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2024-05-13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精选6篇)

篇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摘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资产等业务领域创新较多,交叉式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参与机构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由此,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频发。为了促使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在博弈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以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重点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乱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各市场主体不断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从某种程度来说,金融创新诱发了金融乱象的出现,因此需要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经济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集中整治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有什么问题就排查什么问题,排查出来什么问题就去整治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可以看出银监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整治金融乱象。银行业市场乱象的表现形式涵盖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和非法金融等十大方面。这十大金融乱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金融监管由喊话式转向行动实战,金融市场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来4月份就出台了至少7份监管文件,如《关于开展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体现了“强监管、强问责”的理念。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仅在3月29日,银监会便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处罚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从后来银监会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披露的25项处罚信息来看,信贷资产及相关分公司和相关人员共涉及13项行政处罚,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等,机构处罚资金共计360万元。在银监会的处罚中,也不乏“巨额罚单”。比如,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等被罚款1670万元。恒丰银行则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减少加权风险资产计提,以及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被罚款800万元。华夏银行也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总额占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等,收到1190万元罚单。由此可见,银监会是下定决心来整治金融乱象,一场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2017年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的含义有三层含义:第一,中国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融入世界发展之中;第二,中国金融稳定和世界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必须在大的背景、格局、视野之下要有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改革发展,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有几层深意:首先,经济兴衰决定金融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和发达。金融的繁荣如果离开经济健康的发展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泡沫最后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其次,一切金融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第三,金融的安全稳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当前中国金融仍然是稳定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流动性也处于稳定状况。不过也应该看到金融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金融乱象而减少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对于金融创新,我们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也有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3)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促进金融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

由于金融创新既有积极的金融创新,又有消极的金融创新,当金融监管面对积极金融创新,则是保护作用。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反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如下: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延科《现代金融制度与中国金融转轨》中国经济出版社 王中华 万建伟《国际金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

篇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论文摘要:对于地方中小银行来说,金融创新是银行保持活力的根本,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法宝。而金融创新就如同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反而会抑制金融风险。对我国地方中小银行金融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地方中小银行金融创新存在问题

动机存在偏差,创新意识不强。其主要表现: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因其特殊背景,金融创新的动因多来自政府的宏观动因、偏重于社会稳定、忽视市场特性,很少有由于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主动创新的,二是创新的微观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在不发达的市场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这种非市场行为破坏了开展有效创新需要的良好金融秩序。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金融创新起步较晚,行动较迟缓,因此这种动机偏差还是较为明显的。

金融创新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目前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较大程度上依然以存贷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手段,所谓的创新也无非是用来吸存促贷,多样化的金融手段并没有被充分使用,无法通过创新给银行带来实际直接的利润。金融创新环境不完善。从我国金融环境来看,一是金融管制较严格,二是金融公平竞争市场不完善。中小银行金融创新中的产品创新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需求供给分析为前提。好的产品创新一定要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在政府和区域性中小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而区域性中小银行又为产品创新理顺了整个创新思路,以及为创新打好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产品创新。而产品创新的范畴,就是,从哪些着手点入手,进行创新,在哪几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进行哪些产品的创新,诸如此类。当然,要进行产品创新之前,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是针对金融创新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一方面确认自身所处的环境究竟是否适合进行产品创新,适合进行哪类的产品创新;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确认可以针对怎样的客户群进行怎样范畴的创新活动。[JP]

产品创新的目标管理。产品创新的目的,与普通厂商理论中的目的追逐利润最大化有相似之处。我国区域性中小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探索自身经济的新增长点,使得新增长点能够在传统业务受到威胁时,能够一定程度的取代传统业务,成为风险的规避方式之一。或是稳步的成为提高自身利润率的一个有力武器。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探索如何通过创新不断巩固自身现有市场,并稳步的进行扩充。如果维持一成不变,则很容易就会造成客户流失。竞争对手先行又恰到好处的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很有可能会让固有的老客户转而投向另外一个阵营。产品创新层次分析

