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究

2024-04-28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究(共6篇)

篇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究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摘要: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银行同业市场、理财业务、资产等业务领域创新较多,交叉式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参与机构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由此,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频发。为了促使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使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两者在博弈中发挥作用。本文就以商业银行金融乱象,重点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乱象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金融是一国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深远。各市场主体不断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从某种程度来说,金融创新诱发了金融乱象的出现,因此需要金融监管。中国银监会在多个场合都提及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2017年4月7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经济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大力集中整治银行业存在的金融乱象,对于违规行为,银监会也加大处罚力度。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有什么问题就排查什么问题,排查出来什么问题就去整治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以此可以看出银监会已经下定决心要去整治金融乱象。银行业市场乱象的表现形式涵盖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行为、行业廉洁风险、监管履职、内外勾结违法和非法金融等十大方面。这十大金融乱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利的影响。随着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金融监管由喊话式转向行动实战,金融市场整治正式拉开帷幕。郭树清执掌银监会以来4月份就出台了至少7份监管文件,如《关于开展银行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体现了“强监管、强问责”的理念。2017年一季度,银监会系统就作出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仅在3月29日,银监会便作出了25件行政处罚,处罚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罚款金额合计4290万元。从后来银监会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披露的25项处罚信息来看,信贷资产及相关分公司和相关人员共涉及13项行政处罚,包括违规收购个人贷款;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收购不良资产未按规定通知债务人;为同业投资行为违规提供隐性担保等,机构处罚资金共计360万元。在银监会的处罚中,也不乏“巨额罚单”。比如,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等被罚款1670万元。恒丰银行则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减少加权风险资产计提,以及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等被罚款800万元。华夏银行也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资产总额占上一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比例超过监管要求等,收到1190万元罚单。由此可见,银监会是下定决心来整治金融乱象,一场金融监管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2017年6月20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2017年陆家嘴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提出,“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的含义有三层含义:第一,中国金融业已经高度开放,已经全面融入世界发展之中;第二,中国金融稳定和世界金融稳定已经高度相关,特别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中国几大商业银行已经被列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三,必须在大的背景、格局、视野之下要有更宽广的思维,来思考改革发展,加强中国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中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全球视野,更要有经济视野。”有几层深意:首先,经济兴衰决定金融兴衰,没有经济的健康基础,金融就难以繁荣和发达。金融的繁荣如果离开经济健康的发展基础,最后只能是泡沫。泡沫最后必然会导致全面的金融危机。其次,一切金融改革创新都是为了服务经济健康发展,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创新而创新。“我国的金融改革不是过快,而是相对滞后。不能因为出现了一些金融乱象,就停止必要的金融创新。”第三,金融的安全稳定也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必须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当前中国金融仍然是稳定的,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是很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在13%以上,流动性也处于稳定状况。不过也应该看到金融业有很强的顺周期性,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必须高度警惕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金融乱象而减少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对于金融创新,我们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也有监管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3)金融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促进金融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

由于金融创新既有积极的金融创新,又有消极的金融创新,当金融监管面对积极金融创新,则是保护作用。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

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反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

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如下: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宇飞《国际金融监管的新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王延科《现代金融制度与中国金融转轨》中国经济出版社 王中华 万建伟《国际金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

篇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究

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 风险管理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面看来。次级债问题是由美国低收入者的房贷所引发的。实质上。本次危机起源于刺激经济的目标下,过度的信贷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终致危机恶化。而贯穿始终的是,无论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存在忽视风险管理的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即“资产过度证券化”、“杠杆效应”和“政府监管不力和错位”。而所有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在追求业绩的目标驱动下,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忽视风险甚至无视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金融行业更加普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与风险管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过分信任,认为一切风险可以通过工具创新转嫁给别人,忽视了衍生工具内在的风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被成十倍地放大。

低收人人群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对房价的上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己财务能力弱小的现实视而不见,盲目贷款购买大面积住房,最终无法还清贷款。

