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2024-04-30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共9篇)

篇1: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律师诉讼案例

业务类型:劳动争议

法院判决时间:2018 年 6 月 20 日

法院名称: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

代理律师姓名:王飞忠

律师事务所名称:广西名虎律师事务所

供稿(实名,单位+姓名):广西名虎律师事务所王飞忠 审稿(实名,逐级):王飞忠

检索主题词:劳动争议案件

确认劳动关系

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工资争议

双倍工资

经济补偿金

过错赔偿

二、案例正文采集 梁某与某首饰公司劳动争议 【案情简介】

2016 年 8 月 16 日,梁某到某首饰公司从事首饰销售工作。月工资为基本工资加上加班工资、个人提成、团队公共提成、个人达标奖金、特别项目奖金、工作效率奖金、业绩补贴、全勤奖等项目。2017 年 1 月后,某首饰公司才与梁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要求倒签日期为入职日期。2017年 6 月份,某首饰公司安排梁某延长工作时间,仅以基本工资为基数计算延长工作时间工资。2017 年 7 月 10 日至 15 日,某首饰公司丢失了一批首饰,梁某在该期间在岗上班。之后,公安机关对首饰被盗案予以立案侦查。2017 年 7 月 28 日,某首饰公司以梁某需对首饰丢失承担责任为由,要求梁某在某首饰公司拟定的《首饰丢失处理决议》上签字,《首饰丢失处理决议》载明“公司找回所丢失首饰,退还责任保证金。所管理门店业绩达标,退还责任保证金。中途离职或被公司辞退需付清责任保证金。”随后,扣押了梁某 2017 年 7 月的工资充抵责任保证金。2017 年 7 月 29 日,梁某因被扣押工资充抵责任保证金而提出辞职,填写了某首饰公司提供的《辞职申请表》,其中,钩选了“辞职原因”中的“工作时间长”选项。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梁某出满全勤,每月的工资中均有全勤奖,某首饰公司没有依法为梁某缴纳社会保险费。

2017 年 8 月 25 日,梁某向南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南宁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请求:一、确认梁某与某首饰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二、某首饰公司支付2017 年 7 月工资;三、某首饰公司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差额;四、某首饰公司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五、某首饰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2017年 9 月 15 日,某首饰公司向劳动仲裁委提出反申请,依据《首饰丢失处理决议》请求裁令梁某赔偿经济损失。

2017 年 12 月 28 日,南宁劳动仲裁委做出《仲裁裁决书》,认为:一、梁某与某首饰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二、由于双方劳动关系因梁某以工作时间长的个人原因提出离职而解除,故梁某要求某首饰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三、应以梁某的月基本工资计算延时加班工资;四、某首饰公司应当支付梁某 2017 年 7 月工资;五、梁某要求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没有事实依据;六、梁某在《首饰丢失处理决议》签字确认存在工作失职,并约定如离职需承担保证金,现梁某已离职,梁某应赔偿经济损失。因此,裁决:一、确认梁某与某首饰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二、某首饰公司支付梁某 2017 年 7 月工资;三、某首饰公司支付梁某延时加班工资余额;四、梁某支付某首饰公司经济损失;五、对梁某其他仲裁请求,不予支持。

2018 年 1 月 8 日,梁某不服劳动仲裁裁决向南宁兴宁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兴宁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代理意见】

一、某首饰公司要求梁某赔偿经济损失,说明其承认与梁某存在劳动关系,另外,其对梁某主张的劳动关系存续起止时间没有提出异议,因此,应按梁某的主张确认某首饰公司与梁某存在劳动关系。

二、某首饰公司克扣工资的行为违法,应当支付梁某2017 年 7 月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因此,某首饰公司不得以梁某对首饰丢失负有责任为由拒绝支付工资。

三、应当以基本工资及全勤奖作为计算加班费的基数工资。

梁某的劳动报酬除基本工资之外,其每月的全勤奖是固定的,此两项应认定为正常劳动时间的月工资。

四、某首饰公司没有在法定期间内与梁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某首饰公司没有依法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梁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是在一个月之后即 2017 年 1 月之后才与梁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该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律规定,某首饰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梁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某首饰公司未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以及扣押工资充抵责任保证金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损害了梁某的劳动权益,而不是《员工离职申请表》中的离职原因。某首饰公