根据产品创新所在的层次,可以大致分为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工程类产品创新。各区域性中小银行在研究分析自身市场需求后,准确的定位如何创新。金融工程类产品创新,通常和我们目前在较发达城市的理财产品相关。这类理财产品的特点,跨市场经营,如金融期权、期货、外汇、QDII等。这类高风险的产品在金融市场比较成熟,资金比较富裕的地区将会有较大的市场。在这类地区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金融工具,抓紧推出更多特色型的创新产品以吸引客户,从而获取更高的中间业务收入或者投资回报。

篇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分析

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已经完成了四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了包括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法人金融机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贷款公司以及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类型的多元所有制结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体制方面已经初步完善。

在金融市场方面,建立了同业拆借、商业票据和短期政府债券为主的货币市场,建立了银行与企业间外汇零售市场、银行与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间公开操作市场相结合的外汇统一市场。金融市场目前正在完善之中。

在理念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采用了价值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全面风险管理等先进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经营当中。

在金融技术方面,金融机构电子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中广泛应用。我国已全面实现了金融机构资金汇划电子化、证券交易电子化、信息管理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出现了新型电子与网络金融业务,在金融技术上实现了与国际金融业的对接。

在金融业务方面,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以及国内银行业的市场化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创新逐渐增多,并且体现了银行的综合服务功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创新已经全方位展开。但是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金融创新动机仍不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是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占有以及谋得利润。我国一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机有所偏差,盲目抢占市场份额,忽视了赢利能力。目前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还存在着政府干预,创新仍摆脱不了政府的影响,许多创新具有行政性的特征。

其次,创新上缺乏自己的特色。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方式上多为引进式创新,大多是引进或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已有的业务和产品,真正具有首创意义的特色原始性创新较少,很少能针对市场的需求独立开发出金融产品和业务,在金融业务创新上缺乏自己的特色。

第三,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比例较低。在产品的品种和规模上,目前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主要在消费信贷、信用卡、个人电子汇兑和代理业务领域,在投资银行、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期货方面相比之下则产品较少。一些已开办的新业务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在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比例较低,难以起到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也难以产生规模效应。

(二)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原因

首先,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从市场结构方面看,我国金融市场处在大型商业银行的垄断之下。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5家大型商业银行手中,对资产和市场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垄断造成了金融创新动力的不足,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与西方国家的金融管制相比,我国的金融管制较为严格,这造成了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大大降低,限制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限制了金融创新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其次,我国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源主要集中在5家大型商业银行手中,商业银行的信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信用的体现,其自身的信用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基础也较为薄弱,目前我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导致了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金融创新就收到了严重的制约,影响了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与使用,商业银行也由此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和效率。

第三,金融网络化程度不高。金融的创新与发展与技术息息相关,新技术的运用成本决定了金融业务创新的成本,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我国电子和网络技术应用到银行业的时间还很短,金融网络化程度不高。我国金融网络化和电子化程度制约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实现不了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消弱了金融创新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

首先,继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原四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要继续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继续推进分支机构改革,确保新体制、新机制在全系统有效运行

其次,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体系。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国外机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对组织体系按照合理规范的原则进行调整。实行扁平化管理,加强商业银行对各分支机构的直接指导和控制,使客户需要及时传达到领导人员和开发人员手中。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对内部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和规范,明确各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第三,将先进的理念应用到实际运作当中。深入理解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高银行业的金融创新效率。商业银行要从客户角度对市场进行研究分析,争取在适当的时机将产品推向目标市场,引导其消费。同时,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第四,注重技术的应用。建立业务和技术的互动机制,增强业务和技术的互动性,保持动态配合,真正推动商业银行的发展。在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不断探索和扩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将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个持续性课题。

二、商业银行未来创新发展展望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模式

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是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各行业只能经营各自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一个子行业中的金融机构不能经营其它两个子行业的业务。

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以及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随着加入WTO后竞争的加剧,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服务提供、规模效率、风险防范、监管难度、适应环境、金融创新等方面比较分析,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这两种经营体制各有利弊。

从总体上看,混业经营偏向于效率性,而分业经营偏向于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能解决混业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混业经营将优于分业经营。

我国金融机构目前的经营体制仍为分业经营,随着我国风险管理理念的不断加强和相关法规的颁布,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向混业经营发展。