信用评级机构则在此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故意为投资银行提高其产品的信用等级.某种程度上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监管者的角度,由于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繁荣.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监管者的头脑中占据上风.放松管制、让金融更加自由化成为这一阶段监管者的核心价值观。如果美国所有债权式金融资产都由美联储来监管。也许风险可以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比较而言.美联储对银行的监管是严格的。而恰恰次级债以及衍生产品均由美国证监会监管,作为长期监管股权资产的机构,对债权资产的利害关系肯定不如美联储.监管错位也可以看作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尽管金融创新和美国次贷危机关系密切,但次贷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却是隐藏在这些创新背后对风险控制的极端漠视。从长远看,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限制金融业的创新步伐.而是在于如何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如何提升监管机构监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的启示

尽管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与大量衍生工具的推出不无关系,但这绝非是禁锢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推动金融创新的理由。事实上,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既会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没有创新就没有效率。但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控机制的配套建设。由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从事金融商品创新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也让金融机构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商品的构成相当复杂,创新或复制后金融商品的风险可能与原产品不一样,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所决定。同一金融商品对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因此金融机构在从事此些业务时必须了解这些业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银行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动用的款项)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金融创新在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可能带来新的风险。以次级按揭贷款为例,其证券化程度很高,但由于其从贷款人到最终投资者之间的交易链很长,有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信息极度不对称,促使金融风险产生。我们在提倡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积极推出金融新产品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把握好效率和安全的关系,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

只有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承受力.审慎推进各项创新,金融市场上各种风险和收益组合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者用以避险或投资渠道增加,整个金融系统效率提高,安全性增强,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因此,在积极倡导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在外围经济环境恶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体现在出口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关的26个行业的利润下滑,这些下滑的公司都是银行的重要客户.银行业面临下滑产生的资产质量变化以及由此对银行收益产生变化的风险。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将进行更多的拨备并加强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资金的成本;在未来利率下调的预期下.由于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的非对称性,将可能缩小银行的利差;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收入增长缓慢。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将对未来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预计未来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将会显著下滑。

去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几个方面的风险逐渐暴露。并且部分风险与全球金融危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类风险特征如下: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压力明显增大。

首先,在我国众多注册的房地产企业中.自有资金能达到35%的企业不到20%,只能靠外部融资满足项目资金内在需要。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开发商的自有资金逐年下降。以上海为例,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为l8.84%,为l7.53%,20o3年为l6.94%。由于房价上涨。开发商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导致更多的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同时,开发商在获取项目后.都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借人数倍于其白有资金的银行资金。房企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其一.房地产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进行开发建设.等于将房地产风险完全转嫁到了银行身上。一旦房地产业发生逆转.银行随时面临危机。其二.一些开发商携银行贷款和预售房款潜逃,也给银行带来风险。其三,由于投入的自有资金少,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压力小,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将房价拉高牟取暴利,而高房价所暗含的风险一直是银行界所担忧的。

其次,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房价上涨较快,房地产项目利润较大,收益有保障,银行乐于为房地产企业贷款,而住房按揭贷款被商业银行视为风险较低的优质资产业务。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及按揭贷款在银行贷款中所占比重较大。我国的商业银行既为房地产开发商建房提供贷款,又为购房者提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承担着来自开发商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双重风险。

由于房价上涨过快,且存在大量炒房投机现象。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然产生.尤其在部分大城市房地产泡沫更加严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l3.1%。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大量坏账产生,严重危害我国金融稳定。一旦房地产经济发生波动,企业的经营风险将转变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不仅如此.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严重依赖性,牵涉着数十种上游产业,比如从开始,房地产就消耗了国内差不多一半的水泥和钢材。这意味着,除了目前银行已知的近四万亿房贷外,还有数十个相关行业为满足房地产膨胀所带来的硬性需求,扩大产能所进行的数目庞大的基础投资。这些基础投资很大程度也是来自银行的信贷,因此,房地产对银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二)企业信用风险。

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虽小,间接影响却不容低估。其中之一就是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全面放缓,在信用风险方面,目前各家银行涉及企业风险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出口企业;二是中小企业。

