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2024-04-16

医药公司经营食品(共8篇)

篇1: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在上海注册食品公司经常用到的经营范围示例:

一、农产品、粮油、畜禽产品、乳制品、水产品,以及上述产品的加工品、食品添加剂、调味品、饮料、酒类的批发、佣金代理(拍卖除外);上述商品的进出口、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及其相关的配套业务;农副产品的收购(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商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

二、预包装食品(不含熟食卤味、冷冻冷藏)、饮料、服装、化妆品、饰品、工艺礼品的批发、进出口、佣金代理(拍卖除外),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及商务信息咨询。(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三、食用农产品(不含生猪产品)的销售。

四、预包装食品(含冷冻冷藏、不含熟食卤味,凭许可证经营)的批发非实物方式,食用农产品(除生猪产品)的销售。

五、销售预包装食品(不含熟食卤味、冷冻冷藏)、日用百货、五金交电、家用电器、建筑材料、计算机软硬件、机械设备。

篇2: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一、责任主体

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即由甲方 主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和乙方各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人。

二、各部门工作要求

1、各部门责任人必须保证实品原辅材料申购、采购、验收、登记、入库、开单、报帐、保管流程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严格、规范,对生产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控制,责任到人,保证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济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使用非食用性原辅料加入食品。保证食品的容器、工具、设备安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

2、各责任人进行检查和进货验收的食品包括:(1)食品及食品原料(如食用油、酒、饮料、调味品、米面及其制品等);(2)食用农副产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腌腊食品、包装食品、食品半成品、猪肉、禽肉、水产品、禽蛋等);

3、店经理、厨师长、驻店会计、财务后勤经理(主管)、采购、库管、电脑输单员每天必须定时验收供应商所提供的食品原辅材料,严格遵守公司对食品原辅材料的质量要求。严格验收保证食品原料新鲜,蔬菜类菜品原材料无腐烂、无虫害、无变质现实,对味精、食盐、酱油、醋等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加强管理,凡过期、变质、标识不清或感官性状异常的,一律不得使用。

4、店经理、厨师长、驻店会计、财务后勤经理(主管)、采购、库管、电脑输单员负责食品采购、查验以及台帐记录、报账复核等工作。采购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库管人员要妥善保管索证的相关资料和验收记录,不涂改、不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少于食品使用完善后6个月。

5、店经理、厨师长、财务后勤经理(主管)、采购、库管、电脑输单员必须保证食品原辅材料申购、采购、验收、登记、报账、保管的流程科学、合理,完善食品原辅材料的索证索票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原辅材料建档建册工作,保证生产食品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购进非食用性原辅材料。保证食品的安全,杜绝食品原辅材料交叉污染。

6、吧台酒水员、收银人员每天必须根据公司要求对吧台酒水、饮料、香烟、食品、收银现金做好进销存登记建册工作,针对茅台、五粮液、香烟要单独登记每一瓶的编号,登记每一条香烟的条码。吧台酒水、饮料、香烟、食品必须由公司指定的并签订供货协议的供货商供货,严禁吧台酒水员和收银人员私自购进假冒伪劣酒水、饮料、香烟、食品。

7、店经理、厨师长必须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监督和卫生知识培训,餐厅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对新进人员必须先办证后上岗;管理人员有责任对餐厅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督,对餐厅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培养其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真正做到各履其职,各负其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关于食品加工人员的卫生要求,对餐厅员工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餐厅各部门的环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充分利用餐厅现有设施设备,保持餐饮用具洁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三、新菜原辅材料使用流程

如各分公司须使用新菜品原辅材料(时令蔬菜除外),都必须由公司物流部下发经签字加盖物流部鲜章的定价表准。任何部门任何人都可以向公司推荐供应商及食品原辅材料,但是所有推荐人要由此承担所有法律责任。推荐人首先需准备好相应的资质材料及产品报公司物流部登记,当日由物流部报餐饮公司处确定,再由物流部核价经张总签字加盖公章后才能使用。

四、责任追究

公司遵循“谁开单、谁负责;谁采买、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谁签单、谁负责;谁报账、谁负责;谁领用、谁负责;”的原则,本责任书以《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监督管理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执行细则,对违反其中任何条款由于相关责任人的工作失职所造成的事故或责任,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所有法律责任,并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其对我公司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赔偿。

五、本责任书经甲、乙双方食品安全负责人签字并盖章(手印)后即生效。此责任书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或手印): 乙方(签字盖章或手印):

法定负责人: 店经理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年 月 日 厨务部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店会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店内酒水、收银、输单第一责任人:

财务后勤经理(主管)食品安全责任人:

篇3: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探究

2008年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暴露出我国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存在重大安全漏洞,再一次引起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根源的理性思考。食品安全问题是指食品生产及其加工过程中,因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原因,如食品变质或达不到各种营养技术指标等等,以及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食品天然纯度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食品生产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料和辅料,或者生产卫生条件不合格;二是作为食品原材料的农产品,由于严重超标使用化肥和各类有害农药,或者由于环境污染原因本身就不安全。

