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2024-05-02

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精选8篇)

篇1: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有这么一个人,今年37岁,中等身材,明朗的脸上透溢着沉稳和干练,浓眉下那双大眼闪射着睿智的光芒。他就是闻名遐迩的江苏荷仙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一个已取得辉煌业绩并将继续取得辉煌业绩的私营企业主——梁军。“绿宝”我来承包1986年,在火线入党的梁军,带着荣誉,也带着伤残,从部队退伍回到了家乡。他被分配到了獐狮荡粮管所工作,不久因成绩突出被任命为粮管所副主任。梁军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正常的粮食收购对梁军来说并不在话下,使他魂牵梦萦的是粮管所的一个下属企业——我县县绿宝食品有限公司。獐狮荡一带的荷藕是出了名的,1989年时,粮管所办起了“振粮荷藕加工厂”,但由于市场未打开,管理没有经验,三年不到,这个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倒闭了。此后,又办了一个绿宝食品有限公司,运行三年又陷入困境。“是国有企业的弊端害了绿宝”。梁军肯定地说。在全所职工大会上梁军挺身而出:“绿宝我来承包,带45名工人,年上缴20万元!”铿锵的话语,犹如一声炸雷,在所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放着稳稳当当的国家干部不当,接这个烂摊子,岂不是自讨苦吃!”、“20万可是个天文数字,万一亏了,岂不是要倾家荡产!”老母亲听了吓了一大跳:“孩子,让全家过一阵安稳的日子吧。”面对家人的苦口婆心,面对亲友的好心相劝,梁军犹豫了,可他一想到难以自拔的“绿宝”,一想到家乡的荷藕资源因没有好的加工企业而白白浪费的情景,梁军身上的伤似乎又痛了。自己是共产党员,我不带头谁带头?梁军一挥手,就像一头拉不回头的牛上路了。他搭着卖藕的货车跑市场,耳听八方找信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终于打开了销路,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两年之后,“绿宝”终于起死回生,不仅完成了上缴,还有了积累。敢做第一个吃蟹人“我就不信,我们搞不过山东汉子!”梁军如是说。那是他在山东搞市场开发发出的感慨。他发现山东的果蔬加工业已先行一步,且有不少厂家已跟日商合作。于是他千方百计有意识地寻找与日商接触的机会,一心一意想跟日商合作,从而也在家乡办起一个像模像样的果蔬加工企业。这可是全县的一个创举,成败与得失很难预料。老天不负苦心人,梁军终于和日商石布先生联系上了。洽谈在青岛香格里拉饭店拉开了序幕,这里是一个五星级饭店。“你们住这里吗?”石布先生问。“没有,这里花费太高了。”梁军坦诚地说。“你们有多少资本?”“没有多少资本,但有就近可取的鲜货,还有——”梁军指了指自己。梁军的真诚与自信赢得了石布先生的信任。1998年7月,石布与长山等日商到我县实地考察后,决定投资办厂。谈判在我县宾馆举行,经过双方协商,合资协议正式签订,共同投资35万美元,其中日商投资15万美元,另外日商还赠送价值近百万元人民币的机器设备。“我们就认梁军这个人!”日商不无感慨地说。1998年10月,梁军把国家工商总局、省政府批准的“中日合资扬州蓝宝石食品有限公司”的牌子捧了回来。这是一个私营中外合资企业,当时全县真的还没有先例,梁军就是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炒了堂兄的鱿鱼合资企业正式运作起来了。1万多平方米的厂房全面达到了卫生等方面的要求,机器设备大部分进口,500吨高温库等硬件投入也很快到位。从批准到试产成功,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合资企业一开始就显得红红火火,形势出乎意料的好,产品供不应求。“高薪聘请专家的路子我们走对了!”梁军深有体会地说。在日方一位常驻副经理兼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蓝宝石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开发了三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直销日本及东南亚超市。“蓝宝石”的技术力量超过了全县十多家荷藕加工企业。就在蓝宝石顺利向前发展的时候,一道难题摆在了梁军的面前。他的一个堂兄在车间操作中不按规程,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梁军心底的天平上,一头是亲情,一头是制度。堂兄与他关系非同一般,曾有恩于他,胜过亲哥。但厂里的制度也是铁打的。他眉头紧锁,香烟抽了一根又一根。他对妻子说:“今天多烧几个菜,我要请客。”这位堂兄被请到了梁军家里,梁军做了他的思想工作。饭后,他在全厂宣布了对堂兄的处理决定:开除。同时,梁军还宣布了几条规定:自己的亲属一律不进管理层,录用员工一视同仁,择优选用,不准亲戚说情打招呼。这一招在厂里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轰动,不亚于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从此厂里按部就班上规上矩地进入了良性循环。浓墨重彩写辉煌由于梁军的勤奋和努力,当初的“绿宝”已通过严格的企业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市场的不断开拓,呈现出勃勃生机。“蓝宝石”公司成立两年来,产销达3500万元,外贸口岸达10多家,创汇350多万美元。2001年公司又与日商合作投入1000多万元,新上水煮混合菜项目,扩建了厂房,添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果菜生产设备。到2002年,全年实现产销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2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完成技改投入50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50万元。公司吸纳职工600多人,不仅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也增加了群众收入。2002年3月梁军兼任了重新规范运作的江苏荷仙食品集团公司的理事长。该公司是江苏省10家“产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家农业部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认定的“全国园艺产品出口企业”。现拥有注册资金1.13亿元,总资产3.13亿元,固定资产7500万美元,产品畅销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当初持怀疑态度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了。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公司发展了,梁军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他为敬老院,特困户捐款捐物,他为抗洪救灾献爱心。他更没有忘记乡里的父老乡亲,逢年过节给他们拜年送礼,深受村民们的赞誉。近年来,他先后吸纳了18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力就业,使他们劳有所得,摆脱了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落后状况。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梁军以自己的创业史和成功业绩树立了私营业主的良好形象。他为地方所作的贡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充分肯定,从而他被评为省优秀企业家,去年又被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同时他的创业精神也鼓舞更多的人为我县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篇2: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抓生产经营,搭建农民培训就业的平台

夏义法现任**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城籍在苏州创业者协会副会长、协会党总支副书记。1971年3月出生于舒城孔集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家庭困境锻炼了他勤思善谋,不怕吃苦,永不服输的个性,培养了他乐善好施,不屈不饶,开拓进取的精神。他凭着那犀利的眼光,选择了宰杀家禽这一行业,经过多年打拼中,逐渐累积了创业经验,先后成功创办了苏州“**”和徐州“**”两大食品公司,开设了苏州、无锡、常州、上海、杭州、广州等10多家经营部,还成为内蒙古“塞飞亚”、河南“华英”、山东“乐港”、“六和”等10多家国内大型食品企业的销售总代理,至XX年底,夏义法在江苏的公司销售收入就达10个亿,利税达1.5个亿。苏州“**”被评为“苏州市明星企业”,夏义法董事长被评为“苏州市外来创业优秀青年”。2011年3月,被六安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授予“农村优秀乡土人才”称号。

为回报家乡,造福桑梓,改变家乡的贫穷与落后,XX年3月回舒城投资创办****食品有限公司,并把公司项目定位在农业产业化上,改变家乡“脸朝黄土背向天”的落后劳作模式。首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建以鸡肉为主的冷冻肉类深加工项目。刚开始,他的一个亲戚不解问他“你在外面发展这么好,干吗回来冒那么大的风险”,夏义法笑着说“只要当地群众能跟着富起来,我这8000万元亏本也无所谓呀,我也是靠双手起家的”。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纷纷返乡,一些企业都在裁人,而**公司却扩大宣传,贴出招工启事,及时调整班次,做到“四个优先”:一是当地群众优先,二是共产党员优先,三是家中离不开无法外出的优先,四是下岗职工优先,先后解决了508个农村富余劳力就业,其中当地群众235人,党员9人,下岗职工78人、残疾人3人。该公司对新招收农民工进行岗前为期1个月的上岗专业技术培训,对当地农民和专业合作社人员进行进有序培训,实行电化教学、专题讲座、基地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和业务知识。去年下半年以来,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达320人。**公司“逆流而动”,招来了旺盛的人气,许多在外地打工人员纷纷打电话咨询,要求返乡到**公司就业,夏义法安排专人答复,并欢迎大家来公司上班。**公司的做法,不但提高了社会声誉,也提升了公司内部职工的凝聚力,去年下半年以来,已发展党员7人,15名年轻优秀职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目前,总投资4000万元的二期工程(肉鸡宰杀、分割)已投入运营,日宰杀、分割肉鸡达6万只;总投资3000万元的三期项目工程(种鸡养殖场、雏鸡孵化场)正在建设当中,建成后可拥有种鸡12万套、年孵化鸡苗5000万只,到时将直接解决农村富余劳力3200人,至少带动1万个农户增收,辐射带动养殖面将达2万亩,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抓协会组建,增强农民应对风险的能力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食品尤其是肉类价格波动较大,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如何把广大养殖户统一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养殖户与公司的双赢。夏义法一直在思考着,通过与养殖户的交流、沟通,夏义法决定依托“**”公司,成立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降低养殖风险,壮大公司规模,带动更多农户。