在出口企业风险方面.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纺织、钢铁等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周期性行业企业的盈利大幅下滑。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经营成本上升是影响出口企业生存最主要的因素。出口企业关闭现象增多,私营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步伐明显减缓,尤其对中小、民营、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影响较大。从目前来看,出El企业在银行信贷总量中占比不高,所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较低,对银行信贷质量的总体影响有限.但需密切关注20以来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出现的信贷风险有所上升这一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值得关注。受经济增速回落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外部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目前,珠三角等地区不少出口导向型的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已停产或倒闭,所有这些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加大。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也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对于中小企业在今年普遍遭遇生存困境.中小企业受损给银行业带来的实际信用风险相对有限.因为它们历来不是中资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放贷重点。中小企业的放款风险偏高,若银行主要从事中小企业放款,将有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和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企业经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在一个经济增长下行周期内银行的信用风险将会增大。

(三)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尽管我国经济目前因人民币升值而承受着巨大的调整压力,但一旦人民币汇率急剧贬值,我们同样要蒙受严重冲击,特别是为了降低利息支出和取得额外汇兑收益而借人大量外币债务的企业。届时将陷入类似金融危机后韩国财团的境地,我们对这些风险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目前,商业银行代客境外投资的产品范围仅限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且不得投资BBB级以下的证券。但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高。在利率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市值变化也可能比较剧烈。

(四)流动性风险控制。

西方金融市场由于次贷危机深刻体验了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教训,中国的金融业也受国外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资本杠杆比率偏高、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信贷资产质量低、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流动性风险逐年加大。

(五)创新业务风险。

金融创新业务在拓展市场、提升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新的风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品还非常匮乏,融资与交易手段非常单一,相关制度与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国外多次的金融风暴以及当前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金融创新在繁荣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工具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投机行为,无限扩大了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为此,我们在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积极研究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风险

(一)树立风险防范与控制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一个强烈的警示:金融机构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强调执行力度.其经营必须以规范审慎为原则。早在美次贷危机爆发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金融机构就发现了问题,但由于利益驱动,没有采取措施,关键还是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不够。要培养员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风险。

(二)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是房地产信用市场泡沫的破灭。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信用产品,依赖的是有信用的人.依赖的是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因此要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建立信用监管平台,降低信用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借鉴美国在信贷市场方面的结构性技术,加强风险过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有效进行客户区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结构化住房信贷产品,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大有裨益。

(三)必须不断优化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分散信用风险。

面对宏观调控,银行业应主动适应,及时调整策略,在宏观调控中寻求发展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年宏观调控实行从紧政策,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在当前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风险不断积聚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占比过大,一旦市场形势出现逆转。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坏账。损失将极为惨重。各银行机构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尽快收回有可能出现风险的房地产贷款,尤其是资质、实力较弱的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降低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的比例,以分散风险;对长期经营不善,对银行综合贡献度不高的房地产贷款要尽快回收,逐步退出这些企业;对长期欠账不还的房地产贷款要进行全面的清理检查;要重点支持资金实力较强、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利用宏观调控的契机,积极做好房地产客户的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应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切实加大贷款封闭管理执行力度。以重点产品和优质客户为营销对象.实行差别化的产品准入、客户准人和区域准入策略,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强化风险控制力,进一步改善贷款质量。同时要强化大局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与风险承受能力和管控能力相匹配的授信管理体制,防范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转嫁风险,确保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中强调: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是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科学、有效、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风险管理者可以制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来进行防范。而且要改变过去内控制度重复与缺失并存局面,整合全行各业务部门的制度,形成全行科学、系统的内控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我国商业银行中不乏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先例,再好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也跟没有一样。因此,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科学的员工激励奖惩制度确保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加强对基层行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银行管理链条的末端——基层营业网点的有效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

(五)积极防范市场风险。

重点做好汇率风险的防范工作.尽量分散币种结构.选择强势货币的投资标的,并充分利用期权、掉期和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究以及对各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的判断,降低利率风险:认真做好交易对手选择、风险披露、资产保管、纠纷处置等工作.尽量事先准备好相关预案。

