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信息管理上报制度

2024-04-16

项目信息管理上报制度(通用12篇)

篇1:项目信息管理上报制度

信息上报制度

为了规范信息上报工作,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及时准确地反映工作情况,特制定如下信息上报制度:

一、信息上报原则

1、及时性原则。重要信息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

2、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符合实际,文字表述准确,用词严谨、分析恰当、数字精确;

3、实效性原则。以服务决策,推动落实,促进工作为原则,及时提供真实、有用的情况,坚决克服形式主义。

二、信息上报参考内容

1、围绕上级重要精神,汇报重点工作部署及贯彻落实情况;

2、股室的工作思路、工作进展情况、重要数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3、本股室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及积极、正面向上的先进事例。

5、在坚持上述信息必报的同时,鼓励报送包括调研报告、工作总结、汇报材料等在内的调研性信息。

三、信息上报具体制度

各股室每月的信息任务为2 篇,将书面版和电子版同时报至局办公室。办公室对其进行整理和筛选,将筛选后的信息送主管领导审批,并按领导批示,向领导小组以工作信息形式发布。每月信息数量超额完成的或质量优秀的股室全局通报表扬,没有完成的股室通报批评。

篇2:项目信息管理上报制度

建立安全事故信息上报制度,对公司健全应对紧急重要事件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公司在事发第一时间内果断决策,快速处置,切实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司稳定,是十分必要的。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安全事故信息上报工作,并长期坚持下去。

一.安全事故信息上报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1、生产安全突发事件

(1)、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设备安全运行突发事件、生产操作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产品质量事故和人员受伤事件。

(2)、前场职工防暑、意外伤害等事件。(3)、职工打架斗殴事件。

2、产品运输、储存突发事件(1)、运输过程中的交通安全事故。(2)、油料储存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3、食品卫生突发事故 突发性食物中毒事件。

4、自然灾害突发事故

包括雷击、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事件。

5、其他突发灾害事故

(1)、职工宿舍、食堂用电、用气等发生的火灾重大安全事故。(2)、影响公司安全与稳定的其它突发灾难事故。

6、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发展进程和产生的后果,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和工作开展情况等。

二、报告的要求和时限

篇3:校园安全信息上报制度

幼儿园的安全事故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幼儿园在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的前提下,做到有安全事故逐级上报,防止事故的扩大,为此特制订安全信息上报制度:

一、工作原则:

队伍健全、责任明确、信息畅通、及时高效。

二、信息报告内容:

校园周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影响学校稳定和师生人身安全的事件。如: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学生打架及其他突发事件。

三、信息报告队伍:

教师是幼儿安全信息第一报告人,负责本班幼儿安全信息的报告工作,若事件发生时,本班幼师不在而其他教师在场时,第一目击人则为安全信息第一报告人,有责任及时向值周领导报告,值周领导在向分管校长及校长报告。幼儿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接报后必须进行实地了解、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要报送的由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校长上报上级部门。

四、报告方式:

1、幼儿发生安全事故,事故第一目击人应立即分别将事故告知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班主任负责立即送医院治疗,并同时告诉学生家长。

2、凡幼儿园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幼儿园安全领导小组人员应尽快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人员伤亡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发生后采取的措施等上报街道中心学校及教育局。

3、施行校园安全日报制度,每天值周领导在安全日志上做好记载。

4、每周总结本周安全工作,并在周五以书面形式上报。

篇4:妇幼卫生信息统计上报制度

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进行辖区内妇幼统计信息报告工作。

二、大东区妇幼保健所承担妇幼统计工作的各社区卫生院、助产单位的统计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

三、各单位要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领导、业务指导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各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要认真收集、整理、审核、汇总各种妇幼信息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

五、各基层单位应按时上报的报表种类目前包括妇幼卫生统计年报,“三网监测”季报、年报,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三项报告”,以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的妇幼卫生项目月报表。

六、各基层单位要将原始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分类存档备查,要有专人负责保管。

篇5:繁荣小学安全稳定信息上报制度

(2014年度)

为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校园安全稳定形势动态,及时妥善高效控制处置校园发生安全稳定事故事件,切实将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故的扩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做到“四个不发生”(不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不发生重大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事故、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群体事件和上访事件、不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特制度学校安全稳定信息上报制度

一.安全稳定信息报送范围

1.学校存在或发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交通、消防、食品卫生、传染病疫情、校舍环境建筑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事故或事件;

