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心得体会

2024-04-23

读悲惨世界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读悲惨世界心得体会

《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我哥哥前段时间在读这本书,一开始我也没想到我会开始读《悲惨世界》,那是一个停电的下午,百无聊赖的我正随手翻翻课外书,正好看到《悲惨世界》,看了几页,我就深深的被他吸引了。《悲惨世界》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浪漫主义杰作。它以宏伟的篇幅、磅礴的气势、深刻的内容,探讨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被誉为社会史诗。高尔基曾这样赞美雨果: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人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主人公冉阿让是贫农出身的工人,本身便生活在悲惨的小世界里,一直帮助姐姐养活7个孩子,仅仅因为饥寒交迫偷了块面包而被判苦役,多次越狱不成又被加重处罚。饱受苦难出狱后,他在米里哀主教感化下立志从善,改名换姓苦心经营工业,促进小城的繁荣,最终赢得当地人的推崇,当上市长。可小说总是向喜欢喜剧的我们开玩笑,冉阿让为了解救被误认的无辜者毅然自首,再度入狱。为了实践自己对被遗弃而死于贫困的女工芳汀的诺言,他九死一生逃离监狱,收养芳汀的女儿珂赛特隐居巴黎。珂赛特长大后,与马利尤斯相爱。马利尤斯参加1832年起义,起义失败时身负重伤,被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最终长期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自认无颜逮捕冉阿让,被他多年舍己为人的人格力量所震撼投河自尽。《悲惨世界》首先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其次谴责了资产阶级的法律,指出资产阶级现存法律是低级法律,只会使罪犯重复犯罪,而且资产阶级的法律是反对穷人的,仅靠严厉的惩罚去消灭罪恶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一个想翻身的人继续堕落。而人道主义才是高级法律,它能使罪犯弃恶从善、终止犯罪,只有饶恕、仁爱才是高级的法律,才能拯救人的灵魂,从根本上消除罪恶,因而被雨果视为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作品中的米里哀主教就是这种高级法律的体现,冉阿让在他的感化下也以仁爱对待他人,有许多的善举和英雄行为。冉阿让的以德报怨,也最终使沙威人性复活;再次,作者以酣畅淋漓的浓墨重彩描绘了共和党人起义,塑造了一系列共和党人的英雄形象。他们虽然都英勇地牺牲了,但是他们身上为人民而战的精神却永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实《悲惨世界》的悲惨在于人性的悲惨,它更想从反面去鞭策我们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任何刻意的伪装都将被识破,虚伪在事实面前只能被革灭。虽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任何情况下永保光明、善良,但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让以那颗慈悲为怀的心感化了冷酷、固执、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长沙威。作为一名警察,沙威数十年如一日追捕罪犯无可厚非,我也曾暗暗佩服他的这份坚持,但沙威所极力维护的的法律是缺乏正义性的,其形象成为了反动政府的顽固拥护者,成为了不公正社会的走狗,这就使他的守法精神反而成为了人们唾弃的对象。所幸冉阿让一如既往的温暖着,当革命的起义者安卓拉发现了黑暗政府的忠实走狗沙威并令冉阿让杀掉他时,冉阿让为他松了绑,放走了他。即便此前沙威的追踪使冉阿让东躲西藏,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大半生。沙威的死升华了我对善的理解,冉阿让是在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也许我们很难改变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坚守自己的立场,坚定自身的信念,不被罪恶与麻木腐蚀。由改变自己到感动别人,可以很简单,可以很坚持。

篇2:读悲惨世界心得体会

今天,我读了一本叫《悲惨世界》的书,主人公叫冉阿让。

冉阿让由于偷东西而沾上了污点,他出狱后非常艰苦,在社会上,由于冉阿让有一个“黄护照“——苦役犯出狱法官写的纸。于是,旅馆不肯接待他,世界也不肯接待他,他一无事处。他又去了警察局,连监狱的门都不肯替他开。后来,米里哀主教向他神出了援手,他才在主教家住了一晚。主教和他说只要他做一个善的使者,世界就会接纳他。冉阿让照做了,他帮助了许多人。先救了流浪女芳汀,接着有帮助了珂赛特,他带着珂赛特远走他乡,独自二人住了起来。由于冉阿让一次偷东西,被关了起来,在送犯人的船上,一个船员落水,冉阿让去救他,船员救上来后,他自己不见了,人们以为他死了,就开船走了,冉阿让逃出了法网,遇到珂赛特在德纳的客栈里做苦工,冉阿让可怜他,帮他买了个布娃娃,带着他远走他乡,隐性埋名地住了起来。后来,珂赛特认识了马吕斯,与他结了婚。冉阿让死了,他被无声无息地埋了起来。

