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内容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教学基本内容范文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等多方面作用。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也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在教科书中,由于教科书的编排和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它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才能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由死材料变为活知识,并最终有效地内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有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设计,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三、教学时间设计

教学时间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了解、研究教学时间,并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和控制,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组织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措施是否设计得科学、合理、有效。教学措施的设计范围较广,它一般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内容。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实践表明,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就这些方法本身来看,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优越性和适用范围,同时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不存在万能的或唯一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在某种教学情景下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他教学情景下则可能效果不好。因此,用好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而这一点也正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所在。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遵循以下一些步骤和要求:

首先,要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一般的选择标准主要有:(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比如考虑所选的方法是否适宜于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材内容,是否有时间应用等。(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教师的某些特长(如善于绘画、讲故事),教师的某些缺点(如不善于口头表达或书写)。(4)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如考虑到教学设施、教学媒体的现状等。

其次,尽可能广泛地了解和提出有关的教学方法,以便自己考虑和选择。教师收集了解到的教学方法越多,就愈有利于进行优化选择。

第三,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主要比较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优越性和局限性等。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媒体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媒体的支待。教学媒体内涵广泛,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粉笔、黑板等传播媒体,也包括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为教学信息的便捷、高效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研究表明,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对知识的感知,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媒体种类繁多,各种媒体的适用范围、特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使教学媒体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应首先考虑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具体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是否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否则,如果脱离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需要,媒体本身运用得再完美也毫无意义。

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和接受水平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最充分地利用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学习潜能。

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择教学媒体。具体有两方面要求:一是要考虑各种媒体的技术特点和功能,如录音、录像、幻灯、电视等媒体的技术特性和具体功能是不尽相同的,究竟选用哪种或哪几种,需结合这些媒体的技术特点加以考虑。二是要考虑所选媒体教师自己能否熟练地操作,以及运用媒体是否有助于发挥自己教学的特长。

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媒体的选择也要本着经济有效、量力而行的原则行事,在尽可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约,不要造成浪费。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何种程度?以及判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若没有达到,具体的原因在哪里?有没有加以调整的可能和必要等等。由此看来,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无疑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评价采用的具体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和各种测验等。教师究竟采用什么评价方法,运用何种评价手段,还需要根据评价的目标、性质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总之,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应当是设计教学评价时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

第二篇:一、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什么),亦即教学目标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常须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

(2)设计教学策略(如何教),亦即教学策略设计。在设计时,从整体把握教学策略,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师自身特征及实际教学背景的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教得如何),亦即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有四种比较典型的教学评价模式:决策性的评价模式,研究型的评价模式,价值性的评价模式,系统性的评价模式。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般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二、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几个基本环节

首先,要正确把握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部分是,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活动;等等。

其次,在真正理解新理念的基础上,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应用过程;对于教材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 (如归纳法则 (方法)、描述概念 (定义)、总结所学内容结构等),首选鼓励和激励策略,即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去给出答案;而后,教师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介绍规范的表述,而不宜要求学生都机械记忆规范的表述。

再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所学知识的特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最后,根据课堂实际的实施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改进教学.

三、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过程

1第一步:评测学生需求,识别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分析,设计目标要求

2第二步:识别师生的入门行为,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环境,撰写行动目标,进行任务分析

3第三步:设计教学思路和实施步骤

4第四步:开发评测工具,设计并从事规范化评估

5第五步:设计与从事综述性评估,进行教后反思

四、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各个不同领域关注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突出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代数模型的过程

2.对于重要的公式、法则和规律,教学设计的素材呈现方式应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和交流

3.编排例题、习题时要注意设计一定数量的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4.代数式、方程、函数内容的编排适宜螺旋式推进

5.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重视使用计算器

6.把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赋予教学设计一定的弹性 7.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素材的选取宜注意选择那些具有现实背景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同时有丰富的数学内涵的内容

2.内容的呈现要突出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几何活动经验的积累

3.选择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呈现方式

4.重视数学史料的作用

5.把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6.教学设计要有弹性,给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1.选择具有现实意义、体现统计与概率思想方法的素材

2.内容呈现形式上要强调数据统计的过程和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体验与刻画 3.教学设计要留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4.重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以及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

6.教学设计应为使用计算机、计算器提供可能

7.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四、联系与综合领域

1.教学设计应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2.设置综合专题,使学生探讨数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和综合应用

第三篇: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文化课类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三、教学准备:包括教具、学具等

四、课时安排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课

(三)课后延伸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安排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内容:三大部分和八大要素。

1、教学目标设计包括的要素: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制定

2、教学策略设计包括的要素:教学内容顺序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3、教学评价设计包括的要素: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

方法:

一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练法、练习法、实验法、图示法、比较法、启发法、提问法、类比法、程序法、掌握学习法、发现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法等等。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主要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而定。

第四篇:初中英语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

一、初中英语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一) 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

具备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所必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的基本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二) 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

了解相关的英语教学基本理论,能够将其付诸教学实践,并能够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实施教学。

(三) 英语课程标准

熟悉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内容标准”,并能够将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内容标准”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准确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把握课程的总目标及必修课程的具体目标,明确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本要求。

(四) 英语教材

能够熟悉必修和选修教材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篇目、单元、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 测试与评价

能够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不同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能够初步学习和使用“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测试目标,确定考察内容,进行命题,分析测试结果并有效调整教学。

