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2024-05-01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共14篇)

篇1: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中心中学:张家奎

内容摘要:

1、在语文教学中解放学生,以学生的潜能发掘为本。

2、在语文教学中相信学生的力量,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

3、在语文教学中安排学生活动的时间充足,体现以人为本

4、在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以人为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 以人为本 解放 相信

以学定教 参考文献:

《浅谈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对策》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 光 《新课程教学理念和语文教学》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以人为本》张如军

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教师要探索人的发展规律,成为尊重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教育行家;另一方面,我们所有的教育行为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产生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各种教育活动和教学方式都要做到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教师只有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以人为本。

我们教师若要站到以人为本的高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发展的自然规律,做到了这些,我们便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多元,在语文实践中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协作。

我们教师的自身的提高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变“教书匠”为“教育家”的过程,也就是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的过程。

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在语文教学中解放学生,以学生的潜能发掘为本。

a、解放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展示自我,只要是积极向上的都是美的,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大胆的自我展示,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个性张扬。

b、解放学生的手脚,我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走动,在他们合作探究时,允许学生下位请教别人,在作业互评的时候,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信任的同学来评价自己的作文、作业、作品。在他们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也可以下位寻找合作伙伴,在他们背诵古诗文的时候,可坐、可立、可走动,以有益于记忆。

c、解放学生的身体,让学生尽情的表演课本剧

d、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尽情的看:让他们看电教幻灯片、多媒体课件、与课文有关的图片、电影片段,让学生们看到、看懂、e、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尽情的说、尽情的常唱,让他们乐于表达,乐于演讲,敢于唱出心声。

f、解放学生的耳朵,让学生尽情的听,让他们听得到、听得明白。

g、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尽情的操作、尽情的书写、尽情的研究、尽情的创造。学生们在身心都得到解放的 氛围中,他们便会展示出非凡的创造力。

2、在语文教学中相信学生的力量,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本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学生稚嫩的小手,听到的是学生甜甜的童音,感受到的是孩子们很需要呵护与关爱。他们放学走路回家我们担心他们的安全;他们写字,我们担心他们的笔顺,他们读书,我们担心他们的语气语调;他们阅读理解,我们担心他们的知识储备,他们作文,我们担心他们缺少素材,课代表做学科工作,我们担心他的方法和能力…...我们作为教师的这些担心是合乎情理的,毕竟我们的学生年龄还小,但是,我们除了担心之外,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预见:预见学生未来的才能、遇见学生未来的潜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之后提供给他们发掘潜力的平台,营造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们教师只有相信学生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在语文教学中安排学生活动的时间充足,体现以人为本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通过电脑播放了一段约两分钟的录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请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文章。我在播放之前反复强调,录像只放一次,而且写作文的时间只有7、8分钟。结果时间到了后,学生们有的禁不住发出“啊,怎么结束了”、“我还没看明白”等唏嘘声。学 生交流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写得并不好,显然是仓促的即就之篇。

我的本意是想锻炼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然而,这样做的效果却与目标相去甚远。事后我寻求原因,才明白学生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想做到眼、耳、手、脑同时运用,并且很有质量,恐怕有些勉为其难。即使是成年人稍不留神,也会觉得稍纵即逝,小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这件事情使我明白:课堂是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到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准备,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不应追求课堂的整齐划一。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似乎并不少见。在一些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师生进行某一教学活动,比如同学间相互讨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正是全员参与、气氛热烈的时候,忽然听得教师几声击掌,教室里活动戛然而止,老师似乎非常歉意,对同学们说:“对不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这个活动就只能到此为止了”等等。我以为,以“时间关系”为由,将正在有效进行的活动人为地叫停,实属不当之举。所以,我们教师在安排学生活动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本——因为时间是属于学生的!

4、在语文教学中以学定教,以人为本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学定教,首先根据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确定学法,再根据学法确定教法。以教学中的读书教学为例,我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现在的课堂教学好象比较流行一种做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可从实践上来看,常常是老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后,学生就拿着课本,默不作声地看书,似乎他们所喜欢的就是一种方式——默读。为什么学生都“选择了默读”呢?我想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反思。a、学生读书的时间。以前,一大早走进校园,一般都能听到琅琅读书声。可惜,现在已经很难听到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受到严格控制,学校不得不砍去早读,早上那点时间打扫卫生、收缴作业有时还来不及,能有一点时间读书已经是奢望了。上课时,常常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特别是学习一篇比较长的课文,老师的讲解分析还嫌时间不够,何来时间给学生读书?因此,长时间后,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口齿不清,舌头不灵活,声音发不出来,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给予学生充足读书时间已经很必要!

