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创说会进行增员

2024-05-14

如何利用好创说会进行增员(精选8篇)

篇1:如何利用好创说会进行增员

如何利用好创说会进行增员

编辑:bill来源:中国保险报时间:2012-01-01 08:33:00 增员人在创说会举办之前须加大对准增员对象的增员工作力度,提前告知举办的时间地点,好让准增员对象提前预留参加的时间。

保险营销是一个讲究借力使力的行业,谁在这方面做得好,做得出色,谁就表现得优秀,而且轻松顺畅。具体到增员,更是如此。创说会便是增员人可以借力,值得借力应当借力的好途径,每位增员人都应当好好研究创说会,好好借力创说会,充分利用好创说会。

创说会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一般是公司职场)举办的,旨在为帮助增员人做增员促成,系统介绍保险营销行业,系统推介本公司,激发与会准增员对象加盟意愿,经事先充分准备,精心组织策划的专门会议。

会前

创说会通常是在有一定数量的准增员人数(一般须20人以上),新人岗前培训班开班之前举办。实践中,举办的时间、地点必须确定,不宜有大的变动,以便于增员人操作,更为免除准增员对象的疑惑和不信任。

增员人在创说会举办之前须加大对准增员对象的增员工作力度,提前告知举办的时间地点,好让准增员对象提前预留参加的时间,但对于创说会上的内容和形式不宜作过多介绍,以保留创说会的神秘感和新鲜感,给准增员对象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增员人可以对准增员对象渲染创说会的精彩、感染力,以增强创说会对准增员对象的吸引力,促动其参加的欲望。

在创说会召开前,增员人应当多次与准增员对象联络,以增强准增员人参会的决心,同时也增加了你与准增员人之间的感情。由于准增员对象是第一次接触保险行业,所以,他原来的生活习惯和时间安排都有可能与创说会的举办时间有冲突,因此,需要帮助他协调或者调整某些生活和工作安排,以免与创说会时间发生冲突,到时候无法参会,前功尽弃。

创说会举办的前一天必须再次与准增员人定夺,第二天正式参会时,也不要只是在公司门口等,三番五次地打电话催,而是要亲自前往准增员对象的住处,约他一起前往参会,对于偏远乡镇的增员人来说,可以提前租个面包车,将事先定好的准增员对象一块儿拉到公司来,一定不要让准增员对象自己花钱坐车或者打车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准增员对象“临阵脱逃”,因为此时准增员对象始终在摇摆不定中,很容易随便找个借口不参加了。

会中

带新人来到公司职场以后,可以向他详细介绍一下公司职场里布置的内容,特别是那些贴有个人照片的优秀营销伙伴,以增强他对公司认同感。进入会场后,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同他坐在一起,就坐他身边,这是因为新来的人对公司其他人都不熟悉,免得他感到孤单,同时也便于与他小声交流,在会议正式开始前,替他准备好资料,告知他不要在会议进行期间走动、吸烟,还要关闭手机等等(这一点很重要)。

对于会议中安排的互动活动,要鼓励身边的准增员对象积极参与。对于讲师讲的内容可以小声与他交流,或者以眼神交流,以增强他的认同度,加深他对所讲内容的印象。

会议结束时,可以与他就所讲的内容作进一步的交流,询问他的感受,引导他填写新人求职表等,创造进一步交流和接触的机会,做好下一步打算。

借助准增员对象参会的机会尽量让他多与公司的优秀伙伴见面和交流(可以事先与这样的伙伴提前约定),也可以请公司的组训讲师甚至是公司领导与其见面、交谈,从而巩固他加盟的决心,增加他加盟的机会。

会后

创说会结束以后,可以增加与准增员对象接触的频率和深度,不断强调即将举办的新人岗前培训班的举办时间及其功效,反复讲解参加新人岗前培训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要渲染岗前培训班的诸多出色之处,如它的氛围,许多优秀人士、讲师的风采等等。以引发他参加的好奇心,增强他参加的欲望。

促成准增员对象参加新人岗前培训班是创说会结束后我们要做的最主要工作,虽说也有未参加新人岗前培训班而上岗的新人,但那效果终归不如参加新人岗前培训班的好。所以,增员人要千方百计地促成已参加过创说会的准增员对象参加新人岗前培训班,这是增员成功与否的重要转折点。

