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2024-05-02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精选12篇)

篇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信都一中 蔡年波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先行。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

二要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要着力养成促外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要着力常态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订规划,完善措施,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篇2: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学习心得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段关于价值观的表述,大概是报告中与我们每位公民联系最为密切的一段。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其中一点就在于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一不受到价值观的影响。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承载着我们的美好愿景,但是要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成为这个民族的信念,还有赖于扎根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心中,自然而然地去遵守、去实践。

然而,道德不同于法律,无法对之进行刚性的约束和惩罚,往往需要诉诸于人的良心。这颗良心,追根朔源,可以在传统文化中寻见。孟子曾对公孙丑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孟子在这里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今人若忽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到井里了,都会有忧恐恻隐之心。这种心情的出现,不是因为跟这个小孩有什么关系或为达到什么目的,而仅仅因人的一种本能的不忍。因此,孟子断言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种对他人受苦的同情和不忍,是道德发展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人们便有了利他的愿望,有了对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爱等真善美的追求。这个社会才会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心循环。否则,如果丧失了孟子所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同情心,只求自己占尽便宜,对他人的痛苦丝毫没有不安,就必然形成相互伤害的关系链条,最终每个人都将成为伤害者和被害者。在一个“不变的只有变化”的时代,任何个体之间的角色互换都存在某种可能性。在这种瞬移万变的焦虑中,唯有我们感到自己处于任何角色时都能有温暖、被尊重,我们才会活的更心安更有幸福感。而这一幸福的基础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古已有之的基本仁爱之心,这正巧印证了那句流行歌曲的歌词:“爱你等于爱自己”。

篇3: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班杜拉冲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理论偏见,提出了三元交互理论。他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因素是人的行为与内部因素和环境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因素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行为的影响力是各不相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有时行为或者认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三个因素中,班杜拉特别注重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因果决定模式,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体验获得,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获得,后一种是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他强调人类不仅是环境的消极反应者而且是环境的积极塑造者,人们不是单纯的对外部事件做出应答的有机体,而是一个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主体。

(一)观察学习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时常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它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阶段又存在一系列变量对其产生影响。在注意过程,观察者面对多种示范的各种影响,何种事物成为观察的对象,即取决于示范活动本身的特点,也取决于观察者本身的特点、过去的经验与当时的意愿,所以,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中,示范者即榜样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他极可能是符合社会道德的代表,也可能是不符合社会的行为。在保持阶段,观察者利用符号进行编码的能力、他的认知组织和练习活动都是很重要的变量。在动作再现阶段,时常因为复现时自我观察和他人矫正时给予的反馈而变化。在动机阶段,也会受到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制约。

(二)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也蕴含着对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关注。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的改变都要通过个体的把握感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上,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达到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它不是实际行为本身。除了个人的自我效能外,还提出了集体效能。集体效能不是个体属性的总和,而是个体在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所创造的一种突显的属性。自我效能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愿意面临困难的情境、应付困难的程度以及个人面临困难情境的持久性,所以,班杜拉主张奖励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力量,强调自我效能的重要作用。这些思想对今天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许多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启示

(一)重视榜样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方式揭示和论证了榜样示范在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理。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说的,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进入心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不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将这些观念外显的过程中,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生动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直观的诠释,这种诠释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标准。然而,榜样的教育作用不是无条件的产生。

榜样的影响力的基础是模仿。众多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习方式。人不仅模仿外在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都有可能来源于模仿。这也是榜样的示范价值。但在榜样的教育中,不止于对榜样人物的具体行为样式,更多的是从这些具体行为样式中领悟到其中的道德精神,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无穷的影响力是一种自然的渗透过程,其教育效果依赖于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过程。不管榜样的何种价值的实现,都需要经历大学生对榜样的认知发展到对榜样行为的仿效和对榜样精神的践行过程。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榜样展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知是行的基础,要让大学生认真地解读榜样行为的表现,以及这种行为背后隐含的精神内容。遵循人的无意注意的规律以及感知规律,将榜样的照片以及事迹以一种对比、增强新意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通过录像、影视、幻灯等媒介来直观地呈现,也可以通过榜样人物出现在现场进行演讲和报告。通过这些真实、详尽、形象化的方式完整地呈现了榜样,使得大学生对榜样行为有了全面的了解。

