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爷爷将那过去的故事

2024-05-03

听爷爷将那过去的故事(精选11篇)

篇1:听爷爷将那过去的故事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我家住在中国西北的一个偏远山村,那里住着纯朴而善良的人们。我们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我们家也可以说四世同堂,中国人观念中的幸福家庭。在闲暇的时候我最爱听爷爷给我们姊妹讲那过去的故事。

爷爷小时候家庭人口多,儿时很困难,他们没学上,整天为地主家干活,放牛,挨骂受气十分可怜。他们每天吃不饱,穿的衣服破破烂烂,整天光脚丫跑。那是他们的梦想就是顿顿吃饱饭,过年过节能吃上好吃的东西,能有一件新衣服穿。

爷爷他们在父母的包办下娶了奶奶,生下了爸爸。爸爸他们就比爷爷幸运多了,他们开始上学,在学校里学到新奇的文化知识,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世界;放学后可以帮爷爷奶奶在自家的田地劳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爷爷全家特勤快,很快他们过上了吃饱肚子穿新衣服的日子。爸爸的梦想是开上小汽车,住上洋楼房。

再后来有了我,今天我可以坐着爸爸的小汽车上学,学校环境干净整洁,桌凳光滑崭新,每个教室都是先进的一体机,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图像,视频等直观的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考上大学出国留学。

爷爷说:“这些幸福生活,都是党的政策好,不管你长大后走到哪儿,时刻都要记得我们是中国人,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光”。

六年级:金彤彤

篇2:听爷爷将那过去的故事

小时候,经常听爷爷给我讲过去党员们的故事,每一件故事中都流露着耐人寻味的含义,其中,更是党员们所做过的每一件英雄事迹,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最为深刻难忘。

“党”,这一个鲜红的字眼,从小就让我热血沸腾,长大之后也曾看过许许多多关于党的书籍与电影。其中,党的那种奋力拼搏,宁死不屈的精神,不由得让我打心底儿产生一种钦佩敬仰之意。我们是一群生活在党的奋力维护下,才有幸生存下来的新一代,作为一个中国人民,对党敬仰与热爱的心是必不可少的。

爷爷跟我说,在他们的那个时代呀,中国非常落后,人们那时的生活非常穷苦,就是因为有党,有那些不怕牺牲的英雄打造了我们新中国的今天。当我大一点的时候,知道了舍生炸碉堡这一事件,事件中的人物最为让我印象深刻,在1948年5月25日,他担任的是一名爆破组队长,就在发起冲锋时,突然遭敌军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碉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仍顽强坚持冲至桥下。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撑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他是谁?一位简简单单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他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像他这种,愿意牺牲小我来维护大家利益的人,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真是屈指可数!

当然,当今也涌现着一些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共产党员们,正如“汪洋湖”同志说的一样—★从我在党旗下举手宣誓的那一天,我就告诉自己,我是党的人了,我要为党的崇高理想奋斗到底。这是支撑了我全部人生的理想信念!听到这些话,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共青团员,还有什么资格不将党的这种红色精神发扬下去呢?

党啊!是你用生命维护着我们的成长;是你让旧中国变了模样,是你让一个懵懂的初中生理解了你的正真涵义,若没有你的存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现在的我们只有做到“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义务才是对“党”的最好的诠释。

篇3: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听妈妈说, 那时候路上的车辆很少, 她都是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走路去上学。所以她们经常是早早地吃过饭, 背上书包, 带着皮筋儿啊、毽子啊、还有一种我听都没听过的叫“骨头子”的自制的小玩意儿, 在路边尽情地玩耍……有时候她们还会偷偷地上山去采野果, 什么野草莓、野杨梅, 还有一种妈妈说叫“蜜糖罐”的野果, 这些都是她们的美味。据说“蜜糖罐”可甜了, 听得我垂涎三尺。

最不可思议的是, 听妈妈说, 她七岁时外婆家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台电视机只有9英寸大, 只比现在的平板电脑大一点儿, 而且字幕也不是很清楚, 还经常发出杂音。最讨厌的是经常收不到信号, 必须要有人扶着天线, 不停地拍打电视, 才能模模糊糊地显示出一些信号。可就是这样, 每天晚上只要电视机一打开, 邻居们便蜂拥而至, 围得满院子都是, 后面的人必须要站在板凳上才能看得见。

最令我羡慕的是妈妈小时候学习很轻松, 作业非常少, 她们经常放学后趴在水泥地上或乒乓球台上很快就能写完作业, 然后痛快地玩一场再回家。真爽啊!

