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演讲

2024-04-09

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演讲(通用6篇)

篇1: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演讲

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演讲稿

李思霆 徐逸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开始今天国旗下讲话之前,问问看大家,最近上海除了双11,还有哪一件事情特别火?对,就是进博会。这次进博会,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会来到上海。今天三1班李思霆同学就将为大家说说习近平主席小时候的故事,掌声欢迎。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是三(1)班的李思霆,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习近平爷爷的故事。

2013年11月,习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讲了一件自己小时候的事。

在他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只有五、六岁,他的妈妈给他讲了“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小时候的习主席说:“把字刺在背上,多疼啊!”习主席的妈妈说:“疼!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永远也不会忘记了。”从那时起,故事里“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就一直牢牢地印在习主席的脑海里;直到现在,它也是习主席一生追求的目标。

习近平爷爷说:“今天的少年儿童,生长在祖国日益繁荣富强的改革年代,成长在中华民族接近实现复兴的伟大时刻。要从小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扎实打好知识的根基、牢固树立品德的支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还有习爷爷的话,你们有没有和我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呢?我希望,我们全体少先队员要听从习爷爷的教导,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情关爱下,像习爷爷学习,从小立志向、有梦想,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同学们、队员们,我们不仅仅要时刻准备,我们更要成为国之栋梁。为了早日迎来中华复兴的伟大时刻,让我们一起,跑起来吧!

谢谢思霆同学,就让我们响应习爷爷的号召,从小立志向、有梦想,争当新时代好少年。谢谢。

篇2: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演讲

——我讲习爷爷的故事

“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到了!如何让少年儿童更好地成长,一直是习总书记关心的。作为我们小朋友眼中睿智的“大朋友”,和蔼的“习爷爷”,总书记曾多次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活动,同少先队员共度“六一”国际儿童节。“习爷爷”的谆谆教诲表达了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也给我们的成长指引了方向。

习近平爷爷爱读书,他涉猎的书籍包罗古今中外方方面面。习近平爷爷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习爷爷曾说过,他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他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他。年轻的习爷爷,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篇3: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演讲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江南大地。爷爷用十几年敲糖攒下的两千多块积累,承包了村里的窑厂。这家已经倒闭多年的手工作坊,窑体坍塌、厂房破败,到处漏着雨。爷爷接手后,带领手下十几号制陶师傅,将窑厂整修一新。对制陶工艺一窍不通的爷爷,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经过一番努力,窑厂终于烧制出各种价廉物美的陶制品,然而销售却不太理想。于是爷爷一个人带着干粮,上萧山、跑绍兴,把酱菜厂、黄酒厂跑了个遍,产品终于开始供不应求。

爷爷今年已经70岁了,腿脚也不好,却总是闲不住。和奶奶一起帮着爸爸妈妈干这干那,不让他动手,他还吹胡子瞪眼不愿意呢!

爷爷的创业史正是老一辈义乌人的吃苦耐劳的真实写照,他承载着义乌人的梦想。我也将传承这一精神,刻苦学习,不断汲取知识,为我们国家的富强、义乌的持续繁荣而不懈努力。

篇4:故事爷爷的故事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对于上个世纪50到80年代出生的人们来说,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带来的不仅是童年的回忆,更多的还有对孙敬修爷爷的怀念。

故事爷爷是怎样走上这个岗位的?他有过怎样的成长经历?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这一切都鲜为人知。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故事爷爷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北京,一起重温他的那些动人的故事……

东城区西镇江胡同:

幼年的孙敬修出身贫寒

9月的北京,暑气已渐渐消退,北京站西街上,车水马龙。沿着这条街,手拿地图,慢慢地行走、寻找,很快,就到了路西的西镇江胡同。

这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两侧都是平房民居,可能是因为毗邻北京火车站的缘故,其中一部分改作了旅舍。几位拎包的年轻人,步履匆匆,很快就消失在胡同口。一只小鸟飞过,在地上蹦了几下,一跃而起,转眼就融化在蓝天之中。一种无言的宁静拥抱着这里,使我仿佛忘记了刚才还身处闹市。

一百一十一年前,一个男婴嘹亮的啼哭,划破了小巷的宁静。孩子的母亲却愁眉不展,看不出新生命带给她的喜悦:“咱们穷人就是命苦呀!前面几个孩子都‘走’了,不知道这个怎么样?”“你看这孩子,活泼泼的,将来肯定错不了!”丈夫用手掌拍着妻子的肩头,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于是,父亲给孩子取名叫孙得宠,希望他能在大人的宠爱下健康成长。

