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2024-05-24

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政治组:武高峰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文本变为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当我们幸运地成为新课程的一名实验者,真切地走进新课程时,我们的心灵经历着一次强烈的震荡。先前的旁观变成了无助的彷徨,先前的惊羡变成了沉重的惊叹!新课程正在实际地颠覆着我们头脑中关于教育的教条,我们必须痛苦地重构心灵中的教育殿堂。作为名新教师,什么都是新的。为了上好一堂课,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感觉我的教案越来越没有个性、越来越没有生机。像周围其他老师—样,我发现我的教案不过是在不断“重复”昨天的、过去的故事。教案也越来越简单,有时甚至懒得做教学设计,懒得写教案,我开始为教案的问题感到困惑。初中的学生比较单纯、活泼热情,乐于与人交往,初中年政治教材,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初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但是自制能力不够强,在交友中对朋友的不良行为不能正确的对待,可能会宽容,甚至盲从、附和。

我针中学生交友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组织学生对照材料,把自己交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谈一谈“交友中的警示语”,如“居高临下”难获友情;“大大咧咧”易伤友情;“不讲原则”玷污友情;“虚情假意”危及友情„„在议练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兴趣盎然,气氛活跃,而且学生们的发言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这时有位学生讲:“那当然,是兄弟要讲义气,这就是交友的原则。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并没有及时的解释,我先让学生谈谈“我理想中的好朋友”,大多数学生都说:我的好朋友要有与我相似的性格,共同的爱好,要能同我说知心话等。发言结束后,我设问:“我们的同学说得都很好,可是,有一个重要方面大家没有注意到——你在不在乎你的好朋友的品质呢?学生一愣,然后纷纷说“哎呀!忘了!”一个小男生还不自觉地用手拍了拍头,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这时,我就向学生介绍了“哥们义气”的特点就是只讲友情,不讲是非,并让学生讨论“哥们义气”有什么危害。同学们各抒己见,讲了许多危害,并总结出“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了“哥们义气”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交友原则,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的效果。

在这堂课中,我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堂课

中,我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新教师,进行二度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才能更好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另外,教师的素质也应该不断的提高,以适应新课程教学中为我们所带来的挑战。课程改革的新教材,正是体现了这个素质教育目标,即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心灵世界中点点滴滴地教育,在知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人文教育, 人的内在的心灵上的真善美唤醒,达到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改革实验中,可以不失时机,住教育契机,恰到好处地启迪学生的心灵,把 “品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进行心灵的启迪和渗透。在课改教学中,有的教师能够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启迪学生心灵。

篇2: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兴起及其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成就,决定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即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具有与以前的大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心理习惯.为了取得更优秀的教学效果,应当创新大学教育模式,包括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演示教学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该文结合法学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讨论案例演示教学法的兴起及其具体运用.

作 者:杜曙光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广东,广州,510320刊 名:梧州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年,卷(期):19(5)分类号:G642.4关键词:案例演示教学法 兴起原因 法学教育

篇3: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活动, 只有充分准备的教学预设和具有积极应对课堂生成的策略, 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要把“生成”当作一种价值追求, 实际教学中, “预设”和“生成”是客观存在的辩证统一体, 如果没有教师在课前的预设安排, 就不会出现精彩的生成, 而“生成”的出现则是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的一种自然的表现, “生成”能够为“预设”锦上添花, 促进课堂教学更高效。

二、案例

在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中, 笔者设置了这样一道题:

A是椭圆长轴上的一个端点, O是椭圆的中心, 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 使得, 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___。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下,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

话音刚落, 生1对我说:“这题简单, 运用几何方法就可以了, 即, 平方后即可解出离心率的范围。”

这时生2举手向我示意:“老师, 这种方法不对。”笔者感到很突然, 随即问道:“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2:老师, 这道题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一道题应该是不一样的。

原题:若椭圆上有一定点P, 使得PF1⊥PF2, 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这道题可以用生1的想法去做, 即构造以原点为圆心, c为半径的圆, 满足c≥b即可。而上面这道题因为研究的是曲面上的点, 所以, 我认为, 要设点才可以做:

解:设椭圆方程为, 设A (a, 0) , P (acosθ, bsinθ)

由题意得

教师:通过设点利用向量知识, 构造出离心率的方程, 通过参数法解出了离心率范围。

生3:老师, 因为是存在一点, 所以我可以用方程思想去做, 具体过程如下:

解:设椭圆方程为, 以OA为直径的圆为

由两式联立消去y可得:

上述方程有一解为a, 另一解为x2

教师:生3同学构造了一个以OA为直径的圆, 通过与椭圆联立方程组来求解。

至此, 我以为该题应画上一个句号了, 以上解法都在我预料之内的, 可控的, 正当我想进入下一题时, 又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4:通过比较上述方法, 我觉得可以借鉴生1原题的解法, 即利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解。 (生4的想法是我始料未及的, 直觉告诉我, 这种想法有道理, 但我之前真的没有想过, 虽然心里没有底, 但我还是决定把这种解法进行到底, 所以赶紧把话语权交给了他)

教师:好, 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解:作以OA为直径的圆, 圆心B (a/2, 0)

设椭圆上一点D (x0, y0) 到B距离最小。

要使在椭圆上存在∠APO=90°, 即使圆B与椭圆交于异于A点的某一点。

∴BD<r=BP

(1) 当时, 即时, 当时, BD有最小值, , ∴, 即, ∴, 从而, 时恒成立。

(2) 当时, 即时, 当x0=a时BD有最小值, 与D是异于A的一点矛盾!∴无解。

综上

教师:太好了, 这里利用了几何和函数结合的方法, 可见生4同学对曲线上运动点的轨迹问题研究得很深刻, 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请合作交流上述同学的解法, 关注各解法的异同。

三、反思

篇4:政治课堂中的案例及其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政治 “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 案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21-02

“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主要以师生的“对话”组织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则不断地回答问题,师生就在一问一答的“对话式”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操作指导以及实际意义。

一、课堂教学实例片段展示

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方法:“对话式”教学。

所用课时:一节课。

教学过程展示: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

学生: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齐答)

教师:很好,那么谁能帮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呢?

学生1:我们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消费,这种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其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师:很棒哦!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启示我们:要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加国家的物质财富。因此,国家必须从宏观上为生产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一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吗?

学生:基本经济制度(齐答)

教师:完全正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31至P35的内容,时间约为6分钟,之后要回答老师设置的很多问题哦!

教师:好了,时间到,相信同学们都看完了吧。大家都知道,虽然这两年我国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仍未脱离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问题1:请问与这个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呢?

学生2: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此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教师:非常棒!问题2:那么,这个制度在我国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学生3:它就像一座高楼大厦的根基和大柱子,支撑着整座大厦,所以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此处根据课本表述板书)

教师:这个比喻很形象啊,也很准确!问题3:既然公有制是目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那么它在我国的地位又如何呢?它又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学生4:……

二、“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操作指导及实际意义

(一)适用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矛盾是具有其特殊性的,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即便是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可能成为时时处处都通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标准。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都必须在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下,才可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否则,就很可能适得其反。

下面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框题的内容为例,概括总结“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讲,这一框题的内容是以基本经济制度为核心,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问题。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讲,上述3个主要问题又分别包括了一些子问题。例如,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所涉及的子问题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及它在我国的地位如何?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的地位是怎样的?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三种经济成分以及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公有制作为主体,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以及如何增强其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由哪三种经济构成、如何辨别和区分这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以及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非公有制经济对国家的总的作用是什么?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它们的法律地位、国民经济地位以及市场经济地位有何区别?

通过剖析上述课例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三个特点:一是课堂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细。二是偏重记忆,理解难度系数较小,需要教师解释的知识较少。三是课堂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开展其他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具备上述特点的教学内容就比较适合采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

(二)操作指导。一般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具有上述特点的课堂内容,选择使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来有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然而,笔者认为,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如前所述,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活动,就属于“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因此,作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层层设问。

第二,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设置的问题一般都直接来自课本,因此,教师应布置学生对课教材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或在课堂上预留学生的阅读时间,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由于适合“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内容又多又细,因此,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在黑板上合理设计板书思路,然后根据师生“对话”节奏不断完善板书,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否则,学生即便能回答出众多问题,也很难构建起本课的知识体系。

第四,“模式”并不代表呆板、一成不变。因此,即使根据一定的条件,某些课堂内容适合使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也要注意结合实际,灵活应用。例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就可以经常变换,有些问题适合集体回答,有些问题则只适合个人回答;有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有时又可以把全班分成男对和女队进行PK等。

