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2024-04-25

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精选7篇)

篇1: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宜家乐超市”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实地调查校园“宜家乐超市”,运用五力竞争模型分析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经营环境

一.宜家乐超市简介

宜家乐超市,是广佛地区一家中型连锁超市,是以顾客自选方式经营食品、家庭日用品为主的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宜家乐的商品均事先以机械化的包装方式,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规格包装好,并分别摆放在货架上,明码标价,顾客实行自我服务,可以随意挑选。宜家乐采取使用电子计算机管理销售情况,及时保存、整理和包装商品,自动标价、计价等,提高工作效率。宜家乐内的商品品种齐全,挑选方便。人们可以在一个商场内购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绝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许多麻烦。自动标价、计价、结算效率高,也节省了顾客的时间。而且由于商场的经营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价格相对也较低廉,受到顾客的欢迎。

三.分析宜家乐超市的外部环境(运用五力模型简要分析)

对宜家乐超市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外部环境

所谓波特五力模型,是指将五种竞争的主要来源(即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来自同一行业企业间的竞争,还有企业分别与供货商、消费者的竞争关系。)汇集于同一模型,用以分析宜家乐超市类似的零售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潜在竞争者

零售业是与广大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接触的行业,其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许多中国的比较有实力的企业都想从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譬如,各类大型鞋业公司开设自己的专卖店,直接与超市形成竞争;不仅是从事本行业产品的销售,而且很多企业还会扩大产品领域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卖场。这些企业就是现存的零售企业的潜在竞争者。替代品

我认为,零售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而不是物质产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面对面提供销售服务的的方式面对着网上销售(电子商务)、邮政销售等新兴的远程销售服务方式的挑战,尽管现在这种我称之为“虚拟”销售,还远不如传统的零售企业成熟但却发展迅猛。

竞争者

显而易见,零售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国内本土零售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国外的零售业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世界零售巨人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抢夺市场。

供货商

零售商与供货商是互相制约的。零售商保持良好的信用与及时准确的付款,是零供双方业务的基石。由于零售商的实力,取决于供货商对其的依赖性,包括零售商的客流量、销售量、对流通渠道的控制力等等。而供货商的实力,则由其品牌、产品特色、市场占有量和技术不可替代性等因素决定。由于过度的同质化竞争,中小供货商产品没有特色,市场占有量不够,只能高度依赖大零售商的流通渠道优势。由于零售商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一旦因资金等问题倒闭破产,或与供货商发生其他矛盾冲突,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制约零供关系的“良方”。为此,今年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及工商总局五部委联合颁布的《零售商供货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中,就已对零售商滥用渠道资源收取各种通道费用和利用账期占压供货商货款做出约束。

同时,零售商与供货商也是互惠互利的。把握销售终端,让更多的商品卖出去获得最大利润是供货商和销售商共同关心的话题。零供商加强合作,可以提高日常运营效率,提升双方的利润。合作紧密的零供企业,供货商可以根据零售商的订单进行精确定货,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可以避免多购或少购。这样从源头上对成本进行控制,可以使零售商和供货商双方的运营效率都得到提升。良好的零供关系是零售商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

顾客(消费者)

拥有国际化的规模并不是零售业赖以取胜的决定性条件,而以顾客需求为轴心的现代超市技术才是零售业成功的关键。以顾客为中心是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也是零售业的未来。

现阶段,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集中在商品价格方面,以价格吸引顾客,即零售业存在定位趋同的现象,大多数零售商都定位于“廉价”。定位趋同使得零售商们陷入恶性竞争,限制了零售商发挥自己的特色,不利于零售商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零售商的发展,不利于零售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应对跨国零售巨头的挑战。零售企业应该走出定位趋同的误区,对多元化的消费者需求进行细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零售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和自身的优势确立差异点,进行准确的专业化定位,这才是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和出路。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差异化定位和集中营销战略将取代无差异战略。西方国家的零售网点十分发达,但宜家乐超市等中小零售商通过进行差别化的定位和个性化的经营,在激烈的竞争中同样较好地生存并发展了起来。

四.综合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从长远来看,宜家乐超市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建立自己的优势。要做到这一点,首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并做好准确的定位。因此零售商应依据自身的实力、优缺点仔细选择确定自己的目标顾客,进而选择恰当的经营业态为目标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处理好零供关系,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宜家乐超市”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大学生活 2009-05-13 22:29:38 阅读148 评论6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宜家乐超市简介

宜家乐超市成立于2002年,作为狮山大学城中第一间超市,而且位于阳光广场的主要区域,自然吸引了不少的顾客到此进行消费。宜家乐主要经营的对象是大学城中的师生,所以有好多商品都是专门为他们而服务,在大学城中,宜家乐超市拥有较好的口碑,并且致力于满足狮山大学城中所有师生与员工的生活所需。

五力模型: 1.新加入者的威胁

我认为新加入者对宜家乐超市做成的威胁都挺大的。据现在所知道的都有南海广场与大润发,他们的口碑都比宜家乐超市好得多。他们所销售的价格都比宜家乐超市还低。随着依云小镇的建设,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店铺将在阳光广场成立,其中会有销售类似宜家乐超市的商品。

2.替代品的接近程度

在阳光广场中,有好多的店铺都是在销售一些日常用品。就以网线而言,我们每天上网都需要使用它,不但可以在宜家乐超市中可以购买,而且在阳光广场中有几间店铺都有在销售网线。所以在阳光广场中,我们随处都可以找到与宜家乐超市中所销售的物品的替代品。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在商场中购买物品,根本就不存在议价的可能性。现在全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当然想自己购买的物品可以能够议价来降低自己日常支出。更何况,在阳光广场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宜家乐超市中销售商品的替代品,而且这些店铺的商品是可以进行议价的。所以我相信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到这些店铺来购买商品。