2.不稳定安全因素:师生因对教学、管理、后勤等工作不满而引发的躁动以及影响社会或学校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心理障碍因素、精神病人肇事、师生擅自离校出走、请假逾期未归、失踪、自杀等事件事故;

3.自然灾害性天气引发的暴风雨、雷电、山洪、泥石流、地质滑坡、房屋坍(倒)塌灾害隐患险情、事故事件和公私财物失窃被盗、校园暴力侵犯伤害及其他危及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与社会稳定重大事故事件。

二.安全稳定信息报送原则

1.安全稳定信息的报送必须快速准确、实事求是、详实完整。2.安全稳定信息的报送必须区分等级,按程序规定逐层报送。三.安全稳定信息报告内容

1.报送(告)安全隐患信息包括隐患类别名称、存在时间、地点(区域、部位)、影响范围程度、应急与整改措施、目标、建议等;

2.报送(告)安全事件事故包括事件事故名称、发生时间、地点(场所、区域、部位)、起因、经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控制情况、现场的保护措施和请求援助的具体内容等;

3.报送(报告)不稳定安全因素、隐患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等情况;

4.报送(告)各类安全稳定信息均应包括安全稳定信息报告人员及单位。四.安稳信息报送处置程序

1.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发生各类突发意外人体伤害与财产损坏安全事故事件,发现第一人或当事人,均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报告学校安全、后勤职能部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事件同时报告学校主、分管领导。

2.学校教职员工、班级宣传委员、学生一经发现学校存在或发生交通、消防、食品卫生、传染病疫情、校舍环境建筑等方面的安全隐患、事故或事件和其他安全隐患、险情、事故事件及不稳定安全因素,必须立即报告学校值周领导和安全职能部门。

3.学校值周领导和安全职能部门接到学校安全稳定事故事件或隐患险情报告后,视其类别性质、危害大小与严重程度及时上报学校分、主管领导。

4.学校分、主管领导接到安全稳定隐患险情、事故事件信息报告后,立即进行

全面了解、核实和分析,并决定是否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相关安全职能部门上报,并由学校安全职能部门及时向上报告。

5.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和全校师生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发现搜集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信息,并及时按规定程序报告。

6.学校发现存在各类重大安全隐患与不稳定因素,发生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3000元以上财产损失的,必须按相关安全法规规定程序和时限在第一时间及时上报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主、分管领导和相关安全职能部门。

7.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安全稳定信息要及时搜集、分析整理,并按相关安全法规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准确详实上报。

8.学校上报突发安全事故或紧急事件,可先口头报告,后在规定时限内报送书面报告。

五.安全稳定信息报送形式

1.学校种类安全稳定信息报送报告,可通过电话方式报告和报送或当面口头报告。

2.维稳类信息,原则上以单位或个人名义书面报送。六.学校安全事故事件上报时限

1.一般事故。学校发生无人员死亡,重伤1 人以上,3人以下或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1 万元以下的安全事故后,学校在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报送处置结案书面报告。

2.重大事故。学校发生死亡1 以上人,3人以下或重伤3 人以上,10以下或财产损失1 万元以上的安全事故后,学校在1小时内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报告,24小时内报送书面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报送处置结案书面报告。

3.重特大事故。学校发生死亡3 人以上或重伤10 人以上或财产损失数万元以上的安全事故,学校在知道事故发生时,立即向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报告,随后应当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随时补充报告事故的最新情况,8 小时内报送书面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后报送处置结案书面报告。

4.学校发生消防、交通、公共卫生、传染病疫情、人身意外、群体伤害事故以及涉及刑事案件等,必须在1小时内上报,必要时根据事态发展实行滚动报告。

七.安全稳定信息报送责任制

1.学校向上报送安全稳定信息实行领导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领导为第二责任人。

2.学校向上报送安全稳定信息必须严格报送程序与工作纪律,实行逐级上报。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篇6:安全生产工作信息上报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我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工作效能,切实解决监管工作中的情况不掌握、监管不及时、重点不明确、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全面等问题,根据我局工作分工,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信息有关内容

1、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计划(包括周、月计划、阶段、计划)、措施及工作职责分工。

2、职责内监管工作具体落实情况。

3、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情况报告(包括周、月计划、阶段、)。

4、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5、重要工作情况(包括重点检查、督查,会议,工作部署,事故隐患查处,事故调查处理等)。

6、领导交办事项的具体落实情况。

二、工作信息上报程序

信息上报一般应按照逐级上报的程序进行,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下可以越级直接上报。