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首先,梁某在某首饰公司要求缴纳责任保证金后立即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表明,梁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与被告的首饰丢失有关。该事实足以认定导致梁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某首饰公司决定扣押工资充抵责任保证金。某首饰公司的行为明显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了梁某的劳动权益。

其次,某首饰公司决定扣押工资即意味着未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再次,某首饰公司在《员工离职申请表》中限定了离职原因,而且故意避开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梁某只能打勾选择,不能书写真实的离职原因。

因此,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认定梁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某首饰公司存在违法行为,某首饰公司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六、《首饰丢失处理决议》不是梁某赔偿某首饰公司经济损失的依据,梁某也不应赔偿某首饰公司因首饰丢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首先,《首饰丢失处理决议》显示,某首饰公司扣押责任保证金的目的是为了让梁某尽量完成业绩任务,在一定条件下,责任保证金是可以退还梁某的。这说明,无论是从字面意思理解,还是从具体约定分析,责任保证金的法律性质都

是担保金,而不是赔偿款。因为,如果责任保证金是赔偿款的话,那么就不会在一定条件下退还梁某。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某首饰公司以梁某存在工作失职为由扣押梁某工资违反了该规定,因此,《首饰丢失处理决议》不得作为某首饰公司要求赔偿损失的依据。

再次,某首饰公司应当通过公安机关追回首饰或者追究盗窃者赔偿责任的方式挽回损失。首饰丢失已经被刑事立案,某首饰公司应当通过公安机关追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挽回损失。某首饰公司现在要求梁某赔偿损失,以后,丢失的首饰被追回或者某首饰公司又要求刑事责任人赔偿损失,那么,某首饰公司得到的赔偿将大于其受到的损失,某首饰公司将获得非法利益,梁某将受到损失。

【判决结果】

一、梁某与某首饰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二、某首饰公司支付 2017 年 7 月工资;三、某首饰公司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四、某首饰公司不需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五、某首饰公司不需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金;六、梁某不需赔偿经济损失。

【裁判文书】

2018 年 6 月 20 日,兴宁法院作出《民事判决书》,认为:

某首饰公司与梁某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某首饰公司已经履行了与梁某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因此,不需支付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

在《离职申请表》上,有多个离职原因供劳动者选择,其中更是有“其它”一项可供填写,梁某此主张缺乏有效证据不予以支持,故梁某要求某首饰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的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的相应内容,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基数,而不是单以基本工资为基数计算,故某首饰公司还应支付此项加班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因此,某首饰公司应当支付梁某 2017 年 7 月工资。

梁某在《首饰丢失处理决议》签字确认存在工作失职,约定如离职需承担责任保证金,从该决议上载明的内容可以看出该责任保证金并非劳动者自认愿意承担的针对前述物品

失窃的损失赔偿,而是符合一定条件后,用人单位要退回劳动者,该款项显明具有担保的性质,根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目向劳动者收取或变相收取款项作为担保。另外,失窃案的刑事程序尚未处理终结,无法证实损失数额的合理性,故在本案中,梁某不需赔偿某首饰公司经济损失。

【案例评析】

虽然某首饰公司没有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梁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是,由于梁某无证据证明在书面劳动合同上是倒签日期为入职日期,因此,仅从法律角度来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差额是得不到支持的。

梁某在某首饰公司宣布扣押工资充抵责任保证金后即提出辞职,该两个行为具有关联性,同时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因此,可以认定梁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某首饰公司扣押工资充抵责任保证金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且损害了梁某的劳动权益,可以判决某首饰公司支付经济补偿。

当月工资由基本工资、奖金、补贴构成,且奖金、补贴又以考核达标为支付前提的时候,对于奖金和补贴是否应作为计算加班费的基数工资这一问题,应当分析劳动者每月领取的工资构成情况,如果每月的工资构成中基本都有奖金或者补贴,则说明奖金或者补贴是基本固定,应当与基本工资

一起作为计算加班费的基数工资。

兴宁法院完整的审查《首饰丢失处理决议》的决议内容,准确认定责任保证金的法律性质,正确解决梁某是否应当赔偿经济损失的问题。兴宁法院关于该部分判决的理由充分、说服力强。