目前国际上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全能银行模式、金融控股模式和存在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模式。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多采用内部综合经营模式,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内部综合经营模式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商业银行实现混业经营的主要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的过渡模式。出于我国发展混业经营要求和监管体制方面的考虑,我国商业银行在体制上将多采用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这种混业模式既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也能基本满足混业经营的实际需要,是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

目前3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均下设金融控股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中小银行也在积极拓展投资银行等综合化经营业务,而且随着经营环境的宽松和自身实力的增强,投资银行业务领域还在不断得到拓展。

综上所述,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将由严格的分业经营,转向有限制的交叉经营,再转向混业经营。经营模式也将有现在的内部综合经营模式转向金融股公司模式。

(二)传统作业模式与网络银行模式

网络银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服务的银行模式,它借助于网络技术提供信息服务和金融交易服务,或与金融业务有关的各项网上服务。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注重的传统经营模式即设立实体网点的经营模式将受到来自网络银行模式的挑战。网络银行将先进的网络技术与传统的银行经营业务相结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现实角度分析看来,大力发展网络银行是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网络银行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络的互动性和便捷性,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具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供多样化的经营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成为真正的个性化银行。这必将有利于加快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为网络银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空间,使其能够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活动,以增强市场竞争力。网络银行提供的新兴金融服务也会对监管提出要求,从而要求监管模式的创新,而监管模式的创新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的发展。

其次,传统的实体网点经营较网络银行而言成本高昂,且较为不便。网络银行可以促进银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从而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同时网络银行可是突破传统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全天为不同地区范围的客户提供服务。并且服务内容更加多样话,扩大了发展空间。

第三,网络银行打破了银行业传统的垄断地位。由于网络银行的成本较低且运作方便,中小型银行可以利用网络银行的便捷性与实体网点众多的大型商业银行展开竞争。同时网络银行经营改变了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为银行在同客户经营的同时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基础,有利于中小银行的公平竞争。网络银行可以通过网络将服务范围遍及世界每个角落,潜在客户巨大。这是金融竞争突破了国界,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展开全球性竞争。

第四,网络银行是金融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发展网上银行可以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与传统银行新建网点、增加员工的扩张规模相比较,网上银行的投入相对较低,这使我国商业银行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五,网络银行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日渐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银行能够在网上提供电子支付服务是电子商务中最关键要素和最高层次,起着廉洁买卖双方纽带的作用。尽管对网络银行的影响大小有不同看法,但都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全面客户关系的继续深入

银行会越来越把客户放在首位,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优质客户,客户关系形式将变的更加系统化。国内商业银行深入发展全面客户关系主要是因为:一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由于外资银行的加入而更加激烈,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来整合资源;二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三是在金融市场当中,客户是银行十分重要的商业资源。中国商业银行只有深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银行与客户在价值利益上的双赢。

(四)个人业务的开展

个人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以自然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为个人或家庭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对象广泛、风险低,是银行业极具潜力的新领域。技术上的进步使商业银行有条件为个人客户提供服务,而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不断增加也增加了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需求。信用消费和个人理财的观念已经兴起,个人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依托。另外,发展个人金融业务已由单纯的储蓄业务向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拓展,有利于混业经营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一是可以向保险、证券领域拓展,通过柜台代理保险、银证转账等业务,强化了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的金融合作。二是通过开展理财业务,介入个人投资顾问、金融咨询、委托服务等中间业务领域。三是通过发展是消费信贷业务,拓宽信贷服务范围,提高银行竞争力。四是可以分散金融市场风险。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对象广泛、数目众多且资产状况和投资偏好各有不同,可以有效避免客户个体风险的集中。并且,个人金融产品种类众多、特性各异,可以避免风险过于聚汇在少数产品中,有效的分散了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并创建属于自己品牌优势和理财模式。理财产品也不断增多,由单一品种向综合性品种发展。但是,在目前分业经营的背景下,个人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深度收到了一定的限制,只能以代理和合作的形势提供较低的增值服务,难以通过组合设计提供更好的增值机会,而且个人理财产品的精髓即个性化服务这个方向尚没有理清看明。将来随着混业经营的逐步展开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观念的逐步转变以及商业银行的理财人才方面的进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必将走向专业化。