年初,夏义法依托**“**”这个龙头,主动联合县内7个重点养鸡大户,成立了全省首家以省冠名的——****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成立大会上,夏义法的一席开场白道破了合作社的宗旨,也打消了养殖户的疑虑。他说:我贴人、贴钱、贴车子、贴办公场所、牵头组建合作社,不是要赚养殖户的钱,作为公司,我希望养殖户多赚钱,这样,大家才会原意干!成立合作社,就是要把养殖户抱成团,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否则养殖户就无法稳定增收,公司也难以发展壮大。合作社实行“龙头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的经营模式,并经与县农行协商,由**公司出面担保,实行小额贷款,每户可获得3—30万元的扶持贷款。与全县及周边278个养鸡大户、21个商品鸡中介大户建立联系,将其吸收为社员。通过公司运作,采取“六个统一”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服务,即统一贷款担保、统一提供雏苗、统一提供饲料、统一上门跟踪服务、统一合同收购、统一负责防疫,这样使养鸡户成本降低20%。目前,****家禽专业合作社社员(养殖大户)已发展到498个,不仅舒城境内的养殖大户被牵动起来,连舒城周边肥西、庐江、六安等地的一些养殖大户也纷纷前来寻找合作,因为他们恪守着一个信念“跟着合作社,养鸡稳赚钱”。通过合作社这一平台,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社员的养鸡成本,一方面又确保了社员能避开市场风险,实现稳定增收。

同时,合作社还承诺:在社员和公司之间搭桥,让社员(养鸡大户)赚养殖的钱,公司通过加工赚市场的钱,只要社员按照合作社要求去做,跟“**”公司养合同鸡,无论市场行情好坏,公司都坚持溢价收购,确保养鸡户平均每只鸡赚一块钱。这足足让养殖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抓基地建设,创造农民致富的“孵化器”

篇3: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老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但时过境迁,这句话现在恐怕要改了。

一块钱一块的豆腐,在家庭主妇手里能做道菜,而在上海清美绿色食品公司董事长沈建华手里,做出了年产值7亿元的大生意,托起了8000多人的饭碗!

一年卖豆腐能卖7个亿?没错。

从上海杨浦区国和路上一家小作坊起步,沈建华用12万元创业本钱,在12年里打造出全国最大的豆制食品企业。

从浙江上虞农村来到上海,今年47岁的沈建华找到了大舞台,演绎了民营经济在上海的一个传奇。

“惊人”的豆腐

这是一家怎样的民营企业?从上海市区出发,开车约1个小时,到了如今位于浦东发展东路201号的清美公司。厂区很大,占地约200亩,这儿,制作豆腐的原料大豆——看不见;碾磨大豆的石磨——看不见;豆腐制作的初级品豆浆——还是看不见!但你闻得到弥漫空气中的淡淡豆香。

这是一家豆腐厂吗?沈建华指了指厂房:“大豆都在四楼的机器大斗里,利用重力自动滚进研磨机。”在清美公司,石磨碾豆早已由机器流水线代劳;豆浆在一根根密封管道里,流向生产线的下一站;在那里,被“点化”成一盒盒包装好的豆腐,一张张散发着热气的百叶,一个个圆头圆脑的素鸡……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这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2000多年过去,许多上海人家餐桌上常见的豆腐,出自这样一座现代化工厂。

“我们现在一共有86条生产线,标准化生产能保证质量和卫生,”沈建华笑一笑:“现在上海人每买两块豆腐,其中一块是‘清美’的产品。”截至2009年底,“清美”已经在东北签下43万亩大豆种植基地,在长三角开设了7000多个专柜和专卖店,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贡献税收2000多万元。别小看一块块豆腐干,这是“清美”出口海外的深加工豆制品——“不算多,去年只有1000万美元。”沈建华说。

上海的“清美”

在清美公司办公楼,有一面挂满奖牌的荣誉墙。但在这面墙上的正中央,留着一个意味深长的空白,这是沈建华3年前特地留下的。

“我把这个地方留给‘中国驰名商标’的牌子,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一定要创这个品牌!”沈建华笑得很灿烂,因为誓言没有放空炮,今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授予了上海清美绿色食品公司这个等待已久的荣誉称号,“牌子正在制作,很快可以挂上去了。”

外人或许很难体会这块牌子的意义和价值——

这是全国豆制品行业的唯一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这是孕育了“大白兔”、“杏花楼”的上海食品工业的一个新品牌——而她出自上海的民营经济。

记者很好奇,在沈建华这个至今还没有上海户口的“豆腐大王”眼里,上海意味着什么。

“一切。”沈建华毫不犹豫地应答。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总能不断找到新例子。家里唯一的男孩、少年丧父、家境清贫……沈建华早早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他撑过船,刷过漆,开过建材批发铺,上海的大街小巷早就跑了个遍。在他眼里,上海的魅力倒并不在于这座城市给了他成功和财富,而在于这里相对规范的商业环境,还有不断涌现的机会。

“1998年,我攒下点钱后想做个生意,上海就是我的市场。”沈建华忆起创办“清美”的经历:“你想想,当时上海有1400万人口,如果每100个人里有1个人买我的豆腐,那不就是一笔大生意?”让他很受鼓舞的是,购买设备、租赁厂房、办理工商执照、申请食品卫生许可,一系列开业手续只花了两个月,“管食品卫生的部门专门派工作人员到我的小厂房检查——在上海做生意久了,觉得这里各方面就是规范,只要你自己努力就有机会。”

就这样,从杨浦区国和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出发,无论风吹雨打、酷暑寒冬,沈建华每天都和5位亲戚朋友一起,各自骑一辆三轮车,把半夜刚刚做好的豆腐送到上海市区的菜场。勤快,“清美”的豆腐连春节里也不断货;诚信,“清美”的豆腐货真价实——这是沈建华简单的生意经。他踏上了一条结果完全超乎最初想象的创业之路。

豆腐与环保

臭气污水,土灶黑烟,肮脏的大桶,混浊的豆浆——这是2002年一家报纸对无证豆腐作坊的描述。

多年来,中国人爱吃的豆制品,却还延续着两千年来家庭作坊的传统生产方式,对卫生状况、对偷工减料和使用劣质原材料等的担心,这些年让不少家庭主妇在热气腾腾的豆腐摊前却步。在上海,标准化菜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也改变了沈建华的人生。

“那时候‘清美’的牌子在一些菜场里已经有点名气,但我们一半的生意是做豆腐批发。上海市推进标准化菜场建设的举措让我们嗅到了大商机。”沈建华说,“清美”的成长发展靠的不是政府补贴和扶持,但上海营造的规范市场环境,让他多年来打造品牌的想法有了付诸实施的机会。

沈建华果断砍掉批发业务,开始菜场直营。100家、200家、300家……“清美”豆腐走进了上海1200家菜场,成了与“爱森”猪肉、“雨润”熟食等同样知名的菜篮子品牌。

一年后,“清美”直营业务补上了砍掉批发业务留下的窟窿;两年后,超市卖场纷纷给“清美”专柜开绿灯;而今,“清美”的产量已经翻了10倍。这几年,沈建华的三轮车换成了东风小卡,又换成了东风大卡。

“清美”是幸运的,它赶上了中国人均GDP快速增长、居民消费升级的好时机。品牌就是价值,这个道理如今已深入人心。“以前自己磨豆腐的夫妻店,一年起早贪黑只能赚1万元。”沈建华对记者透露,“经营‘清美’的直营连锁,最多可以赚到10倍的利润。”

站在“清美”厂区里一个沙盘前,沈建华指着一片区域说:“第四工厂建成后,‘清美’的员工总数将突破1万人,这个新工厂主要做深加工产品,包括豆制品饮料、休闲豆制品等。我今年的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窗外,是一排排等候着的卡车。每天晚上,“清美”物流的司机们拉着新鲜下线的各种豆制品,驶向遍布上海的菜场、超市,驶向苏州、杭州、南京……