【结语和建议】

从劳动关系角度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是对立的,所以,对于劳动者来说,应当努力提高法律意识,掌握尽可能多的劳动法律常识,如此,才能在与用人单位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尽可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劳动者还应当养成先了解将要签署的文字材料的意思表述及法律后果再签字的习惯,而且,落款日期要写当天的日期,这是预防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重要方式之一,万不可认为签字只是形式、不会有任何法律后果。在本案中,如果梁某在劳动合同的落款日期写的是签字当天的日期,那么,司法机关就可以裁判某首饰公司支付未签定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虽然多数劳动者还是很欠缺劳动法律知识,但是,劳动者可以通过上门、电话、网络等各种途径获得法律帮助,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处理好自身利益和劳动者利益。为此,建议所有的用人单位:一、聘请法律顾问或者法务专员;二、由法律

顾问或者法务专员对用人单位的所有文件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三、在做出各种决策事务前,听取法律顾问或者法务专员的意见、建议,如果法律顾问或者法务专员认为将要做出的决策涉嫌违法的,那么,坚决不能做出该决定;四、如果用人单位确实因存在违法行为与劳动者发生纠纷,那么,建议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与劳动者协商解决纠纷,因为,劳动者首选的解决方式也是协商,劳动者只有在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纠纷的时候,才会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如果用人单位确实因存在违法行为与劳动者发生纠纷,那么,用人单位除了要承担败诉的法律风险之外,还承担用人单位的形象、名誉受损的法律后果。

篇2: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信息及其基本特征》是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含义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课采用通过观察和理解、实验的手段。同时也需要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和合作学习。由于本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在做教学设计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将传统的主要由老师讲的方式改变成主要由学生讲,让学生举大量的例子,来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和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这节课上下来以后,我的感受是:

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本节课做这样的教学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目的,那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教学互动,展示学生的个性,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中。其一,学生不是很习惯勇跃发言。理想中的状态是,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无论说得好或不好,关键是敢说,这也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现实中的学生明显不具备这样的特点,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培养。其二,学生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不够。将生活中的例子变成自己的例子,学生在思维上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学生对整节课都在教学不满

引用一个学生的话说:“不让我上网吧,到这里来也玩不成。”很显然,学生对这门课的最大热情是可以上网、聊天、玩游戏等,而不是想着如何从这门课中学到一些知识。如何将学生的热情引导到学习上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如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沟通……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达不到要求

新课程是非零起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然而实际看到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操作大部分同学不会或不熟,例如:开机关机、保存文件、文件(或文件夹)的新建复制重命名、处理死机问题等。作为一门技术课,我们先不谈什么素养,掌握实用技能应该是根本,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熟练使用常用软件,对他一生都有好处,我们不是说一切都为了学生吗,那就不要只是喊喊口号啊,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这种现状,将专门安排时间为学生打基础。

四、对教师的思考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才能把这门课上好,是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也是对我们的极大考验。我们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道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组织艺术,既让学生玩好,也让学生学好。

篇3: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也就是在纷繁的信息世界中去获取、处理、管理、分享与交流信息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形成特色, 这是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和研究, 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课和教研活动中与同行交流, 积极探寻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的基本“点”, 并积极地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反思。

●走进学生, 点亮心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 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 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尊心、自豪感——这是教育工作的头条金科玉律。”

在信息化时代里, 学生是信息技术的“原住民”, 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早已打上深深的信息烙印。有的学生沉迷于在虚拟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有的通过网络这个大信息库畅游于知识的海洋, 可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信息特征。

在餐厅服务理念中有一个“329”原则, “3”就是客人“就座后的三分钟”, 即服务员与客人的第一次接触最重要的是前三分钟。同样, 教师应重视给学生上的第一课, 在课前准备时, 需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 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是指客人“临行前的两分钟”, “9”就是前后五分钟服务里边的九个细节, 其中有三个细节对我们教师有参考价值, 即集中精力服务好, 讲话时一定要注视客人,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信息技术课是融知识性、技能性、工具性于一体, 是具有为其他学科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特征的基础课程。教师在第一课时要注意细节, 利用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技术优势, 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课独特的魅力, 在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鸿沟”上架起桥梁, 走进学生, 点亮心灯。