1. 食品安检项目设置不够全面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政府食品安全检测、卫生防疫、工商及行业协会等多部门联合,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检测及生产过程进行的控制和监督是否有效,首先在于食品安全标准项目是否合理和全面。日本从2006年开始实行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设定了53862个限量标准,对没有设定限量标准的则执行“一律制”,即食品中一律不得超过“0.01毫克/千克”,该制度极大地加强了对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管理。而我国内销食品安检项目很少,2007年《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指出各类食品中的农兽药残留、添加剂、重金属含量等786个安全卫生项目以及各种食源性致病菌,标准数量不及日本的一个零头,而且偏低,安检不严,导致安检措施根本无法保证食品安全。

2. 企业的私有性质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外在条件。

企业所有制性质与食品安全不无关系,以至于有人质疑中国生产有毒乳品的乳业巨头为什么都是私营企业。私有企业因资金不足偏好选择“轻资本”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功能减少,负担减轻,食品原料由农户生产。由于过分追求私利,加之自律性差,存在为降低成本费用而忽视食品原料安全行为。私有性质是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外部条件。

3.“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以毒乳品为例,三聚氰胺事件表面上是奶贩在收购原奶的环节出现了问题,而实质问题在于目前的乳品企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多采用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模式,即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一定的经济契约关系,开展一体化经营的模式。这种“轻资本”模式把奶源供应等投入巨大的业务外包给奶农,企业只负责生产销售和品牌经营,必然导致质量监控的缺失。经国家质检抽查统计结果显示,含三聚氰胺的乳品出自国内的22家规模企业,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公司+农户”模式。

二、以乳品行业为例,“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食品生产企业主要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作为畸形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其运作过程是奶农零散养殖,奶贩从奶农那里收购牛奶,送到企业进行检测,企业再进行加工。环节过多使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不可控制,产生了许多质量监控上的漏洞。“公司+农户”模式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层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农户分散,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的食品生产企业,由企业集中加工,农户分散种植、养殖,企业对农户统一提供种苗,统一采购农用资料,统一标准。这几个“统一”真正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种植、养殖户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各不相同,生产的场所分散,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防疫监督控制。例如,乳品生产企业无法监控奶农是否按要求喂养奶牛,是否存在违反乳品安全标准的饲料添加剂,后者出现一点问题,就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大范围出现。

2. 公司与农户双方博弈不对等。

在高度组织化的公司和分散的小农户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公司+农户”经营模式运作的机制是,企业与农户通过契约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其核心是通过契约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来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交易关系。该契约关系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以实力决定谈判地位的博弈过程,企业在合同谈判和履行中均具有主导性地位,农户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农户”模式的运行缺陷及契约不完全导致负面效应,使契约双方在执行过程中相互推委卸责。如乳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放松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默认原奶质量下降;农户因不再直接面对消费者,降低了依靠质量寻求市场的动力。为了盈利,处于弱势的农户往往会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提供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始作俑者。

3. 公司、奶贩与农户的利益冲突。

“公司+农户”模式人为地制造了许多利益链,这种利益链在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同时,也制造了一系列利益冲突链。企业故意刁难奶贩,奶贩又故意刁难奶农,压低原料奶交易价格,而奶农为了自己的利润不得不去造假。最后迫使奶农、奶贩和企业都不得不采取“旁门左道”来应付质检,以期达到目前只检测氮原子比重来换算蛋白质含量的粗放式质检要求,这势必造成安全隐患。

4. 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忽视对农户生产条件的改进。

政府近年来对于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来自政府的低息或贴息贷款以及各项优惠政策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使这种模式得以在农产品加工业中兴盛起来。目前我国制定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都是以“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户”这样的前提进行的,于是龙头企业代表农民得到了国家的扶持资金,但大部分企业出于对廉价劳动力的偏好,或为维持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便于对农户进行控制等动机,把资金投入了非农领域,而没有对农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对农户进行相应扶持,最终导致政策预期无法实现,农业生产力没有明显提高,农产品安全也无法保障。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路径———推行龙头企业“公司+基地”经营模式

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原料入手,根本措施在于推行龙头企业“公司+基地”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全功能型经营模式是指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做大企业自身经营规模,使农产品生产趋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批量化,企业可以把零散的种、养殖户分散经营的食品生产原料集中起来。乳品没有出现质量问题的几乎全部是这类企业。“公司+基地”模式具有经营优势,能确保食品安全,采用该模式的企业能从内部管理上用严格的程序和制度对食品生产从原料到成品加以有效监控,责任到人,措施到岗,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利益分割,农户不会为实现自己的眼前利益而去损害企业长远的盈利预期,安检部门对这种模式的企业产品安全认证工作也更加简单、易行、准确。“公司+基地”经营模式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理性选择,政府应采取如下措施加以引导。

1. 从资金上扶植“公司+基地”的食品企业经营模式,停止“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政策导向。

取消对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补贴,而把这部分资金用于补贴采用“公司+基地”模式的企业或用于对农民工的转岗培训,使之成为企业工人。这种模式既保留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同时通过把农户纳入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和最终的利益共享中,实现由松散型粗放管理逐步向紧密型规范管理转变。

2. 对“公司+基地”模式企业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全方位的质量认证。

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建设基地需大量投资,只有质优价高的绿色健康食品才能收回投资。鉴于每次食品安全风波都暴露出食品行业中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基地按统一标准生产出来的绿色食品加以确认,只有这样,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廉价商品占领市场的企业营销策略才能失去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采用此模式。

3. 在农牧业基地,尤其是把现代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地区,更应该注意根除食品安全问题。