由于新人岗前培训班的时间长,一般是封闭式培训,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增员人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增员对象的思想工作,提前做好参会准备,提前让他了解培训期间是不能中途离开的,必须坚持到培训结束,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些在新人岗前培训班上中途而离开的人大多难以最终增员成功。

准增员对象在是否参加新人岗前培训班问题上经常犹豫不决,所以,增员人必须下大力气帮助他下决心,同时还应当帮助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确保他参加培训的重要一环。例如,他在做买卖,怕耽误了进销货时间怎么办?他的小孩需要人照看,他家的病人离不开人怎么办?他原所在单位无法让他离开那么长时间怎么办?或者家中有人反对怎么办?等等,这都要替他考虑到,最好设法帮他解决一下,不然是难以保证他会去参训的。

创说会是帮着增员人促成的,而不是帮着增员人经营准增员对象的,这一点增员人必须明白,一定不要把没有经营过的所谓准增员人带到创说会上来,想仅仅通过一次创说会就把增员搞定,那样做是非常有害的。

增员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把曾经经营过的准增员对象带到会上来,这对自己增员成功是非常有帮助的。

篇2: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

首先, 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 使人人可以自由上网, 并在网上浏览、下载和利用网络资源, 甚至在网上发表任何越轨的言论而很少受到惩罚。这种情况使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成为“虚拟空间”。同时, 由于网络法规建设的滞后, 网络世界的无序状态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其次, 由于网络的跨国性和即时性, 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 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甚至色情的东西, 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利用这个阵地向我们进行渗透。于是, 有人惊呼“网狼”来了, 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在德育工作中,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 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 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 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

利用网络开展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 把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 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寓教育于网络, 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教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 了解网络, 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 做小学生的表率

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 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 并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展开上网指导。所谓“先莫先于修德”, 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 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工作

(1) 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的开展往往不尽如人意, 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 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 因此, 教师“受蔽”是常事, 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 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 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 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 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 运用网络模拟功能, 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 做到寓教于乐。

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 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 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 产生厌倦心理。也有的老师组织学生编写、演出校园剧, 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 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 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 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 既有强烈的娱乐性, 又有相对的真实性, 而且学生在活动中所花的时间较少。

(3) 运用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 创设德育活动的场所。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及道德参与意识, 这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传统的德育, 采用诸如“两难法”、“团体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各种形式加以训练,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制约, 这些形式很难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开来或坚持下去。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利用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训练目标。

3. 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 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 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

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 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的关键在于, 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 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 甚至公然违背。

4. 加强技术研究与管理, 以技术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技术控制在学校是最客观的手段

主动占领网上阵地, 变堵为导, 利用网络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这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我衷心希望教师和德育工作者行动起来, 学习网络知识, 变被动为主动, 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

篇3:如何利用校园网络进行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学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等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陶冶学生创新精神。这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技术、模拟大量的录音、录像,投影片导入新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一课时,通过网络资源运用情景教学,导入新课,先让学生看关于有关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的录像,再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见过的类似形状的物体,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师生共同踊跃交流中,大家逐渐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定义,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向学生提供充分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索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动态模拟,启发创新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技术进行动态模拟的演示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声色兼备,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更好的建立深刻的思维过程,还有助于学生理解不易明白,不易掌握的知识要点,从而重、难点突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时,网络资源直观地演示在两条平行线间,一个底长固定在一条平行线上而顶点在另一条平行线上不断移动的三角形的全过程,再配上不同颜色的留影图形,结合所学知识点,形象逼真、图文并茂的画面中得出正确的结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已牢牢掌握。学生的投入热情高涨,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再及时点拨,学生对此类问题了如指掌,解答起来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非可望不可及,只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教学时注重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情境,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品尝成功的愉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创设动态情境,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网络资源以境育情,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很多时候往往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各种实物展示或者物体移动等等的演示,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新的知识。但有些实验教具较小或者不宜于随堂展示,或者有的展示过程费时费力,教学效果较差,使用网络资源就能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同位角相等”时,把原先用手工展示的两个同位角移动叠加的过程用网络资源展现出来,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同位角中的一个移动到另一个上完美重叠的动画过程,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中,还应注意要给学生多一些创新思维的机会,比如上例,在学习“同位角相等”时,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演示后,可以让学生寻找还有那些类似的相等的情况。这种问答结合、学问相长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使课堂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有兴趣的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運用网络资源,展开想象、自主发展

