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2024-04-24

中小学感恩教育工作计划(共12篇)

篇1:中小学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六年级校本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不忘父母恩、师长恩、社会恩等,精心培育学生“感恩文化”,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从小做到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思想,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主要内容及安排: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决定着感恩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让学生弄明白,“何为感恩”及“为何感恩”。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支点。

2、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

3、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

4、感激长辈之恩(敬老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有之。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少年儿童自小就懂得应该尊老敬老爱老,弘扬传统美德。

5、感激师长的培育之恩

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开展“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活动。以书信方式交流自己对老师想要说的话或想要表达的感激之情。

6、感激社会之恩

爱国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基础,爱国是全体国民的神圣职责。常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7、开展“感恩同学同事、牵手互助”活动。为同学同事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营造同学同事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增进同学同事之间的友谊。

8、开展“感恩社会,关爱环境”公益活动。积极倡导为社会、为学校做好事,倡导组织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人人争做公益活动自愿者。

9、开展“理解与尊重”为主题的角色互换活动。通过角色互换,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相互关爱和支持,建立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

10、开展“勤俭节约,感恩于行”活动。倡导“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组织学生上一堂生动的“算账课”,算小学6年每个学生要花家里多少钱,算他们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家庭和社会,将算账得出的结果和心得写信告诉自己的父母。

篇2:中小学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同学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赢得友谊、拥有快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我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情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并将其作为我校的德育特色工作开展,为确保“感恩教育”深入人心,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1.让全体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和道德准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2.让学生懂得“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3.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二、活动主题:感恩从小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三、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渲染气氛

通过国旗下演讲,宣读《感恩教育倡议书》全员发动,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班级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大课间做《感恩的心》手语操,学做“爱的奉献”手语操,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学典礼等为阵地,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第二阶段:活动推进阶段

(一)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的主题班会,并推荐优秀的主题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

(二)五个感谢系列活动。

1.感谢父母养育我①各班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主题为“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的班会。②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A、每天为家里做至少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B、每月做一件令父母感动的事。如:对父母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沏杯茶、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

C、感恩卡大赛:为父母送一张感恩卡,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

2.感谢老师教育我A、班级开展《我和我的老师》故事演讲比赛,说说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要真实、感人。

B、在全校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所有学生讲十字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到年长者,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

C、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自选“八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感谢同学帮助我召开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中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倡导每星期为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动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感谢社会关爱我开展五爱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感谢自然赐予我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活动。建议学生在家养一盆花,植一棵树、保护一片绿地,要求每一个孩子自觉保护校内外环境,不乱扔纸屑、杂物,废旧物

品分类回收,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

第三阶段:江集整理学校感恩教材

组织学生开展看十部感恩影片,吟十首感恩诗歌、传唱十首感恩歌曲、推介二十篇感恩美文,讲二十句感恩之言的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千手观音》、《春暖》、《华罗庚》、《国庆阅兵式》、《背着爸爸上学去》、《闪电行动》、《和你在一起》、《妈妈再爱我一次》、《漂亮妈妈》、《小鞋》、《美丽人生》、《外婆的家》等影片。

2.组织精选十首感恩诗歌。

3.教会学生传唱十首“感恩歌曲”,即《世上只有妈妈好》、《白发亲娘》、《母亲》、《说句心里话》、《为了谁》、《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童年的小摇车》、《懂你》、《丹顶鹤的故事》等。同时推荐学生撰写的二十篇感恩美文。

4.经过精选加工推出二十句感恩之言,将内容江集成册,成为学校感恩教材。

第四阶段:活动总结评比

四、建立长效机制

将每学期第一个月定为“感恩教育”重点月,以后每月开展一次“感恩”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长期化、制度化。

附亲情文章

推荐篇目: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巴金《怀念萧珊》、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江琪《多年父子成兄弟》、梁晓声《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林清玄《※※的期待》、朱自清《背影》、《儿女》、孙梨《母亲的回忆》、史铁生《合欢树》、钱里群《哦、你是我的父亲》、儿童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

篇3: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 其一, 感恩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认为, 感恩具有计量功能、激发功能和强化功能。就是说, 当个体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有意为之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时, 就会产生感恩体验;这种感恩体验可以驱动受助者对施助者或者需要帮助的第三方施以亲社会行为;受助者所表达的感激之情能够增强施助者的积极体验, 鼓励其在未来继续做出亲社会行为。[1]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可使青少年对他人、集体和社会产生感恩体验, [2]促使他们学会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并进一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3]这不仅能够加强青少年的人际互动, 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 参与公益活动。[4]其二, 感恩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已有研究表明, 如果个体对他人的付出心怀感恩, 就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增加生活中的积极体验。[5][6]可见, 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也可以培养他们快乐、健康的心态, 提高他们对不同生活领域的满意度, 提升幸福感水平。