孙得宠,就是日后被全国的孩子们尊称为“故事爷爷”的孙敬修。全家人只靠父亲当人力车夫来养活,镇江胡同的生活,是异常艰辛的。母亲粗通文墨,读过些书,常给儿子讲民间故事。几十年后,孙老在回忆录中写道:“《狼来了》让我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孟姜女哭长城》让我恨透了那些专横跋扈的坏蛋;《牛郎织女》让我懂得了勤劳善良的可贵……”就这样,在年幼的孙敬修心中,播下了一颗“故事”的种子,渐渐生了根,发了芽……

后来因为父亲的去世,母亲带着9岁的孙敬修住进了伯父家,可是年幼的孙敬修在伯父家被当成了“使唤小子”,受尽了伯母的责骂和折磨。1909年孙敬修到以美会办的蒙学馆上小学,把名字改为德崇,从“敬业”、“修身”两个词中选了两个字,起了个别号“敬修”。

丰台区卢沟桥岱王庙:

师范的求学让生活发生转机

卢沟桥头,游人如织。沿着古桥,一直向西,下了桥,往前走几步,路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破旧的建筑,它就是岱王庙。1910年,岱王庙内开办了一座新式学堂——京兆师范学校。

1916年的一个夏日,岱王庙外人头攒动,上千的年轻考生,围在学校门口看榜。突然,一位中年妇女兴高采烈地拉着自己的孩子:“德崇,考上了!”顺着母亲的手指看去,少年在榜中央找到了“孙德崇”三个字,下面点着大大的红点,表示考上了。少年就是孙敬修。15岁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京兆师范学校。告别了在伯父家六年噩梦般的生活,他在岱王庙开始了新的征程。

对于家境贫寒的孙敬修来说,京兆师范是最佳的选择。这是一所官办学校,不收学费,还管吃管住。在卢沟桥头的岱王庙,孙敬修读了五年书,悄然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从一位出身贫苦的寒门子弟,逐渐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者。

石景山区衙门口:

求职经历并不顺利

离开卢沟桥,我转了一趟车,最后乘坐327路来到了衙门口村。这里属于石景山区,扼守着前往山西的京原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清代,村中设有宛平县第一衙署,掌管方圆十里乡村的民政、纳税、诉讼,村子因此得名“衙门口”。1921年,孙敬修从京兆师范学校毕业后,第一个教书的地方,就在衙门口小学。

当时的衙门口小学,教师只有两位,孙敬修和一位四十多岁的李老师。然而,衙门口的教师生活,很快就急转直下。看到孙敬修那么受学生欢迎,李老师有些不高兴了,好几次找到这位同事,批评他“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太孩子气,根本不像个当老师的样子”。这还不够,李老师还时常跑到校长那儿告状,说孙敬修“年轻无知,学问太浅,不能胜任教学”。他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孙敬修在衙门口小学只教了一季便被辞退。

刚走入社会,就尝到了失业的苦果,对年轻的孙敬修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后来,他听人说,李老师之所以那样做,是为了让马上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儿子可以顶个缺。许多年过去了,年近九旬的孙敬修爷爷在回忆录中写道:“直到那时,我才明白,想当老师,光凭一股子热情不行,光搞好师生关系也不行,还得好好学学为人处世的本领才行啊!”

无论如何,在衙门口,孙敬修磕磕绊绊,走上了教师之路。当年的衙门口小学,现在又在何方呢?我打听了半天,顺着一条街往西走,到了村民指引的位置,却怔住了——眼前只有宽阔的五环路,一辆辆车子飞驰而过。又问了附近的村民,才知道,在兴建五环路的时候,原来的小学校已经被拆除了。在夕阳之中,我望着眼前的公路,默然无语。衙门口小学,留给孙敬修的,是一段苦涩的记忆,现在,就让它随着北京的发展,飘散在历史的尘埃中吧!