妈妈小时候的故事我已经耳熟能详了, 可我还是百听不厌。我真希望能穿越到妈妈生活的年代, 像她小时候那样自由地走进大自然, 尽情玩耍, 那该多幸福哇!

篇4: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现在你看到的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是我外婆三十年前照的。照片中,外婆骑着一辆刚买的“凤凰”牌自行车,满脸笑容,得意扬扬地在院子里转圈。听外婆说,当时物质匮乏,买任何东西都要凭票,比如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为了买这辆“凤凰”自行车,外婆省吃俭用。衣服破了,把它打上补丁接着穿;鞋呢,是自己动手做的布鞋;尤其是不容易被人看见的袜子,更是补了又补。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凑足了一百多元钱。外婆是个聪明人,她在凑钱的同时,到处托人找自行车票。那时候,“凤凰”、“永久”可是稀缺货,要搞到一张购车票,是非常不容易的。外婆找了很多熟人,都没有搞到票。最后,一位邻居因为票快到期又没钱买车,不得已把票让给了我的外婆。就这样,外婆的“凤凰”成了我们院子里的第一辆自行车。几十年过去了,我家先后购买了几辆自行车、两辆电动自行车、两辆摩托车、一辆奇瑞QQ车、一辆长安车。但是,外婆最在意的,还是当初的那辆“凤凰”!

(指导老师何文洁)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小学四(4)班罗雅文

妈妈家五个姊妹,她是最小的。小时候家里穷,只能吃自家种的蔬菜,吃东西都要抢,要是不抢,很快就没了。一次,外婆把胡豆炒熟,放在桌上,每人只有一小碗。三舅非常调皮,他在四姨的碗里做了点手脚,并告诉妈妈、二姨和大舅不要去抢那碗“多”的。四姨回来看见了那碗“多”的,就抢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没吃一会儿,四姨发觉碗里有个硬东西,把胡豆翻开一看,原来三舅在她碗里放了个盘子,四姨急得哭了起来。哪里像现在,市场上好吃的东西排着队等人们来买,大家吃得饱饱的,再也不用抢了。

篇5: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作文欣赏

晚上,爷爷还在他的书房里,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毛主席在1949年4月写的七言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我听的很激动,按捺不住兴奋,挨着爷爷坐下来,问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爷爷说:正是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举夺取全国胜利,1949年3月5日到3日的西北坡,那可太不寻常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了。

我赶紧问道:下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正巧奶奶回来了,她接着说到:毛主席在报告中说了一句不朽的名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我高兴地说:咱们华北人民解放军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一举解放了整个华北;西北人民解放军也在5月20日解放了古城西安和渭水流域。接下来衡宝战役、广州战役、广西战役、西南战役以及向大西北进军,一场接一场的伟大胜利,让中华大地上凯歌嘹亮,捷报频传,红旗飘扬啦!

篇6: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新兵怕号,老兵怕哨”是连队流行的一个口头禅。是说新兵最怕夜半三更的紧急集合的号声,他们容易惊慌失措,手忙脚乱。老兵经过一天的劳累,正在香甜的梦镜里幻游的时候,猛听叫哨,懒洋洋的,就怕起来站哨。

紧急集合是战士们不止一次的经历课题。一般选在最黑的夜晚,战士们睡得正熟的时候。要求在3分钟之内,全副武装到达集合地点,排好队。由连排长逐个检查衣扣、鞋带、背包、武器装备是否整齐,然后再进行个小型的军事演习。最后由连长或指导员做个讲评。

爷爷他们这个排,说是新兵,也都入伍半年多了。说是老兵,还没经过“紧急集合”的考验,算上个半新半老的兵吧。大家正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排没被“紧急集合”所“折磨”,每晚都可以笑着入梦。