4.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现在好多的供应商都向企业提供的产品时进行讨价还价。然而,决定宜家乐超市是否与一个供应商能否长期合作就要看其提供的价格。因为宜家乐超市始终都是依靠差价来进行盈利的。

5.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就以阳光广场中的店铺而言,好多店铺都与宜家乐超市都构成企业间的竞争。就以在阳光广场中的一间专门经营水果店为例,这件店铺的水果比宜家乐超市中的水果种类还多而且更加地新鲜。我都知道有

好多人都是在那里买水果的。

优势:

1.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显著

宜家乐超市位于佛山市狮山镇南海软件科技园的核心区域,而且与依云小镇相距不足一百米的距离,临近佛山一环与广三高速。华师与东软到宜家乐超市步行无需15分钟,尽管轻工与石油到超市较远,但是经常有公车经过这两间学校到宜家乐超市。

虽然现在依云小镇还有没有人居住,但是我相信,将来来到依云小镇居住的人,若想购物,就会马

上想起宜家乐超市。

由于软件科技园可以说是度假的圣地,自然与外界的接触不大。人们如果想购买就必须坐车到大沥,桂城等地方来购买,这无疑让消费者觉得购物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2.社会购买力强

宜家乐既然处于大学城的核心位置,自然会吸引到不少的人来到它这里购物。

来到这里生活的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他们的购买力自然就是比以前强了不少,每个人都有零用钱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尽管现在到处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超市都是销售一些日常用品,所以对

此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而且在大学城中,只有宜家乐超市销售的日常用品的种类是最多,这让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款式供消费者选择。我发现,虽然是同一样商品,在宜家乐超市和在阳光广场内的任意一间店铺,他们所销售的价格都比宜家乐超市还贵。

现在经常都可以通过电视,见到关于依云小镇的广告。它将会是一栋别墅,这也意味着,将会有不少富裕的人来到这里居住。他们的购买力对于宜家乐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只需要步行就可以来到超市购买物品,虽然有时候只是无聊来到宜家乐走走,可是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购买它的商品。

3.产品针对力强

既然大学城中所居住的都是大学生,他们都需要好多关于宿舍的物品。然而,你走进宜家乐你就会发现好多东西都似乎都是为大学生准备的。例如专为宿舍使用的蚊帐,被子,网线等。这不仅未宜家乐为销售量做了一个保证之外,而且也提高了宜家乐的知名度。

劣势: 1.产品质量不高

在宜家乐超市中,若购买的产品含有科技含量(在它那里所言的科技含量商品是指电饭煲等用电用品),你会很快就会发现,在它那里的商品真是价格又贵,质量又不怎么见得。

2.产品的类型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宜家乐超市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我们平时吃的饼干或者还是喝的饮料,在那里我们根本就找不到我们想要的牌子。可想而知,这样只会流失部分的消费者。

3.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差

若然想购买一种商品,但是你却对此了解不深,当然就想有销售人员为自己讲解它的用途。然而,在宜家乐超市中购买商品时,你比较地困难找到销售人员,即使你可以找到他们,并且向他们查询此商品的功能时,他们有的人不但根本就不知道它应该怎样使用,而且态度也不友善。有的时候,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反正你喜欢买就买,不买就拉倒。没有将消费者当是上帝般对待。

4.购买时担心财物安全

若然你有曾经进去过宜家乐超市购物都知道,无论你手上拿着是什么东西,都要将它们放到外面的储物柜中。每位女生总是喜欢手上拿着包包来诳街,可是,你若然想进去购物,你必须将它放下。据我想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将包包放到储物柜中。我们都知道,他这样做都是为了防止别人偷窃,但是与其这么麻烦,倒不如在门口处安装一些防盗的设置还好。而且将自己的包包放在储物柜中,还担心自己的财物可能被别人偷窃。与其担心这些,不如到另外一些店铺购买物品更好。

5.同行竞争激烈

走进阳关广场,你会发现广场中的店铺所销售的商品很多都与宜家乐超市类似。而且还发现这些店铺所销售的商品更加符合我们的要求,他们的态度明显比宜家乐超市的还好,更无须要放下自己的包包

才可以购物。

最近在大学城中发现,多了两台公共汽车。一台专门到南海广场,另外一台则是到大润发购物的免费接送车。对于我而言,我更多地会选择到这两间商场中购物。在这两间商场中,无论是从服务上还是

商品质量上,都比宜家乐超市优胜。

6.工作人员效率低

到宜家乐超市进行结账的时候,你就真正地体现了什么是慢速度。这些工作人员根本就不会理会究

竟有多少人在等待,他们总是慢慢地结账。

机遇: 1.依云小镇的建立

依云小镇的销售成功,将会对宜家乐超市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他们的客源比以前更加地广泛,不再是大学生中的师生。加快了宜家乐超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进程。

2.提升宜家乐超市在阳光广场的地位 以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宜家乐超市在阳光广场较为消费者熟悉的超市。随着大学城的日益发展,宜家乐超市能否继续保持其在阳光广场的抵流中柱的地位,就要看宜家乐超市的发展规划。

挑战:

1.南海广场与大润发的进驻加剧了宜家乐的竞争

依云小镇的建设,引来不少商家都想分享这个蛋糕。从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知道大润发和南海广场已经发起主动挑战了,它们的接送公共汽车为消费者到此购物提供了方便。

2.人流量的减少

现在发现,似乎越来越少的消费者进入宜家乐超市进行购物。还记得以前在宜家乐是,结账都要排一段时间。但是你现在发现,结账所需的时间比以往明显缩短了不少,并不是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而是

人流量少了不少。3.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常言道,效率就是金钱。能否做到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到宜家乐超市进行消费,就必须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工作人员对消费者的态度,以及了解有关产品的了解。