(三)实际意义。我国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自2004年就拉开了序幕,到2012年9月,已经覆盖了所有省份。为了响应新课改,全国各地中学的教师们进行了各种改革。可是,两三年下来,部分学校却以“轰轰烈烈的课堂,凄凄惨惨的分数”之结果而收场。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我们对新课改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有轰轰烈烈的课堂活动就是新课改,应该提倡;没有轰轰烈烈的课堂活动就是传统的灌输课堂,应该否定。

其实,新课改的理念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潜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实现顺利地解决问题。因此,只要能够贯彻这一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都应该提倡,即“贯彻课改理念,提倡多样模式”。

笔者认为,作为既实用又容易操作的“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精神并能真正贯彻新课改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第一,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课堂活动”,但师生至始至终的“对话”其实就是课堂的主要活动。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起到“抛砖”的作用,学生经过预习和思考的回答则是“引出的玉”。若是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便能激发学生共同探讨的热情与激情。在这一问一答的课堂中,一方面加强了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二,如前所述,适合“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又多又细、理论性较强且枯燥乏味的,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等其他的教学模式,则很可能会出现探究流于形式、思路不清晰以及课堂效率低下的局面。相反,如果教师适时采用“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来处理此类教学内容,则可以顺利地与学生一起,在多而细、繁而杂的知识点中开辟一条主道,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简介】郑志娇(1977— ),女,法学硕士,钦州市第二中学政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篇5:政治教学反思性案例

燕 案例:教育失败的反思

刚开学的时候,七(2)班的班主任对我说,班里有一个叫××的男孩性格怪异,不用理他。我没有太在意他的话,上课时,观察发现他不爱说话,经常听讲心不在焉的样子。听讲效果差,成绩也比较差。为了提醒他上课注意听讲,在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时,我会突然叫他回答刚讲的问题,他很不在乎的站起来说:“不知道”。我很生气,但没表出现来,只是提醒他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精神集中,然后让他坐下。这样的情形一个星期好几次,屡说屡犯,下课找他谈话,聊天,当时会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会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有一次上课,他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说:“××,坐好啦!”没想到他突然说:“我这样坐碍着你什么事啦?”我对他的反应很意外。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当时没理他。后来,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同学时而友好,时而生硬。有时会因老师的一句话批评与老师顶撞。当时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关心他,关注他,和他谈话,从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导。经过一学期的教育,他没有根本好转,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进步? 我通过反思认识到:

1、对这样的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与他们相处距离要适当。

2、以往发现不了的问题,现在能发现问题,但苦于自己的经验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或找的时机不对。

3、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样化,不要单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学生,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为学生从小就听家人和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师一味说服教育,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因此承但任何后果。对那多次屡教不改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让他警醒,可以给予一定的处分,让他知道他要为他的行为承但责任。

篇6:小学数学十一册教学案例及其反思

城关二小 向诗菊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6-1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圆面积的意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找出拼前圆形和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找出拼前圆的各部分与拼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难点: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每组两个同样大的等分成16份的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教材第16页的农田喷水图。

2、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说自己从图中发现的数学知识。学生观察并讨论,然后教师指明回答。

学生甲:因为喷水头喷出水的距离一定,所以我发现喷水头转动一周刚好形成一个圆。

学生乙:这个圆的半径就是喷水头喷水的距离,也就是5米。学生丙:这个圆的圆心就是喷头所在的位置。

3、教师对这些学生给予肯定。

师:请大家说说,这个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呢?被浇灌的农田是属于圆的什么?

学生:农田边缘一圈是这个圆的周长,被浇灌的农田面积就是这个圆的面积。

师: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的面积。(板书:圆的面积)

二、新授教学

1、教师:我们学习过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个喷水头浇灌的农田面积,也就是这个圆的面积,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来呢?

学生:不行,以前没学过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可以使用的公式。

教师:那好,下面请大家估计一下,半径为5米的圆的面积大约应该是多少?

(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估计圆的面积。)……

2、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圆的面积。

教师: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是因为我们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下面,我们就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计算一下。

(1)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6页的方格图,让学生看懂图意后估计圆的面积,可以讨论交流.(2)反馈估计结果,并说明估算方法及依据。

学生1:我是根据圆里面和外面的正方形来估计的,外面正方形的面积为100平方米,里面正方形的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大约在50---100平方米之间。

学生2:这样的结果范围太大,太不精确了。

学生3: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估计的。我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估 出其中的一份大约为20平方米,那么,这个圆的面积大约为80平方米。

师:同学们的估计很有道理,但是还不精确。在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有一个精确的结果,我们现在就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3、探索规律。

(1)由旧知引入新知。

教师:原来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教师:那么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可以由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转化得来呢? 教师质疑:圆的面积公式能不能也用分割拼摆的方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来呢?