阜新市在经济转型中,利用人均占有耕地面积5.4亩,居全省第一位,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的优势,把现代农业确定为当地继煤化工之后的主导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引进大江、双汇和伊利等国内知名食品生产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拉动地区经济转型。市政府应以“转型促发展”和实施“突破阜新”战略为契机,倾力打造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从企业利益出发,使其良性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选择“公司+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尝试创办现代农场,规范加工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创造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这是阜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理性选择,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实施“突破阜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4. 把食品安全生产的模式选择纳入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战略之中。

篇4:三全食品上市公司负债经营分析

【摘要】负债经营作为一种经营策略,不仅能及时、快速地满足公司对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要求,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综合资金成本。本文将三全食品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负债经营的实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能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控制负面效应,实现公司资本结构优化。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风险;权益资金

0.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竞争主体的企业,普遍采用负债经营方式参与市场竞争。郑州三全食品厂成立于1993年,2001年正式变更为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全食品公司),注册资本4300万元人民币,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研究三全食品公司的负债经营,有助于该公司的财务结构调整,实现适度负债。

1.三全食品公司负债经营数据分析

要反映一个公司负债经营的情况,对其长短期偿债能力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关于负债成本、财务杠杆效应的利用程度以及企业控制权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将三全食品公司近三年负债经营的相关指标整理如下,如表1。

表 1 三全食品公司负债经营相关数据表

1.1 三全食品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从表1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1年资产和负债总额是持续上升的,2009年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为161176.70万元、67486.38万元。2010年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为190604.01万元、88360.24万元。资产负债率从2009年的41.87%上升到了2010年的46.36%。这说明在这两年间三全食品公司的负债经营规模扩大了,在负债经营这个层面说明利用举借外债的资金更为可观。2011年的三全食品公司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都有明显的提高,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45.6%和32.5%,因为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都大额度增加,所以在资产负债率上比2010年下降了4.17个百分点,为42.19%这说明三全食品公司的举借外债经营的比重下降,发展变得比以前更为保守。

流动比率也称作营运资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通用指标。从流动比率来看,三全食品公司2009年的流动比率为1.75,2010年的流动比率为1.59,2010年度较上年同比下降幅度为9.14%。说明三全食品公司的足够的营运资金用以支付到期债务在减少,现有的偿债能力减弱。2011年的流动比率为1.72%,比2010年0.13个百分点,与2009年的流动比率较为接近,说明三全食品公司经过2011年一年的调整,反映出三全食品公司的营运资金逐渐向充足方向发展。

1.2 负债成本分析

总体上看,三全食品公司的资产净利率是呈现下降趋势的。2009年资产净利率为6.45%,2010年与2009年较为接近,2010年度的资产净利率为6.42%。2011年的资产净利率下降最为明显,较2010年度下降了18.2%。在负债利息费用上,也就是负债利率,受金融市场影响较大,经过查阅相关资料,从2009年到2011年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所以在负债成本问题上,资产净利率的不断下降反映出三权负债成本在不断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1.3 财务杠杆效应分析

财务杠杆的变动与利率水平的变化、资本供求变化和负债率变化有关。DFL=EBIT/(EBIT-I).其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利息费用,通过查阅几年的财务报表可以计算出,三全食品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1.49。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负债资金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财务杠杆系数的大小与财务风险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DFL值越大表明财务风险越大,DFL越小表明面临的财务风险就相对较小。三全食品公司财务杠杆系数较为合理,三全食品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

2.对三全食品公司负债经营的评价

2.1 公司偿债能力不足,有待提高

从三全食品公司的偿债能力分析的各种数据得出一个结论,三全食品公司的偿债能力水平下降,有待提高。三全食品公司的在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重方面没有监控合理,导致速动比率逐年下降。除了在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上,还要重视流动比率。虽然在2011年流动比率已经明显回升,但是2010年的下降幅度值得三全食品公司的深刻反思。三全食品公司没有足够稳定的充足的流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负债经营,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2.2 负债成本过大,资产净利率持续下降

负债成本过大不利于企业的负债经营。因为三全公司是快速生产型企业,因此在借款上多选择的是短期借款,因此三全食品公司有时会举借大量短期借款来用于长期资产,则会导致在短期借款到期时,可能会出现很难以筹措到现金来清偿已到期短期借款的困难,出现资金难以周转的债务经营风险。而在债权人方面,由于公司不能及时偿还所借款项,因此债权人因为公司经济财务状况差而不愿再次借给公司,则企业又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

而与此同时,三全食品公司的资产净利率在不断下降,使得资产净利率大于负债成本的优势减弱,说明举借外债的利用效率还不是很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浪费。

2.3合理处理了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从各种有关三全食品公司经济的相关资料中可以总结,在大方向策略的制定上包括在财务杠杆的合理利用上是对食品类行业是有一定学习意义的。三全公司能够利用财务杠杆来化解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对于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来讲,债权行的投资一般来说比较稳定,也能够较容易的收回本金。对于三全公司本身来说,负债筹集资金的成本要低于股权权益筹集资本所要付出的成本。第二方面,负债的筹资方式可以在“减税效应”中获得受益。因为负债筹资的利息支出是息税前支付,能够使三全公司减少缴纳所得税的数额。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三全公司选择了较为合理的负债比例,降低了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同时充分利用了债务来进行经营,也有利于资金周转,扩大生产规模。