本研究报告是通过以自己对宜家乐超市的了解的基础上,还根据调查了一部分人对于宜家乐超市的认识和提供的资料,以及结合宜家乐超市现时的行情来进行分析。

篇2: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利用五力模型的分析

前提条件:朋友要开一家小餐馆,向我借2万元。目前形势是现今小餐馆数量非常多,假设朋友曾在许多大饭店、酒店担任过厨师一职,经验丰富且做菜水平一流。用五力模型分析我要不要借给他2万元。

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可分析小餐饮行业所面临的竞争优势,下图为其行业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1. 行业内现有各餐馆之间的竞争

吃,是人们最基本的的生存条件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需要吃来补充体力,增加营养。并且如今人们对饮食服务的需求增长速度的加速,大大增加了餐饮行业的规模。行业内小餐馆、饭店等的数量逐渐增加。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竞争厂商数目越来越多,竞争力越大,而且在庞大数量的`竞争压力下,厂商的领导者就会采用提高服务态度、食品的可口度,改善服务措施等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成本,也会给厂商带来压力。

2. 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餐饮行业虽然规模较大,数量甚多,但消费者更注重的是一家餐馆的食物可口度与服务态度、服务设施。而且就我国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讲,高收入者相对较少,对普通收入的人民来说,大酒店饭店等是消费不起的,因此这时小餐馆便得到了很大的优势。如果一位顾客喜欢你的味道,便会产生忠诚度,而市场光临。在技术和经验方面,我的朋友曾在多家饭店、酒店中担任过厨师一职所以他具有丰富的经验与高超的技术。

3. 来自替代品的压力

随着小餐馆的增加,路边小吃或“移动”小吃等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其价格比餐馆要低,并且方便,因此及其受消费者的喜爱。但与此同时,这些替代品的质量等属性方面却远远不及餐馆,在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下,小餐馆也占了相对的优势。

4. 供应商的压力

从供应商,如卖菜的小贩、提供基础设施的厂商等来说,他们之间的差额不会太大,所以集中策划能够度较高。而且今年来,我国食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也相应增加了餐饮行业的成本,但正所谓买的贵,卖的也贵,大家一起贵,也不会长生太大压力。所以这方面不成大问题。

5. 购买者的压力

出于购买者,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好奇,都会来尝试新开业的小餐馆的口味,平我的朋友的高超技术,只要做的好吃,定会让顾客再次光临。并且消费者的转变费用很少,几乎接近没有,所以经营一家小餐馆受到来自购买者的压力很小。

篇3: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关键词:波特五力模型,宜家家居,家居零售业,竞争

家居装饰历来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是生活的艺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物质的极大丰富带给人们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更多的选择, 怎么样的搭配更协调, 更高雅, 更能彰显居者的品味。据国家权威机构统计表明:全国33个省会城市, 393个地级城市, 近3000个县级城市, 家居装饰的年消费能力高达2000元~3000亿元。中国家居零售业经济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400%以上。从2000年至今, 全国家居零售消费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2年超过1.3万亿元。

一、宜家家居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

1. 宜家家居简介。

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本着想赚点零花钱的想法, 从邮购铅笔开始, 开始了自己的起步发展。宜家公司多年来一直秉承着———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发展理念。宜家品牌始终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联系在一起, 并致力于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多种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为经营宗旨。

目前, 在全球范围拥有311个商场, 其中有14家在中国大陆, 瑞典宜家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商家, 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方向是让广大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 同时, 公司也努力创造以客户和社会利益为中心的经营方式, 积极关注中国的环保等社会问题。

2. 宜家家居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 以此分析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 即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 以及最后一点, 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 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如下图所示:

(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宜家家居拥有独特的“逆向定价”战略。宜家的设计师不仅仅考虑产品的样式新颖, 同时也将设计作为直接影响产品的选料、加工工艺和物流配送等成本的关键环节。宜家一直在改进生产加工的工艺和技术, 有效的降低成本。比如, 宜家的设计师采用复合塑料替代木材, 后来,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 宜家将一种新技术引入了家具行业———通过将气体注入复合塑料, 节省材料并降低重量, 并且能够更快地生产产品。宜家从与供应商合作中找到解决方法。从零售反馈看, 宜家也正准备帮助供货商进行信息系统改造, 使其能根据宜家商场每天的卖货动态, 规划其发货计划和生产计划, 从而缩短了整个供应链的周期, 降低了成本。

在相关的原材料在有关的规格和品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宜家自身不断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以此来提高自身产品的性能。宜家还发明了“模块”式家具设计方法, 也就是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的需要, 对家居进行有效的拆分和组装, 产品分成不同模块设计。不同的模块可根据成本在不同地区加工生产, 此外, 有些模块在不同家具间也可通用, 这样不仅设计的成本得以降低, 而且产品的总成本也能得到降低。

(2) 购买者的讨价能力。宜家家居会给消费者多样化的选择, 充分了解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力求提供给消费者最低廉的价格及最高品质的家具。在宜家商场几乎看不到导购员, 这是因为宜家把消费者也看作合作伙伴, 消费者翻看产品目录, 挑选家具并可以亲自体验, 然后自己在自选仓库提货。这样, 消费者节省了部分费用 (提货、组装、运输) , 享受了低价格;宜家则节省了成本, 保持了产品的低价格优势。