从2011年9月开始, 我们在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 在北京市芳古园小学四年级和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中一年级相继开展学生亲社会行为促进的活动, 得到了两校的大力配合。本文将汇报感恩教育课程开发的部分实证研究结果。

一、感恩教育的具体目标

我们的感恩教育主要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上展开。对应的目标是:第一, 使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后, 能意识到自身所获得的恩惠, 并在内心加以肯定和认同;第二, 使个体将由此产生的愉悦和温暖情感转化为回报恩情的驱动力;第三, 使个体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动力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并形成习惯。[7]

从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出发, 我们将感恩教育细化为五个环节, 分别是知恩、识恩、谢恩、报恩和施恩。[7]“知恩”指个体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帮助是对我的恩惠”;“识恩”是在知恩基础上, 使个体不仅知道并认同他人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恩惠, 而且还能了解他人的恩惠会对自己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以及他人在帮助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谢恩”指个体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表示感谢, 这种感谢可能通过外在的言语表达, 也可能是内部的情感体验;“报恩”指个体从行动上来报答他人所给予的恩惠;“施恩”指个体跳出了现有的互动框架, 对“报恩对象”以外的第三方施以恩惠或给予帮助, 即在更大范围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感恩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程序

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根据上述五个环节设置的, 细述如下:

1) 知恩和识恩

帮助学生从代价和恩惠两个角度出发, 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并且自己是会得到恩惠的。通过下列活动训练学生的认知评估能力, 使其产生更多的感恩体验。首先, 为学生呈现一段视频, 讲述一棵树与男孩的故事。男孩小时候与树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男孩逐渐长大, 对树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而树每一次都满足他, 奉献出自己的树枝、树干甚至是树桩。男孩则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树所有的帮助。让学生展开系列讨论, “这棵树在帮助男孩的过程中, 付出了哪些代价?”“大树为男孩付出了很多, 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男孩得到树的那么多奉献, 他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男孩会感激树对他的帮助吗?如果你是那个男孩, 你会怎么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意识到树在帮助男孩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和男孩所得到的恩惠, 提醒学生认识到男孩应该懂得对树感恩。最后, 让学生思考“视频中树的形象会使你想到谁?”从而将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 启发学生发现身边那些像树一样默默为自己付出的人。

在讨论完树与男孩的故事后,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在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 让他们画出属于自己的“感恩树”。学生要在树干上写上帮助过自己的人, 在树叶上写上对方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这个活动可将代价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人物与事件相联系, 加强学生对代价的理解。在我们的感恩教育活动中, 学生画得最多的是对父母的感恩树, 他们在树叶上写满了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健康、时间、金钱、精力, 等等。

2) 谢恩

训练学生通过言语或行动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让学生给同班同学、教师和家长各写一张感谢卡, 对他们帮助自己的某件事表示感谢。在课堂上, 将感谢卡送给自己想要感谢的同学, 读出卡片上的内容, 同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活动开始时, 学生们都能写出感谢卡, 但却羞于表达。在反复鼓励和引导下, 特别是在引导员的示范下, 他们开始相视微笑、相互握手、相互拥抱, 逐渐变得真诚开放, 可以很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活动结束后, 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与引导, 使学生意识到对帮助自己的人表达感谢, 会使双方都感受到满足和快乐。所以, 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 不要吝惜感谢, 应该选择舒服的方式及时地向对方表达感谢, 使双方都体验到快乐。

3) 报恩和施恩

从回报和施助两个角度出发, 让学生懂得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 同时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首先播放一段名为“遗产的故事”的视频, 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曾经接受过很多微不足道的帮助, 有些帮助不过是别人的举手之劳, 可他将别人给予的帮助都铭记于心。他在年老临终之前, 将遗产都留给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遗产包括一朵盛开的玫瑰、15美元、一封信和几个贝壳。这些东西虽然毫不起眼, 却帮助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因此都是他所珍视的。遗产的赠予不仅使他回报了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 而且使那些得到回报的人更愿意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更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这段视频的观看和讨论, 让学生意识到,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 一份小小的回报都会使对方收获快乐和感动, 而且还会让帮助行为得到延续。

之后, 开展“守护天使”活动, 让每个学生充当班上另一位同学的“守护天使”, 默默地细致观察对方的处境和需要, 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对方。使学生通过对一个人的守护, 学会关注身边的人, 能主动发现他们的困难并去帮助他们。

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感恩教育课程框架基本是一致的, 但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又要有所区别。在内容上, 初一年级的活动与五个感恩教育环节紧密相扣, 一步步澄清每个环节的关键概念, 并帮助学生学会相应的技能。而小学四年级的课程是通过设定具体的对象和情境, 将五个环节融入其中来展开的。通过对父母、同伴、教师、大自然等对象的感恩, 帮助小学生理解每个环节并学会相应的技能。在组织形式上, 初一学生主要以对故事和视频的讨论来引导出相应主题, 而小学四年级学生主要是以模拟活动的形式来引导出相应主题。