3.优化三全食品公司负债经营的建议

3.1确定企业的合理负债规模,提高三全食品公司的偿债能力

要适度确定企业负债筹资的比重,确定企业的合理负债规模,否则一旦出现经营不善和经济恶化,就会加重企业危机,出现财务杆杠的反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该尽量压缩负债战略;而在经济复苏回暖的时期,公司可适度增加负债,以便迅速发展。在做投资决策时,应该尽量选择投资小收效快的项目,保证资金的周转能力。管理方面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方面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的最佳管理,保证资金的充分利用。从自身环境出发,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健全发展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独特优势,有效规模负债经营所带来的风险,使三全食品公司有实力能够偿还到期债务。

3.2 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资产净利率

三全食品公司的短期负债要与库存现金、预备金相统一,并且不能将短期负债作为长期的投资和贷款。这样的话。资产流动性就会得到加强,即使在短期借款还款到期时,也不至于不能筹集资金的困境。要降低负债成本,有两种方式:货币掉期和利率掉期。因为在负债经营过程成避免不了和国外的某些债权人举借外债,这就涉及到了汇率。而货币掉期很好的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增强财务的安全系数;利率掉期是交易双方将不同利率的债务资产交换,通常是浮动利率换成固定利率,固定利率换成浮动利率,是一种债务保值工具。在这两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下,可以降低支付的利息费用,降低负债成本。

提高资产净利率,三全食品公司要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流动比率;增加资产流动性,提高流动比率加强销售管理;提高营业净利率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将资产净利率提高从而有效降低负债成本,更好的进行负债经营。

综合以上分析,三全食品公司的负债经营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和理解,但是总的来看,三全公司的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负债资金利用率,扩大企业规模,有利推动了企业的长期发展。[科]

【参考文献】

[1]沈琼.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分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6):139.

[2]倪自华.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浅析.中国电子商务,2011,(10):171.

[3]包晓红.浅谈企业负债经营的极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55-57.

篇5: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要点提示】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作为一种新的案件类型在商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该类案件通常涉及到多重法律关系,而立法的相对滞后增加了案件的审理难度。本案在合同效力的判定、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特许方与加盟方的利益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

【案例索引】

一审: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2003]浦民二(商)初字第1853号(2004年2月3日)

【案情】

原告陈微。

被告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

“永和豆浆”品牌最初由台湾弘奇在台湾创立,1995年,台湾弘奇先后将其“永和”文字和“稻草人”头型的组合商标、“稻草人”孩童全身图形商标以及“稻草人”头型图形商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管理局商标局核准注册。2000年9月1日,台湾弘奇向被告出具授权书,授权被告为“永和豆浆”大陆地区区域特许人,得在许可区域内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授权人专用商品、商标、企业VI、营销模式、培训体系、财务体系、专有技术等;得在许可区域发展“永和豆浆”加盟店。授权期限至2001年8月31日。2001年12月30日,台湾弘奇将以上3个注册商标转让给永和国际。2001年11月29日,永和国际与被告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被告使用包括“永和”文字和“稻草人”头型的组合商标在内的3个注册商标,许可使用期限为2001年12月30日至2006年12月30日,并授权被告在商标使用许可地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将有关商标许可第三方使用。该合同经国家商标局备案。

2001年4月1日,台湾弘奇与原告直接签订商标授权使用许可合同,许可原告设立的唐山市路南永和豆浆店使用上述3个注册商标,许可使用期限自2001年4月1日起至2004年4月30日止,双方约定许可使用费及支付方式由加盟合同另行规定。当日,原告与被告签订“合约”,合同注明,被告为台湾弘奇(即“永和”商标及相应服务标志的持有人)在中国大陆的惟一可进行区域特许的代理人。合同约定,授权期间自2001年4月1日起至2004年4月30日;授权许可的内容及范围为“被告将永和豆浆中式美食及相关KNOW—HOW授予原告使用”,具体事项包括商标的使用、被告拥有专有权的制作物的采购、广告招牌的悬挂张贴等,被告承诺不在唐山市授权第三者成立加盟店。被告的主要义务为:将权授予原告使用并提供代表该特许体系的营业象征及经营手册;对原告提供开业前的教育和培训,指导原告做好开店准备,保证原告能完成独立营运开业。原告的主要义务为:所属人员应接受被告相关训练,并经被告检定认可后方可正式营业;按被告规划之标准化资料进行店铺的规划、内部工程装潢、设备施工等,并负担相关费用;所需原、物料等事项由被告统一供应或指定供应商;产品的贩售种烊、储存方式、生财器具、营业用品、调理方法、销售加热流程、包装方式、作业标准及装潢设计、招牌形式、员工服装、会计制度及报表之填具需遵照加盟相关办法及被告规范行政流程办理;对被告提供的调理技术等负有保密之责;向被告支付权利金(每月营业额的3%)、加盟储备金8万元(用于培训、代收代付等)、商标授权金10万元(代收代付)、保证金5万元。合同签订后,原告向被告支付了加盟费8万元,商标使用费10万元,保证金5万元,货款76695元;(用于从被告处购进设备等)。原告按照被告要求的统一标准进行了店铺的规划、内部工程装潢,完成了店面的装修。在原、被告双方签订“合约”后,被告对原告进行了开业前的培训与指导,培训的内容包括店面装修、开展服务、员工操作规程、食品的制作