(六)关注流动性风险。

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存款结构和资金形势变化给流动性管理带来的影响,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我国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市场情况突然变化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在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优化储备资产结构等方面做好工作。

(七)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外部监管是风险管理的保障。

篇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究

随着我国有步骤地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来自国内经济市场化和国外金融机构竞争的双重压力, 再加上本来金融创新的基础就比较薄弱, 商业银行的服务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1 内部制度健全

1.1 提高内部风险管理

首先, 商业银行要努力提高资产质量, 调整好资产负债结构。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将面临更多的风险, 只有不断增加资产规模, 提高资本充足率, 并不断改进资产质量, 才能抵御风险、增强竞争能力。同时, 资产与负债的规模、结构要对称, 增加流动性强的资产, 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用集体审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来发现和制止可能带来高风险的创新业务。

再次, 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防体系和严格的后续监督机制。商业银行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信息监测预警系统,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防范。对各个环节从工作方法、制度建设直至整个经营过程予以强化, 并根据创新业务不同品种, 实行分类监控, 还要做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 对各类业务创新做出后续评价, 以对后期的创新和产品维护做出指导。只有能够提高金融效率,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带来经济效益的金融创新才应得到开发和推广。对一些投机性极大、我国还不具备发展条件的金融创新应严格控制, 审慎发展。

1.2 培养高层次金融人才

1) 优化金融人才的培养环境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用人方面, 不能只注重吸引人才, 更应该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以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商业银行应为员工搭建一个公平的、有竞争性的、能发挥其全部能力的平台, 让员工有团结、竞争向上的工作氛围, 培养其团队精神和主人翁精神。

2)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将员工的利益和银行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丢掉“官本位”的激励观念, 采取全面的薪酬体系和激励体系。激励体系包括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诸多方面。长期激励主要包括股票、保险和期权等;短期激励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和奖金等;外在激励主要指物质化、货币化的手段;内在激励主要包括带薪假期、名誉奖励等精神手段。让人才持股、实行期权制在国外金融企业已经十分普遍,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优秀人才和重大项目开发者实行“原始股份制”。为其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和激励约束机制。

3) 建立长期的人才培训计划

一是拓宽培训领域。不仅要培训基础的、传统的银行及相关经济金融业务知识, 更要注重培训金融创新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注重外语等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 适应国际化要求, 加强与国外金融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在培养金融创新开发型、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同时, 还要培养他们的管理、交流、协作能力。人才培训要注重前瞻性、及时性和实用性。二是采取全方位培训形式。在培训方式上, 以达到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为目标,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灵活运用。

1.3 重视加大科技投入

创新不仅需要人才, 而且越来越依赖技术手段, 今后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将取决于银行的科技实力。我国已有的金融业务创新中, 技术创新不够, 致使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创新较为落后, 科技含量低。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加大科技投入,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 并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其他金融方面的创新, 抢占竞争制高点。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科技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注重对现有设备的维护和升级, 有计划、有步骤、高起点、大跨度地推进电子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配置和安装一批先进设备, 保证创新的物质技术。对能带动其他业务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进行重点开发, 力求创新的战略性。让科技化的金融系统使任何交易者都能够通过计算机终端了解所需要的各种金融信息, 使客户能够得到比以往更为方便和低成本的服务。

2 外部环境改善

2.1 完善法律法规

首先, 金融创新要有公平的市场环境。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并不具有相同的市场待遇, 如:有关部门指定某些存款必须存入国有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不能参与证券、基金类的业务领域;某些银行开展业务方面的人为限制;中外银行的税率并不一致, 无法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等。这些规章制度破坏了进行金融创新应用的环境, 应该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加以改革。

其次, 商业银行不断的创新也需要有有效的金融管理办法加以管理。中央银行要建立和完善金融信息的披露制度, 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和运行情况的透明度, 对监管方式从如今的“行为管理”过渡到“准则管理”。中央银行还应修改和完善金融监管法规, 建立金融风险的监测与评价系统, 使金融创新规范有序地进行。另外, 当前银行与证券、保险的业务合作频繁, 中央银行应在分业管理的原则下, 制定规章制度使银行、证券、保险三方明确在合作中各自应遵守的规则, 降低商业银行的政策风险。