2. 课程实施程序

1) 小组引导者的培训

整个课程由一位教师主讲, 全班分为五组, 每组有一位引导者, 引导者在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程实施前, 课程主讲人须对所有的小组引导者进行相关主题的培训。第一要澄清职责。引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进行课程主题的讨论, 组织学生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团体活动, 辅助主讲人完成整个课程的讲授;第二, 进行理论层面的内容传授和信息沟通, 交待课程具体方案的实施细节和操作程序。此外, 还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情况强调相应的注意事项。

2) 课程导入

(1) 让学生写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五件东西, 然后根据自己对其重要性的评估从弱到强逐一删除, 并保留最后剩下的一件。通过这个名为“人生五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挖掘自己最珍重的人和物, 并且学会慎重做出选择。让学生体验取舍抉择的痛苦, 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2) 通过“我导我演”活动, 让学生发现身边感恩的事件。要求学生分组编写剧本, 并合作表演, 再现生活中值得自己感恩的事件。这个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再现生活中的感恩情境, 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 并且深化对感恩的理解。

3) 课程实施步骤

五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对前一节课的回顾 (四年级主要以提问互动的形式来回顾, 初一年级主要通过展示前一节课作业来回顾) ; (2) 主题活动 (四年级主要以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体验式教学, 初一年级主要以视频或者故事来导入个别或小组的讨论) ; (3) 在活动和讨论中思考和发现; (4) 展示主题; (5) 预留相应的作业。根据每个主题的不同, 可对上述步骤做出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说, 整个主题活动的宗旨是通过活动或者视频材料引发学生的体悟和思考, 并且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形成自己对该主题的理解。最后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到的东西, 从认知层面转化为行为层面, 将学到的东西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4) 课程评价

每次课程结束之后, 各引导者应填写团体活动摘要记录表, 以便及时了解本节课的课程效果, 总结教学经验, 调整课程内容和形式。团体活动摘要记录表主要包括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小组活动实施情况的反馈, 以及应进一步探讨的课程内容和小组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详见表1所示) 。

各引导员填写完团体活动摘要记录之后, 所有参与活动的引导者和观摩的教师进行评课, 对课程过程和效果做出评价。课程过程的评价包括活动气氛、学生探索、引导者参与和主讲人引导这四个指标。在感恩教育课程中, 课堂氛围应是真诚开放的,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活动或讨论, 在活动中能进行自我体验与探索。在学生开展活动和讨论时, 各引导者要作好辅助工作,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进行自我探索。主讲人在整个课程中起主要作用, 在组织活动和讨论时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尊重学生, 适时恰当地统整学生的体验, 并且根据现场反馈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进度。

课程效果的评价包括活动进程、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这三个指标。为保证课程的流畅进行, 组织活动时要确保人员、材料、场地准备充分。课程开始时的导入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要达到预设效果, 课后作业应有利于延伸学生对主题的体验, 但不增加学生负担。同时课程各环节应简繁得当, 过渡自然。通过课程的学习, 学生对相关主题的原有经验应有所调整, 认同度应有所提高, 并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的可能性。课程结束后应达到的目标为:教师更加了解学生, 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对课程设计和过程引导的能力有所提高。

在每节课后课程评价的基础上, 要及时了解课程的具体状况, 对下节课的内容与形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三、感恩教育的效果

实施感恩教育课程前一周对学生施测了三类问卷, 分别是感恩问卷、亲社会行为测验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课程结束一周后进行了同样问卷的施测。我们通过课程前后测的比较来考查感恩教育的效果。

1. 感恩教育对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

由图1、图2、图3和图4可见, 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之后, 其亲社会行为得分有了显著的提升。这表明感恩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2. 感恩教育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主观幸福感由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两部分组成。认知评价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 即生活满意度;情感评价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情感体验。这里我们只探讨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果。研究结果发现, 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之后, 其友谊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得分有了显著提升。说明感恩教育之后, 学生能够更多认可同伴对自己的帮助, 与朋友之间友谊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并且能够理解教师的付出, 产生更多的感恩体验, 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见图5、图6、图7和图8) 。

四、注意事项和教育建议

1. 感恩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 主讲教师和小组引导者都应充分重视讨论环节。教师在完成相关课程内容的讲述之后, 应通过讨论等形式简洁而清晰地展示每次活动的主题, 巩固和强化每个环节的含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获得更多的体悟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从学生的观点中提炼主题, 也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可。讨论中使用的视频材料和活动方案应经过学校心理教师、心理学专业研究者的深入论证和研讨, 以确保适宜性和有效性。

其次, 在课程组织过程中还应注意下列细节: (1) 课程实施场所的准备。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 教室需要配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配套的桌椅以及拥有比较安静的环境。 (2) 学生的准备。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组长, 由组长负责组织相关的讨论活动和表演策划活动。 (3) 课堂以小组为团队的组织和准备。主讲人用一节课来组织引导者带领各小组成员开展团体建设活动, 加深小组内成员之间、成员与引导者之间的相互了解, 增强彼此的默契感。