●巧设目标, 点燃热情

有了“一见钟情”并不代表可以“天长地久”, 在你帮助学生之前, 首先要让他有接纳你建议的心情。如果可能的话, 你更应该提出对某一问题的见解, 你是如何分析的, 告诉学生, 你们所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所差异的只是方法而已。争辩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办法, 要从对方的观点去看事, 设法让别人回答“是”, 那才是一套成功的办法。

引导, 在于你能把不快乐变得快乐, 把没有希望变得充满希望。作为教师, 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课程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在于目标的分解与设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 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 印度知名学者西蒙正纳于2003年在玛哥利中学义务担任信息技术普及课教师时发现:当他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时, 学生往往不太爱听, 显得无精打采。但一到上机课, 学生们就兴高采烈, 只要西蒙正纳稍不留神, 学生们就一个个忙着上网听CD, 看动画片, 玩扑克牌, 新鲜个没完。因此, 当天教的理论知识隔天就被忘个精光是常有的事儿。

西蒙正纳经过精心准备, 改变了现状, 以小姑娘桑迪寻求帮助为由头,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兴趣, 并引出了电子邮件这一主题。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再作些简单的引导后, 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已经开始探索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新的知识。

是的, 对新知识的渴求是学生的一种本能,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西蒙正纳把小桑迪想与爸爸联系这一个大“目标”变成了“石头”, 扔进了池塘, 激起美丽的涟漪,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构建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同时, 西蒙正纳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 于无声处, 各个知识点就在学生脑海中成为了一个整体, 达到了前后融会贯通的目的。

教学, 并不总需要依靠你苦口婆心的语言、大张旗鼓的举动, 有时你的轻轻一指、默默一点, 同样能获得震撼心灵的非凡效果。

●师生互动, 点拨思维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只有在教师的能力和情绪跟学生的能力、力量和情绪相接触的最高境界上, 才能产生一种真正的、欢乐的、引人入胜的教育学, 师生之间才能有真正的精神上的相互沟通。”

在生活中, 人们常常会由于认识的不足而迷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学生同样会由于认识的不足而“迷路”, 此时, 就需要教师及时与巧妙地指点迷津, 循着正确的价值取向, 走出迷茫的“沙漠”。

其实,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讲解, 关键是何时讲、讲什么、怎么讲, 我们要知道, “讲”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方式。

例如, 有的学生在做Excel中分类汇总时, 未能在对关键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前先对该字段进行排序, 所以, 其结果不正确。“迷路”并非坏事, 心理学研究表明, 未能完成的任务留下的记忆远比圆满完成任务所留下记忆来得深刻。

这时, 我们并未告诉他们应怎么做, 而是与全班一起强调了阅读课本的几个习惯, 譬如重视课本中的“关键词”, 重视课本中的“小字体”, 更好重视教材中的插图等, 让学生讨论, 问题出在哪里, 该如何解决。接下来, 我们连续布置这种类型的多个题目, 通过查看功能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对讲解的时机作出选择, “迷路”时是一个较好的契机, 只有适时而需的讲解, 才能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专家认为, 下列情况下教师应当讲解:学习新知是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易被学生忽视和混淆的概念;知识单元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时间不容许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探索;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 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点拨、归纳、总结等。

●分清主次, 点中要害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把信息技术理解为“技术活”, 凭经验和模式, 不懂得研究和反思, 不懂得改进和变化。例如, 有些教师认为多多才能益善, 不分主次, 一个不拉地把内容全部讲全, 结果讲累了自己, 听烦了学生, 影响了教学效果。

学生在教师面面俱到、点滴不漏、无微不至、步步为营的教学“关怀”和“体贴”下, 可能是能在已为平坦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地毫不费劲地朝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前进。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中, 教师给了孩子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 他们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多, 能力更强。

例如, 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中, 我们尝试先比较Word、Excel、Power Point它们菜单的异同, 分析它们的“共性”, 重点关注其“个性”, 这样教学的效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特点, 在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上都要加以转变。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知识库, 让学生在这个知识库里去搜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很多的内容老师根本不用讲, 只需要学生自我学习、合作交流, 教师仅仅只是一个引导者、服务者。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它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同时也为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提供了有效途径。多媒体电子教室的课堂教学功能:广播、查看、监控、答疑辅导、转播、键盘控制、课件管理等, 它为我们提供了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也方便了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个别化”教学。