这就是悲惨的冉阿让,他因为做过苦役,所以不被社会接受。他听了米里哀主教的话,做了一个善的使者,被社会接受了,但因有个“黄护照”所以死后几天,便被人忘了。虽然冉阿让做苦役,但他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了许多人,他吃苦耐劳的精神使我敬佩!同时,也说明了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背负上了污点或耻辱的印记,那么这个社会便很难接纳他向善的决心。

篇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 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 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 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反映人们的思想, 给人以亲近, 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 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 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 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 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 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 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 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 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 摆脱束缚, 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 学会生活, 懂得珍惜,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 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 丑与恶。

当我打开第一页的时候, 就被一个雨雪描写的场面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 正纷纷扬扬的飘洒着……”我喜欢景物描写, 给人美的享受, 这可能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 春天到夏天, 夏天到秋天, 秋天到冬天, 冬天又到春天, 过度地非常自然, 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 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 让一览无余。

最让我赏识的是, 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 作者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 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 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感悟, 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 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 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 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 眼中熟悉了平淡, 思想上甘于平庸, 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 才是真正的平凡。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 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它会让你懂得:不管命运如何, 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中穿插两个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 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 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 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 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 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 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感觉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位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 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让人惋惜。是的, 没有浪漫。少安, 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 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 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 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 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 他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 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 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 可以这么说, 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 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 几度起伏。多么现实啊, 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 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篇4:爱与罪——读《悲惨世界》有感

内心的光芒可以照亮世界,驱散阴云。人性的善良可以打破黑暗,融化磐石。细读《悲惨世界》,方知何为人,何为人性。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巨著,雨果以他特有的浪漫、细腻又充满热情的风格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书中的世界一向唯美,而雨果却在这本书里尽展人的丑陋,赤裸裸的表现。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称之为——苦难,《悲惨世界》正是在揭露苦难和罪恶,给我一个最真实的世界。

最可怕的东西正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恶,哪怕是最善良和慷慨的人内心也会有一块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那里永远无法被阳光照耀,而邪恶的种子,正是在这块阴暗的角落悄悄滋生,最后它有毒的枝条将会缠住整个自我。但雨果也创造了一个相当可爱的人物——冉阿让。他是个完人,至少后来是完人,我看到的都是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光明磊落和真诚善良。

冉阿让是一个被假释的罪犯,他犯了偷窃罪,只为了一块面包。关进监狱后一次次的越狱。我理解他,也知道他为什么不等待刑满释放而铤而走险,因为他渴望光明,黑暗牢房里的一线阳光肯定非常耀眼和诱人。但最后他还是在监狱里绝望了,触手可及的自由就在眼前,却被粗重的铁栏杆挡住了。人可以消沉但是不能绝望,在绝望中人会变得消极而厌世。

当时法国的統治者用他们所谓的正义和伪善使无数像冉阿让这样的穷人们丧失了自由甚至生命,他们会为了一块面包而“大义凛然”,却在花天酒地中醉生梦死。这就是当时法国政府的腐败。

然后他遇到了一生中的转折点,他碰见了大主教,那个宛如天使一样的老人。

在他因为是假释犯人而屡屡受挫的时候,他看见了一扇打开的门,那是主教的房子,他收到了主教的招待,这位老人没有一点的矫情和不自然。但是冉阿让偷走了他值钱的银餐具,这个时候的冉阿让,一定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坏人,刻意地告诉自己:我是邪恶的。但我知道主教之前的表现多么感动他,所以他被抓回来的时候一定相当尴尬,但主教替他撒了谎,并把银餐具送给了他,并很动情地说:”我的兄弟,现在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你了……”

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也许就能感化一个人,也许他需要的只是一点关怀。

此后的冉阿让完全蜕变了,他照亮了他内心深处的阴暗角落。洗心革面,成为了马德兰市长,最大的善人。

然后他收养了珂赛特,感化了沙威,为素不相识的老人承担罪过.......

这些无数的面孔出现在冉阿让的生活中,这些小人物们以他们特有的人性继续着这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或 庸俗,或可怜,或悲伤,或.......