2. 教育建议

1) 感恩教育应从认知到情感, 再到行为

儿童青少年期是整合认知、情感、行为的重要时期, 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协调发展对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感恩教育应当从认知、情绪和行为层面循序渐进地展开。首先从认知出发, 让学生能够感知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并且还能了解到他人的恩惠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以及别人所付出的代价;然后转为情感层面, 让学生能通过言语或者在内心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表示感谢;最后是行为层面, 让学生从行动上来报答他人所给予的恩惠, 以及对第三方施以恩惠或给予帮助。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三层次渐进式的教育是有效的。

2) 感恩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

在我们的感恩教育活动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少说, 学生要多说、多做。杜绝灌输式的课程教学, 以富有含义的新颖故事、视频或者互动性很强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亲身体验, 然后由教师适当引导, 跟着学生的思路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来归纳并引出课程主题。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 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探索, 提高学生对主题的接受度。

3) 感恩教育应回归生活

无论是故事、视频的引导, 还是活动体验, 在揭示出主题之后, 都需要将此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与该主题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比如通过“感恩树”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代价”的概念之后,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深入思考他们在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 完成“我的感恩树”活动。回归生活还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比如在小学四年级布置的一项课后作业, 叫做“感恩存折”, 要求每位学生每天都记录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帮助, 充分寻找生活中小小的帮助和感动, 体验感恩。

4) 感恩教育应形式丰富

我们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学校的感恩教育主要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的, 包括班会、简报、观看电影等活动。我们发现学生比较熟悉这种传统的主题活动形式, 但对其评价并不高。学生普遍认为这种主题活动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和过场。可见, 感恩教育的形式要有所突破, 才能更加贴近学校生活。我们认为, 感恩教育可以与心理学中的团体辅导活动相结合, 在班级中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去, 使其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探索和思考, 从而更好地理解活动主题, 并触发更多真实的体会和感受。此外, 针对小学和初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形式应当不同。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 应采用具体形象的团体活动进行直接的体验式教学;而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可以采取活动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既可以通过活动产生直观体验, 又可以通过针对故事或者视频的讨论来获得对主题更深入的理解。

5) 感恩教育应建立立体式网络, 致力于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职能的有机结合

学校在感恩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系统的干预课程, 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感恩。此外, 我们针对学生家长的开放式调查发现, 家长认为影响孩子感恩的主要因素除了学校教育外, 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也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最后, 社会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 儿童青少年通过社会媒介获得的信息量日益增多, 社会的舆论导向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实际行为, 所以, 教育者应当与社会媒介加强沟通与合作, 呼吁媒体正向引导孩子, 在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充满感恩的氛围。

参考文献

[1]McCullough, M.E., Kilpatrick, S.D., Emmons, R.A., &Larson, D.B.Is Gratitude a Moral Affect?[J].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1 (3) :249-266.

[2]Bono, G.&Froh, J.J.Gratitude in School:Benefits to Students and Schools[A].In R.Gilman, E.S.Huebner, M.J.Furlong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chools[M].2009:77-88.

[3]Katherine A.Henderson.Increasing Gratitude, Wellˉbeing, and Prosocial Behavior:The Benefits of Thinking Gratefully[D].Hofstra University, 2009.

[4]Lambert, N.M., Clark, M.S., Durtschi, J., Fincham, F.D.&Graham, S.M.Benefit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Expressing Gratitude to a Partner Changes One’s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J].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4) :574-580.

[5]McCullough, M.E., Emmons, R.A.&Tsang, J.The Grateful Disposition: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1) :112-127.

[6]Watkins, P.C., Woodward, K., S t o n e, T.&K o l t s, R.L.Gratitude and Happiness: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ubjective Wellˉbeing[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3 (5) :431!452.

篇4:中小学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感恩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60-01

首先,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明白感恩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即可。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人格养成的时候,他们在探寻感恩的道路上是迷茫的,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正确引导。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者,需要承担起感恩教育的责任,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感恩,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

通过感恩教育,在实践教育中识恩、知恩、感恩并且报恩,通过这个过程,让小学生逐渐健全并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一、利用多媒体新闻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教育

利用电视、电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真实感人的故事例震撼同学们的心灵。例如:感人肺腑的《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节目,很多学生看后都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证明学生并不是麻木的,他们的感恩之心只是被“垮掉的一代”这个沉重的包袱给束缚住了,需要班主任的感恩实践教育去开启。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何玥,年仅12岁,却不幸患有癌症,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反而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命运如此残酷,她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何玥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这个社会的感恩,她的实践又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学生。