b,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指导。虽然老师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也许老师知道什么诸如“朗读、默读、精读、默读、略读、浏览”等术语的要求,学生却不一定熟悉,许多学生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读书方式,平时都是在老师的一贯支配下,叫朗读则朗读,叫默读则默读。学生又有什么自己喜欢不喜欢之说呢。我猜想在长期的熏陶中,学生没有了老师的指挥已经不会读书,甚至不会自己选择读书的方式了。所以,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时,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c,并非所有的文章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的必要。有的文章由于其文本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特有的阅读方式。一般地,演讲稿宜慷慨激昂,富有气势地高声诵读;诗歌则应充满感情,读出节奏,浅唱低吟或高亢嘹亮因诗意而异;小说则应略读;说明文则应浏览。因此,选择文章适合的方式比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更重要。当然,学生有选择的自由,但在老师指导下的读书必然会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进行读书教学时,既要做到因人而异,又要做到因文本而异,还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愿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氛围和谐,学生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孩子们的发展充足而健康!

篇2: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我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已经做了两年,干工作也是尽心尽力,销售业绩还可以。为什么其他销售代表,待遇比我高?为什么新进入公司的,提升机会比我多?为什么一有了问题,出了状况,承担责任的总是我,这哪里是什么“以人为本” ,我怎么没觉得?纯粹是骗人!”

这些抱怨放下不提,其中有很多个人的情绪,下面的一个真实故事可能更说明问题。不久前一次内部培训是在深圳郊区的一个酒店里举行。两天以后,培训结束,返回深圳的时候。

一个学员找到培训助理,说:“我刚刚发现自己的边防证过期了,您看怎么办,帮帮忙,下午我就要回湖南了,六点的火车。”

培训助理说:“这个我帮不了,我在培训通知上已经说了,要带齐自己的证件,尤其是身份证和边防证,现在出了状况,来找我,我也没有办法。”

学员说:“哦,是这样。您看,能不能让公司送一张边防证过来呢?以前客户大会时就送过很多次。”

培训助理说:“来接我们的车已经出发了,我不可能让公司另外出车,为你送边防证。这超出了我的权限,即便车队肯送,送到这里最少也要40分钟,你是要这30个人等你40分钟?”

学员:“我可以自己走,跟另外一辆车走,我到总部还有事情要办。”

助理说:“我还是没有办法,你自己想办法吧。”

于是,这个学员走开了,我听到他在嘟囔:“企业文化讲要以人为本,我的边防证出了问题,没人管。真是说得一套,做得一套,哪里有什么企业文化!”

当时我在旁边听了这话很有感慨,也不怪这个员工对“以人为本”产生抱怨,是企业没有把这个理念讲解清楚。下面是从侧面来看“以人为本”的理念。

1、我是员工,员工不是我:

员工和我个人是一个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区别,你是员工,但员工不是你。企业讲究“以人为本”,是以全体员工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或是以“核心层和骨干层”为企业的根本,并没有说要以你这个具体的员工为根本。所以企业在宏观上强调“以人为本”和你个人觉得没有受到满意的照顾,这两者并不矛盾。

就单单说员工这个概念,不同企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的企业认为是全体的员工,有的企业认为是企业中的某些员工。其实“以人为本”中的员工是个标准员工的概念,标准员工是老板心目中希望找到的员工,或企业中老板赏识的员工,这些员工才是企业的根本。公司制定的政策、策略是以这些标准员工为根本,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公司的愿望。实际上公司制定了一个政策,就会发现,有些员工的需求超过了标准员工的需求,公司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就想:“这是个什么公司,我的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我的需求没有满足。”有的员工的需求比标准员工少,他们就想:“这个公司真笨,我不努力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得到了奖励。”

因此企业里面,只有少数的标准员工是满意的。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总监不满意、经理不满意、基层员工也不满意,而正是这些不满意,才使得所有的人努力,向老板要求的标准员工看齐,才能促使企业发展。

因此在企业里,要有这样的心态。我们都是员工,但可能不是标准员工,所以你可能不是公司的本,更不要以为是“以你为本”。安心工作,并努力成为标准员工,不要抱怨“以人为本”,因为对于标准员工来说它是对的。

2、标准员工是不断变化的:

标准员工是老板心目中的理想员工和现实管理中的骨干员工,但是这个概念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老板必然一方面引进更加专业的员工,另一方面希望老员工不断成长。所以企业中,标准员工的“标准”也是不断变化的,今天你是企业的标准员工,明天就可能不是了。所以你可能有时候感觉企业很温暖,确实是“以人为本”;有时候感到企业很冷酷,但所有的时候,老板都在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1.企业文化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2.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3.如何形成企业文化

4.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

5.如何评价企业文化

6.如何开展企业文化

7.如何了解企业文化

8.职场女性如何做到卖笑不买身

9.如何看待企业文化

篇3:学生管理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身体能否健康成长、学业能否成功、人格能否完善等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 因此学生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其精髓就是尊重学生, 并充分调动、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深知学生不是机器, 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气质、情绪、人格等;明确我们管理的目标不是把学生训练成一味听话的“好孩子”, 只会服从教师命令的被动者;应该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的能力。