摘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着金融创新动机不明确、创新缺乏特色等问题。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信用基础薄弱、金融网络化程度不高,削弱了金融创新效果。商业银行应加快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体系,注重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未来创新发展趋势将由严格的分业经营,转向有限制的交叉经营,再转向混业经营,经营模式将转向金融股份公司模式,个人理财业务也必将走向专业化。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创新展望

参考文献

[1]马根发.中外金融创新动因分析[J].上海金融,2005(8)

[2]钟鼎礼.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4)

[3]徐天舒.浅谈我国金融创新及网络银行的兴起[J].财政金融,2009(10)

[4]雷伟.四大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探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10)

[5]顾可.金融创新须处理好三大关系[J].现代金融,2009(3)

[6]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办公室课题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7(4)

篇4:浅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摘要:本文首先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借鉴国外金融创新的发展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从产品、服务、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由雷曼兄弟、美林等一连串投资银行引爆之后,其严重性目前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业银行步其后尘。迄今为止,美国已有不少家银行倒闭。如今,全球各商业银行如临大敌,抵御金融海啸。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洪流,决定着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兴衰成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更应该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创新的途径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大卫·里维林(David Lliewellyn)对金融创新的定义包括: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以及服务的创新。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是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创新。他认为,金融领域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是现行的体制使金融机构无法得到这些潜在利润,因此必须对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这就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和赖以生存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看,银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既定利润水平下维持风险最小化是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2、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看,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金融管制是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动力。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金融创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盲目追求市场竞争、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等。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人才、市场、技术等。

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1)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为了银行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就是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占有以及谋得利润。我国一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机有所偏差,盲目抢占市场份额或者只为了提高知名度,忽视了赢利能力。在进行新产品宣传时候,往往为了使产品能够尽快打入市场,一些商业银行向客户进行产品介绍时片面夸大其优点,对于产品的一些缺陷避而不谈,使客户很难对创新产品的前景和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旦出现了风险,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影响了银行的信誉。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很能证明此道理。

(2)产品品种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雷同,产品品种单一,突出表现在对于同一层次消费群体的争夺,比如说大企业、高消费群体,而对于可以争取的急需提供金融服务的低层次的小群体予以忽略。一旦某家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金融产品,别家银行都争相模仿,缺乏自己的产品创新,模糊自己的市场目标,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混乱局面,扰乱了市场秩序。

(3)服务意识淡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4)监管不到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经济学家认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很大部分是因为政府监管失灵。失当的监管结构,致使金融专家行业化(丧失公允)、经济学家公司化(丧失独立性)、政府监管亡羊补牢(丧失预警性),这是形成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控制链”。

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制约因素

(1)人才因素。不管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还是对外来的创新成果进行模仿普及,这些都是以金融从业者的素质为基础的。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从事基层工作的人员很大一部分在技能和知识结构上较为老化,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业务与创新的要求。创新发展中间业务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熟识业务、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这样的人才在国内比较紧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金融创新的进程。

(2)市场因素。市场越发达,金融创新活动就会越活跃,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就能起到更好的作用。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逐步实行,但是真正做到利率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的金融市场可以分为短期的货币市场和长期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的发行了多种期限的国债,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长期债券品种,从数量看的确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单一性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从效率上看,还存在着市场规模偏小、结构不平衡、格局单一等问题,因此国际上成熟的金融创新技术、方法、手段和工具在我国尚难以发挥作用。此外,我国金融市场限制准入过多、价格管理严格、交易不够活跃通畅,使得金融创新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市场的认同,导致了金融创新发展的速度缓慢。

(3)技术因素。新技术的应用使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本有所降低,同时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又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技术能力和有限的技术水平是这个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我国目前的网络信息技术水平还不高,网络建设、安全防范等问题造成了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速度缓慢,并且投入不足直接造成了中间业务发展的软硬件缺乏支持。

三、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挖掘商机

一些对企业资金链比较敏感的商业银行,早就嗅到了这个“危机中的商机”。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在现金管理方面推出各类创新服务,并且开始打造各自的现金管理品牌,这包括招行的“C+”现金管理、工行的“财智账户”、交行的“蕴通账户”、华夏银行的“现金新干线”等。这些金融创新活动为这些商业银行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创新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公司业务、争夺高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新工具、新手段。