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同其它电教手段相比较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他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声音、色彩、光线、形状的综合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总是对于能胜任的工作和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学生能通过图像、声音学习知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大多会努力去探索,最终获得成功的乐趣,这种乐趣来源于内心的体验。只有学生用脑思考、用心参与之后才能真正得到。因此,这样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励或报酬,最能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使用网络资源在进行数学练习时,补充一至两题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益智性题目,这些题目是经过精心筛选的,难度略高于教材,做完后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加以适当点拨,评价以肯定激励为主。由于所选择的题,学生能胜任,而又有新意,再加上老师的及时鼓励,学生对这些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每次进行反馈、评价时,总能看到一张张自豪的脸,仿佛在告诉老师“我很聪明”、“我成功了”…,由于使用网络资源教学、能捕捉学生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从这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完全忘却了做题时的艰难和辛苦,默默地把这种学习转化为他的自主学习。

因此,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不论是计算题还是其它内容,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引导,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相信学生具有的无穷创造力,允许并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揣摩、推敲、研究,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从而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要努力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和思路,摒弃其单调、生硬、冷酷的一面,还数学及其教学生动活泼,新鲜亲切的本来面目。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并不是只有固定的模式,它应当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特点等变化而变化,可以组织开放式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因此任何内容的学习都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而应当把知识看作一个载体,发展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应对教材内容深入地挖掘,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在丰富多采的数学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巨大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究数学的热情。

篇4:如何利用好创说会进行增员

在国际贸易中, 经常会发生货物虽已进境, 但却不一定在该国市场上销售的情况, 这就意味着货物缴纳关税与否, 需视该货物决定为进口还是复运出口而定。如果是后者, 那么, 将该货物置于某种可以免纳进口关税的海关监管之下, 不仅符合进口商的利益, 而且还能促进该国的转口贸易和出口贸易。这正是保税制度的本质所在。

保税制度是一种国际海关通行的海关制度, 是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 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 并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一种海关监管业务制度。保税制度可以简化手续, 便利通关, 有利于促进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等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保税制度的主要形式:一是为国际商品贸易服务的保税仓库、保税区、寄售代销和免税品商店;二是为加工制造服务的进料、来料加工、保税工厂、保税集团。

保税制度为各出口企业提供了延迟缴纳进口货物应纳税款的优惠, 从而相当于从海关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关键环节是出口企业能否将其进口货物向海关申请为保税货物。如果能够申请, 从批准日起暂时免征进口关税, 而后视货物经储存或加工或装配后是否复运出境, 再决定需不需要补缴税款。显然, 作为用进口货物加工出口商品的企业, 不论其进口货物最终流向何处, 都能在批准日到补缴税款之间的期间内占有该笔税款的时间价值, 从而能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和效果。

以前在我国, 进口货物要成为保税货物, 基本上只需进口公司作出复运出口的许诺或保证即可, 因此海关负担着很大的风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目前, 海关总署正促令各地海关采取有力限制, 加强风险管理, 其措施之一是收取保证金, 即在海关批准进口货物为保税货物时, 向进口公司收取相当于该公司应纳的进口税款, 如进口货物最终实践诺言复运出境, 海关则向进口公司按银行利率给付利息, 并退还收取的保证金。如进口货物最终销往国内, 海关则向进口公司按银行利率收取利息, 并将保证金转化为税款缴入国库。其措施之二是在海关审批进口公司的申请书时, 必须考核该公司的信誉度, 若信誉良好则给予批准, 若信誉不佳, 则不给予批准。这样一来, 上面提到的节税方法在当前已不适用。

从宏观上看, 保税浑然如一整体, 但从微观上看, 保税是一个包含众多环节的过程。现假设进口货物最终将复运出境, 则其基本环节就是进口和出口, 纳税筹划的就是从这两个环节开始的。在这两个环节中, 既是进口公司又是出口公司的外向型公司都必须向海关报关, 在该公司填写的报关表中有单耗计量单位一栏, 我们纳税筹划的突破口就是这个栏目。所谓单耗计量单位, 即生产一个单位成品耗费几个单位原料, 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度量衡单位/度量衡单位, 如米/米、吨/立方米等;一种是度量衡单位/自然单位, 如吨/块、米/套等;还有一种是自然单位/自然单位, 如件/套、匹/件等。度量衡单位容易测量, 而自然单位要具体测量则很困难, 所以, 可以利用第二、三种形式作出避税筹划。