其次,讲述榜样及其行为中所蕴含的精神内容的正确性、崇高性的认识历程,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榜样的成长环境、榜样经历的考验,更增添榜样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从而拉近与榜样的距离,同时也能让大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震撼并愿意以榜样的行为和精神内容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最后,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一定要认真选择跟大学生相似的榜样,只有得到大学生认可的榜样才能被他们接受、认可乃至效仿。一般来讲,越是能让大学生产生敬佩、亲切和依赖的影响有着无限的张力。同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不要一味地提供正面的榜样,适当的一些反面榜样同样能够发挥警示和矫正的功能。

(二)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它是一种信念,是主体自我以自身为对象的参照思维形式之一,是对自己能力的感知、信心,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评估。它影响个体动机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主体的行为和环境选择、行为的坚持性、行为努力程度及行为成就。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努力克服困难,坚持更长的时间。因而,作为自我参照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和控制着大学生把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转化为合适的行动的认知、动机、情感过程。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其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也能展现更强的意志力,更能表现出对价值观的积极乐观的心态。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信心的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会勇于接受并会努力在实践中践行价值观。二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面对困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积极乐观的大学生会更加努力,相信价值观的正确性,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挑战,碶而不舍,不轻易放弃。三是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抱消极态度的大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可能的失败或者曾有的不利结果,从而容易体验到焦虑和紧张;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关注情境,将注意力集中在明确的任务上,适当挑战性的任务更能激发他们的努力。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能感呢。

1亲历的成功性经验

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是自己亲自经历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尽量安排参加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践行价值观的社会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另一方,在偶然遭遇失败时,教师和同学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适当的意志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次任务的难度,如果感觉到适当高的难度经过了自己一定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这会更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榜样的替代性经验

班杜拉认为,在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结果的过程中,个体会产生关于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期待,进而形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看到与自己能力相近的同学获得了成功,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然,看到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同学的失败,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

3语言说服

语言说服包括他人说服性质的鼓励、建议、告诫、劝告以及暗示语言,是提升大学生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方式。当大学生面临困境,正积极克服困难时,如果有重要人物如班主任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信任和积极的评价,会适当地增强大学生的效能感。

4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会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的因素如缺乏能力。因而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改变其不良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首先通过参与一项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归因;其次在大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归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最后是在归因训练中,要给与大学生积极肯定的归因反馈,帮助学生寻找到有意义的归因,而并不一定是成败的真正原因。同时配以适当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反复训练,直至形成稳定的归因倾向为止。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篇4: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一是重视榜样的作用;二是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40-02

一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冲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理论偏见,提出了三元交互理论。他认为影响学习的三个因素是人的行为与内部因素和环境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因素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行为的影响力是各不相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有时行为或者认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三个因素中,班杜拉特别注重人的因素在行为中的决定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因果决定模式,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体验获得,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的学习获得,后一种是社会学习的主要形式。他强调人类不仅是环境的消极反应者而且是环境的积极塑造者,人们不是单纯的对外部事件做出应答的有机体,而是一个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主体。

(一)观察学习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时常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它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每个阶段又存在一系列变量对其产生影响。在注意过程,观察者面对多种示范的各种影响,何种事物成为观察的对象,即取决于示范活动本身的特点,也取决于观察者本身的特点、过去的经验与当时的意愿,所以,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中,示范者即榜样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他极可能是符合社会道德的代表,也可能是不符合社会的行为。在保持阶段,观察者利用符号进行编码的能力、他的认知组织和练习活动都是很重要的变量。在动作再现阶段,时常因为复现时自我观察和他人矫正时给予的反馈而变化。在动机阶段,也会受到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制约。