班主任把观看类似这样的视频、新闻作为班级的集体活动,让小学生在观看或阅读中,领会感恩的意义,慢慢地形成感恩的意识,直至将感恩付诸行动。

二、布置周末作业对小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教育

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心血与汗水,孩子们或无视父母的辛劳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恩,这就需要班主任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看到父母的辛勤劳动,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从而懂得感恩父母,一个连父母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如何能够感恩他人,甚至感恩社会。班主任搭建周末作业这个平台,在周末帮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按摩洗脚等,给父母写有一封信,跟父母说一声谢谢等,让父母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感受到孩子们的孝心。也让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实践感恩。一句“爸爸,您辛苦了”,感动了多少的中国父母。

通过对父母的感恩,推广到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感恩老师,无私地教育学生;感恩农民,用汗水浇灌粮食;感恩同学,在你困难时给予帮助;感恩社会,提供了你生活的环境……

三、 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对小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教育

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表达学生们的感恩之心。抓住这些特殊的日子,教育学生们,让学生们看到父母、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从心底接受并感谢他们的无私的付出,明白他们的期望并为此努力。在这个环节,班主任可以教学生们制作简单的贺卡,并让学生们在贺卡上写上想对父母或老师说的话;写一篇赞美父母或者老师的的文章表达自己的心情;为父母老师表演感恩节目等。班主任在指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和创造的环节中,自觉地树立感恩意识,为以后的实践感恩活动打下基础。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日,也是母难日,在学生的生日那天,班主任领导其他的同学对寿星表示祝贺,再教育学生明白自己的出生时母亲历经种种痛苦的结果,以此感谢母亲孕育生命的不易。

四、在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

首先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老师必须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对学生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与老师的相处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付出,感恩老师的奉献。其次,老师要做好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准备,如在语文作文中写关于感恩话题的作文,做感恩主题的阅读等,也可以在《思想品德》课程中,通过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把感恩意识上升到对社会、整个国家的感恩中,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以社会责任感,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修养。

……

班主任的实践教育工作可以是各种形式,采用正确的合适方法对小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多获得感恩教育的素材,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实践。最重要的是,在践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一次或者两次的教育活动并不能收到明显的预期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的感恩教育工作,必须要有一个长期可行的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做学生们形成完整的健全的人格的道路上的指明灯。

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让同学们走上感恩之路是每个班主任努力的目标。把对学生们的感恩教育付诸行动,开拓感恩教育新途径,为学生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光辉. 谈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31)

[2]喻承甫,吴慧婷,刘国锐. 青少年感恩的现状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4)

篇5:中小学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

——参加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有感

贵州省盘县普古乡希望小学王敏联系电话:1376572993

3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学校特别是小学,更应该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常抓不懈

今年4月16日,我们学校请来了‚校园行动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到我校举行感恩教育活动。为了配合工作,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本次活动。活动过程中,讲师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熏染了每位学生及家长的心灵,加上催人泪下的音乐,更让人身临其境。同时,还让学生和家长做了亲子互动交流活动,这一活动,学生、家长及所有在场人员都被这一真实的场面感动得涕不成声,甚至有的学生给自己的父母跪下,放声大哭。就此情景,讲师乘热打铁,鼓励学生们上台对父母说出心里话,此时,一大群学生蜂拥而至,连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了很多,都很自责、很惭愧地承认了过去不足的地方,满怀激

情地向家长保证要改掉过去的坏习惯,做一个知恩、感恩的好孩子。一双双渴求原谅的眼神,一个个幼稚而又成熟的声音,真是让父母既心疼又感动啊。父母们也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活动结束后我采访了几位学生及家长,学生说: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以后该如何感恩父母了,他们会好好学习,不再让父母操心了;家长们也一致认为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长大了许多,对此次活动表示很满意,并希望学校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后来我就一直跟踪调查我采访过的十几名学生的举动,一周之内,学生表现确实很好;第二周,学生的表现都还可以;第三周,有部分学生(行为上的表现)基本忘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月后,多数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就开始我行我素,又回到自己原来的状态了。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堂课、一个讲座或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首先、校园环境,熏染感恩教育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臵着手,如: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等,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从黑板报、教室布臵以及手抄报等方面着手,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

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其次、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地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不再麻烦好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这样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再次、班会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感恩主题活动

班会活动是全班师生自主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弘扬个性品质、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

我们可以开展‚感恩于心,报恩于行‛的活动。班会紧紧围绕‚感恩‛,从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师、朋友以及一切给予我们帮助关怀的人,同学们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感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感恩行为,写一封感恩信,自制感恩贺卡、感恩朗诵活动,以实际

行动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生活,进而感恩社会。整个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真情涌动,更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四、特殊节日,组织感恩活动

平时孩子们都很少会把爱爸爸、爱妈妈的话挂在嘴边。节日其实就是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比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重阳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敬老、爱老的活动。教师节可以让学生开展感谢老师的活动。也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学生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而作为班主任,当这些节日即将来临时,我会通过班级日记的渠道,或者利用学校午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节日的宣传和提醒。使学生们能充分利用节日,对父母表达感恩之心,感谢之情。