1、市场创新

要加强市场细分,选定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目标市场。由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局限于国有大型企业等单一的市场主体。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每个公司的企业规模、产品特点、资产状况、经营状况、风险大小以及自然人客户的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状况、教育背景都越来越复杂,呈现出多层次发展的态势。因此任何一家商业银行无论规模或资产的多少,都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层次的需求。市场的多元化决定了顾客的不同需求,所以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将市场细分,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有自己的主体客户,但是对于客户细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虽然银行有较多的客户信息,但是却没有完整的客户信息系统,无法对客户进行有效地市场细分。

2、业务创新

在资产业务的创新方面,银行应该注意资产多元化、资产证券化、贷款证券化,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券结构的有效设计,将银行的信贷资产转变成为可在市场上流通和出售的证券,以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以及利率风险等问题。商业

银行可利用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等间接投资方式,推行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的新品种以完善个人信贷体系。

3、产品创新

(1)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延伸金融服务的触角,是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以金融产品的服务的创新为主体的,是银行不断跟踪和发现客户不同需求从而进行改变和创造的过程。银行的新产品是指在结构、功能或形态上发生改变,并推向市场的产品。包括以下四类产品:全新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业务、仿制产品。

(2)加强产品的营销力度。银行产品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于处于介绍期的产品,尤其应该注重营销投入。在产品介绍期,必须先进行市场细分,把产品引入尚未使用过这种产品的市场,重点是要让消费者发现产品的新用途,寻求能够刺激消费者、增加产品使用率的方法,进行市场促销,寻求有潜在需求的客户。比如建设银行以前推出的生肖储蓄卡就将目标市场定位与少年儿童,结果就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存取款,但是对于建行卡的认同度无疑会大大提升,他们将成为建行卡的潜在客户。

4、服务创新

对于银行来说,客户的满意是给银行带来效益和利润的机会,也是对银行服务的最好奖赏。同样,培养员工客户至上的良好理念远比给他们发奖金来得重要,员工的奖金依赖于银行的利润和效益的增长,而银行的效益又来源于客户的满意,客户的满意会给银行带来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因此,客户至上的观念是使员工能够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从而创造银行利润的源泉。

5、监管体系创新

(1)确立明确的监管目标。在确立银行监管目标的时候应当借鉴英美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两个原则:要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适合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性质和发展中国家对于银行监管的需要,监管目标要具体,要有很强的指导性。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国银行的监管目标还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保证银行稳健经营,促进银行业的竞争与效率。二是要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我国银行的负债资产中占绝大部分比重的是居民的储蓄存款,而这些对于存款者来说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金融资产,一旦银行破产倒闭,存款人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了,他们经不起存款损失的风险,所以为了增强存款人的信心,应当在确立银行监管的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存款人的利益,保障存款人资产安全的需要。

(2)构建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目前我国银行监管的法律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但是还是存在不配套、不协调、不完整的现象,还需要加快我国银行监管的法治化进程,以科学、严谨、规范化的银行法律来逐步取代政策性文件规定,使新的银行监管法律具有完整配套、协调系统、严肃权威、灵活适应、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构建银行监管法律体系时应该先对现有的银行监管规章进行统筹规划,逐步形成结构严谨、内容完善、相对稳定的银行监管法规制度体系。