(二)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也蕴含着对人的主体性作用的关注。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的改变都要通过个体的把握感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上,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达到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它不是实际行为本身。除了个人的自我效能外,还提出了集体效能。集体效能不是个体属性的总和,而是个体在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所创造的一种突显的属性。自我效能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愿意面临困难的情境、应付困难的程度以及个人面临困难情境的持久性,所以,班杜拉主张奖励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力量,强调自我效能的重要作用。这些思想对今天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许多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二 社会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启示

(一)重视榜样的作用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观察学习方式揭示和论证了榜样示范在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理。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说的,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进入心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不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将这些观念外显的过程中,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生动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直观的诠释,这种诠释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标准。然而,榜样的教育作用不是无条件的产生。

榜样的影响力的基础是模仿。众多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模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学习方式。人不仅模仿外在的行为,态度、价值观念、道德品质都有可能来源于模仿。这也是榜样的示范价值。但在榜样的教育中,不止于对榜样人物的具体行为样式,更多的是从这些具体行为样式中领悟到其中的道德精神,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无穷的影响力是一种自然的渗透过程,其教育效果依赖于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过程。不管榜样的何种价值的实现,都需要经历大学生对榜样的认知发展到对榜样行为的仿效和对榜样精神的践行过程。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对榜样展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知是行的基础,要让大学生认真地解读榜样行为的表现,以及这种行为背后隐含的精神内容。遵循人的无意注意的规律以及感知规律,将榜样的照片以及事迹以一种对比、增强新意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通过录像、影视、幻灯等媒介来直观地呈现,也可以通过榜样人物出现在现场进行演讲和报告。通过这些真实、详尽、形象化的方式完整地呈现了榜样,使得大学生对榜样行为有了全面的了解。

其次,讲述榜样及其行为中所蕴含的精神内容的正确性、崇高性的认识历程,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榜样的成长环境、榜样经历的考验,更增添榜样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从而拉近与榜样的距离,同时也能让大学生在情感上受到震撼并愿意以榜样的行为和精神内容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最后,在进行榜样教育时,一定要认真选择跟大学生相似的榜样,只有得到大学生认可的榜样才能被他们接受、认可乃至效仿。一般来讲,越是能让大学生产生敬佩、亲切和依赖的影响有着无限的张力。同时,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不要一味地提供正面的榜樣,适当的一些反面榜样同样能够发挥警示和矫正的功能。

(二)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的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它是一种信念,是主体自我以自身为对象的参照思维形式之一,是对自己能力的感知、信心,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评估。它影响个体动机和行为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主体的行为和环境选择、行为的坚持性、行为努力程度及行为成就。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变环境,努力克服困难,坚持更长的时间。因而,作为自我参照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和控制着大学生把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转化为合适的行动的认知、动机、情感过程。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其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也能展现更强的意志力,更能表现出对价值观的积极乐观的心态。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的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信心的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会勇于接受并会努力在实践中践行价值观。二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面对困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积极乐观的大学生会更加努力,相信价值观的正确性,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挑战,碶而不舍,不轻易放弃。三是影响大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抱消极态度的大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可能的失败或者曾有的不利结果,从而容易体验到焦虑和紧张;而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关注情境,将注意力集中在明确的任务上,适当挑战性的任务更能激发他们的努力。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能感呢。

1 亲历的成功性经验

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是自己亲自经历的成功经验。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尽量安排参加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践行价值观的社会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信心。另一方,在偶然遭遇失败时,教师和同学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适当的意志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这次任务的难度,如果感觉到适当高的难度经过了自己一定的努力也能获得成功,这会更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 榜样的替代性经验

班杜拉认为,在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结果的过程中,个体会产生关于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期待,进而形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看到与自己能力相近的同学获得了成功,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当然,看到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同学的失败,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