篇4: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自春秋战国之后,历代重农轻商。逮至南宋,浙江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哲学家陈亮大声疾呼要富民强国,提出“农商皆本”的观点,生产与流通必须兼顾,商业与农业皆是国家应关注的根本所在。陈亮可贵地指出:“财者,天下之大命也”,“经商之人亦是才”,认为财富是天下百姓赖以生存的重大支柱,而通过经商创造财富的商人无疑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

综上所述,重商务实是浙江一地渊源悠久的历史传统。受此历史传统熏陶,现代浙商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华大地春潮涌动,浙商以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精神而敢为天下先,开创辉煌业绩,饮誉海内外。在这历经三十多个春秋而令人热血沸腾的商海滚滚大潮中,终于涌现出一位以80元人民币起家创业、至今已掌控数十亿资产的义乌传奇人物陈萍——他以睿智的眼光、过人的胆略以及荜路蓝缕孤身奋斗的创业精神,谱写了一曲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商业凯歌。

一席发言 掌声满场

陈萍是浙江省义乌市的传奇人物,公认的商界领袖,企业界的常青树,在义乌可谓家喻户晓。1977年他应邀创办曙光综合厂,仅动用公家80元人民币,靠他的聪明才智和努力,三年后企业已成为义乌市乡镇企业最大的企业,包括国营和二轻也是义乌市四家最大的企业之一,从1981 年到1993年连续13年缴纳税收占整个义乌市财政收入的六十分之一。乡镇企业产值超千万,超二千万,超亿元一个个神话都是他的企业在义乌实现的。

1990年陈萍到深圳投资80万元人民币创办威达服装公司,第二年就创汇几千万美元,成为深圳市创汇大户和财政支柱企业。2000年因整个丝绸行业不景气,企业改制,陈萍赤手空拳闯上海,十年后陈萍已成为上海市知名的企业家,企业资产已达几十亿元人民币。三次创业都是白手起家;三次都富有传奇色彩;三次都取得巨大成功。

2010年当选为上海义乌商会会长。会上,他面对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上海市和义乌市委领导以及义乌籍企业家们深情地说:“我们在沪的义乌籍企业,都是民营企业,都是草根经济,无依无靠,但是草根一有雨露就能发芽,一有阳光就更加灿烂。各位领导的光临是对上海的义乌企业最大的鼓励和支持,给我们这些草根送来了雨露,送来了阳光,我们上海义乌商会的每家企业一定会更加灿烂,事业更加成功。我们全体义乌企业家要为创立名垂青史的义乌商帮奉献我们的智慧和努力。我们经营企业不仅仅是眼前的小名小利,我们谋利应谋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愿我们上海义乌商会的每位企业家都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心的真正的企业家,为家乡义乌和上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番话显示了一位企业家造福苍生、奉献社会的宏大胸怀,他的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大堂妙联,内涵深刻

陈萍带着记者参观了“东银中心”气势不凡的大堂,正中贴金小篆《大学》原文的前一段特别醒目,听陈萍会长介绍说,设计师原来设计的是雕塑,后改为油画,都不能使他满意,是他自己把它改为《大学》书法的。他介绍说,本大楼入驻的大多数是世界著名的外国公司,选用雕塑和油画是外国文化,使他们会感到是学他们的,更何况设计还未达到他们国家的水平。如今许多人崇洋媚外,随便拿来摆放在重要位置,给外国人笑话。他们到了中国很想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我在大堂里挂上这幅《大学》的前一段,仅165个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里面,能使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真正博大精深。记者问:“为什么用小篆呢?”陈萍说:“中国文字中,小篆是最漂亮的,更因为是当年秦国统一中国后,‘字同文’,全国统一后使用的文字,因此更有历史意义。

再参观了大堂两侧的电梯厅,墙上也是贴金篆书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億则屡中”,下联“利用厚生”。为什么用这八个字呢?记者有些不解,陈萍介绍说:“億则屡中”出自《论语》,是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贡的评语,意思是说子贡每次都能准确预测商场涨跌行情,把握商机而取得成功。子贡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很优秀的一位,是我们儒商的鼻祖。古代土农工商,商最末,中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家,有知识者耻于经商,小商小贩是社会的最低层。因此,当西方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后,中国虽然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但却无法赶上世界潮流,以致贫穷落后,遭受西方列强欺凌。原因就在于此。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年,提倡兴商救国,国家很快是富强起来了。子贡是经商的奇才,每次经商都能成功,他又是一个政治家,当过鲁国和卫国两个国家的宰相,他能言善辩,又是一个外交家。由于经商致富他经常高车驷马,周游列国,与各国君主分庭抗礼,传播儒家文化。如果缺少这位财富与才华集于一身的子贡的推广发扬,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时未必能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与尊重。子贡对传播孔子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子贡不仅才学出众,经商是奇才,道德人品也很好,当时他名气很大,有人说“子贡啊,您的名气已经比您的老师孔子还大”,他听了说:“我好比一座茅草房,因为围墙篱笆矮,所以你一眼就看见里面的茅草房,我的老师好比高墙里面的大院,你们没有进入院内,大院是什么样的又怎么会知道呢。茅草房又怎么能和高墙大院比呢?所以我怎么能和老师比呢?”他非常谦虚。

孔子死后,子贡在墓旁结庐守孝六年。中国是一个以忠孝治天下的国家,他的孝行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他是一个道德、人品、才华兼备的人,更是一个经商的奇才,被后人尊称为儒商的鼻祖,我选用这四个字,目的有两个:一是弘扬中国文化,纪念儒商子贡;二是对所有入驻大楼的中外企业家的祝愿,祝他们和子贡一样经商每次都能成功。所以这副对联人人都喜欢。“億则屡中”上联确定后,苦无下联。请教上海、杭州等许多大学教授,也没有合适的,当我感到江郎才尽之时,想到了我的老师南怀瑾大师,于是我去了太湖大学堂,请教南师,老师肯定了大堂采用《大学》和上联用“億则屡中”。我求南师赐下联,老师对曰“利用厚生”。南老师解释说:“利用厚生”出自《尚书·大禹谟》原文“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原意是:一个国家领导人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号领民众(指正德),领导掌权以后要发展生产,搞好经济(指利用),经济发展以后要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厚生),这样社会才和谐,天下才太平(指惟和)。我斩头去尾留下中间四个字对应上联“億则屡中”。意思是企业家赚钱难,花钱更难,许多企业家赚钱以后,家庭闹矛盾,子女不争气,社会是非多,更有的法律麻烦都来了。我的意思是一方面和子贡一样每次做生意都能成功,把赚到的钱能很好利用,用到家国民生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企业家才是国家社会需要的企业家,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家,和子贡一样值得纪念的企业家。南老师的一席语重心长的话,不仅把下联对的天衣无缝,堪称绝对,更是对我们学生一次心灵的洗礼,深受教益。

nlc202309031337

至此记者才明白,南怀瑾老师为什么能在全国全世界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国学大师,也明白为什么陈萍把南老师如神一样供在他的办公室里,也明白南老师肖像两侧的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三大教”的真正含义了。

陈萍说:大家都说“东银中心”的大堂是目前甲级写字楼里最气派最宏伟的大堂,我相信不久就会有比东银大堂更好的大堂建造起来,但写字楼以后可能很难再找到如此合适和富含深意的对联了。

东银名字,饮水思源

参观完东银中心大楼,回到董事长办公室,继续采访,请问:“您的集团叫“上海东银企业集团”,这两幢大楼叫“东银中心”,在金华还有“东银大厦”,为什么叫‘东银’呢”?