【案例】我国广东省某地有一生产出口产品的家具生产公司, 于2007年1月从某国进口一批木材, 并向当地海关申请保税, 其报关表上填写的单耗计量单位为200块/套, 即做成一套家具需耗用200块木材, 而该公司由于近期引进先进设备, 目前, 做成一套家具只需耗用150块木材, 但这是难以测量的, 海关认为该公司信誉良好, 给予批准, 8个月后, 该公司将成品复运出口, 完成了一个保税过程。现假设该公司进口木材10万块, 每块价格100元, 海关关税税率为50%, 其节税成果为:

[ (100000—100000÷200X150) X100×50%]=1250ooo (元)

该公司由于灵活运用单耗计量单位, 成功地节税1250000元。

参考文献

[1]骆鹏飞.诌议税收筹划风险的规避.[J]市场论坛.2012 (02) 1

[2]张劲松.走出税收筹划误区正确进行税收筹划.[J]湖北电力.2004 (12)

[3]苟军年;陈会军.企业税收筹划法律风险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10 (09)

[4]吴文华.税收筹划风险及对策刍议.[J]西部财会.2010 (08)

篇5:如何利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

摘 要 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在漫漫长路中摸索前进。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包括散文、诗歌、戏剧、小说等等。在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可能也在为学生的阅读寻找材料,争取使阅读多样性。殊不知,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一本很好的阅读材料。现在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往往文质优美,尤其是精读课文,很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就让我们从教材开始吧。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56-0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活动。文本从何而来呢?殊不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就是很好的取材之道。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的文章,也有爱国、革命传统的文章,所选文章体现了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探究的整合性,分专题来编排,就拿八年级下册语文来说,既有人物描写的,又有描绘自然景物的;既有引起我们保护环境意识的,也有展现民俗民风的;既有寄情山水的抒情文章,也有谈古论今的诗歌。在体裁上也收纳的较全面,有散文、诗歌、文言、科学小品文等等。这让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应考虑如何进行阅读教学。那么如何利用教材来进行阅读教学呢?现将自己的点滴做法记录下来。

一、激趣导入,生发兴趣

在教授文本时,可根据文本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导入新课,方式随机。但要掌握住一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习的兴趣和阅读文本的急切。语言可以是优美的、带有抒情意味的片段,可以是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切忌一点,不要太生硬,太晦涩,如果想显摆自己的文采而采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可能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让学生感到课堂和文本了然无趣,不愿去阅读文本。

运用恰切的导入可以尽得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文本的期待,从而为深入文本内容奠定初步的心理基础。

二、整体感知,初步阅读

在本阶段,一定要驱除功利,用放松的心态去阅读文本,争取做到百花齐放。

无论学习何种文体,何种文本,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个性体验,给学生时间来阅读。在中学阶段,我认为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注意字词、文本的整体性,关键语句的品析,阅读的方式方法等等。此阶段,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积累字词、谈自己的第一感受,有时学生可能抓住文本的一个方面,也可能是悟到的一个点,这都可以,要尊重学生的感悟体验,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只有让学生放松的去阅读文本,才能使文本不断得到新的生命与活力。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活力了。

三、精读细品,理解感悟

此阶段是我们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挖掘文本的重头戏。也是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重要方法的一个方面。在此阶段,方法有二:一是一定要充分阅读,用心体会,但教师的引领是在教师对文本的思考、理解整合与创新之上的,需注意的是教师一定是引,不是用自己的感悟、分析、解读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来选择深入解读的生发点,教师可根据教授文本的重难点来引导学生,或抓住关键词,或抓住关键句,或抓关键段落来体会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阅读,做批注、写疑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深入文本、思考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而重新建构与生成文本。在此阶段中,教师还应做的是对学生的品读体会,要给予评价与点拨,不能以“好”“不错”“真不赖”“还欠缺一点”等词句来评价,要深入实质。因为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提示性评价会激起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在学生解读文本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来释学生的惑,这就是所谓的“讲解”。有时教师适当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另外,对于学生的疑惑,教师要善于归纳,进而抓住学生对文本的现有解读水平与情感体验,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到进一步点拨学生解读文本的关键语句。二是深刻体会生发感受的语言点。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抓住单个的词、句子、一段话,这就说明学生已经找到解读文本的一种方法了,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点了。在学生感悟这些生发点时,我们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段落中,把段放在文章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常识、生活体验来思考,来解读。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只有和文本不断地发生撞击,才能更深入地体会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感悟在字里行间中透漏的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融合。