3 语言说服

语言说服包括他人说服性质的鼓励、建议、告诫、劝告以及暗示语言,是提升大学生对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信念的方式。当大学生面临困境,正积极克服困难时,如果有重要人物如班主任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信任和积极的评价,会适当地增强大学生的效能感。

4 培养正确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自我效能感低的大学生会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的因素如缺乏能力。因而要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训练,改变其不良的归因模式,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首先通过参与一项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归因;其次在大学生认真分析自己归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最后是在归因训练中,要给与大学生积极肯定的归因反馈,帮助学生寻找到有意义的归因,而并不一定是成败的真正原因。同时配以适当的学习策略的指导,反复训练,直至形成稳定的归因倾向为止。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篇5: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有感

黄冶小学

武文华

2014.4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有感

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这本书,书本里面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很多,特别是书里用很多的小故事,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使我们接受。

人生面对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在短短的一生中总会留下遗憾、失落、悲哀,但人们必须找到短暂人生的意义或价值,才能化解这种种精神失落,从而获得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马克思写《资本论》,我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它能给我们无穷的动力,能让人克服一切困难。马克思坚持了四十年才完成了《资本论》。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他能用德、法、英三种不同的文字写作,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做支撑,马克思早就放弃了艰苦的写作工作,转行别的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了。

于是,人们在寻找人生的意义,这就是人们始终在思考价值观人生观问题的原因。物的价值在于它对于满足人的需要和要求的意义,而人的价值则主要在于一个人对于满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需要和要求的意义,其中主要是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和要求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起着为实现中华崛起、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的强大的凝聚力作用。一个人的人生观不同,就会

有迥然不同的人生。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激励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有价值的幸福的人生,能够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

我们满怀理想,充满活力,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我们是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一代,国家需要我们,我们要努力学习。实现富强、民主、文明、法治、和谐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起着教育民众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功能。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其重要作用就在于教育民众、造就新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形成深刻的影响,影响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成长,从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工作中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坚信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同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也看到: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如果马克思只是发现人类社会进化规律,却没有付诸实践的话,也许人类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人类社会进化的规律。我们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很容易,但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却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这就像我们登山,想要登山很容易,但是上山的路却是崎岖的、难走的,只有努力刻苦,才能到达理想的高峰。

篇6: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虽然现在的我们翅膀还依然稚嫩,谈不上为国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在学校里,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要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我们的校园。我们不仅要争做道德风尚的学生,而且也要做有教养的人,个人独处则超脱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和人相处则与人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所以,文明应该加强品德修养,埋头读书,抬头做人,争做品德高尚、富有教养的文明学生。

篇7: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漫漫人生应有为

诚实守信记心中

篇8: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学习型组织理论最初构想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佛瑞思特在1965 年写的论文《 企业的新设计》 。1990 年, 他的学生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出版了《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一书, 掀起应用学习组织理论的热潮。 根据彼得·圣吉的观点建立的学习型组织, 基于五种技能的培养, 即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要素。

( 一) 建立共同愿景

建立共同愿景的作用在于凝聚组织上下的意志力, 形成组织共识,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提高个人积极性, 为共同目标奋斗。

( 二) 追求自我超越

追求自我超越是指团体成员自我超越, 追求卓越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个人目标与组织共同愿景保持一致, 是个人自我超越的源泉。

( 三) 改善心智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是指心智模式从局部或静态思考的方式向注重互动关系与动态变化的思考方式转变。 通过团队学习, 改变个人心智模式, 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等, 用开放的、多维度的思维模式去认识世界,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 注重团队学习

注重团队学习是指发展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通过集体思考和分析, 找出个人弱点, 强化团队向心力, 进而作出正确的组织决策。 强调集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 通过扁平的、 高度柔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设置, 培育良好的团队文化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升组织的整体学习力和创造力。

( 五) 学会系统思考

这是一种观察事物整体关系的思考过程, 是支持学习型组织存在的关键。 从解决问题的层面着眼, 从整体的立场统摄, 使组织改变局势的潜能得以发展。 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 需要组织成员有系统思考的观念和掌握系统思考的方法, 把个人融入组织系统, 在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体会个人和组织的使命感, 从而使组织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学习型组织构建及具体策略