月有阴晴圆缺,世事无绝对。天有些阴沉沉的,月亮早不知躲到哪儿去了,星星也悄悄地藏了起来,显得格外的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经过一天紧张教练的战士们,都进入了香甜的梦乡。黑乎乎的宿舍里,有打呼噜声,有咬牙声,也有说梦话声。凌晨1点,紧急集合的号声陡然响起,划破了沉寂的夜空。节奏短促的号声,让人听起来,特别响亮,分外刺耳,又十分紧张而震惊。正在酣睡的战士们一骨碌爬起来,马上进入了“一级战备”的紧急状态。只听到“噗噗嗵嗵”脚踏铺板的起床声,沙沙的穿衣声,嘶嘶的打背包声,还有小声的说话声,那是用气流冲动嗓子的气流声,不发出音语言:“我的裤子哪里去了?”“我的袜子怎么不见了?”“哎,这是我的衣服,你怎么给我穿走了?”“谁拿我的背包带了?”发出繁杂的声音来,各自在看不到东西的黑暗里,像瞎子似的摸索找寻着自己的东西……

好紧张哦,小杨这天没穿绒裤,套了几层单裤,也分不出哪是里层的裤腰了,蹬也蹬不进去,脱也脱不掉,最后果断地抽出一条单裤穿上了,好狼狈;小李抓起棉袄就往腿上穿,却怎么也穿不进去,小声骂了一句:“它妈的,这裤腿咋这么细呀!”;还有的小声喊:“你怎么坐到我头上了?”“哎哟,谁踩着我的腿了!”虽然不让说话,低声的话语,总是接连不断地伴随着他们紧急集合的整个过程穿插着,继续着。

战士们睡的都是通铺,一排平平的铺板上一个接一个地铺着他们的褥子和白色床单,大概也就超不过80厘米宽,这就是每个人的睡觉范围。就是平时起床也是你碰我,我撞你的,更不用说是紧急集合了。他们都紧张地进行着超速度的起床、打背包、携带武器一系列的程序。那真是以毫秒来计算时间的,一点不敢迟疑。爷爷虽然紧张,但他仍按自己的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着,绾好的背包带就在枕头底下,把叠好的被子往上一放,把两个活鼻一拉,背上就下地穿鞋。鞋带也是平时穿好的快速系带法,拉着两个活鼻就可以系上了。再拿上枪支弹药,边跑边系子弹带,扣扣子。他用了2分40秒,按时完成了任务。第一个跑到集合地点的是机灵而又稳重的小张,以1分50秒的速度取得了第一名。受到了连长、指导员的赞赏。

接着,连长又下达了命令:“上级命令我连运送支前装备,看红色信号弹出发,绿色信号返回。行动要秘密,不准开大小灯,只允许开尾灯。时速15——20公里,马上准备,现在解散!”大家急忙跑到各自的车上,发动了汽车,“隆隆”的引擎声响彻了夜空。“嘭!”一颗闪亮的红色信号弹划破了阴沉沉的夜空,显得格外明亮,分外鲜艳夺目。一排一班的第一辆车出发了,一辆接一辆地相继跟上去了。一个个红色的尾灯连成一条红线缓缓爬行,像是一条长长的巨龙在夜幕中蜿蜒穿行。每部车都按照前部车尾灯的指引,不快不慢地摸索前进。大概走了40分钟,到达了“目的地”。一颗绿色信号弹升空了,车队便原路返回,结束了这场紧张的“任务”。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而在军队,在军事上“时间就是胜利”。只有赢得了时间,才能使自己处于克敌制胜的有利时机和地域,掌握优势,赢得胜利。在许多战斗片里,不都是这样吗?战斗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的广大官兵,在抢救群众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他们快速机敏。他们争取了时间,赢得了时间,就能救出更多的生命。所以,紧张快速、整齐划一是部队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与地方工作的最大区别。

篇7: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小学作文

夕阳西下,晚霞布满苍穹,我和爷爷漫步在洒满余辉的乡间小路上。

“爷爷,听老师说,当年抗日战争日本鬼子在我们新丰犯下了许多罪行,是吗?”我好奇地问。瞬间,爷爷眉宇间露出一丝愤怒:“是呀,日本鬼子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爷爷沉思了一会儿又说:“我还是军属呢!”