工艺。2001年5月16日,原告经营的永和豆浆店开业。同年5月8日,案外人刘凤英在唐山市建设南路31号开办的唐山市路北区建设南路永和豆浆店开业,因刘凤英于开店前后在店外招牌上和餐具上均使用了未经授权的“稻草人”头部图形和“稻草人”孩童图形,台湾弘奇于同年8月15日向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人民法院起诉刘凤英。2002年4月30日,唐山市路北区法院作出[2001]北民初字第2494号民事判决,该判决认定,刘凤英侵犯了台湾弘奇的商标专用权,给台湾弘奇及陈微开办的水和豆浆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判决刘风英停止侵权,赔偿台湾弘奇损失10万元。判决生效后,台湾弘奇将刘凤英赔付的款项向原告支付了85 265元。

原告诉称:原、被告双方于2001年4月1日签订“合约”,原告加入“永和豆浆中式美食”国际连锁店,并向被告支付了商标使用费等共计306 695元。但被告并非“永和”注册商标所有权人,在与原告签约时,被告成立尚不足1年,不符合“ 1年以上良好经营业绩”的法定条件,不具备特许者条件。且被告经营管理混乱、法律手续不完备,在餐饮连锁店中无独特的专利产品和可传授的经营管理技术和诀窍。被告的欺诈行为使原告在履行了约定义务后,未能取得合法有效的权,不仅无法得到预期利益,还长期亏损,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此外,被告承诺在唐山市不授权第三方成立加盟店,唐山市却开设了其他的“永和豆浆店”,导致原告的独家“特许经营”形同虚设。由于以上原因,原告在经营4个月内亏损达190 151.77元,无法维持正常营业,自2001年9月30日起停业至今。为此,请求法院判决:

(1)确认原、被告双方于2001年4月1日签订的“特许经营合约”无效;(2)判令被告退还原告基于“许经营合约”支付的费用306 695元,并按同期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支付利息;(3)判令被告赔偿原告损失190 151.77元;(4)由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被告辩称:(1)被告系“永和”及“稻草人”图形文字注册商标的许可使用人,不存在隐瞒自身情况、故意欺诈原告的情形。被告2000年9月成立后,成为台湾弘奇(后为永和国际)在大陆的特许连锁业务的惟一许可人。台湾弘奇与永和国际均书面许可被告在中国大陆发展“永和豆浆”特许连锁业务,并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2)被告在唐山市从未有原告之外的授权,唐山市其他“永和豆浆店”的存在与被告无关,被告一直积极努力打击假冒侵权的门店。2003年12月30日,被告书面向法院表示同意解除合同,并退还原告合同保证金5万元。

【审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国内贸易部制定的《商业管理办法(试行)》(下称《管理办法》)对特许经营行为进行了规范,依据该《管理办法》,特许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因此,具备特许者资格是特许者得以与他人签订合同的前提。本案中,被告虽非“永和豆浆”品牌的持有人,但“永和豆浆”相关注册商标和“永和豆浆中式美食体系”的所有人台湾弘奇以授权书的形式,授权被告为“永和豆浆”大陆地区区域特许人,可以在许可区域内许可他人使用台湾弘奇专用商品、商标、企业VI、营销模式、培训体系、财务体系、专有技术等,以及在许可区域发展“永和豆浆”加盟店。台湾弘奇的授权行为并未违反我国法律的规定,应属有效民事行为,据此授权,被告已取得中国大陆地区区域特许人的资格。在台湾弘奇向被告出具授权书时,被告虽尚未注册成立,但被告在此后注册成立,具备了法人资格,该授权书的效力当然及于被告成立之后。在台湾弘奇将注册商标转让给永和国际之后,被告继续从永和国际取得注册商标的使用权以及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因此,原告称被告不具备特许者资格、以欺诈手段与原告签订合同的理由不能成立。原告认为,依据《管理办法》规定,特许者需具备1年以上良好的经营业绩,而被告与原告签订合同时成立尚不足1年,因此合同应属无效。鉴于“永和豆浆”的相关商标在1995年已在中国大陆注册,该品牌在我国餐饮业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加之被告是依据台湾弘奇的授权与原告签订合同,.因此,被告成立的时间对原告的加盟行为并无直接的影响。又因《管理办法》属部门规章,原告以被告违反该规章为由主张合同无效,亦缺乏法律依据。关于原告认为被告在餐饮连锁店中无独特的专利产品和可传