( 一) 确立组织共同愿景

确立组织的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思想。 共同愿景促使组织成员聚焦同一个奋斗目标, 为组织成员提供动力, 有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的, 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因此, 共同愿景也从三个层面确定。 国家层面, 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传承爱国情怀, 把热爱祖国作为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共同精神支柱。 社会层面, 营造“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 当代大学生理应把此作为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个人方面, 建立共同愿景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建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愿景作为思政工作聚焦的重点。 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完善自我所追求的可贵品质。

( 二) 构建团队学习载体

组建团队从个体学习迈向组织学习, 是提升组织效能的重要途径。 建立学习型小组 ( 含教师与学生) 、学习型社团、学习型班级等诸多团队进行集体学习研究, 能够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命力。 团队成员应当努力营造和谐氛围, 鼓励团队成员相互提出质疑, 鼓励团队内部适当竞争, 使得团队成员既可相互协调运作, 又能发挥自我个性与能力, 有机结合团队发展与个人发展, 实现团队与个人共赢。 组织结构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扁平化结构。 扁平化结构一可减少管理层级, 增加决策自主权;二可缩短管理距离和感情距离, 保证信息传递效率;三可减少行政化带来的责任意识淡漠。

( 三) 以不断超越自我为突破点

学习型组织的设计与实施关键是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对突破自身的渴求, 实现其生活与生命的价值。通过导入学习型组织基本理论, 激发和鼓舞大学生不断突破自我, 勇敢实现共同目标与渴望, 更好地彰显自身价值, 进而促使集体的整体前进与超越。 深入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内容,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 讨论、辩论, 激发每一个成员的潜力, 不断突破、超越, 至于至善。

( 四) 强化整体观念, 训练系统思考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型组织的设计与实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整体观指导下学习自主思考、主动承担责任, 发现问题、系统角度分析问题, 进而独立解决问题。 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整体性, 共同愿景的整体性以及团队自身的整体性, 顾及相互联系, 形成系统性的团队决策意见。

( 五) 健全组织学习机制

1.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测评系统及指标。 通过检索文献, 基于学习型组织五大要素, 比较分析, 提出学习型组织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指导思想 ( 共同愿景) ;二是组织结构;三是组织成员;四是学习机制;五是信息保障。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效果标准, 如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设计调查问卷, 通过自我测评、团员互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多途径、集体评议等途径, 达到客观公正评价的目的。

2.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制度

首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转化为操作性强的日常行为规则。 其次, 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动, 利用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当代大学生客观分析社会, 树立服务意识, 增强责任感, 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3.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档案

把团组大学生成员参与公益活动等在内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及调查问卷结果记载下来, 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 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引导整个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践行。

4.信息保障机制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 1)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档案信息化处理系统。 ( 2) 建立计算机查询统计系统, 方便统计监督以及量化的管理。 ( 3) 建立专题讨论群 ( QQ或微信等) , 及时沟通, 讨论, 平等交流。

三、讨论

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有利于统一价值共识, 奠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 汇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当今, 世界格局纷繁复杂, 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步入深水区, 在新形势下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通过利用学习型组织理论, 开展教育策略研究, 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使大学生不仅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 还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行为准则, 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参考文献

[1]胡绍君, 孙莹厚, 杨金保, 等.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B) :10-11.

[2]武国剑.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阈中的大学生党建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28) :56-58.

[3]周文元.学习型组织理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1) :128-129.

[4]陈涛, 李志峰.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高校学生团支部建设构想[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5) :130-131.