五、家校联系,实现感恩教育

农村学校的许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他们的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他们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利用家访或家长会等机会和家长一起商讨德育教育的良策。

如制作‚感恩卡‛、‚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爱心小信箱‛(家庭与孩子的真情传递)、‚送给家长一个惊喜‛‚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恩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教育学生知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六、走向社会,体验感恩行动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体验,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布臵感恩的作业,让他们走回村庄去活动。如开展‚向周围曾帮助过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谢信‛、‚组建绿色环保小卫队还给村庄一个和谐的环境‛、‚到孤独老人家送去温暖、关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篇6:小学感恩教育案例

错。再有你平时与刘志强那么好难道就因为这件事永远不说话吗?情绪激动的他当时就说是,以后都不是朋友。我惊讶于孩子的一句话,可能是因为在气头上,但是这些话还是引起了我的思考。现在的孩子: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犯了错误,老师批评声音高了,就抱怨老师态度不好,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学校老师和社会的注意。

二、案件剖析:

不仅是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普遍存在没有责任感,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求索取,不想回报,很少去考虑自己应该对社会、对家庭负什么责任,社会、家庭把自己养育成人,自己应对其回报什么。

对学生“感恩心”缺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1、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除了作业不代办,其余都是老将出马,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已习以为常,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想什么感恩。

2、有些家长自身就缺乏感恩意识,在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人方面就没有给孩子以榜样作用,甚至有的家长漫骂、殴打自己的父母,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怎能孝敬长辈,怎能学会感恩呢?

3、学校还是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氛围,还是有应试教育的迹象。虽然一直强调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狠抓德育的实效性,但是现今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使得教师们把时间和精力不得不主要投入在抓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抓学困生的辅导上。每学期虽然也有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但实效性不是很大,对学生思想教育有时显得空泛。例如,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长期强调的是政治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这种教育当然很重要,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爱”能不能被他们所理解?所以,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

4、从社会大形势看,许多学生不知感恩。据报载,一位农民父亲写给大学生儿子的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感恩:“不知道在大学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这位大学生每次写信回家只有几行字,而且不清楚,只有一个“钱”字最清楚。事例不胜枚举。社会感恩教育缺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我认为这需要从家长到学校的系统的培养教育过程,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计划花钱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钱的取得是父母用汗水换来的,要花得有价值。在学校里要让学生亲自参加集体劳动,对自己的生活需求自我服务,衣服要自己洗,卫生要自己打扫。他们便从劳动中懂得要爱惜衣服的

篇7: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作为一名家长,听了于丹老师关于感恩教育的视频之后我深受启发。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知礼、行礼是每个人必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于丹老师通过一些经典的小故事、小事例,深入的探讨了礼的形成,人们在生活中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人,感恩是“礼”社会化的产物。每个个体生活的过程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活动,而感恩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没有感恩就没真挚的情感。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的体味到了感恩真实的内涵。

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于丹教授用儒家和道家的理论深刻的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当人力无法战胜自然力的时候,我们要尽量的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去主动的适应自然而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于教授谈到通过私家旅游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自然,自我体悟自然的力量,通过自身观察,提升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大,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我给她报了一个特长班、报了一个英语班、一个文化课提高班,孩子几乎没有自我活动的空间。通过听报告使我觉的我的做法适得其反,太盲目了,今后在这些方面应该及时调整。

篇8: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一父母认为“分数高于一切”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上一所好大学, 毕业后有一份舒适的工作, 他们从孩子上小学便开始抓成绩, 重分数, 只要孩子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 父母便认为孩子是最让他们省心的。因此, 为了孩子能用功读书, 取得好成绩, 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于是重点高中校园旁, 多少陪读父母的身影让人慨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另外, 因为现在独生子女居多, 所有家长都在关注孩子, 孩子是家庭的焦点。孩子的事就是整个家庭的事, 对于孩子的要求会无条件满足, 大人时时想着如何取悦孩子。时间一长, 孩子便会萌生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我“指挥”父母, 他们不仅甘心情愿, 而且乐此不疲。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都被家长忽略了。所以, 孩子虽被百般宠爱, 却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行为都无可厚非, 承受不了一点儿委屈, 经历不起一点儿挫折。

二“金钱至上”侵蚀了孩子的思想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悄悄潜入了校园这片净土, 同学之间比谁过生日送的礼物贵重, 谁身上穿的名牌多, 谁家父母开着豪车。提起谁家家境富裕, 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羡慕、向往之情。许多孩子认为父母生他养他, 就应让他过上舒适的生活, 而不理会自己提的要求是否合理, 是否超出了父母的承受能力。他们认为父母不是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而是不想满足。这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孩子不懂回馈父母, 反而埋怨自己的父母。另外, 受功利思想的影响, 许多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有好东西不愿与人分享。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 我时常在想, 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应该有丰富的情感, 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能够与同伴和睦相处。所有教育工作者, 都要反思当前的教育方式, 明白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工作的对象会变成冷冰冰的“机器”, 亲情不能流失, 亲情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我认为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校本课程, 通过一系列活动教会学生一些感恩的方法。