篇5: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和各项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不良贷款大幅度降低,资本运作水平和经营利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按一级资本排出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座次排列中,我国已有19家银行上榜,其中6家商业银行名列全球前200名,可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商业银行在规模和综合实力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我国银行市场的全面开放和金融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创新也进入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阶段,其中,既包括对传统体制的革新,也包括各类新型交易工具和服务产品的推出,甚至还体现在单个金融机构在组织架构、营销渠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上。但目前的金融创新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特别是在金融服务创新上相对更为薄弱。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概括地说就是:商业银行适应创新的经营环境,对各种金融服务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的变革,从而在商业银行领域建立或引进新的制度、服务理念、金融产品、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法等。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一)金融服务创新是扩大市场和增加利润的内在需要。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不仅面对众多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着外国大银行的激烈竞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通过金融创新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的需要,从而抢占商机,巩固原有的市场地位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寻求新的客户,争取利润最大化,以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金融服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保值的需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和各主要货币间的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如何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在利率逐步向市场化机制迈进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应关注宏观经济走势,主动预测利率变动趋势,从而及时调整利率敏感性负债和利率敏感性资产,不因利率变动而增加成本或减少价值,通过金融创新对现有金融产品和组合进行调整,设计、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的组合。通过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对金融工具的深度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它们规避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实现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金融服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的需要。社会投资渠道发生的巨大变化,导致银行经营空间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使得银行的利差空间进一步缩小,银行靠吃利差过日子越来越难。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西方商业银行继续拓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使其服务费收入占比越来越大。这种从“吃利差”为主转向“吃服务费”为主的趋势,对我国的银行业来说是不可逆转的大潮流,这就使服务创新显得更为重要。

(四)金融服务创新是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随着金融深化的不断加剧,银行的客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客户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懂得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能力越来越强,银行如果缺乏持久的服务创新,就很难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二是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单纯的考虑融资的收益与成本,发展到现在的多种要求,既要价格低,又要收益高,还要节省时间和得到尊重并轻松愉快,银行只有不断地创新服务,才能拥有更多忠实长久的客户;三是客户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大,客户在金融产

品与金融服务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银行若想吸引客户,只有通过不断进行服务创新。

此外,商业银行经营特殊性,也决定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商业银行经营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货币商品的同质性。(2)金融工具的相似性。(3)经营范围的一致性。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的都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货币本身只是一般等价物,不存在功能与质量上的差别,要说银行经营的商品之间存在差别也仅仅是附着于货币这种同质商品之上的服务存在差别,银行竞争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货币本身,而是取决于他们所提供服务的千差万别上。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一些基本金融产品是相同的,存款种类和贷款种类在各个商业银行都差不多,要想多吸收存款和争取更多的优质客户,商业银行只能在附着于存款和贷款之上的服务方面多动脑筋。按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范围上是一致的,金融产品很容易相互模仿或加以改造。因此,一家商业银行要想在银行业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凸显自家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就必须从服务的角度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打造优质的服务品质,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历史使命和必然的选择。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一)金融服务创新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的增加。金融服务创新满足了原有客户的需要,赢得更多的新客户,扩大了市场份额。在国际上较大的世界性商业银行,凭借金融服务创新在经济衰弱时期仍能获得高额利润。

(二)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综合化。金融服务创新使金融机构传统分工格局被打破,业务出现全面交叉,商业银行普遍涉足证券业、投资银行业、信托业、租赁业、保险业等多种金融领域。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各种限制被迫放宽,某些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的金融行政管制条例、法律被取消或被修改,商业银行综合化发展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金融服务创新加速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随着金融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金融服务创新大大加速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进程。各种新的金融工具融资技术和手段的创新,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金融业的普遍运用,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交易网络,使得全球的金融交易成为一个整体。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速自己的国际化进程。

三、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面临的挑战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给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加大。电子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应用,新金融工具及融资手段的创新,使金融市场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金融交易的品种日益多样化,交易方式日益复杂,加上同业间的过度竞争,对服务的要求更高,由此带来的经营压力加大。

(二)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监管更加困难。金融服务创新模糊了各类金融机构的界限,商业银行更多地卷入了投资银行的活动领域。商业银行为逃避金融管制,增强竞争力,使表外业务的规模不断增大,使投资者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状况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价;同时,商业银行内部的监管也由于金融交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变得日益困难。

(三)模仿和借鉴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我国的金融服务创新,目前主要是吸收、模仿和借鉴国外管理模式。这种创新唯一能够确定的好处是速度快,而且能够部分地起到诱发创新作用。但国外的创新移植到中国市场,是对中国原有市场的一种冲击,利益格局重构必然耗费很多成本。

(四)金融服务创新靠外力推动,内部驱动力不足。市场化的金融服务创新强调市场的内在激励。但在计划体制占绝对优势情况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内在约束软化,创新第一推动力受到削弱,以自上而下的强制式推动为主。

(五)我国面临金融服务创新人才的挑战。人才是金融服务创新的主体,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成果的模仿和普及的基础。可是由于我们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现有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金融服务创新也难以快速发展。