(3) 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与宜家具有竞争关系的家具连锁企业有:丹麦“欧洲风情”、英国百安居等, 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是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虽然这些家居企业也都实力雄厚, 定位明确, 但宜家却始终能独据领先地位, 并在业界赢得不错的业绩。宜家的成功在于始终追求设计的精美、创意, 始终保持质量的独特、以物美价廉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是国内南北两大家居连锁巨头, 这两家企业都缺乏创意、没有自主研发能力;靠收取商场租金获得收益、与入驻商户关系紧张;宜家的经营模式支撑了宜家帝国不断扩张成长, 宜家走向全球化, 但没忘记本地化, 其战略战术在日益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适时调试, 如根据中国市场的消费特点, 中国宜家将退货期限延长至60天, 而且在节假日开展促销活动。含蓄内敛并远见卓识的宜家家居, 基于对现有经营模式的高效运用并动态变革, 其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

(4)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目前家具行业的利润普遍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家具行业的发展空间, 会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到该行业。阿里巴巴集团的总裁马云也曾经表示想创立一个类似宜家的公司, 并且依托其网络渠道, 实现网上销售和实体平台的统一销售模式。宜家家居在面对新进入者的威胁上, 采取了自我提升竞争力的方法来应对。例如, 对成本、品质的严格控制、采取更多元化的设计等。

(5) 替代品的威胁:家具行业的互补产品包括住房、家用电器和其他日用生活消费品。住房购买的高成本会促使人们以较高的代价进行装修和购置家具, 以求达到全面改善居住环境、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目的。同时, 家电和其他日用品的价格一路走低, 使得人们可以在家具消费上有更多的支出。所以, 从总体来看, 家具的互补品对于家具行业威胁不是很强。

二、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下宜家家居存在的问题

1.“低价潮”对宜家家居的影响。

对宜家来说, “低价潮“发展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各种资源短缺、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上升的威胁, 尤其是木材短缺对宜家发展的影响尤为严重。随着环保理念的贯彻和绿色观念的盛行, 消费者对家具产品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越来越高。由此看来, 宜家想要在中国有一席之地, 突出自身的品牌, 不得不靠走低价格这条策略来和国内国外的企业竞争, 获取市场份额。

2. 宜家家居售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宜家的售后服务方式对于中国大陆消费者有难以接受的一面, 比如自运模式、自行安装等模式。但是在中国大陆, 私家车的普及量远远落后于欧美的发达国家。因此, 消费者不得不拖着大小家具挤上各种公用交通, 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又无法得到赔偿由此带来的后果更是消费者的不满意。再者说, 在安装的过程当中由于消费者的不专业造成的商品损坏是难以判断责任赔偿的。因此宜家的售后服务成为了宜家市场中国化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3. 文化观念差异对宜家家居的阻碍。

文化差异带来了消费态度和消费行为的不同, 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文化价值取向在国际市场营销中有着重要地位。所以, 对文化差异加以科学地分析和研究, 让企业适应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是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获取成功的前提与保证。

三、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下的宜家家居发展的对策

1. 实施差异化的发展。

在产品日益趋同的情况下, 仅靠单一的产品的功能特性满足顾客需求, 已经不能有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客户的忠诚度, 最佳的途径是将产品的功能性和情感性特征相结合, 在保证质量和功能的基础上, 以产品为媒介, 将企业的文化传递给顾客, 从情感上满足客户的需求。针对部分中低收入消费群体, 宜家在店内推出了物美价廉的餐饮服务, 这使得很多原本不想购买宜家家具的人群, 因为有低价和味美的餐饮而成为宜家的客户;按照这样的模式, 宜家考虑到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力求用富有艺术品位的家具, 给客户营造舒适、温馨的家居氛围, 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宜家的产品展示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各种家具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客户可以把组合好的单元照搬到自己家中, 免去了费力设计的精力, 而这使得一些原本不喜欢花心思在家具上的人同样成为宜家的忠诚客户。

2. 搭建沟通平台,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作为家居行业, 家居的售后组装和运输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宜家家居意自主自助服务为特点, 并不具备附送送货和组装功能。因此, 本人认为宜家家居可以借鉴成功超市的售后服务体系。比如, 开设固定路线的顾客免费或者低价接送公用交通路线;每样产品附送详细的使用说明。这样一来宜家中国化的售后服务满意度会增高不少。搭建沟通平台, 完善宜家的售后服务体系, 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3. 宜家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发展战略。

宜家应该结合中西方文化制定在中国符合中国市场发展的发展战略。在保留有自己西方文化理念的同时, 可以实时地在中国市场结合中国的节日, 举办中国文化产品设计展览的活动。也可以通过在广告中强调中国传统注重家庭的这一传统观念, 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和了解宜家, 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在选择的时候第一选择就是宜家家居。

4. 不断创新, 提高企业竞争力。

宜家需要结合中国市场的具体化, 分析多方面的资源整合, 建立多方面发展的创新体制。通过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 认清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 确定消费群众的目标。要在理念、技术、组织及制度上不断创新。在竞争中求生存, 在创新中求发展。不断增强企业核心技术优势, 优化、调整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充分发掘企业内部潜力, 增强竞争实力, 促进宜家的长远发展。宜家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会走得更高、更远、更稳。

四、结论

波特五力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宜家家居, 通过分析宜家家居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讨价能力, 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以及替代品的威胁。我们发现宜家家居虽然处在市场的有利的一方, 但也有缺陷。

篇4: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关键词:竞争优势 五力模型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职业教育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了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之事。如果将教育比作一个市场,那么在教育这个产业链中,同类的高职院校就是行业竞争者,用人单位属于院校的下游客户,而学生及学生家长则属于上游供应商。对考生和家长来说,学生不仅可以进入高职院校,还有其他的可选路径,这属于替代品。而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同时还有部分中职将升入高职这都成为未来的潜在进入者,在这五种力量的竞争之下,高职教育市场的竞争状况非常严峻。

一、 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同行业的竞争

高职院校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部分院校作的非常出色,如深圳职院在全国的高职同类院校中属于翘楚,依托于深圳这个大的环境,同地区产业及行业的紧密结合使得它的硬件条件、合作企业及实践基地等资源非常丰富。而最关键的问题是在深圳这个人口达1054.74万的大城市生源不成问题。