2.2 创新监管

1) 创新监管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制度, 与此相适应的监管也是分业监管模式。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 银行与证券、银行与保险合作的趋势已日益加强, 各种金融控股公司也纷纷出现。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朗。虽然未正式确立金融混业经营的法律地位, 这就要求金融监管模式应逐步转向混业的监管模式。在目前还是分业经营的形势下, 应大力加强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的交流和合作, 做到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信息, 做好分工和合作。

2) 创新监管内容

在金融市场上的各个领域无处不见金融创新的影子, 金融创新的不适当应用或过度的使用会带来全球性的危害, 要想避免金融创新负面影响的发生, 就要随时随地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和约束, 使金融市场按正规道路发展。金融监管部门要对从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到市场退出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不仅要密切跟踪监测业务创新重点的单个风险点和整体风险情况, 还要关注创新业务对其资产质量的影响, 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3 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产品

金融机构进行新产品创新通常有两种形式: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商业银行进行独立创新有利于开拓新市场, 提高效益、扩大市场份额。但如果创新不成功则需要独自承担所有损失。即使创新开发成功, 承担的市场风险也较大, 成本较高。而且金融产品创新没有专利保护, 很容易被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模仿, “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 这极大地损害了开发者的利益, 开发成果的外部效应大。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进行创新则有明显的优势, 可以降低开发成本, 实现金融机构之间联合利润最大化。

3 结束语

总之,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紧锣密鼓的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通过金融创新来提升银行的自身服务力, 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S

参考文献

[1]刘笑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内在机理和外在表现[J].金融会计, 2002, 1:42-45.

篇4: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探究

关键词:金融;课堂教学;创新;模拟

在现今的高校金融学习中,大部分高校都进行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离,做到了实训与理论同步,但是面对抽象而又枯燥的金融流程,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困惑和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一方面认为银行业务流程离自己很远,抽象不切实际;另一方面从书本上看到的资料跟自己现实中见到的金融资料不同,觉得课本已经过时,不能适应现在的软件化时代。所以,在金融实践教学中必须对教学设计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掌握技能的目标。

一、关于教学理念和课堂形式创新探究

在研究任何教学内容之前,首先需要探索的就是教学理念,因为任何教学行动都是在理念的支配下进行的,以下将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课堂形式两方面进行探究。

1.注重与岗位技能衔接

金融教学理念方面,应该把学生教育成符合社会岗位需要的人才,而不是符合考试要求的人才,要把岗位需求作为标准来制作培养方案,如考试方式应该与银行从业资格证书、银行相关入门技能等的考核方式保持一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资格教育以外,还要求与银行相关岗位相衔接,让学生走出校门后就可以顺利地走向岗位。

2.创新课堂形式,营造良好氛围

课堂设计方面,应该注重实践和趣味性,打破原有的传统格局,诸如研究性课堂、表演式课堂或者把课堂摆成圆形、会议室格局等,把枯燥的金融知识融入到快乐的学习中,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技能,而且会是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

关于课堂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原来的讲授法上面进行创新,笔者主要以模拟银行柜台方法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对于银行从业人员设置使用角色扮演法

对于银行工作来说,最主要的是银行业务的整个流程,掌握了这个技能就可以掌握整个银行方向金融学科的基本脉络。在实践中,角色扮演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实际掌握企业金融工作的流程。

具体方法是有至少五个学生来扮演银行人员(分别是柜员、柜台主管、理财经理、客户经理和大堂经理),有几个学生来扮演财务访客(银行卡顾客、理财客户、贷款客户等),按照实务操作来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要进行相关的银行凭证以及操作步骤的演示,演示完毕后由教师来进行点评纠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对于银行凭证和业务用具等相关资料采用实物法