当今的社会需要能将分散的知识融会贯通, 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的人, 教会学生能将知识以点带面、融会贯通, 教会学生应对这个大千世界万变的能力, 就成了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是要按一定的规律办事, 信息技术课程尤其如此, 作为教师我们要尽情享受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快乐, 这样才能有智慧的火花, 当然, 这火花包容着博大的胸怀、聪明的头脑、得当的引导和机智的应变能力。

摘要:本文从探寻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点”, 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走进学生、点亮心灯, 通过教学目标的构建, 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以确保学生今日的潜在发展水平比较可靠地转变为明日的实际发展水平。

关键词:任务,信息技术,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传燧.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课程.教材.教法, 2002 (7)

[3]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4]R.M.加涅等著, 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尼葛洛庞帝著, 胡冰等译.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

[6]姚文蔚.行知教育论著百篇.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5

[7]高帆.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

篇4: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倘若一节课的开头教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积极、愉悦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成绩表的统计》一课中,教师先出示各种各样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表格,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对表内的数据进行统计,许多学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口算、笔算、计算器、珠算等),这时教师适时地利用电脑来进行表格的数据统计,并让学生观察后得出,教师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结果的,比起使用他们所提出来的计算方法,不但计算准确,而且速度快。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引发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求,并清楚地知道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找到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表格内数据统计的解决方法。因此,创设情境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后继学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制定明确的目标,带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引发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时让学生自己拟定学习目标,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成学生学习的目标,使学生为达到自己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自然学起来劲头十足。例如:在教学《成绩表的统计》一课时,当学生看到老师通过按几个简单的按钮就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后,学生都想学到相关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这时老师可提出:“看见这个题目,同学们想通过这节课了解或学习一些什么知识呢?”同学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学习欲望,也就是制订了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的目标,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会不自觉地按着自己所制订的目标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同伴、小组协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

教育学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例如:在教学《成绩统计表》一课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枯燥地演示操作,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操作,教学的效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如果开始教师设下悬念后,引导学生借助书本和辅学软件进行小组的自主学习,将学习的空间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提升了。小组学习后,同学们纷纷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把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来,通过小组成员或老师的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把学习上的障碍一一扫除。这样能使学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学得好的学生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学得好。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都有自学探索的愿望和要求。我们要为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由于每个同学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用不同的操作方法解决相同问题的情况。所以,在学生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例如:在教学“DEL”和“INSERT”键的含义和用途时,教师不是单一地通过讲解和演示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利用辅教软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汇报,总结归纳出这两个键的含义和用途。当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DEL”和“INSERT”键的用途后,出示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相应的练习。练习后总结解决练习问题的方法,许多同学都提出了不止一种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通过评价,及时反馈调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检查教学效果并作出评价,是调节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手段,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主人翁意识。例如:在教学《文章的修改》一课中,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评价小结出操作方法后,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练习。练习后,让学生对同位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其练习过程,所使用的方法等等,学习别人哪些先进的经验,改进自己哪些不足的地方,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效果,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课的教学,绝不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操作,而是一种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协作和评价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的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主动去发现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篇5: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注意事项:

(1)每个选手在“?”盘下新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命名为“学校_姓名”,每个操作题根据题目命名要求命名文件或文件夹,保存在“学校_姓名”文件夹中。

(2)试卷总分满分120分。

一、excel操作题(40分)注意事项:

完成后的excel文件名为“第1题.xls”,保存在“学校_姓名”文件夹中。不使用函数而用人工数数方法统计的不得分。

题一(15分)

1、在“成绩表1”中,用“求和函数”在“K”列中完成每个学生的“总分”; 并用“公式”在“L”列中完成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其中平均成绩带二位小数);设定学生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以蓝色显示,小于60分的以红色显示。(4分)

2、在“成绩表1”的M列中输入“等第”,用IF函数,使平均分在90分以上的显示“优秀”、80分以上的显示“良好”、70分以上的显示“中等”、60分以上的显示“及格”、60分以下的显示“不及格”。(4分)

3、新建一工作表“成绩排名”,将成绩表复制到新建工作表中,用“排序”的方法,将“总分”作递增排列。在该表中用数据透视表的方法统计走读生和住校生的“政治”、“物理”、“化学”的平均成绩,将统计结果放在38行。(7分)

题二(25分)

“成绩表2”是某校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下图所示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操作:

1、求出“成绩表2”中每个学生的“总分”,如果该生有缺考的,则总分记0分,只有当三门成绩齐全时,才计算总分。(5分)

2、根据前5%是A+,5%-20% A,20%-30% B+,30%-50% B,50%-90% C,最后面10% D的规则,将选科1和选科2换算成等地。(10分)

3、新建一工作表“成绩单”,按照下图制作成绩单,要求总分为0的标记缺考,成绩单放在“成绩单”表中。(10分)

二、网页制作(40分)

要求新建一个网页,文件名为“第2题.htm”,保存在“学校_姓名”文件夹中。使用内部样式表,完成以下网页设计内容。

1、在网页中输入文字“在新窗口中打开链接”,用CSS实现在新窗口打开链接,链接网址为:?。(10分)

2、将excel试题内容复制到网页中,用CSS实现段落前面缩进两个字,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为10pt,行距为1倍半。(10分)

3、将VB程序设计要求复制到网页中,用CSS实现如下图所示的文章列表,列表项目符号使用图片(tb.jpg),列表使用嵌入式边框,字体为宋体,大小为10pt,行高为24pt。(20分)

注意,下图所示网页所有效果均要求使用CSS实现!!

三、程序设计(40分)【要求】

(1)在“学校_姓名”文件夹下面新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第3题”,vb工程所有文件均保存在该文件夹中。

(2)新建一个工程,窗体的标题栏显示自己的姓名。工程、窗体文件保存在“第3题”文件夹中,文件名自定。(1分)

(3)窗体上新建两个命令按钮,分别为“题一”和“题二”,以下题目的程序代码分别置于按钮过程中。(2分)

(4)建立一个“清屏”按钮,单击后清除窗体上输出的内容。建立一个“退出”按钮,单击后退出程序。(2分)

题一(15分)

【问题描述】输出下图形,第一个数从第20列开始输出。(使用循环结构完成)

题二(20分)【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整数,将该数各个位上的数字反转得到一个新数。例如,输入149,输出941;输入-230,输出-32。注意反转后,前面的0不输出。一共有三组测试数据,每组数据结果正确得5分。

【要求】

(1)输入数据使用inputbox函数。(5分)(2)单击“题二”按钮后,能完成下图所示的计算功能。

篇6: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一、技能操作内容

制作电子小报。根据所提供的“环境保护”素材(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和制作要求,组织、整理、加工成既符合基本要求,又富有创意、能充分展示操作技能的作品。电子小报主题为“环境保护”,具体题目自定。

二、制作要求

1.小报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小报页数至少2页,有链接点,链接流畅;

2.“必选素材”文件夹中的“精彩.jpg”文件内容(即文本形式)必须全文引用;

3.能合理选用素材库中的文本、图片和音视频等素材,并加工制作一些素材。其中应做到:

① 在小报中调用一个音乐文件。

② 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符合主题的动画文件,并链接到小报中,链接点的文字为“环保动画”。

③ 选用“工具箱”中的软件,录制并生成一个AVI动画文件,AVI动画内容为:打开记事本,并在记事本中输入“环境保护”。将此AVI动画文件加载到小报中。

④ 获取“必选素材”文件夹中“环保厅会议统计表.jpg”的全部内容,并在Excel中处理成电子表格,再将电子表格插入到小报中。

三、素材目录

将D盘根目录下的“小学组操作技能竞赛压缩包.rar”解压缩到当前目录,其结构如下:

文件夹名称

说 明

[01 必选素材] 必须选用的素材

[02 文本] 相关文本素材

[03 图片] 相关图片素材

[04 音视频] 相关音视频素材

[05 工具箱] 相关工具软件

四、交卷要求

1.在D盘根目录下建一个名为“xxcz + 上机号”(不含引号和加号)的文件夹,以存放制作小报所涉及的各种文件。

2.小报中有关署名一律用“xxcz + 上机号”作为标识,不得出现参赛者真实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篇7: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方案

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的要求,结合常州市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制定以下方案。

一、比赛项目及办法

(一)通用技能

1.粉笔字

在同一时段,选手分批同时进行比赛,时间10分钟。选手书写规定的内容,字体不限。

2.即兴演讲

在同一时段,选手按抽签决定的演讲顺序,准备2分钟,演讲时间3~5分钟。

3.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

指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题,选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时间为180分钟。结束时须交教学设计电子文稿和教学课件电子文件。