陈萍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艰苦创业的1977年,他虽是大学生,但家庭成分等原因,已经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了十几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邻村杜村支部书记提起请陈萍出山为村里办企业。对他说您好歹也是个大学生,有文化,见过世面,我们村办企业正缺像您这样的人才。陈萍说我做梦都想离开农村干一番事业,但自己从未办过企业,万一搞不好岂不害人又害己,于是没有答应。过了几天杜村支书又上门来,他还是没有点头,可是杜村付樟根支部书记一次又一次找他,看到付书记真诚的眼神,陈萍想刘备请诸葛亮也不过“三顾茅庐”,付书记请他已经七八次了,被他的真情感动,陈萍答应试试。

当时杜村,仅凭一腔热血想办企业,其实什么也没有,无资金、无厂房、无设备、无技术、无供销渠道,什么都没有,要办什么样的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谁也不知道。陈萍对大家说,我们农村办企业,什么条件都没有,真是两眼一抹黑,黑暗中最需要的是光明,我们的厂名就叫“曙光”。现在我们什么都生产不了,先取个什么都可以生产的综合厂吧,这“曙光综合厂”五个字就是陈萍初出茅庐的“隆中对”。

天佑曙光,短短几年后,“曙光综合厂”已经成为义乌市最大的乡镇企业,随着业务的发展从内销到外贸,从服装起家,到投资房地产等,企业越做越大。感到曙光的名字比较土,想改名字,但“曙光”在义乌已经是家喻户晓,在全国名气都很大,丢掉很可惜。一天看到“曙光”的英文“DAWNING”,陈萍眼睛一亮,“DAWNING”“东银”就这样产生了。“东银”“DAWNING”,还是曙光。所以这个名字外国人看是曙光、是黎明、是初生的太阳,中国人看是东方的银行、是东方的银山……因此大家都喜欢。我们不能忘记原来的根。

80元起家,开创大业

义乌人都知道,陈萍靠80元人民币起家,三年后就变成了义乌市最大的乡镇企业,凭80元人民币怎么可能呢?记者带着疑问继续采访:

当时陈萍虽然答应出山帮杜村办企业,但他自己心中也没有底,到底能否把企业办成功?先要出外找业务,出差就要花路费,万一业务接不到,花了杜村的钱,造成邻村受损失,于心何安?大家肯定要说我没用,脸面何存?知识分子的自尊使他决定自己垫路费出差。他对杜村领导说,我这一次出差,可能成功,也可能接不到业务,如果业务接到了,路费回来报销,落实我的聘用,真正开始办企业。如果业务接不到,我们的聘用就解除,路费我个人损失,杜村人当然高兴。

陈萍就这样开始了他办企业的艰难历程,他听了其他地方有人开始办服装厂,生产工作服。他多方打听,了解情况,并向他们买了两套工作服,一套16元,一套12元,作为推销的样品。到了江西南昌,陈萍却犯愁了,自己对生意一窍不通,甚至连合同也不知道怎样写。当时的社会,全民务农,连学也没地方学,问也没地方问。精明的陈萍想到“借东风”,决定采用“曲线求教”的方法去学习。

主意一定,办法就有了。陈萍来到南昌附近的兴建县,找到一家劳动用品批发部,取出两套工作服样品,大着胆子上前介绍,这是我厂的产品,一套是12元,一套是9元,不知贵部需要吗?批发部经理一看,服装做功好价格又便宜,当场就说各要500套。马上就写合同。陈萍取出一个工商部门统一印制的合同书,说合同请你写,因为我从小做裁缝,没什么读过书,字写的太难看,这样陈萍第一次看到了与客户签订的具体合同,才知道服装有规格,大、中、小号还有特大号,付款方式写着“托收”二字,看不懂,什么是托收呢?为了搞明白这二个字,他又带着合同到银行询问,才知道托收是凭这份合同,凭工厂的出厂清单、发票和铁路运输单,委托银行向客户收款。

有了这个合同,陈萍心中有了底。他在南昌市一连跑了十多家工厂。那时候物资供应本身奇缺,上门推销很受欢迎。16元一套的工作服报价22元,12元一套的报价19元,竟在一天里签订了十几份合同,数量有两万多套!

跑了南昌,又跑广东。在茂名市陈萍遇到了一位来自诸暨的服装公司推销员叫宣长兴。因为是同行,陈萍热情地请他吃饭,又向他请教有关业务。陈萍说,我有合同但没有工厂生产,也没有资金,宣长兴说我爸爸就是诸暨牌头服装厂的厂长,正缺业务呢,可以请我爸厂里代加工,如果要垫资金,多给点加工费就成了。

广州回来后,陈萍就找到牌头服装厂,很快谈妥代加工一事,原材料资金由厂里垫着,货款回笼后结算。

产销有了着落,陈萍想到该如何了结通过“曲线求教”而签订的第一份合同,他给兴建县那家劳保用品批发部写了一封信,首先是道歉,承认自己先前的单价弄错了,实际应该是22元和19元,如你们同意新的价格,合同可以重新签订,否则合同只能作废,对方没有回信,肯定是在骂我是个“马大哈”。

有了合同,落实了生产基地,陈萍刚松下一口气,新的麻烦又来了,他委托杭州丝绸印染厂染色的一批布,染好后颜色深浅不一,他和厂方理论要求赔偿,厂方计划科李元桂科长说:“你的这批布是再生布,经纱、纬纱的原料不一样,所以造成颜色的不一样。”陈萍说:“你应该先试小样,给我确认颜色后才能大批量生产,发现小样有问题,我可以把布退回给布厂。如今全部染色了,我无法退回给布厂,责任在你方,应该由贵方赔偿。”李科长说:“这么小的一批布,我们一缸儿就染完了。”陈萍说:“在你大工厂眼里,这是一小批布,对我来说关系到我的身家性命!我刚出山给村里办企业,如今这批布价值一万元,我怎么也赔不起啊!我们厂完了,我也名声倒地了,你一定要赔给我的。”李科长说:“我们是国营单位,从来都没有赔偿的先例,如果你要打官司,现在法院都没有了(“文化大革命”,公、检、法都被革命委员会接管了),你到什么地方去说理呢,我的领导肯定帮我说话,如果你找到我的领导的领导,也不可能帮你“社队企业”说话。如果你一定要跟我斗下去,为我的“乌纱帽”我只能奉陪,我们是国营企业,你是斗不起的。比如我出鸡,你出酱油,我的鸡没有吃完,你的酱油早就吃光了。你就是再花一万元也不一定能赔回一万元,这次染色质量事故,你讲的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没有先试小样,有一定的过失,但是赔偿还是不可能。全省的布都在我这里染色,一等品国家收购供外贸出口,二等品以下可以我说了算,现在原料奇缺,拿到我们的布,你就可以赚钱,不要说一万元,你赚回十万元也是容易的事。”陈萍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没有再要求赔偿。杭州丝绸印染厂以后成为曙光综合厂的重要原料基地,为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原料供应这一重要环节,李元桂科长也成了陈萍的好朋友。

但是这一万元的布怎么办?这份合同怎么履行呢?按现在的观点这批布应该报废,重新采购面料,保证质量,完成合同任务。但当时百废待兴,好不容易借来的一万元钱如果亏掉,企业也就倒闭了。现在看来小小的一万元钱,当时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nlc202309031337

无奈之下,陈萍硬着头皮又跑了江西南昌,这份合同是一家机械厂订的劳保工作服,他找到了厂长,请他吃饭,把布有色差的实际情况告诉了他,请他帮忙。当时物资奇缺,对质量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厂长说:“你加工好发过来吧,我把封样的小布样换掉就行了。”厂长这样一说,压得陈萍喘不过气来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但第二天一早,厂长找到陈萍说:“昨天商量换留样的做法不妥,明明好几个人都见过原样,现在换掉了,肯定说我做的手脚,怀疑起来我就麻烦了。我看你忠厚老实,质量有问题还是如实相告,你的困难也很实在,我还是决心帮你,反正这批服装是发给临时工的,以前临时工是没有工作服的,今年我担任厂长想给临时工也发工作服,但是你一定要办好两件事,一是颜色以外要保证制作质量;二是生产完成后赶快办理托运,但货要压在义乌的火车站,等托收的钱到账后再发出来。到时候货到了,钱也付了,我不追究,估计也没有人会再追究了。但以后我们厂的工作服订单不可能再给你了。”陈萍千恩万谢,心想这一劫终于过去了。

未料“柳暗花明又一村”,过了半年,该厂长打电话叫陈萍速带服装样品去南昌。陈萍说:“你说我以后不可能再做你们厂的业务了吗?”他说:“工作调动,我从机械厂调到商业局当局长了,我看你为人诚实,那批服装除颜色外制作质量很好,所以我愿意交你这个朋友。”陈萍匆匆赶制样衣,参加了南昌商业系统的订货会,签订了大批合同,销售渠道从此打开了。在外加工的同时,办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工厂,三年以后曙光综合厂改名为曙光服装厂,成为义乌市最大的乡镇企业。陈萍出差回来,去报销旅差费共花了200元,村里只有80元,其余120元给了张欠条,等企业赚了钱才付清。

陈萍创业过程中多次濒临绝境,常人遇此往往惊慌失措、一蹶不振,然而陈萍仰仗自身的智慧、勤奋以及诚信待人,加上机缘巧合,以致祸福转化,坏事都变成了好事。令人感叹的是:陈萍初上商场、机智创业的传奇是任何经济学家、策划大师都无法想象筹划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道酬勤”吧。