对于职业技术院校来说,教学工具与现实工作中的差距一直是被诟病的,所以在教学中使用银行的业务真实资料显得尤其重要,这些资料一部分可以从社会获得,如存折、银行卡、业务用单等,另外也可以从与学校密切联系的银行部门、学生实习的单位获得,如理财产品介绍书、柜台模拟软件、银行培训资料等。当然,所有这些都要经过除名处理后才可以使用。这样一来,学生实训的凭证跟毕业后工作使用的一样,这就解决了课本跟实际脱节的问题。

3.对于实务成果采用回放制方法

整个银行业务流程包括填制单据(存款单、风险承受问卷填写等),账务处理过程(查点钞票、记账、稽核等)可以做全程的拍摄(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进行观看),完成整个实务之后,用回放的形式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哪个步骤出现问题,结合正确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另外,整个拍摄还可以作为教学成果或者学生的学习纪念,也是提升学生兴趣和教学媒体化的创新手段。

三、结语

金融(银行方向)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应该让枯燥的金融知识扼杀了学生对银行工作的兴趣,而是应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银行工作的乐趣。通过模拟银行业务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他们了解银行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还可以加深对银行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更好地做一名银行从业人员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宋刚,王慧琴.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J].教育与职业,2008(24).

篇5: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金融1223班 王丹霓 A08120837

摘要: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创新的思路策略等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制约因素;思路策略

金融创新是指那些由金融家主导的,在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产品、营销、组织管理以及制度等

【1】方面的创新。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1.金融创新的立法滞后及制度缺失。

自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银行业经历了由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发展过渡的过程,不可否认,一些相关法律和制度在银行业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对规范市场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确发挥了它们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法律和制度的不足也逐渐显示出来,如有些地方监管过度,而有些地方缺乏规范。因此,我国急需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金融创新中立法的滞后和政策的缺位,给银行的金融创新带来了很多困难。

2.金融创新的监管不完善。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许多方面还不规范,自我约束性不强,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国金融法规仍不健全,金融创新的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交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正常轨道。

3.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货物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帽,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银行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的。

4.金融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不够。

金融市场机构的经营管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比如,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立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体系,提高防范计算机犯罪的能力,确保金融资金和信息的安全。然而,我国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差,信息分享程度相对较低,只有尽快赶超发达国家金融业的信息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

5.市场的逐渐放开。

随着新措施的出台,我国资本项目将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的放开,将使国际资本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外的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国内,国外的金融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基于风险规避和风险投资的需求,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有必要考虑如何使用创新的金融工具来回避汇率,市场风险,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筹集低成本资金,提升创造利润的能力。

6.金融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

进行金融创新,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我国的银行业目前只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技术创新

【2】 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思路策略

1.创新金融服务意识

金融创新的前提是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金融服务意识的创新。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代表着银行的服务质量,保证文明热情的服务态度,对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取得相应的信任;树立客户作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随时了解经济环境化变化时顾客的金融需求,改变由需求推动的被动型服务方式为主动的服务方式;树立与客户共创成功理念,探索潜在价值内容,帮助客户制定理财计划,解决资金问题等来寻求银行的有效利润,达到银行与客户共创成功的目标;树立服务先行的观念,拓展服务内容,及时调整金融服务渠道,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树立金融创新理念,拓宽金融服务空间。

2.金融创新要着眼于需求,要加强产品的营销力度

金融创新是银行业获取经营效益的重点,是增强银行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每种金融产品的创新,都要与客户需求密切的联系,要寻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各个银行,无论做那种金融创新,都需要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放在[2]孟锐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商业经济 2009年第23期

篇6: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商业银行直面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从而快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竞争水平。金融创新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银行竞争力的大小, 决定着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本文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所存在的不足出发,就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之路的发展谈谈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不足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密不可分,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内在要求,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控制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

一、金融创新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意义

1.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使得由单一的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市场, 转变为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与各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市场, 这一市场表现为金融供求关系的买方特征。近几年, 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最为明显, 这就迫使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适应这一变化, 这种形势也加速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 资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金融交易市场不断兴起, 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必将演变成全球重要的资产定价中心和交易中心, 这既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面临的复杂内外部环境, 决定了只有加快创新才是商业银行

