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

2024-04-16

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共9篇)

篇1: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

合肥盛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公司电脑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现将电脑配置管理规定如下:

一、公司所有电脑及附属设备均为公司财产,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据为所有。

二、办公室是对公司电脑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电脑及相关设备的配置、电脑运行中的消耗品(包括打印纸、软盘、色带墨盒等)的采购,电脑的保养和维修统一由办公室负责。

三、各部门经理根据业务需要,将各项业务数据输入电脑,以备查询和调用,平时要注意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工作并稳妥保管好备份盘。

四、电脑操作人员不得私自拆卸电脑及附属设备,不得擅自修改电脑配置和应用软件程序,出现故障应即时与办公室联系解决。

五、电脑操作员只能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内操作电脑,使用相关的软件,不得私自拷贝外来软件,以防病毒侵入。

六、各部门经理必须加强对本部门电脑设施的管理,严禁利用公司做与工作无关的事,确保公司的网络畅通无阻。一经发现违反,罚款30元,对屡教不改的还将给予一定的处分。

七、保守公司机密,不得泄露公司电脑中的任何数据或信息,不得将公司使用的数据、方案、协议等提供给他人或单位,以免引发业务纠纷和商业失密。

八、凡违反以上四—七条规定和操作不当,人为造成电脑损坏或出现故障的,须按价赔偿,情节严重的将视情节给予处分。

九、电脑操作人员在使用完电脑后必须正确关闭电脑及其附属设备,并切断电源,违者将给予10元/次的罚款。

十、上班时间内严禁挂QQ,上一些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一经发现将给予30元/次的罚款,如需使用应在用完之后立即关闭网络。

十一、公司将在每个月对所有电脑进行一次统一的系统维护以及病毒清除,以保障电脑快速安全有效的的运行。

十二、公司网络配置分为总经办、各部门经理接网线一条,其他人员如有需要可借用或用U盘转载传输。

合肥盛唐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篇2: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的计算机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通畅、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合理使用计算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公司所有部门计算机的使用管理均适用于本制度。

第三条公司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资源是公司用于工作目的的投资,上班时

间严禁用公司计算机看网络电影,聊天或玩游戏;浏览购物网站和与

工作无关的网站。一旦发现:一般员工30元/次,经理以上级员工50

元/次,再次发现者一般员工60元/次,经理以上级员工100元/次,以

此类推。

第四条公司内计算机软件统一由行政办公室管理、安装或授权专人负责,电

脑使用者不得随意改动、删除文件。或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第五条严禁私自更改行政办公室现分配的IP地址及网关等,如出现冲突情况

或网络出现其他问题请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行政办公室,以便及时解决

问题。

第六条计算机管理责任到人:分配到个人或部门使用的计算机,使用者必须

对设备的安全和完整负有责任。若出现丢失、人为损坏或不当操作引

起的毁损由使用者复原或照价赔偿。

第七条配置到个人的计算机应保持设备外部的清洁,并经常进行磁盘碎片整理等系统维护工作。

第八条网络管理中心作为公司网络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维护部门,有权对公

司网络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更改网络

结构。

第九条员工在使用网络时,必须使用行政办公室指定的网络IP地址,未经网

管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不得在自己工作位以外的位置乱接网线,否则予破坏公司网络环境处理。

第十条公司的所有计算机系统及相关的附属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网络

设备等)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必须经过行政办公室审核同意;若有

未经行政办公室审核的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没有义务为其提供任何类

型的服务支持。行政办公室负责计算机的采购入库、计算机的调配、维修及零部件的更换,所有计算机设备,未经行政办公室授权同意,任何人不得私自拆装、更换任何部件、配件、外设。

第十一条各部门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要做好商业保密工作,做好计算机内数据文本文件的保密工作。确保公司保密文件不外漏。

篇3: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

本文中, 我们以劳动分工理论为基础, 探究现代管理活动中如何确定最佳分工程度, 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效益。

一、关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文献及评述

我们在阐述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时, 习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引导:大规模的服装生产厂, 并不需要某位劳动者从原材料的种植、纺纱、织布等步骤开始参与生产直到一件衣服制作完成。劳动分工的意义在于将一件衣服的生产细分成若干个环节之后再组装完成, 每位劳动者从事于各个环节中特定的的重复性劳动, 这种分工方式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马克思经济理论中, 劳动分工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从事劳动的职业化和专门化, 也就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有关技术上的联系方式。劳动分工理论更多的表达了当时社会情况下社会分工正在向“职业化”、“专门化”发展的诉求。

斯密和马克思之后, 杨格首次从市场规模出发对于劳动分工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述。杨格提出, 市场的大小决定分工程度, 同时也被分工程度所制约。他使用了劳动者的专业化水平来描述分工, 指出, 每位劳动者的专业化水平随着劳动范围的缩小而提高。

纵观劳动分工理论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容经历了从“确定劳动角色”到“确定劳动范围”的转变。早期的劳动分工, 以马克思经济理论为代表, 着重于在工业社会发展阶段为劳动者确定劳动角色, 逐渐培养其岗位专业度, 从而达到对于社会总分工的优化。确定“什么人做什么事情”成为了当时经济发展的主题, 专门化的职业分工、针对性的劳动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了社会总经济发展的保证。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 已经完成高度明确的社会分工。正如杨格理论描述那样, 范围过小的劳动市场由于不能够保证所从事劳动者的社会交换成本已被淘汰, 不同分工程度下的劳动市场大小已被初步确定。因此, 如何在市场大小、角色分工基本明确的情况下正确分配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范围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法国管理学大师法约尔认为, 劳动分工有一定的、不可跨越的限度, 这些限度是经验与尺度感带来的。而这些限度就是我们所谓的劳动分工“精细度”。回到上文中的例子, 大规模生产衣服的厂商, 进行生产活动时已经有了自己的生产流程和劳动岗位分配机制, 劳动者在入职前均受过正规培训且达到入职标准, 入职后生产能力基本相同, 因此确定劳动分工精细程度时只需要考虑每一个环节上的劳动者每人需要负责的劳动范围大小这一个影响因素。我们知道, 要求劳动者每个工作日付出其百分百的工作能力对他们是一种体力与精神双重透支, 长期而言, 是不明智的。因此, 如何确定出针对于企业而言的每一环节内的最佳劳动分工精细度, 是现代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课题。