但是生源的问题在江苏省就变得尤为突出。江苏省连年来生源下降,江苏省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2009年约为54.6万人,2010年为52.7万人,2011年为49.97万人,而2014年仅为42.6万人。四年的时间下降了10万人,而这个趋势还将继续,预计到2018年江苏高考生源将降至谷底,比目前还要少5万—10万。今年省内高职院校争夺生源的战争尤为惨烈。2014年江蘇省高考最终录取近37.2万人,录取率达87.3%,本科录取217633人,专科录取154358人。在专科的最终15万人中,包括外省的招生计划、本省57所高柱院校注册入学录取23014人、34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录取 24498人;2014年本省高职院校的录取计划为103485人,在8月12日公布的首批招生计划未满的院校名单中可以发现,本省的高职院有80%以上未能第一批满足计划,甚至包括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骨干院校,而部分院校缺口非常之大,有的达到几百甚至上千。今年江苏苏北地区的民办专科院校的生源尤为惨淡,有个别学校新生不足1000人。这些都为今后的院校招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学生为何会选择一个学校?哪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当前信息网络遍及的情况之下学生的选择愈加理性。地域、学校名声、专业、升学途径等等都是学生的衡量因素。地域上,从今年的专科录取情况看,南京、苏南地区的高校分数普遍偏高,而省外除了京津沪的大部分院校和山东、安徽的少数院校,其他省外高校没有招满。地域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办学质量、专业、升学途径等却是能够改变的。从院校从属的行业来看,今年铁路、航空、交通、电力类专业院校的生源普遍不错,这与这部分专业当前需求量大,家长对就业前景看好有关系。而语言类、农业类专业在第一批未招满专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升学途径上,参加“3+2”分段培养的高职院校吸引了很多考生,这部分院校分数线较高,生源较好。而好的口碑更有良好的扩散效应,比如国家骨干示范院招生情况都普遍优于其他院校。

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只有做的比别人优秀才能脱颖而出,而办学更是如此,必须通过切实的途径提升办学质量,吸引考生报考。而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又有着怎样的要求呢?

二、 学生和家长的诉求——上游供应商分析

学生和家长很少在院校的调研范围里,但实际上,他们的偏好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他们是院校生源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一部分教育产品的付费者,因此是一个特殊的供应商。目前江苏省内,学校和学生的关系是一个学生挑学校的卖方市场,生源下降,竞争对手增加,家庭普遍小康,学生根本不愁没有学上,只是要看上什么样的学。因此在这个角度上说,院校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偏好,才能在招生市场上吸引他们的眼光。

目前我省的院校选择的主要决策者是家长,在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上家长具有主要的话语权。如果亲临招生咨询会,就会发现围绕在咨询处咨询的主要是家长。而他们咨询的也主要是交通、建筑、电力等以后好就业的专业,像植物保护、水资源、语言类等专业却鲜有人问津。什么样的专业才能吸引学生?家长咨询的时候主要关注升学途径、就业稳定性等问题。因此公办院校、“3+2”都比较吸引家长的眼球。

家长具有主要决策权,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不具有选择权,学长的口口相传,院校的咨询宣传也会影响学生的选择。除了在专业门类上下文章,口碑和品牌也很重要。比如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虽然地处苏北年年招生人数爆满。有些专业在未来是一个相当有前景的行业,比如物业管理,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就业期望较高缺乏理性,口口相传和既有观念对他们的影响相当大,所以在院校的选择上家长相对于学生反而是较难改变的群体。因此了解学生所求,通过提升教育质量创建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增加学校的吸引力是打开学生这个突破口的关键。口碑更有赖于学生,关注学生所想,提供学生成长的空间,培养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在校学生向周围的人群宣传学校。

三、 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下游客户分析

企业是高职院校的人才输送方,企业的需求决定着院校的培养对象。因此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和本地经济产业发展相一致。比如深圳职院的物流专业是全国的翘楚,这主要得益于深圳拥有众多的码头、港口、货代公司等。而苏州职院营销专业的学生就业良好,则主要源于苏州地区众多的企业和流动人口的需求。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产业发展摸准企业需求不断调整院校的专业及教学模式。目前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而当前的人口结构已经显示出适龄劳动力人口的下降趋势。这种供给的减少和需求的增加都催生了一个现象:高职学生非常好就业。企业非常积极的想要和学校合作,选择一个合适的企业,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校企关系中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导致学校讨价还价的能力提升,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企业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但是如果吸引不了学校的上游——学生和家长,招不来学生,再多的企业合作也是空谈,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学校的口碑传递,所以做好了上游是第一步,但是对下游企业的维护和把关也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四、替代品的竞争——入学以外的其他选择

是所有的学生都参加高考了么?没有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都去干吗了?重庆市2009的相关调查发现,该市上万名没有参加高考的应届生中,多为农村考生。少数成绩不理想的觉得升学无望,直接出去打工,也有的自动退学或参军去了。而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也是重要原因。中加班、中英班、中澳班各种与留学对接的项目分流了相当一部分生源。

今年江苏省也面对一些这样的问题,虽然技工严重缺乏,但是用人单位尊重技能型人才的氛围并未形成,技能型人才普遍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这种对职教的偏见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方面会有更多的学生死拼高分报考非职教院校;另一方面因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会有大量学生宁可弃考或弃学也不上职业院校。

五、潜在进入者——多元化的竞争者

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积极支持和引导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不少主体组织已经摩拳擦掌,打算进入这个市场。有的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教育部表明: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这些院校办学历史悠久还有本科专业能够吸引家长的偏好。还有一些依托于企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和资金优势,同时近年来还有部分中职院近年来也升级为高职院校。这些进入者一旦进入市场将进一步威胁现有高职院校的生存