“什么军属?难道曾爷爷是当兵的?”

“那道不是,不过我的干爸爸是当年的新丰游击队的队长。”

“真的!那你是怎么当上他的干儿子的`?”

“那话还得从头说起,那一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一群日本兵来我家搜查,当时游击队长正藏在我家,情况十分紧急!

我急中生智,在屋外和日本兵周旋,我连忙把队长的枪藏在菜篮子里,并在上面放上一层厚厚的菜,便提着篮子出门了,日本兵也没在意,母亲来到村后的池塘边,悄悄地把枪藏在石头缝里,而在屋内的游击队长就成了我的表舅……脱险的队长十分感激我的父母,便认了我做干儿子。后来他又发动群众、带领新四军游击队炸桥梁、毁,成功的消灭了盘踞在新丰车站的鬼子。”讲到这里,爷爷显得十分激动。

“哦!我知道了,这就是有名的‘新丰大捷’”

爷爷满意地点了点头。

篇8: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秦素萍奶奶和唐如浴爷爷是一对革命夫妻,这两位老人今年都88岁高龄了,但是他们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抗战往事讲得生动感人。参加活动的少先队员还与秦奶奶、唐爷爷一起互动,亲切交流,感同身受。唐如浴爷爷14岁就参加革命了,当了如皋县(今如东县)双岔北区儿童团团长,常跟新四军东进后当上武工队小队长的堂哥唐万余和当上民兵中队长的堂哥唐明扬去站岗放哨,巡逻、盘查与惩治汉奸。唐爷爷向我们讲述:“1943年7月1日晚上,如皋县全县统一行动——破竹篱笆!党组织县团、区队、游击队武装掩护。我们儿童团走在双北乡游击队最前面,到五里墩西边侦察,发现马路上没有敌人,随后我就随乡游击队大批人马边拆除边用火烧竹篱笆。当晚9点左右,串场河北岸从东到西,百里竹篱笆火光冲天,毛竹的爆炸声和龟缩在碉堡里的敌人的打枪声交织在一起,似鞭炮齐鸣。这次火烧竹篱笆声势浩大,给日伪军以极大的震慑,也是苏中军民反清乡、反伪化斗争的重大胜利。”还有一次,县警卫团刘春山团长率部攻打五里墩敌人的碉堡。战斗中,唐如浴带领儿童团多人配合,给新四军送茶水、领民夫去抬伤员、给部队送情报、给乡干部送信等等,受到军地领导的称赞。1944年9月,在苏中四分区财训班学习时,唐如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年他才17岁。

秦素萍奶奶给我们介绍了他哥哥秦钟一(1927——1944)烈士的抗日事迹。新四军东进到秦素萍的家乡启东县志良乡无畏村(现合作乡)以后,她们家就成了新四军苏中四分区、东南县级机关及民运工作干部的落脚点。在新四军民运工作干部的教育启发下,1942年15岁的秦钟一参加了革命,成为乡农抗会和民兵组织的骨干,积极投入了“二五减租”的群众运动,同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初,16岁的秦钟一被任命为乡指导员,面对日寇的烧杀抢掠和清乡、扫荡,秦钟一领导乡民兵游击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与战友们一起,先后对日军打过5次伏击战,20次麻雀战。他们还配合新四军部队,多次深入敌人据点,张贴抗日宣传标语,散布规劝书等,以动摇日伪军心,瓦解敌人的士气。并开展锄奸、反伪化、反编保甲等运动,搞得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秦钟一和无畏乡民兵游击队,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4年3月11日,秦钟一在赴区委开会的途中,中了敌人的埋伏,左胸中弹负伤,落入敌手,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3月18,秦钟一被敌人残酷杀害,年仅17岁……

秦奶奶说到这里伤心地流下了热泪,少先队员们对杀害秦钟一烈士的日寇也表示了极大的义愤。

秦奶奶说,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我们回忆历史、缅怀先烈,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革命烈士为榜样,发扬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唐如浴爷爷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孩子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你们牢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的“四好”少年!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参加队日活动的少先队员们纷纷表示:决不辜负抗日老战士的殷切期望,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时光,激励自己奋发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成为新一代的“顶梁柱”!