有时我捧着书感慨,没有绝对坏的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多面性,但书籍为了把要表达的内容表现得更直观,所以往往将某种性格浓缩成一个人物,这样能让人能更容易地理解故事的含义。

但我很容易地看出了故事中人物的挣扎,这正是雨果的伟大之处,他笔下的人物,都无比真实,就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们。例如书中的警官沙威,他最后也最终放弃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理念,痛苦地抉择着,但还是因为自己信仰的倒塌而跳入了汹涌的河水中,带着自己迷惑的灵魂顺水飘逝。

看书时有个地方令我落泪了,冉阿让被卑鄙的容得雷特夫妇绑架,以大笔的金钱和珂赛特作为要挟,冉阿让为了保护女儿而作出努力后,终于防止了可怕事情的发生,那时他沉默地把烧红的烙铁从胳膊上取下,我仿佛能看见他忧伤而又愤怒,他的形象一下子就像神一样高大。我看见他那么严肃又自尊地站在容得雷特肮脏的小屋里,就像一个圣洁的天使站在地狱里,带着慈悲和怜悯,还有看破世事的释然。烙铁散发出焦臭的味道,然后冉阿让转身离开,高大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把屋子里那些恶毒的人们都震撼了,我很激动,为冉阿让的冷静,也为他的行为。

没错,这部书的一个优点之一就是它的真实。

冉阿让他也有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情感。他那么宠爱珂赛特,从初次见面时的胆怯的小女孩,到亭亭玉立美丽的少女,冉阿让见证了珂赛特的成长,所以当珂赛特和马吕斯彼此爱慕的时候,他才会显得那么激动和不满。

我知道冉阿让在想什么,他在嫉妒,他嫉妒马吕斯夺走了自己的珂赛特,他分明看见,珂赛特的眼睛里对那个年轻人溢满了爱慕和崇敬,而没有他这个父亲,女儿的心中盛不下他了。但他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在私欲吗、和女儿的幸福之间作斗争,最终还是满足了女儿。珂赛特毕竟还是个年轻的女子,不能读懂父亲的情绪,不会体谅父亲。冉阿让一定十分痛苦,额头上每一条皱纹里都有他对珂赛特的爱。

仿佛顺理成章似的,正如被我预见一样,冉阿让终于去世了,带着他被苦难与悲惨深深缠绕的灵魂。他的灵魂一定无比美丽,因为苦难雕刻了他,悲惨装饰了他,在多年的岁月流逝中,他已经越来越趋于完美。

因为苦难,所以美丽。

他在死前一定释然了。

世界是悲惨的,但是却因此而美好。

北京市101中学初一七班

篇5: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将近子夜,脑中已经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来是什么样的感受,只是闭上眼睛便看见孙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义以后,幸福的向着属于自己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脑海中,是那个美丽而善良的惠英围着红色的头巾带着系着鲜红色红领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接着少平的归来,他们是那样的幸福,那样的安宁,那样的坦然,那样的纯净。

虽然相比于大都市中的一切,以及妹夫吴仲平为他安排的前程那样让很多人憧憬的荣耀,但是,他们的幸福,他们的人生,作为普天下最为简单、最为原始、最为朴实的一种状态也是最为安全最为幸福的一种状态,那里的城堡中的主人就是他们自己,平凡的人生就是如此,没有闪亮的星,但是却因为有了素雅的云,一切仍旧具有朴实无华的美。

《平凡的世界》对人物描写的造诣很高,并且贯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发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处于一个社会的变局之中,谁也无法预料下一步情节的发展。老实善良的少安,终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蓝天面对黄土的以农为本的生活,开砖窑、包砖厂,谋求新的致富之道;热情洋溢的少平终于背乡离井,以矿山为归宿。都是人生旅途上,开始迈出了新的一步,他们不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身上不可能没有旧的传统,但他们能够冲破旧有的樊篱,选择应走的道路,求得自身来自价值的确立。

这既是对历史性变化的追踪,也是当代青年选择人生道路的情绪体验。要说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的塑造,无庸质疑绝对是大众认可,不过在细品这部书后我发现路遥先生原来还在书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义元素,这在孙少平在失去了田晓霞后精神迷离而遇见外星人,以致于出现第三类接触这一场景的充分体现了出来。孙少平含混不清,心智丧乱。凭借自己的一点阅读与外星人交谈,当然内容的确是太“内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黄原方言进行沟通,尚且不说路遥先生用笔之高,光这一点便可看出孙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览无余。希望得到满足,还有比这种手法更无奈又更好的吗?