教师:(1)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学生:圆是有曲线围成的图形,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教师:如何能把曲线转化成近似的线段呢?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教师:沿半径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剪开拉直,你会发现什么? 投影:把3个等圆分别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拉开,看曲线的变化。

教师:继续分,32份、64份,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曲线越趋近于直的线段。

教师: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试着把圆分割、拼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学生拼。

教师: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沿着圆的什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试着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近似的什么图形? 每小组选代表说一说:你们组拼成的图形近似什么图形? 学生1:我们小组把剪开的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把拼成的长方形放到实物投影上展示。)

教师:为了看清楚长方形的拼摆全过程,看电脑演示,边看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拼前是什么图形,拼后近似什么图形?

②拼前图形的面积与拼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拼后图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 同组互相讨论。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

3.推导公式。

(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板书)

学生1:拼前是圆形,拼后近似长方形。

学生2:拼前圆的面积与拼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学生3:拼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πr),宽相当于圆的半径(r)。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展示学生推导的公式)

学生1: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学生2:S=c÷2 × r 学生3:S=πr × r 学生4 S=πr2 教师:你们推导的公式是正确的,都有道理,但是学生4推导的最好。板书:S=πr2 教师:这说明求圆的面积只需要什么就可以了? 学生:半径。

教师:如果告诉我们圆的直径,那怎么办? 学生:先求出半径,r=d÷2 教师:如果告诉我们圆的周长,那又怎么办? 学生:先求出半径,r=c÷π÷2

4、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师:现在请大家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喷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的农田面积。

(1)学生独立完成。(2)投影订正。(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它的面积。教师: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面积? 生:必须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学生独立完成,投影订正。)

2.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分米,求它的面积。教师:已知周长,怎样求圆的面积? 生:必须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学生独立完成,投影订正。)(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圆的面积怎么求?圆的面积与谁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还有什么问题?(五)作业

课本第18页“试一试”1,2题,第19页“练一练”第1,3,4题。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 ↓

圆的面积 = 圆周长一半 × 半径

↓ ↓ ↓

S = πr × r S = πr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一. 明确概念:

圆的面积是在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周长和面积是圆的两个基本概念,学生必须明确区分。首先利用课件演示画圆,让学生直观感知,画圆留下的轨迹是条封闭的曲线。其次,演示填充颜色,并分离,让学生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红色封闭的曲线长度是圆的周长,蓝色的是曲线围成的圆面,它的大小叫圆的面积。通过比较鉴别,并结合学生亲身体验,让学生摸一摸手中圆形纸片的面积和周长,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从而顺利揭题《圆的面积》。二. 以旧促新

明确了概念,认识圆的面积之后,自然是想到该如何计算图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怎么发现和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些都是摆在学生面前的一系列现实的问题。此时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不管怎样都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设想,说出他们预设的方案?你打算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机处理,估计大部分学生会不得要领,即使知道,也可以让大家共同经历一下公式的发现之路。此时,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不能和以前的平面图形建立联系,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取其中的三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让学生讨论并再现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配合演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平行四边形是通过长方形推导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是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西边形推导的,梯形也是如此。想个过程不是仅仅为了回忆,而是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经过这样的抽象和概括出问题的本质,因 为知识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方法,那才是数学的精髓。

三. 转变图形

根据发现,把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电脑先演示8等份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像什么图形?为什么说“像”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肯定学生的观察。如果说8等份有点像,那么再来看看16等份会怎么样?电脑继续演示16等份的圆,放在一起比较,哪个更像平行四边形?学生会发现16等份比8等份更像!因为它的底波浪起伏比较小,接近直的,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如果分成32等份会怎么样?64等份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愈像,就愈接近,完成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

四. 公式推导

长方形面积学生都会计算:s=ab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有什么样的关系:发现a=c÷2 =πr b=r,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从而推导出S=πr×r =πr2。

上一篇:中学短跑训练下一篇:小学数学快乐教学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