篇9: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作文500字

的确,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咚响。一间草屋,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漏雨。不光是我家,别人家也一样,过不上好日子。现在,时代不同了,当然生活也就不一样了。人们哪个还穿着破旧的衣服?人人都穿上了时髦的新装。走进服装店,一套套崭新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上面的绣花更是精美。

这要是在以前,衣服没有补钉已经很不错了,哪会穿绣花的衣服。吃的呢?简直不堪入目。爷爷说,“那时,只能吃些‘麦细饭’和‘麦细粥’,如果能吃上一餐米饭,那可真是菩萨保佑了”。

篇10: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儿

爷爷奶奶是最厉害的故事大王,他们干瘪的嘴巴就像神奇又高产的故事生产机,几下开合,就能随时飘出几个让你捧腹大笑或目瞪口呆的故事。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还有个特别的福利——他们会乐呵呵地给你爆料爸爸小时候的糗事!

梁倍盛:爷爷小时候跟我一样淘气!自从看过《酒醉的小麻雀》以后,他就整天想着模仿书中情节实施一次。爷爷盛了一碗米饭浸在白酒里,然后将“酒饭”撒在院子中央。越来越多的小麻雀被吸引过来,它们吃得可欢了。这时,家里的小馋猫也闻到了米酒的醇香,一下子冲了过来,把好不容易聚拢的小麻雀吓得四处逃散!馋猫来到酒饭旁,不到五分钟全吃完了。随后,左摇右晃地来到院子角落的大水缸边,还跳上了水缸边沿,慢条斯理地梳着自己的皮毛。一会儿,馋猫酒劲发作了,摇晃两下,“扑通”掉进水缸里!它张牙舞爪地乱划乱抓,可惜水缸太滑,不管它怎么划怎么抓都是无济于事。爷爷哈哈大笑,赶紧把它捞起来。 (指导老师 饶竞红)

李俊嵘:奶奶常说:“看看你们现在吃饭的样子,好像多为难似的。”她告诉我在我爸爸六岁那年,她大哥,就是我爸的大舅来家做客,她炒了一盘辣子鸡,偷偷警告爸爸:“今天有客人,吃鸡肉不准超过五块。”奶奶把辣子鸡放在桌子上就去做别的菜了。开饭后,却发现满满一盘鸡块只剩半盘子了。再看看我爸爸,嘴巴辣得红嘟嘟的还没擦干净呢。“我那个气呀,真想扇他两耳光。可是,一来他大舅刚刚坐上桌子还没吃呢,二来想想我家几个月都没吃过鸡肉了,也难怪把你爸馋成那样,算了吧!”

(指导老师 饶竞红)

梁臻裕:冬日里的一缕暖阳透过窗纱洒进客厅,驱赶了凛冽的寒意,爷爷给我讲述一段往事:1995年初夏,一场洪水给中国大地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姑姑放学回家,打烂了储蓄猪,把平时积累的零花钱38元全都拿了出来,还在柜子里翻出两件舍不得穿的毛衣,要捐给灾区人民。爷爷被感动了,掏出整个月的工资,和姑姑的零花钱共计1238元,一起捐给灾区。没有了爷爷的一个月工资,那个月就用奶奶种菜赚来的一点点钱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被爷爷、姑姑的精神感动了。

周禹泽:小时候,经常听爷爷给我讲过去的事,其中爸爸骑羊的故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以前有钱的人骑马,可爷爷家养了一群羊,爸爸就骑羊。那时我爸爸天不怕地不怕,从羊群中选了一匹性子很烈、连大人也不容易制服的羊。“你爸爸抓住白羊的角,再向它猛扑过去,可那白羊灵敏得很,反朝他顶过来,一下子把你爸爸顶翻在地,尖尖的角把他的胳膊顶出了血。你爸爸不服气,一骨碌爬起来,再抓住羊的角骑了上去。”爷爷停了一会,喝了一口水继续说:“羊背着你爸爸向平房冲去,真是骑羊难下。最后,白羊突然转身,你爸爸撞在墙上,接着又落在羊粪里,伤口正好被羊粪抹平了。看我走过来,他说,‘哈,可以节省医药费!”