这部书还有一大看点便是它的时代性。农村生产体制的改革,把孙少安拥上了可以施展本领的舞台。然而面对纷至沓来的矛盾,他的内心里又布满着起伏不已的冲撞,这种冲撞打破了他艰苦创业的稳定心态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时代转变中走上了重新选择的新路。

篇6: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被过继给伯父,他曾经务农,并在农村小学做过一年的民办教师,随后又回到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边劳动、边工作、边学习,阅读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习作。在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来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相继在《陕西文艺》编辑部和《延河》编辑部任编辑。

他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来还被作者本人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并搬上银幕。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文学地位。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

双水村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位于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197x年,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中。在农村,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困难。

在路遥的笔下,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敢于奋进,勇于进取的年轻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声音。书里是对于新农村的全景式的描写,突出了从以前的农业模式向新的经济形式的转变,是改革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孙少平,孙少安,金波,田润生,田晓霞等许许多多各具特点的青年人,他们是整个时代的代表,是整个时代的主人公。

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是全书的主人公。尤其是孙少平更是全书着重刻画的一个新时代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年。孙少平上学时,家境是艰苦的。高中时,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馒头,即书上写的“非洲”。但是生活上的艰苦,并没有使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衣着不合体的高个学生,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积极阅读,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后来去黄原县城揽工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阅读,一本一本的书带领着这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走出了现实的小圈子,进入了人生的这个大舞台,可以说是阅读使得孙少平变得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处世态度上,也表现他的行为言语上。

孙少平有着庄稼汉勤劳朴实的一面,又有着知识分子肯学上进的一面。他的身份虽然在变,可是他的思想却一直没有变。对比着来看,现在的人,对于信念的坚持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我们其实都在社会或者是周围的影响下改变着什么。如果我们都能像孙少平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放弃追逐自己的理想,执着于完成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标的话,我相信许多人的人生一定会和现在的状态不一样,会好很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因此而产生浮躁等不好的情绪。也许我们都需要精神上的洗礼,对于信念的执着我们都应该向孙少平学习。

书上写孙少平第一次去黄原县城揽工,无处安身,于是找到了贾冰一家。当然,小说描写的很真实,贾冰的家人可能是见惯了老乡来家中投宿,所以态度上不是很热情,只是孙少平和其他人不一样,他在第二天一早就去找到了工作,然后带着一盒饼干来到贾冰的家,送给他的孩子吃。贾冰夫妇这才感受到这个后生和其他人不一样,很懂人情世故,很有做人的原则。于是孙少平给了认识他的人很好的印象。后来临走前,少平向贾冰借书,贾冰很爽快地答应了,后来贾冰还给少平在县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看来真的是将心比心,世界上的人只要你去真心对待,一定会获得回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少平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建立,自己这一方一定要努力去做好,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双方之间才能建立一种超越了年龄和社会地位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一个初涉社会的青年来说太重要了。