1、科室人员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工作信息。

2、科室负责人向主管局长报告工作信息。

3、主管局长向局长报告工作信息。

4、办公室负责对工作信息定期汇总。

三、工作信息上报方法及要求

1、除正在进行中的一般性工作信息或临时性工作信息可以口头上报外,其它均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上报。

2、上报情况要及时。注重时限性,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计划、措施、工作职责分工和职责内监管工作落实情况,应按照局领导要求,及时上报;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情况及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按照周、月、阶段、时间要求,进行汇总上报;对重要工作情况,必须要随时上报;对领导交办事项的具体落实情况,要按领导要求搞好上报。

3、上报情况要真实。上报情况中说明或反映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实际,必须是上报人确实了解或亲自掌握的;尤其上报重要情况、重大问题,必须经过上报人调查、核实,真实有据。杜绝使用听说、可能、或许、好象、差不多等词语。

4、上报情况要全面。应按照各种上报的具体要求将工作或问题概况、时间、过程、进度、分析、结果或结论等一一详细说明,涉及数字或能够用数字的尽可能用数字说明,必要时应举出典型事例进行说明。

篇7: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统计上报制度

信息采集、登记录入更新、统计上报制度

一是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实行随时随地采集制度。由村(居)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统计员和计划生育宣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随时对辖区内的新增流动人口信息进行采集,登记相关表册一式两份,月底再反复核实准确无误后,将一份登记册和汇总表报镇(街道)计生办;

二是镇(街道)将各村(居)委会上报的信息登记册要逐项核查准确无误方可在河南省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录入登记,并及时将流动育龄妇女信息录入提交到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PADIS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同时还要及时查询反馈平台上育龄妇女的信息,查询反馈时间不得超过2天;

三是镇(街道)计生办对已经录入过的流动人口信息要经常在流动人口信息维护中进行更新;

篇8:事故上报管理制度

1.0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各区县中心、各工程项目发生的安全生产、通信事故及第三方意外伤害等情况,并及时有效地调查处理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2.0本规定适应各区县(市州)维护中心、各工程项目。3.0程序

3.1事故上报方式:可用书面、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报告。3.2事故报告内容:

3.2.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事故类别、等级、现场情况; 3.2.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是否有人员伤亡情况、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初步估算和可能造成的对公司负面影响的评估; 3.2.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3.2.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3.2.5事故处理结果 4.0事故上报流程

4.1发生工伤类事故,事故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生产部门及综合部负责人,并由各负责人逐级上报;如需报工伤备案须在一小时内填写《职工工伤事故备案表》交至综合部行政专员处,并上报社保局工伤科进行备案。

4.2发生第三方意外伤害事故,事故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生产部门及综合部负责人,并由各负责人逐级上报。4.3发生通信事故,事故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生产部门负责人,并由其逐级上报,由生产副总组织进行事故责任处理并报综合部备案。

4.4对各类事故将根据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事故性质及责任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4.4.1发生工伤事故的责任追究及处罚

4.4.1.1对于因个人主观原因(如违章操作等)致使本人造成工伤事故的,事故当事人承担主要在责任,其他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具体按以下规定处理:

1、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下者(不需做工伤认定的),事故当事人罚款200,班组(队)长、主管(子项目经理)各罚款100元;

2、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事故当事人罚款500元,班组(队)长、主管(子项目经理)各罚款300元,中心主任(项目经理)罚款200;

3、医疗费用在20000元以上的,事故当事人罚款1000元,班组(队)长、主管(子项目经理)各罚款500元,中心主任(项目经理)罚款300元;生产部门负责人罚款200元。

4.4.1.2对于因个人主观原因(如违章操作等)致使他人造成工伤事故的,事故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具体按以下规定处理:

1、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下的,事故当事人罚款1000元;

2、医疗费用在1500元以上20000以下的,事故当事人罚款2000,班组(队)长、主管(子项目经理)各罚款300元,中心主任(项目经理)罚款200;

3、医疗费用在20000以上的,事故当事人罚款3000,班组(队)长、主管(子项目经理)各罚款500元,中心主任(项目经理)罚款300元;生产部门负责人罚款200元。

4.4.1.3对于其他非人为主观原因造成工伤事故的,事故所在地(项目)承担主要责任,相应生产管理部门承担管理责任。具体按以下规定处理:

1、医疗费用在20000元以下的,按医疗费的15-20%比例扣罚事故所在地(项目)工资,按医疗费的5-10%的比例扣罚相应生产管理部门的工资;(针对事故所在地(项目)是按医疗费的相应比例扣工资还是按医疗费的实际发生金额扣除生产收入,供考虑,管理部门建议可按比例扣罚工资)