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一)满足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服务创新的核心。商业银行研究开发人员应当不断地研究客户的需求结构与具体内容,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从第一线捕捉客户需求的各种信息,掌握各类客户的需求变化和动态,并从中发现新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结合国家政策,拓宽思路,把金融服务活动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探索满足客户需求的新的金融服务运作方式,并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新的金融工具。

(二)创新经营理念。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商业银行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经营效益是面对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首要问题。要适应国际竞争环境,跟上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从观念上扭转原来“等客上门”的经营思想,只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障,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并把这一经营理念贯穿到银行业务与管理的方方面面,研究客户的需求,以传统业务为依托,加快业务创新,加强市场拓展,优化经营结构,努力实现品种系列化、营销服务一体化、网点功能综合化和内控管理规范化,建立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经营机制和经营格局,才能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开拓新的业务,迈出新的步伐。

(三)运用新技术成果。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大大地加快了对人类生产方式的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也不例外。当今许多金融新产品都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通过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更新金融服务方式而产生的,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更是革命性的,信用卡的推广、结算与各种业务往来的电子化、自动化、数字化、职能化、网络化和高效化,极大地改变着金融服务。适应这种变化的形势,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对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金融新产品开发必须注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动态,以向各类客户提供新的高效快捷、方便、经济的金融服务。

(四)创新营销服务。营销服务是银行赢得信誉,赢得客户,赢得存款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二八理论”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重视。一家银行如能正确地对其客户进行细分,将对这家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的增长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把握好市场定位,培养优质客户群体,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经营管理,是办好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获取客户信息,要遴选优质客户,实行分层次服务差别服务。注意密切

篇6: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潜在风险

1.金融创新增加了表外风险。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远期协议、互换均属于表外业务的创新,由于表外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一定时间又可能转化为商业银行的真实负债,因而表外业务的发展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即没有在资金平衡表中得到反映而又可能转化为商业银行真实负债的业务或交易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

2.金融创新可能弱化银行监管。金融创新可能使得金融监管出现“真空”地带,由于监管的创新总是滞后于业务的创新,以至于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监管的现有体制中往往缺乏对创新业务的监管措施。另外,表外业务的迅速增长使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分析更趋复杂,因而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部分金融创新是应对金融风险的需要,但作为金融创新的结果,相当一部分金融产品的风险却伴随着创新过程不断加大。

二、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不足

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已得到包括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在内的高度重视,但由于缺少可靠实践和成熟经验,国内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还没有有效树立,没有形成全行认同的风险管理文化,系统而完整的风险管理战略还有待于加强。同时,部分人员将风险片面地等同为违规、案件和损失,一些风险管理人员将风险管理简单地理解为控制,部分业务人员将风险管理看作是业务拓展绊脚石。

2.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风险防范经验相对不足。虽然当前部分银行已经引入了风险价值、持续期等概念和量化管理等模型,但多数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实际应用,因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人员还需要大量时间来消化这些理念和方法,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其内在的关键。另一方面,银行对业务创新风险估量也不够,风险防范经验不足,业务创新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的对策

1.明确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在创新新产品,推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不能盲目从事,急于求成。其次,商业银行还要遵循分散风险的原则,扩大经营范围,完善产品种类,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此外,商业银行在创新过程中,还要遵循规避风险的原则,合理避开高风险业务,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2.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在风险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抵御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创新很大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内部科学的制度安排来消除。在组织安排上,要设立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使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决策适度分离,相互牵制。要构造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网络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3.进一步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的内容应由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拓展为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的多种风险的集中管理,如信用、市场、操作性风险;风险管理技术应由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转变,逐步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检测各种新型金融交易行为的风险;风险管理的重点应由单纯强调审贷分离向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转变,建立网状全面风险监管机制。

4.建立银行动态风险评估体系及科学的内部评级体系。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银行内控电子化管理,健全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机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以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建立金融创新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动态的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模型,对金融创新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以实时反映和控制银行的金融创新风险。另外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体系,真正实现评级的制度化,规范化,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上一篇:一模诗歌鉴赏广州下一篇:2018基层党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