和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当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竞争下如果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很有可能面临淘汰的下场。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指出可以从竞争实力、自我假设、现行战略、未来目标四个方面来决定自身的下一步策略。

首先从自身竞争实力上看,院校要确定自身的强项和弱项,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一定的投入就要有一定的产出,如果专业缺乏吸引力就应当考虑如何去建设具有实际吸引力的专业,这需要同地域相结合,了解本地的产业规划、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用人的需求会转移,学生和家长的诉求也会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关于自身的自我假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虑自身的定位和实力是至关重要的,更要看看周围的同行是如何做的。这就是现行战略的意义,一个院校必须随时了解自身所具有专业的发展变化,更应该关心本省内哪些发展的较好或者后来居上的院校。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学校的未来目标。院校的建设离不开教师,“大学先有大师”,学校的建设首先应该是师资的建设,只有老师对未来的目标明确,才能促进整个院校的提升。而这需要在学校内部的管理层和各种相关制度中体现这种目标和相应的激励制度。

今年严峻的招生情况给所有院校上了一课,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对于院校势在必行。院校要将职业教育同社会同市场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同时也为每一个年轻人提供出彩的机会,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

篇5:证券公司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证券公司作为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设立的经营证券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是为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提供有效服务的重要的中介机构, 是连接上市公司与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的桥梁和纽带。我国的证券公司伴随着证券市场的成长已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整体市场起起伏伏, 而随着目前牛市的逐步复苏的推动, 证券公司处于黄金发展期, 因此本文选取证券公司作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公司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波特认为,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之间竞争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 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入程度, 从而决定着行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和获利的最终潜力。

1、行业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被认为是一个产业潜在而又实际存在的竞争对手, 其进入在引进新的业务能力、带入可观资源的同时, 也带入了获取市场份额的欲望, 可能压低价格和导致守成者成本上升, 利润率下降。其威胁的状况取决于进入障碍和原有企业反应的强烈程度。

证券公司注册资本就构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证券法》规定, 对经营不同证券业务的证券公司规定了不同的注册资本限额, 最低注册资本限额分为三类, 分别为人民币5000万元、1亿元、5亿元, 这些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资本, 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仅为300万元, 较高的注册资本就决定了该行业的涉足者必须资本力量雄厚。另外, 政府政策也形成了进入壁垒。为了制约和化解市场风险, 国家从一开始就需要对其设置严格的准入标准以及后续的严格监控管理。这两个方面的进入壁垒, 使得潜在进入者进入难度增大, 整体上新进入者数目相对一些进入壁垒低的行业不会有很多。

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时间较短,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一百多家证券公司, 未达到竞争后的均衡格局。我国证券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为25.56%, 远远低于美国, 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必然促进现有证券公司之间的优胜劣汰, 实质上现有证券公司之间为了达到规模经济性也不断并购重组。同时外国公司的不断进入, 都加剧了市场内的竞争。

此外, 我国证券公司的退出壁垒较大。由于市场退出的法律不完善, 法律行政壁垒较高, 没有市场化退出机制, 这使得行业内的竞争加剧。最后, 证券公司的金融产品创新构成的产品差异化也加剧了证券业的竞争。可以看出, 证券业现有竞争者之间竞争程度相对很高。

3、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证券公司业务的主要替代品来自于银行提供的买卖基金服务、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私募基金、集合信托产品、投资连接险等理财产品及服务。这些替代品的威胁性主要来自于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 一般而言, 证券的风险较大, 但收益也大, 具有较大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会倾向于证券公司提供的业务, 相关理财替代品的威胁越小, 反之, 对于具有较小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 替代品的威胁越大。

4、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主要取决于购买者的集中程度、购买产品的数量、购买者购买的产品对其重要程度、购买者的转换费用、购买者掌握的信息等。证券公司面对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2002年5月1日后, 中国证监会对证券经纪业务实行浮动佣金制, 放松证券行业价格管制, 均由证券公司自己制定佣金标准。为了吸引客户, 券商会灵活的降低佣金价格。此外, 老的股民的议价能力也较大, 如有些股民在一家证券公司一直呆上十几年, 其中必然有很深的感情资本, 券商也会一直提高佣金折扣来培养他们的忠诚度。

第二、关于购买者的转换费用。由于客户在不同证券公司之间的转换成本很低, 证券公司为了吸引客户, 大都报销客户转换证券公司时在原证券公司付出的转出托管费, 使得客户在不同证券公司之间可以自由转换, 从而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5、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由于证券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 所以其供应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由于证券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与证券有关, 而证券的发行者主要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只要经过证监会审批, 注册成立后即可在上交所和深交所占据席位, 自由经纪任何上市公司的证券, 开展理财业务, 因此上市公司作为证券的供方议价能力不强。

第二、有关证券公司营运成本的服务供应商也可作为证券公司的供应商, 包括I T公司、房地产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咨询机构和大众传媒以及营销服务机构等。这些供方的议价能力要看具体情况, 根据其集中程度和产业集中程度、供应品的差异性和转变费用、供应者对本行业的重要程度来具体看待。

三、结语

总体上来讲, 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 发展相对不是很成熟, 证券公司数目过多, 市场集中度较低, 未能实现规模经济性, 因此该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券商之间需要不断进行结构优化重组。为此我国需要降低证券公司的退出壁垒, 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便于市场均衡的出现。同时证券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需要注意产品创新, 以形成更大的差异化增加竞争力量, 并应正确对待买方力量。

摘要:随着目前牛市的逐步复苏, 证券公司处于黄金发展期, 本文用五力竞争模型对证券业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以促进其进一步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证券公司,五力竞争模型,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芳, 黄惠青. 波特竞争战略的实践性探讨[J].管理观察, 2009 (5) .