不恰当的劳动分工, 无论程度过重还是过轻, 对于企业来说都是能够引发损失的必然因素。不恰当的劳动分工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过高的分工程度使劳动者产生对劳动环境的厌恶, 合作意愿下降, 导致成本升高; (2) 容易造成劳动者和企业应变能力的降低, 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3) 容易出现劳资双方的巨大经济差距和沟通壁垒, 导致劳动者对利益分配的不满和怨念。

法约尔提出的这种“经验感和尺度感”, 我们称之为劳动分工的精细度, 在管理活动中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是完全能够被确定的。只是不同的管理领域、管理环境以及不同的管理方法, 对劳动分工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 可能无法给出一个精确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管理领域, 所以我们以广州一家公司的个案为例, 面对具体管理环境下需要确定劳动分工精细度的问题, 尝试提出一个解决方法和手段。

二、广州YY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仓库管理困境

广州YY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事金融自助服务软硬件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 (产品主要为ATM机) , 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订单量、生产量稳步增加, 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公司管理部门发现, 仓储部门的仓库管理活动成为了影响公司生产正常进行的问题环节。

YY公司仓库管理的物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1) 原材料:占到绝大多数价值比重和管理资源, 主要涉及到配装组合所需要的进口机芯、机器生产所需要的所有电子元器件以及大量钣金耗材等等。 (2) 包装材料:产品装配完成后需要的产品防护、标识等物料, 如木箱、纸箱、标示卡等。 (3) 辅助材料:生产活动中各部门所需要的消耗性生产工具及劳务用品。

管理部门发现, 出入库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生产作业的流程进度, 在生产繁忙时, 物料出入库速度往往决定着生产总体速度。因而, 如何在保证每位仓库管理员一定的出入库正确率的同时, 提高出入库速度成为了管理活动的重点。实地调查中, 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失误集中在两个方面:拖延和错误。繁忙阶段, 每人负责的出入库订单过多, 容易出现订单拖延, 造成供给与需求无法衔接, 生产部门的生产难以照常进行, 产生生产延误。错误出入库订单主要集中在数目差错、类别差错和订单遗漏方面, 一旦出现错误, 与上游采购部门或下游生产部门之间出现生产信息差异, 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进行工作排查和错误修正。

YY公司早期日常生产中, 生产物资需求经常无法满足。仓储管理员由于人数缺乏, 每个人负责的区域过大, 造成出入库订单拖延率和出错率居高不下, 严重影响生产活动正常进行。随后管理部门增加了30%的人员投入, 人均劳动范围减少, 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订单拖延率和错误率得到控制。但是同时由员工总工资升高引发了新的问题:对比之前的人员配备所需要付出的成本, 增加人员后公司账面上总利润出现了下降。

由此, YY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门一度陷入尴尬窘境之中。

三、提出针对特殊问题的解决办法

边际效用理论指出, 在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 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 所新增的产出量最终会减少。对比YY公司我们发现, 在仓库管理员经过培训并且合格后入职、业务能力本身无过大差距情况下, 从开始连续地增加仓库管理员以缩小劳动范围, 所能够新增的产出会越来越少, 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出现边际效用为负值的情况, 这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公司而言是不能够接受的。

如若为仓库中每一种元器件都配备一个专用管理员, 必然能够保证拖延率与出错率达到最低, 但是考虑到员工薪酬、福利等等导致总成本升高, 反而得不偿失。因此, 困扰YY公司管理者的问题在于如何在保证一定限度容错率的前提下, 最大化降低成本。

借鉴经济学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YY公司仓库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概念:边际再分工效用 (RS-MU) --表示在某个阶段下, 每增加一名劳动者, 为总生产成本所带来的减少量。

我们假设所有的劳动者在到达劳动岗位时都是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过合格培训的, 所有的劳动者效率水平都是相近、无过大出入的, 并且非复杂技术性劳动无法再通过提高业务水平进行分工。所以此时, 对于YY公司仓库管理再分工而言, 进一步细化只能够通过增加劳动者, 从而缩小每一位劳动者劳动范围的途径来达到。

由此可以建立模型。假设YY公司雇佣的仓库管理员人数为n, 我们考虑平均每个工作日内仓库管理活动。需要收入库的总劳动范围称为工作总量, 用R表示;每位仓库管理员负责的劳动范围称为人均工作量, 用W表示;给定n、W, 劳动者拖延收入库订单占总订单量的百分比为拖延率, 用 α 表示;收入库错误订单占总订单量的百分比为出错率, 用 β 表示;每位劳动者的工资、福利等劳务成本称为劳务支出, 用P表示;n名仓储管理员需要花费的总成本用TCn表示。

(1) 随机抽取YY公司仓库管理人员一名进行实验, 设置其W=R, 测试并记录其拖延率 α1、出错率 β1;

(2) 设定该劳动者, 测试并记录此时拖延率、出错率为 α2、β2;

(3) 以此类推, 将劳动范围缩减至, 测试并记录此时拖延率、出错率为 αn、βn;

(4) 经管理部门分析数据发现, α、β 与生产成本的增加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当 α、β 均为0 时, 对于生产成本的增加量为0;当α、β>0 时, 对于生产成本而言, α 每增加1%, 对于总生产成本而言增加量为Kα;β 每增加1%, 对于总生产成本而言增加量为Kβ。

(5) 由此可知, 当雇佣的仓库管理人员数量为n时, 对于总生产成本而言引起的增加总量为

(6) 根据以上公式, 可计算某个点上边际再分工效用RS-MU。在n点上, 若再增加一个单位劳动量, 引起的总生产成本的减少量为:

由以上模型可知, (1) RS-MUn+1大于零时, 说明此时再增加劳动力减少平均劳动范围有利于减少总生产成本; (2) RS-MUn+1等于零时, 说明人员数量已经达到最佳位置; (3) RS-MUn+1小于零时, 说明此时再增加劳动力反而会造成总劳动成本升高。