篇9: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任务,确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的价值理念、转化为职工个人价值观念并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指明了方向。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向企业价值理念转化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战略意义。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社会组织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之中,只有将社会组织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国有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综合国力的代表。国有企业要履行好肩负的各种经济和社会责任,就必须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转化和实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保证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企业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矛盾不断凸显,职工思想意识多元化,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广大职工的价值观念。近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职工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凝聚职工力量,用体现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精神鼓舞职工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先进人物的品德来引领职工的风尚,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对企业价值理念和企业价值目标的认同度,不断实现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理念的统一,使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成为团结统一广大职工思想、凝聚广大职工智慧和力量的思想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职工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以窦铁成同志为榜样,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一

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展示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同时,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可以达到鼓舞土气、内聚人心、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的价值理念和职工的价值观,实现职工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的目的。

近年来,我们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培育选树先进典型相结合,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职工队伍建设。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窦铁成同志是一个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职工的典范。窦铁成参加工作29年来,始终坚持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刻苦学习,钻研技术,通过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理论和技能知识,先后记下了60多本学习和工作笔记,字数超过100万。他还认真学习电脑知识,熟练掌握了CAD制图等工作软件,经过日积月累,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精通现代电力施工技术的专家型技术工人。29年来,他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通过,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其中获得国家银质奖一项,获得鲁班奖两项,为企业创造和节约价值1380余万元,培养技术骨干300余人,其中35人成为技师,5人成为高级技师,为企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全路“火车头”奖章、铁道部劳模、陕西省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中国中铁总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08年4月,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组织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对窦铁成的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宣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要以窦铁成同志为榜样,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是要像窦铁成那样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武装思想。像窦铁成那样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好工人、好党员。既发扬吃苦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又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不断开展技术攻关,改革施工工艺,解决施工难题,不断创造一流业绩,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是要像窦铁成那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忠诚企业、爱企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要像窦铁成那样以三十年如一日的赤诚之心,情系企业、忠诚企业、报效企业,把工地当作自己的家,把岗位当作实现抱负的舞台,把发展企业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坚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地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要像窦铁成那样把学习、工作、奉献当作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满腔热情地干好本职工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使命、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统一起来,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三是要像窦铁成那样发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树立敢于攻坚、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要像窦铁成那样,始终牢记“在中国人面前代表中国中铁,在外国人面前代表中国”的信念,把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转化为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工作中勇于迎接挑战、永不服输,潜心钻研技术,敢于挑战尖端技术,为企业赢得信誉。像窦铁成那样坚守“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的信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走自学成才、岗位成才之路,实现由实干型向知识型、技能型工人的跨越。像窦铁成那样不断适应行业技术升级的要求,勤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掌握新本领、勇于钻研新技术,坚持开拓创新,始终走在新知识、新技术的最前沿,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技术工人,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业绩。

四是要像窦铁成那样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热爱社会、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要像窦铁成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树立高尚的个人品德,把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热爱社会、热爱生活、关心同志、关爱家庭的自觉行动。要像窦铁成那样“对工作像铁一样严格,对同志像火一样热情”,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把同事当作自己的亲人,热情关心同志、帮助同志,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把知识和技术当作共同的财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与职工共进步、与企业同发展。要像窦铁成那样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畏长年流动工作在艰苦施工现场的艰辛,在把人生的黄金时间都奉献给企业和社会的同时,不忘挤出一点时间给家人一些细腻的关爱,用电话和短信给妻子和子女一些精神鼓励,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影响着家人,教育着子女,使子女学会独立地生活,勇敢地面对困难,健康地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才,积极为社会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实践。如果我们每个企业的每个职工都能具有窦铁成那样的精神,都能在各个岗位秉承和弘扬企业精神,我们的企业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篇10: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我们少先队员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上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要刻苦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了祖国的未来而作出努力。那么我们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首先我们要记住老师和父母的要求。在学校,老师指出了你的错误时,你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教育,并记在心中,让自己不要再同样的错误,做一个有用的人。在家中,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指明灯,时时刻刻引导我们前行。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从细节成就自己。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培养自己文明举止的好习惯。在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

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少年志,则过志。”“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立明确的个人目标,持之以恒,奋发向上。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政策,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好好学习。