2、医疗费用在20000元以上的,按医疗费的10-15%比例扣罚事故所在地(项目)工资,按医疗费5%的比例扣罚相应生产管理部门的工资;

3、以上扣罚金额由被扣罚中心(项目)、部门自行核算、分摊责任人。4.4.1.4因不可抗力的客观原因(如地震、台风等)且各中心(项目)充分做好相应准备工作的情况下造成的工伤事故,责任由公司承担,不做相关处罚。

4.4.2发生第三方意外伤害的责任追究及处罚

4.4.2.1因区县(市州)中心、工程项目单位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等自身主观原因导致第三方受到伤害的,参照第4.4.1.2条处理;

4.4.2.2因区县(市州)中心、工程项目单位非人为主观原因导致第三方受到伤害的,参照第4.4.1.3条处理;

4.4.2.3因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如第三方的肇事者逃逸且无法破案的)导致第三方受到伤害的,参照第4.4.1.4条处理。4.4.3发生通信事故的,视客户单位对公司的处理方案而定

4.4.3.1因发生通信事故而被客户单位扣分的,在相应的核算月度内扣除因扣分而产生的产值差额,并对主管(子项目经理)、中心主任(项目经理)、生产部门负责人扣罚工资500元、300元、200元。4.4.3.2因发生通信事故被客户单位通报但未扣分的,对主管(子项目经理)、中心主任(项目经理)、生产部门负责人分别扣罚工资300元、200元、100元。

4.5凡故意隐瞒事故真相、虚报或拖延不报的,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篇9:项目信息管理上报制度

为及时了解和科学评价各实验室工作情况,健全科学的工作规范,保证信息数据传递的及时、准确、快捷,特建立我校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制度。

一、基本信息的范围及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

实验室编号、名称、建立时间、面积、管理级别、评估情况、检查评比情况。

2.实验室主要特色。

实验室在历史上起过的作用和在教学、科研或其它方面的特长,如培养人才、科研成果或专业技术工作能达到的技术水平等。

3.实验教学基本信息

实验室任务、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和执行情况,以及有关实验教学的文件资料等。

4.仪器设备基本信息

各类精密仪器、大型设备、一般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和消耗材料的技术资料、使用维修记录及领用消耗记录等帐、卡和文字资料。

5.人员基本信息

实验室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的组成、结构及变动情况。

6.其它基本信息

有关实验室管理的各类文件、制度,实验室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实验研究的有关论文、成果鉴定证书,实验室经费的收支使用情况,学院布置的临时突击性任务完成情况和事故发生的经验教训等材料。

二、基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1.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2.在实验室工作的各类人员有义务、有责任向信息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信息,及时填写各类记录,仪器设备、安全检查等表格和帐、卡,收集有关资料。

3.做好实验室专职人员工作日志记录,以利于人员考核材料的积累,认真填写实验室研究活动记录,为基本信息的收集提供更为全面的原始依据。

4.信息管理人员应将实验室工作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分类整理,保证信息资料的完整与有序。

三、基本信息的上报及管理

1.学校有关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分为二级管理,学校由教务处实验室管理科和资产处管理科共同负责。各实验室由实验室主任负责,由专人管理。

2.实验室对基本信息必须定期进行整理统计,及时填写有关报表,按时上报。

篇10:项目信息管理上报制度

完善救助制度

--榆社县低收入人群“一站式”服务情况汇报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根据民政部、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对参加新农合的贫困农民在住院治疗并履行新农合报销手续之后,由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患病农民进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一、实施背景

榆社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全县总人口1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农村五保户1508人,农村低保8994人,属省级贫困县。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后,由于新农合报销程序与民政救助程序之间的衔接过于繁琐,审批环节多,患病农民在办理过程中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增加了办理救助的经济负担。从2010年开始榆社县卫生局借助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十一项目的支持,对此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经过与民政局协商,由榆社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民政救助“一站式”服务制度。

二、实施办法

“新农合报销+民政救助”的“一站式服务” 补偿模式就是指符合民政救助救助对象条件(主要包括农村低保、五保和住院新农合报销后剩余部分超过6千元的边缘人群)的,在全县各医疗机构治疗出院后,在得到新农合补偿的同时即可获得医疗救助补助,定点医疗机构对贫困人群实行先行垫付医疗救助补助金