在和陈萍的交谈中,记者清晰地感觉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贯穿在他的企业管理中。作为义乌金山村中第一个大学生的陈萍,深知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在人生事业中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在上海的十年,他先后在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攻读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经济管理学、金融学,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同时,他还追随南怀瑾老师攻读国学,博览群书,拓展历史视野,汲取哲学智慧,他虽身在商界却心系家国民生,他热心慈善事业,资助教育事业,帮困扶贫数十年如一日,已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儒商。

篇5: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全面提升领导战略能力

(元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就编制集团新一轮三年(2013—2015年)战略规划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集团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升领导战略能力,制定好集团以及子公司的新一轮发展战略。

王宗南强调,制定好集团新一轮三年战略规划必须与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结合起来。一是要与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及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集团的新三年“保八争九”战略、现代农业“五三”计划以及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三是要与追求卓越的激情、落实“发展、转型、管控、协同”的工作主基调、倡导“卓越、和谐、协同、效率”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以及“高品格做人、高水平做事”的文化自觉结合起来。用战略统一干部员工的思想,指导干部员工的实践,取得集团科学发展的新跨越。

王宗南指出,集团成立以来,各子公司对战略作用的认识在不断强化。集团发展的实践证明,制定战略、宣传战略、执行战略、优化战略,上下呼应,已经成为集团系统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对集团这几年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子公司党政班子必须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没有战略就不可能持续成功的道理。要以灵活务实的战略思维去面对行业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区域环境的变化,去认知企业唯有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结合自身情况的变化去制定战略并执行下去,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宗南强调,子公司党政班子必须进一步提升战略领导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制定、战略思考、战略目标。将激情与谋略灵活运用到战略制定的整个过程,用科学发展的态度加强文化引领、提出战略愿景、激发创新热情、科学配置资源,前瞻性地开展好新一轮战略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王宗南强调,要制定好新一轮三年战略规划,必须在努力做好行业趋势分析的同时,还要做好企业内部的环境分析,进一步强化可以支撑集团新一轮发展的资源配置能力。要在聚焦集团主业的前提下,进一步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思路,集中资源要素,把握产业布局,促进科学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高鸿宾视察第十届国际奶业展览会牛奶集团展位

本报讯

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日前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高层论坛上,先后莅临牛奶集团展位进行视察。高鸿宾(图右二)对牛奶集团的进口饲料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提出要大力发展优质苜蓿草生产,让奶牛吃好草产好奶。

牛奶集团派出了近80人的参展团队,参展内容涵盖了养殖、饲料、牧场、工程设备、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与技术,充分将集团产业链一体化的特色展现给了全世界同行,精致的展台布置,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李 霁)

王宗南会晤日本永谷园株式会社副会长町田

本报讯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于6月19日在五四有限公司会见日本永谷园株式会社副会长町田先生,就光明食品集团与日本永谷园株式会社在黑木耳、拉面生产加工等相关食品项目的战略合作进行会晤,实地参观考察五四循环农业工厂化食用菌项目“上海光明森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流水线、五四与“永谷园”合作的拉面生产项目、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和临港奉贤园区“聚贤居”商务会所等。(王婷 诚磊)

王宗南出席第一食品七宝店开业仪式

本报讯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于6月16日出席糖酒集团所属第一食品七宝店开业仪式并宣布开业。

第一食品七宝店位于闵行七宝顺恒国际商业广场内,经营面积4000余平方米。作为第一食品位于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第12家标准店,七宝店传承了第一食品标准店的经营风格和特色,为消费者的美食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200余种第一食品自有品牌系列产品也集体亮相,独家销售,尽显特色。

(陈 静)

王宗南到光明米业“家厨1号”门店调研

本报讯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日前到光明米业门店“家厨1号”闻喜路门店调研,对光明米业“家厨1号”门店的规范经营、营销创新、平价销售理念等工作给予较高评价。王宗南详细了解了“家厨1号”开张以来的销售业绩、运营模式等情况并提出要求,要求光明米业在经营中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有效提升经济效益,提高店面空间的合理利用率,适量引入相关产品进行销售,从而丰富销售品种,带动整体销售收入。

(马涵清)

崔志仁一行听取光明驻香港企业汇报

本报讯

集团监事会主席崔志仁、副主席张大鸣、集团监事会监事李晓翔等一行于6月15日在香港召开南华公司、“一只鼎”、梅林股份等驻港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并听取工作汇报。

崔志仁充分肯定了三个驻港企业取得的良好业绩,特别表扬了南华公司在港经营的成功经验。他要求驻港企业在与光明食品集团其他内地企业的协同上下功夫,有意识地将各产业串联起来,紧密合作,取得最大的效益;要在发展壮大上下功夫,在自己不断努力的基础上,争取母公司的支持,思考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新措施,不断取得新进展;要在规避风险上下功夫;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注重激励机制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境外资产的管理运营方法,为集团已并购和即将并购的海外企业提供参考。

(周文)

曹树民到上海奶牛科普馆调研

本报讯

集团总裁曹树民,集团顾问、牛奶集团董事长赵柏礼日前到上海奶牛科普馆调研,通过多媒体、视频及相关图片了解奶牛业的发展历史,听取牛奶集团对未来发展的情况汇报。曹树民对牛奶集团项目改造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牛奶集团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参观结束后,曹树民为上海奶牛科普馆题词“发展牛奶事业,掌握科学知识”。(吴佳)

美国明尼苏达州农业及食品代表团考察光明乳业

本报讯

美国明尼苏达州农业及食品代表团日前在市农委畜牧办处长曹海平、集团副总裁兼光明乳业董事长庄国蔚等陪同下到光明乳业考察,听取光明食品集团的五大核心业务以及国际化进程,以及光明乳业的发展情况介绍。

在考察过程中,双方就如何加强合作和联系,中美现阶段的农产品供求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代表团还参观了乳品二厂生产流水线。

(张沫

潘伟民)

“七一”前夕东海总公司党委寄语、号召全体党员

勇于战胜困难

践诺完成目标

(赵建春)“七一”前夕,东海总公司党委发出号召,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广大干部职工,以昂扬的斗志、澎湃的激情,积极投身于光明食品集团“冲刺900亿,我来作贡献”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中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年度计划和战略目标;以“高品格做人、高水平做事”的文化自觉、党性修养,全面践诺东海新三年奋斗目标;以“小体量,也要成大业”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为东海总公司“两轮驱动、百年老店”战略蓝图的实现努力奋斗。

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

面对困难和挑战,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申光公司2012年的发展之路阻遇“风电寒冬”,产品价格不断下滑,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产品订单严重不足。面对困境,他们不怨天、不怨人,统一思想,积极应对,主动调整结构,积极拓展市场,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确立“产品、市场转型”战略。他们拓展工程机械配套产品,主动对接矿山、冶金等民企和国有大企业,重点消化、压缩库存,加快资金回笼;拓展外贸市场,牵手代理商、经销商选择匹配公司,以最快捷的速度和最佳的获益手段弥补产品订单不足;及时技改,提高材料利用率约6%,实现每吨产品降本约千元,大幅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适时调整接单价、调整原材料,薄利多销保营销,稳住市场,实现“风电洗牌”后的奋起。1至5月申光公司完成营销收入79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50万元,在“风电拐点”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战胜面临的经济困难,关键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顾鸣一同志为代表的38名申光公司党员表示,面对年度目标要勇于奋进,他们亮党员身份,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克料做起,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降本增效的引领者;从跑市场、约客户、谈合作、签协议做起,抓住每一个难得的市场机会,做开拓市场的引领者;从钻研小技改、提供金点子、带动一拨人做起,立足岗位,做“先锋模范”的引领者。敢于攻坚,是“东海人”破解瓶颈难题的一种锐气。申光公司做精做强“上城”品牌,努力成为具有先进管理水平的国内高强度紧固件行业的龙头企业。

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深水港公司连续五年创造效益超千万,把一个微利企业变成了一个创利大户,走的是一条不断创新发展的道路。五年巅峰,五年奇迹,而现今却面临着前所未遇的困难和挑战。受制于国家加大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受制于南汇区划归浦东新区,财政扶持政策的调整,受制于物业增长空间有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面前。公司党政班子“稳固基础,转型发展,再创辉煌”,聚集整个团队的智慧,大胆、科学地挺进“金融服务业”。

在稳固原有产业的前提下,向金融服务业转型发展,这是一次博弈的选择,他们对这条道路感到既陌生又艰难,但能突破现时瓶颈又极具希望,好在这样的战略构想符合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框架。几经向专家征询、科学论证,几经市场调研、精密筹划,多方寻找业界诚信合作伙伴,他们终于与天津顺然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实现战略合作,在浦东金融区开设了第一家营业部。