三教会学生感恩的方法

第一, 留心身边的爱。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开始观察:早上谁第一个起床, 晚上谁睡觉最晚;上学前妈妈会叮嘱你什么, 放学后谁准时在路口等着你;下雨了, 谁给你送雨伞;生病了, 谁最着急……翻看家里的相册, 你发现了什么?时光流逝, 你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今天, 父母操心、受累, 却从未提起。当你留心身边这些被自己漠视的爱, 心中有何感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你会发现自己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

第二, 主动与父母交流。父母与子女在认识问题上常有分歧, 主要是沟通较少。教师可以借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布置此类亲情作业, 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 亲手做一张贺卡, 为父母做一点家务。平时主动了解父母的爱好, 了解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的付出等, 真正体会“骨肉之情, 痛痒相关”。

第三, 切身体验持家不易。利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与父母换角色, 安排一天的开销, 自己安排家务, 让学生真正明白正是无数个平凡的“今天”组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 从而体会父母持家不易, 自己长大成人, 不能忘记父母的含辛茹苦, 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第四, 点点滴滴来回报。《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被千古传诵, 父母的爱, 子女永远报答不了, 父母也永远不求回报, 但做子女的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力所能及地去回报, 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星期天帮妈妈洗洗碗,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记住父母的生日, 生日当天给父母一个小惊喜;适当的时候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 顺便带上一份小礼物等。另外, 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 自己努力取得好成绩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让亲情教育落到实处, 取得最佳效果。教师还要及时与家长联系, 了解孩子完成亲情作业的情况, 并表扬做得好的孩子, 让他们起到榜样带头作用。

篇9:小学“感恩”教育之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209-01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

班会《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

通过本次班会让孩子们理解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让孩子们理解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让孩子们理解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我们的孩子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例如,残疾人生活上的困难,一般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会嘲笑他们。我设计了《关心残疾人》这一活动,如果老师选择“一位盲人在行走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脚残疾人走楼梯”的情景来导入。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那么,肯定会有部分学生最先关注的是盲人摔跤,脚有残疾的人走楼梯的情形。这情形在他们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时的狼狈,走楼梯时的滑稽。

为此,我设计一个生活情景:在讲台上放本书,旁边再放些其他的东西,过道上也摆些凳子或物品,设置些障碍,让学生蒙上眼睛,独自去取书。然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再去取回书。在课堂导入时,请大家谈谈取书的感受。这样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同时让学生亲身来感受一下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体会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帮助的那种心理,效果就不一样了。

但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

(1)课前应该请家长来参加,希望家长看后能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感受到学生的变化。

(2)在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紧凑,连贯性不强,内容的过渡没有做好。

(3)个别学生准备不足,节目表演的质量有些低,表演時表情不够严肃,没有达到用节目教育学生的目的。

(4)自己作为班主任老师,在整个班会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协助主持人,在某些环节出现冷场时,没有及时引导,这是比较大的失误。

(5)系列化主题班会没有跟上,只是这一次班会而已,班会结束后,学生还有班会带来的教育效应,但时间一长,这种效应就变得微乎其微,似乎失去了最初的意义,这是最令人心痛的事。

篇10: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专题讲座》,知道了:责任并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杜甫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于丹说:“有时候人的观念、态度,会直接决定这个人的行为事迹。成长其实不是填鸭式的接受长辈的观念,而是让孩子接受自己发现的结论。与其给人一堆金子,不如给人了个点金的金手指,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历练下舒展开自己的生命,并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会,这就是我们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篇11: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少年儿童的心灵,使得少数少年儿童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坂上小学审时度势,根据我校的校情与学情,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作为学校开展的“信心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1、以中队为主体,开展“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主题活动。

2、各中队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3、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4、举行《感谢您,老师》演讲比赛。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5、开展以“同学如手足”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6、组织开展看一部感恩影片,唱一首感恩歌曲活动。

7、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篇12: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让学生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怀他人、服务社会、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施恩”,从而让他们真正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他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才会勤奋学习、热爱学校、回报社会;才能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美好的未来。

三、活动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感恩社会——感谢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四、活动时间:20xx年4月—9月

五、活动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3月底——4月初

1、从4月份至6月份的每周一升旗礼进行的国旗下讲话围绕“感恩”主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举行感恩教育启动仪式,向学生发出“知恩、报恩、施恩”倡议。

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体会。学校将下发家长会信息反馈表,检查完成情况。

(二)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4月至9月。

1、重点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感恩日”主题实践活动,观看一次“感恩”主题影片,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比赛,具体活动时间由少先队负责安排通知。