4.课堂教学

根据选手的专业技能和前面各项通用技能的成绩确定参加课堂教学比赛项目的人选,通过抽签决定选手的分组和上课顺序。课堂教学的课题与教学设计的课题一致。

(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的比赛项目分为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比赛时间共为180分钟。

1.专业知识

采取计算机答卷的方式,主要考察内容包括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等。

2.操作技能

采取上机完成操作任务的方式进行,主要考察选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标准与评分规则

(一)通用技能的评分标准:

1、粉笔字项目评分标准

(1)笔法:笔画清楚到位。有轻重、粗细,富有变化。

(2)字法:书写规范,结构平正、均匀。使用简化汉字,无繁体字、异体字等,无错别字。

(3)章法:能充分利用板书区域,版面整体布局整洁美观,字距、行距合理,无涂改。

(4)特色:构思精巧,富有创意。

2、即兴演讲项目评分标准

(1)表达: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语言流畅,富有激情。讲究演讲技巧,动作配合恰当。

(2)内容:演讲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内容紧扣主题,富有真情实感。

(3)形象: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4)效果:有感染力,能打动听众。

3、教学设计项目评分标准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行为动词使用准确。

(2)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水平表述、学习习惯和能力分析准确、切合实际。

(3)教学过程设计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各个教学流程之间有设计意图的表述,能反映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教学方法选用适当,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教学难点的解决,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

(5)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并有效地组织和呈现,实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获取。能够优化组合使用各种媒体工具,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6)注重形成性评价,能够合理地设计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

(7)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格式美观整齐;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简洁、明了,字体和图表等运用恰当。

4、课件制作项目评分标准

(1)课件的取材适宜,内容科学、正确、规范。

(2)课件的设计新颖,使用恰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操作简便、快捷,交互方便,适用于教学。

(4)画面设计美观,有一定的艺术性。

5、课堂教学项目评分标准

(1)坚持面向全体,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求适度。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实际,注重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探究及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

(3)课堂结构严谨,密度适中,过渡自然,表述清楚;对教学内容把握准确,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科学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有梯度和思维深度。

(5)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互动有效。

(6)适时反馈检测,教学内容落实到位。

(7)富有教学机智,有应变能力。

(8)恰当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课件,教学方法灵活有效。

(9)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语言生动、简洁;板书工整规范,主次分明;实验操作规范、熟练,现象明显。

(10)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专业技能两项评分标准

另行确定。

(三)各比赛项目评分权重

通用技能项目权重为60%。其中,粉笔字权重5%;即兴演讲权重5%;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权重20%;课堂教学权重30%。专业技能项目权重为40%,其中,专业知识权重20%;操作技能权重20%。

篇8:论信息化条件下教员教学基本功

一、教学基本功的内涵

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员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基本技术与技巧。教学基本功为教员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其他高级智慧奠定基础并提供条件。例如, 普通话为教员口语表达提供基础, 口语表达又为教员的人际沟通提供基础。

二、教学基本功的再思考

第一, 板书。板书, 即板书书写和板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写得一手好字, 作为一名教师能把字写得好些, 堪称学生的表率, 无疑是教学中的一大优势。另外, 板书的设计要能反映教学的重要内容, 并体现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引导思路。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板书设计便转换成设计和绘制幻灯投影教材、多媒体课件稿本等。当然, 电脑教学的“版面设计”是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制作课堂教学和便于学生自学的课件等。因此, 教员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方面练就一套新的基本功。

第二, 语言表达。教员的语言, 既包括普通话, 也包括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 这是教员最重要的基本功。教员的口语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员的形象和教学的效果。但是, 在信息化条件下, 传统上的教员动口、学员少有或没有动口的单向语言输入的教学方式将被彻底打破。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有利于教员采用启发式教学, 克服教员语言描述的抽象性。但教员的讲解不能只是对媒体内容进行简单重复, 而应对媒体内容进行补充、提示和总结。

第三, 实施教学。实施教学是教员教学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讲授讲究导入、讲授、提问和布置作业四个基本环节。但是, 在信息化条件下, 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 课堂教学的环节随教学方法的不同而大有改变。如探究教学一般遵循的教学环节包括:提出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知识和材料、组织学员选题、合作或独立探究、探究结果报告和评价。教员完成上述活动就不能仅是给学员上课, 它包括诸多比上课复杂得多的活动。教员需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并引导学员探究、为学员提供信息资源及其他条件的支持、引导学员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等。