西城区六部口:第一次与“讲故事”触电

秋日的傍晚,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向西步行一公里左右,就是六部口。从老地图上看,路北某单位对应的位置,就是当年的北平广播电台。人们熟悉的“故事爷爷”,在广播中讲故事的生涯,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1921年,离开衙门口小学之后,孙敬修曾在灯市口大街的华语学校、钓饵胡同小学工作,不久,钓饵胡同小学并入了丁香胡同的汇文一小。1932年,当时的教育局听说汇文一小的学生会唱“抵制日货、消灭日寇”的歌,让学校组织一期节目,到电台去广播。可是,到电台演出的时候,学生们因为情绪激动,歌唱得快,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几分钟就演完了。因为是现场直播,必须把这一时间段用完,该怎么办呢?孙敬修灵机一动,走到话筒前:“我们北平市第一汇文小学同学们的节目演完了,现在,我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题目是《狼来了》……”他讲完了,节目时间刚好也到了。电台的领导很高兴,力邀孙敬修来电台讲故事。从此,孙敬修除了在汇文一小教书,每周都到电台讲一次故事。

1937年,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孙敬修在电台播讲的内容,抗日题材的故事和歌曲一律被禁止。尽管如此,他仍想方设法通过电台,向家长和孩子们传达爱国的热情。有一次,他讲了一个《大象过河》的故事,大意是:英国殖民军队侵略印度,逼着大象为他们运送军火物资。可是大象不听英国兵指挥,走到河边,站着不动。英国兵用枪托打大象的屁股,大象火了,用长鼻子卷起英国兵,扔到了河里!通过这个故事,他巧妙地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5月1日,孙敬修走进了新成立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儿童节目“小喇叭”中继续讲故事,成为了全国小朋友们熟悉的“故事爷爷”。“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每当开场白一播,小朋友们都收起淘气,捧起心爱的收音机,如痴如醉地听孙敬修爷爷用他那亲切、和蔼、感人的声音,讲述一个个或是捧腹大笑,或是受益匪浅的故事。除了中国传统的故事,如嫉恶如仇“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等故事之外,外国童话故事像《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等也深深地吸引着中国的小朋友们。

这一句清脆爽朗的童声开场白,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成为延绵半个世纪的童年记忆。晚年的孙敬修常说:“我是个小蜡头儿,它烧了八十多年了,已经没有多大亮了,但是我要用这点儿光去照亮儿童们的心。”

篇5:我爷爷的故事作文600字

快到春节了,爸爸又开始给我讲爷爷的故事。爸爸给我讲爷爷的故事,目的就是想让我陪他回老家过年。

爷爷的小名叫三毛,爸爸常给我讲的故事是偷爷爷。爸爸说他也是听长辈们讲的,一到闲暇下来,长辈们就会饶有兴致地讲起“偷三毛”的故事。

那时是战乱年代,人们流离失所,曾祖母领着年幼的父亲逃荒逃到徐州。当地一户张姓人家收留他们母子,并和曾祖母过起了人家。那个时候,我的曾祖父已经离世。

战乱平息后,逃荒在外的人们陆续返回故乡,在废墟上重建家园。我的大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人在老家艰难的生活。这些年他和曾祖母走散,是在亲戚们的.照顾下生活的。在亲戚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孩子还是要有娘亲的。亲戚们商量来商量去,觉得没有别的好办法,除非把曾祖母叫回来。可张家人怎么会教曾祖母回来?曾祖母是否愿意回来也还是个迷。怎么办?把三毛偷回来!她总不能舍下两个孩子都不要把。

亲戚来到徐州躲在麦地里,瞅准爷爷一个人在外边玩耍,拉上爷爷就逃,连夜返回了河南。

曾祖母没有如人所愿随后而至。于是,爷爷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独自南下寻母。

曾祖母在那边已经有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自是矛盾的。但终究爷爷把曾祖母叫了回来。这成为父亲的丰功伟绩,也是大爷一家最感激爷爷的地方。

篇6:我讲习爷爷的故事演讲

关键词:公安机关,人民在我心中,演讲,特色

自2013年开始, 辽宁省公安厅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以“人民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两年来, 先后有近千名选手报名参加了演讲比赛, 现场受教育人数达十万人次以上, 应邀在公安部、宁夏、新疆等地公安机关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巡回演讲近二百场。从最初的探索实践, 到如今的日臻成熟, 这一原本在公安机关内部举行的演讲比赛, 在形式上不断创新, 在主题上不断深化, 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行业范畴, 引来警营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已经成为辽宁公安宣传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牌活动。

一、“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的活动背景

2013年, 按照公安部党委和辽宁省委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 辽宁省公安厅党委深入思考, 精心谋划, 提出了在全警集中开展以“人民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开展“人民在我心中”主题实践活动, 就是要在全省公安机关叫响“人民在我心中”, 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中去, 进而推动辽宁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决定以“人民在我心中”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 倾力打造一场具有辽宁公安特色的高水准的演讲比赛, 以此作为该主题实践活动的文化载体, 在全省公安机关内部掀起“讲述警察好故事, 传递公安正能量”的热潮。