二、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新的管理模式

每位学生管理者都应该以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为指导, 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新的管理模式, 在学生管理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1. 民主管理

要尊重学生, 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就需要我们在学生管理中采取科学的民主管理。学生不完全是被动者, 他们是学校的主人, 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只有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 才能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才能促使其快速适应社会, 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2. 情感管理

学生管理者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威信, 是搞好管理和教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每位学生管理者都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 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 爱如慈母, 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做到以心换心, 以诚对诚, 这样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对不听话的学生, 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 深入了解学生, 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 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3. 文化管理

学生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文化管理。具体做法为:要立足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要求, 优化育人环境, 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组建各种科技文化社团, 大力扶植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化作品;鼓励学生开展富有创新意义的板报竞赛活动;倡导学生搞好宿舍文化建设等等。

三、努力实现新型师生关系

要做到“以人为本”, 达到尊重学生, 发挥学生主动性之目的, 学生管理者只做到“严管”是远远不够的, 只抱着原来“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那种高高在上的观念则更难实现。学生管理者应该从权威圣坛上走下来, 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成为学生的生活参与者、指导者,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空间, 鼓励学生独自发现、解决问题;拉近和学生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把关爱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既成为学生的师长, 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逐步形成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睦的良好关系;鼓励学生从完全依附、服从老师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 使其更主动地认真学习、参与活动、提出质疑, 与师交流等, 改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从属关系, 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校是自己的家, 学校是自己成长的乐园。

篇4: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一去不复返。课堂虽是教师的主要阵地,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以人为本;教学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这门学科的设立并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歌唱技巧,更要引导学生感悟美、体会艺术的审美价值,从而使学生热爱美、热爱生活。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呢?

一、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开展教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稚气未脱,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做游戏是他们的本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何不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教学活动在游戏中顺利展开呢?比如,在教学第二册第六课《咯咯哒》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扮演公鸡、母鸡和小鸡的角色,学生躍跃欲试,纷纷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模仿能力很强,表现能力也十分突出,课堂氛围十分轻松而又活跃,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歌曲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节奏的把握。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本末倒置,要把握好游戏与教学的分寸,丢了西瓜捡芝麻。游戏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不应该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因子。

二、创设情境,感悟音乐的魅力

欣赏音乐是审美的过程,而学生则成为审美主体。然而,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通过简单的听、练、唱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进入歌曲的情境中,深层次地领悟音乐的独特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带他们一同走进音乐的世界。如,在教学第五册《草原英雄小牧民》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同学们,去没去过大草原?见过和你们同样年龄的小牧民吗?没见过也没有关系,老师带你们一同走进大草原。”接着,我借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了很多大草原美丽景色的画面,辅之以这首草原歌曲,我化身为导游,将精心准备的导游词讲给学生听,学生纷纷目瞪口呆,好像真的经历了一次大草原之旅一样,融入了那个辽阔的大草原,那份情感也浸入了骨髓之中。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多么精湛的歌唱技巧,毕竟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歌唱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他们拥有一双去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和耳朵,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篇5: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我们现阶段的班主任工作来看,就是具体到对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我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在的中学生在思想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生子女居多,经济条件好;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情感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遇事容易偏激和走极端;

3、互联网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学习没有兴趣。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以人为本,我个人认为就是在学生的现实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而不能把自己的思想教育工作建立在一个纯粹的理论基础上,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着重抓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组织活动,大力开展法律常识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

二是针对学生文化素质问题,着重抓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宣传栏和黑板报上辟出专栏,登载学生的作文、绘画、图像设计、摄影等做品,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班级的文化氛围。

三是抓重大活动组织。重大活动的特点是参加的学生人数众多,对学生教育形象生动,在学生头脑中印象深刻。比如学校组织的广播操比赛、合唱比赛等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在思想上更成熟,能力上得到提高,全面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篇6:安全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以安全为首要条件做保证,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有绝对的优先权。我纵观各行各业的发展历史,都不能离开安全谈生产;如果没有了安全,企业就没有了效益。企业就不会有前途。所以说安全管理是企业的生命,是我们企业的灵魂;没有安全的环境就不会有一切。

由于安全尤为重要,但企业的生产主要靠人来操作完成,而我们的煤矿企业的生产更是以人为主,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也就是人,我们只有保证了人的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不违章作业,技术人员不违章指挥;就基本上消除了安全事故。所以以人为本,就是一切都要以人安全为核心,为第一要务。

为了安全企业的发展计,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安全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注重安全管理。

第一,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夯实安全基础上的工作,完善安全方面的基础建设。打

个比方,例如我们煤矿的一通三防搞好了,就可以降低粉尘对职工身体的伤

害,就可以保证职工有足够事宜的空气,就可以降低矿井里瓦斯浓度等等,,第二,加强对人的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重视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史提高职工