四、情感朗读、合二为一

在充分解读文本之后,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再次回归到文本,进行对文本的朗读,并且是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听学生的朗读,我们就可以知道学生对文本到底了解多少,解读的到底有多深,在学生的朗读不到位时,我们教师可以范读,也可播放录音,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来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来读,千万不要强调语气怎样、语速怎样、那地方需重读、那地方需轻读,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理解、去朗读。学生体验的多了,体验的透了,自然而然地就会解读文本了,就会把文本朗读的好了。这样,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景,体会作者的感情,进而达到与文本、作者的合二为一,就实现了与作者的对话,实现了与文本的融合,就成功的解读了文本。

五、拓展运用、能力创新

在与文本对话完成之后,不仅我们教师要反思,还要让学生反思,在他们解读文本时有哪些方法,有哪些缺点等等。在总结归纳之后,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做到能力创新。在此阶段,可以让学生写小练笔,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仿写,可以根据生发感受的语言点来写自己的想法,通过练习来潜移默化解读文本的一些方式方法、文本的一些表达特点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提高了,语文素养就很深了。

以上是我利用教材来进行阅读教学时的点滴体会,教法贵在创新,尤其是阅读教学,大家的方式方法肯定也有不少。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和大家交流,进而提高自己和学生对教材、对文本的阅读能力。

篇6:谈谈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利用教材,激发兴趣,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交流的过程, 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方式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迅速掌握语文知识, 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 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因此, 必须充分发挥教材中情感教育因素。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的情感十分丰富。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 通过推敲词句, 反复朗读, 创设情境, 深化理解等多种手段, 以唤起学生丰富, 积极的情感。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文道结合的要求, 也是教书育人的要求。

情感教育对学生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不可忽视, 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又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渗透和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 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和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原则, 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把握教材, 挖掘情感

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丰富的的思想、精辟的道理、动人的形象, 具有激发情感的功能。教师应吃透教材, 理解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情感变化, 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进行情感教育。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含义深刻, 耐人寻味。句中两个“幸福”是难点所在。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联想19世纪丹麦社会的黑暗状况和资本主义社会穷孩子的痛苦生活, 再想想美丽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 光着头赤着脚饿着肚子在大街上卖火柴, 最后蜷缩在墙角里, 五次擦燃火柴所出现的幻觉, 来理解这两个“幸福”的蕴意, 从更深的层次去体会作者对贫富悬殊的剥削制度的憎恨, 对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的内心情感。

二、推敲词句, 品味情感

1.剖析此举的细腻性。即通过品味作者准确的遣词、独到的刻划, 引发出蕴含的情感。如《师生情》中的“他们踮起脚, 透过门上的玻璃, 争着向屋里看”。教学时, 引导学生掂一掂“踮、透过、争着”这几个词语的分量, 细细加以品味, 就能把句子中蕴含的“同学们对老师的真挚感情”体会出来。

2.品味词句的色彩。尽管这一类词句意思较浅显, 但他往往通过明朗的勾勒, 把蕴含在段落中的情感因素鲜明地表达出来。像《古井》第一段中先简要点明古井的坐向和作用后, 第二句就笔锋一转:“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用拟人的手法和“温情”、“甜美”等褒性词语, 直抒胸臆, 赞颂了故乡的古井。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情感因素, 也只有在词句的感情色彩上下一番揣摩的功夫了。

3.领悟词句的特指性。这类词句所含着的情感因素比较含蓄, 学生不易理解。如:“一阵秋风吹过, 从树上落下了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 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不难看出, 这段话第一句是即写实景, 第二句是表意抒情。用“春天的温暖”囊括了周总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之情。教学时, 要把着力点放在第二局, 通过“春天般的温暖”这个词组特定意思的点拨, 启发思考:为什么“深秋的早晨是寒冷的, 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呢?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领悟所蕴涵的情感, 激发对周总理的爱戴之情。