利用以上模型, 我们可以对YY公司仓储管理过程中的最佳分工程度得到初步的判断, 同时可以发现, 对于从事大量单一性劳动力的生产企业而言, 此类模型或其变化形式完全可以解决劳动分工的精细程度拿捏问题。

四、劳动分工理论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应用的建议

跳出个案, 我们着眼于更大范围, 探讨在现代管理活动中, 有哪些分工准则能够有效避免劳动分工程度不当的问题, 抑或说从哪些方面能够进行改进。

1.转变管理模式, 引入流程管理思想

传统的分工理论基于职能管理模式, 20 世纪以来, 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均按照分工理论将内部的经济活动各司其职、分工细化, 使用垂直分工式的架构来运作, 不断提高分工程度, 从而使生产率大为提高。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生产强调产品个性化、生产复杂化和企业经营多元化, 传统的职能管理追求分工精细与强调专业化, 致使企业整体协调作业过程日益复杂, 管理成本升高, 总生产效率降低, 以至于走到了劳动分工初始动机的反面。

此时, 引入流程管理思想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流程是任何企业运作的基础, 通过实施流程管理贯通企业全部生产环节, 搭建起各部门间互通桥梁, 避免传统职能管理容易引起的机构与职能重叠或空白。传统职能管理中垂直分工程度过高容易带来内部交易成本升高的问题, 流程管理在强调垂直分工同时水平方向联系各环节, 有效减少了内部交易成本, 更有利于帮助企业确定最佳劳动分工程度。

2.进行工作再设计, 灵活调整分工程度

工作再设计指为了提高生产力和改进工作质量而对某些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的改变。现代管理活动中, 许多劳动岗位是机器所无法替代但交付于劳动者长时间工作又显单调乏味的, 例如我们在个例中提到的仓库管理员保管物资出入库并进行盘存的工作, 极容易使劳动者产生厌烦感和消极感。因而在处理这些劳动内容的分工活动时, 可以引入工作再设计的方法来灵活调整劳动者分工程度。

通过工作再设计中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弹性工作时间和工作分担等等手段灵活调整分工程度, 适当改变劳动者劳动范围大小, 使劳动者获得工作新鲜感和归属感, 提高劳动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作再设计发挥劳动者个人专长, 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价值。

3.建立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 验证最佳分工程度

组织中由于分工内容、程度不同不可避免会导致强势部门的产生, 这些强势部门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往往会引发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造成组织中劳动者之间的消极抱怨情绪。因此, 引入足够保证公平性的绩效考核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 绩效考核结果也是验证当前企业劳动分工程度是否有效的试金石,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参考性, 提高考核客观性, 管理者需要在考核制度设计上着重考虑。

首先, 改变考核方式, 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上级考核下级的方法, 转变考核角度, 下级考核上级甚至平级考核都是具有说服力的考核方式。其次, 考核标准从“不可验证”向“可量化”转移。传统的不可验证的考核标准中可能有作弊、串通出现, 但是通过对考核项目精细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转换, 得到能够直接横向对比的数据, 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最后, 增添反馈制度。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掺杂个人主观意志, 公正性可能受到影响, 此时, 绩效反馈能够很好解决此矛盾。赋予被考核者一定权利, 通过程序化的举报或申诉, 可以有效降低考核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

摘要:本文从劳动分工理论出发, 通过分析YY公司在生产活动中的仓储管理问题, 建立了确定管理活动中最佳分工程度的模型, 提出了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 并且探讨了管理活动中类似问题的普遍解决思路。

关键词:劳动分工,劳动范围,分工程度

参考文献

[1]王璐, 李亚.劳动分工与经济增长:从斯密到马克思[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29 (1) :21-27.

[2]何雄浪.劳动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7 (7) :193-194.

[3]马克思.资本论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4]杨格, 贾根良.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6 (2) :52-57.

篇4: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

关键词:Java;Java 2企业版(J2EE);企业版Java Bean(EJB);开源软件(OSS);基于组件的软件引擎;网络学习;学习管理系统(LMS);开放式大学支持系统(OpenUSS);校园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491-03

Developing, Deploying, Using and Evaluating an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MA Zhao-wen1,2

(1.Guan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 Guangzhou 510640, China; 2.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China)

Abstract: Every modern institution involved in higher education needs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 to handl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es. It is necessary to offer e.g. electronic lecture materials to the students for download via the internet. In some educational context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offer internet tutorials to be able to give the students more personal support and accompany them through the whole lecture period. Many organizations have introduced commercial LMS and gained the experience that monolithic solutions do not fulfill the dynamic requirements of complex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are very cost-intensive. Therefore, many universities face the decision to stick to their commercial LMS or to switch to a potentially more cost-effective and flexible solution, for instance by adopting available Open Source LMS. Since we have made profound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and operating an Open Source LMS, this contribution enlighten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lternative. This paper describes a use case dealing with a full product lifecycle (development, deployment, use and evaluation) of an Open Source LMS at the University of Muenster (Germany). It identifies relevant instruments and aspects of system design which software architec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domai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Java; 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 (J2EE); Enterprise Java Bean (EJB); Open Source Software (OSS); Component-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 e-Learning;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 Open University Support System (OpenUSS); Campus Source

1 引言

2000年初,对于LMS人们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问题就在于人们拥有LMS的可执行代码但其却是基于私有的技术。我们能够重构和扩展私有的LMS吗?或者我们能够扩展LMS以致于其能够更开放而且易于扩展吗?另外一种途经就是去购买商业的LMS。当时市面上有大量的优秀的商业LMS。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发现大商家出售诸如Blackboard和WebCT等的LMS。大多数商家出售的LMS功能完善而且避免了系统与某种制度的特殊需求不匹配,商家能够在技术顾问的支持下扩展其功能。这种途经的主要问題在于经济方面。几乎所有的LMS商家都提出一个昂贵的软件许可,而且每一年价格都不同。单单依靠我们系的力量按照这一途径是不可能的。如果整个大学去购买一个商业LMS那是不可行的。然而购买的过程因为大量不同的环境而将非常复杂。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过程在像经济,历史和美术这样的系是不同的。而且,那个时候对我们大学LMS的真正价值总体上是含糊的。