授的经营管理技术和诀窍的主张,本院难以支持。首先,被告已经按约定将“永和豆浆”的注册商标、企业形象等授权原告使用,并已在原告开业前就员工操作规程、食品的制作工艺等对原告的员工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其次,依据惯例,餐饮连锁店的操作规程、食品制作工艺等均需统一,否则,难以体现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再次,依据原、被告双方在“合约”第三条第七项中的约定,“原告所属人员均应接受被告所安排之相关训练,并经被告检定认可后方可正式营业”,因此,如果被告未对原告进行培训、未向原告传授食品制作工艺等技术,原告根本无法开业。综上,本院确认被告已履行了相应的合同义务。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原告所设立的永和豆浆店停业的原因在于刘凤英所开设假店对原告合法权益造成的侵犯,对此,台湾弘奇已起诉刘凤英并获胜诉,台湾弘奇已将刘凤英赔偿款项的80%支付给原告用作补偿。而原告在停业后,怠于继续履行“特许经营合约”,至今未继续开业,造成其经济损失的扩大,原告要求被告承担因原告自身行为造成的损失,于法无据。鉴于原告有关合同无效的主张不成立,且被告不存在违约行为,因此,原、被告间的合同尚不具备解除的条件。现被告自愿解除合同并退还原告保证金5万元,于法不悖,本院对此予以准许。考虑到原告停业至今,以及被告同意解除合同的意愿,对本院判决解除合同之日至合同期满之日(即2004年4月30日)的商标使用费和加盟金,被告应酌情按比例向原告返还,经计算,商标使用费为8100元,加盟金为6480元,共计14 580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九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解除原告陈微与被告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于2001年4月1日签订的“合约”;

二、被告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原告陈微合同保证金人民币50 000元:

三、被告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返还原告陈微商标使用费人民币8100元,加盟金人民币6480元,共计人民币14 580元;

四、原告陈微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 404元,由被告上海弘奇食品有限公司负担1353元,原告陈微自行负担9051元。

【评析】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底,我国已有1900个体系,特许加盟店近802万个,就业约200万人,覆盖50多个行业。在我国,特许经营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近年来正以每年50%至60%的速度在发展着。由于特许经营合同对特许方、加盟方的权利义务、特许经营权的内容和授予方式等的约定往往较为模糊,导致纠纷频频产生。作为一种新的案件类型,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在商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该类案件通常涉及到多重法律关系,而立法的相对滞后增加了案件的审理难度。本案在合同效力的判定、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特许方与加盟方的利益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典型性。

(一)系争合约是否具备合同的法律特征

依据商务部于2004年出台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商业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费。本案对的定义援引的是国内贸易部制定的《商业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因《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实施,已于2005年2月1日起废止)。两者比较而言,前者的规定显然更加精确,即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修改为“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依据上述定义,特许经营合同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特许方与被特许方(又称加盟方);权的内容;对合同双方的调整和控制条款;费用的支付。从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合约”来看,内容涉及到被告的区域特许人资格、授权许可的内容及范围、对被特许人的教育和培训、权利金和加盟金的给付。合同内容完备,具备特许经营合同的法律特征。

(二)本案案由如何确定

最高法院于2000年10月30日制订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中并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这一案件类别,本案在立案时所确定的案由为经营合同纠纷。经营合同纠纷作为一种案由,囊括了诸如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联营等一般意义上的、调整特定经营行为的案件类别。而特许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与

上述的经营行为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1)法律关系更为复杂,是一种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特许者提供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如商标、商号、诀窍、训练和技术支持,特许者对被特许者的相对控制权,及被特许者遵循特许者指示,遵循协议财务条款。”[1](注释[1]:参见张玉卿、庞正中主编:《国际特许经营指南》,法律出版社出版,第2页。)(2)对特许者资格的审查更为严格,这种资格直接决定了合同的效力,如本案的争议之一即为被告是否具备特许者资格。(3)法律依据不同,除了援引合同法、民法通则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外,在对合同主体、内容等的审查上,可以参照商务部制订的《商业管理办法》。基于上述原因,为了统一执法尺度,规范相关案件的审理,我们认为,应当将涉及这一新型的商事行为的案件以合同纠纷确定案由。

(三)双方当事人所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

原告提起诉讼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合同无效,其主要理由在于,认为被告不具备特许者资格(成立不足1年,以及并非权利人)。在该类合同效力的判定方面,“特许者适格”的确是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商业管理办法》针对特许人的资格规定了六个条件[2](注释[2]:参见商务部《商业管理办法》第七条。)。本案所援引的《管理办法》亦规定,特许者需具备1年以上良好的经营业绩。但由于这些规定均属于部门规章,尚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合同效力的依据,只能作为审理案件时的参考。因此,本案所涉及的特许者资格问题主要指被告是否有权将经营权授予他人,从举证责任分配的角度而言,被告应就此提供证据。本案中,被告提供了台湾弘奇的授权书。依据授权书,台湾弘奇作为永和豆浆品牌的持有者,授予被告在特定地域内独占的、自己开特许店或向他人进行特许的权利,因此,被告具备分特许者的资格。依据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如果被告不具备该资格,其与原告签约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行为,在未得到特许者追认的情况下,一方面构成对权利人(台湾弘奇)的侵权,另一方面将直接导致其与他人签订的合同的无效。

(四)被告是否存在违约行为

原告还认为被告存在“无独特的专利产品和可传授的经营管理技术和诀窍,允许他人在同地开设加盟店”的欺诈行为,这就涉及到特许经营权的内容问题。特许经营权主要包括商标、商号和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对此,同样应由被告针对合同所约定授权范围进行举证。法院在审查时,应要求特许者就合同条款进行充分的阐释。为避免纠纷发生,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就经营权的内容特别是经营模式作出详细约定。本案中,法院依据一些间接证据如被告对原告进行了培训、为原告提供了统一的企业形象等,确认被告合同义务的完成。关于原告主张的第二个理由,即被告是否允许他人开设加盟店的问题,则取决于合同双方对于区域性的是否做了排他性的约定。此外,法院虽判决被告返还部分加盟金,但严格来说,加盟金是加盟方者获取特许经营资格的对价,加盟方在交纳该费用后即可直接享受他人成功的经营模式,因此,加盟金在法律性质上不同于预付款,如果合同未涉及解约时的处理原则,即使中途解约,加盟金也不存在退还问题。本案之所以判决被告返还部分加盟金,是考虑到被告同意解除合同以及原告始终处于亏损状态这一事实,努力实现合同双方的利益平衡。