素质的核心;煤矿企业要坚持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让职工

也懂得我为自己抓安全,我为他人抓安全,我为矿上抓安全的基本理念,管

理者要树立质量是哦基础,安全是发展,我们人的安全是企业一切的保证。

第三,加大对职工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机械等设备等形成人,机,环境系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搞好煤矿的安全培训是坚持预

防为主,以人为本,服务所有的具体体现。

第四,我们要加强安全知识的考核力度全员做到安全监督,严密作业规程,等。上面的几点,就是在安全管理上务必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企业,在各行各业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因此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安全管理,都必须做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再有安全的社会属性,首先是人与社会的属性关系紧密联系相连的安全规律,人与人的依存性,道德性,合作性,交往性等,都是以共同安全为基础的人的社会属性,所以以人为本的安全课题,社会属性的内涵主要孕育人的社会属性。

篇7: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论断,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最根本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三个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真正的和谐是建立在信任、尊重、理解和宽容之上的和谐;是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豁达、通融的心态;是心灵的博大宽广和做人智慧的成熟。人与人的理解,就是心与心的沟通。这个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任何人或事都不会尽善尽美,这就需要彼此之间互相理解。理解就是体谅,它能搭起沟通的桥梁。试想,倘若我们具备了理解的习惯,时时处处都能换位思考,先替对方考虑一下,误会、隔膜就可以避免。误会的事,往往是当事者在不了解真相、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体谅对方、未反省自己的情况下发生的。

对于教室而言,以人为本形成和睦的学习环境,同学间亲和融洽,齐心协力,可以提高团队的精神面貌,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班级的绩效水平。要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积极努力改善自己不足之处,与同学多分享看法,多听取和接受他人意见,在学习中始终向他人展示灿烂友善的笑容,以亲和的人事关系构建友好的学习环境。要善解人意,以真诚待人,人生在世,人际间的摩擦、误解和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凡遇事,总是劝别人容易些,轮到自己就很难转过这个弯儿。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的言行经常放射出理性的光芒时,对别人,也就多了一些理解。人无完人,我们的每一点克己、自律,都是在使人性走向完满。也许,每一个人都是在过去的经历中不断反省自己,在反省中不断成长。我们无法选择生存的时空,却可以用理解来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用以人为本来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教室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或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团队人员,用内心的坚毅坦然面对,勇敢承受,努力解决。红军长征多么艰险,雪山过后,毛主席吟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绝唱,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境由心造,面对艰难与挫折,就是需要这种如山一样品格的和谐的内心世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就医的问题 国家正在进行医疗改革、方案草案已经出来了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权利 国家推行了物权法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国家在国内经济刺激方案中 拿出大部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要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 最根本的就是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 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群众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境由心造,面对艰难与挫折,就是需要这种如山一样品格的和谐的内心世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篇8: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当前教育学界一致认为学习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并不是学生被动灌输知识的过程。这样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与肯定学生, 才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对于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也是如此, 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进而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二、高等院校“以人为本”的钢琴教学理念具体落实

(一)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能力

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来讲, 大学生自身都有创造欲望, 可是创造能力一旦不能获得正确引导, 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消失。而音乐不仅是一个非语义信息, 还是一项不具象的艺术, 在音乐艺术创作和表演及欣赏等每一个环节, 都呈现出相对鲜明的创造意识, 随之带来的就是较为独特的创造行为。人们常说, 音乐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之一。可是以往的钢琴教学主要从专业方面对大学生完成钢琴理论知识的传授与钢琴技能、技巧的训练, 或只是让大学生简单背一些常用的音乐知识, 会弾部门歌曲。选择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然后忽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大学生就成为被动接受音乐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学生都要依照教师的要求行事, 在很大程度上束缚、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此种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大学生严重缺少感受钢琴和鉴赏钢琴以及表现钢琴的能力, 甚至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显而易见缺少创新能力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因此, 教师一定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对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定要营造一种创新性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钢琴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学科, 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钢琴有关规律性知识, 还要培养与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

(二) 钢琴教师要因材施教

因为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情感状态及个性特征等都是不相同的, 一旦教师忽略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就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培养的人才缺少自身特色。因此, 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学习特点, 从而为大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要体现在各个方面, 例如在钢琴教学内容方面的因材施教, 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前, 钢琴基础知识并不是很牢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续学习, 对此钢琴教师必须对这类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再次夯实。部分大学生在进行演奏时, 激情过多而缺少严谨性, 针对此种状况钢琴教师可以对大学生的演奏给予成调整。再如对大学生学习态度方方面的因材施教, 在进行钢琴教学时, 许多大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状态是不同的, 有些大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 会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习时一旦遭遇挫折, 就会产生急躁的心情, 从而是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另外, 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钢琴基础相对较好, 在学习钢琴知识过程中非常懈怠, 从而造成钢琴水平不断下滑。针对这种情形钢琴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指导, 让大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才可以不断提升自己。不管是学习态度或是学习内容方面, 钢琴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大学生, 针对各类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三)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钢琴教学过程中, 很多钢琴教师都会受“师道尊严”的严重影响, 以为钢琴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 大学生只需要理解、接受钢琴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即可, 不可以对教师教学存在质疑。此种教学观念难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 钢琴教师必须对教学进行调整与变革。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经常学大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关心与爱护学生, 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而大学生在感动过后, 就会产生学习兴趣, 然后积极主动学习钢琴知识。