事实上我们决定从草图上重建LMS,因为我们也意识到网络学习(e-leaning)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我们学校的战略性应用。因此,开放大学支持系统(OpenUSS)应孕而生,用于提供一套充满活力的LMS,能够处理日益增长的学习服务的内在需要,先从系开始并在将来推广到整个大学。接下来的环境是我们定义的:

根据我们的实践,LMS非常成功的一个方面就是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标准和新理念下的用户需求。为了保证源代码的修改,我们决定减少在GNU常用公共许可(GPL)下的产品开发。这一合法的框架确保了一个开放式的开发过程,以至于其他教育系统有资格使用和更改我们的代码。

为了开发一个可升级,可扩展和可维护的产品,我们决定冒险采用多层架构。我们也使用了基于组件的软件引擎方法。我们特别选择了Java and J2EE(Servlet and EJB)作为基础技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虽然J2EE在2000年还未被广泛使用。Java自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当时已经有大量的Java图书馆。另外,Java当时正在积蓄能量程为计算机科学教育的标准语言。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OpenUSS必须支持应用服务提供模型。其必须在同一种实例下能够管理任何数量的制度例如大学,学校和公司。

2 设计特色

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系统主要采用了清晰的设计和基于组件的架构,这在图1有所体现。

J2EE使得OpenUSS组件的开发和配置不再依赖于商家。因此,我们能够在一个开源的或者商业的J2EE容器[2]安装OpenUSS组件。然而,对我们自己的OpenUSS实例来说我们单单是使用了开源J2EE容器,库和框架用于挖掘OSS的优势。在一个标准的规范之上使用诸如Java和J2EE的开源的可执行代码减少了系统规范化的投资,以致经济方面的障碍被根除。

万一我们选择的开源的J2EE容器不能充分地升级和运行,我们可以方便地将OpenUSS组件移进商业J2EE容器。而且,每一个OpenUSS组件能在任何分布式的网络节点上运行。因此,此系统能够在高峰时分散访问量并且显示一种高度的可量测性。这一特性是非常有用的,因為通常来说LMS是一种周期性的应用程序。特别是,系统负载并不是有规律地产生而是偶然性的。例如,LMS系统在学期中负载很大而且据我们观察在考试期间却是很低的。因此,系统必须绝对可靠地工作。

图1 OpenUSS组件架构

3 采用OSS的问题

因为OpenUSS是一个纯开源的工程,我们遇到了全方位的不用应用方面的障碍。根据TOE框架,应用的问题与技术,组织和环境等方面有关。

从技术方面说,我们遇到的是关于J2EE层的问题。作为一个Servlet容器,Enhydra的使用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在当时其已经很成熟。关于EJB容器,市面上有两套开源的产品:JOnAS和JBoss。在分析了这两个产品之后,我们决定使用JOnAS,因为他的文档简明、实用。一开始因为JOnAS还不成熟,所以存在稳定性的问题。但是通常,这些问题随着软件升级而消失。我们所遇到的技术层面的主要问题是当我们使用OpenUSS服务同时超过1000人的课程时系统呈现低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介绍一个具有负载均衡特性的服务器群环境(图2)。

图2 OpenUSS物理架构

我们决定为OpenUss配置四台的分布式的英特尔服务器。特别地是,三个服务器为OpenUSS的表示层和业务层提供服务,同时一台专注于做数据库服务器。图2表示这种分布式的OpenUSS方案[3]。在我们使用负载均衡来分散在表示层组件中的访问请求之前。随后,人们提出一个要求,使业务层组建能够互相通讯,即产生业务进程(例如文档下载,邮件列表)。在众多案例中,业务层组建从数据库读写数据用于收集必要的结果。然后,业务层组件用铜种方式向用户返回计算结果。在之一物理架构下,我们使用表示层和业务层组件集群,从而使那些组件的失败能够被其他组件平衡。尽管如此,在这一架构下仍然有一点失败之处保留在一些其他组件中。例如,万一免数据库服务器崩溃而使整个系统崩溃。这一情况的补救方法就是使用集群数据库。使用一个开源产品如C-JDBC(集群JDBC),我们只能增加一个数据库集群而不改变系统本身。这一扩展将使得之一架构更有活力,因此每个服务器节点具有相同的功能并且单一节点的崩溃不会影响整个系统。使用分布式技术,我们能迎合不定期的系统工作量。例如,在学期中系统就要提供能同时服务1000个用户的高容量,然而学期结束,只需要一台服务器来处理一些基础工作。

选择J2EE作为基础技术,开发高效的软件,首先要具备的是技术,然后是深层次的知识,两者不可或缺。因为对渊博的J2EE软件引擎的知识的低水平的传播,只有少数开发者能够建立和维护OpenUSS,甚至在大学,也学我们选择开源项目的流行语言PHP,情况就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网络学习领域。在我们的工程中,为了发展对于系统开发和维护犹为必要的人力资源,我们教学生J2EE编程。这是有意义的常识,其排除了技术的匮乏这一在采用OpenUss中具有同质性的组织方面的障碍。

环境障碍是在我们工程的支持方演变而来的。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开源工具,并亲自用测试程序进行了软件评价。当然这个过程是相当耗时和耗经费的。根据我们的实验,这一方面的探索对更加深入的科学性、实践性研究贡献巨大。

4 用户活动和接受程度

为了跟踪传播过程,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手段来观察用户活动并分析用户的接受程度。为了描述一幅完整的图像,我们决定使用非透明和透明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一种有价值的数据源市基于服务器的日志文件。网络日志提供所有基本的用户事件作为系统使用的历史并且能够通过使用网络日志分析工具来分析。因为网络日志仅仅汇报经验行为,我们也决定使用集中的,随机的代表OpenUSS前沿的使用测试方法。