(编写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徐慧莉

篇6: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加剂食品承诺书

一、保证认真开展对所销售有的所有食品进行自查,发现有违反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时,及时下架并第一时间向辖区工商所报告。

二、严格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诚信经营,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三、不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不违法经营食品添加剂。

四、本店若有经营违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行为,自愿接受工商部门从重处罚。

监管人:

承诺人(签名盖章):

篇7: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1、食品安全管理员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负全责。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是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质量安全负责人;个体工商户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由业主承担。食品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具备初中以上学历,有从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2、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制度。每年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取得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并对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予以明示。没有健康证明的,不得从事相关工作。建立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患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主要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保证其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档案。

4.食品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库存和待售食品,发现食品已经变质 或者超过保质期的,应当立即下架,停止销售,及时销毁,并建立销毁记录台账。不得采取更改生产日期或者保质期、重新加工、更换包装等措施后重新销售,不得退回供货者或者生产者。凡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食品安全主管部门。

5、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自检自查与报告制度。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经营活动,并向原发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需要重新办理许可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6、食品经营者进货查验制度(即索证索票制度):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对采购的食品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食品质量和标签;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并通过记录、存档、复印等多种方式,记载查验情况。供应商提供的相关资质文件(审核加盖供应商公章的有效资信材料(复印件):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属专利性质商品的专利证书;商品进入该地区销售的许可证;商品检验报告;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绿色食品证书;原产地域专用标志证明;酒类批发许可证;国产酒类专卖许可证;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动物防疫合格证;有机农产品证书;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等。并通过记录、存档、复印等多种方式,记载查验情况。销售进口食品的,还应当查验进口食品的合法证明。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进口保健食品卫生证书;进口食品标签 审核证书;进口动植物须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通关单。)对生鲜商品,如:禽、肉、水产等商品实行按进货批次索要检疫证明和进货票据,并详细记录进货来源、品名、数量、日销售量,做到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迅速追溯到生产源头。

7、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鼓励其他食品经营者按照前款规定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品经营者可以将供货者提供的销售票据或清单作为进货查验记录,票据或清单应当装订或者粘贴成册。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者,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企业总部应当向所属经营者提供进货查验的证明。食品经营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做到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迅速追溯到生产源头。

8、食品批发企业销售记录制度。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从事批发业务的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向购货者开具载有前款规定信息的销售票据或者清单,同时加盖印章或者签字。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9、食品贮运销售、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和维修保养管理制度:食品经营者对贮存、运输、销售的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食品经营者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常温存放的食品应储存在温度适宜(按不同产品的具体要求)、干燥的库区,避免阳光照射。冷藏存放的食品应储存在温度湿度适宜的冷藏库中。新鲜蔬菜、水果的存放温度应控制在5-15°C。要求冷冻存放的食品应储存在温度-18°C以下冷冻库中。冷库要定期检查、记录温度、定期进行除霜、清洁保养和维护。库房内安装温度表、湿度表。冷藏库(柜)温度为-2℃~5℃以下。冷冻库(柜)温度低于-18℃。热柜的温度达到60℃以上。

对于需冷藏的食品,冷藏柜温度必须保证24小时在4℃以下,企业(商场)不得在夜间断电。不得将有冷藏、冷冻要求的食品在无冷藏、冷冻的条件下储存。根据商品储藏要求进行相应的湿度控制。冷冻和冷藏食品在装卸和出入库必须保证冷链的持续有效,任何环节中商品脱离冷链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食品运输必须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外包装和运载工具,并且要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运输车厢的内仓,包括地面、墙面和顶,应使用抗腐蚀、防潮,易清洁消毒的材料。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独立包装的杂货类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装车后应有严格全面的覆盖,避免风吹雨淋和阳光直晒;运输过程中不得和其它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有影响的货物混载。有条件单位推荐使用箱式车辆运输。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冷藏车要全程开机制冷,冷藏温度应在-2℃~5℃,冷冻温度应低于-18℃,以防变质。不得将有冷藏、冷冻要求的食品在无冷藏、冷冻 的条件下运输。

无食品贮存的,必要时提交食品贸易商与生产者或供应商关于贮存、运输的协议。

10、食品召回退市制度。食品经营者对贮存、销售的食品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时清理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主动将其退出市场,并做好相关记录。凡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将有关情况报告所在地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由于食品经营者的原因造成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由食品经营者召回。

食品经营者未依照法律规定停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其停止经营。退市食品应当建立登记台帐。其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商标、数量、生产批次、问题类别、处理情况、生产厂家、经销商、经办人情况等。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登记,由专人负责。