敢于创新,是“东海人”敢想敢试敢闯的一种志向。东海体量小,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总量有限,他们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投资需求,真正做到保稳定、促增长、优化结构、扩大总量、增强后劲、战略发展。逆势而进

顺势而为

“五行文化景观型”陵园是汇龙园的品牌亮点,也是东海总公司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然限于国家相关行规的颁布,销售曾一度沉寂。汇龙园公司党政分析“困惑”,摸清“脉搏”,实施协同同行,差异销售,互赠客源,开启资源共享先例,开通合作销售平台;实施“促服务、创示范”创先争优主题活动,联合社区街道,推行“743”免费、贴心、便捷温馨服务。他们逆势而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仅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丰富创先争优内容,而且优异的经营业绩更提升了创先争优内涵,连续两次荣获“第三方测评公众满意度全市第二”的佳绩。

上海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顺势而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于需要健康的人群,让老年人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述说着感人的事迹,描绘着医者仁心;一声声“阿公”“阿婆”、一次次翻身擦洗呼唤的是人间亲情,确保的是没有褥疮舒适安逸;1200张床位,也意味着1200位阿公阿婆的需求与信任,这既是荣耀、也是奉献、更是担当。

敢于担当,是“东海人”提升工作质量的一种常态。践行光明食品集团“发展、转型、管控、协同”工作主基调;唱响光明食品集团“卓越、和谐、协同、效率”文化主旋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疲软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形势,东海总公司党委号召: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尽显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员,创造一切可创造的价值,激情工作迎难而上,率先战胜挑战,率先顺利突围,率先占领未来上升通道的有利位置。让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成为价值链一环,确保实现光明食品集团“保八争九”战略目标,实践东海总公司“小体量,也能成大业”的豪迈壮举,践诺交出一份完美的“新三年战略规划”收官之作。

光明乳业再次问鼎食品行业“诺贝尔奖”

莫斯利安、优+、嘟嘟携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大奖凯旋

本报讯

日前,在希腊雅典的扎皮翁宫,光明乳业旗下三款产品——莫斯利安、优+、嘟嘟高品质牛奶从3000多种产品中脱颖而出,摘取了Monde Selection(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大奖。其中,莫斯利安也是中国首个蝉联Monde Selection大奖的产品。

作为综合性的食品竞赛,到2012年,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已成功举办了51届,大会组委会每年都会召集70多位全球知名专家对来自80多个国家的3000多种产品进行严格评审。继去年光明乳业成为大会成立50周年以来唯一获奖的中国企业之后,今年,光明旗下更多的明星产品参与到了评选之中并夺得了佳绩,让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制造”熠熠生辉,也让国产乳制品再一次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胡剑)

益民轻工外经公司抓转型保增长

本报讯

今年以来,益民集团轻工外经公司面对欧美等国际市场疲软,出口下降;国内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减少等不利因素,以“保增长、保稳定、抓转型、促发展”为主要任务,通过加强投资及经济运行管理,支持企业采取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展和做大新的产品和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巩固和扩大客户资源等措施,促进了投资企业生产、销售、利润等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1至5月,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3%;合并主营业务同比增长25.9%;净利润同比增长13.6%。

外经公司将进一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商业模式转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严把投资项目,继续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管理和支持,促进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协助企业克服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按时间节点抓好上半年产销等经济指标的完成,确保完成“双过半”各项目标。

(张建中)

糖酒集团悉尼办事处举行启用仪式

本报讯

(尹璠)6月14日,糖酒集团驻悉尼办事处举行启用揭幕仪式。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上海糖酒集团董事长、总裁葛俊杰以及糖酒集团领导,玛纳森公司全体董事,新南威尔士州贸易发展局、西太平洋银行、野村证券和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所等相关人士参加了揭幕仪式,同时,聘请九木传盛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隆图为玛纳森公司品牌策划顾问。

同日,玛纳森食品集团第一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在上海糖酒集团澳大利亚悉尼办事处召开,会议由玛纳森食品集团董事长葛俊杰主持,中外双方共计八名董事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充分肯定玛纳森管理层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以及充满激情和务实的工作态度。董事会听取并审阅了玛纳森公司首席执行官经营报告和首席财务官财务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区域增长战略议案、公司预算报告等决策性议案,并集中对公司最新交易情况报告、优先股分红政策、“点燃项目”—商品结构优化计划以及“20计划”、中国市场协同等议题进行了充分、坦诚的讨论,形成了高度共识。

篇6: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一、含辛茹苦,双手铺就成功路

如今众人看到的或许仅仅是陶俊好同志作为金蚂蚁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身上诸多荣誉造就的层层光环,有几人了解她成功背后的辛酸。陶俊好同志走到今天的领导岗位,一没有靠运气,二不是靠机遇,她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双手,用汗水和艰辛铺就了自己的道路。89年陶俊好同志开始了在她五交化的创业之路。那一年,她负责到郊区组建五交化总公司五金交电公司。面对三间民房、十几个职工和仅十万余元的启动资金,她没有说什么,因为她看到是领导的厚望和职工们希冀的目光,这条路任重道远。于是她每天加班到深夜,抛家舍业外出采购,进工厂下工地联系业务。曾经为承揽华能电厂的业务,她果断地抽出4名业务精干的职工,全力以赴为工地服务,并将唯一一辆货车派往工地配合工程。也许是电力公司有意考验,到手的计划尽是些价值不大、本地却极难购到的零配件,几家前来竞争的大公司都拂袖而去,但陶俊好却忙活起来了,亲自去省城、天津、北京购货。为了更好地协调与工地的联系,她又干脆打起了行李住进了工地,吃大锅饭、睡工棚、同施工人员一起搬砖头、抬水泥,一住就是三个月。六岁的女儿重病住院二个月,也从未好好地陪过女儿一天。真情终于感动上帝,一大批定单接踵而至,当年,公司仅六个月的时间就实现销售850万元,利润36万元,随后其每年的经济效益均成倍数增长,成为五交化的年利润过百万元的龙头骨干。

二、力挽狂澜,创新经营谋发展

1994年,陶俊好在病中接任了五交化。五交化集团当时正逢改革不断深入,国有商业已失去仅有的优势,面对迎面而来的竞争,她高瞻远瞩的目光看到了前方的道路,制定理清了发展思路和经营方针,依据当时集团公司的具体情况,依靠巩固主业来打牢公司未来发展的根基,经营中把握住大市场的同时对小生意也仔细认真,把品牌发展、诚信经营等理念早早的注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使企业在今日的发展中厚积薄发,呈现了勃勃生机和澎湃动力。确定了走品牌之路,加大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在各中新闻媒体上进行了综合性全方位立体式的企业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陶俊好同志并不拘泥于商业领域,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中更多体现的是种种不确定因素,一个公司仅仅依靠商业而没有自己能够依赖的实业是不行的,也是难以抵挡变化的。在这时,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应运而生,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集团公司也取得了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飞跃。九六年,公司成立涂料公司,仅两个月就投产,产品销往南京、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市;九七年上马了汽车修配厂,成功地代理了千里马系列轿车在*地区的维修权,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的步伐,私家车的不断增加,汽车修配厂也呈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九八年三月,成立了金蚂蚁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数年的发展,陶瓷洁具公司现已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经营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近百个,引领*装饰潮流的典范。陶瓷洁具公司还致力于推广连锁经营及专卖店,现金蚂蚁陶瓷洁具公司在*地区已拥有四个直辖店、三个专卖店、三个工程部,成为胶东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专营公司;此外,以水产冷藏加工为依托,在冷藏业的基础上,上马了网箱养鱼项目,历经三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了二万多平米的海水养殖基地,二百个海上养殖网箱,今年又投资筑成了海参养殖基地,养殖品种为牙鳊、大菱鲆、海参等,基本上形成了从育苗、海上、陆上养殖、海水围坝养殖系列化。鲜活海产品的养殖也带动了水产加工项目的发展。

三、大展鸿图,根基牢固筑广厦

篇7: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材料

宝胜集团董事长夏礼诚

宝胜门前,霓虹灯闪烁着12个大字:“传输民族动力,创造世界品牌。”看着人来车往的繁盛之景,你会想到这艘企业航母的“领头人”,是一位身材瘦削、气质儒雅的长者吗?