通过网络日志分析,我们分析了2002-2003下半学期(六个月)的用户活动。用户活动的分析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它认真地来观察用户的需求,从而防止系统瓶颈。功能和性能变现最重要的系统的瓶颈类型。面对匮乏的资源,花费太多时间在一些用户无论如何也不会使用的功能方面是没用的。这也适用于在用户的接受程度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系统的性能方面。

尽管事实上大量的开源软件产品能分析基于服务器的日志文件,但是开发合适的分析软件还是必要的,因为J2EE软件包的日志文件入口是非常隐蔽的而且需要强烈的元数据的综合。用这些软件我们能够生成标准的报告,就像前十页视图(正如图3所示)。

通过网络日志分析,我们发现OpenUSS中使用得最多的用户功能是课堂资源的下载组件,共有170,000页的日志视图(见图3)。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使用LMS来获得课堂资源。典型地说,课堂资源以Microsoft的PowerPoint或者Adobe的PDF文件格式存放成电子文档。业务进程是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LMS的重要加载导致了高度的网络阻塞。第二个是论坛组件,除此之外基础组件中的登陆页面有超过25,000页页面。这些结果使我们很好的调整所有功能模块的性能从而提高用户接受程度。

此外,我们每周通过观察登陆请求的平均数据发现了有趣的结果(看图4)。从星期天开始,系统的登陆请求增多,这是因为学生们要准备他们下一周的课程。星期五,LMS使用频率由于周末的到来而戏剧性地减少。

这种单一的用户活动分析对评价用户接受程度是不充分的。因此我们基于可用性引擎技术,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用户运行一个可用性测试。在OpenUSS系统,有两种用户角色:教师和学生。这个测试将在稍后进行。一开始,构建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分布图。我们的研究集中在20至30岁的男性和女性学生,具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基础知识。总而言之,73个用户被分成三组(见表1)。

表1 测试组和方法

A组和B组的测试者接受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一个任务示例如下:“你正处在OpenUSS的开始页面上,请随后使用登陆按钮进行登陆。这一任务在你定位到你的个性化主页后就算完成。”这一任务限制你在300秒内完成。这一任务的结果在图5中描述。

图3 前10页视图

图4 用于注册和登陆的任务

图5 用于注册和登陆的课外作业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几乎30%的在测试组A中常规计算机和互联网用户无法在给定的时间限制内完成任务。相反,同组中所有没有经验的用户能够毫无困难地完成任务。

另外一个途径就是执行C组的测试,就是回答一系列的基于系统的主观实践的问题。问卷提供了从0(差)到9(好)的范围。表2显示了此问卷的平均结果,共分为5类。每一类包含一个或更多问题。

表2 问卷平均结果

很明显地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得简易度(帮助文本,新功能的测试,任务的执行和用户界面的操作)和系统信息需要深刻地重新返工。另一方面,显而易见,对系统地估价要高于一般印象,界面和性能这些分类的平均水平。这就印证了我们的选择J2EE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假设对于高服务器负载的严格的任务执行系统来说是足够的。

5 结束语

在开发OpenUSS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一个使用纯开源工具和环境构建和运行的具有活力的LMS系统的可行性。特别地,使用J2EE建立和配置一个基于组件的LMS对于管理系统的负责度来说是出色的。自从我们使用J2EE作为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从草图开始来开发系统。市面上有极少的开源J2EE组件,以致于我们被迫开发类似于邮件列表和登陆进程的基础服务。

其他大学采用OpenUSS并且自定义OpenUSS来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语言翻译)。虽然相比较于商业产品来说一套像OpenUSS这样的开源的解决方案能够提供重大的经济利益。这一平台的辐射率还是较低。在我们的经验中最成功的使用因素是蕴藏在J2EE软件引擎和管理J2EE复杂度的能力的这一意义深远的技术的存在。为了减少障碍,我们建立了新的以减轻开发J2EE组件负担的基础工程,特别是对OpenUSS来说。

在开发部分之后我们还要在产品环境来配置。人们不应当低度这样一项任务,那就是人们花了很长時间来优化系统环境以适应沉重的负载。因此,为其他制度提供一套ASP解决方案那绝对是有值得的,那将不需要拥有相应的容量和实施用于维护一个产品环境。

在软件生命周期即将结束诗,为了分析用户的接受程度和活动来评价LMS是必要的。从评价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为LMS建立用户见面很容易,这已经为所有系统用户所接受。对于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对于这一网络学习的环境还是新手时,清晰的导航和功能菜单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接受程度。

上述研究的结果将在系统开发的下一生命周期被吸收,并且将对不断地优化整个系统产生贡献。

参考文献:

[1] B. L. Dewanto, "Learning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Open Source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http://edu.netbeans.org/support/oss.html(current July 2003).

[2] TheServerSide.com, "Application Server Matrix," http://www.theserverside.com/reviews/matrix.jsp (current July 2003).

[3] H. L. Grob, Informations erarbeitung in der ochschullehre, Working Paper,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Teaching, No. 25, Muenster, 2003.

篇5:公司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电脑管理,提高其使用效能,确保公司电脑的运行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活动,必须遵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

二、电脑由公司统一配置并定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允许私自挪用调换、外借和移动电脑;不得私自拆换电脑里面的各种配件。

三、电脑硬件及其配件添置应列出清单报采购部,在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由采购部负责进行添置。

四、电脑操作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1)电脑的开、关机应按按正常程序操作,因非法操作而使电脑不能正常使用的,修理费用由该本人负责;

(2)窗口电脑软件的安装与删除应在公司管理员的许可下进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允许擅自增添或删除电脑硬盘内的数据程序;如擅自安装或者下载程序给公司电脑造成系统崩溃和染上病毒给公司网络造成影响的将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开除。

(3)电脑操作员应在每周及时进行杀毒软件的升级;应按数据库程序的要求每天录入待办数据,如电脑故障则利用相邻部门电脑操作;

(4)不允许随意使用外来软盘,确需使用的,应先进行病毒监测。

(5)禁止工作时间内在电脑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玩游戏、听音乐等。

五、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传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内容