二、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技能

(一) 语言技能

1. 能够在课堂上用英语有效组织学生完成各项语言学习活动,能够用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的英语,运用教学指示用语并进行内容讲解。教学语言正确、清晰、流畅,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2. 能够用英语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与评价。

(二) 分析教材的技能

能够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地研究、挖掘和解读,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扩展和替换,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

(三) 设计活动的技能

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语言学习材料,设计学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符合语言学习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思考、自主体验、合作交流、形式多样、简便易行的教学活动,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

(四) 利用资源的技能

1. 能够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实际需要有效地选择并整合教学资源。 2. 能够适时、适度、恰当地使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 3.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 能够操作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硬件设备。 (2) 能够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

(3) 能够在网络中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与初中英语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能够对所需语言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并在教学中有效使用。

(五) 组织教学的技能

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策略实施课堂教学,高度关注学生参与和体验课堂教学活动,主动、灵活处理和协调生成性的问题。

(六) 评价检测技能

能够对学生英语学习反馈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确定

能够说明本节(单元)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 教学背景分析

能够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对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进行研究说明。 3. 教学目标设计

能够科学合理地确立涵盖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培养、学习策略的发展、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的多维教学目标,并分析目标的可检测性。 4.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能够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技术准备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 5. 学习效果评价及设计 能够以教学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效果做出评价,方式灵活、多样、有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6. 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能够以改进教学为前提,采取教学反思的形式,自评教师教学设计的得失、效果、特色和创新。

第五篇:《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本站推荐)

《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教学要求

第1章 机械设计基础绪论 1.1 机器及其基本组成

1.2 本课程的内容、地位及学习方法 1.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过程

1.4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第2章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2.1 平面机构组成及运动副 2.2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2.3 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基本要求: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

第3章 平面连杆机构

3.1 铰链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曲柄存在条件 3.2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型式 3.3 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动特性 3.4 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3.5 解析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3.6 多杆机构简介与机构创新

基本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会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分析。了解多杆机构与机构创新。

第4章 凸轮机构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4.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4.3 图解法绘制盘形凸轮轮廓

4.4 解析法绘制盘形凸轮轮廓简介 4.5 凸轮机构设计基本尺寸的确定 4.6 凸轮机构的结构设计

基本要求: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会用图解法、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第5章 间歇运动机构 5.1 棘轮机构 5.2 槽轮机构

5.3 其他间歇机构简介

基本要求: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

第6章.螺纹联结与螺旋传动

6.1 螺纹的形成、主要参数与分类 6.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6.3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和螺纹联接件 6.4 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6.5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6.6 螺纹联接件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6.7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6.8 螺旋传动

基本要求: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掌握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会进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第7章.带传动

7.1 带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7.2 普通V带及V带轮 7.3 带传动工作能力分析 7.4 普通V带传动设计计算 7.5 窄V带传动 7.6 同步带传动

7.7 V带传动的安装、张紧和维护

基本要求: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和带轮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同步带传动。掌握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第8章 链传动

8.1 链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8.2 链和链轮

8.3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8.4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

8.5 链传动的布置、张紧和润滑

基本要求:了解滚子链的结构、标准和链轮结构;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会设计滚子链传动。

第9章 齿轮传动

9.1 齿轮的特点和类型 9.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9.3 渐开线及其特性

9.4 渐开线齿轮的基本参数及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尺寸计算 9.5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弦齿厚及公法线长度 9.6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9.7 渐开线齿轮的加工原理和根切现象 9.8 变位齿轮传动简介 9.9 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9.10 齿轮常用材料及热处理

9.11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 9.12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9.13 直齿锥齿轮传动 9.14 其它齿轮传动简介 9.15齿轮的结构设计及润滑 本章小结

思考题及练习题

课堂讨论题指导

基本要求: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的精度及其选择;齿轮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及效率;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掌握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会进行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

第10章 蜗杆传动

10.1 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10.2 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10.3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10.4 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

10.5 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基本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材料与结构、润滑;蜗杆传动的安装和维护。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淮则;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会进行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11章 齿轮系

11.1 齿轮系及其分类 11.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11.3 行星齿轮系传动比计算 11.4 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11.5 齿轮系的应用 11.6 谐波齿轮传动简介 11.7 摆线针轮传动简介 11.8 减速器

11.9 无级变速器

基本要求: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应用。其它新型齿轮传动装置;减速器。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并判断从动轮的转向。会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 第12章 轴与轮毂联结 12.1 轴的分类 12.2 轴的结构设计 12.3 轴的材料及选择 12.4 轴的设计与计算 12.5 轴毂联结

第13章 轴承

13.1 轴承的功用和类型

13.2 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及特点 13.3 滚动轴承的代号

13.4 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

13.5 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及寿命计算 13.6 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13.7 滑动轴承

13.8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

基本要求: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代号:滑动轴承的材料、润滑剂、润滑方法及结构。理解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计算;轴承组合结构设计。

第14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14.1 联轴器 14.2 离合器 14.3 制动器

14.4 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选择和维护

基本要求: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合; 掌握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第15章 回转体的平衡和机器的调速 15.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 15.2 回转体的静平衡

15.3 回转体的动平衡计算 15.4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基本要求:了解机械速度波动的类型及调节方法;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回转件的动平衡。会计算刚性回转件的平衡问题。

上一篇:吉他教学大纲范文下一篇:家庭理财办法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