罗筱萱:我喜欢听奶奶讲家中过去的事。奶奶告诉我,爸爸他们小时候没有电视看,没有玩具玩。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过年,因为小孩子新年有新衣服穿,还可以玩鞭炮。“哇!有鞭炮玩了,太好啦!”一看到鞭炮,爸爸和大伯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一次,他们来到院子里,玩起了各种花样。爸爸看见了一个塑料盖,把鞭炮放进去。一点火,马上捂住耳朵往后退。他们看见盖子飞向空中然后又掉到地上,“哐啷”一声,他们高兴得好像打了胜仗一样。还不过瘾,大伯灵机一动,带爸爸来到田埂上。他悄悄地把鞭炮插在牛粪里,点着了火,马上跑得远远的。“啪!”牛粪开花了!爸爸因为没有跑远,身上粘满了“黑糖”。听到这里,我笑得前俯后仰。奶奶说:“你大伯是最调皮的孩子,惹了不少麻烦。”原来,在爸爸那代人身上也有不少趣事呢!(指导老师 梁国军)

陈 祺:爷爷六十多岁了,可是个“老顽童”。一说起小时候的事儿,他便眉飞色舞。爷爷八岁时,村子里就数他最顽皮。有一次,他背着箩筐走在乡间小路上,看见一头被栓在路边的小牛,玩兴大起。他想:这小牛儿全身黑,真不好看,我来给它打扮打扮。于是,他找来一些稻草,分别绑在小牛的四条腿上,再摘来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插在牛角上。嘿!小牛儿变成小姑娘啦!不知是野花弄痒了小牛儿,还是别的原因,它“哞”地长叫一声,把爷爷吓坏了。他慌忙逃跑,还没跑远,“啪”的一声,摔了个大跟头。听完爷爷讲的故事,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

(指导老师 邓保生)

陈玉洁:我的奶奶头发已经发白,十分健忘,脑海中只有一些零碎的记忆。奶奶还记得她4岁那年,一天,太奶奶买了几斤冬枣回家,奶奶便和兄妹们开始抢着吃。甜津津的枣汁顺着舌尖直入心田,清新的枣香沁人心脾。奶奶吃着吃着就把一颗枣核吞进了肚子。这时,刚好听到太奶奶说:“吃慢一点,如果吞进枣核,头上会长小树的。”奶奶一听,顿时哭了起来。太奶奶吓了一大跳,问她哪里不舒服。奶奶支支吾吾地说:“我……我……我吞进了一个枣核……我不要长出小树……”哈哈,我慈祥的老奶奶,也曾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呀!

(指导老师 谢 知)

刘若林:一天,奶奶对我说:“你现在可好了,可以光明正大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我好奇地问:“难道您以前要偷偷摸摸读书吗?”“算是吧!我小时候被你的祖姥姥卖给了你爷爷做童养媳,哪有条件去读书呀!但家里离一所私塾很近,有时我会偷偷地跑去私塾门口听。一次,你爷爷要我去耕地,我却跑去私塾听先生讲课而忘了时间。那次,你爷爷大发雷霆,再也不让我去了。”“奶奶,以后你真没去过了吗?”我急忙问。奶奶看了看我,笑了笑:“以后还是有偷偷去,只是时间不敢太长。”奶奶偷偷摸摸读书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篇11:听抗战老兵讲过去的故事

孙云英是河北省巨鹿县人,1935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抗日前线。1942年7月,任河北省广宗县县长兼航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马鲁湾伏击战,我们只用了10分钟就把鬼子的运输队消灭了!”一说起1943年5月的那次战斗,孙老就激动不已。

当年5月16日,36名日军押着6辆大马车,给广宗县敌人运送武器弹药。

接到任务后,孙云英与十一团九连的张连长、郭指导员等人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一排埋伏在略沟南边离公路30米处的坟堆里,二排埋伏在路沟北边离公路50米处的坟堆里,三排则隐藏在路沟里作预备队。这样一来,路沟的东头马路便成了交叉火力点时,一声令下,速战速决。