六、电脑发生故障应尽快通知公司管理员及时解决,不允许私自打开电脑主机箱操作。

七、停电时,电脑操作员应尽快完成工作,并按要求关机和关UPS电源。

八、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电脑,爱护电脑并注意保持电脑清洁卫生。

九、电脑操作员在正确关机并完全关掉电源后,方可下班离开。

十、因操作人员疏忽或操作失误给工作带来影响但经努力可以挽回的,对其批评教育;因操作人员故意违反上述规定并使工作或财产蒙受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十一、本规定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篇6:公司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司政务云平台监管电脑的使用,确保电脑以及网络资源高效安全地用于工作,现对公司电脑的使用与管理作以下规定:

一、电脑管理

1.公共使用电脑不可擅自搬动

办公室内电脑不可以擅自移动位置,擅自拔插电源线,网线以其他硬件的接口。2.电脑的硬件升级

当使用电脑的配置确实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可以向公司领导层提出意见由公司领导决定是否更换或升级,其他人员一律禁止拆机、升级等行为。

3.办公电脑的维修与管理

公司所属电脑都将含有三年保修服务,在自购买之日起三年使用期内发生的正常维修费用由公司支付,人为损坏发生的维修费用全部由使用人承担。

二、电脑的安全与维护

1.为确保电脑安全,电脑中要经常杀毒并及时升级更新。定期对电脑进行病毒扫描。

2.办公室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名、计算机IP地址、计算机用户名等配置不得随意更改、添加;非专业人员严禁随意拆卸机箱和更换计算机软、硬件配件。

3.电脑的开、关机应按按正常程序操作,因非法操作而使电脑不能正常使用的,修理费用个人负责; 4.不是由于个人使用不当造成计算机不能正常使用时,应上报由公司专门维修人员维修,不能私自找非公司专业维修人员维修,相应后果由个人承担。

5.公司不定时随时抽查办公室电脑,所以电脑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及资料一律不允许安装,如被查出追究其责任。

6.各位员工对所用电脑设备及时清洁,不得用硬物擦拭显示器屏幕;不得将烟灰、水花、小食品等杂物掉入键盘中;不得自行拆装、插拔各种连线、损坏主机箱后的密封条等。若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电脑设备的损坏,要照价赔偿,并追究其责任

7.计算机使用人员下班前或离开计算机两个小时以上,必须检查计算机的安全状态,在确定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离开 8.员工下班必须关机。

三、电脑使用的禁止行为

1.严禁利用办公室电脑从事违反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活动。

2.办公室电脑只能用于员工的工作、学习,严禁看电影、炒股、浏览不健康网站、玩游戏、种菜。3.不得使用音箱设备,不得使用摄像头。办公室定期组织统一检查。

4.公司内网电脑不可擅自使用连接U盘、移动硬盘、手机等第三方存储设备,如需软件安装需和公司领导汇报。

5.电脑系统内的所有账户未经许可严禁暴力删除,破密。一经发现必严肃处理。6.电脑发生故障应尽快通知公司管理员及时解决,不允许私自打开电脑主机箱操作

7.电脑由公司统一配置并定位,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允许私自挪用调换、外借和移动电脑,确需带出使用的,需经部门负责人同意批准后,办理带出手续。

四.账号管理:

1.账号开通

部门新来员工需要使用公共电脑向公司申请账号及权限,有公司统一建立账号。默认账号一般为该员工姓名(如有类同会在后面以添加数字方式进行区分),默认密码:Dianxin@123。2.账号使用

2.1 当新员工得到账号初次进入系统时,首先进行密码的更改(注:密码要求必须是大于8位数字及是有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组成的字符串)。

2.2 如果员工将更密码忘记请及时告知公司领导,由公司安排处理。

2.3 如员工调离岗位或离职需将自己的账内所有有关于公司工作的资料交由公司或该岗位员工。五.现场办公室电脑配备情况及功能: 现场办公室内电脑分为两种性质:

1.内网区:

内网区的电脑只可以访问4A平台,通过4A平台进入我们需要进入的华为监控管理平台。因此机器可以直接访问内网,所以它的安全级别最高,坚决不允许私换网线端口,第三方存储的使用。2.互联网区:

篇7:公司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

电脑使用规定

为规范公司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维护网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对公司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作出以下规定,请各位电脑使用者配合执行:

一、公司因工作需要给个人配备的办公电脑,只限操作者本人办公使用,他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开机操作;电脑操作人员不得用于其他非工作用途,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上网看信息、聊天(与工作无关不得聊QQ)、看电影、玩游戏、下载游戏,发送无关工作的邮件等,一经违反者每次赔偿违约金100元以上,月累计多于8次或用时累计多于30分钟可解雇处理;未经公司同意不得使用或私自下载电脑网络沟通工具:如SKP、MSN语音等聊天软件进行聊天,如有违反,赔偿违约金500元/次,情节严重的解雇并需赔偿公司损失。

二、使用人配置的电脑,已根据该岗位的工作需要安装有相关的操作系统,该电脑使用人未经允许不得下载或安装其他软件,不得下载网络电视或电影播放器。如擅自安装经检查发现,立即删除外还要赔偿每次违约金100元以上。,造成电脑病毒感染时,按程度给予每次200-2000元的赔偿违约金处理。

三、配置的电脑人员要爱惜使用,已根据人员要爱惜使用,不可野蛮操作。电脑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应立即关机并切断电源,同时上报待修;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擅自开启机箱拆卸电脑部件(甚至拆卸电脑部件转买),违者赔偿违约金100-5000元。由此造成损坏者照原价赔偿。

四、配置使用的每台电脑均装有相关软件,使用人严禁擅自更改。如有违规使用,将追究指定使用人责任。因职务不同,所配置电脑在公司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公司不定期抽查和监控全公司范围内所有电脑终端的使用情况,对违规使用人进行查处!