篇11: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江西师范大学 赖杨贝

这篇文章是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稿,我想当我们谈到它的时候,最不能无视的就是这一点—它是面向广大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而正如总书记说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的根据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总结出的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囊括三个方面四个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于青年心中,更要外化于行,落实到生活和实践里。社会主义理论的求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再到2006年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直至2013年才最终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庞杂的体系归纳成为三个方面四个范畴二十四个字,这一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长,花费的精力多,实在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求索非常艰难。

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求索非常不易,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于生活的,它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是日常行为标准的总和概括。且最终又落实于生活,要求人们应用于现实,在实践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这就为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先决条件。

而青年所拥有的最具优势的条件,也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一再提到的,那就是我们身处大学之中。“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仅要靠自我认知,更要靠学校的教育引导。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由具有民族性、普遍性、崇高性、具有引领时代的地位,能够使我们团结一心,达成共识,树立共同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思想观念。而教育引导是指由外界提供的,科学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具有横向和纵向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引导能最有效率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主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达成国民共识,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青年独有的优势。

而且每个人的学习意愿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主动去学习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大学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学生中营造出学习氛围,培养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欲望,并且为想学习的人的人提供学习的条件。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的精神的通知中,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环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从而形成全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达成思想共识,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而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有各的理解,很难形成共识,但大学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统一大方向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抓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四大要点,使民众的思想紧紧围绕住价值核心,更容易完成奏响主旋律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更具有科学性,更有保障,总书记多次对“在大学中引导青年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中办也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都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大学作为一个正确的环境,和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所带给你的学习效果,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大学这个环境对与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帮助作用。不同于上面论述的教育引导,这句话更让人专注于学校本身。我们在开篇不久就提到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复杂性,这要求教育场所的教育能力须达到较高水平。而大学学校在教育方面拥有最好的物质基础,稳定的教学环境,能够连续完整地对受教者进行教育。拥有正确的知识来源,系统完整的教育过程和及时有效的考核形式。依据教科书和国家文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教育过程有科学合理的规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知识以多种形式教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再者,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机制,这既能促使学生更用心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知识,又能及时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且学校中的施教者普遍为教师,教师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国家严格考核,具备较高教育素养,是专业的教育人才。总书记也在讲话中这样提到:“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我体会,这样的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知识的理解水平也相对较高,更能教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帮助学生们践行。且教师之间会互相讨论,把握住大方向,因而能更客观准确地向学生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知识,不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总书记作这一讲话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我们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是要我们将理论知识落实到生活中来。大学的氛围无疑是轻松活泼的,学校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知识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带领同学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实践活动。

总书记还在讲话中大力提倡青年注重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我在这里着重谈一谈自己对“修德”这一点的看法。在衡量一个人是好是坏的标准中,道德往往比科学文化水平更为重要。“道德”指的是蕴含了社会普遍认同价值观念的准则与规范,是社会的公德,也是我们内心的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系是一个将观念深入人心并长远发展的过程,所以它必须要我们内心的认可,而道德最能作用于民众的内心,促使民众在生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并达到长久维系的效果。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说,内因决定外因,而道德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内因。道德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更好的认同。因为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已经被承认且达成普遍共识的思想观念,所以它首先会作用于人的内心思想,使人认可这一价值体系,再通过思想规范的外放来约束行为举止,也就是内因作用,它的影响是决定性且深远持久的。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道德的约束,如果能够像习总书记所说,加强青年的德行建设,无疑对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帮助。

那如何才能加强青年的德行操守建设呢?将这一问题落实于大学,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宣扬正面案例来维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与有荣焉,从内心深处萌发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愿望,发现好人好事就在身边,从而在学校中形成积极良好的氛围,同学们也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篇12: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201

