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起指导作用。

4. 为示范社会作贡献。

高校聚集着社会的精英人才, 在激浊扬清、匡正社会风气方面, 应当率先为范并发挥辐射作用, 为社会做榜样, 影响、示范和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风尚, 这是高校责无旁贷的重要社会责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在传承优秀廉政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必须突出崇廉尚洁的主题, 服务大局, 促进发展;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动员群众参与, 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必须注重实效, 求真务实, 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要合理定位, 扎实工作, 长期积累, 锲而不舍。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和运作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在实践层面上一是要遵循从廉政发展中来, 到廉政发展中去, 紧扣“廉政”这个主题。二是要体现“文化”这个内涵, 从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面建设廉政文化。三是要克服仅就廉政文化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倾向, 避免廉政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使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首先, 要立足干部, 面向教职工, 关注学生, 在大宣教中积淀廉政文化, 增强影响。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 特别要重视从廉政大宣教中提炼、积淀和升华文化成分, 使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境界, 在干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鲜明的廉政文化导向。四是在教职工中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教职工培训的主要内容, 扩大受益面, 引导教职工用先进文化陶冶情操, 净化灵魂, 提升境界, 端正学术风气、学习风气, 做到“执教为民, 廉洁从教, 为人师表”。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廉政第一课”宣讲活动, 使学生正确理解我党反腐的历程, 取得的经验与成效, 看清腐败的危害、根源, 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 做到“崇尚廉洁, 知荣明耻, 筑基固本”。

廉政文化的特点就是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 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在增强人们自律意识和他律意识上下工夫, 使两者形成合力。要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实际和廉政文化的需要提出强内控, 监关键的工作理念。校纪委组织协调对校院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议事规则, 以及重点权力部门的工作进行规范、细化并配套监督措施, 以强化单位内部权力控制, 提高关键环节的有效监督, 形成自律和他律网络, 不仅使学校的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和有效约束, 更重要的是单位和个人的自律意识、他律意识显著增强, 形成了良好廉政文化“小气候”:教育使他们不愿腐败, 制度使他们不能腐败, 惩治使他们不敢腐败。

廉政制度文化是廉政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此必须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风廉政工作的各个环节, 按照科学、管用的原则把各项制度做实, 并构建执行制度的平台, 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 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的廉政制度文化。制定和完善干部、人事、财务、物资、基建、招生、采购等一系列管理与监督配套的制度, 形成廉政制度与实体性制度协调配合, 原则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为了使制度落到实处, 要建立学校重点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文件和会议精神, 及时联系沟通情况, 研究协调有关问题, 讨论和提出加强制度建设的意见建议, 形成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执行规章制度的监督平台。

参考文献

[1]朱文华.当代大学生思潮辩[J].武汉测绘学院学报, 2001, (9) .

[2]顾玲艳.发挥高校党员先进性研究[J].教书育人, 2005, (12) .

[3]陈世禄, 夏秀芹, 曲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应做到“五个纳入”[J].中国冶金教育, 2005, (4) .

[4]余刚.巧用校园媒体推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7) .

上一篇:积极创建示范岗 推进计生服务工作下一篇:综合部工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