五、为确保公司资料(公司文件、资料、图纸、表单、工程设计资料、客户资料、报价等资料)的安全性,所有公司资料不可放置在C盘或桌面和“我的文档”内,请归类放在D盘/E盘/F盘/公共盆等,工程部批准定稿使用的图纸一定要放到指定盘保存,对重要的文档须刻录拷贝成光盘以做备份保存;个人不得携带U盘(其他资料载体如:手提电脑、邮件箱、SKP、QQ等传播工具)私自拷贝、传播、泄密公司资料(一经出现问题,公司有权追究责任及经济赔偿‘严重者解雇并追究相应的经济赔偿)。

六、电脑开机使用个人加密号,电脑开机密码由公司统一设定,个人不得么自设立任何开机密码。电脑开机和电脑内资料(电脑内资料密码)在离职时必须进行交接(否则公司有权不予办理离职手续并可以扣发在厂工资,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违约金)。

七、每天下班前必须关电脑,切断电源,节约用电,延长电脑使用寿命。公司会不定期对全公司电脑进行检查和日常维护,请各部门人员支持和配合。

八、每周六下午,各电脑使用人必须做一次电脑(显示器、主机机身、键盘、鼠标)表面清洁,其余时间也要保持干净,无灰尘。

九、本规定从发布日起执行,请各部门/电脑使用者配合执行。

篇8:论资产管理的资金配置及使用效率

1 企业资金配置的管理

企业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由此我们会想到资源安全性、可用性、效率性, 发挥资源效率的关键所在, 就是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企业资金配置管理存在三个方面问题:1) 企业资金资源目前占用哪几个方面2) 企业现有的资金资源配置是否合理3) 如何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等。

1) 企业资金资源一般分散占用在企业厂房、设备、原料、成品、应收账款等各个方面。因此, 要管好企业资金, 首先要知道企业哪些方面占用了资金, 占用的比例是多少。那么企业资金占用体现在哪里呢, 一般人都会说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 占用的比例, 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看的很清楚。但由于报表中的数据采用的会计假计、记账原则、主管人员风险偏好、经理人员的切身利益等原因, 造成了很多假象, 很难真实反映企业资金的实际占用情况。就拿固定资产占用来说, 可能存在闲置资产、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应收账款存在呆坏账;仓库中或许有未处理的物品等等。所以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充分了解真实情况才能管理好企业资金资源, 首先要把这些影响剔除掉再分析各项目占用资金, 还源其本色, 才能为改善其配置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 资金配置合理性不好把握, 因为资金占用没有确切标准。既然企业各部分资产应占多少资金, 各项资产间的比例应为多少没有标准, 又怎样界定出合理性呢?只能用比较的办法, 运用效率进行对比, 与企业历史数据、同类企业数据进行比较, 资金运用效率提高了, 资金配置就趋于合理了, 资金运用效率降低了, 配置就出问题了。因此合理配置企业资金资源, 就是在不断的调整资金资源配置中, 不断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 资金运用效率越来越好, 资源配置也就趋于合理了。

3) 企业的资金资源是有限的, 只有合理的配置资源, 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优化配置是资金管理的第一步。企业资金配置的合理与否, 是否需要完善, 要分析和评价, 只有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改善资源配置。企业资金配置应在关键环节上下手, 着力解决资源不匹配问题, 应与企业目标、企业增值链、企业薄弱环节等结合起来, 把资金运用效益、效率作为导向, 发挥企业整体优势, 将有限资金投入在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 加强预算管理、资金流动性管理和资金投资方向管理等。

2 资金使用效率管理

资金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合理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 只是把他作为一个管理资金的手段, 企业资金管理目的是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要创造更好的效益就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就要降低资金用量, 加强对资金流动性管理, 提高单位资金的获利能力,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成本、费用, 降低成本、费用, 它不但是减少资金用量, 而是直接增加效益, 一增一减, 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就能得到倍增。企业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可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改善采购链管理、加强生产管理、压缩三项费用支出等手段, 来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之目的。

2) 压缩库存, 加速资金周转。库存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资金占用量的大小, 因为库存产品本身占用大量的资金, 而且, 因为库存商品还要承担储存费用, 也可能还存在降价风险, 所以压缩这部分资金占用为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虽然零库存只是我们存货管理的一种理想, 一般企业难以实现, 但是, 企业应以达到零库存为最高目标, 不断完善存货管理。

3) 加速结算, 压缩应收账款, 减少呆账坏账发生率。有销售就有赊欠, 有赊欠就产生应收账款, 企业应尽快收取应收账款, 减少赊欠, 提高资金到账率, 降低资金占有率。由于我国目前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有企业不讲信誉, 赖账不还, 这样致使销售方无法收回销售款造成呆账。所以应加速结算, 及时收回欠款, 降低呆账发生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压缩生产资金占用。每个生产环节包括生产在产品, 都会占用大量资金。企业应该科学设计生产流程, 降低原材料消耗, 降低水、电、煤等能源消耗。科学配置作业人员, 降低人工费用。这样也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企业的固定资产占用资金量较大, 且流动性最差。每当发生经济危机时, 有些企业因为固定资产投资过大, 资金流动性差, 不容易变现, 所以, 企业恢复起来也很困难。因此企业应强加资金投向管理。否则, 一旦固定资产投资形成, 大量资金被使用, 就很难变现,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负面影响。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 论述了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 详细描述了资产管理的具体表现所在。

篇9: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

摘要:灭火器是扑救建筑物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本文从灭火器设计、配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就灭火器配置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筑;消防;灭火器;配置管理

灭火器借助驱动压力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达到灭火目的,操作方便、使用广泛,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资料表明,有半数以上的建筑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60%到80%)都是在灭火系统启动或消防队到达火场之前,动用灭火器完成灭火任务的。只有合理地配置、及时地保养、正确使用灭火器,才能真正加强建筑物内的灭火力量,及时、有效地扑救建筑初起火灾。

一、灭火器认识误区情况分析

实际工作中,群众对灭火器作用认识还不到位,不按照规范配备、类型选择不合理、管理不善、不会使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灭火器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1、灭火器设计、配置认识存有误区

部分建设工程忽视灭火器的设计,未将灭火器设计纳入工程设计内容,未按要求在图纸上标注灭火器;有的场所内设有固定消防设施,使用单位认为配置、维修灭火器是白费钱,致使少配甚至不配灭火器的现象依然存在;也有的单位认为灭火器是万能的,以多配置灭火器取代固定消防设施。