2、“三个一”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1)开展一次“感恩日”主题实践活动。时间初定:5月—6月(以母亲节、父亲节为契机)。以两个亲情节日为契机,在五月的母亲节和六月的父亲节里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以“孝敬长辈敬爱心,关心社会献爱心”为主题的“感恩日”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2)组织一次主题演讲比赛。时间:4月份(第十一周)。以“感恩父母、感谢师长”为主题每班选1位同学进行演讲比赛。(3)观看一次“感恩”主题影片。时间初定:6月初

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观看以“感恩”为主题的优秀影片,并让学生撰写观后感。

3、积极营造“感恩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

(1)充分利用学校的德育基地(校园文化走廊),定期出版以“感恩”为主题的内容,每位同学写一段真情感受,并说给父母听。

(2)利用民乐特色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学唱(拉)感恩歌曲,由音乐组推荐并教会学生二首感恩歌曲。每位同学把最喜欢的歌曲,唱给父母听。

(3)各班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和黑板报,学校将进行评选。(第十二周)(4)各班要召开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队会。(第十三周)

4、通过各种纪念日、节庆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清明节之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2)在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3)“五一”“五四”节日,开展“感受关爱、勤奋学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4)6·5世界环境日之际,开展“感恩自然、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5)9月份班级开展《我和我的老师》讲故事比赛,说说自己和老师真实、感人的故事。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

2、各班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在第八周前制定一份适合班级的活动计划,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针对当今社会上和我校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不被感动、不知感恩,任性、冷漠、自私的心理和行为,我校政教处于11月20日起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联合为载体,开展以“心存感恩,成就精彩人生”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一、教育目标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1)让学生认知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养之恩、他人的关爱之恩,引导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教师之爱以及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尊重他们的劳动;

(3)让学生感悟到真情回报,不只是对父母、老师、帮助自己的人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from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来自学优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一)XX年11月26日—11月28日(宣传动员阶段):

1、发放倡议书:邀请学生、家长、教师参与。

2、校园环境布置:课间广播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欧阳菲菲)、《让爱天天住我家》(群星)等。

横幅悬挂:

横屏:热烈祝贺“让真爱洒满人间”大型感恩演讲报告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方屏:①爱祖(初中同学会活动方案)国、爱父母、爱老师、爱生命!②用心灵播撒阳光,让真爱温暖人间!③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④失败可以重来,孝心不能等待!⑤心存感恩,成就精彩人生

(二)XX年11月26日——12月21日(全面实施阶段)

1、作“学会感恩”的国旗下讲话。(11月26日)

2、学生学唱《感恩的心》。

3、各班出一期以“感恩 关爱与责任”为主题的黑板报。(第13、14周)

4、关爱成长工程争当“四好少年”宣讲团作感恩演讲汇报会(11月29日),其中三至六年级学生写一篇听后感,一二年级的学生口述,父母记录。(每班评出5篇较好的作品上交政教处)

5、四个“感谢”活动: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他人帮助我,感谢社会温暖我。

(1)感激父母养育我(11月27日-12月6日)

如果感恩之心能从小养成,长大后就一定会知恩图报,孝敬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而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又怎么可能去爱事业、爱国家、爱别人?

①一、二年级开展“孝心”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学校提供信息反馈表(a4电子稿),家长检查并记录完成情况。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大队部。

②三、五和六年级各班级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教育。(参考方案见附件1)(12月4日)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会感恩是做人的重要内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老师对自己的辅导是责无旁贷的,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感恩意识。我们将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懂得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培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在实践中学会感恩,把学生培养成为心地善良、懂得报恩的文明人。

二、活动主题 懂得感恩,学会做人。

三、具体活动方案 宣传发动阶段

1、三月初,召开教师会议,部署和落实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2、利用红领巾广播台、新芽电视台等校内媒体以及集体晨会、班队活动在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发动。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全面实施阶段

(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1、献给母亲的爱活动。“三八妇女节”,学校提出“四个一”的活动菜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进行,但每一名学生至少参加其中的一个项目。“四个一”即:自制一个节日礼物献给妈妈;为妈妈沏一杯茶;多做一件家务事,减轻妈妈的负担;为妈妈洗一次脚。

2、开展征文活动。每个学生围绕“父母恩重如山”这一主题,自定题目写一篇“亲情作文”或日记,参加校内评比。

3、举行中队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二)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

1、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者音乐课,学唱一首尊师之歌,如《每当走过老师窗前》、《我爱米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2、举行“感念我的老师”小学生电视演讲比赛

3、引领学生积极参加“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让老师们轻松执教、快乐从教。

4、以中队为单位,举办一次“中外伟人、名人尊师故事会”。

(三)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

1、要求学生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深的1至3个人,然后通过一封信、电子邮件、电话等手段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心情。

WiseMedia

2、发动学生为身边的朋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提升总结阶段

1、四月上旬,学校围绕“感恩教育”面向全市举办一次教育现场会,充分发挥百年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上一篇:PS打造科幻机器人效果照片下一篇:恩施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论文选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