书中后来有写到了少平去到了他的一个远房的舅舅家,他舅叫马顺。可是他舅和舅母对他并不好,他只有主动去担水,才能得到他们的一点好脸色。后来在曹书记家上合口石的时候,少平点出了他舅马顺犯下的一个很大的错误,于是虽然帮助了主家,可是却惹怒了他舅一家。他就再也待不下去了。于是继续他的揽工汉生涯,期间得到了曹书记的帮助,在黄原落了户。书中的孙少平是一个明哓是非的人,在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社会上有许多的事情发生了,却没有人站出来。时常看见电视上有公益广告,可是现实中能够不顾自身安危站出来说话的人实在的不多了。记得近来在网络上,还有电视上,有一位女记者被人们称作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她的名字叫曹爱文,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她在采访突发事件——女孩落水的时候,不是继续新闻报道,而是去参加救人,自己给女孩作人工呼吸,作急救。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给予了详尽报道,一时间,曹爱文的名字被人们所广为了解。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有人可以站出来,需要大家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是一个极富正义感的青年。在和包工头胡永州的斗争过程中,他表现的是一种正义,不畏邪恶的正义。他帮助了小翠,可是小翠已经堕落了,因为她的家里,也因为她的自身原因,她已经深陷而不能自拔。即使孙少平一次两次可以帮助他,可是如果一个人不能自救,那么别人给予他的再大帮助也是徒然。作者路遥对于小翠也许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任何人都要树立一个自尊自强的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失掉人的最宝贵的品格。即使是出淤泥也要不染。心中一定要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自己,要自强,不要破罐破摔。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孙少平不愧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在亲情上,他始终深知家中的疾苦,从不因为自己而给家中添加负担。出去工作了以后,总是想着往家中寄钱。在到了铜城大牙湾煤矿,拿到了第一笔钱,他就给家里寄钱了,他想像着父亲拿到汇款单去邮局取钱的幸福画面,真的是一种荣誉感。友情方面,少平有一个最好的朋友——金波。他们两个人之间都尽量为对方着想,他们深深地了解对方。记得在孙少平去黄原揽工的时候,有一次去金波的住处。金波一看到少平,就去食堂打了半脸盆白面片,他知道少平的饭量。而且回来的时候,换了一身很朴素的衣裳,头发也弄乱了,为的是和少平一样,不让他感到差距。他们之间相互的理解和信任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后来吃完饭,金波知道了少平的处境后,邀请少平邮局扛包,可是少平太了解金波了,于是说,好朋友各闯天下,不要在一起看对方的难过。少平何尝不是替金波着想呢。好朋友的友谊真的是人生最美好的记忆和财富啊。

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堪称是一段美好并且经典的爱情,相信感动了阅读的每一个人。他们相互之间有太多的共同点,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充满了知识分子心心相吸的感觉。他们是思想领域的好伴侣,现实生活中也相互体贴。田晓霞欣赏孙少平的上进和好学,还有思想上的独具想法,不盲从,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执着的精神,不屈的意志。而孙少平喜欢田晓霞的真,既是真实的真,也是真诚的真,在那个年代,一颗温暖的心温暖了另外的一颗心。田晓霞对于少平的帮助很大,借给了少平很多的书,可以说,在思想的世界里,他们都是彼此的支柱。田晓霞从来没有嫌弃过少平的揽工汉身份,相反,她和少平的感情在一步步加深。后来到了煤矿,田晓霞去看望少平一段。将他们之间的爱情写得很细致。在麻雀山上,那个夕阳的傍晚,一切的记忆仿佛都在提醒读者,这是一段最美的回忆。后来田晓霞因公殉职,少平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这段感情的结局是所有人不愿看到的,那就让我们将它深深的留在心底吧。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田晓霞,只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擦身而过,把握现在,珍惜现在。

孙少平是一个责任心很重的青年。他对惠英和明明是一种责任,所以后来他回到了煤矿。至于金秀对于他的爱情,他心里清楚,这只是一种由类似兄妹感情过渡来的爱情,所以他选择拒绝。我觉得这是少平的原则,也是他的责任,他不会去接受这一段感情,正如他不会忘记田晓霞一样,这都是一种责任,做人的责任。

孙少平这个人物的形象之所以如此丰满。离不开作者的着力刻画。在作者笔下,孙少平具备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所有条件,他的原则,他的责任,他对亲人朋友以及社会上的弱者和主家的态度,就充分说明了他是一个足以担当任何事情的新青年。他的身上有着太多闪耀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书中的孙少安也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他从十三岁起挑起了全家的重担,他又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改革了之后,他首先建了一个砖窑厂,用自己勤劳的双水打下了一片事业,他身上的许多优点和少平很相像。通过他和田润叶之间的爱情,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没有跳出门当户对的封建老套套。可是我们不能怪少安,毕竟他只是想让润叶更加幸福,让她不为难,始终是为她着想的。至于润叶和李向前之间发生的种。种,也是少安没有预先想到的,令人欣慰的是,虽然是向前失去了双腿,但是他却收获了爱情,他和润叶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总之,少安是一个勤劳,敢于前进,勇于挑战的青年,和他弟少平一样都是好男儿。

孙兰香也是作者偏爱的人物。兰香自小就很懂事,去捡柴禾,喂猪,还有和他二哥少平一起在清晨采集青草叶上的露水,为奶奶治眼睛。有一次,采好的露水因为兰香的跌倒而全部洒掉,兰香因此还哭了很长的时间。等到兰香去上大学的时候,她和吴仲平之间的爱情也开始了。他们是典型的校园爱情。两个人都一样好学,在很多问题的理解上,论争的很厉害,互相在讨论学问的时候建立并加深了感情,相信他们会有一段不错的美满婚姻。