三、反复诵读, 激发情感

1.以声传情, 诱发情感。在教学《两只狮子》最后一个自然段, 即狮妈妈教育懒狮子的话语 (课文的重点、难点处) 时, 先用富有鲜明情感体验和直观性的朗读, 以声传情, 接着引导学生逐句地进行情感体验, 诱发学生深入体验心里态势, 最后以情启思, 让学生真正理解狮子妈妈话的意思。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通过“激情——体情——悟情”的心理历程, 产生思想共鸣, 他们一句一句学老师的样子, 用情义深长的语气一遍又一遍的朗读狮妈妈教育懒狮子的话, 就像演员似的完全进入了角色。

2.变换“读”法, 激发情感。《两只小狮子》一课, 我采用了让学生运用拼音工具尝试读以及组织学生齐读、个别读、轻声跟读、比较中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喜爱。

理解文章的内容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挖掘,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使讲授的知识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感受得到的并激励情感的事物, 并由此升华情感。从而提高鉴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 联系生活积累、透彻理解, 学生区分了真假, 明辨了是非, 初步感知做人的道理, 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篇7: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点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选择和应用合理的多媒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如:我在上一年级下册《快乐的节日》一文时,我课前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使课堂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学生们一开始就被歌曲里欢快的气氛深深的吸引住了,进而导入了新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要突出教学重点

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课件不求多、不求华,关键在重点突出。课堂上,如果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华丽的画面浏览上,那对课堂上该掌握的重点就会抛之脑后了。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务实,让实用性课件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所学知识就够了。

三、运用多媒体,认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在

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不可能取代教师。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四、运用多媒体,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學习的能力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教师应该充分体现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手段这一特点,让学生做课堂和课件的主人,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我们教学的唯一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目的,从而真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教材《太阳》时,课文通过太阳的远、大、热,让学生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课文语言活泼简洁,却暗含着较为深刻的逻辑思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寻找相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运用CAI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的说明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所思考与探究的话题却远远大于我开始的设想:学生不仅谈到了“太阳”和大自然中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还谈到了目前环保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难,以及因为人类的无知与贪婪,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恶果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将自己收集的具体事例与课文相互映证,借以表述较为深奥的事理。话题大到南极的臭氧洞,小到身边的一次性碗筷……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探究的热情,让老师都惊讶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内在的活力。事后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前上网查找资料获得如此多的信息。

所以,现在我经常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人物生平、收集格言警句、课文相关知识延伸和补充、探究质疑课文、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等等。当学生面对计算机时,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学生自主参与,需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必将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将来的终身学习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篇8:如何利用“景象”对学生进行德育

一、别了,“沙尘暴”

“沙尘暴”可谓冒天下之大不韪,时常光临我们的生活圈。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绪。前几天,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连续几天的“沙尘暴”天气,面对风沙漫天、尘土飞扬的“景象”,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课堂常规记心间

自习课上,教室里一片混乱,学生说说笑笑,打打闹闹。面对“此时此景”,我感触颇多,学生也深感惭愧。我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学习目的教育,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提高德育效果。

三、交通安全天天伴我行

中午放学路上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了两死一伤的严重后果。事故现场惨不忍睹。面对眼前的悲惨“景象”,除了同情之外,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汲取此次交通事故的惨痛教训,绝不让此次事件在我们身上重演。

四、团队精神到我家

有一次,我班的张×同学肚子剧烈疼痛,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同学们心疼极了,连忙拨打120,把张×同学送到了医院,使他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面对这个“景象”,我感慨万分,在对同学们的义举进行表扬的同时,又着重对同学们进行了健康教育、团结友爱教育,使德育内容得到了升华。

五、用“挫折”激发斗志

在学校举行的歌咏比赛中,我班没有获得任何奖项。学生沮丧、失望,一个个垂头丧气、精神颓废,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悔恨的泪水。面对“此时此景”,我没有责备和埋怨,而是对他们及时进行挫折教育,激发学生的斗志,让他们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来,齐心协力把班级工作做好,为班集体争光。

六、爱惜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下午第一节课前,学校食堂的李师傅叫我去餐厅看一看,并对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我百思不得其解,走到餐厅一看,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地面上、餐桌上到处都是乱扔的馒头。“咳!”李师傅长叹了一口气,“孩子们每天都这样。”望着李师傅一脸的无奈,望着满地的馒头在哭泣,我决定在餐厅上一节德育课。课上,我不声不响地捡起一个个馒头,同学们也不安地跟着捡了起来,并帮助李师傅把餐厅打扫得干干净净。随后,我“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勤俭节约教育。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有教育性的“景象”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多于积累,精心运用,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爱心之星事迹材料下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作业3(书面作业)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