2000年11月,在宝胜遇到空前困难时,时任县计委主任的夏礼诚临危

受命;5年后,宝胜销售额超过50亿,谋划“十一五”,宝胜正在向百亿集团进军。

宝胜人说:“我们相信夏董事长,他带领的宝胜,明天会更辉煌。”

有胆有识的闯将

2000年,由于多种原因,宝胜的生产经营出现危机,有人甩下一句话:“不出3个月,宝胜必垮。”

当时的宝胜,可谓内忧外患。银行停贷、债务到期、人心浮动。拯救宝胜,成为当时宝应县委、县政府的头号难题和全县人民关注的焦点。

最终,县计委主任夏礼诚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些天,老夏辗转难眠。他是宝应有名的“工业通”,曾做过十多年的企业厂长,他深知要医治“重病缠身”的宝胜,风险和压力可谓巨大。一个快功成身退之人,回过头啃这块“硬骨头”,能“啃”下来吗?那阵子,天天有老朋友跑到老夏家,扳着指头给他算账:“电缆这行,没足够资金玩不转,宝胜每年几十亿元大进大出,现在银行的门堵死了,就是神仙也没辙啊。可不能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开玩笑!”

但夏礼诚心里明白,这不光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算式,更是一本政治账、情感账。宝胜好了,可以给县里经济发展带来好处,宝胜的职工和他们的家庭也会有保障;反之,三四万人到哪儿讨生活?冲着这份信任、这份责任,夏礼诚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接手宝胜。身为企业家,他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个性,在突如其来的机遇中再度张扬。

刚到宝胜,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每天一个电话,叮嘱他首先要抓人心、抓稳定,同时千万要注意身体。电话这头,老夏感到心头热乎乎的:“有上上下下的支持、信任,就是拼了命,也要领着宝胜人杀出一条活路。”

头几天,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默默走着、看着,长久无声。夏礼诚仔细审视着集团大棋盘上每一步棋。能找到的报表材料看了个遍,厂里情况了然于胸。接着表现出来的,是他文弱外表背后超凡的胆识。他带着助手一趟趟跑银行,用一组组令人信服的数据,说服每一位行长,用清晰的分析,重树他们对宝胜的信心。前任董事长出事,宝胜内外交困,人心浮动,夏礼诚顶住压力,向有关方面保证,他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认定宝胜的营销人员没有经济问题,要让他们安心工作,企业经营一天也耽搁不起啊。看到新任董事长敢拍这个胸脯,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员工,感到极大的振奋。年底前,各地营销人员回笼资金1.5亿元,偿还了部分债务,宝胜大喘一口气,度过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马步”站稳当后,夏礼诚开始“出拳”。围绕跨越式发展,一个个创新突破之举,带领宝胜从困难局面“突围”,并向更高的目标攀登。2002年,他在一片怀疑声中高调宣布:宝胜征地一千亩!怀疑者后来服了,如果不是破釜沉舟地征下一千亩地,(下转a2版)

(上接a1版)2004年上市公司募集的3.5个亿往哪儿投;就是有地可征,成本也至少要多出50%。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的一次次获得,让人们对夏礼诚的超人胆识顿生敬佩。

特有的“企业家基因”

2004年8月2日,对于宝胜是个里程碑的日子,宝胜股份成功上市,募集资金3.5亿元。

庆功宴后,夏礼诚递交了辞职报告,因为他感到自己是快60岁的人了,应该让出这个岗位,给年轻的同志干。可在领导、职工心里,现在的宝胜还离不开夏礼诚。面对领导、职工的诚挚挽留,夏礼诚收回了辞职报告,他说:你们认为我要继续干、我就干,我要把心态调整到40岁,一路跑下去。

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夏礼诚干大事业、求大突破的激情再次爆发。一次在17天里,他上海、浙江、成都、重庆、广州马不停蹄地跑,拜会客户20个,分别和各办事处的40多位业务员谈心。途中劳累得生病挂水,老夏耐不住性子,护士一不注意,他就调快点滴的速度。

近几年,宝胜斥巨资先后引进一批国外的先进设备。夏礼诚有个原则,要买就买最好的。分管技改的副总,在国外相中的设备动辄几千万,常感到肩上的压力。夏礼诚说,你是我放在这个位置上的,出了问题我来担。宝胜要做大,就有风险,你们年轻人要敢想敢冲。

“铁算盘”的管理学

在宝胜,夏礼诚人称“铁算盘”。每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每个管理环节的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宝胜每年的运输费有3000万元,过去运输业务

向外承包,围着这块“肥肉”,一些人勾心斗角、欺行霸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利益。

听到这个情况,夏礼诚拍案而起:“必须把他们清除出去,不能坏了宝胜的招牌!”一些威吓电话直接打到他的办公室,“姓夏的,你断老子的生路,我们就和你拼命。”夏礼诚镇定自若:“这么年轻和我这个老头子拼,你仔细掂量掂量值吗。”在夏礼诚的直接指挥下,宝胜终于组建了自己的更有效率和效益的物流中心。

夏礼诚说,宝胜当初的危机,关键是管理上出了漏洞,把制度搞“硬”,用制度管理人、激励人,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他经常下到车间了解情况,热衷学习外面的先进管理潮流和模式,主持整理修订了宝胜16大类、160多项细则的管理制度。

“铁算盘”的精明细致,非一日之功。夏礼诚笑道,多读书,勤思考,便受益无穷。记者在宝胜采访时,恰逢国内著名企业文化专家周永亮来宝胜讲学。课堂上,夏礼诚坐在第一排,像个小学生仔细地听、认真地记。学习,早成了老夏的生活习惯。司机小蔡说,只要有人给夏董推荐好书,他马上叫我想办法买来。无论到哪出差,书总不离身。宝胜决定上市前,证券业务的书他啃了几十本。

“他不是一块糖,放在嘴里就甜。他是橄榄,越品越有滋味。”有人这样形容夏礼诚。

夏礼诚外表看去,非常的平静和理性;只有当你与他共事、同他一起打拼,你才能深深地了解,他是一位有着炽热爱心、宽广胸怀、个人魅力十足的企业经营者。在宝胜的五年,他殚精竭虑营造有利于企业快速崛起的内外环境,也为自己的人生添上最动人和最精彩的一笔。

“常青”的秘诀是“尽心”

在宝应工业战线,夏礼诚被称为一棵“常青树”,早年在宝应柴油机厂,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厂里的支部书记,多年徘徊不前的企业在他的手里红红火火。上个世纪80年代,宝应车辆厂滑到停产的边缘,组织上派他去主政,没过两年,厂子起死回生,“安宜钢瓶”行销全国。进入宝胜,他在严峻的挑战面前逞英豪,带领企业走出了低谷、攀上了新的高峰。

夏礼诚在事业上为什么总是能够成功,总结可以有多种角度,但有一点为大家共同认可,这就是他“胸有全局、心有大爱”。

宝胜分管财务的副总吕家国,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夏礼诚来宝胜的五年,工资和奖金所得的总数,不及私营老板挖宝胜一名技术骨干开出的年薪。他走进宝胜时,审计报告表明企业内亏1.5亿元,精明的夏礼诚可以提出改制方案,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亿万富翁。

但老夏有自己的“财富观”。他说:我是在国企成长起来的,我对国企的发展前景充满了感情和期待。我爱国企就像爱自己的家,爱她就不会计较奉献和得失,爱她就是与她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因为爱之深,对损害宝胜的人和事,夏礼诚就恨之切。宝胜每年的采购量很大,在一些人看来这个权可是个肥缺。夏礼诚坚决把它放在阳光之下,严格通过招投标采购。刚推行时,个别领导私下为朋友打招呼,违背招投标原则,损害企业利益。夏礼诚知道后严肃批评,但对方辩解,夏礼诚拍案而起:谁没有个朋友,做事能通融的可以通融,但不能通融的就是不能通融,要朋友、还是要宝胜,你只能选择一样。“不尽心宝胜,再有本领的人在我的眼中都不是人才。”

宝胜办公室的同志回忆说,那是一场“暴风骤雨”,没见过董事长发这么大的火,连脖子都气红了,久久没有消去。类似的事情,就此立出了“规矩”。

团结拼搏 和谐创业

宝应县委书记闻道才,谈到夏礼诚时对记者说:这个典型非常值得树,他的特点是精明加开明,他带给宝胜最大的影响,就是企业既加快发展、又团结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太重要了。进入宝胜,老夏把激发宝胜人的潜能,看作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他想到一个“理”——汽车刚刚起步,费油费电,最考验车子每个部件的磨合程度;宝胜要从低谷中爬出来,就看宝胜人能不能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实践也证明,光弄来资金、企业不能形成合力,还是“起不来”,当时河南一家同样陷入困境的电缆厂,新厂长带来几千万元,可仅仅半年后就人财俱散。