三、结语

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作为一门技能教学, 教师必须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 不能只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完成教学, 要成为学生学习钢琴知识的伙伴。唯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才可以使学生内心喜欢学习钢琴, 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从而提升钢琴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师, 要充分理解与认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然后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到实处, 培养出优秀的钢琴人才, 为社会输送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学强.关于高职院校在示范校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 15.

[2]李冰.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2.

[3]夏靖博.钢琴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培养及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6.

篇9: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音乐教学 以人为本 原则 策略

一、实施以人为本教学策略的原则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学生,是“学”而不是“教”,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活动中,要把“学”作为中心环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实践者。以学生为本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让学生拥有主动权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师的讲解作为课堂的中心,采用“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围绕教师的活动转变,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学生基本没有主动权,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出现。教学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主动权的原则,就是教师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上,让学生拥有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小学音乐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品味、感受音乐美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二)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

相比较于教师和家长强制性的学习而言,学生如果能够自发的自主学习,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以人为本就要诱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自主挖掘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激发和诱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

(三)创造协作学习环境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实施,离不开一定的学习环境作为基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探讨、合作交流提供条件。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就是要为学生配置需要的学习资源,具体包括空间环境、资源环境、组织环境等,在这种学习环境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各种音乐资料和工具,从而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学习目标。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可以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的策略探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不仅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类型的客观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把它贯彻实施到每一项教学活动中。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鉴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小学音乐的教学目标相对比较低,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音乐基本知识,让学生感悟音乐带来的美,对音乐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小学音乐教学做到以人为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促使他们不断努力的动力源泉,小学音乐老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欲较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组织一些兴趣活动,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更多音乐知识。

例如,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对音乐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掌握,老师就可以开展一次歌曲演唱会,鼓励学生演唱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实行多样的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和教学的中心,教师发挥的是指导的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理解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就導致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内容时效果的不同。从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普遍采用的是集体式的教学模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数学教师只有一名,学生一般有几十个,这就意味着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用到所有学生身上,就会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小学音乐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求教师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能够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 (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学音乐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就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突出特点,在课堂上创造自由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想法。如果针对同一个音乐知识,学生之间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美。

(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小学生渴望得到同学和教师的表扬,这种表扬带有明显的激励性,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给以表扬,让他们再接再厉表现更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要气馁,要勇于面对困难最后取得成功。教师的鼓励可以给学生莫大的动力,感受到教师的支持,让学生在困境中更能迎难而上。有些学生先天对音乐不够敏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老师就要对进行鼓励和表扬,当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时,就要及时进行肯定。

结语:综合上文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探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学会一些与音乐有关的知识,为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小学音乐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音乐学科教学特点的客观需要,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学进行更深的探讨,从多个方面努力坚持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郭宁.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2]朱长虹.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大观.2014(07)

篇10: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减负增效

学生的作业负担太重,学生的厌学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成了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作为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能兼顾考试成绩和学生发展的两全之策。在教学中,摸索出了几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现概述如下:

目前减负增效是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认为减负增效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即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效的课堂必须达到的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的调动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规定的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二、高效课堂必须探究的两方面的 一是教师如何教,二是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这就要谈到我们平时一直强调的备课环节,高效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钻研深刻、预设充分的教学设计。我们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策略:

1、精彩的导入——高效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有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有了它,学生就可以积极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的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了疑

问和期待。

2、精讲精练——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力避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在重点内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在解决问题基本策略的形成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与大胆表达,及时反馈与调控,提高讲的针对性与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感受、认同、内化 “给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更加要注重方法的传授,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挥的天地,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自觉的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减负任务还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同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应该保持高度的兴奋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偶然因素,不能默守陈规,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将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回学生。“教是为了不教”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

下来就是要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质要保证:作业的布置的重点和难点要到位到点。可做可不做大基础题,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最好不要重复写。有效避免无效作业:作业的量要适中,就量而言,认真多做题是能有效提高成绩。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会事半功倍,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业要及时批改,批改时要采用符号多样化,等级分项化,充分肯定学生更方面的优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包含内容很多,如:预习习惯,思考习惯,交流探索与偶习惯,质疑的习惯等等。我一贯提倡“学就学的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我们平时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教育学生做事情要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的态度。及时完成作业不拖拉,切勿边玩边写作业的习惯。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将能有