2、灭火器种类、型号选择不符合场所要求

灭火器种类多,适用场所、物质各不相同,这一点容易被单位管理人员忽视。有的单位对自身火灾危险等级及可燃物的火灾种类认识不清,不清楚灭火器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不考虑使用人员的素质等问题,致使灭火器选择不合理。如A类火灾场所配备BC类干粉灭火器;带电设备使用不适用于灭带电火灾的灭火器;精密仪表场所配备会造成水渍、粉尘或泡沫污染的灭火器;非必要场所配备卤代烷灭火器;选用灭火器灭火级别小;配备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灭火器等。

3、灭火器的设置不当

灭火器设置普遍存在地点不明显、影响疏散、缺少指示标志、设置不稳固、地点潮湿、超出使用温度范围等现象。有的场所灭火器配置点放置灭火器水量不合理,保护距离过大。有些单位为了“美观”而随意移动摆放位置,如放在办公台下、柜子里等偏僻之处,还有的为了防止丢失,干脆统一保管在库房。

4、员工不能熟练使用灭火器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任重道远,前期笔者对泰安市部分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调研,发现员工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现象在未经消防培训上岗的“新员工”群体表現较为突出。有的单位未组织开展消防演练,诸多火灾中,灭火器形同虚设。

5、灭火器管理保养工作存隐患

建筑灭火器一旦配置往往被终身使用,不能及时检查维修,也忽视了灭火器报废年限问题。建筑灭火器丢失、损坏、失修现象严重,目前,我国报废灭火器的处理一直缺少有效手段,一些单位已报废的灭火器随意放置,新旧混存隐患大。

二、建筑灭火器应用对策

鉴于建筑灭火器在设计、设置、管理和使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各环节,才能确保灭火器在扑救初起火灾中发挥应有作用。

1、抓源头,合理设计配置建筑灭火器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是灭火器的配置设计的依据。建设工程设计人员要根据规范对灭火器进行配置设计计算,确定各场所灭火器的种类、数量、配置位置、最小灭火级别等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进行标注。单位消防管理人员也要学习规范,在选择配置灭火器时才能做到经济适用、安全合理。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有以下步骤:

1.1首先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根据燃烧物质的特征,规范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分为A、B、C、D、E五类;根据其使用性质、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将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划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三个等级。不同火灾种类,所需灭火器种类也不同;不同危险等级,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最大保护距离等要求均不相同。

1.2划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计算各计算单位的保护面积

计算单元划分方法: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相邻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设计单元;2、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或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一个计算单元;3、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建筑物计算单元保护面积按其建筑面积确定。

1.3计算各计算单元所需最小灭火级别

灭火级别表示灭火器能够扑灭不同种类火灾的效能。灭火器的铭牌上都标记着相应的灭火级别。灭火级别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A或B)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目前灭火器仅有A和B两类灭火级别,应该注意的是C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备应按B类场所的规定执行。

在确定了保护面积后,计算灭火器的最小灭火级别:公式:Q=K(S/U)。

式中Q为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S为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U为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 M2/B);K为修正系数:①未设室内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K=l.0;②设有室内消火栓的,K=0.9;③设有灭火系统的,K=0.7;④设有室内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K=0.5。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Q=1.3K(S/U)。

1.4确定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

依据配置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等因素确定,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建议在不影响灭火器保护效果的基础上,可以将灭火器与室内消火栓设置点结合起来统一设置。

1.5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计算公式:Qe=Q/N

Qe一计算单元每个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N一计算单元中灭火器设置点的数量。

1.6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例如某民用建筑,场所为轻危险级A类火灾,现计算出场所单元内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级别为10A,那么我们就可选用4Kg的ABC类干粉灭火器5具(灭火级别2A)。

1.7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

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当住宅楼每层的公共部位建筑面积超过100m2时,应配置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每增加100m2时,增配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2、抓施工质量,杜绝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按照GB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要求履行職责,灭火器的配置类型、规格、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应符合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在购买灭火器材时,要通过合法途径,购买国家有关机构检验合格的灭火器,杜绝假冒伪劣灭火器的使用。安装设置前应对灭火器、灭火器箱及其附件等进行进场质量检查,检查不合格不得进行安装设置。灭火器安装设置后,必须进行配置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3、抓审核验收,把好消防监督关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加强建设工程审核验收备案工作,对于建设单位报建的工程项目图纸和资料要严格细致地进行防火审核,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审核意见;在验收建筑工程时,要严格把关;加强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的防火检查,督促单位整改灭火器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依法加强管辖领域消防产品监督工作。

4、抓单位消防管理,规范建筑灭火器设置

使用单位要提升消防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灭火器管理档案。采购灭火器时,应按照工程原设计标准选用灭火器,不宜随意更换灭火器种类和型号。要重视灭火器的设置管理:1、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不得影响安全疏散;2、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3、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米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4、不要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5、抓维修保养,确保建筑灭火器安全好用

建筑灭火器要定期组织维修,不同种类灭火器维修期限是不同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598—2012 《灭火器维修技术规范》和GB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对于灭火器维修期限的规定是不一致的,以干粉灭火器为例:DB 37/ 598规定其首次维修和维修间隔为出厂期满3年,首次维修以后每隔2年;GB50444-2008规定为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隔2年。笔者认为,我省可以按照国标规定,同时兼顾考虑灭火器配置点的环境情况灵活掌握。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或压力不足等条件的灭火器应及时进行维修。灭火器报废工作也应当引起管理者的重视。灭火器从出厂日期算起,水基型灭火器达到6年、干粉或洁净气体灭火器达到10 年、二氧化碳灭火器达到12年的,必须报废。报废的灭火器应按照等效原则更换。

6、抓培训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能力

灭火器要落实标识化管理,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加强单位消防宣传培训,尤其是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切实提高人员消防安全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提高员工灭火器操作灭火能力。

三、小结

上一篇:项目信息管理上报制度下一篇:选自《宋史·许将列传》的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