二、“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的艺术特色

(一) 主题立意的“实”

演讲比赛作为一种传统的活动形式, 要想引起各方共鸣, 必须首先在主题立意上狠下功夫。省厅政治部在对演讲稿件的立意要求方面重点突出一个“实”字, 即要求参赛选手们讲述的故事一定要力求真实, 要依托“接地气”的平凡故事来找准立意, 有感而发, 拒绝空洞的口号和抒情。如锦州市公安局的参赛选手齐金光, 他的演讲通篇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 但却用朴实自然的语言讲述了“当个好儿子, 做个好警察”的感人故事, 不但传递了“百善孝为先”的人间真情, 还用“再穷也不能出卖警察的灵魂”的真诚表达, 诠释了“什么是好警察的职业操守”这一重大而深刻的主题。

(二) 题材内容的“鲜”

为了避免使演讲比赛成为千人一面的先进事迹报告会, 省厅政治部对演讲的题材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重点强调一个“鲜”字, 即题材内容必须紧扣时代脉搏, 杜绝老生常谈。如在第二届演讲比赛的决赛进行过程中, 全国各地先后发生了多起民警不幸牺牲的事件, 但却在媒体和网络上遭受了某些人不恰当的评述和侮辱, 引起全国警察的极大愤慨。省厅政治部敏锐地把握舆论动向, 决定主动积极地回应这一敏感话题, 最终为决赛选手特别撰写了一篇题为《有一种委屈叫担当》的演讲稿, 针对河北“肃宁事件”等新近发生的涉警舆情事件, 直面警察舆论压力之下所承受的委屈, 阐述现阶段警察的付出与担当, 义正言辞地指出“警察的权威不容挑战”这一掷地有声的宣言, 使整场演讲的时代感和震撼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 表现形式的“活”

为了使演讲比赛在表现形式上推陈出新, 不同反响, 省厅政治部的主创人员在进行活动策划时可谓是煞费苦心。纵观两届演讲比赛, 在讲述内容上, 有讲述个体和讲述团队的点面结合, 有深沉与激情的情绪结合, 也有不同公安警种的角度结合;在语言表述上, 有传统的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表述, 有一个人物的讲述和多个人物的阐述, 更有参赛选手以牺牲英雄的女儿身份进行的模拟角色的表述;在演讲形式上, 不拘泥于以往的单纯讲述的形式, 而是大胆借助了配乐的音效, 又融合了PPT课件作为同步背景加强画面效果, 并以一分钟创意短片来介绍选手出场, 这些表达元素都增强了辅助、衬托和渲染的艺术效果。

三、“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的成功启示

(一) 公安宣传活动一定要有文化含量

公安宣传工作是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各种文化思潮风起云涌的今天, 公安机关更应该创新思路, 不断提高公安宣传活动的文化含量, 以强大的正面宣传来树立公安机关的权威地位, 带动公安队伍的浩然正气和整体斗志。两届演讲比赛的成功举办, 充分说明了文化含量对于公安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因为文化具有传播性, 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活动, 将思想、教育与文化集于一体, 开创了用宣传文化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不仅大大提升了公安宣传活动的文化品位, 也使演讲比赛本身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

(二) 公安宣传活动必须要形成品牌

品牌原本是经济学术语, 出色的品牌能够为企业带来无尽的价值。事实上, 优秀的公安宣传活动也同样具备品牌的特性, 因此完全可以将品牌管理引入公安宣传工作, 通过制定公安宣传品牌管理战略, 打造一批在公安系统内部乃至在社会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安宣传品牌活动, 并不断强化公安宣传活动品牌的核心价值, 以持之以恒的品牌传播来提高公安宣传活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 公安宣传活动离不开一支专业团队

一场演讲比赛的成功, 不能仅仅倚重某个人的策划或才华。一流的公安宣传活动, 幕后必须要有一支精诚团结、配合默契的专业团队才行。这一点, 在“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整场演讲比赛的各个重要环节, 如片头设计、选手确定、故事选择、脚本撰写, 都是源自辽宁省公安厅宣传团队的精雕细刻, 他们群策群力, 人尽其责, 将活动的预案工作做得系统而又全面, 专业而又细致, 力求达到最佳的表现效果。正是在这个专业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 “人民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才得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谢子传.公安品牌管理法初探[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1 (1) .

[2]王娟.宣传工作是公安文化建设重要部分[N].人民公安报, 2014-06-06.

上一篇:送卫生下乡活动简报下一篇:小城镇规划建设调研