额,救助对象只需支付经新农合报销和民政救助后个人自付部分金额。这样简化医疗申报手续,并能及时给予救助,极大的方便了群众。

在这种模式下,定点医疗机构按月将报销基金和民政救助基金汇总后分别报县合医中心和县民政局,经审核无误后报县财政局审核结算,再由县财政局将资金直接转到医疗机构账户。

三、实施效果

通过“一站式”服务,整合两个体系,构建一个平台,理顺一个程序。

“整合两个体系”,通过“一站式”服务,整合新农合报销与民政救助审批两个工作体系,推动部门信任合作,由新农合报销窗口代理承办农村医疗民政救助申办事宜,两项申办审批合并进行,合并办理流程,减少办理环节。

“构建一个平台”,是指通过“一站式”服务,构建起了统一的农村医疗报销救助承办平台,实行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流程合并,一个窗口全流程办理新农合报销与民政医疗救助手续,完成新农合报销与民政救助的申报、受理、审核和结算。

“理顺一个程序”,是指通过“一站式”服务推行之后,改变了以往卫生、民政、医疗机构各自承办、各自审核、各自结算、各自给付和多个环节审批的工作模式,变为一个窗口承办、审核、结算全流程办理,变以往由“农民跑着办”为“部门合作办”,将以往由患病农民承担的繁琐的办理成本转移到相关部门之间,不仅办理变得简便快捷,让患病农民免受奔波之苦、少花来回之费,而且实现了“先看病、后掏钱”,大大减轻了贫困农民的看病负担,受到了广大农村贫困农民的真心欢迎和拥护。

榆社县从2010年开始实施“一站式”服务以来,截至2012年年底,三年时间共救助农村贫困患者2328人次,发放救助金额499万余元。粗略估算三年来仅“一站式”服务就为贫困农民节约办理成本六余万元。

篇11:增补叶酸项目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信息管理质量,项目信息实行逐级月报、季报制度。

二、乡村医生负责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的收集、整理,每月26日前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每月26日前和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向龙海市妇幼保健院汇总上报本月和上一季度本乡镇叶酸发放和服用信息。

三、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和资料,负责统计、分析、登记、分类和归档资料。要对项目基础信息数据开展质量控制,保证所有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为项目的评估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项目信息管理的归档材料要求有增补叶酸花名册、知情同意书、随访表,各项原始资料、个案登记表和汇总报表记录完整,保存完好。

五、所有信息报表除上报表格外,各级都要留底,以备督导核查。

篇12: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化项目管理,规范信息化项目实施流程,确保实现信息化项目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称信息化项目是指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系统等新建、扩建或者改建工程项目。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项目按照投资估算额分一般信息化项目、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信息化项目,投资估算额小于等于50万元为一般信息化项目;投资估算额大于50万元小于等于1000万的为大型信息化项目;投资估算额大于1000万元的为重大信息化项目。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涉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有关单位及个人。

第二章信息化项目管理职责划分

第五条运营改善部职责

(一)全面负责信息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按照信息规划组织项目预算提报以及项目立项工作。

(三)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开展专业工作,负责编制招标技术文件,组织信息化项目招标工作。

(四)负责信息化项目合同的签订工作。

(五)负责组织建立业务项目组,并指派专人参与项目建设。

(六)负责信息化项目资料的归档。

(七)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后评价工作。

(八)负责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的修订、培训与检查工作。

第六条信息化项目申请单位职责

(一)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开展专业工作,参与信息化项目招标工作。

(二)指派专人进入业务项目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

(三)参加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生产组织之间的矛盾。

第七条信息化项目其他涉及单位职责

(一)指派专人进入业务项目组全程参与项目建设。

(二)参加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解决信息化项目实施与生产组织之间的矛盾。

第八条计财部职责

(一)负责对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中涉及本专业的问题进行审查。

(二)负责按照项目立项的批复意见及精神,下达公司内部项目立项批准通知书。

(三)参与信息化项目招标及合同的审查工作。

(四)负责信息化项目阶段性费用结算及后评价工作。

第九条设备部职责

(一)负责对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中涉及本专业的问题进行审查。

(二)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完成相关专业工作;

配合、协调完成信息化项目中施工现场各种计量、自动化、通讯网络节点、数据接口的联接工作。

第十条党群工作部职责

参加有关招投标工作并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做好项目宣传工作。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部职责