效的提高学习的质量。

及时掌握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道,教学不能不知,在教学中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很必要。获取了反馈信息的方式也很多,可提问一些学困生,可面向整体学生发问,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活着可让学生上黑板来版演等。根据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及时改变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知道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止。

当然,对学生减负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用最小的努力付出去获取最大的学生效益。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真正的含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和肯学习的路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减负增效势在必行。

篇11: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

王桂平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

保证教师与学生人格上的平等,展现教师的“亲和力”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怎么样,直接影响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该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千万不能因要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而不允许学生接近自己,给自己和学生之间设置人为的屏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感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对学生的困难要主动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使学生觉得你在时刻关心他,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大多数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都是由于负担过重,被动应付的状况。因而,老师应尽力不使学生背学习包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能力偏低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从口头到笔头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区别对待,分别检查。评价要有熟练掌握、基本掌握、基本理解之分。提问要因人而异,使学生力所能及,学有所获。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尽量宽容,即使较严重的错误也要委婉纠正,逐步培养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用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老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老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

篇1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来自案例的启示

这是两节同一内容的语文课,内容是鲁迅的《祝福》。教师A采用一般的讲读方法,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但从课堂中学生的情感感染上看,显得很平淡。教师B则先从师生的谈话开始,谈话的内容是从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经验开始的。谈话过程大致如下:

教师:“大家知道老师姓什么、名叫什么吗?”

学生很快齐声说:“老师姓黄,名为国强。”

“你爸爸希望你长大为国家富强出力吧。”一位学生在座位上随意地说。

教师:“对。老师有姓有名,你们每个同学也都有姓有名。那么,昨天老师让你们预习的《祝福》这一课,讲述了祥林嫂的悲惨人生,你们有没有找到祥林嫂姓什么,名叫什么呀?”

学生:“没有,人家就叫她祥林嫂。”

学生:“她嫁到丈夫家,她丈夫名叫祥林,所以大家就叫她祥林嫂。”

教师:“对呀!封建社会下的女性,一嫁到丈夫家,连自己的姓和名都没有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祥林嫂第二次改嫁给山上的贺老六,那么应该叫贺六嫂呀。大家从课文里找一找,有人叫她贺六嫂吗?”

学生:“没有,课文中是这样写的,„鲁镇上的人仍然叫她祥林嫂‟。”

教师:“那是为什么?”

学生:“我想,大家已经叫习惯了。”

学生:“我想鲁镇上的人不赞同她改嫁。”

教师:“我们从鲁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可以看出,当地的人是不赞同她改嫁的。在封建社会里,男人可以有几个老婆,但大多数女人当丈夫死后只能守寡。可见在封建社会之下的男女是处于不平等地位的。”

教师B拿一个人的姓和名作为课文的切入点,促使学生更具体地理解了鲁迅笔下祥林嫂的命运,进而更好地促使学生的情感接近了作者的情感。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之一就是要看课堂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最后能否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看来,师生如何有效地沟通,是有效课堂教学很重要的基础。

课堂教学能否有效沟通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如何才能有效地沟通呢?

思考一:从沟通过程的要素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整个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即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对个体,也可以对群体。作为信息发出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考虑自己发出的信息如何使信息接受者接受,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什么不仅要认真地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原因之一。

沟通过程的第二个要素是信息。从沟通意向的角度来说,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的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语词是传达中很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词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文字)符号和人们的体态语言。语词沟通过程是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经验,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要尽可能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切入,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畅通。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市场经济下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和学生们的实际需要。

沟通过程的第三个要素是通道。通道指的是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我们的五种感觉器官都可以接收信息。一般来说,大量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途径获得的,但如果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则更好,尤其是对年幼的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沟通的方式不局限于面对面的沟通,还有以各种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但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形式影响力还是最大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可以发生情绪的相互感染。如语文老师的备课一定要备对课文的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产生作者、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沟通过程的第四个要素是指接受信息的人。信息接受者要通过一系列注意、知觉、记忆、储存等心理过程。一系列心理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

沟通过程的第五个要素是反馈。反馈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反馈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沟通过程的第六个要素是障碍。例如,有些课堂上教师的预先设计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实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沟通中足够的共同经验是沟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要素则是沟通过程中的背景,即沟通发生的情境。

思考二:从沟通的特点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沟通可以通过语词,也可以通过非语词(如姿势、动作、表情等)。沟通可以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还可以分为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和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和大众沟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实现的信息交流)。不论哪一类沟通,沟通均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点:

沟通发生的自然性,即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际的沟通除了语词沟通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语词的途径来实现的。例如,你的表情、姿态以及不同于平时的变化已经向别人透露了你的状态。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语言,另一方面更应该非常仔细地观察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细微的变化,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沟通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特定场合下的角色关系。例如,同一沟通目的,如果沟通者之间的不同,就应用不同的语词或体态语词来表达。也就是说,你处在什么角色,就应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以便沟通顺畅。