三、信息化条件下教员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第一, 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境界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构课堂学习环境。该环境能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的要求。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员全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 善于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点, 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第二, 教学设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更关注学员的主动参与, 让学员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一方面, 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员传授知识, 学员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 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 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员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 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目标、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方法和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预期教学效果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 教学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 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第三, 教学科研。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这些理念是否适宜, 还有待教员进行实践检验。教员能否担当起这样的角色, 取决于教员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另外,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改革需要改变过去灌输的教学行为习惯, 这客观上要求教员有批判的、反思的科研精神。当然, 教员做科研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科研, 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创建新的理论, 发表具有高深理论水平的学术论文。教员的教学科研旨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然后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 独立或合作地展开研究, 最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 以解决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教员练就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功。同时, 教学信息化并不排斥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手段, 必要的板书、漂亮的粉笔字和流利的普通话依然是信息化教学中需要提倡的教学基本功, 也是我们成为教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宋明武, 杨世松.信息素质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5.

篇9: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两项基本任务

信息技术高中生任务驱动信息技术的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得到全面发展。就个人十几年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体会,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自身的特殊性,认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两项任务应该完成。现就此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与交流,以求共同进步。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制约和教学方法运用不当的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表现出不会独立思考、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到协调作用、促进作用,为学生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在学习计算机软件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功能具有共通性,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喂”给学生吃,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吃。教师示范具有代表性的操作,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些思考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例如,教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插入一张图片,通过演示,学生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提示性的问题:“既然我们学会了怎样插入一张图片,那么插入一个电影片段或一段声音该用什么方法完成呢?这几个操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插入’操作。”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安排适当的任务,让学生们独立完成,大胆地去尝试,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那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示范。

2.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强,通过完成相关任务和电子作品,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常用软件的操作技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实践中充当助手的角色。

例如,给学生布置电子报刊和演示文稿的任务时,有的老师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模版和素材,使得全班学生的作品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一样,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个性发展。

相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主题,通过使用微机教室的电脑上网搜索并下载相关素材,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为学生演示一些类似于“组合”、“背景”等特殊效果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基本操作技能实现不同效果的制作。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能完成的创意,教师可以协助其完成。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软件的应用,还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二、德育教育的渗透

社会道德滑坡和西方主流价值等的侵蚀,造成了高中生在心理、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多数学生缺乏爱国主义情操,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喜欢攀比、浪费。

课堂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主渠道。在课堂中,教师必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渗透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在日常的课堂管理中按照教学常规要求和机房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例如,上机时对电脑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爱护,下课后对电脑设备及椅凳的整理等,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进而培养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培养。例如,在Excel教学过程中,通过创建“中学生日常消费统计表”,利用排序及创建图片等操作,分析并总结自己在日常消费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给出对策。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方法,同时又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高雅的情操、自觉抵御不健康的内容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然而,在这个开放的、共享的超大型信息世界里,信息鱼目混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因特网,防止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用社会上的青少年犯罪现象的文字资料和视频资料作为反面教材,让学生体会到不正确使用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在学校机房安装“电脑妈妈”和“网络爸爸”等电脑控制软件,限制学生浏览不健康网站;另一方面,教师多准备一些精美的图片及优美的音乐,结合爱国、团结合作、孝敬父母等积极向上的主题,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电子作品,使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感受美。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意识

高中生说脏话、随地吐痰、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已习以为常。虽然这些现象与家庭影响不无关系,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遵守公共道德,这是身为教师的一份职责。

例如,有的学生总爱在文章中输入一些“某某是大笨蛋,某某是大白痴”等攻击性语言,还有一部分学生把其他同学的文件或文件夹删除。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保护学生的文档,把学生的文件上传到教师机或专门的文件服务器中保存,为每个学生建立用户并设置密码保护;另一方面,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要进行认真、耐心地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像春雨般细致入微、持之以恒。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探索和总结,真正做到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

参考文献:

[1]要志东,钟和军.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李一.网络行为失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29-230.

上一篇:动作描写联系片段下一篇:能够办理公积金住房贷款的是什么样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