在企业内部,夏礼诚严格地“谋事不谋人”。他认为,仅仅想着把什么人放在什么位置,永远不能平衡;应当给每个人一个工作的平台、一个事业的目标,大家凝心聚力地做事,求“大同”、求企业的发展,企业才能唱出“和谐之歌。”

相马不如赛马,宝胜的副总大多有独立经营的项目,他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夏礼诚就是要营造干事业的正气。他常说,要尊重别人,多看长处,“如果班子里每个人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了,就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董事长”。

一位技术骨干一度离开宝胜到外地发展,夏礼诚用共同打拼的诚意,把他“引”回宝胜,推上副总的岗位,这位同志脾气暴、性子直,工作“不和谐”,夏礼诚同他深谈交心,传授与人沟通交流的心得,使他整体的素质提高得很快。前几年,一位广东老板出百万年薪、外加车子、房子“挖”他,他笑道:“你们开不出一个条件——像宝胜一样舒心的工作环境”。

平时和宝胜的职工们一起吃午餐时,老夏和蔼得像个长辈,有啥心里话职工当面都能说出来,老夏在宝胜的五年,职工的工资、奖金年年以近10%的幅度增长,还办了大病统筹、住房公积金等,大家时刻感到企业的发展,与自己利益紧密地相关,企业就是自己的“家”。

宝胜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宝应最重要的支柱企业,夏礼诚要求大家,办事要讲大局、讲程序,随着企业的发展,要主动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不允许在外有任何的“张狂”。依靠“大聪明”、打“大算盘”,企业赢得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常打交道的县经贸委等职能部门的领导,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们要为宝胜争项目、争条件。

“ 慎独”美名传

记者到夏礼诚家采访,颇费一番周折。他家的门怎么敲也不开,陪同采访的宝胜办公室小许说,我们从未进过董事长的家,他的夫人也从未到过宝胜的办公室。

对此,夏礼诚和妻子有自己的苦衷,他俩姐弟13个,亲属众多,还有很多的同学朋友,要在家里接待找他办事的,家里的门槛“要被踏破”。

因此,夏礼诚进入宝胜,立了一个新的“铁规”,他和宝胜干部的亲属不能来厂工作,更不能有生意往来。他说,宝胜这样一个大企业,“当家”的领导安排一两个人来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我做一个,下面就可以效仿十个、百个,企业用人就“乱”了。

夏礼诚唯一的女儿结婚时,在宝胜和他妻子的单位,谁也不知道。老夏的生活永远是低调,他不愿为一个招摇的行为损害自己乃至企业形象。他的妻子在这方面,对他也非常支持,当看到夏礼诚在家露出轻松的笑脸,她知道,那准是宝胜又有新发展,“就像看到自己孩子在健康成长”。

一年中,夏礼诚有近半时间在外奔波,但他没从厂里拿过一分差旅补助。因为企业效益卓著,招商引资不断突破,县里奖给他别墅和奖金,夏礼诚总是和班子里的同志一起分配,在他眼中,企业的团结和发展,永远在个人的利益之上。

篇8:记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先进事迹

据了解, 涪陵南坨镇是涪陵榨菜的主产区之一, 南坨镇有榨菜菜农3万余人, 产榨菜原材料——青菜头6万吨。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需求3万吨青菜头, 占南坨的一半, 带动了南坨3万榨菜菜农每户增收400余元。洪丽食品有涪陵最大的万吨榨菜原料库, 预计今年的榨菜产值比去年增长30%, 拥有6 0多个品种、一万余吨榨菜产量。

4 0岁的李承洪是农民的儿子, 他从绿色的田野走来, 带着有机的色彩;他从广袤的蔬菜地上走来, 一路摸爬滚打;他从一个做“盐菜块”的农民走来, 成长为规模企业的董事长;他从一个处处受父母照料、处处需要乡亲们关心的毛头小伙走来, 成为一个“爱心单位”的领头人、一个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带头人。

1973年6月, 李承洪出生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治平村。古老的巴渝榨菜文化熏陶, 使他很早就开始从事榨菜食品加工。2 0 0 4年组建洪丽食品公司, 2 0 0 8年组建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鲜榨菜专业合作社, 到目前拥有200多名公司员工。企业2007年至2012年连续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李承洪本人于2007年被评为“涪陵区十佳返乡创业明星”。2007年2月, 他还被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重庆市人事局授予“重庆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2 0 0 7年被涪陵区委、区政府评为“二0 0六年‘十佳’十星级农户标兵”;同年被涪陵区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评为“全区中小企业系统安全先进个人”;2 0 1 1年5月被重庆市委组织部、共青团重庆市委评为“重庆青年五四红旗手”;2 0 1 0年8月被涪陵区青年商会任命为“首届重庆市涪陵区青年商会副会长”;2 0 1 1年获重庆市第二届“十佳”返乡创业明星称号。

练就本领增强实力

1 9 9 0年, 高中毕业的李承洪在父亲的带领之下开始从事榨菜的半成品加工, 每年要加工半成品100多吨和近5000坛坛装榨菜。看着外面的老板到本地来收购, 心想何不自己既加工又直接出去销售呢。从1998年开始, 他便把自己加工的榨菜运到武汉去卖, 不卖不知道, 一卖吓一跳, 原来销售环节的利润比加工环节的利润要高出许多, 于是他采取加工销售一条龙做了两年。在这两年间又发现小包装榨菜在外面的市场更大、利润更可观, 于是又萌发了搞榨菜精加工的念头。2 0 0 3年与他人合伙创办了凤娃子食品公司, 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见效。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 他于2004年新办了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 0 0 7年是洪丽食品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资金、人员、技术三大难题困扰企业, 债务高达200万元, 在涪陵政府支持下, 再次投资800万元创建洪丽食品工业园万吨生产线。2 0 0 8年1 2月, 李承洪筹资组建了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鲜榨菜专业合作社。

目前, 公司占地16675㎡, 建筑面积17859㎡, 资产总额2517万元。合作社占地面积4 7亩, 建有库容能力1万吨的榨菜原料集中腌制池, 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站。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 0 0 8年9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 “餐餐想”系列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餐餐想”方便榨菜在2009年9月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产品;“餐餐想”商标于2009年11月被重庆市工商局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2 0 1 0年5月, 公司在红碑村的榨菜基地和所生产的青菜头榨菜, 首家通过了涪陵榨菜有机产品认证。2012年1月, 获得“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强”。2 0 1 2年7月, 洪丽鲜榨菜股份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先进集体”。

发展基地富裕菜农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产销量的持续增长, 企业对榨菜原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李承洪就带动乡亲们多种榨菜。公司从2004年起, 分别在南沱镇的治平村、关东村、连丰村, 土地坡乡的和平村、团结村、胜利村, 焦石镇的瓦窑村等地建立榨菜原料基地6个, 带动农户1500余户, 公司和当地村民委员会及农户签订保护价购销协议, 由公司提供优质榨菜种子和技术指导, 保证按保护价收购基地所有种植榨菜。现基地种植榨菜3500亩, 年可产榨菜1500万斤左右;辐射带动种植榨菜2000亩, 产榨菜800万斤。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实现了榨菜的组织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让菜农种菜安心、卖菜放心。公司每年收购当地榨菜2 4 0 0 0吨作原料, 其中鲜销青菜头6000吨, 半成品1 6 0 0 0吨。公司对榨菜原料的需求, 带动农户种植收入为人平增收300—400元, 直接为基地农户创收180万元。

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2006年初, 公司出资8万余元硬化了涪丰公路至公司后面的一段公路, 切实改善了关东村委办公室和邻近农民的出行交通环境。

2 0 0 6年夏季, 当地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 旱灾无情人有情。李承洪果断决定, 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支持抗旱。他表示:“当地村民不论远近, 只要愿意到厂里取水, 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宁可停产也要让他们有生活用水。”除此之外他还主动向南沱政府捐赠价值1万多元抗旱救灾物资。

2006年9月, 李承洪再次捐款1万元支持家乡文体事业发展, 丰富村民文化娱乐活动。2 0 0 6年, 公司被涪陵区南沱镇党委政府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企业”。

2 0 0 9年, 李承洪向体委捐款8万元, 2010年向贫困大学生捐赠5万元, 2011年又捐款2万元定向扶持贫困大学生, 2 0 1 2年定向扶持贫困大学生8.8万元。

上一篇:子贡赎人原文及翻译下一篇: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