16日上午9点钟左右,张连长通过望远镜看到敌人顺着公路走过来了,敌人越走越近,也越来越看得分明:6辆马车,36人。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张连长驳壳枪一响,两个排的指战员一起开火,机枪、手榴弹、大盖枪响成一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打。

“大部分日军连枪都没有来得及举,就结束了性命。”孙云英比划着说,“也就10分钟的时间,日军就被我们全部消灭了。我们的战土没有一个伤亡。”孙云英完全沉浸在当年胜利的喜悦当中,他说,把敌人消灭后,收缴了很多战利品,但为了避免敌人的包围,战士们将战利品埋在了马鲁湾西北地里,然后迅速穿过巨广公路向东急行军。就在他们刚过公路不远,身后便传来敌人的枪炮声……当天晚上,部队返回,又顺利地运回了战利品。

1943年9月4日,孙云英与广宗县几名负责同志带着近60名战上一同到四区前未村开会。正在斤会时,就接到了敌情报告。 “说是第二天鬼子要出动扫荡,地点很可能就在三、四两个区。”孙老说,经过研究,县委领导一致决定连夜出发转移到安全地带。走了20公里,部队连夜赶到了目的地——一区七斗店住下。“我刚脱衣服睡下,就听警卫员报告,说是听见东面枪声越来越近。”孙老说,后来才知道,日寇已从东、南、西、北四面不断压近。得知广宗城内的敌人要从南边出动的情况,几名负责人当即决定,由孙云英带领60名主力将敌人引向东面,然后甩开敌人,再集中向西边的槐窝村北突围。

孙老说,当时他们正准备向西南转移时,迎面就来了一个中队的伪军,黑压压的一大片。由于天还没有亮,战士们没有理睬敌人,照直向南突击,敌人叽里呱啦嚷了一会儿,也摸不清我们是什么人,又看到人流向东涌去,就没管我们,也跟着向东开过去了。

“好险呀!一场突围战就这样被我们巧妙地躲过去了。”孙老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部队继续前行,当走到沙型果木林里时,迎面又遇上一股敌人。“敌人看到我们,就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没等话落,‘嗒嗒嗒嗒’一阵枪响,就撂倒了几个敌人,其他几个连滚带爬地跑了。”孙老说,考虑到突围才是关键,战士们并未追赶,而是马不停蹄地向西南方向疾走。当日天近黄昏时,孙云英与其带领的6吨战士才在杜家庄同大队主力会师了。

战争如棋局。“我们是在战争中学会如何打仗的。”孙老说,大敌当前,积极备战;敌占据点,我占农村;敌人扫荡,我打游击;敌人抢粮,我们藏粮;敌人挖沟,我们填沟;敌人修碉堡,我们毁碉堡;敌人修公路,我们大破击……

敌人使出“强化治安”、“囚笼战术”,在广宗县大拆民房,大砍树木,强迫民工修33个碉堡。日寇在柏城修碉堡,遭到了当地老百姓强有力的抵抗,老百姓不愿意拆砖、砍附,日寇便把老百姓绑起来,吊在梁上,用枪托疯狂地打。“鬼子的这种灭绝人性的行为,早让我们怒火冲天。”孙老说,“但考虑到当时敌强我弱,硬拼是不理智的,因而当时县委作出决定,采用‘拖’和‘破’两个办法来对付敌人,绝不能让敌人的炮楼修成。”

老百姓们立即行动起来,无论是拆房的、运砖的,还是砍树的、挖土的,大家一律放慢了速度,只要在一旁监视的日寇一转过身去,大家就马上停手不干了。

“拖”的办法见效了,该考虑如何“破”的问题。县委派人暗查修堡处的地形后,一天夜里,战士们偷偷来到炮楼前,趁敌人尚未发觉,操起锄头,几下子就把刚修起一人多高的炮楼墙壁扒平了。

“第一次破堡计划成功后,把敌人吓得胆战心惊,军民也感到十分振奋。”孙老说,从此破炮楼就形成了一种制度,今天小辛庄,明天七斗店,后天毕家庄……神出鬼没地与敌人周旋。就这样,修了破,破了修,“我记得至少鬼子修了120多次,我们也破了120多次。最终,敌人的炮楼还是没有修起来”。

上一篇:抗疫主题作文800字作文下一篇:读永别了武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