金波这个人物具有太多的优点。他是少平一生的好朋友。金波的爱情充满了浪漫。但是结局却是漫长无期的思念。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成就了一段传奇。藏族姑娘,美丽的歌声,军营,竹笛,军马厂,夕阳,黄昏,构成那段美好记忆的所有内容。金波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我想一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7: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

——题记

《平凡的世界》中有着一群平凡的人们,他们辛勤的劳作,他们为了生活拼撒汗水,他们面对大地怀揣着希望,他们脚踏实地的铸造着黄土地的梦想。凭借着无数汗水的浇灌,共同期待着未来丰收的时刻。平凡演绎着伟大,伟大又归于平凡,在理想中畅游,在现实中拼搏,他们用血和泪浓墨重彩的写出了一个“韧”字,展现了黄土高原上一份不可磨灭的意志。

可以说,正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此书中,我看到的是世间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挚,简单但是轰烈,我们的生活亦是如此。从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的成长历程来看:人,最难战胜的是自我。然而,如果超越了自我的束缚,克服人性中最懦弱的本性,那么自卑也会变为坚强。

这里,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平凡的人,要时刻对着未知的事物怀有好奇心,不怕繁琐的虚心求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一种力量。在你陷入困苦的时刻,不知所措的时刻,不甘放弃的时刻,往往是一种精神唤醒了你,给了你一份坚持的勇气和力量。向不屈的保尔柯察金致敬,向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致敬,更向坚韧的黄土高原致敬。正是受到了这些文化的影响,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才能在一次次的艰难中带着家人走出困境,才能在一次次的动荡中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他们怀揣着自己儿时的梦想,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多么辛劳的耕作,总是能挤出时间,畅游在书的海洋之中,接受着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坚韧而又勇敢的在黄土高原上洒下生活的印记。“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这就是书中贯注了的昂扬的奋斗精神。咀嚼着这些至理名言,会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使我们懂得我们大家虽然平凡但平凡人也会有平凡人的人生幸福所在。 在文中,作者刻画了孙少平和孙少安两个形象。但是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更加符合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

历,展现给大家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高中教育,同时经过自学他可以达到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其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体会生活之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生活没有如果,他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也许,正如有的人所说,现在是一个充满浮躁的社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不正是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吗?作为一个步入工作和走向社会的人,这部作品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回味的地方。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是信念的力量,善良隐忍的中国人,总是有一种信念的力量在支撑。我想,作为我们来讲,只有脚踏实地工作、以饱满的热情生活、以感恩的心态回馈社会,才是书写我们这个平凡或不平凡人生应有的态度。也许,我们对于平凡与不平凡的理解多种多样,但是我也坚信,我们面对苦难,却总是能团结一致,同舟共济。这也相信,没有一种力量能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也总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不断前进! 没有永恒的痛苦,更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是那么平展,有时又是那么曲折。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出生于贫穷的家庭,13岁时便为了弟弟妹妹们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吃饱饭去读书,少年时的他便放弃了自己优异的学业,毅然的决定和父亲一起进山劳作,将家庭的负担义不容辞的抗在了自己的肩头。他是平凡的劳动人民,也是伟大的劳动人民,他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奋斗青年。当然,苦中有甜,生活往往会眷顾这样的人,最后少安富裕了,按说幸福的日子就要来临了,然而一起同甘共苦的妻子却病倒在家中,他的愤怒,他的无奈,压在心中却无人诉说。无论你

篇8:读悲惨世界心得体会

最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单中惠和顾建民教授主编的“世界一流大学史丛书”, 具体包括《牛津大学史》 (周常明著) 、《剑桥大学史》 (刘亮著) 、《哈佛大学史》 (徐来群著) 、《耶鲁大学史》 (周雁著) 四本书。这套丛书在十分详实的资料基础上, 以历史研究和问题研究结合的视角,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对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四所大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无疑是对世界一流大学经验的一次有益借鉴, 拓宽了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视野。

一、具体展示了典范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

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四所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它们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也是不断地走向卓越和铸就辉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它们逐渐成为具有典型性的和产生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牛津大学是英语国家中最古老的大学, 拥有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12世纪至今, 牛津大学以其悠久的历史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并重的文理学科、精英人才的培养、卓越的科研成果而处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牛津大学既是“政治精英的摇篮”, 又是“知识精英的摇篮”。作为一所国际性大学, 其辉煌的学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其独特的教育模式为世界各国的大学所仿效, 其卓越的成就和显赫的历史地位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所有高等学府的楷模。