篇6: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摘要:应用波特五力模型,从现有企业竞争状况、供应商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新进入者威胁和替代品的威胁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现状。我国建筑行业存在服务同构化、行业竞争无序、区域发展不平衡、企业管理不规范、施工人员不稳定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应从低成本领先、集中化细分市场和差异化三个战略层面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建筑装饰 波特五力模型 竞争战略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建筑业中竞争程度最高的子行业。[1]据《2013-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总数已达48万家左右,直接从业人员高达1660万。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行业,建筑装饰各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我国现有建筑装饰企业数量众多、专业化不强,服务同质化严重,大部分企业在竞争中主要采用价格竞争策略,导致行业发展无序、整个行业利润降低,这是我国目前建筑装饰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现状,并从低成本领先、集中化细分市场和差异化三个战略层面指导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1 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时经常利用的战略分析工具,由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2]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可构造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分析框架,如图1:

2 建筑装饰行业的五力竞争现状

建筑装饰行业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局面。随着龙头企业上市,小企业退出,市场集中度逐步增加。下面从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方面分析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竞争现状。

2.1 现有建筑装饰企业之间的竞争

建筑装饰行业由于进入壁垒较低、竞争对手较多、市场趋于成熟、产品或服务同质化严重,导致现有建筑装饰企业竞争较为激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现有建筑装饰企业的数量。据《2013-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显示: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总数已达48万家左右。其中主营建筑装饰施工、有资质的企业有4万多家,兼营有装饰施工资质的企业近7万家,有营业执照、但没有资质的,主要从事家庭装饰小型工程施工的企业近28万家。[3]此外,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建筑装饰行业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建筑装饰行业“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②主要竞争主体。目前建筑装饰行业主要竞争主体包括金螳螂、亚厦股份、洪涛股份和广田股份。金螳螂是规模最大、在公共建筑装修领域实力最雄厚的龙头企业,主要经营包括酒店、政务性会堂、公共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的装饰工程业务。洪涛股份是国内公共建筑装饰领域内龙头企业,专注于政务性会堂、大型剧院、五星级酒店等高毛利率项目。在公装业务上,金螳螂、洪涛股份、亚厦股份三家上市公司都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在住宅精装修方面,亚厦股份和广田股份总体水平较好。③产品差异化程度。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竞争强度越大。目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业务范围狭窄和服务同构化严重,企业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主要竞争策略是低价策略,导致建筑装饰企业间竞争较为激烈。

2.2 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活力的同时,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存在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建筑装饰行业的进入壁垒如下:

①资金壁垒。建筑装饰企业投标大中型建筑装饰工程,在招投标阶段需要支付投标保证金、施工过程中需要履约保证金、安全保证金、材料预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因此,中小企业难以承接大中型建筑装饰项目。[4]②人才壁垒。建筑装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新技术和先进软件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领域的运用,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③从业经验壁垒。建筑装饰行业是先发优势较为明显的行业,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成功的装饰施工项目是建筑装饰企业取得客户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可以看出,建筑装饰行业虽有一定的进入壁垒,但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存在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提高投入要素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投入要素的重要性。目前建筑装饰原材料市场供给能力很充足,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建筑装饰市场供应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国内装饰材料供应充足,供应商议价能力弱。②建筑装饰企业工厂化建设率较低。③上游价格风险可以通过开口合同或者战略合作规避。

2.4 顾客的议价能力

顾客主要通过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方式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建筑装饰市场日趋饱和,购买者的选择性越来越多,讨价还价能力越来越强。与过去卖方市场相比,现在建筑装饰行业是买方市场。[5]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建筑装饰行业信息不对称明显,大部分顾客缺乏对装饰行业的了解,议价能力较弱。②建筑装饰企业众多,顾客可选范围广泛,对于品牌好、设计能力较强的公司较为认可。③对于设计实力和施工能力强的公司,顾客对价格因素较不敏感。

2.5 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在建筑装饰行业主要表现在:

①装饰行业基本无替代。②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很少延伸至装修业。

但国家倡导绿色建筑,提倡精品房建设,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建筑商包揽装修业务,会对现有建筑装饰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6]

由上述对建筑装饰行业的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可知,我国建筑装饰行业面临的主要竞争问题如下:

①准入条件相对较低,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②现有企业良莠不齐,主要采取价格竞争策略,同质化竞争激烈。③随着精品房建设的推进,企业还将面临建筑商等相关行业延伸至装修业的替代威胁。④行业信息不对称会越来越小,顾客讨价还价能力越来越强。⑤装饰原材料供应充足,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

因此,如何正确应对上述几种竞争威胁对建筑装饰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建筑装饰企业竞争策略的几点建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装饰行业面临的竞争威胁,企业应从低成本领先、集中化细分市场和差异化三个战略层面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3.1 成本领先策略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高的利润,成为行业中成本领先者的一种竞争战略。

建筑装饰行业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产品或服务同质化严重、消费者转换成本较低,很适合采取成本领先策略。建筑装饰企业可以通过追求规模经济、全面质量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创新及信息化等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集中化策略,进行市场细分

集中化与市场细分是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集中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其精髓在于将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和力量,专注研究某个领域内的技术、市场、用户,将企业最具优势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推向细分市场,从而在此领域内赢得竞争优势。

在国外,建筑装饰行业专业细分非常明显。现在国内大型装修公司已经开始建立酒店装饰设计院、医院装饰设计院、体育场馆设计院等专业细分机构。广田股份从企业战略高度出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已经在住宅精装修、商业综合体、轨道交通、星级酒店等四个专业细分领域形成了自有的发展模式和特色,找寻到了一条适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7]

建筑装饰企业应选择某个或若干个专业细分市场做深、做精,成为该细分市场领域的行家能手,使其作品在服务、技术、质量、成本、工艺等方面显著区别于其他企业,这才是建筑装饰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3.3 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战略是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开发和生产出在性能、功能和质量上都优于市场上现有产品水平的创新产品,并使创新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吻合,为顾客所提供的产品在功能、质量、服务、营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差异化战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产品的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等。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培养用户对品牌的忠诚。

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公司规模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且数量众多、专业化不强,业务范围狭窄和服务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复杂化和无序化,在进行竞争中主要采取低价策略,价格降低会导致装饰质量的下降。[3]差异化策略可以很好地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参考文献:

[1]孙闽,吴毓婷.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08(23):182-182.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0-1,

10-12.