负责项目培训组织与考核工作。

第十二条后勤部职责

负责项目实施后勤保障工作。

第十三条业务项目组职责

(一)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各阶段组织协调工作。

(二)负责组织项目各种业务问题讨论与处理。

(三)负责组织项目各种实施方案的讨论与确认

(四)负责组织项目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确认。

(五)负责组织项目阶段性验收工作。

(六)指派专人兼职项目文档员参与项目文档收、发、归档工作。

(七)负责组织项目用户测试、系统培训以及权限收集工作。

(八)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后勤保障问题。

(九)负责项目资金计划提报工作。

第三章信息化项目立项、招标

第十四条运营改善部依据《公司项目管理制度》和信息化计划分别开展信息化项目立项请示、审批、上报工作。

第十五条项目审批通过后,由计财部进行项目立项,由运营改善部、项目申请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以及上级部门要求组织项目招标;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信息化项目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对于需要招标的信息化项目,由运营改善部编制招标技术文件,并组织发标工作。

第十七条招标过程中把握的原则,投标人应具备信息化项目实施能力与资质,公开招标投标人不得少于3家;邀请招标投标人不得少于3家,其他招标方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到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至时间控制在二十日以上;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第十九条评标工作由运营改善部、项目申请单位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运营改善部、项目申请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经济等方面不得少于2/3,成员总人数为5人以上的单数。

第二十条评标委员会在党群工作部监督下完成对投标文件的综合评定后,提出综合评标意见,确定候选单位,公布评标结果。

第二十一条项目实施方确定后,运营改善部经请示主管经理后签订项目实施合同。

第二十二条对于客户化开发的系统,项目实施合同须明确界定源代码归公司所有。

第二十三条项目实施合同签订前项目实施方须提供详细的《公司XX信息化项目实施服务合同工作说明书》,该说明书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项目实施范围

(二)项目实施前提条件

(三)项目进度安排

(四)项目团队结构、人员分工管理

(五)项目支持服务与质量保证

(六)项目变更管理

(七)项目验收要求

第四章信息化项目实施准备

第二十四条信息化项目合同签订后,运营改善部、项目申请单位组织召开项目启动会,建立业务项目组,业务项目组成员应包括:

(一)信息化项目申请单位主管领导为业务项目经理;

(二)运营改善部主管领导为业务项目副经理;

(三)涉及单位主管领导为业务项目副经理;

(四)申请单位、涉及单位以及运营改善部骨干专业为组员;

(五)项目维护相关人员为组员;

(六)运营改善部项目管理相关专业为组员;

(七)项目实施包含硬件采购以及网络铺设的业务项目组组员还包括运营改善部相关硬件专业以及硬件涉及单位相关专业。

第二十五条对于重大信息化项目要求业务项目组成员脱产进行项目建设。

第二十六条业务项目组及项目实施方办公环境安全保密措施由运营改善部安全专业组织设计。

第二十七条项目实施方撰写《公司XX信息化项目项目实施章程》,并向业务项目组汇报确认,该章程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项目整体概述

(二)项目组织机构

(三)项目实施里程碑计划

(四)项目实施策略及方法论

(五)项目文档管理

(六)项目问题管理

(七)项目计划管理

(八)项目保密管理

第五章信息化项目需求调研

第二十八条由项目实施方按照《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周双周滚动计划》(模板见附件一)牵头组织业务需求调研工作,调研确定的业务流程图由项目实施方绘制,业务流程图必须经过业务项目组确认。

第二十九条需求调研过程中牵涉到跨部门、跨专业的业务问题由业务项目组综合组织讨论确认。

第三十条业务问题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结论采用《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会议纪要》形式发布(模板见附件二)。

第三十一条项目实施方综合整理需求调研情况,形成详细的《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该说明书应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需求范围

(二)业务流程

(三)功能需求

(四)性能需求

(五)运行需求

第三十二条《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必需经过业务项目组讨论确认,并由涉及单位、运营改善部以及项目申请单位主管领导审核签字认可。

第六章信息化项目设计

第三十三条项目实施方在确认的《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基础上,对该信息化项目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制定《公司XX信息化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和《公司XX信息化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公司XX信息化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项目概述

(二)需求描述

(三)架构描述

(四)业务组件定义

《公司XX信息化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项目概述

(二)数据设计

(三)组件设计

(四)用户接口设计

(五)事务类型及其管理

(六)错误处理

(七)限制、局限、约束

第三十四条《公司XX信息化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公司XX信息化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应符合公司的整体信息化发展规划需要,满足长期规划,强调标准统一与业务系统间的纵向贯通与横向集成。