沟通的过程性。从沟通对个人的影响角度来说,沟通是一个循环往复、没有结尾的动态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成为人的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沟通所获得的信息总要对人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影响。

沟通的整体性。每个人沟通中的语词或体态语词的表达,都是在每个人的个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个人格的反映。例如,教师参加一些研究课,认为课堂中的这位老师语词或体态语词(如握手、拍拍学生的肩等)特别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但如果回到自己的班上简单地模仿该教师的沟通行为,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沟通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本人在人格上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外表模仿。所以学习一位优秀教师,首先要学习优秀教师人格上的魅力。

思考三:从沟通的背景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沟通背景,一般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心理背景。心理背景一方面是指沟通者的一般心境状态,另一方面是指沟通者双方相互接纳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位热爱教师工作、爱每一个学生、爱所教学科的教师,往往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因为他和学生在课堂上沟通时彼此的心理距离比较近。加之,教师爱的情感也会迁移给学生。

物理背景。物理背景是指沟通发生的场所,以及沟通者双方的物理距离。如目前小班化教学改变学生的座位形式,改变的目的就是防止由于座位固定可能使某些学生处境不利。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近了,学生会有一种安全感。

社会背景。社会背景一方面指沟通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另一方面是指沟通场合下其他人的影响。所以,对沟通者非常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不同场合下自己的角色,并能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沟通者自小长期文化经验的积累。这往往已经成了一种沟通的行为习惯。

思考四:从非语言(体态语言)在课堂师生沟通中的作用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有关研究表明,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体语言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与表情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人们常说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是很有道理的。有一位平时不被老师关注的中等生,在她的周记上写着:“老师,哪怕您对我的一个微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正是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语言更美呀!

对课堂有效沟通的几点建议

教师要十分重视班级的文化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课堂教学中人际沟通的积极背景。班级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要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最美的教育。

教师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要关注沟通者之间的心理背景,尤其是沟通者之间心理交往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科学地应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等。

篇13:浅谈企业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孕育产生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4个阶段, 这期间发生了3次大的理论变革。第一次重大变革是以“泰罗制”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创立, 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第二次重大变革是行为科学的产生, 它适应了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和企业劳动与劳动构成不断变化的要求, 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 提出了人本管理原理, 从而再一次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次重大变革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使西方从管理思想到管理实践都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各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公司急剧增加, 由于经济、政治、法律、文化、风俗习惯等有很大差异, 使原本有效的管理行不通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使企业管理的理念也在发生许多变化;信息化、高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与之相呼应——西方管理理论也有了新发展, 即管理的综合、软化和对知识经济管理的探索。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中, 普遍重视对人的研究, 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 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 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 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不同。

我国企业管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三种管理理念。第一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这一阶段主要实行的是以物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六大”召开,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实行以财 (钱) 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召开至今, 这一阶段, 我国企业管理者开始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第一阶段, 以“物”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注重于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对员工缺乏人性化的管理;以“财 (钱) ”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把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第一目标, 缺乏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既重视产品的质和量, 更重视对人的人性化管理, 体现了人本性的特点。

2 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传统的企业管理以管理财、物、技术为主, 它无视人性和人的创造性, 因而这种管理制度压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知识经济时代, 要实行人本管理, 其核心就是把对人、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并做到以对人管理为中心, 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求, 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 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 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 坚持员工重于产品, 其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来认识: 一是从企业管理两重性原理层面来认识, 企业管理具有两重性, 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随着世界性的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 企业传统的劳动方式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革, 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和新材料、新技术的突破, 使人在生产中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员工不再是受制于机器的附属物, 而成为生产中的真正主人。在这种情况下, 仍按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进行管理, 势必压抑员工的活力和热情。因此, 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 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 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 充分体现人本性、亲和力, 在企业管理中应提倡更聪明地工作, 追求管理的人情味、艺术化, 形成不同个体的特色优势, 努力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 模糊“管”的概念, 彰显“理”的成分。二是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 企业应以员工为中心而展开, 人是企业最大、最有价值的资本、资产、资源和财富, 是企业的主体, 因此, 企业管理应采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 激发人的内在动力, 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这样, 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肯定了, 人的价值被发现了, 人力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三是从企业管理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相互关系层面来认识。作为企业管理, 直接目标是生产优质产品和取得经济效益, 但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尽可能好的产品和服务, 是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 追求广义的人本管理目标, 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弘扬人性的价值, 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员工的全面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

实行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 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 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 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 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 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 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 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 一个举措, 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兰石集团多年来在员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五小” (即: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 创新、“工人先锋号”、“先进操作法”等活动, 每年为企业创效益300万元以上, 并打造和培育了一支兰石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员工队伍。

3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探索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必须以“人”的管理和使用为根本, 以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核心, 在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上下功夫, 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上下功夫。