[3]中商经济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EB/OL].[2013-03-02].http://www.zsjjyjy.com.

[4]张丽如.财务绩效考评在建筑装饰企业的应用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3):123-124.

[5]康志强.浅析现代建筑装饰的基本特点[J].福建建材,2012 (7):36-37.

[6]曹轲欣.提高建筑装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8,15:195.

篇7:宜家乐超市营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课程;国际化;五力竞争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17—03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大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手段。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和技术载体的人力资源已冲破国界的束缚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并融入了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呈现出的国际化趋势,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国际化的要求。大学课程的国际化正是因应了这种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大环境。

一、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背景

我国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主导下适应传统工业化发展而形成的,改革开放以后虽然进行了许多的变革,但创新性和实质性的变革突破不多,在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使得我国大学课程的设置表现出重知识学习,轻能力训练;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培养;重阶段性培养,轻持续性发展的弊端。面对经济全球化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大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手段等都显得捉襟见肘。

1.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国际化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具有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人才。2001年11月,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国际竞争后的中国,有大量的合作项目需要设计,国际市场需要开发,利益分配需要谈判,法律纠纷需要诉讼,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才结构失衡,人才资源仅占全国人力资源总量的5%,高层次人才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5.5%, 而高层次人才中的国际化人才就更是凤毛麟角。毫无疑问,要改变我国人才资源结构的不平衡状况,就必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首当其冲的是大学课程的国际化。

2.人才国际化的趋势。人才国际化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全球化发展的结果。人才国际化的特点包括国际性、历史性、综合性和不平衡性。人才国际化的趋势主要指人才构成的国际化、人才配置的国际化、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人才竞争与合作的国际化、人才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的国际化、人才评价与人才政策法规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趋势,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各方面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这种趋势加快了我国高校师生的国际流动,引发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的重大改革。我国的高校教师和管理者们也开始在大学课程的国际化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和实践。

二、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业内人士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课程中都涌现了大量的国际化现象。根据这些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我国大学课程的国际化模式分为理性模式、渐进模式和综合模式。

1.理性模式。指的是高等学校有计划地集中开发和落实国际化课程。如清华大学,为了使其在全国居领先地位的计算机学科加快课程国际化的进程,直接引进了国外一大批先进的计算机学科的原版教材或是国外教材的中译本,从而使清华大学在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设置、课程评估、教材体系和教学手段等各方面成为国内其他各大学的权威。

2.渐进模式。是指高校的教师自己主动地在课程的教学中注入国际化内容,如教师在自己任教的某门课程中直接选用国外同类教材或是在某门课程的某些章节引用国外教材的相关内容等。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在开展的双语教学其实采取的就是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渐进模式。

3.综合模式。指的是高校在进行大学课程国际化的过程中,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用,理性模式中搀杂了渐进模式的做法,渐进模式中又融入了理性模式的理念。国内高校在进行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实践和探索中,大多采取的是综合模式,既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在全校各专业的课程国际化中有全盘的和具体的开发和拓展计划,也就是说有理性的模式,但在结合各学科各专业的师资和生源情况时,又有选择地、有区别地采取渐进的模式。

三、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战略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毫无疑问地将履行已作的承诺,逐步开放教育服务。因此,在开放教育服务的过程中,我国大学必须采取有效的战略率先在大学课程的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而有效的战略基于到位的战略分析。

(一)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对我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战略分析主要是基于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行业结构的分析,其关键是要识别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行业的主要结构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决定了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竞争力的强弱。这里我们引入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来对人才培养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和说明。

1.国外大学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中国加入WTO后,西方许多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把留学生教育当作一个朝阳产业来发展,教育出口成为这些国家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国留学对中国人来说不再是奢望。近年来,中国涌起的出国留学热,充分展示了中国巨大的教育市场潜力,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中国发起强大攻势,频繁地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国际性大都市举办教育展的原因。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依靠其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高新科学技术,在大学课程的学科体系和科研能力以及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模式等诸多方面都领先于我国,这些国家的大学课程的国际化程度也是我国目前所无法比拟的。显而易见,国外的这些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潜在进入者,在争夺生源等方面都给我国大学带来威胁,也使我国大学课程的国际化进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2.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的威胁。近年来,国内各大学的纷纷扩招使得高等教育行业内的竞争日益加剧。虽然高考的压力并未完全解除,但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与二十年前相比已是大大减弱。由于民营资本的介入,许多民办大学加入了高等教育的行列,这类学校,特别是一些民办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由于专业设置灵活,市场反映灵敏,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更多地以市场为导向,因而他们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反而比某些公立大学的毕业生更有竞争力。民办大学的兴起,使本已因为扩招而造成生源质量大大降低的一些中小型地方公立院校面临更大的竞争威胁,而同档次院校之间的竞争则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加强学校自身的竞争力,为了吸引更优秀的生源,国内各大学都把大学课程的改革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而大学课程的国际化就成为这一战略举措的排头兵。

上一篇:董瑞院长“身边雷锋”事迹展下一篇:向劳模学习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