第七章信息化项目开发管理

第三十五条信息化项目开发应满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要求。

第三十六条信息化项目开发过程中,项目实施方面临的各种业务问题通过专题会、协调会方式讨论研究解决,讨论形成的方案通过《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会议纪要》形式发布。

第三十七条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使用的软、硬件工具由项目实施方负责进行培训。

第三十八条项目实施牵涉到与第三方系统接口的,由业务项目组协调第三方系统供应商共同协商解决。

第三十九条项目实施牵涉有硬件购置或者网络铺设的,由业务项目组相关硬件专业组织对设备进行到货验收和安装调试验收。

第八章信息化项目测试管理

第四十条在完成信息化项目的各项功能后,由项目实施方进行内部测试,内部测试完成后由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制定该项目的用户系统测试方案,并组织系统功能测试。测试情况通过《公司XX信息化项目测试报告》以及《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模板见附三)进行发布。《公司XX信息化项目测试报告》应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测试概述

(二)测试环境

(三)测试过程

(四)测试结果

(五)测试评价

第四十一条对于测试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由项目实施方详细记录《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并落实问题处理计划,对于测试中业务提出的变更需求由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第九章信息化项目权限收集与配置

第四十二条信息化项目用户测试的同时,由项目实施方设计系统权限收集模板,由业务项目组下发用户单位进行权限收集以及权限模板的填写。

第四十三条业务项目组收集各单位用户权限收集模板,汇总转交项目实施方,由项目实施方进行用户权限批导入,导入完成后由业务项目组通知用户权限测试。

第十章信息化项目培训管理

第四十四条项目实施方制定系统操作手册,并编制项目培训计划,大型和重大信息化项目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系统培训,一般信息化项目由运营改善部与项目申请单位组织系统培训,系统培训后由培训组织方组织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操作。

第四十五条用户培训中所提的问题由项目实施方记录《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并落实问题处理计划;对于用户所提的需求由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第十一章信息化项目上线及试运行管理

第四十六条信息化项目完成既定的设计、开发、测试、培训任务后由项目实施方编写《公司XX信息化项目上线策略》,该策略包含且不仅限于:

(一)上线组织体系及职责

(二)上线业务范围

(三)上线准备工作情况

(四)上线时间及工作安排

(五)上线支持流程及问题处理

(六)上线应急预案

(七)人员联络方式

(八)后勤保障措施

第四十七条由项目实施方设计期初数据导入模板,由业务项目组组织期初数据收集,由项目实施方清空生产机数据后导入期初数据,并锁定生产机。

第四十八条系统上线试运行前,由项目实施方解锁生产机,由项目业务组通知涉及单位系统上线试运行。试运行期间,项目实施方7*24小时支持系统业务开展,试运行问题通过《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跟踪处理,各单位所提需求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第十二章信息化项目验收及后评价管理

第四十九条依据项目实施合同,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分阶段共同组织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分软件验收和硬件验收。

第五十条项目软件验收材料由项目实施方准备,准备材料包含且不仅限于:

项目启动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实施章程》、《公司XX信息化项目里程碑计划》、《公司XX信息化项目组织机构及通讯录》。

项目需求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

项目上线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公司XX信息化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公司XX信息化项目数据接口文档》、《公司XX信息化项目培训计划》、《公司XX信息化项目测试报告》、《公司XX信息化项目上线策略》、《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

项目终验阶段:《公司XX信息化项目实施总结》、《公司XX信息化项目双周滚动计划》、《公司XX信息化项目会议纪要》。

第五十一条项目软件验收过程中,首先由项目实施方向业务项目组兼职文档员提交项目验收材料以及《公司XX信息化项目验收报告》(模板见附件四),经项目组审核通过后,由项目实施方持《公司XX信息化项目验收报告》按照项目涉及单位、运营改善部以及项目申请单位主管领导先后顺序签字确认验收,对于不具备验收条件的由项目实施方依据审核意见进行整改。

第五十二条项目硬件验收由业务项目组以及项目实施方共同组织,首先项目实施方提交所有随硬件采购的软件及授权,经业务项目组硬件专业核实无误后由项目实施方持《公司XX信息化项目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报告》(模板见附件五)到业务项目组硬件专业以及业务项目经理处签字确认验收。对于公司自采的项目硬件,由业务项目组组织相关专业与供应商进行到货验收。设备安装、保存在项目涉及单位管辖区域的,由项目涉及单位负责设备的保管。