剑桥大学有着800年的辉煌历史。许多世纪以来, 剑桥大学一直在英国占有特殊的地位, 无论在政治和经济上, 还是在科学和文化上, 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典范, 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 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确立了其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哈佛大学自建立至今经过了370多年的发展, 以“与真理为友”的精神, 从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宗教氛围浓厚的小学院, 发展成为以研究为主的、世界最著名的一流大学,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治理结构、不断变革的课程、知名的教授和优秀的学生、来自校友的鼎力支持、丰裕的财政基础, 使得哈佛大学不断的从成功走向成功, 创造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个奇迹。哈佛大学的大学理念、治理制度、招生制度、课程改革制度、捐赠及基金运作制度、专业学院的发展等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有着广泛的影响。

耶鲁大学走过了300多年的风雨历程, 从一所地方小学院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学, 成为走在世界高等教育前列的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在保守经典的同时, 耶鲁大学又以开放的姿态改变自我, 接纳新鲜事务, 并在纳新的过程中创新, 不仅寻求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时代, 更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追寻“光明与真知”的执着精神, 使耶鲁大学能够不断调整自我, 适应社会和时代变化, 应对不同时期的挑战, 最终引领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学术发展方向。

二、深刻揭示了典范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特色

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这四所大学的发展历程中, 可以清楚地看到, 它们之所以每个时期都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精英, 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成为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和知名高等学府的典范, 有其自身特色。

牛津大学8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时间的延续, 更重要的是学术的积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牛津大学的学术自治内涵得以发展和丰富, 学术自治体制一直保留至今。在其发展历程中, 牛津大学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体现在它的学院制和导师制上。学院制和导师制成为牛津大学的永恒特征, 也是牛津大学最为独特的显性特征, 这对牛津大学培养精英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剑桥大学在其悠久的发展历程中, 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学校环境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其办学理念, 从根本上讲就是它长久以来奉行的自由教育思想, 并在办学中集中体现了精英培养方略。此外, 由来已久的导师制也是其办学的特色, 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 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作为一所学院制大学, 剑桥大学实行独立学院制, 在学校体制上实行多级管理。因此, 整个剑桥大学的环境和氛围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而优良的基础, 逐渐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象征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典范。在治理上形成独特的双会制法人治理模式, 在课程上不断进行自由选修课程、集中分配课程、通识课程、核心课程的改革以及课程国际化, 在科研上形成科学研究理念、建立科学研究制度、开展跨学科研究, 在筹集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捐赠、学费、政府拨款、研究资助等方式。因此, 其影响深远的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本科生课程改革的风向标, 其独立的文理研究生院进行了最擅长的基础科学研究。

耶鲁大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单院制外行董事会的治理模式, 董事会控制最高决策权, 校长拥有最高行政权, 学术权力由教授会掌控, 各权力机构都有相应的监督委员会,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治校。同时, 耶鲁大学一直以培养具有领导才能的年轻人为教育目标, 课程设置注重基础宽、专业深, 强调人文教育对人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始终把本科教育质量作为大学发展的重心。

三、鲜明阐释了典范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启示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这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虽然不尽相同, 但也有着不少共性。它们的发展历程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一个历史的积淀。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之后才逐步形成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拥有几百年的历史, 其办学理念和特色、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育人环境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它们之所以能培养出众多精英人才, 取得辉煌的学术成就以及奠定现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地位, 是与它悠久的历史传统分不开的。

其次,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秉承传统并形成特色发展。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而言, 其办学有各自的特色。教育资源和育人环境不但为它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沃土, 也为它们的高水平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特色的教育文化氛围, 使它们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并成为推动自己发展长盛不衰的物质和精神动力。

第三,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确立学术自治地位。世界一流大学都有学术自治的传统, 其学术自治地位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法律的保障。为了保证学术自治, 它们内部还建立了一种不断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体制。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稳固的学术自治地位和充分的学术自由环境无疑是它们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之一。正是这种学术自由精神, 使大学成为人类知识的源泉。

第四, 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动力。实际上,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无论在学科建设上, 还是在人才培养上, 它们都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始终强调创新思想和理念, 要求学生独自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 以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那夜作文800字_初三作文下一篇:一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