3.1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在人才的选拔与使用方而, 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打破旧的等级工资加奖金的分配机制, 实行合理公平的新分配方式。建立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与激励体系, 通过体系的运作, 对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贡献大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员工学习、创新的热情, 使职工安心工作, 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后劲。

知识经济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人为本。需要员工具有灵活性、创造性、积极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给每位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既要善于吸引优秀人才来企业工作, 发挥其聪明才智, 又要对在职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兰石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实施人才库工程, 每年把经过业绩考评符合条件的工人、技术、管理人员按“基础层、中坚层、高端层”进入人才库, 并分别每月发给100、200、300元的津贴, 营造出了重视人才、珍惜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 切实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 是员工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3.2 以情感人以诚待人, 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人的一切行动内在力源于他的思想意识、情感、价值、自身需求等内在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最能左右一个人的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因为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就能产生亲切感, 有了亲切感, 相互的吸引力就大, 彼此的影响力就越深。如果企业能够善待每一个员工, 领导能够体贴关心下级, 以情感人、以诚待人, 与群众关系非常融洽, 员工对你充满信任, 其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增强;相反, 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关系比较紧张, 就会造成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产生心理距离。其结果最容易转化为一种对抗力和负影响力。

兰石集团领导经常深入员工中间, 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心理变化, 把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 为帮助困难员工解决家庭生活问题, 采取行政贴一块、工会拿一块、在岗员工捐一块的形式设立了专门用于对困难员工进行救助的“帮扶资助基金”, 2009年内实施帮扶救助3批次, 发放救助金165800元, 使 158户困难员工家庭受惠, 得到不同程度的帮扶资助。让员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凝聚力。

篇14: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以人为本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大变革,对于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人事管理中,因为将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进行管理,强调组织目的,忽视了对员工的人性关怀,很难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将以人为本引入现代人事资源管理中,可以从人的角度出发,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组织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那么,如何更好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呢?

一、注重人的需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首先应该做到以人为关注点,关注人的需求。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在马斯洛的人类激励理论中列出了需要的几种类型,主要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这五种需求在员工的生活中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即先满足了较低的一种需求之后,才能去满足更高一层的需求。企业作为员工工作的重要场所,在员工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关注到员工的生活中、工作中的具体需求,才能让企业员工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形成较强的凝聚力,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为企业的创造价值。因此,在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实施以人为本理念,首先要抓住员工的需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激励方式创新,促进人力资源有效管理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方式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注重激励方式的创新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员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创新激励方式有很多,笔者结合企业实际简要列出以下几种:

第一,决策与管理激励。员工具有着参与管理的希望,任何一个员工都不希望仅仅做一个任务执行者,也希望参与决策和管理,这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肯定。因此,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过程中,可以从决策和管理激励出发,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来,这不仅能够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还能够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但是,在运用决策与管理激励方式的时候,应该不要在授予员工权力之后进行干涉,也不要出现授权交叉的现象,尽量运用部门之间或者员工之间的权利制衡作用促进良性管理。

第二,目标激励。目标是人们的奋斗方向,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动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人们的动机,调动人们的行动积极性。在企业中实施目标激励的方式,既是从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体现,又能够达到激励作用,因此是良好的人性化激励方式。通过目标的设定,可以让员工找到奋斗的方向,努力地完成目标,当员工完成目标之后会具有较大的成就感,体现了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因而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当然,在实施目标激励的时候,应该注重目标的设定,既不可太难达到,又不可太容易达到,否则很难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第三,物质精神激励。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让员工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更好地参与到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运用奖品奖状、工资福利、职位晋升、荣誉称号等对员工进行良性激励,可以让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激励每一个员工参与到工作中去。但是,在运用物质精神激励的方式的时候,要注重激励的合理性和引导性,设计好激励方式、内容、形式等,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个人竞争与团队竞争共举,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盲目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出现。

三、创造个人发展平台,保持企业先进性

企业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立足于员工的长远利益,打造员工个人的发展平台,永葆企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随着企业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范围的不断扩展,企业的员工越来越多,而每一个员工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打造属于员工个人的发展平台,不仅是给员工一个机会,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舞台,更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命力,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强。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念、奋斗目标、生产经营原则等的总和,它已经作为企业的内在灵魂,对于企业的凝聚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企业文化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正确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行为约束作用。因此,鉴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可以构建起企业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和人际氛围,享受到工作的乐趣。例如,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以打造个性化且针对性较强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全面贯彻到企业的各个管理过程和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员工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能更好地遵循企业文化,落实好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了。总之,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就应该从多方面进行人性化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约束力,理应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良好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洪忠建. 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 科技资讯. 2006(16)

[2] 王亚. 以人为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科学运用[J]. 就业与保障. 2007(04)

[3] 张云云. 人本管理思想在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04)

[4] 朱璋龙. 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国情国力. 2008(02)

上一篇:音乐伴我成长的优秀叙事作文下一篇:非同凡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