第五十三条项目最终验收前,由项目实施方与项目维护方做好项目维护交接,交接完成后,由业务项目组组织对项目实施情况与《公司XX信息化项目实施服务合同工作说明书》中KPI指标进行审定验收。

第五十四条项目阶段性验收后,由业务项目组依据合同向计财部提出项目资金计划,由计财部安排项目资金。

第五十五条项目最终验收后由运营改善部组织项目涉及单位依据《公司项目管理制度》要求进行项目评价。

第十三章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

第五十六条对于已经确认的需求,后续系统设计、开发、测试过程中因业务、技术等各方面原因需要变更的,由变更方提出《公司XX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申请表》,经过变更方领导签字后提交业务项目组综合评审确认,确认无误后由业务项目经理签字后提交给项目实施方。

第五十七条项目实施方收到需求变更申请后,进行技术、成本、计划的评估,评估可行的,由项目实施方项目经理签字确认生效,同时更改与该需求变更所涉及的所有验收文档。

第五十八条对于项目实施方评估有异议的需求变更申请,由项目实施方组织相关项目实施人员与业务项目组综合讨论协商解决。

第十四章信息化项目文档管理

第五十九条所有信息化项目文档按照《公司文件体系管理制度》要求编制、管理。

第六十条项目实施方提供给业务项目组的文档必须经过项目实施方项目经理签字确认。

第六十一条所有项目公开发布文档必须经过业务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并由业务项目组兼职文档员整理收集。

第六十二条项目最终验收后由业务项目组兼职文档员将所有项目过程文档提交运营改善部项目管理专业归档保存。

第十五章信息化项目质保期管理

第六十三条项目实施方与项目维护单位分别安排专业技术人员7*24小时参与项目质保期问题处理,做好项目实施到维护的过渡,质保期内系统应用问题通过《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进行跟踪解决。

第六十四条信息化项目质保期中各单位所提需求依据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办理。

第六十五条如项目质保期问题较多,质保期内无法全面解决,业务项目组与项目实施方共同商议后续解决方案,商议不妥的按照合同条款处理。

第十六章奖励与考核

第六十六条信息化项目奖励申请原则:

(一)按照项目阶段要求,完成项目建设,并取得预期效果,对相关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单独奖励。

第六十七条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问题时,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考核意见:

(一)项目实施过程中未按要求配合项目工作,影响项目实施进度或质量,对相关责任单位每次处罚500-2000元,对主要责任人每次处罚100-1000元。

(二)由于项目实施方原因影响项目建设或者未达到项目预期目标的,按合同条款处理。

第十七章附则

第六十八条本制度的附件有:

附件一:公司XX信息化项目计划模板,编码:

附件二:公司XX信息化项目会议纪要模板,编码:

附件三: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编码:

附件四:公司XX信息化项目验收报告,编码:

附件五:公司XX信息化项目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报告,编码:

附件六:信息化项目立项招标流程,编码:

附件七:信息化项目需求变更流程,编码:

附件八:信息化项目验收流程,编码:

第六十九条本制度由公司运营改善部负责解释。

公司

年月日

主题词:制度信息化项目管理

公司办公室年*月*日印发

共印*份

附件一:

公司信息化项目计划

制定人:

签发人:

计划时间

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本周工作小结

下阶段主要工作

安排

重点关注事

项目问题

附件二:

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会议纪要

文档编号: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会议纪要-1.0

会议主题:公司XX信息化项目XX会议

会议主持人:XX

会议时间:XXX.XX.XX上午XX:00

参加人员:

XX、XX、XX

整理人:

X

内容:

议题

XXXX

主要内容

确认签字

附件三:

公司XX信息化项目问题跟踪表

序号

提出时间

提出人

问题描述

是否完成解决人

计划解决时间

实际解决时间

解决方案

问题分类

优先级

负责单位

备注

附件四:

公司信息化项目验收报告

项目名称

公司信息化项目

合同编号

验收内容: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验收意见: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项目单位意见: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项目组意见:

项目负责人:

****年**月**日

公司XX信息化项目验收资料清单

序号

资料名称

纸质版/电子版

备注

资料报送人:资料验收人:

年月日

附件五:

公司信息项目设备到货安装调试报告

公司信息项目设备到货安装调试报告

合同名称: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配置

数量

单位

安装地点

安装位置

投入使用日期

安装调试负责人

备注

设备供货单位:

(公章)

确认单位:(公章)

验收地点:

经手人签字

经手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签收日期:

附件六:

信息化项目立项招标流程

附件七:

上一篇:加强节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下一篇:公司电脑配置使用管理规定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