今后的唯一出路。

2.金融创新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市场和客户发生了显著变化: 国际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公共事业类客户在经济主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个人客户资产日益增加。市场和客户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集约化、综合化。商业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创新是在信息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金融服务的形态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发生了变化, 例如资金流动从依赖纸币支付凭证交换向电子支付方向发展;银行概念从实体银行向虚拟银行方向渐进等。金融创新产生的一系列演化, 提高了商业银行主动服务的能力, 加快了服务速度、拓宽了服务渠道、降低了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全面地满足了客户的进一步需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银行的产品服务、业务结构和运营方式,金融创新也应随之加速提升,以便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银行业的的跨越式发展。

3.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从2006年12月11 日开始, 我国已经全面履行对WTO 的承诺, 外资银行将获得与我国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 我国商业银行已不可能依靠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来对国内银行业进行保护,从此中国银行业开始与国际银行业同台竞技, 面临着来自观念、体制、机构、技术、产品、利润生成以及监管思路等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目前, 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虽然不高, 但在经营体制、管理水平、科技网络、国际业务、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外资银行将采取精选区域、精选客户、突出重点业务的发展策略, 并且重点在国际结算、消费信贷、银行卡、个人理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领域与国内商业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国内银行业只有急流勇进、锐意进取, 加快创新,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金融创新现存的不足

受国外金融创新的影响, 同时源于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金融创新, 无论在制度上, 还是在品种、工具上都迈出了可喜的步

伐。但是必须看到,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由于受体制、技术、宏观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目前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面临着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金融创新的动机尚不够明确

许多商业银行未将金融创新提到应有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未真正把金融创新作为银行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多数银行仅仅将金融创新业务作为对传统业务的一种补充和推动传统业务发展的策略性行为,尚未充分认识其对于转变经营模式,增加银行利润的重要意义。一般而言,金融创新动机一般有两个:一是追求利润,从创新中牟利;二是规避管制,增加经营的灵活性。然而当前我国金融创新的动因有所偏差,金融机构创新的微观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2.金融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负债类业务创新多, 资产类业务创新少。一方面,不少地方或分支银行都缺乏主动意识,依赖于总行进行开发和创新,而自己仅是对总行规定的新产品进行推广,并不进行自主创新。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尚缺少对创新产品进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措施,这往往造成一种新产品开发出来后,很快被其他银行仿效,使得产品最初的开发银行预期利润降低。这也成为各银行不愿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自主创新中来,进而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造成银行业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制约了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此外, 由于金融创新主体素质不高, 创新的内容比较肤浅, 手段也比较落后。

3.金融创新的外部环境尚待改善

这主要是我国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的仍然属于垄断行业,无论在机构数量、从业人数还是资产负债规模等方面上国有商业银行都占有垄断地位,不利于金融创新。其次,我国的金融管制相当严格,实行分业经营和管理,并且对创新产品审批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创新。再次,由于体制上的原因, 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自我约束、优胜劣汰的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超前消费意识和投资理财意识淡薄,对金融创新

产品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金融创新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基础。

三、关于金融创新未来发展与完善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应当结合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 在建立面向市场和客户服务的创新机制、健全新产品开发的组织体制的基础上, 加强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力争实现经营管理信息化、经营运作网络化、业务品种多样化和服务渠道电子化, 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建立有效的金融业务创新机制, 明确创新动机,加强内生力。

一是要建立完善金融业务创新的组织结构, 要建立业务创新制度保障体系;二是明确创新部门的职责和业务部门的创新目标, 以利于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三是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无论是制度创新还是业务创新, 都必须由人来实施。为此, 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对员工金融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创新能力。

2.加快资产业务的创新。

在资产业务的创新方面, 商业银行要注重资产多元化、资产证券化、贷款证券化,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券结构的有效设计, 将银行信贷资产转变为可在市场上出售和流动的证券, 以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以及利率风险等问题。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业务等只是少量开办, 仍处于探索阶段;投资银行、国际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方面, 还处在待发展阶段, 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些都是业务创新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跨铁路桥专项施工方案下一篇:闽南语经典励志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