11、问题食品销毁制度。对于变质、超过保质期及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或标准但又需自行销毁处理的食品,应当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采取无害化处理,可以焚烧、掩埋等方式进行有效销毁,确保销毁残余物不污染环境,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建立问题食品销毁专用场地,与食品经营场所隔离,对问题食品的清点、存放、销毁均应在专用场地内进行。做好销毁记录,包括销毁的品种和数量,销毁时间、原因、方式,销毁经办人、证明人、负责人等内容。销毁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销毁过程应当视频录像,视频录像资料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30天。对于因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销售,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12、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本企业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有发生食品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13、食品信息公示制度。在经营场所通过广播、公布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公示涉及食品安全的消费、监管等信息,供消费者查阅知悉。

14、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将临近保质期食品在销售场所集中陈列出售,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15、散装食品销售、贮存管理制度。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销售生鲜食品和熟食制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所需要的温度、空间隔离等特殊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法人签字:

篇8:医药公司经营食品

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处于问题多发期、职能调整期、机构磨合期“三期”交织的阶段,风险隐患增大、不确定因素增多,食品行业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媒体曝光的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一系列事件逐渐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针对食品行业存在的市场秩序不规范、产业素质不高、企业责任意识缺乏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在201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认为食品安全非常重要,食品监管任重道远,明确指出:“要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因此,有必要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针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其经营业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

目前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衡量主要采用单一指标衡量法和综合指标衡量法。单一指标又分为单一会计利润指标和单一市场价值指标。靳明(2000)使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经营业绩。余力、刘英(2004)采用累计超额平均收益率CAR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进行实证研究。郭福春(2006)用资产回报率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但周宏、王海妹(2008)认为在不充分的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并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绩效,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成熟,单一市场价值指标必须加以其他指标综合衡量上市公司的绩效。同时,单一会计利润指标不能准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整体特征,又容易受到经理层的操作,无法合理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鉴于单一指标的局限性,有关学者提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谢赞春(2011)通过采用五项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张智华(2012)分别从赚取现金的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股东收益水平、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六个方面构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实证统计方法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花春荣(2013)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四个财务角度构建综合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运用聚类分析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评价。陈捷(2013)通过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五个主因子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评价。刘琼(2014)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和营运能力五个方面构建财务指标体系并建立面板模型,从中提取出四个主因子评价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现有文献很少采用综合指标衡量法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综合财务评价,因此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财务指标体系以衡量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并对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聚类分析。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沪深两市食品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按中信行业分类标准选取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剔除财务状况异常和数据缺失企业后,最终得到31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本文数据源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www.resset.cn)。

(二)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四个方面来评价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具体财务指标如表1所示。

(三)财务数据正向化由于衡量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均为适度指标,并不是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因此,需要进行正向化处理。本文选取的正向化处理方法为:设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最优指标为A,实际指标为X,将1/(X-A)的绝对值作为正向化指标(张慧、周春梅,2012)。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分支,通过因子分析可以把多种变量转换为少数变量,有利于简化数据,以便利用少数因子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

(1)适用性检验。首先进行检验以判断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样本变量的适用性(见表2)。结果显示,KMO的检验值为0.637大于0.6,Bartlett的球形检验值为318.167,而且显著性的概率为0.00,低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提取公因子。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9.0,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公因子的贡献率可以表示该公因子解释原始指标信息量的能力,提取的4个公因子可以综合解释原始变量78.833%的信息,如表3所示。

(3)因子旋转。因子旋转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检验各公因子对初始变量的解释能力,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的正交旋转法。经旋转后的初始变量只在某个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载荷,而在其他因子上载荷较小,从而能够使主因子代表的经济含义清晰化。如表4所示,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股东权益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在第一个公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因此第一个公因子可以解释为营运能力因子;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报酬率在第二个公因子上具有很大的载荷,因此第二个公因子可以视为盈利能力因子;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在第三个公因子上具有较大的载荷,因此第三个公因子可解释为成长能力因子;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第四个因子上具有很大的载荷,因此第四个因子可以视为偿债能力因子。

(4)综合得分及排序。综合得分是指各个因子F乘以相对应的方差贡献率的和,再比上所有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综合得分公式为:

将原始数据代入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可得出每个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序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伊利股份的综合财务绩效名列前茅,双汇发展在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中综合财务绩效排名第二,而位于同一省份的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的综合得分却排名倒数第二。在所选取的31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中,39%的公司综合得分为正,61%的公司综合得分为负,说明行业内企业财务绩效差距较明显,食品行业发展不均衡。

(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同样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定量确定样本间的亲疏关系,进而科学客观地依据共同的特性划分类型。本文采用KMeans Cluster聚类方法,按欧氏距离及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因子、营运因子、成长因子和偿债因子的得分及排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聚类,如表6所示。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大致分为五大类。伊利股份为第一类,该公司的营运能力在行业中最强,成长能力排名第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均较强。金字火腿为第二类,该公司的偿债能力最强,成长能力居中,但营运能力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第三类有25家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均一般,公司发展相对稳定。第四类有4家公司,这些公司营运能力较强,偿债能力居中,但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天润乳业属于第五类,该公司的成长能力最强,发展前景乐观,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也较强,但营运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通过对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本文发现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财务绩效差距较明显,伊利股份的营运能力在行业中排名第一,且综合财务绩效在行业中遥遥领先,而莲花味精和星河生物的综合财务绩效排名靠后,盈利能力不佳。说明我国食品行业发展不平衡,公司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及偿债能力均会影响其综合绩效。

上一篇:优秀医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先进事迹下一篇:新形势下.国企领导的思路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