人民完小 侯小芳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团体乃至一个人前进的标杆和奋斗的力量源泉。每周五的集体学习时间,各位局领导都要引领我们学习自十八大以来的各种文件精神,也学习了几位同仁的学习心得体会,使我切身的感受到政治学习就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在2月21日朱局长引导我们学习价值观后,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理解,感悟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林业干部,对我的实际工作有着很深远的指导意义。让我思考怎么样才能紧紧围绕本局“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新思路,加强自身价值取向的修养和业务工作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群众在青山绿水中兴产业、奔小康。

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让我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也让我看到随着中国民众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埋怨和私愤却越来越强烈,我们走在大街上,不留神只是稍稍碰撞了一下,本来可以相互点个头、一笑而过,却要大吵大闹、大动干戈;似乎谁也受不了半点委屈,似乎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火要发泄,似乎整个世界都亏欠我们的。这是多么令人可怕而悲哀的事情!说到底,核心原因是信仰的缺失、精神的空虚所致。也使我认识到我们面临最大的危机不是经济上的危机、也不是政治上危机,而是我们信仰上危机。一个穷人占多数人口的大国,人们竟然以追求金钱和地位为信仰和精神依托,传统文化断脉、当代文化扭曲、政治文化让人窒息、外来宗教文化也被更改,还成为心怀叵测的分裂势力的工具,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后,海外伊斯兰教新兴宗派在中国宣教时,就是钻了人们缺乏信仰、精神干枯这个空子,以宗教信仰为幌子,形成以疆独分裂分子为主要信教群体的恐怖势力,通过各种恐怖活动破坏我们平稳的形势,就在几天前的3月1日砍杀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故意制造恐怖袭击来干扰我们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发指,充分暴露反人类、反社会本性,他们的目的就是以灌输所谓的宗教信仰,制造恐怖事件来挑动各民族之间的仇恨,破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最终实现所谓‘疆独’这样一种信仰,这些都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的错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任何政党、社会组织、社会群体都是靠着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凝聚起来的。而在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统摄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习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感动中国”节目,我印象非常深的一个妇女,六十多岁,中国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从嫁到这个村子开始,就主动地赡养这个村子里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贫困,她跟人家说反正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吃窝头,我们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会给你们养到老。所以有些人她养八年,有些人她养十三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终的。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爷爷奶奶就是他们的家人。所以在妈妈忙的时候,他们从5.6岁就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一直这样做。就是这样的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如果是经济条件好的人做这样的事叫做慈善,但她却是一个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质去完成拯救,但是她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天年,其实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苍凉的世道,他就是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是我敬佩的榜样。只有惜缘才能续缘。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其实:有缘才能相聚,亲人多半是前世的好友,好友多半是前世的亲人,带来烦恼的多半是自己前世伤害过的。因此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亲人,关心身边的同事,宽恕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万物皆缘。这就是因果。今生注定我们什么也带不走,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悟在当下,万物静观,笑看人生,人生短暂,必须精彩!

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深刻的领会了它所包涵的三个倡导,按照贾局长政治学习会上的引导,政治学习希望我们要看看于丹的文章,我又专门搜集学习了于丹对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层面的解读,三个倡导是三个相辅相成的层面,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框架。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全社会的公共价值系统;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这是公民层面的责任,是权力价值;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深植于民族土壤中,最具有传统意义的道德价值。于丹说:“这三个倡导体现三个价值,其中公共价值是社会层面,权力价值是公民个体层面,道德价值是中国传统伦理层面。这三点既有全球化的,也有民族化的;既有社会层面的,也有个体层面的。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处在一个培育的阶段,但是,从这三个层面来说是相对稳定的。从于丹的解读中,我看到的是一种精神,得到的是一种不竭的动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去奉献。其实奉献就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光荣!作为林业战线的一员,工作应有危机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点,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多到镇、村、农户去搞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近年来蚕桑生产形势,一心一意抓工作,聚精会神干工作。积极学习林业法规与资源保护、了解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林业科技提升等重点工作的方向。探索蚕桑工作与林权制度改革、产业园区建设、山林经济、林下种养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推进工作的洪流中实现自我价值。

上一篇:董事长在封顶仪式致辞下一篇:语数英怎么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